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企业考核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考核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考核管理办法

第1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近年来受经济危机及煤炭市场影响,运输形势极为严峻,运输经营跌宕起伏,精煤、原煤销售困难,去向不足、外运受阻;同时资源下降,重车积压严重,导致矿区铁路运量节节下滑。从外部环境看:铁路运价是由政府严格控制的,企业无权自主决定,以不变的价格在市场中运行,难于应付,显得尤为被动。同时,出现增支过快的现象:一是国家规定的政策性增支,如工资、福利;二是机车用油、水、电涨价;三是专用零配件涨价;四是机车、车辆大修涨价等。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及现状看:目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铁路运输处内部有12个基层单位,生产单位有:田庄车务段、申西车务段、宝丰车务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车辆厂、生活段、供应站。经费单位有:医务所、公安段等。对生产单位的管理办法是下达生产计划及材料费、煤、水、电指标;对经费单位,下达经费计划,按计划考核。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各单位的工作量没有计量考核标准,无法真正形成内部核算。针对严峻的形势,结合本企业实际,我们制定了“三保两联”管理办法,以期达到“强化措施,调理结构,开源节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适应形势,制订科学的管理办法

面对新形势,为使本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体制的不断改革、改进形成了适应本企业特色的“三保两联”管理办法:一保是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在设定上各有侧重,运输单位以增收为主,检修单位以降低成本为主;二保是指安全控制指标,主要是以下达各单位的安全控制指标为主实施考核;三保是指业务指标,主要根据各基层单位生产性质的专业业务指标和用于特定情况下的指标。一联是指单位工资收入,联挂单位工资收入从总体上都与全处总运量、总收挂,实现总体平衡,再与各单位具体工作量、费用指标联挂,体现效率优先原则;二联是指领导干部收入:科级领导干部收入除联挂通用指标及本单位各项费用指标外,又增加了增收节支内容,按节超额的10%与收挂。在制订“三保两联”管理办法过程中,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各部分的联系是有机的,之所以提出全面的企业创新,就是强调企业创新体系的三个子系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功能的提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需要一套新的观念、管理方法和方式去运作,从而创建富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为此,“三保两联”设计出了以处机关为利润中心,各段站成为成本核算控制中心、产品质量管理中心为基础的责任系统和指标系统。内容上具体化、方法上量化、上下系统化。通过下发文件,建立制度,从组织制度上保证各个基础单位、科室签订经营责任书,年底全面考核。并针对各个单位在压减成本、增收节支中出台了一套奖罚办法。实行月度考核兑现,以效益为主,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严格考核制度。在日常经营中,各核算经济往来,都是通过结算中心结算。在生产成本核算时将运量、运价、价格、产值、利润等放在工资核算中;生产单位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我们把成本否决作为手段引入互相配套的成本管理格局。把市场价格引入企业内部,作为各单位成本核算的依据,即按照换算的工作量下发材料费指标,没有工作量就没有材料费的新做法,实行成本倒算,确保利润。经过多年严格执行,在不断完善改进“三保两联”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考核范围由段站延伸到车间班组。

三、实施过程及效果

在“三保两联”管理办法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将此项工作列为年度企业管理改革的中心任务,组织有关业务人员集中学习“三保两联”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与操作方法。二是各业务科室围绕“三保两联”管理办法完善各部门的工作,没有衔接上的,及时抓紧制订配套制度。三是为确保“三保两联”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对现有的计量器具进行重新落实,并绘制网络图,按网络图配备了计量器具,使配备率达到100%。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为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可靠性,每月初对基层各单位进行考核,主要业务科室领导亲自参会,当月兑现奖罚。

第2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254-02

1 顶岗实习任务落实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内涵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行为规划和掌控

毕业顶岗实习是指导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顶岗实习,全方位了解专业、行业、产业、企业和职业,达到从业基本要求,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落实顶岗实习任务是顶岗实习的始渠道,校内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应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中聘任,实习单位负责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对口的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岗位。校内指导教师要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依据实纲并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制定每个学生具体的实习方案和计划。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内容与任务、实习方法与步骤、实习纪律、实结与考核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贯彻落实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在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制定过程中,在任务落实阶段,要让学生、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填写顶岗实习信息表(表1)。

通过此表格将各系学生信息、教师指导信息、学生顶岗的企业信息以及毕业设计信息全部统计在一起,有利于管理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毕业顶岗实习安排情况。

2 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微观探讨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细化的依据,有利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习作

各系(分院)具体负责对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资格的认定,本系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计划安排、顶岗实习的组织、总结及信息反馈,顶岗实习中具体问题的处理等。组织实施实习计划,包括确定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生的分组及实习过程的管理等。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考核标准,组织实习考核,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将实习材料整理、归档和上报。对顶岗实习学生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在实习单位内聘请的实习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进行。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在同一单位实习人数较多时可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分散顶岗实习原则上由实习单位安排专人进行指导,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巡回检查、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指导学生的情况,填写《教师顶岗实习指导记录》(表2),学生要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3)。

通过表2和表3的填写能够清楚地看到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做什么,看到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怎样的指导,从而形成了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微观控制。能够把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3 顶层设计组织与管理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形成的前提,有利于形成重视职业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在学院层面上,要有对顶岗实习单位的整体设计组织与管理,即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要确定好二级管理的体制,号召以系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动员、培训和教育,明确实习目的、任务、计划、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技能、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等教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组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制订顶岗实纲、顶岗实习计划;根据实习岗位要求和教学要求共同编写“三书”,即计划书、任务书、指导书。顶岗计划书应在实习动员前一周发给学生。在计划书中涉及的企业或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在学生即将顶岗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三书”明确顶岗计划、目的和任务。系部要组织专人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负责实习的系部要密切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的全方位指导,检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及时解决。实习结束后,系部综合各个岗位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给校内指导教师以明确的评价,并将检查的结果和意见填写到表3中,让指导教师在学院的指导下再进行指导,形成学院整体齐抓共管的实习管理氛围。

4 顶岗实习成果的评价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无论是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学生均须填写《学生顶岗实习申请表》(表4)。

并经所在系部、教务处、学生处和招生就业处审批。同时学院要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之间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与卫生条件,落实实习指导教师等;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应对实习学生做出书面鉴定,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3)中实习评价,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院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考勤要求,特殊情况需请假时应征得实习单位的批准,并及时向学校指导教师报告。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监控与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等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五级记分制,学生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可获得学院的就业推荐表。顶岗实习不及格者,需重修合格后,方可领取就业推荐表。毕业顶岗实习成绩本身就是推优择岗就业的基础参数。

总之,毕业顶岗实习设置必要,责任重大。这一阶段是“校企零距离对接”的前沿。完善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就是把壁垒筑在前沿,通过顶岗实习任务的落实、顶岗实习运行模式、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成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的成文管理,让教师发挥主控性,让学生发挥能动性,为企业培养聘进来就用得上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方案.

第3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外包管理模式

在“2008通信专业服务与应用研讨会”上,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传输及配套维护处的许伟杰介绍了目前中国联通的运维外包情况。

目前中国联通的网上代维单位共有497个,其中线路、动力、基站、铁塔等为主要代维对象。联通对每个代维单位进行了月度考核,合格率达到98%。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标准,联通会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定期公布。

许伟杰表示,虽然联通在代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代维发展还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代维企业还比较少,所以这些地区仍主要采取自维方式。”

而在管理运维外包方面,联通主要抓住了三个重点:代维单位选择、代维单位监管和代维单位的质量。

据许伟杰介绍,在代维资质审核上联通最为看重三点,一是队伍的稳定度,二是成本的转换,第三是代维公司的诚信。而在代维单位的监管上,则通过制定考核指标来完成,“每个月,联通会根据作业计划完成率,如光缆线路,基站维护等几个重要指标来考核代维单位。”许伟杰表示。

在此基础上,联通还制订了代维管理办法。许伟杰介绍说:“目前中国联动代维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包括线路、基站、微波、电源配套,以及通信网设备。代维管理办法还明确了管理的组织和各个组织的主要职责。

目前,联通将管理重点放在省公司,加强了省公司领导和省分公司的统一管理,以及地市分公司考核的管理。”

第4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一、A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现状

(一)院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负责制

在财务领导体制上,院长作为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负总责。企业集团管理层设总会计师(主管财务副院长),对集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负责,并直接对院长负责。集团公司本部设财务部,财务部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集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各子公司、分公司设财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负责。

(二)财务人员现状

A企业集团共有财务人员44名,其中:高级会计师6名,占13%;会计师11名,占24%;其他的基本上是初级职称人员。整个集团高级会计师比例较小,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一部分近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还不能独挡一面,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制度建设

集团多年来出台了大量的制度,如《货币资金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保险柜管理办法》、《财务资产管理部审批办法》、《工地周转金管理办法》、《昆明院财务管理办法》、《集团投资审批管理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因公出差差旅费管理办法》等。

但不少办法是三年前出台,集团近三年来业务发生较大变化,公司规模和数量有较大发展,原有不少制度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最欠缺的制度是资金管理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境外投融资管理制度、税收管理制度等。

(四)分权式管理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A企业的下属企业均设有相应的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归各企业自己管理,集团公司的财务部仅在会计业务方面进行指导,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比较粗放。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制度、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集团公司本部,虽然要求下属企业也遵照执行,但下属企业是否执行却没有任何监督,有些子公司自己还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在一些报销的标准上和集团公司本部也不一致。每年集团公司给下属企业下达一个收入利润指标,只要下属企业能完成指标任务,对其他方面的管理就比较宽松。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按规定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财务进行合并,集团财务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仅限于几张报表。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下属企业的有较大的经营自和财务支配权,管理比较灵活,极大地促进了下属企业的发展。

二、A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分权式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分权式的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集团的发展,主要的问题如下:

(一)投资管控风险

从表1可见集团2006-2008三年投资了9亿多,所以资产规模三年翻了一番,下属企业和管理的项目逐年增多。但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只考虑局部利益,有时不惜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甚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集团制定的制度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各企业按自己的需要制定制度,导致企业集团内部有些经济事项处理的标准不一致,有的下属企业在职工福利方面不按集团统一规定办理,造成职工之间相互攀比,各企业之间不平衡。

集团内部财务信息化系统独立构建,由于接口不同,财务数据无法共享,总部无法及时获取下属企业的财务信息。投资管控中主要问题:一是收益管理比较薄弱,没有较好的收益管理办法;第二是对被投资单位缺乏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跟踪、分析;三是没有考虑股权的退出管理机制。

(二)资金管控风险

从表1、表2可见集团现金流较好,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营现金流大幅降低,其他年度经营现金流较好,由于前三年集团持续投资,投资现金流为负,2009年投资降低后,投资现金流转小,筹资现金流由入转出,整体看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状况逐年转好。

由于分权管理,对资金的管理过于粗放,整个集团存在“存贷双高”的现象,企业集团一方面有大量银行存款,另一方面又向银行借了大量长期借款资金,每年的财务费用数额不小,没有统筹运用整个企业集团的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债务管控风险

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出,A集团近四年来,随着负债的增加,财务费用增长较快,由2006年的-440万元增长至2009年的2950万元,占比增长至2.3%,其中主要是利息支出大幅增加,2009年增加到3990万元,较之2006年增加幅度非常大。这从资产负债率也可看出,集团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6年至2008年都超过了80%,资产负债比严重失调,形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对集团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危胁。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的比例波动较大,2007年降到了1.50%,其余各年也仅为10%左右,表明经营现金流也远不足以支付集团巨额的债务,但考虑到债务主要是由预收账款构成后,集团债务结构仍较为合理。

从债务结构来看,绝大多数为预收款项,该部分主要为向关联方企业预收的账款。另一主要部分为长期借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从2006年的6.84%上升到2009年的32.99%,增加幅度达382%。可见集团债务管控风险大幅度提高,资本结构虽然

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利息支出增大,预收账款降低的潜在风险,使得财务风险较大。 (四)费用支出管控风险

虽然集团公司具有严格的费用支出管理制度,但集团下属内部各单位间财务制度并没有完全统一,费用支出存在一定差异;预算制度刚刚建立,运行还不完善,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作用还不明显。

(五)财务人员管控风险

由于集团对各分、子公司财务人员未统一管理考核,导致财务人员更容易倾向所在公司领导的意见,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甚至有的财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导致财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同一经济业务的处理也不一致,导致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可比性。

(六)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监督滞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整个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和独立核算项目部总共有三十多家,内部专职审计人员仅有三名,每年的审计任务较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七)对外担保风险

集团每年对外提供较大数额的担保,从表6所示近三年对外担保情况来看,每年担保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70%。其中,绝大多数为对集团内的担保,而且其担保方式大多为连带责任担保。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对子公司的担保量较大,或有负债的增加影响了企业资信水平。

三、A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改进建议

  前文通过对A集团财务管控现状和问题的详细分析,指出了集团在财务管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下面将就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建立健全集团财务管控制度

财务管控制度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范。企业制定一套较为全面、操作性强、适合集团的基本财务管控制度,有利于规范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财务管控工作,提高各子公司和集团整体的运行效率。

1.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有利于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使会计核算工作达到业务内容完整、科目使用统一、核算口径一致的目的,提供更为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企业背景的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工作依据;为上级考核提供了方便。

2.建立统一财务管控制度。不断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行为,按程序办事,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完善集团财务权限设计

1.资金集中管理。设立资金管理中心作为集团财务部的下设机构,使之不属于任何一家分、子公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对分、子公司的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对其实施必要的监控和管理,有效防止分、子公司利用自主经营权挪用集团内部资金,防止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失控。

2.全面预算管理。A集团制定了一整套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预算的组织、编制、审核、调整、控制、考核、奖惩等方面均作了详细的规定。目前A企业的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成本费用的控制和固定资产的购置方面,下一步还需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定期对全年预算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年终,分析完成情况,对各分、子公司执行预算情况进行业绩考核,真正做到组织完善、编制科学、调整及时、考核规范、奖惩到位。

3.融资管理。一是明确集团资产财务部职责;二是建立公司债务筹资分级审批制度;三是公司筹资风险管理;四是明确短期筹资程序;五是明确长期借款筹资管理制度。

4.对外投资管理。根据A集团对外投资情况,规定集团公司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由院长联席会议审批,其审批权限不应超出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三,!)加强集团内部审计监督

A企业集团目前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三名,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考虑适当依靠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部分任务,把一些内部的审计工作委托给专业人士,一方面可解决内部审计人手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的客观、独立。

(四)加快集团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集团总部可以实时看到子公司所有的财务信息,能够降低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总部对各子公司财务活动实时监控的能力。

(五)狠抓集团财务人员管理

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宣传秉公办事、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在培养干部时注重德才兼备。

第5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一 、特征:

以企业资本金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为内容;以获取企业利润为主要目标;以货币形态为计量单位。

别是基层站队,有的成本控制已经达到了一条毛巾、一块大布的程度,成本节约与奖惩兑现已逐步深入人心。

3.财务预算是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的财务预算是责任预算的编制基础,责任预算以财务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责任会计以责任预算为对象进行核算,考核兑现以责任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考核。环环相扣之中,财务预算是上述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一切经营管理工作围绕财务预算进行。

二、财务预算与责任会计相结合

现代责任会计的管理原理是以责任中心为核算对象,对其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并考评的一种内部控制体系。其优点是职责清晰、责权对等、业绩量化、便于考核。从1997年开始,公司将原来惯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制转变为责任会计的考核方式,并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划分了若干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2000年开始将成本中心的范围扩大到全部6大科室。2001年在原有基础上,取消了利润中心,将所有科室和基层单位纳入成本中心进行管理,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和奖惩办法,全面实行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与责任会计的优势,我们将财务预算中的34个成本项目中除工资及附加、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税金等9项费用以外的其他所有可控费用,按责任会计的要求转换为内控责任预算,并全部分解到各科室和基层单位。为了避免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核算人员,我们利用《中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专项核算功能,将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采用一套账的核算办法,对公司36个成本中心进行单独核算,并据以考核。

通过这种将财务预算转换为责任预算,再通过责任会计核算责任预算并据以考核兑现的经营管理模式,我们找到了如何将财务预算落实到责任主体,并通过科学量化的核算方式进行考核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采取了这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促成了油气储运公司连年超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责、权、利不尽对等,细节指标不尽完善等问题,但因其总体方向的正确性和机制的先进性,已经使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油气储运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角落产生了能动作用,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实行预算指标纵横向分解双重考核制度

在财务预算向责任预算转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解方式。即:在进行财务预算指标横向分解到各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同时,又将指标纵向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实行财务部门总揽、主控部门交叉监督、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共同对预算负责的双重考核办法,将责任预算予以落实。

1.预算指标的横向与纵向分解。即将公司2001年度25项可控费用,首先在机关7大职能部门进行横向分解,明确责任主体,下达控制指标。例如运费,总控部门为调度中心,即调度中心对年度预算运费总指标负责。差旅费由经理办公室总控,即经理办公室对年度预算差旅费总指标负责。其次,由总部门将所控费用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二次纵向分解,比如运费,由调度中心将运费再次在公司所有用车单位和部门之间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运费指标。其他如差旅费、公杂费、原材料、修理费、水电暖气费等同样进行二次纵向分解,形成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责任预算指标。

2.双重考核。将横向分解的总控费用和纵向分解到底的各单项费用按公司36个责任主体分别进行汇总,形成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指标,并以业绩合同的形式逐一予以确认。

考核时,对某一单项费用,既考核主控部门,又考核分控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例如对运费的考核,既考核调度中心对总控费用的责任,又考核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对分控运费的责任,实行双重考核,使各项费用由始至终接受财务的监督与考核。

四、强化预算的监督和预警功能

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必须得到及时的监督和预警。公司财务科在每月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中,对本期实际收支与本期预算收支做全面的分析和对比,对存在的差异认真查找原因,并在经理会议上及时进行通报,要求主控部门加强费用控制措施,并提请主控部门及时注意费用超支,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控制,确保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由于这种及时到位的财务监督和预警功能,使公司财务预算收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和纠正,并始终沿着预算的指标行进。

五、做好财务预算的支持性基础工作

第6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在大量的违法违规的企业中,一则是因为不依法办事,更重要的是因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本身就脱离了国家的规章制度,任意枉为,最后给国家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我们在工作中通常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或“近视症”,往往就事论事,仅从财务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结果顾此失彼,与其他内控制度执行相互矛盾,或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而造成制度的“名存实亡”,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的财务会计水平。目前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一套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规范,从而造成会计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随时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外部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而内部适应性是指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企业要把握这两个方面,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为控制企业的某些环节、关键点,并最终落实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若违背了这个观点,就变得得不偿失。

7.适用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各职工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定财务内控制度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灵活调整”。

8.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具有战略的高度把它引向更完备的发展方向。

内控体系的目标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五个目标: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2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4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5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控体系控制的要点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1.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2.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3.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4.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5.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6.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7.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8.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9.工作轮换;10.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内控体系框架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解决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原则、目标、要点的要求,企业应建立起本单位的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我认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1.可靠的凭证制度;2.完整的簿记制度;3.严格的核对制度;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5.科学的预算制度;6.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7.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

具体地讲,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第7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088-03

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化”、实现高职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教学基本规范,是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对如何提高顶岗实习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实践探索也从未间断过。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08年起就开始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顶岗实习管理专门机构,开始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在实践层面上,集中式管理已成为提升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力、执行力和效力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层面上,其研究成果分别获2009年度、201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

一、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是指高职院校通过设立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专门机构,实现顶岗实习工作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其核心内涵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最大化地将学校内部各相关资源整合,并在资源导向能更有效地实现顶岗实习管理能力优化提升的方向上,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统一(管理模型见图1),其关键点在于,学院立足于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的集中化处理,集中管理与监控学院顶岗实习工作动态。

二、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领导体制建设

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管理要素的优化、多种资源的整合和各方力量的协调,构建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基于这种思路,2008年,学院建立了由学校统一领导、校企合作办公室牵头并实施、学院大力支持、各系部主动配合的多层级的领导体制(见图2),统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学院工学结合教育领导小组是决策层,由学院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其成员是各系部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负责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目标、原则等重大事项作出制度安排,为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的运行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政策设计,为学院内部的资源整合提供行政保障基础。

校企合作办公室是负责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全院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校企合作办公室下设工作站和综合科,其中工作站是学院在学生实习与就业相对集中区域创建的顶岗实习管理基层组织,是面向企业、直接管理顶岗实习学生的执行主体。目前,学院共建立了南京、苏州、无锡等8个工作站,共配备35名专职指导教师常年在工作站及其所辖企业工作。具体而言,工作站主要发挥以下功能:一是工作站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指导、顶岗实习考核、电话联系、E-mail、QQ、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工作站流动党小组——“红色驿站”等途径和方法,对学院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使工作站成为在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大本营”;二是工作站工作人员负责将学院毕业生信息传递给对口及其相关企业,同时将企业需求信息和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使工作站成为校企信息互通的“交换机”;三是工作站工作人员通过对当地政府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校友会、企业的走访与沟通,了解当地企业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状况,依据学校专业设置,分类构建企业资源库,根据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的需要,遴选顶岗实习企业和顶岗实习单位。以保证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对口的且具有学习意义与价值的实习岗位。

各系部对口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协助和配合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工作。

(二)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成功开展顶岗实习集中式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性保障之一。制度设计是学校改革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最主要的是合理确定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的顶岗实习工作目标和价值取向,构建科学的评价准则和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内驱机制和创新发展的改革机制。以此为原则,学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有明确顶岗实习工作目标和价值取向及学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同步协调校企合作办公室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的综合性系列制度、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管理队伍质量和数量的系列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规范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工作的系列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处理学生顶岗实习突发性事件的处理预案等。

(三)管理队伍建设

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现场性、工作区域的分散性以及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从业队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队伍建设上,学院注重交叉功能团队的建设,同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各方成员数量的稳定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基于顶岗实习管理的交叉功能,团队由工作站站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职指导教师、顶岗实习班级班主任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组成,其具体工作职责由《关于工学结合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其中站长是校企合作办公室内部的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所辖站区内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专职教师是校企合作办公室和系部共同聘任的专业教师,任期1年,任期内服从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工作分配和管理,是工作站的专职人员,负责进入企业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和教学指导,其管理和考核办法由《校企合作工作站驻外工作人员相关管理办法》和《工学结合专职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具体规定。顶岗实习班级班主任为工作站的兼职管理人员,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会同各系统一聘任,顶岗实习结束后自然解聘,其聘任条件、工作职责和考核由《工学结合兼职管理员队伍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兼职管理员队伍考核办法》具体规定。

第8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一、树立精诚团结理念,尽快形成工作合力.去年5月,三家人力资源部进行合署办公以后,面对全新的办公环境,全新的合作同事,不同的能力素质,不同的岗位角色变化等一系列新情况,部领导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谈心,座谈等多种形式,在员工中树立精诚团结,务实创新的理念,要求大家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加快磨合,增强合力;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增强互信,凝聚力量,和谐共进.大家表示,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经历,能力水平,专业特长都不尽相同,但是,大家有缘走到一起工作,就要不断地寻找共识,达成一致,应该同心协力挑战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共同完成新的使命,争创先进集体.由此,在部内形成了一个政通人和、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精诚合作的思想基础,使大家能够很快融入到新的团队,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各项规章制度.为了适应合署办公以后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在去年初对《薪酬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补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薪酬管理办法.在合署办公以后,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修订下发了《考勤管理办法》和《员工休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维护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积极做好机构调整后的人员安置工作.公司机构调整之后,我们针对调整后新的部门构成,要求各部门及时建立岗位职责,明确人员分工,及时统计各部门工作人员名单,分门别类做好基础性数据的汇总工作.根据员工组合后的新情况,及时起草并出台了《富余人员调整办法》和《内退办法》,对无岗位人员按照政策规定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为后期的人员调整及优化配置,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保证了员工队伍的思想稳定.

四、创新绩效管理理念,构建现代绩效管理模式.绩效管理的变革是去年人力资源部工作的核心,是公司健康发展与稳定的关键.为了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我们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制定了《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等五个方面,对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从9月份开始,由部门领导负责对每位员工考核、企业主管领导对中层人员考核,做到人人有目标,月月有考核,基本建立了全员绩效考核机制,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待遇.组织各单位制定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并运行.同时,积极收集、整理、评估绩效管理方案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绩效管理调整打好基础.

五、圆满完成了各项社会保险年审工作.合署办公之后,对西安公司、西安所、西安厂三家员工以前的工资待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工资薪酬和社会保险基数申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按照规范管理的理念,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了2014年各项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申报标准,顺利完成了2014年度各项社会保险的年审工作.

六、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日常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日常性工作多,要求质量高,每件事都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负责这些工作的人员,每天都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办理每一件琐事.一年来,对合署办公之后三家员工档案进行了统一管理;及时完成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解除、终止等工作;按时为员工办理了五险一金的缴纳和增减手续;及时完成了员工工资的核算、汇总、考勤审核工作,按时为财务部门提供人事月报;完成了员工技术职称评审、推荐和申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类人事、劳资报表的统计工作.

第9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一、关于存量国有资产的管理

当前,国资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准确掌握我市国有资产的分布、结构、质量以及效益情况,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国有资本金评价体系

加强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完善国有资本金监管制度,科学分析和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是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建立和推行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科学评判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帮助企业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原因,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益,同时也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和考核企业经营者业绩提供参考依据。目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主要指标

由国资委会同财政、劳动等相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一些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组织实施。

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经济决策、企业监管和资产及财务管理的参考依据;可以作为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任免考核或奖惩的参考依据;可以作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参考资料;可以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记录入档,为企业家职业化建设服务;也可以作为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提供信息咨询和管理参考的依据。

(二)逐步推广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考核

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合理确定经营者收入,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市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扬州市直工业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扬政发[1999]95号),其中对年薪制的定义、适用范围、年薪的构成、考核审批、年薪的支付以及奖惩办法做了明确的规定。现阶段年薪的执行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对于建筑行业、市政公用行业以及一些国有份额较大的流通行业也可比较执行。建议重新修订后进行下发,每年严格按照此规定组织实施,力求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堂。

(三)进一步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

1999年市政府出台了《扬州市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规定》(扬政发[1999]154号),从产权转让的审批机关、产权转让机构及职责、产权转让的范围、出让和受让、产权转让方式和程序、产权转让的中止、终止和无效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成为规范我市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后来,财政局又于20__年重新修订了《扬州市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其中对产权转让的定义、审批权限、操作程序以及产权转让收益、处置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使我市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更加规范,也更加适应新的政策的要求。

现阶段,改制的政策又有所变化,对国有产权转让方式和受让对象也有了新的规定,国有产权转让一律以竞价拍卖的方式进行,如要采取协议转让方式需报经省国资委批准。尤其是最近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文规定: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不向管理层转让,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也不向管理层转让。规定同时指出:在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中,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定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应由有管理职权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

另外,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必须进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择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暂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对现行的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进行研究和重新修订。

(四)加强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和管理

1997年市财政局出台了《扬州市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扬财工[1997]42号),其中国有资产收益具体包括:

1、国有企业应上缴国家的税后利润;

2、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家股应分得的股利;

3、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家作为出资者或政府委托的代行出资者职能的部门和机构按照出资比例应分得红利;

4、各级政府授权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收益应上缴国家的部分;

5、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

6、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国家股股权转让(包括配股权转让)收入;

7、对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出资转让的收入;

8、其他非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应上缴的收益;

9、市级及各县(市)、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的利息;

10、其他按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在收益收缴部门问题上,当时是由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随着国资委的成立,这一职能应当明确为国资委所有,国有资产收益列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至于收益上缴问题可与财政部门进行协调。鉴于此,应当重新修改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并制订相应的目标任务,年终进行考核奖惩。近几年来,国有资产的收益收缴工作基本没有执行,这也是国资委今后征收工作的难点和阻力所在,但只要我们按照现行政策规定,

宣传到位,协调到位,责任到位,先易后难,逐步推行。征收工作是会得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 二、几点设想和建议

(一)加强学习,建立定期业务培训交流制度

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尤其是国企改制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在政策的运用和把握方面有很多技巧,如何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如何做到办好事而又不出事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政策,然后还要学会根据企业的实际的情况,因企制宜的灵活运用政策。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使每个人都能熟悉并掌握现有的政策法规。互相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二)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有关国资监管的管理规章

随着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的加大,随着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国企改革要求的进一步规范。过去,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参照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规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订。这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包括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经营者年薪考核制办法、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国有产权收益收缴管理办法等。尤其是现阶段正在实施的改革中遇到的有关产权转让方式以及国有净资产抵扣问题。目前,各改制办普遍的做法是先搁置,留待新组建的国资委拿方案。因此,这项工作是当务之急,需加紧调查研究,尽快拿出解决方案,以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保证各项改革改制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