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侧目而视范文

侧目而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侧目而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侧目而视范文

以往儿童节目的制作人和导演,对婴幼儿电视节目的认识多来自经验和主观判断:觉得3岁以下的孩子们年龄太小看不懂电视;认为电视节目对年龄这么小的儿童也没什么影响等。其感性认识致使他们极少关注0~3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群体,所以受众也就很少能看到专门为这个年龄段儿童量身打造的优秀的电视节目。笔者认为,婴幼儿儿童电视节目有极大潜力尚待挖掘。

一、婴幼儿儿童和电视

一般而言,婴儿从一出生起就接触电视。据日本NHK广播舆论调查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在出生后3个月就开始看电视了,这是因为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时往往收看电视,幼儿被电视屏幕上的快速变化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奇妙的声音所吸引;4~7个月的婴儿中,一半以上对电视的声音和图像表现出兴趣,[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不仅关心画面,而且开始理解节目内容。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安德森博士认为:1~2岁的婴儿在他们呀呀学语以前就能明白电视中慢动作或简短片断的意思,婴儿最小在10个月的时候已具备这种能力。[4]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马维尔・赖斯博士同心理学家达夫纳・勒密希一起观察了12~18个月的孩子同他们父母一块儿看电视的情况,他们证明了看电视有助于孩子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这说明,即使1岁左右处于婴儿期的低幼儿童,不仅具有看电视的可能性,而且能开始“理解”并“学习”电视中的相关内容。

应该说, 0~3岁的婴幼儿不仅开始接触电视,而且看电视这一活动已经成为他们成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4年我国学者在南方某幼儿园以询问的方式对300位3岁左右的小班儿童进行了收视特征调查并得出下面这些数据(有效问卷271份)。[5]

每天有多少玩的时间?

通过这两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对3岁左右的婴幼儿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认识。数据显示:有近30%的儿童每天有1~2个小时玩耍,同样有近30%的小朋友表示每天有1~2个小时看电视的时间。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儿童每天玩的时间,主要选择“看电视”这一活动。

可见,0~3岁的婴幼儿,基本上是对电视充满依赖、信任和喜欢的群体。因此,从受众接受的意义上来说,对婴幼儿电视节目进行研究、制作就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了。

首先,发展婴幼儿电视节目有利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及心智培养。一个人学习能力的50%是在4岁前获得的,其余30%在8岁前已经发展起来,2至3岁的儿童已获得基本的语言和学习的能力;而电视是他们所接受的直接的教育方式之一,他们倾向于从电视中接受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信息形成认识。因此我们需要制作有利于他们成长和健康的电视节目。

其次,婴幼儿儿童在0~18岁儿童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沉默”的群体,他们往往不能像他们的哥哥姐姐那样明确地表达出他们对电视节目的好恶,对于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关注他们的收视权利确实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是否进步的一个重要参数;针对他们制作节目也是衡量电视媒体发展成熟程度和分众化传播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好的婴幼儿电视节目是全程跟踪并伴随、引领孩子们人生初始阶段成长的精神产品。而目前国内对于这类节目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婴幼儿电视节目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沃土。因此,要想知道婴幼儿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节目,我们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对象特征,才能针对性地提出婴幼儿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案。

二、婴幼儿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

生理发育是指身体各部分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6]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儿童的生理发育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1)婴幼儿的视听特征

视觉能力:日本学者今村荣一的研究指出,儿童1岁时视力为0.2~0.4,2岁时为0.5~0.6,3岁时1.0以上者为67%。6岁时达到正常人的视力范围。[7]婴幼儿的颜色知觉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出生后不久,大约3~4月的婴儿便可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天津幼儿师范学校曾对婴幼儿进行颜色辨认能力综合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儿童颜色视觉有个别差异,也有性别差异,但一般来说,2~3岁的幼儿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天蓝、蓝、紫7种颜色。[8]但对各种颜色的色度难以辨别。同时。学者Flagg通过眼动研究还发现,婴幼儿在观察电视画面时,是把眼球的注视点集中在荧光屏的中部,让画面一张一张地替代出现。[9]

听觉能力:研究表明,幼儿有时仅仅感知到词的声音,还不一定能辨别语音。[10]听觉上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幼儿在看电视时不喜欢也听不懂长的语句,所以针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电视节目在运用人声时,最好多是简单、形象、发音清晰的单词和简短的句子。

语言能力: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都是采取对话形式,回答大人提出的问题或者向成人提出一些疑问和要求。3岁左右时幼儿虽然已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达显得很不流畅,在说话中运用许多不连贯的、没头没尾的短句,并辅以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

(2)婴幼儿的知觉发育特征

空间知觉:天津幼儿师范学校曾做了1~4岁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对各种图形正确认识率以圆形最高;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半圆形、长方形次之;梯形、菱形最低。[11]一些学者研究婴幼儿儿童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发现:2~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尚未发展完善。[12]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国外学者埃尔金德和凯格勒等曾对儿童的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做了研究。他们给195名2~4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这些图片的每个图形虽然显得似乎是一个整体,但其个别部分描绘得很突出,让儿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什么”。实验结果表明:2岁左右的儿童大都只看到了图形的个别部分,例如71%的2岁儿童只看到“两只长颈鹿”或“一个土豆”等。3岁开始他们能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13]由此可以看出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儿童的部分知觉还是占据主要地位,还无法实现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的统一。

三、婴幼儿儿童电视节目的美术设计和语言风格对策

由婴幼儿儿童的生理特征出发,我们也找到婴幼儿电视节目的美术和语言风格方面的应对策略:

节目色彩:幼儿对色彩的分辨和认知能力的具备会令他们对有颜色的东西格外敏感和注意,因此,他们更喜欢有着彩色画面的电视节目。但是由于婴幼儿只能初步辨认红、黄等7种色彩,所以在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最好多使用这7种他们认识的颜色,而且一次不要有多种颜色出现,那样容易妨碍幼儿对节目内容的理解。

婴幼儿节目呈现的色彩要明亮、柔和,饱和度高,背景的色彩饱和度略低,以突出主体形象并吸引儿童注意力。此外,不同主体形象之间色彩对比鲜明,避免用色度对比来区分不同物体形象和部位。否则容易加大幼儿的分辨难度,造成理解障碍。

设计元素:我们了解到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基本辨认出常见的图形形状,对圆形的辨认率最高。因此我们应多运用这些他们能认识的形状,而不要用一些比较少见而古怪的图形和形状。场景和道具的设计要与幼儿所熟悉的概念形态相符,不需要复杂的刻画,但必须要有准确的轮廓特征以辅助幼儿快速识别。过度的夸张、变形和抽象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

在主持人形象、卡通玩偶的设计上,并非越简单越好,幼儿偏好类似人脸的中等复杂度的图形。[14]要对面部表情及身材特征加以夸张,添加具有身份特征的服装和道具,不宜复杂,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包装要求:幼儿较低的视力发育水平促使他们在看电视时更喜欢选择那些有大图像和大字体的节目,因为这样看起来会很轻松。因此,给婴幼儿看的节目,应该是目标受众年龄越小,图像和字体越大。另外,节目包装不宜太过复杂。凡是节目中出现的画面或是背景都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干净单一,不要一次出现太多的形象和线条。

语言风格:声音的运用在电视节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学龄前期幼儿语音意识的发展和对本族语音的掌握能力决定了他们会很关注节目中人物的发音。因此,创作节目的时候一定要对节目中人物的语音发音水平严格把关,要求人物发音准确、清晰、节奏适当,这样才能给幼儿们以好的示范,同时又容易听懂和理解。

婴幼儿说话常常是断断续续的,不能说明事物现象、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只能说出一些片断。所以电视节目语言要简练明确,避免使用长句,多用口语化语言及语气词,多使用带有情景性的语言,不必过分追求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多用名词、动词、简单的形容词,尽量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少用虚词。

另外,应该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词、短语和短句。因为重复是幼儿认知事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15]重复实际上就是他们建构自己话语体系的过程。音量应该略高于视剧的对白音量,主持人或人偶要配合语言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准确表达情感。

下面笔者将就个案《小小爱因斯坦》进行分析,该影视作品在充分尊重孩子视听生理发育特点,尊重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节目内容、画面以及语言,应该能给我们国内的从业者一些启发。

四、个案分析:《小小爱因斯坦》

《小小爱因斯坦(Baby Einstein)》是专门为0~3岁的婴幼儿设计的系列节目,经美国迪士尼公司推出后,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成为年轻父母和宝宝们的至爱。

为什么《小小爱因斯坦》受到如此喜爱,成为累计全美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婴幼儿学前教育产品领导品牌?

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会觉得《小小爱因斯坦》这个节目相当乏味:节目节奏缓慢,音乐也多轻柔和缓,镜头基本没有切换,有如剧场表演式的固定机位拍摄,很少有语言。但假如你换一两岁婴儿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节目所呈现的世界一点儿也不比孩子们在“人之初”时开始熟悉的真实世界奇怪。这是因为,《小小爱因斯坦》在拍摄之前经过了缜密前测,前文所总结的婴幼儿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被称为节目的“宝典”,在节目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都被准确地应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在长达170分钟、为0~1岁儿童量身制作的“小小莫扎特-音乐嘉年华”里,节目制作者为保持孩子们欣喜的情绪, 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只给他们看色彩鲜艳的玩具,每隔2~3秒,就玩具的整体和细部运动进行切换;精心设计的背景音乐,不加任何旁白,更没有任何教育性叙述。

第二,因为婴幼儿对色彩格外敏感和注意,因此在“小小莫扎特-音乐嘉年华”中我们看到,背景是单调简单的黑色,愈发地突出玩具的五颜六色且造成不同主体形象之间色彩对比鲜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干净单一的画面和鲜艳的影像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第三,从婴幼儿孩子的角度来说,要刺激他们的大脑,必须靠时时重复来强化他们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学习。在同一内容上不厌其烦地递进。例如,在给宝宝看《小小梵高》时,在认识黄色的片段中,影片开始的画面中,出现了一大堆跳动的色彩,使宝宝获得最自然的色彩感知;认识黄色时的表现手法则变为,通过各种深浅不同、形态各异的黄色来刺激宝宝的视觉,最后呈现出一幅黄色为主色调的梵高名画《麦田与收割者》,起到了“点晴”的作用。而且影片还提示一同观看的父母,在观赏影片前,可为宝宝准备好彩色笔和纸,让宝宝跟着影片即兴创作。在影片结束后,可让宝宝随处寻找黄色的物品,巩固其对颜色的认识。

第四,惊喜是孩子快乐度日的重要因素,《小小爱因斯坦》在讯息的呈现上,从不来用旁白说明或串连,而是用玩具或者玩偶进行幽默情境表演。于是,在一段内容结束后,孩子们屏气凝神地等着可爱布偶的出现,不管是看到玩偶争吵、玩偶游戏、还是玩偶画画学习,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始终保持等待惊喜的心。

第五,语气词和幽默音效的应用,这也是《小小爱因斯坦》的一绝。制作团队发现婴幼儿说话常常是断断续续的,只能说出一些片断,词、短语和短句是他们的语言;同时,生活中一些特殊的声音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极大的好奇。为了让孩子们认同这个节目,制作人员毅然放弃了语言的使用(个别集除外),在玩偶幽默表演串场时安排极大比例的语气词、幽默小音效来说明剧情。

总之,《小小爱因斯坦》全然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迎合孩子,将婴幼儿儿童的生理特点与电视的视听手段紧密结合,令人叫绝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成为孩子百看不厌的节目。他们在电视机前学着听、学着看、学着讲、学着参与和学着乐在其中。

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2006年栏目年中审评会中,不少专家指出,目前少儿频道学前内容节目分量偏轻,而以婴幼儿为目标观众的婴幼儿节目仍是空白,建议增加此类节目,更好体现“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理念。专家的意见可谓一语中的。目前,我国婴幼儿儿童约5700万,可以说是相对巨大的优势收视群体,关注这部分观众,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电视节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注释:

[1] 2005年1月9日《央视资讯》,第77期(内部资料)

[2] 本文中的“婴幼儿”是生命的一个时间概念,根据当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相关研究成果, 0到3岁年龄的儿童体现出一般的共性,基本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因此除非特殊说明,文中出现的“婴幼儿、低幼儿童、小朋友、孩子”等称谓均指0~3岁的儿童。

[3] 柏强:《日本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收视与研究状况》,载《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第40页。

[4] 《儿童生活中的电视》: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61年版。

[5] 童瑶、李任辉、王首程:《少儿电视节目传播当代先进文化的模式比较研究》,载《中广学会2003年度立项课题成果汇编》。

[6] 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7] 同上。

[8] 天津幼儿师范学校心理组:"有关学龄前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幼儿教育经验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9] 张令振:《儿童家庭电视收视行为特点剖析》,载《广播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第37页。

[10] 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页。

[11] 天津幼儿师范学校心理组:“关于学龄前儿童认识颜色和几何图形的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1979年版。

[12] 叶绚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初步实验研究》,载《心理学报》1958年第5期。

[13] 李伯特等著:《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3页。

[14] 张然、路盛章:《中国学前期儿童电视动画片对策研究》,载《现代传播》2006年4期,第149页。

第2篇:侧目而视范文

【摘要】:母婴同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不可预见性的不安全因素多,如何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就成了护理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新生儿护理安全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新生儿;安全问题;对策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开展[1],其可增进母子感情,为以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基础。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对此,我院制订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大大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现总结如下:

1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潜在的安全问题

1.1院内感染 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物品未做到一人一用;终末消毒不合理;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未经消毒;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床单清洁、消毒不严格;新生儿易发生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1.2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观察不仔细;专科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对产妇进行指导的能力;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不能准确判断及给予相应措施;因责任心不强,操作手法不规范,动作粗暴,不细心造成新生儿抱错、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现象。

1. 3管理制度缺陷 护理人员人力安排不合理,排班公式化,出现人力不足的薄弱时间段,护理工作偏重于治疗,忽略健康教育,减少了对病房的巡视和对新生儿的观察。

1. 4新生儿新项目新技术开展 新生儿抚触及新生儿游泳是近几年来产科普遍开展的护理新项目。如果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没有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也容易导致一些意外出现。

1. 5社会因素 由于利益驱使有违法犯罪人在病区内偷盗新生儿的恶性事件,成为新生儿不安全的潜在危险。

2 对策

2. 1加强母婴同室区的感染管理① 卫生洗手: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 ,手是医院内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2]。张贴正确的洗手程序及认真执行洗手规范的提示语,使护士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并成为其自觉行为。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到一接触一洗手。每张婴儿床备快速手消毒剂,利于护士洗手依从性。② 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③ 婴儿床单位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④病房每天湿拖地两次,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每天臭氧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每月对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院感监测。

2.2不断完善母婴同室区护理管理制度 ①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婴儿喂养指引等。② 定期检查母婴同室的设施是否齐全,有无破损。③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④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要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合理地调配人力。有学者提出8O%的安全问题属于系统问题,从长远看,“改进系统”应比“教育员工”效果更好[3]。所以应实行弹性排班,夜间也要保证2人上班,并且高低年资护士搭配,以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安全隐患。

2.3加强学习新生儿新项目新技术的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掌握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培养慎独精神,教育护士们在无外在监督的情况下,更加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更加耐心细致的护理新生儿,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如吐羊水或溢奶时,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防止窒息。沐浴时,先试水温,以防烫伤和凉水刺激,注意洗澡的手法正确。

游泳时注意游泳圈的大小和充气量等等。

2.4加强产妇健康教育及家属安全知识的指导, 从产妇人院至产后回到病房进行全程的有序的健康教育①对产妇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②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以免发生意外。③ 教会产妇及家属防范新生儿坠床、窒息、烫伤等情况的护理方法,让产妇及家属与护士共同承担起新生儿安全管理任务,能有效减少和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发生。

2. 5加强病区门卫管理①设专人值班,夜间加锁。②病区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每次限探视人员2名,探视5分钟,12:00——14:30及20:3O后禁止探视。③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新生儿交接制度进行交接,各种治疗护理时仔细查对新生儿胸牌和2个脚踝带,新生儿离开病区时,认真查对无误才放行。

2. 6使用安全警示标识。全院有统一的新生儿安全警示标识,如“抱我前核对妈妈的姓名了吗?”,“抱我前洗手了吗?”,“环抱新生儿请勿站立门后”等,警示牌醒目、清晰、规范、易懂。

3小结

通过加强对母婴同室区护理安全管理, 以新生儿为中心,把新生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护理安全意识,预防为主,降低护理安全风险[4],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自采取预防对策以来,由于我们加强了母婴同室病房中新生儿的护理,杜绝了新生儿在母婴同室中的安全隐患,无1例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死亡,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使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促进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顾玉琴.母婴同室管理模式的利弊与改进方法[J].护理研究,2005,19(8A):1482—1483.

[2]牟玉英,王新.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l. 

第3篇:侧目而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的16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3~32岁,其中初产妇99例,经产妇65例;顺产126例,剖宫产38例。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年龄24~35岁,其中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2例;顺产149例,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顺利,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体重2500~4000g,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无畸形以及相关遗传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析总结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的护理问题,实验组根据对照组的护理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进行规范护理管理,问卷形式评估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1.2.1护理问题

1.2.1.1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及时,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消毒不严格,来往看望探视人员增多,接触新生儿未洗手,室内空气污浊、通风较差,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监护管理措施不到位,自身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手卫生观念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1.2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操作流程不重视,巡视时间间隔延长或者不巡视,对待家属问题不耐心,敷衍回答,导致对新生儿发生的变化处理不及时,防范意识缺乏,容易诱发安全事故,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威胁新生儿的安全。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严格,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对新生儿和产妇生理、心理变化了解的不够深入,无法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1.2.1.3产妇育儿经验不足

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且有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对育儿方法不清楚,老人对育儿过多干预,继续进行以往传统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等,均可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如不了解产后初乳和如何避免乳汁淤积,产妇哺乳姿势不当易致新生儿窒息,更换尿布不及时可因排泄物刺激致臀红、皮肤破溃,脐部护理等知识缺乏,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实施母婴同室、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带来困难。

1.2.1.4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当,护士工作量繁重,压力巨大,导致观察新生儿时间不够、次数减少,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发生情况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强管理

病室环境要保持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按照院方陪侍制度的要求执行,病区门口由专人看管,防止院外推销人员或犯罪分子进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常接触多名新生儿,在护理完新生儿后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重视手卫生管理,防止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

1.2.2.2定期培训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对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医德医风的理念教育,进行新生儿护理和孕妇产后护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规范技能操作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三心护士”,避免发生抱错新生儿、烫伤、割伤、摔伤新生儿等意外伤害事件。

1.2.2.3传授育婴知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新生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护理人员要教育其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可通过健康教育公开课及宣传手册等手段途径,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教会产妇观察新生儿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和脐带、皮肤的护理,并宣传婴儿抚摸、按摩、游泳的好处。使产妇能有效掌握育儿方法,适应角色变换,避免因不适应、缺乏知识经验导致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

1.2.2.4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到位

增加产科护理人员,根据病室床位数和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执行弹性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过劳、过累,护士长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护理人员能够对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和新生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实验组发生新生儿识别错误、新生儿意外伤害、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换尿布等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眼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第4篇:侧目而视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国培 班级管理

“幼师国培”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是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及时雨。通过组织实施“幼师国培”,促进了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力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国培计划”的众多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可谓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学习有效性和集体建设也起到促进作用。

一、抓住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好班级的常规事务

作为国培计划的管理人员,对国培工作的认真态度是做好班级管理的首要因素。针对班级情况复杂、年龄差距大、学历和职称层次不同等特点,管理人员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重心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学员报到前,了解每位学员的基本资料,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石。报到前一周,以电话方式直接通知培训学员培训的相关事项并耐心解答培训学员的问题。报道当天,管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迎接培训学员,并与后勤人员协调安排培训学员的食宿。

45天集中培训阶段,是耗时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以聆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为主,帮助学员适应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的“学生生活”。全国各地的专家带来最近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对于学员来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帮助学员积极总结、消化讲座内容,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30天影子研修,是与实践最贴近的一个阶段。与各个影子幼儿园紧密联系,影子老师的选拔,不同主题的研讨,不同幼儿园的交流,以及影子阶段的总结汇报,都成为工作的重点,除了保障学员的后勤食宿、交通之外,对于不同幼影子幼儿园的不同问题,在及时有效沟通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解决,由于情况复杂,更需管理人员的耐心和细心,经常到影子幼儿园观摩活动是给予学员的最大支持。15天返岗实践研修,是培训和实际工作联系的纽带。学员回到原单位,带去培训的结果又带回现实的问题。这一阶段,管理人员需要与幼儿园、学员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返岗实践的情况和需要,并到学员单位了解一手资料,为今后培训的设计做资料收集的准备。10天的反思研修是总结成果的阶段,管理人员保障学员出勤率,督促学员完成相关材料、论文,准备结业仪式。

二、选拔优秀的班级干部,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关注学员在破冰活动中的表现,选拔合适的学员作为班级干部,成立班委。班委由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组成,分工负责相关学员的培训指导。班长统筹管理班级事务,紧密与项目负责人、班主任等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学习委员负责教室学习准备,电脑、投影、话筒等设备的管理,与专家的沟通,资料的收集和分享,学员作业的收集和督促;宣传委员负责简报设计,文字、照片资料收集,相关事务通知等工作;生活委员负责学员住宿、饭卡、饮用水的协调和管理,班级活动经费的管理工作;组织委员主要负责学员集体活动的组织;纪律委员主要负责日常考勤工作,班级纪律的维护,违纪的纪律工作。

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增进学员感情,发挥班委作用。同时,让每一位学员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班级的凝聚力,树立积极、向上,有着浓厚学习研讨氛围的班风。

三、提出国培的严格要求,建立共守的班级制度

建立合理、公正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班级制度,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班集体提供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以自主管理的方式为主,比如考勤制度的执行,主要由纪律委员负责日常的考勤,按时点名,迟到、早退、缺勤记录下来,而管理人员适时参与考勤,有效促进学员的积极性。考勤成绩与评优挂钩,能够激励学员的主动积极性。将60名学员分为6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组织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员之间更加深入的联结,而且能够便于管理,发挥组长的作用,激发小组的能量。

四、把握学员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次置换脱产项目的60名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层级的幼儿园,彼此陌生,利用破冰活动,消除学员之间的陌生感,营造活跃愉快的氛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所以,破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对学员是否能快速形成融洽关系十分重要。

幼儿教师在园的日常工作琐碎,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借由国培的难得机会,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对置换脱产项目的期望高,希望通过置换脱产项目增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抓住培训学员的这一特点,组建班级QQ群,利用网络创建这一平台,跟老师们直接交流,了解对培训的需要,解决培训中遇见的问题,也为培训学员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占兰. 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的过程与方式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

第5篇:侧目而视范文

简二 家承(丞)一人。

按,“家”后一字原形作 ,字形下部无“手”,就是丞字,释文当作“家丞一人”。

简五 宦者九人,其四人服牛车。

简六 牛车,宦者四人服。

上二简“牛”原形作 ,此是羊字,非牛字。马王堆简帛牛字皆作二横,无作三横者,而羊字多作三横,少数作四横,无作二横者。羊车是一种装饰精美的车,用人拉,而非羊拉,正符合上二简所言。汉刘熙《释名·释车》:“羊车。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汉时以人牵之。”

简九 建鼓一,羽栓 卑二,鼓者二人操抢。

按,“栓”原形作 ,此是 字。羽 疑即羽翿, ,书母鱼韵,翿,定母幽韵,声类同为舌音,韵部旁转。《经籍籑诂·号韵》:“《礼记·杂记》‘匠人执羽葆御柩’,《周礼·乡师注》作‘匠人执翿以御柩’。”南朝梁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羽翿前驱,云旂北御。”据汉代画像石,建鼓鼓上一般装饰有羽葆,如河南方城东关画像石所刻大型建鼓,鼓顶饰一羽葆,沂南画像石的建鼓,鼓顶有羽葆和旒苏。

“卑二”,指建鼓上装的两面小鼓,据汉代画像石,建鼓上常设小鼓,如南阳汉画像石的建鼓,两侧鼓面下各设一小鼓。“卑”假为“鞞”,《诗经·周颂·有瞽》:“应朄县鼓。”郑玄注:“朄,小鼓,在大鼓旁,应、鞞之属也。”《文选·丘迟〈旦发鱼浦潭〉》:“鸣鞞响沓障。”李善注引《字林》:“鞞,小鼓也。”简一四“大鼓一,卑二”,“卑”所指同。

“抢”原形作 ,此是抱字,其右旁“包”的写法,与简七五、八0的“鲍”和简二三五的“炮”的右旁写法相同。“抱”假为“枹”,《说文·木部》:“枹,击鼓杖也。”

如此则简九应标点为“建鼓一,羽 (翿) ,卑(鞞)二,鼓者二人操抱(枹)。”

简三六 孝(绢?)繻椽(缘)。

按,“孝”原形作 ,此是李字。“李”通“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李、理同音通用”理即“纹理”,《广韵·止韵》:“理,文也。” 《荀子·正名》:“形体、色理以目异。”杨倞注:“理,文理也。”

“椽”原形作 ,从“手”,是掾字,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遣策同,三号墓遣策原释文作“椽”者,皆当改为“掾”。

简四九 郑竽瑟各一,炊(吹)鼓者二。

按,“二”后当补“人”,原图版“人”虽不清晰,但犹有痕迹。

简五三 琴一,青绮 ,素裏菜(彩)缋掾(缘)

简五五 瑟一,绣 ,素裏缋掾(缘)

简五三 竽一,锦 ,素裏缋掾(缘)

按, 疑是橐字异体,从糸,秃声。简三八一作“青绮琴囊一,素裏蔡(彩)缋掾(缘)”。

简六八 胡人一人,操弓矢、赎观,率附马一匹。

按,“率”原形作 ,下从“牛”,是牵字。

简一0三 榆菜。

按,“菜”原形作 ,是華字。

简一0四 右方羹凡卅物,物一鼎。瓦维(瓮)、 各一、蜀鼎六、瓦贵(缋)六。不足十六买瓦鼎锡涂。

按,依原牍格式,释文“瓦维(瓮)、 各一”当移到“不足”一句前。“涂”原形从土从余,不从“氵”。

简一二一 肋酒二。

按,“肋”原形作 ,此是“助”字。

十一

简二二四 鰿 孰一器。

原注: 孰,不可解。

按,“孰”前一字为“縣”,縣孰,是肉与粮食合蒸的一种食物,后作“悬熟”,《北堂书抄》卷一四五引谢讽《食经》:“作悬熟,以猪肉和米三升,豉五升,调味而蒸之。”

十二

简二二五 丞(蒸)秋(鳅)一器。

简二二六 丞(蒸)鱥(鱖)一器。

按,上二简“丞”原形作 ,下从“火”,此是烝字。“烝”即“蒸”的本字。

十三

简二六一 画检,径尺,食鹽成(盛)五斗二合。

按,“食”原形作 ,是高字,“高”字简二七四作 ,本批简字形构件“曰”常以“儿”代替,如简一三的“楮”字、简二七一的“曾”字、简三五五的“绪”字等,此形即为以“儿”代“曰”的“高”字。

“成”前一字为“藍”字。释文“斗”,原形是“寸”。

十四

简三三四 盭机巾一,素裏缋掾(缘),素 。

简三八九 椁中绣帷一,褚缋掾(缘),素 。

按, 简三八九与马王堆一号墓遣策简二五一基本相同, 素 ,一号墓遣策作“素旅”(原释文作“素校”,误。),指周缘外又续的素帛缘。“ ”当是“旅”字异体,“旅”为从 从从的会意字,“ ”为从 来声的形声字。来、旅同为来母字,来,之韵,旅,鱼韵,之、鱼旁转。 是“来”的上一横与“ ”重合的借笔形体。

十五

简三四三 单一绣平 皃(貌)百。

按,释文“ 皃(貌)”乃“ 完”误释。“ 完”疑即“黊纩”,指黄锦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

十六

简四0八 二人。十 囗囗囗。

原注:此为残简。“十”字下三字难以确认。

按,细审图片,“十”下第二、第三字犹可识别,乃“到此”二字,其“到”字与简一“到”字写法相同。此简似应列为最后一简。

其他

1、简一释文“先选”,从图版看,无疑是“光 ”二字,“光”与“先”的重要区别一是前者上下不连,后者相反,二是后者中为直横,前者相反。

2、简一一、简四二“铎”前一字就是“铙”字,只是“堯”写作两“土”在上、一“土”在下。

3、简五十“鼓者”后虽残缺,但与简四九对照,“鼓者”下定是“二人”二字。

4、简一二二、简一二三“一”前一字从自从旨,当是脂字异体。

5、简一七六释文“熟”,当作“孰”。

6、简一八0“一”前一字就是“橘”字。

7、简二0三释文“五斗”前脱“穜(種)”。

8、简二0四“三石”后就是“ ”字。

9、简二五九与相邻简相比,“食般”前缺字为“ 畫”二字,图版尚留“畫”字最后一笔。

10、简二六0“大”后一字为“移”。

11、简二七九“白”后为“辟”字。

12、简三0二“大”后一字为“叔”字。

第6篇:侧目而视范文

在Cerro Murallon的北壁有一段向外凸出的扶壁。下半部是500米高带有大仰角的岩壁,在一段水平的肩部之上,又是一段500米高的大仰角岩壁。从侧面看,如同垂直的波浪起伏,好一处鬼斧神工。

直到现在,Cerro Murallon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次攀登记录。疑似首登是1961年,英国Eric Shipton、Jack Ewer等沿相对最容易的西北侧攀登。因为遭遇暴风雪,Shipton是否攀登至Cerro Murallon最高点无法确认,所以至今没有确切的首登记录。但Cerro Murallon顶端是绵延近一公里长的高地,没有明显起伏,最高点难以辨认,而且攀登难度很低,所以我和Robert都倾向于认为Shipton就是首登。1979年至1984年Casimiro Ferrari带队四次尝试Cerro Murallon,最终于1984年沿东北柱路线完成这次载入史册的Patagonia攀登。

前辈们的成就对我们这代攀登者来说是寻找新挑战的源动力,当那些山峰已经被熟知,被一次又一次攀登过之后,我们就必须从我们视野以外寻找那些尚未被探索的山峰和岩壁。对登山者而言,还有新大陆有待开拓,它们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对我们这代登山者,激情就在于依靠自身能力,攀登那些看起来难以企及的山峰。远征的水平高低,不该由它多么壮观宏伟评判,更多的是看它能不能体现创造性,比如目标和路线的选择。这其中不仅包含攀登本身,同时也涵盖了接近路线。所以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雪橇、皮划艇等依靠自己把攀登器材和给养物资从人类活动定居点运输至大本营,在攀登结束之后再运回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登山者都逐渐认可这种方式,并称之为“公平手段(fair means)”,或许这也是将来远征攀登的趋势之一。当然我也不排斥在喜马拉雅或者喀喇昆仑需要大量背夫运输物资到大本营的攀登,不过即使攀登了Trango Tower,心理上的成就感也未必及得上一次通过fair means完成的攀登。

2003年,我和Robert Jasper以及多年的摄影师搭档Klaus Fengler和Sebastian Tischler从Cerro Murallon以南40公里的Estancia Christian出发,沿着Upsala冰川,在历经了密布的冰川裂缝和齐踝深的冰碛碎石的艰苦斗争之后,背负着沉重的背包到达Cerro Murallon大本营。如此往复三次才完成全部物资运输。干完这些牲口一样的活,才开始初步体会到Casimiro Ferrari那段话的意思。但是Patagonia并没有给我们任何懈怠的机会,随即我们被无尽的暴风雪困在帐篷中。挖一个冰洞显然比帐篷更加安全一些。天地一片混沌,我们躲在冰洞里耐心地等待了一个星期。尽量节省,但是我们的给养仍无法继续支撑下去。我和Robert决定在北壁右侧开辟一条容易一些的新路线“失落的世界Lost World(5.10,M8)”,攀登同时可以观察原先计划的北柱路线。忍受了无尽的艰难和痛苦,我和Robert相约,Cerro Murallon,明年再见。

2004年,我们准备第二次远征Cerro Murallon。这段日子里,这座岩壁就像头关在心中的老虎,时常抓心挠肺。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对这块几乎远在世界尽头的岩壁如此着迷?一次次我只能从下方仰望我的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当我能完成这条路线站在峰顶的时候,我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所在,这也意味着我的极限又被向上推了一截。正如德国登山家兼摄影师Reinhard Karl曾说:“人永远不能站在他的极限之上。”

这一次我们选择从北边的El Pilau开始。这里距离著名的El Chalten和Fitz Roy仅有十余公里,但我们必须向南行走一百多公里。路上碰上三位来patagonia的朋友用雪橇帮我们一起运输物资,在离大本营还有一天行程的时候分手告别。接下来的五周时间里,我们四人将独自在这片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荒原冰川上度过。来到去年北壁根部,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降雪太少,以至于无法再像去年那样挖冰洞。第一晚,Cerro Murallon就安排了一场暴风雪欢迎我们。大风随时都有可能把帐篷吹散,锋利的冰晶在帐篷顶端划过,在这里没有哪儿可以让我们搭建一处安全的大本营。暴风雪愈发凶猛,摧毁了帐篷四周搭建的雪墙,几乎掩埋了整个帐篷。半夜1点,带着惊恐,我们拉开帐篷,在雪中挖出一条两米长的隧道才得以重见天日。之后我们设置闹钟,每隔两个小时就轮流出去铲雪,以防窒息在帐篷中。攀登Cerro Torre或者Fitz Roy,在暴风雪中至少有个安全的大本营躲避。攀登Cerro Murallon,被扼杀在大本营里也不能算意外。

两天后,Robert和我到路线根部用望远镜观察状况,Cerro Murallon北壁如同一面巨大的画布,有待我们头脑中的想法转化成上面的一幅艺术作品。我们自己,就像当年的哥伦布,站在这块冰与岩的海洋前,触摸着从未有过人类痕迹的手点和脚点。我们的计划是固定路绳至当日攀登最高点,之后下降回到大本营,第二天如果天气许可,可以沿路绳快速攀登到前日最高点。阿式攀登,鉴于如此高的技术难度,难以设置的中间营地,更重要的是难以预测的恶劣天气状况,在目前看来完全不可行。我们也携带了手钻和些许挂片,但那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可能,我们尽量选择clean的保护点,包括保护站的设置。绝大多数路段我们采用自由攀登,只有在结了冰或者潮湿的裂缝才会用人工攀登。

每天早上6点开始攀登,我和Robert交替领攀,Klaus忙着拍摄。在400米攀登之后开始了一段仰角,裂缝很窄,我们开始了第一段人工攀登绳距。17段绳距后我们攀登了600米,完成了北柱的下半段。走过一段简单的山脊,到达上半段的根部。向上看去,巨大的岩石向外隆起,每个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第一段绳距我还能自由攀登完成,第二段不得不转为人工攀登。连续攀登了四天之后,最艰难的大仰角已经完成,距离北柱顶部还有300米比较容易的路段,或许one-push就能全部完成。我和Robert都精疲力竭,第一次感到虚弱无力。决定安排一天休整。老天十分赏脸,天气窗口持续了整整一周。晚上,暴风雪没有任何预兆突如其来,肆虐了整整三周。在这三周里,我们的一顶帐篷被彻底吹烂,只能四个人挤在一顶双人帐中,每个人用后背顶着帐篷的一侧。我们离路线完成只差最后300米,其实这300米本来在休整的那天里就足够完成了,但是我们这次再没有机会,被迫决定沿着去年的接近路线向南撤回Estancia Christian。

此番远征,这条世界上最艰难的路线之一,我们已经完成大半。我们曾经对这条北柱路线如此着迷,想着它就像活在梦里,如今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做到,这个梦想已经随风而逝,这便是这条路线取名的来由。

回到家中,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我都感到极度的精疲力竭,甚至无法再次投入训练中。在过去的八周时间里,几乎没有哪天我们可以真正休息一下,每一分钟都处于精神高度警戒状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每天如此之少的睡眠,却又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这点我甚至都觉得不可思议。最终当我们到达Upsala冰川尽头,看到一座铁皮屋顶小屋的时候,心理安全感才得以回归。

2005年,我和Robert两人第三次远征Cerro Murallon。虽然路线完成大半,曾经的新鲜感已经消逝,无暇顾及Upsala冰川的雄伟,甚至包括路线已经完成部分,下一个手点、下一处难点,了然于胸。惟一的动力便是最后的300米攀登,我们必须要收笔完工。即使再次放弃,我们还会来第四次第五次。

在一些路段还留着我们去年的路绳,为了节省时间,用双上升器快速攀登。路绳磨损严重,有些地方只剩下五根绳芯,虽然在上升中我用一根新的绳子沿途设置着保护点,但依旧十分不踏实。前一个塞子放置在五米以下,我屏着气十分缓慢地把上升器推过一段绳皮已经十分破旧的路绳,突然间感到一阵失重,手背和脚踝划过粗糙的花岗岩,然后发现自己已经坠落了10米。此般和Robert二人在北柱上忙了两天。Cerro Murallon的影子向着Upsala冰川逐渐延伸,我和Robert在攀登了17个小时后设置好了露宿营地。所谓露宿营地只是蜷缩在露宿袋中,坐在绳子上,用一个V形岩锥代替勺子喝着刚煮好的汤。这个时候我们才感觉到疲倦和暮色带来的刺骨寒意。这天神经一直处在极端绷紧下,我和Robert甚至前所未有地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虽然和Robert在Patagonia之行前只有一次共同攀岩的经历,但无论想法、技术甚至体重都是如此相似,因此我们间的配合默契得如同多年的搭档。只因为心里太过紧张,为了放绳收绳快慢都会发怒。几口热汤下肚,我俩又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海阔天空地闲聊起来。

凌晨5点,我们准备继续攀登,距离去年最高点还有三段绳距,但却是一段大仰角。因此即使攀登过后依旧必须在这里固定一段路绳,否则绳降的时候我们没法回来。Robert在上方一点一点地向上人工攀登,天实在太冷,无法自由攀登。中午11点,我们到达去年最高点,换我领攀。一段绳距又是一段,裂缝和烟囱路段都结了层冰,每次放置岩塞或者机械塞的时候,我都必须十分费劲地用岩锥把冰刮干净。我们在靠近北柱顶端的地方又一次交换了一次领攀,裂缝里的冰让我们无法快速自由攀登。远处Cerro Torre和Fitz Roy在阳光中展露出海市蜃楼一般的轮廓,同时一大团厚厚的黑云正在压过来,我们感觉到和时间赛跑的巨大心理压力,但是人工攀登的缓慢上升速度让我们心急火燎却使不上劲。

第7篇:侧目而视范文

关键词: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合格率

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通过水箱或蓄水池储存、加压等再处理后二次输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在城市中应用较广,也是造成生活饮用水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次供水的使用日渐普遍,水质的卫生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了解乌鲁木齐市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加强二次供水的管理提供依据,现将2012~2014年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材料来源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2~2014年辖区内1205份二次供水的水质检测结果。

1.2检测项目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pH、臭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色度、铅、耗氧量。共10项。

1.3方法和判定依据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进行水样的采集、运输、保存、检验。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检测结果评价判定,如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可判定为该水样为不合格水样。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水质情况

2.1.1不同年份水样合格情况 3年间共检测水样1205份,总体合格786份,水样总合格率为65.2%。2012年检测水样395份,合格率为55.9%;2013年检测365份,合格率为62.7%;2014年检测水样445份,合格率为75.5%。2014年水样的合格率高于2012年水样的合格率、2013年水样的合格率。

2.1.2不同季节合格情况 连续3年中春季二次供水444份,合格284份,合格率为64.0%;夏季二次供水284份,合格164份,合格率为57.7%;秋季二次供水304份,合格221份,合格率为72.7%;冬季二次供水173份,合格117份,合格率为67.6%;四个季度二次供水3年间有统计学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9,P=0.002);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可见夏季水样的合格率低于秋季(χ2=14.52,P

2.2具体检测指标情况 2012~2014年3年间各指标的总合格率分别为:游离余氯指标的总合格率为70.3%;菌落总数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4.4%;浑浊度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7.2%;总大肠杆菌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8.8%;肉眼可见物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9.1%;耗氧量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9.3%;pH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9.7;色度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9.8%;铅指标的总合格率为99.8%;臭和味指标的总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乌鲁木齐市2012~2014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5.9%、62.7%、75.5%,由此可以看出年度水样的合格率显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水质卫生在这三年得到很大的提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大部分蓄水池管理人员的净化消毒观念逐渐提高,可以定期对蓄水池进行消毒清理;②供水单位饮水安全观念日渐提高,各个季度都能按时进行水质监测,及时了解二次供水水质状况,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③相关卫生部门加强了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敦促二次供水水质逐渐达到国家标准。

二次供水水质在不同季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四个季度中尤其是夏季水质合格率最低,仅为57.7%,主要原因是,一般夏季气温较高,加上市民用水量加大,二次供水供给负荷加重,净化消毒各个环节仓促,反应时间较短,未能充分净化消毒;而且夏季温度较高,不仅适宜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使水质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而且使水中余氯挥发加快,游离余氯消耗过多,未能充分起到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在二次供水的十个监测项目中,二次供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游离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杆菌、浑浊度,其中又以游离余氯最为关键,一般是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不及时是造成二次供水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3]。市区部分小区二次供水的蓄水池存在设计不合理,供给远大于需求,使得二次供水长时间停留于储水池中,投药量没有跟上,从而游离余氯大量挥发,降至国家规定标准以下;有的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管网建成较旧,开始出现管道的老化破损,使得二次供水极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消耗大量的游离余氯;个别小区仍然存在不定期投放余氯的现象。今后应重点加强市政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力度,增加监测数量,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实施相应的改造措施,及时清理消毒蓄水池,更换老化供水管道,定期培训相关管理人员,保证城市居民的二次供水水质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750C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第8篇:侧目而视范文

关键词:0~6岁 非户籍儿童母亲 儿童保健知识 探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6-0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实现,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儿童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完全,免疫防护能力较弱,抵抗外界环境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害,且其患病后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1]。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目前我国非户籍儿童的比例较高,如何对非户籍儿童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确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非户籍儿童保健的现实状况的了解主要还是从非户籍儿童母亲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探讨,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选择仁怀市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对这些母亲的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和需要程度进行探讨,观察其认知结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这些儿童都在0到6周岁之间,为非户籍儿童。儿童母亲的年龄分布在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中有初中109例,高中41例,高中以上的30例,包括了高职、大专和大学本科等,儿童的家庭条件中年收入在一万到五万的有123人,年收入在五万到十万的有47人,年收入十万以上的有10人,在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以后,对这些非户籍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的调查研究。

1.2 方法。对该组非户籍儿童的母亲用的是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统一用0-6岁的非户籍儿童的卫生服务现在所处的状况及问卷调查,现场对目标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儿童出生发育情况、儿童的自然情况、儿童接受保健教育的状况以及儿童母亲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和需求。

1.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抽样中的母亲对儿童的生理发育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差,每项的了解程度都不超过20%,母亲表示不知道这些上述儿童保健项目占40%。

3 讨论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儿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师/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情况进行开展和具体管理的。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新生儿保健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实施的保健,这个时期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保健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智能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但缺乏对危险识别的能力,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此时期儿童发育减慢,求知欲强,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此时儿童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2]。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给在非户籍的人群中展开儿童各种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这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于儿童接种疫苗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的需要性相对较高,但受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的影响,对育儿的咨询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的要求却比较低,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该人群的非户籍性很大及母亲儿童的保健知识十分贫乏、宣传教育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大多数非户籍儿童的父母亲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3,4],她们不愿意到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去咨询,就是医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她们也不太乐意接受保健服务。针对非户籍人口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保健的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相关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并且利用这类人群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或是采用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指导,以便更好的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针对非户籍人口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卫生部门应加强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接受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基层儿童保健问题的了解,对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张德英,刘英涛,张立.管理者与提供者对非户籍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12(09):716-717

[2] 史晓浩,杰.非户籍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J].南方人口,2010,14(02):528-529

第9篇:侧目而视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学活动 目标设置 达成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在当前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形成的共同出发点以及归宿,在当前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控制。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内容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

所谓的目标就是人们针对具体活动所形成的较为明确的期待,从根本上决定整个活动的开始,并引导其发展,也是对活动结果进行评判的主要标准。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就是在各种情境下针对幼儿行为可能出现的变化结果的一种期待,具有可评价、可观察性,也是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主要依据。

结合幼儿园教育相关政策来分析,其主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将学科知识体系当成主要的指导理念,规定幼儿要能够在语言、健康、社会、艺术以及科学等领域达到相应的目标。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幼儿的实际成长以及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当前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幼儿教师需要能够在对这一目标进行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设计、实施、评价、控制等。

(二)幼儿园三维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要能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则需要从明确、具体等方面加以体现,还要能够在三个不同维度中全面体现出来,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以及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一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事物。在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等不同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能够通过有效方法来对这三维目标进行渗透。

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为了达到幼儿全面发展而采取的全面措施,严禁在相同的活动中为了实现凑数而设计这些三维度目标的行为。幼儿教师要能够实事求是地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结合相关内容对教学活动中某一个维度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设计,并且要能够利用多个不同的教学活动来体现出教学目标需要达到的全面性要求。而且,幼儿教师还要能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均衡把握三维目标,避免过度重视检测知识忽略幼儿情感表现的现象,幼儿教师不可机械地将提升幼儿教育理解成引导幼儿提前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而是要能够将态度和情感当成幼儿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主要内容。例如将知识定位在幼儿在各种活动中需要进行的体验,并且能够在和环境互相作用中获得全新的经验,并非是在记忆的帮助下对特定的知识进行储存。

二、明确不同领域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学习特点进行把握,但是,具体到不同领域,幼儿教师则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特点、水平加以明确,但是,个别幼儿教师则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在对个别领域教学活动目标进行分解时,容易和幼儿年龄特点出现差距。按照心理学研究成果来分析,小班幼儿的身心特征还在“平行游戏”阶段,无法达到关注同伴行为的目标。而且,幼儿教师要能够对幼儿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最近发展区域进行钻研,充分了解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还要能够引导幼儿教师针对幼儿以及教学目标共同进行研讨,对于五大领域幼儿教学活动,很多幼儿园都为教师配置了统一科学的参考书,而这些参考书大都是从每学年到每一周来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并形成相应的活动过程、活动目标、活动方法等方案。所以,这就可能导致幼儿教师没有对幼儿发展特点进行深入了解,盲目使用各种教学方案。幼儿园需要能够结合同课异构的模式要求,针对相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并在不同的幼儿班级加以实施,通过共同研讨来对不同阶段的幼儿生活和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并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相关内容的认识、运用以及学习特点,从而提升教师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综合素养。

三、通过外在形式和理性价值的融合来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重点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会从根本上限制幼儿实现个性成长。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不断实施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可能会过度重视教学过程,并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面追求多样化,教师容易出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极端表现。要想从根本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要求幼儿教师努力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并将这种教学目标建立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除了要能够保证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技能之外,还要能对材料进行研读以及分析,并对其蕴含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幼儿发展有着全面的思考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加合理科学,从而为幼儿的成长带来更大的效益。

四、结语

幼儿教学活动目标的设置并不是要求将幼儿简单地进行串联,而是要能够将不同学习领域、年龄、三维目标进行融合,并结合幼儿自身成长的特点来进行完善,其有效达成应该具有开放性特征,并且能够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幼儿教师要能够理解、学习和运用学前教育发展指导纲要,明确幼儿需要掌握的知识,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支持、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世联,申毅.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09):21-24.

[2]党爱娣.初任幼儿教师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科学活动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17-20.

[3]柯恒波.浅议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无效教学行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06):13-1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