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助银行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社区银行;社区O2O;预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70
[中图分类号] F8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34- 02
1 社区银行概况
社区场景成为当下各大商业领域的热点,从商超类社区O2O到上门服务类社区O2O,再到小区社交,物业O2O模式等,社区已经成为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中,金融行业与社区场景的切入点即社区银行。在北京,社区银行已经达上百家。虽然目前社区银行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
为有效解决城市社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社区银行在一些高档社区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社区银行基本上都选取人口密度大、规模大、定位高端的住宅小区入驻,一般都设在社区内部或临街,通常面积不超过20~30 m2。为社区居民的食衣住行、休闲娱乐、商贸往来等提供诸多个人金融服务,如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理财、代扣缴费、电子银行业务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都存在不同形式的社区银行试点。
社区银行普遍主打“亲民、方便、基础金融”等招牌,布局结合社区特点:门口设立存取款一体机、电话银行、银联便民自助缴费机、自助开卡机等电子设备;里面设立咨询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等便民区域,这些区域还配备电视、电脑、玩具、读物、急救箱等。有些社区银行还提供代收快递等服务,但需求量不大。
2 社区银行现状分析
2.1 主要特点
(1)社区银行普遍选取入住率高的大型高档社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高档社区居住人口财务状况良好,一般具有稳定资产和收入,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二是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市区一些相对成熟的社区,老年人较多,对金融服务产品不甚了解,社区银行可以发挥亲民的优势,老年人不用走出社区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在目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佳的情况下,社区银行相对安全、可靠,成为吸引社区客户的因素之一;三是对于工作比较忙碌的年期客户群体来说,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节假日就可完成金融服务的办理。
(2)社区银行都以理财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社区银行一般配备员工3~5人,自助设备相对较多,国际汇款、对公业务等现金业务无法办理;二是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专注于社区,社区为个人居住生活场所,业务需求以个人对私业务为主,大多为存取款、个人理财等;三是社区银行对入驻社区周边情况、小区定位等情况比较了解,对小区客户群体可以合理定位,适合推出量身定做的产品。
(3)社区银行对小额贷款业务手续较为灵活简便。因为社区银行工作人员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和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信息比较了解,对借款人信息容易做到知根知底,具有地缘优势和人脉优势,借款人难以对社区银行进行欺诈;其次,社区银行管理灵活,手续能适当简化。
2.2 主要优势
(1)定位优势。社区中老年居民不用走出社区即可办理银行基本业务,产品推出要结合客户群体特点,安全、收益稳定。随着我国逐步跨入中老年社会,社区银行将具有越来越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社区周边市场,这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开办十分重要。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获得比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2.3 竞争战略优势
(1)目标市场蓝海状态。社区银行主要市场定位于个人零售业务,是大型银行所不能兼顾的区域和客户,挖掘“低端”市场潜力,以填补金融空白。
(2)经营机制灵活。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形式也相对简单,管理链条短,彼此的协调性好,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3)信息资源优势。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与大银行倾向于根据从财务报表和 信贷报告中得到“硬信息”向大企业贷款不同,社区银行对社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居民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依靠人际关系,收集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并作为决策依据,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较好地防范风险。
3 社区银行的发展趋势
3.1 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从高端客户到普通客户,都应有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社区银行在现有阶段的业务仅仅局限在存取和理财等几个少数的业务上,并没有实现社区银行O2O的最初设想。未来,社区银行将主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满足对客户的沟通、理财建议、辅导服务等多方面的业务,甚至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3.2 社区化和便利化
一是社区化,比传统网点更加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便利客户,挖掘出每个社区的用户偏好和习惯,更加贴近社区用户;二是便利化,加强与网银业务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远程视频服务,形成24小时全天候的社区金融服务。
3.3 探索与地产物业类合作模式
地产物业类社区O2O合作目前发展良好。地产物业一方面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帮助社区银行推出符合社区定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地产物业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更多的线下渠道,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
3.4 加强安全隐私保障
对于社区服务这样的生活场景,安全隐私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社区银行不仅仅要保证居民信息的隐私性,更要保证线下的安全性。目前多数社区银行的线下安保措施不足,日后应该加强社区银行安全意识,真正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满足大家各类金融需求,实现银行和社区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1]毛冉辉.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电子银行 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的需求,电子银行逐渐兴起并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自助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银行运行模式,在现代化城镇中受到顾客的欢迎并已经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了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对一些网络普及不普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却造成了一些冲击。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中心,在电子银行日益普遍的今天仍然面临许多“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的“瓶颈”,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电子银行发展概述
电子银行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电子银行的发展是银行金融业务改革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发展的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欧国家首先出现了电话银行,到80年代中后期电话银行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网上银行。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中国银行在1996年首先开创国内网上银行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开始。而后随着网路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中国银行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而后形成了如今的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自助银行客户端或终端等为主的较为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1]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起步较晚,且客户以企业为主,电子银行的利用率较低,加之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及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客户群已基本稳定,但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由于客户群体特殊性、电子银行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缓慢。
首先,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其客户群体主要为对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不熟悉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因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于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接受能力有限,导致了大部分客户在电子银行系统较为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只能选择传统的金融服务柜台办理业务,在一方面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
其次,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客户对便捷的电子银行“望而却步”。众所周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电子银行服务由于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电子病毒、数字证书等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保守的客户仍然会放弃使用电子银行而倾向于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再者,客户的从众心理也对电子银行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有限,在操作时可能造成业务损失及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的职员由于部分人员技术业务水平较低或不熟练,很可能在电子银行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业务错误,可能会造成一些泄露客户资料及密码等事件,给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资料同乐便利,也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作用。
最后,电子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电子银行是新兴事物,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导致了在出现有关电子银行案件的时候,客户及银行间的权责不清晰,客户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2]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首先,针对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和区域特殊性,农村信用社可在各个区域集中客户群体普及和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银行及电子银行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使农民客户在家或附近就可以实现银行的金融自助服务,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减少了银行柜台的业务工作量。
其次,关于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存在的隐患问题,需要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渠道如宣讲、大海报宣传、对客户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客户的防范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的安全意识,必要的时候可以指导客户如何下载和安装银行电子银行配备的证书、防钓鱼软件及杀毒软件等,同时定期维护电子银行安全系统,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客户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使用环境。[3]
再次,定期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职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培养电子银行专业人才,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的业务水平、综合信誉度,让更多的客户选择和使用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此外可以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督促农村信用社职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避免因自身的业务失误而给农村信用社及客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最后,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电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加大对电子银行犯罪的法律制裁和惩罚程度,在保障客户及农村信用社的权利的同时,杜绝电子银行犯罪。
四、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分析
在各大银行不断创新和改革电子银行的当代,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迫在眉睫。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银行自助终端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以及农村客户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日益提高,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农村信用社在针对客户群体创新电子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专业发展团队的培养,使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业务种类,服务种类方面根据服务客户的特殊性进行规划、设计、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孙维薇.《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2.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一、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一)负债业务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负债业务是指构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资本金、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业务,存款是高台县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负债总额的95.22%,在此主要介绍存款业务。从信用联社成立以来,存款业务不断增加,至2012年年末,高台县信用社吸收的各项存款已达到161739万元,较2011年末增长了25129万元。经计算,2009年至2012年,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稳步增长,2010年、2011年、2012年存款较上年度分别增长了25.0%、18.2%、18.3%,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二)资产业务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包括各项贷款、现金资产和拆放同业等。至2012年期末高台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总额为183920万元,较2011年的158983万元增长了24937万元。其中,贷款业务占了资产总额的69.85%,可见贷款依然是资产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至2012年期末,高台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28476万元,存贷款比例79.43%。
由图表可知,2012年非农贷款较2011年大幅下降,农业贷款比重适度增长,投向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加大支农力度,为农民致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风险管理现状
高台县联社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加强风险管理水平,信贷业务实行分级授权授信制度,严格按权限进行信贷业务审查审批,建立健全了以检查、控制、审批、统计、分析、决策、预警为主体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授权授信业务管理流程,明确了经营班子,分支机构和风险管理部等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在信用社所属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方面,2012年高台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0.92%,比2011年的10.04%上升了0.88%,可见近两年其资本充足率均达到了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要求。
(四)人员素质及业务创新能力现状
据调查,高台县农村信用社现有在册员工141人,取得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116人,占职工总数的97%,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达到66人,占职工总数的55%,其中取得中级职称的职工1人,占职工总数的9.2%。由此可见,信用社员工学历普遍较高,但大部分人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单位内部也缺乏有效的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在业务创新方面,高台县信用社现推出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金土地系列理财产品和“飞天卡”及“飞天福农卡”等业务,由于相比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农信社的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部分业务不太成熟,只在内部员工中使用,还没有在大范围内推广。
二、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用社新产品、新业务开发滞后于客户需求,业务品种单一,基本上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业务主体,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农村市场的需求。信用社票据、结算等中间业务和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基本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限制了业务发展空间,制约了潜在市场的开发。电子化建设步伐明显落后,结算渠道不畅、业务多样化严重不足,收入结构不合理,业务收入主要依赖于贷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占比很低。从其利润表来看,2012年营业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仅为2.33%,而2011年的营业外收入则为0万元,对年度利润的贡献几乎没有。
(二)农村地区优势明显,但缺乏优质客户资源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扎根农村,使得农信社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地缘亲和力,发展壮大了一群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在农村地区具有其他商业银行不能比拟的优势。但面对基础薄弱的农业、弱势的农民,纵观农信社的客户群,以广大农民为主,在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占的比重极低,造成农信社在盈利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三)网点众多,但缺乏相应的资源
农村信用社由于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网点分布较广,以高台县为例,每个乡镇都有2到3个营业网点。丰富的营业网点可以吸收大量的客户资源,在吸储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服务技术落后、结算渠道狭窄的问题,一些营业网点局限于柜台操作,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更加严重,自助服务终端相对不足。
(四)竞争压力小,员工缺乏服务意识
信用社的传统经营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多数员工缺乏服务意识。不少员工视贷款为权力,坐门等客,人求于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信用社在农村信贷的垄断地位,使其竞争意识更加淡化。其次农村信用社人员参差不齐,知识水平结构不平衡,人才资源稀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金融业务竞争的需要。另外,管理人员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制约着信用社新业务的开发和自身的发展壮大。
(五)当地信息资源丰富,但同业信息共享存在壁垒
由于在农村地区,农信社建立了巨大的优势,给农信社广泛收集地方金融信息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与银行同业间网络渠道的等级差距,大大影响了农信社与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进而在拓展新业务的资源共享、风险防范与规避等方面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比如农信社无法和其他银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完全的信息共享,造成在发放贷款,调查贷款人信用情况时,费时费力。
三、促进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开发新业务并扩展业务发展空间
一是在稳步发展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办承兑、贴现、代收代付、保险、咨询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业务多样化吸引客户,增加自身盈利水平和经营实力。二是扩大贷款范围和授信额度,满足农产多层次的资金需求。根据农产贷款需求适度增加授信额度,在扩大农户贷款面,继续增加小额农户贷款投放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潜力,发展农户消费信贷业务。
(二)完善服务功能与开发黄金客户群体
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开户、结算、外汇等服务手段,建立一站式、系列化快速服务通道。要进一步加强自助服务等硬件建设,畅通结算服务通道,为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实现盈利多极化提供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借鉴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发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大力开发产权明晰、信用优良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私营、民营企业等黄金客户群体。必要时也可以以基准利率的优惠条件,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措施,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增加对黄金客户、优良客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加强与外部的协调合作
一是实现与商业银行的通力合作。由于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网点优势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商业银行的服务、技术、管理优势,并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二是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力度,由于甘肃的农业区域较大,政府和农信社都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
(四)加强学习培训和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全员市场竞争、服务意识。加强对员工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基础业务的学习培训,促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存、贷款、结算等基础业务操作流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定期组织各种岗位培训和本专业性质的考试,尽快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职工良好的行业作风,树立行业良好的形象。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更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同时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规范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浅析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J].经济论坛,2011(09).
[2]王蕾.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3]常承琳.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讨论[J].时代金融,2012(15).
[4]穆争社.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方向[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不断增长,个人理财业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从整个 发展 阶段而言,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此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基于这点,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并结合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以期推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良好发展。
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国内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个人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如下特点:
(一)理财产品品牌化和系列化。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系列,如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发展 思路
由于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实施 金融 混业经营的环境和条件,因此金融混业的政策设计只能渐进进行。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寻找机会绕开混业经营的壁垒,完善内部体系,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迎接将来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实施客户细分及改善客户结构
商业银行要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客户细分,进行品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品牌吸引客户,以产品和服务留住客户。银行应以提高利润为目标细分客户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资料库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以服务引领理财,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理财服务,通过财务咨询、规划引导客户的理财行为,满足其潜在的理财需求,不断挖掘客户价值,与客户建立稳定、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加强商业银行理财服务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优选出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 经济 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三)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
银行必须运用产品扩张策略和产品差异策略加快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并优化其产品结构。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客户需求调查分析方法;建立产品开发工具和模型,以便对新产品进行设计、估算风险、定价和加工处理;努力实现综合经营以拓宽创新范围;以制度和it系统保障将创新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四)优化理财服务渠道
以人工网点作为向中高端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的主渠道,并以虚拟化、 网络 化、智能化的 电子 渠道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大力推广自助理财。
参考 文献
[1]李瑜,个人理财金融业务创新探析[j],商业研究,2004,(17)
[2]杨新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其战略,武汉金融[j],2006,(6)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将中间业务定义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在办理这类业务时,银行处于受委托的地位以中间人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
一、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组成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三驾马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995—200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业务是存款业务,其间发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存款业务服务,维护存款客户关系,从而稳定并增加存款。其间中间业务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委托贷款、代收代付等业务领域。第二阶段为 2000年至今,从 2000年起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过渡到收入导向阶段,保险、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高收益中间业务成为创新的重点,主要以防范风险和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在短短的数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
据金融界权威人士的披露,2002年,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3.8%,2003年即达5.63%,2004年更增加至8%左右;从1995年到2004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由69亿元增加到389亿元,年均增长25.6%。银行卡等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消费金额急剧扩大;代收代付业务总量、笔数不断增大,业务范围包罗万象;业务市场逐步扩大;金融创新产品迅速增加。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在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商业银行如果仅靠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将难以生存。2007年,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将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中间业务直接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也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其作用和影响将是长久的、具有决定意义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西方商业银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在银行领域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1.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2.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3.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 24 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 60% 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2.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3.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4.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等,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等。
5.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关键词:建设银行 电商业务 发展 问题 对策
随着国内金融业竞争的愈来愈激烈,银行的业务创新也越来越多。电商业务的出现与发展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部分银行尝试推出电商业务,银行为客户提供了电商与融资业务的结合,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各家银行中,建行是最早试水电商业务的银行之一,发展势头良好,也必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及锁定客户的利器。因此,建设银行电商业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建设银行电商业务的发展现状
今年年初,在试验半年以后,建设银行正式推出了电商业务的服务平台――“善融商务”。
“善融商务”在试验阶段就不断传来喜讯,截至2012年底,上线半年的企业商城已累计成交35亿元,线上融资达到近10亿元。据部分已在建行电商平台上线的客户介绍,他们在建行渠道的销售量已超过了同期在天猫等渠道的销售量。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建行电商业务发展的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在进入电商领域之前,建行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渠道建设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近年来,建行高度重视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发展,大力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大力推进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仍未完全走出以柜面服务营销为主的经营模式。建行在业内率先开办的电商业务,是在上述业务之外的一次创新。
二、建行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其他银行系电商平台相比,建行无论在开办时间上还是在业务扩展方面都属于领先者,但做为一项创新业务,刚刚开办时间又不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一)电商平台知名度不高、推广力度不大
建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几大龙头之一,其经营网点比比皆是。但是,无论是从户外宣传还是网点宣传的角度分析,电商业务受众面较窄,知道建行“善融商务”平台的客户不多,实际交易过的客户更少。
据笔者随机对120户企业客户、500位个人客户所做的问卷调查分析,只有10户、占比8.33%的企业客户、33位、占比6.6%的个人客户知晓建行有“善融商务”平台;而在同一批客户中,有高达108户、占比达90%的企业客户、392位、占比78.4%的个人客户知晓淘宝网;
另外,只有1户企业客户、11位个人客户在“善融商务”平台上做过交易,占比分别为10%、33.3%;而有高达40户企业客户、322位个人客户在淘宝网做过交易,占比分别为37.04%、82.1%。
(二)电商平台商品不全、选择余地较小
截至2012年底,建行电商平台入驻商户已达万户,初战告捷,但与淘宝网相比,约为淘宝入驻商户的1/600,差距大且明显。
同样,在建行电商平台上,客户能够选择同一商品的“种类、卖家数量”与淘宝网相比,差距也很大。如笔者在“善融商务”个人商城中搜索“自行车”,建行提供了三个卖家的三个品牌,宝贝数仅有14个供选择;而在淘宝网中搜索“自行车”,淘宝网的卖家数量在150个以上,品牌达到18个,宝贝数达931469件。客户在淘宝网上的选择余地更大。
(三)电商平台界面不友好、服务项目不全面
一是搜索商品后,想进一步按产品所在地细分选择商品时,只能先选择省再选择市,比较繁琐;既不具备同时选择多个产地的功能,也不具备按经济区域如江浙沪等区域选择的功能。
二是购买商品时,客户收货地不能根据IP地址自动确定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而是需要客户自行选择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操作较麻烦。
三是不能为客户提供诸如水、电缴费、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等服务,客户需要做上述业务,必须进入建行网银、悦生活等网址。但以淘宝网为例,其推出的便民服务,涉及客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受欢迎。
(四)电商平台客户端有待进一步完善
平台上的即时通软件功能较为单一,仅作为买卖双方交流的工具,没有将商城的账户管理、订单管理等进行有效整合。另外,目前“善融商务”只有电脑客户端无手机客户端及手机网站,制约了部分客户的使用及业务拓展。
三、建行电商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对“善融商务”电商平台的宣传
让不知者知道、让观望者参与是当务之急。建行既要在网点内部如宣传橱窗、自助设备、跑马屏、电视屏等进行宣传,也要使用广告媒体进行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台、DM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等;既要吸引买家、又要吸引卖家。
(二)多层次引进商户及商品
充分发挥建行整体营销的优势,既要发挥电商业务部门的牵头作用,也要发挥公司、个贷、个金、小企业等部门的作用,全行都积极参与进来,大力引进商户、大力增加商品数量及种类。
(三)逐步完善操作界面、增加客户端
众所周知,在银行系统中有总行、支行、营业网点、金库、自助银行及ATM机等设施,其分布之广、环境之复杂,是其他行业无可相比的,这就对银行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的每一处场所和设备都需要有完善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否则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伤。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银行普遍采用技防、人防和物防等多种防范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在银行的技防体系中,视频监控系统占据相当重要的部分,并以这个系统整合入侵报警等系统。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金融安防系统建设比较简单(尤其是金融网点),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DVR压缩图像质量低,远程管理能力缺乏
由于模拟摄像机机制上的限制,PAL制的模拟信号只有625行,其清晰度都不超过600TVL。换算成像素也只有40万左右。模拟摄像机容易使大量的有效信息丢失,查询的录像画面往往只能勉强看清人的轮廓,人脸和细节比较模糊,给处置事件带来很大的困难,它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安防监控的需要了。
传统的模拟图像监控体系往往注重的是本地监控,即各营业网点是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网点之间彼此独立,网点和上级支行或总行之间仅仅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简单的调阅图像功能,缺乏监控信息的有机联系。这类系统仅能完成网点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设计,平台软件功能相对较弱,不能根据业务特点需要拓展相应的功能,使用不够方便灵活,管理比较困难。
2.前端模拟摄像机无智能视频功能,且安全性低
模拟摄像机没有智能视频功能,其本身的安全性较差,因此导致报警处理的智能化程度较低,不能够体现人性化的操作和便捷高效的应急指挥处理措施。传统的报警系统通常采用红外和振动传感设备,可靠性较低,误报率较高,不能真正意义上摆脱被动监控的局限性,它只是停留在靠人眼去发现报警和处理报警的阶段,系统判别或者筛选视频的功能较弱,更不能在核实报警信息后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
3.信号传输需大量视频线、控制线和电源线,施工复杂,不易扩容
模拟摄像机与后端设备的连接需要多根电缆(视频同轴电缆、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因此,系统实施中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缆,施工难度较大。同时,它受限于设备和机制的限制,系统扩容较为困难。
二、金融安防产品类别及系统构建
目前国内各银行建成的监控系统大多以模拟为主,少部分为模拟+数字的方式,纯数字化的系统少之又少。因此,银行安防涉及的监控产品主要有:前端摄像机(以固定摄像机为主)、硬盘录像机、监视器和计算机(客户端和服务器);涉及的报警设备主要为红外-微波多技术探测器、振动探测器及报警主机等。
在银行监控系统的构建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配置不同的系统。在银行办公大楼,可以参照办公大楼的要求实施监控系统,风险等级相对于营业网点要低;在金库、营业网点和自助网点(ATM机)等风险等级较高的场所,可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设计监控系统,在前端设备选择上,通常使用配置固定镜头的固定摄像机,辅助以带云台和变焦镜头的摄像机,每个网点可以安装数个摄像机多方位进行监控;对于金库、机房等无人区需要实行图像动态侦测,或者配置入侵探测器,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时,监控中心能够及时收到报警提示;在自助网点必须进行24小时的录像,有的地方在ATM柜员机处设置红外探测器,当人体接近ATM机时,系统开始自动录像,图像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图像清晰度必须为D1。
在构建金融安防系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两点:一是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应用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地构建系统,每一阶段建设都要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同时也为后续建设留下相应接口;二是注重选择那些兼容性比较好、通信符合标准、符合技术趋势、融合性比较好的通信管理平台搭建安防系统,这样不但有利于银行发挥系统自身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安防监控与具体业务的紧密结合。
三、金融安防市场发展方向
通过对我国金融安防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展望金融安防市场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出结论。
在市场拓展方面:作为安防应用的重点领域,金融行业对安防产品需求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直以来,银行非常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对安防系统建设的可靠性和先进性要求很高,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都会进行升级换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了十多万家,随着其安防系统不断的更新和升级换代,将会推动金融安防市场的大扩容,预计全国金融安防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百亿元以上。在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金融安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众多安防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了这一潜力巨大的领域,小到紧急按钮,大到整个系统的建设,安防产品供应商和集成商都竭力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金融安防市场上主要品牌角逐为,以松下、索尼、三星等为代表的国外品牌,与海康威视、浙江大华、蓝色星际等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金融安防市场份额争夺战。可以预见,今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加入这一领域,金融安防市场的竞争将会更趋激烈,整个市场环境也将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技术发展方面:当前整个安防行业正在向着高清化、网络化的方向大步前进,金融安防领域也不例外。作为高风险单位,金融行业一直都是安防的重地,也是大量安防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重要领域,因此其技术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高清化和网络化两个方面:
首先是高清化,众所周知,模拟摄像机由于自身技术方面的限制,在分辨率上已经接近最大限度,而网络摄像机的出现大大突破了这一极限,它通过视频采集系统和编码系统之间直接交换数字信号,实现了更高的分辨和帧率。更为重要的是,在压缩算法足够好的情况下,200万像素摄像机的高清码流只是40万像素摄像机标清码流的2倍,清晰度却是标清摄像机的5倍。虽然高清摄像机的视频占用带宽比较大,但是成熟的压缩算法是高清产品在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应用的重要保证。
就高清本身而言,它具备了很多优势,例如: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关键细节,能够清晰地分辨单据张数、验钞机数字、犯罪分子人脸的具体特征等,它意味着银行监控更加有效,取证更为有力,在同等清晰度条件下,采用高清摄像机具有较宽的视角,可以有效地降低单位面积内的摄像机数量。由此可以预见,高清产品必将成为我国金融安防市场的主流。
其次是网络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安全防范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视频监控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但是银行各分行以及服务网点建设的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自成体系,而且模拟的矩阵主机不能够进行网络传输图像,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总行不能及时了解现场的情况,也无法让其他银行做好准备防范类似的情况。
随着银行监控系统的完善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银行安防系统建设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安防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当务之急,银行必须实现大规模的联网,从银行总行到分行、分行到分理处、分理处到各储蓄所,有效地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最终形成完善的综合应用的系统集成平台将是大势所趋。
银行监控联网是以维护银行安全为目的,基于银行本地报警、视频监控等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处理、管理等功能的网络系统。我们在银行监控联网建设过程中,应该针对金融行业分布比较分散的特殊情况,采用“集中管理,网点存储,重点信息上传”的建设思路,即通过联网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网点增加网络存放装置,从而实现网点监控录像的高图像质量、长周期、高可靠保存,从而使得银行安防系统更加规范化与合理化,更好地保障银行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广西农村 农村金融 金融改革
一、广西农村经济及金融需求现状分析
(一)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1.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山区为主,山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占的比例大,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下。据统计,2010、2011年广西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9502.39亿元、11714.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70.37亿元、2047.30亿元,分别增长4.6%、4.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1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6.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农业经济明显落后,主要原因是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2.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差距大。截至2011年末,广西农村人口2703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58.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31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11元,比上年增长21.9%。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增长速度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主要原因是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缺陷难以克服,城乡管理体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不足。广西整体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村的技术、市场、交通、通讯等条件差,抵灾害能力较弱,农村经济效益低下。现有的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综合利用率低,其中大部分已经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农业保障功能大大下降,有的甚至已丧失功能,近几年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增大,这说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农民收入低,资金短缺,乡镇企业发展乏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量薄弱,也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
4.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近30年来,广西的农业生产结构是不断优化的,农、林、牧、渔业结构由1978年的80.1:4.9:13.8:1.2,调整为2008年的46.3:5.2:36.5:8.7,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村产业结构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种植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重心低,农民家庭收入相当一部分依赖于种植业,农业劳动力集中于种植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较慢。其次,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比例失调,结构效益低下。乡镇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原料、劳动力素质、市场等原因,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力量薄弱,竞争力远远比不上城市工业企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使得农业投资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广西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农村经济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规模不同导致农村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农户的金融有效需求不足。农户融资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及时效性,农户融资要解决的主要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资金短缺问题。广西的农业主要以传统小农生产为主,商业化和货币化程度低,农民观念较为保守和落后,对发展机会的捕捉和把握能力不足,负债意识淡薄,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有效需求。同时,还款资金来源也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
2.贷款用途的集中性。广西地处少数民族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在东部发达地区涌现的养殖大户、涉农民民营企业在广西还是寥寥可数。农户对资金的用途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购买化肥、种子、饲料、农药等农资产品、教育支出、日常生活上,以及少量的住房支出、医疗支出、投资需求、风险灾害保险需求、各类理财需求上。同时也应看到的是,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固有特性,及广西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加上农村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较大的农业生产风险,随着农户风险意识的提高,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将日渐增长。
3.融资渠道的分散性。据调查,农户的融资需求只有极少部分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大多数是通过亲朋好友借贷来获得资金,少部分通过私人借贷获得资金,只有约10%左右的农户是通过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取得贷款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对各类贷款都要实行严格的担保和质押制度,而目前农户的资产主要是房产、交通工具,且房产多数没有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不符合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即使有抵押物,也需经过评估、公证等繁琐的程序和多环节的收费,使有贷款意愿的农户望而却步,迫切需要能为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
二、广西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广西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我区农村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广西金融业对于三农的支持已有了巨大发展,尤其是2003年以来,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为标志,农村金融市场得到稳步开放,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得到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金融支农服务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在解决农村金融这个金融业最薄弱环节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三农”工作和农村金融本身的复杂性,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仍然较为严重,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村金融仍然是广西金融业中的最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为:
1.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虽然近年来支农力度在加大,但对“三农”的投入与农村经济的需求相比仍然很不相称,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金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例依然较低,同时农村资金却在大规模地净流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都成为农村资金流出的管道。
2.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不足,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截至2012年6月末,广西有农村合作银行20家,农村商业银行11家,村镇银行32家,村镇银行支行19家、分理处1家,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问题。
3.农村金融产品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服务层次低,农户融资难。
(二)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
1.农村金融风险高。农村征信系统尚未,农村个人基本信息与信用记录不全,同时农户也缺乏银行认可的可抵押财产,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导致农村地区的贷款风险较高。
2.农村金融服务运营成本高。农户贷款一般规模较小,期限长短不一、用途多样,因而贷款手续较为繁琐,且每笔小额贷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支出与大额贷款相比相差不多,增大了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运营成本。
3.农村金融服务收益低。我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高,加上城乡发展差异,资源大量集中在城市,因而农业部门的整体收益率比较低。
三、广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构想
(一)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
应更好地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其中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中具有网络和经验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重点发挥其主力军作用。
此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村,能较好地掌握当地农村、农户、农业中小企业的信息,并且拥有一级法人机构的贷款审批权,办理手续简便等优势,可以弥补一般商业银行的支农不足,同时能较好地满足农村农户、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时间紧的特点,能为农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当市场转弱时,小型金融公司将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因此应注重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有序发展。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多样化
农村金融机构应研究市场,切实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丰富金融产品的供给、充实服务内容,使服务方式能够贴近“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贷款的种类和方式,重点开发建房、教育、嫁娶、医疗保健、商品零售等日常支出贷款,引导农民消费升级;针对农村建立适合手农村的抵押制度;根据农村融资“规模小、频率高、随意性大、时间紧”的特点,简化贷款流程,开发简式快速贷款、自助循环贷款、贸易链融资工具、农村产业集群金融服务方案等新兴的农村金融产品,全方位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
(三)推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创新建设
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各类农村信用共同体,推广小企业联保、生产经营户联保、农户多户联保等联保模式和互保模式,由大农户可牵头联合同行业、同地区的其他农户成立信用共同体,如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推选当地信誉程度好、经济实力强的种植或养殖带头人为协会负责人,会员缴纳一定数量的风险担保基金,将基金存入当地信用社,以备清偿时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
参考文献
[1]杭菲,梅艳玉.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调查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8).
[2]廖霄梅.农村金融体系与新农村建设——以广西为例,农业考古,2011(3).
[3]位华.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和创新,特区经济,2009(2).
一、发展业务的重要意义
从各家商业银行发展及润丰农合行经营工作实际情况看,发展包括代收付业务在内的各类类中间业务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搭建客户拓展平台。如代客理财业务,客户一旦开户购买理财产品,随着今后各期理财产品的推出,其账户业务流水就留在润丰农合行;再如一旦开展工资业务,其账户资金留存的概率就很大。二是有利于资金组织积蓄。通过开展代收付和业务,可以形成较大规模的“资金池”,各类资金进出总有相应的沉淀,能够更好地促进资金组织和负债结构优化。如财政业务、工资业务等资金沉淀有利于扩大存款规模、优化存款结构,更好地促进流动性管理。三是有利于带动相关业务发展。代收代付和业务的拓展开办,可同时带动银行卡发卡、消费贷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国际业务等相关业务的综合营销。四是有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新形势下,加大中间业务收入、拓宽收入渠道,是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大力发展包括类业务在内的各类中间业务,有助于拓宽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经营效益水平。五是有利于提升服务形象。各类代收付和业务的开展,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到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是聚人气、树形象的有效平台。近年来,润丰农合行积极开展业务创新,相继开办了财政、黄金、代客理财等业务,大大提升了润丰农合行的社会形象,推动了各项业务的拓展营销。六是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润丰农合行正在拓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追溯体系资金业务为例,一旦系统建成投入规模化运营,所有市场业户的发卡、开户、结算等“一条龙”业务都将纳入其中,将极大的提高该行的市场竞争力。七是有利于打破业务准入门槛。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是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重要渠道,通过该项业务,可以打破以往很难进入的政府机构营销门槛,为拓展其他涉政类金融业务提供突破口。八是有利于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通过代收政府非税收入、代收税金、发放学前教育资助金、发放各类涉农补贴,可以有效落实传导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为政府分忧,帮百姓解难,促进和谐环境构建,有助于密切与地方党政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九是有利于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代收新农保、代收话费以及各类政府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保险发放等业务,可以方便的参与到各项便民、惠民、利民等民生工程中,更好地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二、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润丰农合行不断加大代收付等业务的营销拓展力度,从公用事业收费到财政业务、从普通的代收话费业务到信用卡还款、从资金结算到代客户理财等,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业务步伐不断加快,对润丰农合行业务发展、形象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代收代付业务成为主体。一是工资及补贴业务,具体包括工资和财政补贴两项。部分支行开办了对公客户的工资业务和行政机关工资统发,多数支行开办了财政性的各类涉农补贴、低保补贴等。二是代收公用事业费,包括代扣水电费、代收采暖费等,目前仅在少数支行办理。三是涉财类代收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主要指国库集中支付和代收政府非税收入业务。四是代收电讯费,目前主要开展的是代收联通公司话费业务。五是代扣代缴税金业务,根据各税务部门委托,通过银税对接系统代为缴纳各类税金。六是代付保险赔款业务,目前仅在部分支行开办,主要是代付中保财险全省保险赔款业务。七是其他代收付业务,主要包括发放学前教育资助和代缴新农保、代扣企业养老金等社会保险费业务。
(二)业务种类进一步丰富。一是保险业务。经过润丰农合行不断努力,目前已与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中保财险以及中华联合保险开展了业务合作,开展借意险、急性病寿险、分红险、家财卡、企财险、车险等业务品种。二是贵金属业务。与招金公司合作,销售“前程是金”金条、金章以及银章等实物金银制品。三是其他业务。主要通过润丰农合行柜台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信用卡跨行还款业务。
(三)代客理财业务实现突破。去年以来,润丰农合行加大了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力度,通过赴股份制银行学习交流、加强理财业务系统建设、构建内部理财业务规划发展平台等措施,于今年成功推出了“富民丰盈”系列理财产品,逐步实现了理财产品发售的系列化和常态化,代客理财业务实现了质的突破。
从目前润丰农合行业务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整体业务品种不够丰富,代收费项目不够全面,基金等高端业务发展的条件还不具备;二是行业整体系统优势有待发挥,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三是业务系统平台建设有待完善,目前仅仅只能满足产品销售的需求,还无法满足对业务的后续管理、日常统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需求。
三、加快业务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业务的重视程度。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业务在营销优质客户、提高竞争实力、促进资金组织、改善收入结构、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端正态度,提高认识,逐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全面推进业务发展,尽快赶上先进银行同业的发展步伐。
(二)以科技平台为基础,加快应用系统建设。科技应用平台是各项业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时,应组织各级科技部门提前介入,在业务前台操作、动态管理、后台考核统计等方面对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系统性的开发,并通过开展试点等工作,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系统、改进功能,有效发挥科技平台对业务的支撑作用。一是建立代收付业务平台。随着工资及补贴、代收公用事业费、代收行政事业费、代收有线电视费等代收付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每类业务都需要及时跟进公关,与相关被单位做好对接,建立完善相应的业务系统,并做好与现有业务系统的资源共享和系统整合工作,逐步形成代收付业务的综合处理平台。二是建立类业务平台。从目前润丰农合行已开办的保险销售、缴费、批量代付以及贵金属、信用卡还款等类业务来看,部分业务如贵金属业务仍未建立相关应用系统,业务办理、销售、统计还无法由业务系统自动输出。下一步要尽快研发推出贵金属业务平台,并嵌入到现有综合业务系统中,实现类业务的系统自动处理。三是建立代客理财业务平台。理财相关业务研发、销售、管理平台成为制约和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应尽快开发符合业务发展实际的理财业务营销管理系统,方便营业机构进行理财业务、理财产品研发、理财产品销售和统计分析。四是建立业务的电子银行平台。从目前银行业务办理趋势来看,自助式、电子化、实时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大客户尤其是逐步成为银行主流客户群体的中青年一代客户,已经越来越少的在实体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银行业务办理逐步转向自助渠道尤其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因此,在下一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系统的更新完善时,优先考虑将代收付、类以及代客理财等业务系统嵌入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系统中,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逐步打造业务的电子银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