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

第1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教学 教材 人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42

1 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1 精选传统教材内容

新课程的改革,首先对传统人教版中内容进行筛选,把其中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挑选出来,没有价值的内容适当舍去。传统教材中的代数、几何内容等都是很久以前的,相对于现在来说是很陈旧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在新教材进行改编的时候就只需要保留其中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等,把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落伍的内容给删除。

1.2 增加近现代数学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还是选取于十七世纪以前的,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就需要增加近现代先进数学内容,保持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对于具体该增加哪一些方面的内容,在新教材的制定中也有很明确的规定。这次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主要增加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概率统计”、“微积分”“简易逻辑”、“向量”,这些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3 将现代数学思维方法渗透到教材中

只有拥有了很好的数学思维方法才能精确解答一切数学问题,它也是数学行为的一种。通过数学思维方法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知识,最基础的数学思维方法应该是能够让每个人都能懂得的。在原教材中,很多数学方法都是不前卫的,有些还不太有利于教学。而现代的数学思维方法就是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在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数学教学模式。现代数学思维方法已深入渗透到在这次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上的内容上。

1.4 重视教学内容的应用

以前的传统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学了这些数学内容后也不能很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会使很多人认为学这些数学内容根本就没有用,让学生不感兴趣,从而打消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界有很多人都呼吁要加强数学教学内容在实际中的运用。

这次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就非常重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新教材中,每一章中的阅读材料都是从真实的地方选取出来的,出处也有很明确的标定;对很多原来有的教学内容也增加了应用研究,在补充的习题中也更贴近实际生活,基本上是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要求学生按照实际的情况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能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去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培养出一种素养,使他们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时,会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并且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理解方法研究

在新课标下推行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可以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理解起来也更加方便,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2.1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巩固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以初中或者小学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没有以前的数学知识,就不能够有效理解高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对以前数学知识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还要不定时地对以前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学习。例如,对一些以前数学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就需要寻找一些提高基础知识的习题,让他们去做练习,提高基础数学知识。

2.2 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会让学生不勤于思考,对很多数学问题不会用一些新的方法来解答,只会照搬照抄,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所以,这样的传统教学是应该被舍弃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下,这就要求学生在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做到不依赖老师,遇到问题自己去解决,独立完成所遇到的难题,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加以思考,提出问题,老师来解答。当学生在学习每个新教材单元之前,要让学习对教师所要教导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题目时,首先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这个问题进行各方面的思考,如果还是没有思路,再在课堂的时候与同学和老师相互讨论,直到解决这个题目为止。最后,学生对这个难题进行总结,把不懂的地方梳理清楚,把这类题都理解。

2.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了培养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使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在教导学生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实际问题。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已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城市中。在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上也改变传统的方式,进行新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也要进行全面的培养。但由于在高中实践中,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教导,让他们根据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杰.关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8):20.

[2]汤劝勉.浅析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进[J].新课程,2009,(2):85-86.

[3]王春雷.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3):56-57.

[4]陈永平.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建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14(2):78-79.

第2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数学语言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表达.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比如,集合描述、简易逻辑语言、函数图像语言、空间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不等式、导数等.针对这些不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提醒学生把在初中数学学过的知识与高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要跟学生讲清楚初中学的只是直线和圆的最基础的知识,而高中要引入利用弦长公式计算某些线段的长度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利用初中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加以讲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找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上课时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初中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方法大不相同.初中阶段,教师总是为学生将各种题型进行归纳统一.如,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因式分解的方法等.因此,初中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型的、便于操作的思维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有:数形结合、倒顺相辅、动静结合、以简化繁等.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得很多高中生感到不适应.如,初中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在初中只是要求学生知道如何去利用代入消元法或者加减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没要求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法来解题及验证解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到了高中,要求学生除了会解方程组外,还要求学生把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联系起来,得出结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实际上就是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又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局限于平面几何题目的证明,知识逻辑关系方面的联系较少,对学生的运算要求不是很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高中阶段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内容的差异

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相比,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很多;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要学习掌握知识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各种辅助练习、课外练习明显增多了;学生自己用来消化知识的时间相应的减少了.初中知识的独立性较大,便于学生记忆,又适合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然而高中数学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集合、指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等),学生往往是一个知识点刚稍微有所理解,马上又要去学新的知识.因此,注意它们每部分的知识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成了高中生学好数学必须花较多时间去整理的着力点.

高中数学知识在深度、广度方面比初中数学的要求要高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解题方法新颖、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没讲,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必然跟不上高中阶段学习的要求.

第3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高中数学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原因

1.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提倡教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课程可以通过收集信息、分析处理、运用数据三个步骤,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利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判断意识,培养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探究中的学习体验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来,通过同教师的互动,获得更强烈的学习体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勤于求学的态度。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采用提问法进行导入,通过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提出疑惑,探索解决路径,或是与同学讨论总结问题的规律,最后得出解决问题方法。这在无形之中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也是为了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分析的意义。

二、分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探究性

探索与研究是数学至关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应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的相关指导内容,提倡数学探索学习在课堂中的利用,因为这不仅仅是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数字概念,明白数学知识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不畏艰难、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反复思考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感受。

2.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最基础的特点就是开放性,与一般传统模式具有明显差异。开放式的探究学习会促使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定好课程的切入点,教学过程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学习还体现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定位,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见解,并且分享其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与结论,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精神。

3. 实践性

其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即通过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各种方法,最终得到解答了解知识的过程。实践性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各种知识,增强对知识的体验感受,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教学方向,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更不能脱离现实,应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有条件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与同数学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实践能力。

三、分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

1. 探究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开放题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更具有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构造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开放性的题型,让学生对多样化、多角度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既能得出结论的基础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同时,环环相扣的模式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使他们对知识构造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1)根据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设计难度适中、题材新颖的开放性问题;(2)在原有的传统封闭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时代意义,充分体现题目的开放性。

2.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

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把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渗透进课堂,是发挥研究性学习作用的有力途径。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情境设置、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学生单纯地记忆数学知识点,无法在脑中理解知识的构造,通过教师引导和课堂教学,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

3. 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研究性学习

第4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变式教学

高中数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形成一种固定的条件反射,虽然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但是对学生的学习却是不利的,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学生很难自主解答。同时这种题海战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在面对变型题时往往显得无从下手。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1.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素质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取代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更加科学化,更受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而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发展趋势。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数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符合现实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数学并不是空谈,而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数学知识,所以说数学是人们生活中运用最多的学科之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不能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数学知识实践的过程不是对理论知识的套用和照搬,而需要学生从数学思维入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

1.解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可以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探索的思路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求函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2y-ycos x=sin x,2y=sin x+ycos x,从而得出=

・sin x+

・cos x=sin(x+φ),(φ=arctan y),于是得出

≤1,y2≤,最后得到-≤y≤。这种方法是根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进行求解的。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题目,然后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求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为将学生分成三组,然后每个组都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哪个小组的解题办法多,哪个小组就获胜,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几何斜率、辐角正切值等方面来进行求解。通过这种竞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异心理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中,进而寻求更多的解题办法,有效地克服了学生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

2.利用变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数学概念,在数学问题的讲解中对条件、问题等进行变换来进行讲授的一种方式。这种讲解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其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学知识的变换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并能够根据其内在的规律来探寻数学的本质。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对比,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开放性问题的设置,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创新空间,为学生的思维发散奠定基础。

3.利用问题的特征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第一个步骤就是审题,在审题与解题之间需要有一个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主要是理清题目的条件、问题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从而使接下来的分析和解题更加顺畅。而直觉性思维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力,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利用直觉思维对其进行分类,进而从最合理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行解答。这种直觉性思维是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在平时的数学知识讲解以及数学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和规律性,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平时的题海战术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解题能力,但是一旦遇到难题或者变型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研究表明,我国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同时,课堂教学仍然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人[1]。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会让人终身受益。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它正逐渐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因此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自主学习能产生很大影响[2]。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并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查研究显示,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厌烦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不牢,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数学知识很枯燥;作业量太大;数学题很难,容易带来挫败感,等等。数学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从误区中走出来。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熏陶、激励和感染,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迫切欲望;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然的求知冲动。通过这些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是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标

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觉性。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不积极地进行预习,使得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首先教师要求积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最基础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数学公式的方法,如:归类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灵活运用了这些方法之后就能进一步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同时,课堂笔记也很重要,数学知识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举得一些例题体现出来的,而且课堂笔记对以后知识的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3]。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学习计划,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学生知识水平深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切不可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搭建探究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自信从容的状态下进行向自主学习。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在这过程中,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更不要批评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主动发言,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经常设计数学问题,分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认知过程,揭示数学知识规律和解决数学问题[4]。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对高中生来说能够形成合作学习能力,更能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自主思考。很多学生由于问题简单或者胆小而不敢质疑问难,还有的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不愿质疑。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灵活、准确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自我挖掘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想法和做法不随波逐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同时,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5]。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为高中数学教学事业的进步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楠.高中数学高效率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10.

[2]吴宇平.高效使用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3]傅海伦著.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1.

第6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悬疑教学法;实施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的研究已处于白热化阶段,数学教学经过多次试验改革对课堂高效学习的研究有了一定成果.针对数学教学而设计的悬疑教学法在结合课堂实际中具体融入各教学环节,通过对这一学习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使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对于如何使悬疑教学法完全发挥其教学优势,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践探讨得出一定结论.

一、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吸引力

提起数学,给大家的印象大都是抽象、难、枯燥、知识点多且没有规律可循,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因为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信心,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效率.悬疑教学法的应用贯穿整个课堂,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发挥其教学优势,这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吸引力.经过实践探究,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高中生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其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学习,采取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对学生的积极发言给予鼓励与肯定,维持其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第二,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个体责任意识.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程度要明确,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通过交流、讨论来达到知识的升华,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和积极性的调动.第三,数学课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要增加课堂吸引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数学的理论知识确实枯燥乏味而且很难理解,如果数学课堂只注重这些理论知识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重则学生必然很难接受.相反的,引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有趣的形式缓解课堂气氛,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具象化,使数学课堂趣味性增加,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还有助于课堂吸引力的提高.只有使教学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悬疑教学法才能发挥作用,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数学教学对悬疑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精心准备把握悬疑难度

教师想要得心应手的完成课堂教学,提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工作必不可少.高质量的备课可以使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度了解,在进行悬疑教学法的实施时能够得心应手的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引用,对悬疑难度的设置也能更好的把握,使悬疑难度适中,既能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又不能过于容易解决对学习起不到帮助作用.以复合函数增强性这一课时为例,数学教师根据悬疑教学法要求,可设置疑问:(1)对于一个复合函数其内外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均为增函数,则这个复合函数在这一区间的增减性如何?(2)若在这一区间内,内涵数为减函数而外函数仍为增函数,此时该复合函数增减性如何?通过这种形式的疑问设置,激发学生探索精神,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少便利,在悬疑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多媒体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制作不同的特殊效果,更清晰、细致的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知识理解,还能成为悬疑设置的载体.通过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剖析,加上多媒体对悬疑教学法的辅助,学生上课积极性被快速提高,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以椭圆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应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椭圆的性质、离心率的概念等,由于动态图十分形象,学生对此处知识更易吸收理解.同时教师针对章节内容设置难度适中的悬疑,组织学生讨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悬疑教学法的中心就是与学生的互动,提出悬疑,鼓励学生思考,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对知识进行掌握.其中讨论交流这一环节非常关键,只有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不怕说错,就怕不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犯错,在错误改正中反而有更深刻的印象.以立体几何知识讲解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对前面平面几何知识进行回顾,接着可设置以下悬疑:能否通过类比法由平面中的定理推测出立体几何的性质呢?给学生留一小部分时间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讲解.带着问题听课的学生在求知欲的影响下注意力集中,通过听讲得出正确结论,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三、结 语

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改善课堂枯燥、沉重的气氛,应从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入手,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引入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为基础的,抓住数学教学细节,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时间,更好的进行自身的查缺补漏,从而满足当下数学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创新思维;

一、引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大胆地尝试,不断采用新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诙谐、幽默的上课氛围,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第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应跟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教师应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标准,掌握最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数学教学要求。第二,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改大环境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提倡人本位的教学理念和人本位的管理模式。人本位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解放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可以在自由、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第三,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人才的全面发展。人本位思想理念将会推动教育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理念的变化过程中,要促使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全面发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和理念创新。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一个有能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主要的老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还可以进行体验式教学。花样不断翻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第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一般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寻找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中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信息技术类型。多媒体技术集中了视觉的、听觉的多种感官记忆功能,是集中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进行《函数》学习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同学们不但能够清晰地看到函数的变化趋势,还能很清楚地明白函数的增减性。函数是高中学习的重点,也是高中学习的难点。函数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函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很容易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引用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内部空间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营造合适教学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集合》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自己与学生设计成一个集合进行教学,这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宽松的、愉悦的、和睦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第三,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作业类型。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以往的作业布置方式,减少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难度。要减少学生的负担,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作业方式,可以将教学的作业设置在游戏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作业的布置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影响,高中数学的作业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断丰富作业的类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第四,要采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分别制定出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备课。例如,按照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或学习能力划分层次,对各个目标进行细化,分出整体的目标、各个阶段的目标以及最基础的目标,要体现出递进式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必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必须能够让层次最低的学生听懂,也必须能够满足最高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环境下,高中数学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合理?如何借助外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创新是关键。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学活动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强.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3,23:39.

第8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重情感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很难,特别是烦琐的三角运算,没有兴趣.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爱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出现过失,教师应先了解原因,然后循循善诱,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只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信心是一个人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学困生尤其如此.如果教师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就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发现学生的优点.教师发自内心地鼓励表扬学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必然会向教师心中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

制定计划能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让学困生主动学习和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的基础,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专心听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环节;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要求对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所学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灵活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掌握,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解决疑难是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理解的错误,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系统小结是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问题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三、加强直观教学,适当降低难度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差,上课时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一时转不过弯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教具、模型,多举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例子,多打一些比方,等等.例如,在讲“映射”时,教师可举“某班50名学生与他们的座位的一种对应”等直观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对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一些教学要求,增强其学习信心.等到学困生的学习步入正轨后,教师再提高教学要求.

四、实行层次化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层次,实施四个层面上的“分层”,即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按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教学目标.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起点,注重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教学提问中,让学困生回答基础题,有利于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课后作业可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学困生必做基础题和一部分选做题,慢慢地加大难度,逐渐实现设置好的学习目标.对数学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班级中形成互帮互助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这期间,教师要耐心辅导,让他们逐步提高.

五、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评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对其学习的评价有直接关系.如果学习过程或结果得到教师的肯定,学生就会感到愉悦,学习的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教师应该尽可能少否定学生的学习,即使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不宜全盘否定,而应该就事论事地分析其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其看到光明与希望.对于学困生,教师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富有个性化.

六、加强课外辅导

学困生是课堂学习的暂时落伍者.尽管在教学中教师降低了要求,但由于基础的原因,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外辅导,使学困生既能理解当堂所学,又能把握前后联系,巩固所学知识.对一些学困生,教师应注意加强课前预习辅导,主要是辅导新课涉及的旧知识,使学困生领先一步将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基础知识领会掌握,帮他们铺平道路,使他们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新课.课后批改作业时,教师可进行面批,发现问题,当面辅导,及时解决.在课外辅导时,教师可组建互助小组,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并对他们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9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心理因素思维定势 学习动机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然而,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很多学生往往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感觉到困难重重,有的甚至产生了惧怕心理,也由此出现了立体几何学习的心理障碍.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妨碍,是完成数学学习的一切不适应行为,它影响、制约着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本文就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的组成及相应的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的组成

L.思维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的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方面的巨大差异,很多学生仍然沿袭着初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的影响。

2.学习动机。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活动也同样如此。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止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人的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3.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是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怕学数学,例如有些同学害怕立体几何,于是一看到立体几何的题目就头痛;有些同学害怕应用题,于是考试一遇到应用题就放弃,以至成绩波动很大。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题目也放弃,令人懊悔不已。

4.情绪。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l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针对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的策略

1.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的高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己把需要学习的东西找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巾去,使他们在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又体验到失败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3.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实践与体验,从解题中体会到“以退求进”、“能进能退”等i法,有效地培养在“逆境”中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学巾,可以通过独立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检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鼓励他们尽量独立完成,只有在经过多番的尝试后才能问老师或同学。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自己重新、认真的纠正过来,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应付困难,面对挫折的坚强品质。只有在体验过“挫折”与“失败”后,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4.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有效的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包括测验、尤其是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改善和调整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关注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培养他们稳定、健全的心理品质就更显得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