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自以来,党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利益与上地密切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产量、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二十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证明,在农村政策稳定的大环境下,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农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轨迹来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是科技。我国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不断增收。
(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客观的看,目前农民的素质是非常低的,以都善县为例,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动力中初、高中毕业人数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2%,中专以上约2000人,占3.4%,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农广校毕业的学员。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严重制约了都善县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善县是一个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以种植葡萄、棉花、哈密瓜为主。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产量和品质都不尽人意。比如大部分瓜农哈密瓜种植前土壤不消毒,温室蔬菜只能种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种,畜牧业大都是传统的养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术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葡萄的新技术运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说明,农民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上距离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农民目前的整体素质又不能掌握过多、过深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因此根据农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途径,农业实用技术有着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现阶段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最好方式。因此,农业的发展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手段有多种途径,但大农业是最有效的,也是农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证。都善作为农业大县,大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较差,农民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辩证的分析,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都善县三大经济作物平均单产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吨,葡萄2.1吨,这种单产水平上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如果农民能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并加以应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几年,农民开辟了许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经济、园艺、特种养殖,作为新的产业,农民缺乏的是技术,而又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技术而望而生畏,许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去生产经营,如果大部分农民能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他们增收的渠道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县目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经验及成效
都善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由科委牵头,科协、农科所、农广校联合实施,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负责此项工作,科委、科协主要是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利用冬天农闲时间进行培训,而农科所培训任务较少,主要是抽调人员进行讲课。农广校担负着较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工作,是院校教育方式与农村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负责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从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来看,基本上是采取各种层次相结合围绕主要产业,进行培训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全县6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比如东巴扎乡的杨占才,93年搞了一个蔬菜温室,但由于技术缺乏,一直没见效益,94年,县科委请八一农学院的技术专家在都善县开设了数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使杨占才掌握了温室的构造、保温及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就盈利15000元,95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建了5个温室,当年盈利达6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和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地县、乡各级奖励。自治区领导也到他的温室参观过,杨占才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深感到科技的巨大效益。又出资送两个儿子到县农广校学习,象杨占才这样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致富的在都善县还有不少,他们遍布蔬菜、棉花、哈密瓜、畜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近几年培训效果看,大部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都能通过所学的实用技术致富,农民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经济效益,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农民致富是成正比关系,工作开展得越好,范围越广,农民受教育面就越大,掌握的技术越多,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也越多。由于实用技术培训J二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棉花、葡萄、哈密瓜培训得多,其他项目少,满足不了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渠道的要求;二是培幼l}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存在着脱离实际,不能针对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冬闲时间培训多,农忙时田间地头培训少,其实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效果更好:四是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少,不能很好的将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五是各级党政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不易出成绩。因此,得不到重视。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结合都善县实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量,改变由一名科技乡镇长抓培训_I二作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的落实。同时要保证经费,县委、政府保证科普经费(年人均0.2元)的落实,并能切实将培训经费应用到位,乡镇要保证统筹费中科技培训费用的落实,做到领导和经费的两个到位。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广大农民切实看到实用技术的实用性、实际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情。
(三)要围绕都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多征求农民的意见,根据农民的要求选题。
(五)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方式;咨询效果;有效性;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29-02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大力培养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综合素质强、技术水平高的职业化新型农民。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杨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区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所大学,拥有农林水牧渔等方面的科教专家6 000余名,被称为农科城。依托大学、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杨凌示范区农业人才济济,科教实力雄厚,国家火炬计划支持杨凌现代农业技术创业咨询与培训服务体系平台建设,通过对农民进行多种途径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一组数字为例,2013年,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 435元,比2012年的10 841元增加了1 594元,增长14.7%,连续5年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一。杨凌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方式受到农民的欢迎和接受,对其他地区搞好农民培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2]。
1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方式
如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寻求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需要不断关注的事项之一。围绕着杨凌培训需求,催生出了很多新型的培训方式。
1.1 专家现场指导
依托杨凌雄厚的农业科教资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面对面解答农民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 举办各类培训班
杨凌示范区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举办蔬菜、瓜果、畜牧养殖、果树等培训班,分类指导,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实现技术包抓网格化
为充实现代农业园区专家技术团队,杨凌选聘植保、土肥、畜牧、经济林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推行专家、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和大学生田园使者技术服务模式,实现了技术包抓网格化。制定完善了番茄、辣椒等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3-4]。
1.4 颁发农民技术职称
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示范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农民进行技术职称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2个环节。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对通过考核的人员颁发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
1.5 针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
依托杨陵新华培训学校等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举办驾驶、家政等培训班,使失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1.6 开展专家大院式培训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组成专家服务队常年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现场指导培训农民,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聘请有关专家、老年科技工作者针对全区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适时编印技术资料,及时发放到广大种植户手中,对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1.7 建立“首席农艺师+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服务体系
开展“千人千社”行动,选派50名首席农艺师组建了果树管理、畜牧养殖、设施蔬菜等7个专家服务团队,实施首席农艺师与杨凌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服务对接,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让科技人员有服务生产一线的舞台,让先进的科技成果有顺畅转化的渠道,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稳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初步形成了“首席农艺师+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服务体系。
1.8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施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领他们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杨凌示范区依托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积极搞好职业农民培训工作。2014年5月4日,陕西省农业厅发文认定第一批新型高级职业农民,全省共有84名农民获“高级职称”,杨凌示范区3名农民获此“职称”。
1.9 开展技术创业与咨询
建成五泉孵化园、新华培训学校等4个现代农业技术创业咨询与培训服务平台,聘任成功创业者为创业导师和技术导师,传播创业创新精神和创业知识技能。组织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和大中专学生等开展技术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开阔了这些人员的视野,提高了应对市场博弈的能力,拓宽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路径。
1.10 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
杨凌示范区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邀请知名、授课经验丰富、具有国家级创业培训师资格的教师,从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基础知识以及有关经济、法律知识等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培训,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并掌握创业的必备知识。杨凌还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众多的优势,在一些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使大学生创业有了实践载体,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与咨询效果的有效性分析
杨凌坚持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创新特色的原则,结合生产实际,根据农民的愿望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由农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传授,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训的积极性,使参训农民的科技意识、农技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收到了良好效果的示范、带动效应,农民收入呈快速增长之势。
2.1 农民技术员成为走南闯北的香饽饽
杨凌示范区一直发挥其农科教综合优势,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特别是探索建立全国独有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审标准体系,让杨凌区500余名农民获得视为“农业科技身份证”的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拿到职称的农民变身为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或创办公司,或组建专业合作社,走上了专业致富路。杨凌夏家沟村一农民凭借高级农技师职称被江苏华西村以年薪12万元聘为首席农技专家。
2.2 发展现代农业,绿色无公害果蔬成为杨凌的一张名片
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杨凌规划建设了占地100 km2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绿色无公害果蔬生产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在果蔬生产过程中由专家、农技人员全程进行指导,规范种植户的作务行为,实行统一标准。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土专家和合作社理事长的作用,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由于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种植,杨凌的绿色无公害果蔬走向西安等大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杨凌无公害果蔬成为杨凌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2.3 现代农业孕育职业农民
杨凌示范区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科技含量的专业技能后,一些农民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让昔日靠天吃饭的农民成了一种职业。职业农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职业农民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市场经营意识,使他们按照市场规律从事农业生产,以此获得更大的收益。目前,杨凌职业农民已崭露头角,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4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5年位居陕西省首位
受惠于杨凌的科技培训和现代农业发展,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节节攀升。据杨凌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发展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给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2013年,杨凌农民设施大棚等经营性收入仍占收入主体,占总纯收入的56.2%。工资性收入较上年有明显增长,由2012年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提高到37.9%。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2013年,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2年的10 841元增加了1 594元,增长14.7%,增速连续5年位居陕西省首位。
2.5 涌现出一批大学生创业明星
接受了创业培训的大学生扎根杨凌,依托杨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有利条件,结合自身所学涉农专业积极进行创业,其中不少人取得了成功。如杨凌大学一毕业生毕业后,创办了杨凌乾泰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提供物联网、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主导,以硬件电子产品设计、软件应用系统开发为两翼的大学生创办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杨凌示范区首批100个技术创业团队之一。目前,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3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带来的启示
当前,各地对农民的培训非常重视,但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一些地方的农民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杨凌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农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地方今后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3.1 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培训针对性
杨凌根据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入户调查,掌握了农民急盼急学的意愿,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杨凌相关部门按照不同人群的特点,考虑其文化程度、技术需求,对农村种养殖能手、农村经纪人、农技能手和经营管理人才与普通农民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培训,使得培训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因而受到农民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整合培训资源,集中力量进行培训
杨凌农科教专家众多,分布于农业各个专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杨凌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承担着农民培训的任务,2013年又成立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专门承担面向旱区职业农民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整合了资源,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由于农业的薄弱性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障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培训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其他地区可以借鉴杨凌的成功模式,整合农技力量,形成强大的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3.3 培训应通俗易懂,与实践结合紧密
培训要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不能只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形式,而应课堂与田间相结合,不能太专业,培训老师要让农民听得懂、感兴趣。面对面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示范讲解提高农民的接受度。因此,这就要求各地在培训时做好安排,选聘理论功底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农民进行培训。
3.4 通过传帮带,培养土专家
由于各地农业发展面大量广,靠现有的农技人员实现农时指导的全覆盖,几乎不可能。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培养熟练掌握技术的土专家,让他们通过一定的考核,检验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对通过考核的农民颁发“农民专家”证书,让他们有身份、有面子,定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些农民家在农村,和乡亲们熟稔,有服务乡亲的热情和激情,心能留住,可以说是“永久”牌的土专家。如果把这些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其效果不容小觑。
3.5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领他们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应结合实际,加大对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以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使其成为区域内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技术推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师翠青,张卓娅,李婉飞,等.新型培训方式的重要性――培训与员工发展系列谈(二)[J].中国劳动,2011(2):38-40.
[2] 刘源,申慧琳,张景书.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实践探索――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16):165-166.
1.1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生源问题
当前接受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些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抱有消极的态度,这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构成了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隐患,导致农机使用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维修频繁、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
1.2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创新问题
农业机械技术培训需要有针对性和新颖性,没有创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不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不能吸引广大农民接受农业机械技术的培训。
1.3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结构问题
当前很多地区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知识结构、培训结构、培训方式都存在僵化问题,不能够根据区域实际切实地展开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1.4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支撑问题
很多区域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局限于传统的内容,由于没有先进的机械培训设备,导致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也没有了必要的保障。
2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措施
2.1树立新时期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新理念
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要为大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要树立“为农民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理念。由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广大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知识、农机设备的渴求不断加强,而目前我国多数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仍然偏低,所掌握的农机技能也相对落后,农机培训部门应满足农民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不断提升农机培训的质量。
2.2更新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方式
我国农村的出路在于精耕细作农业,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方式,使劳动者掌握农业机械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者负担。因而培训地方、培训方式的选择,应该视各乡镇的实际条件而决定。
2.3创新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教材内容
要不断提升培训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从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与培训的内容上着眼,培训机构只有不断革新教材,不断完善和更新机械设备,才能使农机培训跟得上农机科技发展的步伐。
3结语
年全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3万人。每村举办三次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务农本领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市农林局牵头,农业服务中心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内容菜单,由村根据本村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项目。培训单位根据各村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每村举办三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给受训农民至少发放一张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2个小时,每个培训活动形成一张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召开村支书及村主任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签订培训协议,点击培训菜单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围绕农民科技水平提高,工作措施到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中:4月底前完成首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进行培训监督检查和培训总结等。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根据全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总体任务要求,结合全镇镇村布局情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镇,由各镇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培训任务原则向地方特色产业和特色乡镇、村倾斜。
2、点击培训菜单,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全镇实际,根据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市农林局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本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是粮油、蔬菜、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知识,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农民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及专业。
4、组织农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第一轮培训围绕春耕生产、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于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于6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根据秋收秋种和培管,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于9月上旬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镇政府对各村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形成合力。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实行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相应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
(二)强化监管
建立镇农业服务中心、培训承担单位和讲师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网上查询、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同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镇农业办公室对培训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滚动淘汰。加强讲师团成员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讲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对讲师团成员的补贴要预留20%左右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关键词 农村青年;植物组织培养;职业培训;问题;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77-0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繁育苗木花卉种苗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接种到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并控制相应的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l件,使植物材料正常生长、分化并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于植物优良品种的繁育、无病毒苗木生产、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农村对于这项技术也在逐步推广。现就农村青年中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职业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为后期的继续培训提供参考意见。
1 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教材选用不适
本期教材完全按照培训大纲编写,语言过分生硬,内容大多采用专业术语,使得本身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村青年在没有接受专业教育的前提下难以接受授课教师在培训时所述内容,并且不能够理解教材上的专有名词。培训后学员也没有花时间复习,导致学员所学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对于后面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导致即使是经过了系统培训的学员也不能够正确理解授课教师所述的内容,造成了学员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并不能够真正掌握这项技术[1-2]。
1.2 学员组织纪律涣散
本期所培训的学员年龄大多在28周岁以上,由于与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已有很长时间,所以突然集中学习则打不起精神。考虑到学员白天在家要干农活,所以前期理论知识培训都安排在19:00开始,虽然培训时间安排在夜间,但是大多数学员仍有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到场,即使到场的学员也不能够认真听取培训教师的讲解,导致培训进度滞后[3-4]。
1.3 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差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对于实践操作要求较高,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先演示再逐个操作的流程进行。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员并不能灵活使用各种接种器械和相关仪器,动作比较生硬、丢三落四,整个无菌操作不太标准和规范,导致组培试验出现误差,甚至整个试验的失败。同时,大部分学员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各种问题,由于思维方式的固定,并不能理解并接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依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导致培训结果不太理想。
1.4 思维方式局限
农村青年由于教育水平有限,认识面较窄,即使培训教师在对基本问题进行讲解时,他们也不能够很好地去理解问题,客观地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却要使用一成不变的方法,不能够很好地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及水平导致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一定的局限。
1.5 观念滞后
农村青年因生活在科技文化普及滞后的农村,接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之初并不能在观念上引起他们的重视,面对新事物,他们并不确信这项新的技术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故而对培训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也就导致了培训时不能很投入地认真学习。
2 改进措施及成效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调整教材,改变教学方法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改编教材,并且通过不断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找到教材的缺点并改正,尽量使得教材内容完整,使得农村青年在自己单独阅读的时候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使用讲解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既提高了学员的兴趣,也使其逐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实践与理论结合,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让学员尽快在培训过程中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掌握无菌操作的要点,特地选择了不同植物的叶片、茎段、茎尖为外植体,从材料如何消毒到如何接种到培养瓶的相关步骤都是通过一个人现场操作,另一个在旁边解说的形式完成。学员一边拍照,一边做记录。讲解完成后,学员亲自开始操作,然后教师再针对操作中的问题,现场解答。通过3~4次课的学习后,发现学员已对整个无菌操作要点有所掌握,对于后期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也变得容易多了。
2.3 大力宣传现代农业技术,增强学习主动性
通过职能部门大力宣传国家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降低现代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让当代农村青年正确理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发挥农村青年能吃苦的精神,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使得农村青年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主动性。
3 结语
通过对农村青年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能够激发当代农村青年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他们重新拿起课本,接受现代农业的再教育,并进一步提高农村青年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其有效地认识到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为利用新的方法繁育种苗和花卉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郭悦.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00(2):4-6.
[2] 李永文,刘新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农业机械新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两个:第一,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第二,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新技术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农业中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机械设备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手中拿的都是智能手机,不仅方便而且可以直截了当地进行操作。农业机械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可以使得以后的农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强的经济发展基础,具备同时做几种工作的能力也就不再担忧效率问题了,是非常完美以及先进的技术。
2农业机械新技术在农业中的使用
2.1农业机械设备中自动化的应用
自动化在农业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过去,人民大众就要用自己的手来插种、播种、收割等等,然而,如果加入了设备自动化这项技能,如利用自动化技术发明的半喂合收割机,我们就会很快地发现,以前的那些插种、播种、收割等等就可以轻松很多。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劳动的强度,同时也可以更加稳定地进行播种,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2农业机械设备中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对大家来说都不算陌生,当今社会,经济行业、娱乐行业、行政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农业也是离不开计算机的。首先,我们从机械自身说起,随着农业机械业的发展,现有的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其技术需求,在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时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应用到农业机械中的许多环节。基础数据处理在农业机械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运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快捷、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合理的数据分析。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与技术程度,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降临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特殊的政治地理优势与人力资源情况,世界的机械制造产业的中心开始向中国进行转移,随着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大规模引进,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2.3农业机械设备中智能化的应用
现在不管是什么行业,都会运用到智能化,说个最接地气的:手机。现在大街小巷走到哪里都会看见人们拿着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可以同时运用几个软件,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农业机械运用了智能化的功能以后会更加完美地操控农业机械在一天的时间内让一台机器同时做出更多种类的工作。
3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培训对策
信息化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在机械制造中,但其在那一阶段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机械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够广泛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方面,我国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如我国在90年代初,就开始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统一进行购买了计算机和设计新型软件将其提供给试点企业,引导和扶持机械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人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就要重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在企业内部开办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班,定期邀请信息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专业辅导,组织召开信息化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实施示范工程,用形象的事实来说明机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成效,进而调动企业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机械信息化的工作中去,使机械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4总结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发掘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众所周知,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有幸参加这次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我更加体会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村教师当前存在的问题
这次参加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其中要完成的作业,如,主题单元规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等,很多教师都是云里雾里的,让我看到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薄弱。
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肩上和心上都压着沉重的负担。一般一个星期都至少有12节课,由于缺编经常要跨学科、跨年段。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经常还得去家访。工作量大,地位低,工资低。我们还发现农村教师的收入还不如农民。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看法
我结合自己这几年在农村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
1.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待遇。现在物价的上涨趋势可谓是如“雨后的春笋”,而工资就如“正常人的体温”一样,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财政的力度。虽然教师法颁布已有17年,教师的地位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的职业期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其他职业,因此,应该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2.教师自身要树立专业意识。这次的教育技术培训很多教师都在抱怨,他们觉得农村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这些。这正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跟不上的一种表现,以前总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在现在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要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现在的教学已经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上讲台的。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结构调整及种田明白人,每个村屯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带队参加举办的培训班,主要参加人员有县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等。全县参加人员20人。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训人员30人。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针对2012年县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在各乡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电视科技讲座。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录制的科技讲座内容。同时,针对县内无法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村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实现全县各村屯农技培训全覆盖。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在2011年11月14日—18日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在2011年12月上旬举办。自2011年12月中旬到2012年4月,开始全县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县2012年种植业调整规划及农机十二五规划,结合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项目有:2012年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脱毒种薯栽培技术;水飞蓟、白瓜子、芸豆栽培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等。
五、培训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迅速落实,经费上给予保障,及时安排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我县科普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我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二)强化培训质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2012年我县现代农业建设任务,广泛进行科技培训。重点要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根瘤菌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技术、玉米小麦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组装。全力推广应用农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采用率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206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就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制约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农业技术推广需求特征,详细论述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有效对策,以推进农业技术进一步应用。
1我国农业技术需求特征分析
1.1经济有利性
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针对农业技术是否选择和应用首选是从自身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衡量。农户会对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预期评估,包括对技术应用与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影响、对农户成本投入的影响、对农户劳动输出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对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决定农业技术是否可用。
1.2示范性
农业技术需求是示范性包括两各方面:农业技术应用效果良好,进而激发部分农户选择该技术,使该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对农业技术的应用者在初期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多受益机会,对今后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而选择该技术。
1.3风险性
农业技术需求的风险性主要是针对农户选择某项农业技术后对该技术应用后的农业收益无法确定。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操作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大,则该技术应用风险大,不利于推广使用;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操作结果一致,或实际结果超过预期结果,则风险较小,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完善的有效对策
2.1构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就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供给服务不足直接给技术推广带来阻碍影响,因此加强基层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构建和完善十分必要。通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帮助,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顺利,优化服务过程,在保证信息沟通顺畅的基础上,促进农户对技术的认知和认可。
2.2重视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实践论证总结出,系统、有效的农业培训能够促进农户对农业技术作出积极选择,同时通过技术培训能够促进农户知识体系的完善,这对选择有效的农业技术行为也有着积极影响。就目前我国农村农户现状来看,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且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长期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并提高农业技术应用积极性,逐渐增加自身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2.3完善农业技术风险保障机制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要构建农业高新技术采用风险储备金制度以及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通过农业技术相关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应对农业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农户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可为农户提供无息或低息信贷资金,通过政策及贷款的支持,能够帮助农户有效应对技术应用前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通过政府支持也能够促进农户技术应用成本的控制,保障农户经济效益。另外,要积极开闸订单农业。通过签订订单的方式也能够有效降低农户风险,订单组织与农户共同签订合同,两者之间则为利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这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风险。
2.4保证推广示范成功
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要加强示范推广保障,最大限度提高推广成功效率,政府方面要针对农户应用的农业技术基于大力支持。若出现示范不成功,则要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为保障技术推广成功,要采用国内高资金投入技术,有效提升农户利益,促进农户之间传播,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进一步促进需求机制完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需求具有明显特征,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农户需求自主性提高、农业政策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农业技术需求更加专业、存在农业技术需求激发难问题。结合现阶段农业技术的需求特征以及农户技术应用现状,为实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构建,要不断加强基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构建,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农业技术采用率的提升。另外,要逐步深入和完善农业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以更好保障农户自身利益。通过成功的技术推广示范,并结合政府的积极支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唐钱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方向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