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课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学校的主体是身体有一定缺陷或者心理有缺陷的儿童,特殊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特殊学校的认识也有一定较深,使得那些有缺陷的儿童也能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劳动课中发觉更多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特殊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
在特殊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课程范围,可以使得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特殊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课上以游戏玩乐的方式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手工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劳动课的各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课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不相同,其趣味性更高,理论性不高,因此可以让学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开设劳动课程,可以很好地化解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的易行性和娱乐性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真正融入到劳动课程中来。另外,劳动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劳动课程往往是要求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小团体的组成部分,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特殊学校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学策略
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中,趣味性较强,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中,应该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使得特殊学校生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爱上劳动课。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素质教育以及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明确自己作为榜样的角色定位。并且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积极发挥学生在劳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劳动课程。
(二)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劳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劳动课程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劳动课程环境中,也可以设置一些表演场景,并且尽量结合生活设置场景,让学生能够从熟悉的场景中更好地融入到劳动课教学过程中。比如可以设置相应的表演环节,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表演,在学生已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基础上,劳动课上可以创设《模拟超市》、《模拟家庭》、《模拟餐厅》等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参与各种劳动。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在劳动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要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成员要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因此劳动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学生群体中成立学习小组,首先应该要做到对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要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合理地分配,从而使得各个小组的能力均衡,各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发挥作用。
首先是在小组的人数上要进行合理地分配,一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5个人左右为宜,要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对小组人数进行确定。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确定的时候,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白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从而能够进行合理地搭配,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组合在一起,防止小组内出现水平严重不均衡现象,尽量让兴趣相似的同学容聚集在一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帮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教学进行完成。
其次,要加强合理的劳动任务的设计。劳动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劳动任务应该要包括各种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基本的劳动技能,要借助各种劳动任务,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积木做一个帆船模型,但是学生手中没有材料,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找到材料、研究、制作等过程,最终各个小组会交出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机会较多,也能极大地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课后实践教育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应该要将劳动课程应用到课后,在课后加强劳动课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自在。比如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固定的时间,开展劳动课实践,使得学生在课后也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智障儿童,通过课后的各种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可以对人体的手、脑等进行锻炼,使得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减少学习的障碍,并且还能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融入一些游戏成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游戏的选择,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能够积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劳动水平有一定了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培训,对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进行加强,提高学生的劳动课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特殊学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课是特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进行锻炼,从而使得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综合实践水平进行提升,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关键词】综合 联系 全面发展
要想轻轻松松获得高效率,综合实践教育,就得从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因为只有德、智、美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协作作用下,综合实践课才能获得高效率,才能在同样获得高效率的前提下,有所轻松;反过来,上好综合实践课,能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这是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下面,笔者就上好综合实践课,发挥其综合实践性,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问题谈一些观点。
一、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中的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修养和世界观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不怕脏不怕累的美德。如:"认识几种蔬菜"一课,教学中通过认识一些常见蔬菜以及对人体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农民伯伯为我们能吃上新鲜蔬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体会到要珍惜他们的劳动。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还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等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以及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上好劳动课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二、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是人类肌体中重要的一部分,手的使用,手的活动方式,手的操作技能,手的灵活程度。同时也是智力技能的体现。动手能开发大脑,使大脑皮层结构更完善。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这是因为劳动完成能促使脑的思维和手的劳动相结合。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我在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使学生领会与应用知识,形成技能,不断形成他们自己的新的智力结构,改善自己的智慧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智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义务教育推行"一费制"(学生免书学费,学生一切费用由国家统一承担)以来,为节约开支部分学校不再订购综合实践科的课本及配套材料、制作工具等,所以这门学科无教材或无法实施按课本授课,因此每节课的内容及教法都得由教师自己确定,难度显然增大了。上学期,我在这种情况下,自己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在六年级中开了一节《折撕纸花》的公开课。这节课没有任何课本的材料及工具,只发给学生几张纸,教学生凭手折撕出各种图案、花样。本节课所选内容颇具"综合课"性,体现诸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性。整个折撕过程凸显手工制作特色,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学生协作、操作思维的能力;折撕过程及作品涉及"图案"(美术)、"对称"(美术、数学)、"对称中心"、"圆心角"、"重合"(数学)等知识及概念。在教会学生每折撕一类图案、花样后,我相应地指出所及的学科知识及概念,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会学生折撕"四角花"、"五角花"和"九角花"后,再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创造思维能力。在此,我引导学生从"五角花"和"九角花"折撕的联系和区别中总结出折撕所有"奇角花"(角数是奇数)的折撕方法,学生就能独立折撕出"十七角花"等;接着,我又让学生从折撕"四角花"、"五角花"和"九角花"之区别的原因中总结出折撕"偶角花"(角数是偶数)的规律,学生就能自主探索出折撕"八角花"、"十六角花"的方法等等。整节课,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既达到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又促进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诸方面能力。
一、 确立健康教育的应有位置,端正教学态度。
健康教育是以所有人为对象,特别是少年儿童,通过对生理、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之具有自我保健的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等方面保持健全状态。现在,新课程中开设的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少年儿童具有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在精神身体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但长期以来,不少人把“健康”理解为就是没有疾病。这种片面地认识和陈旧落后的观念仍在误导着许多人。正因如此,有些老师将健康教育课视为多余课,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就将其挤掉,对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以战略的目光来认识对孩子们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关系到祖国昌盛、民族兴旺的大事。因此我们要摆正健康教育所处的位置,切实做到象重视语文、数学等课程那样,重视健康教育教学。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任课教师,要端正态度,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切实把健康教育课程开足开好。
二、加强小学卫生健康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意识。
卫生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上好卫生与健康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健康课的兴趣,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学校卫生工作重点。为确保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我通过制作课件、搜集资料、播放健康课VCD、到校外参观、参加社区清洁劳动等,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认识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卫生与健康的重要性,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了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靠平时的坚持和严格要求。为配合学校的文明班评比和卫生工作,我在班上建立了卫生工作小组,由组长负责日常卫生的监督和检查,班干部协助老师作卫生宣传。每天早、中、晚扫地,每月大清洁一次。利用卫生健康知识竞赛、环保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橱窗开辟卫生健康知识专栏,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宣传教育卫生健康知识。通过提高卫生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环保意识,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加强卫生健康知识,提高预防疾病能力,也是健康教育课的一项内容。我利用课室后面的黑板,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出版一些相关的保健知识和常见疾病、预防疾病的方法。留一定位置,让学生轮流写上有关卫生、保健、环保方面的小知识。还利用今年的甲型流感,了解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的疾病预防、环境保护等卫生保健知识,让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废品回收利用比赛等加强了学生对卫生健康知识、保健知识的认识,增强了健康教育效果。
三、经常探索教学方法,处理好健康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小学卫生健康教育课,是近年才开设的新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与有些学科的部分内容相同,例如:小学思想品德课、自然课、劳动课等,有些内容与健康教育内容非常相似。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能够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切实而有效地教学途径和手段,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同各学科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综合教育功能,相同的内容要共同研究,采取最佳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知道,健康教育课是使学生获得健康的知识,培养健康的行为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方法,要多采用启发式,分组讲座等教学方法,贴近生活,多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同时,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模型、挂图等教具促进教学。
四、加强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适应健康教育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凯兴斯泰纳;劳作学校
乔治・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ehensteiner,1854-1932),德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改革家。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欧美教育史上倡导国民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实现公民教育理想,贯彻劳作教育理论,凯兴斯泰纳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国民学校进行改革,希望它能成为“劳作学校”。其改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境改革与师资改革。其中,课程改革为实施的重点。
一、课程改革
(一)设立专门的劳作课
凯兴斯泰纳认为劳作学校要实施劳作教育,就要安排专门的劳作课。他详细说明了在小学中开设手工劳作课的理由:(1)在全体国民中,手工劳动者占大多数,手工劳作课适合大多数国民的实际需求;(2)在任何社会中,体力劳作、特别是手工劳作的需求量远比脑力劳作要多;(3)人类的天性倾向于手工劳作,手工劳作不仅是一切真正艺术的基础,而且是一切文化科学的基础;(4)3岁至14岁的儿童对于手工劳作有强烈的本能和冲动,因为人的身体的活动先于精神的活动,而且是精神活动的基础。
(二)劳作课与理论课协调发展
劳作学校设立专门的劳作课,并不影响对理论课的重视。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精神能力的发展是任何学校不可缺少的。“精神能耐的发展与体力能力的发展,在科目教学中,愈能密切联络,那学校的组织也愈幸福,愈完善,而精神能耐的发展,也更自然更容易。”理论课与劳作课是相互促进的。凯兴斯泰纳力图把劳作教学的原则贯彻到各科教学中。使一切课都成为劳作课。理论课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精神能力的发展,要像劳作课那样促进学生精神与体力协调发展。劳作学校以劳作为契机,带动了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劳作学校除了劳作课、理论课以外,安排绘画、音乐、舞蹈等训练,使学生适应新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协调学生各器官的活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焕发朝气与美感,为他们成为良好公民打下基础。同时,还安排专门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来消除学生的身心疲劳,培养意志。课余时间也安排保健活动,保证学生的强健体魄。
(四)缩短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尽量缩短,学生自由活动时间相对延长。“在较少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普通学校里的学生以极低的积极性、在较长的课堂时间里所达到的同样效果。”国民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每周的授课时间比传统学校缩短4―5个学时,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五)照顾儿童性别需要,发展学生个性
儿童有天生的活动兴趣。在活动能力方面,男女生各有所长。男生对体力、创作性要求高的活动更有兴趣;女生则对那些要求细致、谨慎的工作更偏爱。在劳作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照顾到这种差异,“在我们为实验学校选择的实践活动中。以男生的木工活动和三年级开始的女生手工活动为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劳作学校力争把劳作教学的原则贯彻到各科教学中,不但设立专门的手工劳作课,还对各门学科的教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在学生知识、能力、品格培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劳作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特点是用主动的方法代替被动的方法。对于实践技能课,主要采用实习作业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活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方法。学生在教师适当指导与监督下层开活动,充分运用自己的独立思维,发展创造性,提高动手能力,而实际活动成果又促进学生不断改进、提高。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如历史、文学等,读书指导法、表演法、讨论法运用更多。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问题。表演法,是学生将故事搬上舞台,由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通过表演,学生对文章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刻。讨论法,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独立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更加独特和深刻。
三、教学环境的改革
(一)设立专门的活动教室
劳作学校设立许多专门的活动教室,各种活动教室分别对应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专门的劳作课在劳作车间进行,其中有各种机械设备和简单的手工工具与材料,教师可以现场监督与指导。如为算术课专门设立了小商店、小银行,用模拟的商业活动深化学生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增强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进行分组教学
劳作学校实行分组教学,使教学组织规模缩小。“因为真正获得新概念以及在某些科目的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手工操作,只能在学生人数适中的情况下进行。”班级人数的减少使学生学习压力减小,因而课堂气氛轻松、自如,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开展团体劳作
劳作学校培养学生合作、利他、团结等品质,“在组织实践劳动时,应尽量从劳动集体这个观念出发,从培养儿童之间相互服务、相互帮助和齐心合力完成任务的观点出发。”团体劳作中,一方面能养成个人的生产能力,同时因为是共同劳作,能产生团结的精神。“随着劳动集体原则的实施,我们不仅获得了对学生进行伦理化职业教育最有效的力量之一,同时也发现了一系列宝贵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一般的正规学校的劳动课上,几乎得不到培育。”劳作团体中,有的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较为薄弱,优秀者要加以扶持,就培养了相互合作和服务的感情。把养成的这些精神统一起来,就构成了有共同目的的团体精神。这种劳作集体,无形中成为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基地。
四、师资的改革
(一)劳作学校聘用两类教师:一是理论教师,一是技术教师。
“对于劳作学校我们除了需要受过理论和知识严格训练的教师外,还必须有第二种教师,那就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技术教师,”理论教师注重理论课教学。技术教师注重技术劳作课教学。理论教师由具有一定劳作素养的、有劳作教学理论修养的普通教师担任。技术教师则由技术师傅充任教员。“国民学校高年级班的技术教师,可以经过精心地挑选,选中后进行教育学的培训,可以直接由技术部门聘请,”这些师傅了解新进技术的发展,并向学生介绍产品制作的新方法,展示新材料、新机器等,取得很好的经验。
(二)建立手工师范学校,培养技术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劳作学校的师资问题,需要建立手工师范学校,专门培养技术教师。手工师范应以四年小学及六年至九年的实科中学为基础。“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或六年普通中学结业后的技术教师培训班除了讲授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外。它的主要教学要点放在结合物理和化学的实践技术的培训上,”开设的课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公民课以外,应特别注重实践技术训练,并与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唱歌、绘画等学科相连。“把国民学校变成一所将劳作课作为一门精心管理的课程而纳入教学大纲之中的劳作学校,这一变革即将到来,而且必将在克服各种各样的阻碍中到来。”
(三)改革师范教育,培养劳作教育合格师资。
关键词:体育教育 情境创设 教学主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53-01
1 情景的创设
以故事类型的情景创设,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独辟蹊径,构思创建故事类型的情景,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思维能力,既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亲身体验方式的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亲身体验是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获取直观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多创设一些这样的情景,寓教于乐,使学生直接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反思。
以游戏模式的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游戏无疑是学生最津津乐道的体育活动形式之一,现在各种游戏的内容多样,活泼有趣,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活动身体,健康体魄。
重视活动场地、器材等准备工作。细节决定成败,科学、合理、有序的场地、器材安排,有利于在体育教学中,时时处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因为场地、器材的无序安排、放置,而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节奏被打乱,学生的注意力处于一种无人引导、混乱散漫的状态,无疑这是所有的教师都不愿意发生的。一堂精心准备的体育课毁于场地、器材准备细节,实在是得不偿失。
2 情景的展开
情景创设是前提,情景展开是重点,这个环节需要把握的是科学组织,有序展开,把握节奏,有条不紊。按照预想和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情景设计成为我们的教学实践。
3 实施情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摆正学生与教师的位置,牢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关系,且不可本末倒置。小学体育课开展情景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情景要与教学主题相符
教师为情景课命名时必须贴切,切忌标新立异、名不副实,情景的设定与联想不系不大,牵强附会。能与课文的中心脱节,否则,让人感觉课的内容与课题关
3.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
现在有的地方热衷于在体育教学中换课题、添伴奏、上器材,以噱头来吸引眼球,其实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实质上还是老师主导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在主题式情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有童趣。
3.3情景的创设应体现体育课的价值
在情景课的创设中,需要借助一定的道具,这些能为烘托课堂气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避免了言传口授的单调、枯燥和乏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提倡。在体育教学课上,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是衡量体育课的指标之一,否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一节体育课,保持30%的练习密度是比较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运动、神经、心血管等各个系统有足够的良性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愉悦身心,锻炼身体的作用。不得不指出,目前有的体育教学课以学生的笑声多少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准,还有的甚至成了第二音乐课、手工劳动课。体育课就应该把锻炼效果放在首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3.4课堂安全是完成教学的前提
由于情景课形式新颖,乐趣横生,所以学生极有可能情绪亢奋,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随时注意处置可能出现的过激行为和运动损伤。对于这种安全隐患,必须要制定详细有效的应急预案。活动内容和强度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和计算,有科学的依据,不能凭想当然,必须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场地、器材要特别引起注意,提前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防止在这些环节出现意外。在创设情景课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险”和“奇”而无视学生的安全,因为这样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3.5情景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创设情境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设置情景而违背教学规律,违背人体运动规律,单纯的追求“奇”、
“险”,追求气氛的热烈,这都是不可取的,合理运动,循序渐进才是科学的。例如在《有趣的滚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模仿大象、老虎、鹗鱼等动物的行走、爬行等,让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然后从模仿熊猫在草地上的滚动引入,让学生自主地尝试各种方式的滚动,如:前滚、屈腿侧滚等。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体会到直体滚动的动作时,及时抓住机会,对直体滚动的动作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直体滚动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滚动的姿势进行各种尝试,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滚动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正确、完整的体会,体现出情景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实践表明,情景教学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情境创设,更多的应用于体育课的教学中去,迅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体现了“健康为本”、“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做到了教学相长。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放飞个性,展现才能的平台,在情景展开的同时,学生寓乐于学,学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锤炼了心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4.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1.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村中职生 非智力因素 培养措施
培养农村中职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在此主要介绍中职生良好的情感、习惯、兴趣、自信心、吃苦耐劳精神、受挫能力等培养的措施。
一、民族地区农村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现状
1、调查。对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随机抽取该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共100名,得出下表:
表1、农村中职校中职生非智力因素调查表
2、结果分析。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50%的学生情感不好,特别是理智感,学生不理智,遇到问题不冷静,容易产生过激行为;79%的学生习惯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以致于学习不自觉、主动,行为不规范,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严重,给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80%的学生不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什么作用,故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64%的学生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是没有出路才到中职学校的,比别人低一等;59%的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怕苦怕累;75%的学生受挫能力较低,遇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等就想不开,就想退学,而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现实。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职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措施
1、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展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情感对认识起反正面的动力作用。消极情感会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能推动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真实的社会性情感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语言、图像或影音媒体来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的道德感、美感与理智感。可利用开学初教育、每周班会、课外活动、文本活动等集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关心,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可利用每周升旗、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兴趣。农村中职生兴趣比较广泛,对文娱活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非常感兴趣,而对学习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就缺乏兴趣,对专业技能训练兴趣持续不久,时浓时淡,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时,也要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一些毛病时,要用情感教育法、艺术教育法等去教育学生,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敢于承认,过后注意改正。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爱好,在授课与实训教学中,要贯穿现代教学思想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接受知识,了解课程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和实用性,提升讲课的艺术性,突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动手,从以前的“黑板上修车”到“实际上岗操作”,体验生产岗位,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浓厚的学习兴趣。
3、运用毕业生典型事例,培养良好的自信心。树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是很关键的,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给学生介绍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他们良好的自信心。如给学生介绍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事例、在企事业岗位上成功的事例等,让学生明白,读中职也有光明灿烂的明天,也能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出贡献,增强学生学好技术的自信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哪怕发现学生一点点“闪光点”,教师也要表扬,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观注他、关心他。当学生有失误时,不要讽刺挖苦,应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机会让他再尝试,让他获得成功,有成就感。
4、布置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要想在短期内改变学生的旧习惯是相当困难的。由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进入中职学校后,教师要想尽办法给予矫正。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作指导、督促检查等,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主动去看书、查找资料、归纳整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得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按时休息,懂休息才会更好地工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行为也规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90%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遵守校纪校规,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迟到旷课等现象。
5、利用劳动、专业实训课,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吃苦耐劳就是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90后的孩子,在家受父母的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吃不了苦,怕脏怕累等。可利用开学初的军训活动、每周的劳动课,特别是专业实训课和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作好督促检查,发现有不认真或偷懒的,及时加以引导,过后进行个别谈话,指出他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功都要倾注无数汗水,天上不会无故掉下馅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6、自我放松调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当今民族地区农村中职生思想不稳定,感情比较脆弱,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停止不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自我放松调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在学生犯错时,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心理承受力。要多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受挫而感到情绪压抑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自我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情绪,缓解挫折带来的痛苦。常用的放松方法有呼吸松弛法、冥想松弛法、肌肉松弛法。比如面对镜子微笑三到十分钟或做深呼吸等,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采取上述措施后,85%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华 郑晓鸿 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卢红 李利军 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
3、张家祥 钱景航 《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4、王清连 张社宇 《职业教育社会学》[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体育课程根本就是一堂放风课。先别说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都会主动的要求自由活动。至于要实施怎样的体育课程及教学就更加不用说。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转变认识,提高体育意识
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等同于一些劳动课。甚至等同于在家做家务的一些工作。没有认识到体育本身的含义。当然这个和学生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和劳动的异同,一些体育的精神、一些体育的文化等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是有效促进自身身心发展,锻炼自身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2.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一两样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锻炼,才可以促进他们身体锻炼动力产生,这也就可以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现代人达到身心健康所不可或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置体育游戏的规则,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整堂体育课程更加具备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形成他们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3.让学生静下来,为有效学习打基础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并不是课堂越热闹越代表学生对体育锻炼感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体育技能,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而且好动,因此,他们很难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去学习体育技能。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采取队形变换,齐步走和跑步等方法,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集中注意力来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动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还可以为有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多样化课堂设计,丰富教学模式
由于体育课大多都是在室外进行,因此,这就为体育课堂的多样化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可以把一些专业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也可以学习到许多体育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学习武术对人体有哪些作用或者和学生讨论体育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5.沟通情感,建立和谐课堂氛围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良好的沟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因此,作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关系,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甚至畏惧上体育课,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幽默风趣,给学生和蔼可亲的感觉,并且能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去吸引学生,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放下心中的恐惧感,乐于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不但可以完成教学的任务,还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6.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相应的个体差异,因此,作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应该只是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锻炼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才可以使整个评价更加具备公平性和合理性。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不但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学习体育的勇气。除此之外,农村初中体育的评价方式还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形式来展开,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叛逆思想,如果光靠老师单方面的评价他们难免会存在不服的情况,因此,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但可以抵消学生的这种情绪,就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好体育教学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是具备有效性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2]中学体育教学设计 张新主编 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 小学美术 绘画想象力 创造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兴趣与爱好,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根据他们的基础分出层次、分出阶段,有目标、有计划的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分出不同的小组。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直接的了解。我们教师本着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绘画能力,把以往的“学生照着教师的作品画”改变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自由创作,从而把美术当成一件乐事、趣事,学生们都自觉、主动、愿意学习。
一、了解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想象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想象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是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针对想象力和表现力都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的作业自己创作,画出与众不同、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作品出来,更加提高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
二、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授课与游戏结合
如在教《男孩女孩》一课时,我安排了两次“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第一次游戏活动我安排在上课没多久,当时,我在黑板上即兴为一女同学画了张像,请学生猜猜她是谁?第二次游戏活动,我安排在学生作业前,先后请了两位同学来前面,要求其中背对着大家的那位学生根据台下学生们介绍的面貌特征、衣着特征,猜出背后的同学是谁?学生们通过富有乐趣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抓住特征为同学画像的本领,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背景。
2.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如在《灵巧的手》一颗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在学生绘画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到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想象,运用描绘、剪折的方法来装饰和描绘我们的手,比一比、赛一赛,看看那组的想象力最丰富,作品最完善。快下课了,8幅有特色的作品在学生的团结合作下出色地完成了。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想象奖。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是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四、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想象心理的需求
1.音美贯通
教师通过舞蹈、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画《新疆人》的时候,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新疆歌曲导入,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课题,在整节课上并不断运用这首歌,学生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感受,这首歌就像一根彩带,贯穿全文使整节课别有风味。学生们也在轻松的乐曲中,画出了新疆的民族动作,也画出了学生的心情。
2.直观引申
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灵过程,直观引申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小鸟齐飞》一课中新受小鸟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画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1)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鸟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2)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鸟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鸟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鸟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鸟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
3.故事引发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48-0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职自考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根据高职自考生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用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核形式上自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理论教学改革
1.1 “三新”与“四变”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本学科发展的“三新”,即:“新创意、新知识、新技术”。尽可能将最近几年发生的新想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纳入到教材中。教材几年才出一个版本,但随着大气候大环境的变化,园林植物上的病害、虫害类型以及防治方法每年都有小幅度的变动,作为老师,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理论教学上课时候采用“四变”:(1)变老师讲学生听为老师学生一起讲一起听。讲到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先看书,找出知识点,学生自行提问学生,不妥的地方老师再补充,采用这种启发式、自学式、答疑式、辩论式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1];(2)变枯燥、泛泛空讲概念为结合实物、结合学生实际讲授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更加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3)变课前点名为下课前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小测验,并将测验结果写名上交,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起到了点名的效果,又巩固了课堂知识;(4)变只讲教材为结合有意思的直观画面进行讲解,合理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收集和积累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有关的教学资源,如录像、VCD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根据某一现象和过程,使用动画或者视频来说明。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保证了在总学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课外复习则采用教材和网络相结合,在网上为学生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病虫害网站3个,推荐了7本中文主要参考书,2本英文教科书及其它相关参考文献,已经形成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1.2 调整课程讲解顺序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这个课程有其很大的特殊性,从课程题目上可以看出,这门课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虫害,病、虫害综合防治3个部分。本课程在授课安排上,打破课本上的先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再常见园林病害、虫害类型,最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顺序,改为园林害虫基础理论知识和虫害类型一起讲,园林病害基础理论知识和病害类型一起讲,最后讲述病虫害综合防治部分。看似小小的讲授顺序变化,实则为整门课程理清楚了一条线,以便于学生更加方便学习。因为对于非植保专业的自考生来说,要理解、记忆这些枯燥的病虫害知识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1.3 真题讲解形式的变化 根据自考考生的考核特点,在每年4月份和10月份要参加全国自考考试,为了把握试题的主航向,所以历年真题的讲解也变为很重要的一块内容。为了改变以前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呼呼睡的陋习,笔者对这一块授课形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老师把搜集到的近5~6a的真题提供给学生,采取自行报名的方式,选择10~12个人,让他们自行选择题目和时间,在约定好的时间到讲台上来为大家讲解。讲解时不仅要讲出题目的答案,还要列出得出答案的过程,依据课本哪个位置得出的答案,同时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其他知识点也要一一列举出来。当然教师在上课前,对这些题目已经做了同样充分的工作,因为在学生讲解过程中,对于不妥的、不足的部分,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课下找材料,课上忙交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巩固自己的记忆力;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孩子即将踏入社会,锻炼他们台上讲演的机会也就是给了他们自信心,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自己。善于演讲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宣传的重要方式、手段之一,也是演讲者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2 实践教学改革
2.1 实践课上课、测评方式“四变” “1变”:本课程教学内容在组织与安排上一改传统的先上课后实验为先上实验课而后再讲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2];“2变”: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本课程特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采用校园、小区、街道等发生病虫害严重的地区现场教学,直观性和实践性更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3];“3变”:实验课采用课件、挂图、教材和实物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4~5人分组自行完成实验过程,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制定成绩评定标准[4];“4变”:除了实验报告的成绩,还要求小组队员之间相互打分,并将这个分数列入测评成绩,这样就避免了在试验中有的人忙的不可开交,而有些人在聊天、玩手机。
2.2 组织建设开放型、多元化的实训基地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校内还设置了专业劳动课,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创新活动,同时在天目山也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在校外基地实习1~2周。实习期间,由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昆虫、病原菌标本,调查生态环境以及室内鉴定制作标本等。近几年制作永久玻片500多片,昆虫、病原菌分类教学标本300多盒。以前教师自己花钱买标本,现在通过学生每年校内专业劳动和校外课程实习,每年可采集到10~15个目、150个科左右的昆虫、病原菌标本约上万个,在满足了实践课所需标本的同时,还丰富了科学研究材料,为昆虫、病原菌永久标本室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标本。实习后期每个小组的同学不仅要提交实习报告,更要自行制作PPT,在课堂上对自己小组所采集的至少20种病害、20种虫害进行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发展规律、防治建议进行介绍,并向老师、同学展示所制作的标本、所拍摄的照片,借此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提高各方面素质[5]。
3 结语
本课程教学、实践效果非常好,学生自考成功率接近100%,在每年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打分位于学院前列,教学效果得到了历届学生的赞可,与此同时,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校教学督导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在施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快乐、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把所学到的知识适时、合理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为社会培养出园林产业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安伟,崔玲,曲霞.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185-186.
[2]贾学萍,江国华,汪忠浩,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多元化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7014-7015.
[3]高颖.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院报,2011,13(3):60-61.
[4]姜宗庆.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3-0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