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立医院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审计;货币资金管理;医院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货币资金控制存在的风险点
(一)收费处存在的风险点。一是按照正常的流程,收费员应该按时上缴当日所收费用,但是有些收费员通过有意延迟缴款的方式私自截留款项,这就相当于无偿占用院方资金;二是如果患者没有主动要求收费员打印收据,收费员就有意不打印收据出来,医院系统中就不会有向患者收费的记录,而所收的款项就可能被收费员占为己有,因为收费员跟财务科的结算是通过收据结算的,这样患者也照常可以取药、检查、治疗;三是相关人员利用收费系统存在的漏洞,私自篡改电脑程序对患者的记录,改少电脑入账的应收药费部分,再上交款项,并在交票款联和存根联上涂改交款金额,由于被篡改后的电脑记录和涂改后的交票款联金额一致,审计人员一般很难发现舞弊行为;四是在一些退费管理松散、手续简单、无专人稽查或收费系统设计有漏洞的医院,会出现收费人员勾结外人做虚假退费的情况。
(二)财务科存在的风险点。一是财务科的出纳人员会利用职位上的便利,对货币资金进行挪用和侵吞。比如,利用一些已作废的支票,私自填充金额,将金额占位自有后再伪造银行对账单;不及时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并挪作他用以获利;二是薪酬发放岗位伪造工资、奖金、劳务费等记录并使用伪造账号进行冒领;三是报销岗位伪造费用发票混入他人的报销项目中,并主动要求代他人领取款项,或是编制大于原始票据的付款凭证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
(三)其他部门或个人对医院资金的恶占。一是个人在预报申领费用款项后,迟迟未报销实用款项并退回剩余款项,以种种借口长期占用医院的资金,在实践工作经验中有出现过有些长达十几年都未清理的款项;二是通过伪造发票的情况冒领热销紧俏的药品进行倒卖牟取私利;三是勾结他人开立虚假发票或是冒充领导或他人的签名进行报销获利。
二、加强审计监督力度,采取防范措施,做好货币资金管理工作
(一)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统筹安排相关的收支项目。医院可以通过参照一定时期内货币资金的历史收支资料,总结货币资金流动性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之前年度的货币资金所需量作为基数并结合每年通货膨胀率来制定当年的预算,最好是能精细到以月份为单位。在账务处理系统中针对涉及收支的会计科目增加预算功能,在每年的年初将本年度的预算金额输入到系统中,以后发生的收支项目涉及到该会计科目的时候系统会弹出提示窗口,说明增加此笔收入后预算已经使用掉的额度,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审计的时候清晰明了的了解到各项预算项目的额度使用情况,并且在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规避,但是不建议对超出预算部分的收支采取强制不予报销的做法。
(二)设立稽核部门,严格稽查门诊和住院收费处的舞弊行为。为防止收费人员出现私自侵占、挪用款项的情况出现,必须严格执行当天的款项扣除一部分备用金外,其余的须当日填写现金送款单后上交至银行处,并且收费员需要签字填写所有的银行送款单号,以便银行进行对账,若出现不符情况可以查找原因;设立发票和收据稽核专员,负责对所有收费员的日报表金额和其经手的每张收据存根的金额总额及费用进行一一核实是否一致,稽核专员须当日或最迟于次日处理完所有日报表的稽核工作,然后再让收费员与财务科出纳结算收支款项;票据核销员在核销票据时除了要有收费员与财务科结算时有财务科出纳开具并签章的收据第二联之外,还需要附有经稽核员稽核并签字的与该收费票据相对应的收费日报表;最后,还要不定期的派出医院的骨干人员突击检查收费员的现金库存是否与收费票据和已结算款项是否一致,只有通过这样层层把关的审计制度才能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完整。
(三)在财务科设立复核岗负责审核相关凭证和票据是否相符。复核岗的职位相当重要,需要选用在医院具有丰富财务经验、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高并且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员进行担当。其主要负责复核出纳人员的现金收付凭证是否与收支日报表、支票、库存现金相符,检查作废支票是否已经盖章作废章并登记录入;对已经发出的支票与库存支票、作废支票检查是否有出现连号,与银行叫来的购买支票记录号是否一致。对工资及奖金等收支项目的复核首先需要在开立新的工资和奖金账号时要经过业务科室和人事部门共同签名确认,在工资及奖金发放的时候要检查是否与业务科室和人事部门的考勤记录一致,对于有薪酬变动的情况需要查明变动的原因。复核岗还需要对日常的报销项目进行及时复核,保证每笔报销项目的收支金额跟原始凭证票据的总额要相符,复核原始票据的真实性,是否由经手人、证明人、科室领导、财务负责人、分管领导的签字同意报销。
三、结束语
医院的货币资金是医疗机构流动性最强、风险性最高的资产,是流动资产审查的重点。从对比分析看,我市7家公立医院2012年底所产生的账面现金流达几亿元,是2009年底的2.67倍。从目前管理现状来看,货币资金的控制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院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设立层层严格的审计把关制度,编制货币资金预算把握当年所需量,做到收支有度,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设立严格的稽核制度,审查收支项目发生的真实性,核对相关票据是否一致,杜绝出现作票、假票混入;严格执行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控制好印签的管理工作,从全方位确保医院货币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海龙,徐丽媛.医院审计模式创新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8.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肩头的重任更加艰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医院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保证医院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防范医疗风险、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立、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发展潜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在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会存在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例如:财政拨付资金的违规使用、医院自筹资金不能如期归还、医院的重大基建项目签订的合同不合规等。无论是什么问题都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严重的还将使医院的财务管理陷入危机。内部审计的完善与执行将大大降低医院经济活动中风险发生的几率。再例如:有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环境差,一般而言,公立医院的领导都是由上级部门进行行政任命与委派的,这样的后果就很容易出现院长手中集中了医院的大部分权力,而各部门的分管领导的权利过小,这并不利于医院的协调与管理。特别是在应对风险时,院长手中过于集中的权利将加大决策的风险,而一旦出现错误后果一定十分严重。另外,权利的过分集中也为营私舞弊创造了条件。有的医院的领导权力过大,在对采购问题上经常论证不足,并未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自作主张购进医疗设备。对于医院的财务人员而言,很多已经意识到领导权力过大带来的风险,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顺从领导的安排,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弄虚作假、逃税漏税、非法转移资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
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的、完善的、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的主管部门在政策与制度的指导方面存在着空白,并没有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完善指明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因此,卫生医疗主管部门应遵照本地的特点指导当地公立医院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并对公立医院的机构设置、职业规范、经费保障、奖励、处罚、内部审计职责与任务等进行明确的规范。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中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特征。因此,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医院内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警示讲座,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的沟通顺畅
医院应根据实际建立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对医院的各类财务信息进行确认、收集、整理,并将这些信息在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实现共享。让信息的使用者们积极参与到物资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的签订管理中来,在降低医院成本的同时保证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例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的重大财务事项召开座谈会,共同进行商讨、决议,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共享。
(三)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与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医院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各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公立医院风险防范体系,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内部一项重要的约束机制与手段,已经成为公立医院风险防范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化的医疗运行环境,使得公立医院所面临的运行风险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盈余能力、可持续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细微的失误或错误的经济决策必将导致医院出现破产、兼并、重组等危机的发生。因此,有效的规避医院运行中的风险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应加强对其内部经济活动控制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并及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例如:医院可以组织专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活动进行评估;对医院的日常经营中经济活动带来的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实际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注重绩效考核与评估,将内部审计与之挂钩
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不仅体现在人事部门的效益分配上,更体现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效益审计上。所谓效益审计主要是针对某一项目资金的效益性、经济性进行综合性的评级,并通过审计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的支出结构,从而实现提高医院支出效益的目的。目前,公立医院中对绩效审计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还比较少,但是,绩效审计对于医院的经济活动而言有十分重要,它将是考核、评价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并为医院的经济活动提供最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直接性的手段和工具。
总之,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它将始终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更能够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使医院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医院的内审工作将逐渐实现与国际的对接,并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力辉,洪学智,刘丹,等.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2(02).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激励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42
[中图分类号]R197.3;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2
1 当下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系统出现的问题
1.1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模板不完善
公立医院的绩效审计系统涉及多方面的环节和要素,是一个互相联结和限制的系统。在整体建设里,应全面思考这些要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对绩效审计系统的建设并不注重,已建立的绩效审计系统的公立医院,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参照物都比较单一,对于目标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病患情况对数据的公正性和比较性的影响等都没有展开探究,绩效审计的结果不稳定,很难通过绩效审计系统找出影响绩效的重要原因。
1.2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指标相对片面
国家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指标的不够科学,审计指标相对片面,大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财务标准,或标准的选择不够透彻。另外,各项标准的重要程度的权衡体系的建立,不够充分和适宜,且中国现行的医院绩效审计系统选择大部分都存在主观性。
1.3 审计主体单调,管办分化不透彻
对中国的某些地区来讲,公立医院绩效的审计主导是医院自己和上级主管机构。这样审计和被审计相联结的系统,歪曲了绩效审计的初衷,导致监察审计不充足。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管办分化的方式得到了更多学术研究者的认可,但因长久以来医院现有的监察审计权和经营服务权的纵横交错,使管办分化的措施没有完全得到实施。
1.4 没有把绩效审计结果使用在管理上
当下,中国虽然有的公立医院在内务管理里使用了绩效审计,但还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绩效审计的方式,而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过于重视该如何设立审计标准、如何选择审计标准等,忽略了绩效审计最重要的目标。
2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有效的绩效审计系统可反映公立医院的经营结果。公立医院和其他医院不一样,它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公立医院的运营本质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此时,还可辅助公立医院提升内务管理高效运营,使医疗卫生成本变低,让病人可得到更高效的服务。另外,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审计,可对医院的运营绩效实施有效测评,及时发现并解决医院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绩效审计是公立医院的一项主要的管理措施。绩效审计系统的有效建立有利于公立医院加强内务管理,给公立医院的全面建设提供全方位、高效的建议,给医院的有效政策提供高效方式。此时,绩效审计系统的建成还可为公立医院的激励制度的建设提供根据,确保医院高效运营。
3 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补偿机制。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采取的补偿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政府补助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新医改政策明确指出了禁止药品合成用来减轻医院以药养医的依赖性,并对各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控制总体医疗服务收入,对财政补助进行强化。新医改政策补偿机制的变革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针对新医改政策中国家对于实现医药分开,逐步弱化药品收益,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合成政策的要求,重点监察药品定价问题。二是针对新医改政策提出的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应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对医疗服务进行审计,并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及费用等问题。三是审计要关注财政补助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腐败问题出现。
运行机制。新医改政策在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方面强化了医院的公益性。因此,如何把公立医院获得的经济补偿,落实到“公益性”核心职能上,是新医改政策运行机制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审计要重点关注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执行,医院的决策机制是否健全,“责、权、利”是否明确。
监管机制。新医改政策下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对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这个措施的具体落实是将公立医院内药品、现行的医疗服务等价格及重要重大信息通过公告栏、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公开。信息公开不仅使监管主体人数提升,在信息获取等方面也为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供了帮助,其监管效果如药品价格的公开、医疗价格的公开、重大决策的公开等也是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
4 改进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路径
以上三方面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在新形势下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对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必须将重点放在与新医改政策相关的新要求上,增加相关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审计。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125-03
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是指公立医院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一般分为风险分析、评估、决策等三个环节。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存在,说明医院在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督和控制;而如何进行公立医院风险监管又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各个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对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拟就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客观必然性
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有其客观必然性,是医疗环境因素、医院运行风险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和其自身发展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医疗机构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成为必然
随着医疗管理体制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逐步分离,医院内部形成多种利益关系,医疗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医疗环境的改变,意味着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完善其管理系统,否则将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其资源;公立医院的不断发展,导致许多过去曾经令人满意的控制规程,今天可能已失去约束力,为此,医院管理层必须进行风险监管以完成其责任。尽管我们所学的控制规程可能会经常处于过时的状态之中,然而,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却永远重要,并能够指导我们设计更为完善的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系统。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完善的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体系,并不仅仅是事后修修补补,更应在事前就建立防范体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此时,作为公立医院自身约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参与医院风险监管成为必然。
2.医院运行风险的日益增大使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成为现实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公立医院运行风险大大增加,医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均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医疗机构破产、兼并、重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能否减少医院面临的运行风险是公立医院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而运行风险在公立医院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监管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医院陷入困境,因此对运行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鉴于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之外,这就使得它可以从全局的高度、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及时建议医院管理层采取措施控制运行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有其客观必然性。
3.医院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刻不容缓
同整个社会大环境相对应,当前,多数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室、部门过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差,人员职责不清,岗位责任不明;二是药品、设备、材料等回扣泛滥,要害部门通过订购吃回扣,更为严重者,有回扣的设备及材料质量极差,严重地损害了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三是有些医生不管患者病情是否需要,给患者开一些较昂贵的药,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从药品推销员那里得到回扣,从而造成病人经济负担过重,严重损坏了公立医院的形象;四是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高,使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很大影响;五是少数科室私自收费,损公肥私,公立医院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医疗服务成本的降低,使公立医院管理变得更加艰巨而复杂,而医院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服务成本,因此,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非常必要。
4.医院内部审计对自身发展的渴求使其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有了内在动力
内部审计部门为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并使其在公立医院管理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在不断寻找新的、对医院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领域。而公立医院管理层对医院风险监管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这是因为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医院的职能部门,对医院所面临的风险非常了解,思路清晰;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是医院工作人员,对防范医院风险、实现医院发展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以此为己任,终生孜孜以求。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医院风险监管领域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并将其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优势分析
医院内部审计所进行的风险监管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1.熟悉情况,内部审计发现风险线索较容易、发现风险的成本较低
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重要部门,对医院的发展目标、领导体制、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各部门(科室)的职责分工、管理流程及其遵循情况比较熟悉,对医院风险监管特征和形式也比较了解;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又使其能及时掌握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动态,准确判断高风险领域、部位、环节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的审计测试程序,从而使风险监管线索更容易被发现。同时,内部审计进行医院风险监管的效益比较好,内部审计成本相对较低;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科学地、并以最低的成本分配审计资源,通过对可疑问题进行内查外调,从而掌握足够的风险监管证据;发现风险的成本较低,对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地位有重要影响。
2.方法灵活,内部审计实施风险监管效率比较高
风险存在的形式隐蔽,发现风险线索、取得风险证据较难,这是进行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最大技术难点。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已逐渐从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移到内控制度、采购、合同、工程建设等运营领域,事前、事中控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较广和较深的工作范围,使内部审计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风险线索及其内在联系;再者,内部审计熟悉公立医院情况,掌握大量内部信息,审计人员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境、动机、行为进行充分估计,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被审活动有关的风险类型和可能采取的风险监管手法及相应的审计方法,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技术方法,有助于减少风险监管工作量;最后,内部审计实施风险监管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一举多得,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风险监管的效率。
3.操作性强,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建议有效果
内部审计是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医院经营目标是否实现,是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对已发生的风险行为进行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还要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尽量从制度上防范类似风险的重复发生;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具有实际操作经验,提出的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注重可操作性,比较切合实际;另外,内部审计还可以对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促进公立医院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4.有责任心,忠诚度高,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监管有力度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就职于公立医院,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与医院是利益共同体,其个人利益与医院命运休戚相关,因而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对医院有较高的忠诚度,维护公立医院利益不受损害是其自觉行为。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业务时,会本着对医院负责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一旦发现风险线索,都会排查到底,全力维护医院的利益。
三、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介入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对内部审计如何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1.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尚未建立或准备建立风险监管的过程中,应积极向医院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监管过程的相关建议
在操作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才能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工作计划,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管理措施。
(1)如果公立医院尚未建立风险监管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请医院管理层注意这种情况,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监管过程的相关建议,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2)如果公立医院管理层正准备建立风险监管过程,那么,来自各方面综合性有关风险监管过程的信息,则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快地制定出风险监管过程建立方面的审计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可以促进风险监管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监管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立医院风险监管过程的建立
(1)风险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公立医院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院部负责制定战略目标,各科室负责一个方面的风险监管责任,其他管理人员由医院管理层分配给一部分风险监管工作,操作人员负责日常具体监控,而内部审计人员则负责定期评价、提供咨询服务和监督保证工作。
(2)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公立医院的具体监督岗位,比较熟悉医院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如果医院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监管系统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协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范围,以免损害独立性;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协助医院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建立方面的主要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公立医院风险监管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监管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评价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医院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存在影响医院发展的风险;检查医院的发展战略,了解医院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部门讨论科室的目标、存在的风险,以及部门采取的降低风险和加强控制的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评价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评价风险监管结果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对管理层的自我评估进行实地观察、直接测试,检查自我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准确;评估与风险监管有关的控制薄弱环节,如果他们接受的风险水平与医院风险监管战略不一致,应进行报告。
(2)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监管方式的适当性。由于各个公立医院的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和工作目标不同,风险监管的实施也有很大差别,每个医院应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监管过程。一般说来,规模大的、主要靠市场筹资的医院必须用正式的定量风险监管方法;规模小的、业务不太复杂的,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监管机构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医院风险监管方式与医院活动的性质是否适当。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监管过程,对风险监管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
(1)在现代医院制度下,公立医院全面确立了风险监管过程,内部审计因此应该担负起风险监管的职能。首先,内部审计可以从评价各部门的风险监管制度入手,在医疗、教学、科研、财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作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医院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最后,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运行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
关键词:公立医院 会计 审计
会计是医院一切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医院按照医院会计准则的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服务业务的发生及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的记录与分析,清晰的反映了医院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经营活动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靠的表现了医院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的存在于发生事实,为评价医院的财务经营状况提供了基础的核算资料。审计则是依据有关审计准则规定,由独立的医院内部机构或外部专职的审计机构开展的,通过采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等审计手段对医院财务活动的会计反映的真实、合法、公允性进行评价、鉴证的一项活动,是对医院财务会计行为进行的再监督,为评价医院是否遵纪守法经营提供证据。这两者都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必须部分,最终都为实现医院财务目标服务,但同时两者作为不同的业务活动,也存在自己的着重点。
一、会计与审计的相互联系
(一)会计与审计的总体目标存在一致性
按照当前会计的相关理论,会计的总体目标是为会计主体相关的内外部利益主体,如企业自身、国家、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等等,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以使其真实的了解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审计的总体目标则是通过获取会计主体已经按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原则如实的进行了会计核算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对其是否从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的反映了财务实际进行认定,并作出合理保证。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在于都是为会计主体相关的利益方提供可靠信息,都是保证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都是为最终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会计为审计提供必要的基础
审计意见是在对审计活动中所获得的可靠审计证据基础上作出的,这必然要对医院的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并接触财务会计人员,观察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监督措施的执行,倘若没有会计系统及时的记录和核算医院各项业务活动,审计就缺少了开展的起码条件,因此会计是否科学合理就形成对审计的极大限制。
(三)会计与审计的作用具有联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但同时会计作为经济活动发生最先知晓的阶段,也负有对经济业务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实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监督的责任。审计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医院财务活动的会计过程进行评价、鉴证,来最终达到对会计核算与报告监督的目的,形成了对医院财务活动的第二层监督,因此监督是两者职能作用相重叠的地方。
(四)会计与审计的相互促进作用
会计与审计的多方面联系,使得会计与审计最终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辅佐的作用。会计核算系统的健全与完整、会计账簿凭证的真实可靠、会计控制的切实有效执行,都会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极大的促进审计的执行效率,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而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鉴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也反过来促进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改进和调整完善。
二、会计与审计的区别点
(一)会计与审计的工作依据不同
医院建立会计核算系统,开展会计核算,首先要遵守的是医院财务会计准则,其次,财务人员除了按照会计准则办事,也要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守则,而审计人员则是在审计准则的指引下获取审计证据、作出审计保证,其遵守的是审计法规制度所确定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这一标准的不同决定了会计与审计是受不同制度规定限制和约束的。
(二)会计与审计的工作对象不同
会计是对医院业务活动事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计量与记录,全面、连续、系统的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实质是对资金运动或者价值运动的反映,而审计则是通过一系列审计方法的程序对会计所认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的再认定,其实际是对会计工作合力性进行的评价,而非对经济活动或经济事项的会计合理性。
(三)会计与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不同
会计的方法有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监督等,其会计处理程序依次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写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体现的是与经济活动和事项相配合的特点。审计的方法则有审阅、复核、核对、函证、检查、观察、询问等形式,并且随着审计面临的具体环境可以灵活的进行交叉运用,审计程序则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的审计策略和编制具体的审计计划,细分下来又有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等,体现的是为完成审计工作目标所进行的必要工作。
(四)会计与审计的要求不同
会计与审计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对人员及组织的要求是不同的。就人员来讲,会计需要的是熟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流程的从业人员,能熟习会计电算化技术,会利用财务会计软件,而审计则不仅需要审计组人员具备审计学科知识,掌握审计方法和程序,而且也需要对会计基础知识能透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活动。就组织要求来讲,会计与审计的组织独立性要求是不同的,会计作为医院日常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组织设置是医院必须设立的,而且作为医院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受到管理层的管理,与其他部门往来密切,其很难谈及独立性,而审计则不同,审计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保持独立性,即不受管理层左右,能以第三方的角色开展业务。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审计领域;手段创新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5+1”明确指出,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这对医院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出了要求,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随之提出,以保证医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健康安全的运行。财政部于2015年12月21日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全面贯彻文件精神,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围绕医院经济运行、各科室管理为重心,积极践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转变工作理念,拓展审计领域、由审核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当前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的方式和领域也需要创新和扩展,才能应对随之产生的风险。当前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电子化、网络化的推进,在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内部审计工作也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审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收集、鉴定的过程。
(二)审计手段的改变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通常是运用审阅、核对、比较等审计方法进行证据收集。在信息化管理的当代,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医院审计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审计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审计线索和存储方式的改变必然也为审计手段提出新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审计”已被国家审计署认可并广泛运用,它能帮助审计人员以更有效的、高效的、及时的方式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将手工和计算机审计技术结合在一起式,以此来获取审计数据信息。
(三)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
“财务共享”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会计领域面临一场全面深化改革,财务数据的质量和运行流程也将信息化,财务收支方面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同时数据的自动化也带来了数据丢失、篡改、失真等风险,以风险审计为导向,提出了数据审计的新概念。所谓数据审计是指以计算机审计为基础,通过审计原理,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这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审计行业高度关注的内容,是保证日常工作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条件,只有数据可靠了,审计的准确性才会提高。信息时代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及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
(四)内部审计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的变化
从以上提到的审计线索、审计手段、审计内容三个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里需要补充医院信息管理平台这部分知识。信息管理建设的流程、数据的来源、各类指标的含义、报表的勾稽管理等都需要了解并深刻的理解。目前,内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知识结构上都不能适应我国公立医院转型的需要;审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够熟悉,对除了财务软件以外的信息建设模块知之甚少。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改变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
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是由财务支出入手,反查各个流程。在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时代,审计人员应当扩大沟通范围,要重视与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者的沟通,及信息系统维护者的沟通,必要时可与软件开发商沟通,以充分理解信息管理系统所包含的管理流程和人员权限分配情况,分析流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保证信息系统流程合理、安全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进行查询、挖掘、重组、比对,查找异常变化,确定审计重点。
(二)审计软件的运用
在数据标准化后,数据查询、挖掘、重组、比对、分析等功能可以利用审计软件来完成,如同现在计算的功能代替人的日常工作一样,审计软件的使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历史性的颠覆意义,大幅度的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审计软件的使用为审计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让审计人员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拓展需要加强风险防控的领域。
(三)转变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从财务收支审计过渡流程审计是今后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内部控制建设的提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不一致,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审计部门必须要掌握内部业务流程,每个业务流程的风险点,以及风险点的控制情况。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控制、监督、评价和咨询,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医院健康运行。
(四)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医改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所面临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资本的介入,多种经济实体的出现,使公立医院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剧增。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公立医院的体制和历史发展原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并未涉及到这一领域。现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来运行,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形成风险管控的意识对于医院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要求信息化管理的运用、职能定位的转型、风险管理的提出,要求审计人员不光要对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有全面的了解,把握它的特点及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要掌握各类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在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基础上,还应该对财务知识、业务流程、各类法律法规等进行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微观的洞察力,也要有宏观的风险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医院要重视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选拔既懂财务,又了解医院运行流程和风险应对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来担任审计工作。这类复合型人才需要医院有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轮岗制度及考核机制,给予审计人员足够的学习机会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拓宽,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优良品质。
三、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内部审计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审计岗位和审计人员配备也纳入了医院管理的考核范围内。然而,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医院的审计工作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审计环境的改变、审计范围的拓展、必然为审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审计人员都要清楚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共同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未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业务流程关进闭环的信息系统里,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将医院风险降到最低,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谦然.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
关键词:医院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公立医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在新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必须重新审视自身,改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保健医生”,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定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2年赋予内部审计新定义,即内部审计是为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治理的有效性、从而帮助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则定义内部审计为“指导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些可见,内部审计的定义国内外差异不大,其目的都是为了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强调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其职能上略有不同,国内内审采纳了其监督评价职能,未采纳咨询职能。修订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定义为“卫生系统内部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
(二)内部审计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是医院内部相对独立的一种评价活动。通过常规审计,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可以强化医院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医院合法进行医疗业务活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测试,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对促进医院完善内部控制,形成内部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健康机制,提高整体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国家对医院内部审计的规定,只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包涵了医院内部审计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的执行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让内审人员工作感觉无章可循,开展工作没有统一业务质量衡量标准,只凭主观经验,难以得到领导的重视,难以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配合,出具的审计报告更缺乏权威性和约束性。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本质特征。目前,公立医院只有部分设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相当一部分未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设立独立审计机构往往归属于财务科或医院纪检部门。医院内审工作内容之一是财务审计,归属于财务科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太差,可谓先天不足,难以保证审计质量。纪检部门的工作任务职能和内部审计有天攘之别,其工作对象更侧重于人,归属于纪检部门的内部审计也较难开展工作。另外还有些医院没有名义上独立的内审机构,只设了专职审计员,内部审计小组,所谓专职也只是挂名,实际还兼职财务工作。内审只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保证检查不失分。内审工作缺失独立性,权威性更无从谈起,不能实现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
(三)内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随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日趋重要,对内审人员的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内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能力、过人的沟通能力和撰稿能力。目前大多数医院未引进审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内审人员均从财务岗位改行而来,这些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后,往往审计视野较窄,思维模式未脱离财务模式,缺乏从广度上深度上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内审人员总体年纪偏大,对日益信息电子化的审计行业显得力不从心。沟通能力也较弱,内部审计工作的很多工作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完成,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能力,它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保证。大多数审计人员撰稿能力也弱,审计过程尚可,但撰稿能力差,审计报告质量不能保证,也使审计成果大打折扣。
(四)审计内容太过单一
从审计定义中理解,内部审计内容应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专项审计等。而目前医院开展的只是部分财务审计。每年的内审工作计划往往是对几个分支机构的财务审计,如医院内部的食堂、基建等二级科室账进行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往往配合财政的小金库检查先行开展内审工作,对经营审计这块大多没有涉及。内审人员将大部份精力用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与监督上,对审计项目的合理性、有效性没有深入分析。大多数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预决算的执行、领导任期经济责任、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方面的审计几乎都不太涉及,这种现象产生归因于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较低、组织关系未理顺、授权不够等原因。
(五)内审工作成果未及时巩固
笔者常听内审工作人员抱怨:内审工作年年做,有谁看,有谁改啊!这句话道出了当今医院内审工作的尴尬境地。审出问题了,也提出改进措施了,但有人改吗?日趋复杂化的审计流程中,假设审计人员有责任心,也很有能力,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改进措施,也写进了审计报告。但明年再审计,发现还是存在老问题。内审工作成果未及时巩固。笔者认为这是关键问题,也是内部审计工作价值所在。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内审法规
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可依据的法规有《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完善的制度建设对内审工作至关重要。希望卫生主管部门能出台定位较高的规章和可操作性的审计条例和实施细则,这样医院内审工作才能有法可依,进入规范化轨道。首先健全医院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贯穿医院经济网络的免疫系统,内审人员需全方面审视,审视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授权是否恰当,牵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其次规范审计人员工作,对其工作质量定期考核,与经济利益挂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多管齐下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二)理顺内审组织关系
目前医院内审组织关系是最不清晰的,没有独立性的审计组织,难以发挥它的作用。建议内审机构要真正的独立,至少列为职能科室,对医院院长直接负责,或主管局委派到医院,对主管局负责。这样的审计机构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真正的行使内审机构的职能。
(三)提高内审人员职业素质
不同素质的内审人员,内审工作质量也会有很大区别。因工作的面较大,内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是较高的。首先人品好,内部审计牵涉到经济网络的方方面面,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需注意信息的保密。内审人员知识面要广,学习能力强,不仅要懂财务、懂工程、更要懂管理。还有情商高,沟通能力强,和人打交道,通过有效沟通,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医院引进审计专业优秀本科生,并加强内审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年年考核,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引导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的考试,通过考试,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职业素质。
(四)丰富内审工作内容
目前医院内审工作内容往往局限于财务审计部分,对经营审计和专项审计大部分没有涉及。从医院经济网络运行情况看,开展经营内部审计和专项内部审计非常必要。经营内部审计也是组织效率审计,全面审计组织运行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及时发现组织处于不佳状态的节点或需完善的流程,提出审计意见并提出改进方案,提供有价值审计信息给医院管理者。专项审计是针对某个项目的审计,对组织认为较重要的部门或事项进行的审计。笔者认为专项审计不是补漏洞,而是突出重点的审计,它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巩固内审成果,把工作落到实处
所谓审计成果,笔者理解为:审计过程发现了问题,分析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均体现在审计报告中,审计成果是到底改了多少?目前内审工作大多务虚不务实,导致审计成果大打折扣。相信健全了内审工作组织关系,理顺了内审工作组织关系,内审的独立性权威性大幅提高,内审成果也能体现其价值感。建议把内审改进执行情况纳入医院各科室绩效考核体系,定性定量评价,辅以激励政策,巩固内部审计成果,把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医院内审工作的确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随着医院业务的迅速发展,也越来越需要内部审计这位“保健医生”,相信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内审工作会步入规范化轨道,日益完善,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院基建; 跟踪审计; 应用
医院基建投资是一个长期行为,资金运作始终渗透在基建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由于医院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控制环节多、管理专业性强等特点,若无精细化管理,均可能招致损失。另外,在医院基建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诸如设计变更、隐蔽工程、材料价格完工后求证艰难的“难题”,故大多数医院难以摆脱事后审计处于被动的局面。
全程介入跟踪审计是对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的一种审计模式,即对工程项目从立项论证开始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审计。此项创新的模式,与以往的结算审计不同,它不仅要对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数量、单价、费用的审计,还要对设计、概算、施工预算、投标书、合同、签证、变更、材料设备价格、索赔、隐蔽工程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它将审计监督、咨询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及时发现、纠正建设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宁波市第一医院自2008年起,将其应用到医院基建工程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全程跟踪审计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基建管理中的应用
(一)基建项目概况
宁波市第一医院原地扩建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项目为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该扩建项目总面积为56 283平方米,宁波市发改委立项投资额为33 639万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支付在建工程款21 223万元。目前该工程主体已竣工,外墙幕墙已完工,现已进入内部装修施工阶段。在项目开工前,该院和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形式,最后确定委托浙江科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信公司)负责该工程的全程跟踪审计工作。
(二)全程跟踪审计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行跟踪审计前,院各职能科室总结以往工程审计经验教训,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医院内控的有关规定,先后出台《宁波市第一医院基建项目工程费用管理有关规定》、《基建项目工程款拨付管理办法》、《基建项目工程联系单管理办法》。在院党委领导下,对院审计部门、基建部门、财务部门、代建部门、监理部门以及科信公司的职责做了详细的分工以及合理的定位。目的在于加强和规范基建资金的筹集、使用、核算监督,以达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全程跟踪审计的基本流程
全程跟踪审计代表对工程报告的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后,汇报院基建部门负责人,并提请监理公司初审造价和确定结算口径,并根据相关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具体流程为:施工单位报送施工量监理单位初审院基建部门审核签字科信公司二审院内审部门确认财务部门付款。
(四)全程跟踪审计的内容
通过与科信公司制定合同计划书的形式,确定了跟踪审计的内容:1.参与审查项目进度计划,提供项目风险分析和综合评价;2.审核各类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及采购合同;3.审核建设单位管理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待摊投资;4.重点审核建筑材料及大型设备采购费用;5.执行《基建项目工程联系单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工程进度支付款;6.工程变更、签证的审核与确认;7.针对隐蔽工程的现场查看和验收;8.审核工程索赔费用的计算过程和依据;9.其他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事项。
(五)强调工程联系单的审核工作
严格执行工程联系单“一单一算”原则,工程联系单传递程序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建单位。要求科信公司全程监督,必需经设计单位签证的联系单由院基建负责签证,指定代建单位负责收发,科信公司出具意见。
设计变更联系单涉及费用的,施工单位须在7日内,填写费用确认《工程变更联系单》,联系单附原设计变更联系单及费用预算单后报监理公司。监理公司对《工程变更联系单》内的工程量进行审核,科信公司按合同有关规定,对单价、数量等审核,并形成《联系单审核意见单》提交医院集体讨论。
(六)注重“隐蔽工程”的造价审核工作
“隐蔽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因而加强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消除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安全隐患一直是施工管理及监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跟踪审计的重点之一。要求全程跟踪审计代表到现场去核实工程量、用料规格等,并及时向院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出具造价审计报告。
(七)注重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审核工作
材料的控制是医院工程成本控制的重头戏,基建项目的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因此院基建、财务部门要求科信公司建立材料询价体系。为避免实际施工中发生材料型号不对,甚至以次充好的情况,在材料进场时,科信公司参与验核主要材料,核对实际使用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与投标时所报的有无差别,并做好备案工作,而且设计了《材料变更制度》,在发生材料变更前,应先审核、后施工。要求科信公司将材料勘察作为日常审核工作重点。
(八)做好竣工结算前的审计衔接管理
为做好竣工结算前的审计衔接工作,保证审计质量,要求科信公司收集完整审计所需的施工图、招投标文件、合同、施工联系单等资料,排查施工联系单编号是否连续;核对工程竣工结算汇总表与分部分项工程合计数是否核对相符;发包方提供的材料款、设备款、水电费有无扣回。重点审查联系单签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目的在于提高审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二、全程跟踪审计实施后成效与体会
(一)能有效控制和节约医用工程成本
跟踪审计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加强建设资金监督和管理,为医院的建设资金和工程质量层层把关,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及时、及早发现问题,促进医院各职能科室加强管理,从而堵塞漏洞、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施工材料、大型设备价格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宁波市第一医院在没有实施跟踪审计之前,对施工材料采购,多是由施工单位提供样品和报价,结果使确定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出入很大。实施跟踪审计以后,施工材料价格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全程跟踪审计的介入,宁波市第一医院设计了《材料变更制度》。在发生材料变更前,做到先审核,后施工。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全过程跟踪,防微杜渐,在某种程度上防范了“不端行为”的发生。
(三)部门相互衔接、客观地促进了医院工程管理廉政建设
从全程跟踪审计操作流程的设计与构建,通过医院六个部门的相互衔接,跟踪审计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制度和程序,科信作为专业的审计公司,是审计咨询的行家,或多或少地分担了医院基建、内审、财务部门的压力,也能有效地制约建设工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使医院的领导干部能站稳脚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医院工程管理廉政建设。
(四)全程跟踪审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鉴于医院基建项目投资风险的客观存在,全程跟踪审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跟踪审计较重视核实工程造价工作,重视工程造价鉴证职能,而轻视医院受托责任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轻视提供咨询和建议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后两项职能往往没有硬性规定,与跟踪审计的服务收费也没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医院领导的层面,意见不统一时,对合理化建议也不一定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2008年起,宁波市第一医院将全程跟踪审计应用于基建管理中,它在宁波市同类医疗机构基建工程中应用甚少,可借鉴的经验几乎为零。但通过应用与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跟踪审计程序,使各制度间相互衔接,才能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这种创新的审计模式,已在实践中彰显其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运用必会使医院基建管理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值得广大医院基建管理者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虹.浅议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方法[J].大众科学,2007(8):86-8.
[2] 浙江省卫生厅规划财务与审计处. 浙江省卫生基建财务管理问答[M].浙江,2010:29-33.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原生态设计理念;渗透
大量的城市形象工程随着工业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涌现出来,也要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当人们所居住的空间环境遭到破坏之时,他们对生活状态的考虑就会更多,会更崇尚返璞归真。那么显然,对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原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就更加得以凸显出来,从这一角度看,公共艺术设计所推崇的就是自然和物的一种完美结合。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概述
1、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一种在公共场合下介入,并展示于公共场合的,并且为大众所高度认可的艺术。从大众这一角度看,雕塑、装置、壁画以及环境艺术等都可以被囊括在这一范围内。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城市面貌和形象的一种体现,当然同时,其也是城市发展程度的映射。
2、公共艺术的特点
公共艺术的主张是以人为本,其主要是通过对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利用来对大众生活加以创造,用以美化空间的环境,顺应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通常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和长久性的特征,另外,其与环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这主要是因为公共艺术只有能够融入于整个环境、融入于市民大众生活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对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环境等加以展示。
3、公共艺术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当面,是传统的装饰思想在现代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随着空间环境恶化和生活观念转变而来的是人们思想及其所追求意境的转变,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装饰所追求的不再是个性和另类,更多的是强调情感性以及民族传统风格等,是用现代思维方式来对传统进行反思,并提取其中的精华,再将其应用到艺术作品当中;另一方面,在进入现代以后,公共艺术是向着多元化趋势来发展的,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及其主体大众的需求变化要求公共艺术必须要朝着多元化发展。
二、原生态设计的阐述
1、原生态的概念
通俗地讲,原生态所指的就是生存在自然状况之下的,还未经人雕琢的一种最原始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还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强烈渴望。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可以说其是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得以协调发展的一种隐喻。
2、原生态设计的概念
原生态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是在现代城市当前这种文化缺失、环境破坏和生态缺失的状况下所应运而生的一种设计理念,其出发点就是要对本土特色、生态环境以及文化底蕴加以保护,所有的设计都在现存的空间环境中进行,考虑的重点就是对该环境中的资源、材料等进行充分地利用,要表现出设计作品与环境和大众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
3、原生态设计的特征
原生态设计理念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原生态设计理念当中,最主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文化特征,除此之外,其还具有自发新、独特性、自然性和民间性。
三、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的渗透
1、空间环境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具体便现在这二者的交融和沟通这两方面。一方面,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交融对公共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公共艺术作用的创作还是在其展示过程当中,都需要对着重强调作品与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和统一。因此,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时,一定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在不破坏生态和谐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技术与材料来处理作品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的污染;另一方面,空间环境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沟通,要求设计者们要将环境艺术的整体性考虑到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过程中去,因为只有在环境的整体性不受到威胁的基础之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主题才有可能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
2、人文情怀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人文情怀可以说是一种需要被代代相传的良好文化现象,不仅如此,其还是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除了要体现出当地人的各种生活习俗之外,还需要体现出其文化传统,这不仅是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极富人文情怀的一种显著体现,更多的是对当地人文的一种至高尊重。人文情怀与原生态设计理念这这的融合能够使所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本身更具文化气息,这样一来,其就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受众的喜爱。无论城市化进程怎么推进,社会生活怎样变化,每个地方的人都会存有一定的人文情节,而对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就是要对这些人文情节进行挖掘,然后再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用以展示城市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受众的情感共鸣。
3、材质与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
放置于空间环境中的所有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都与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及其已经存在了的材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另外,这些艺术作品与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和材质的和谐统一的实现也是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一种体现。材质和原生态设计理念这二者的融合除了要对材质将给艺术作品带来的效果加以考虑之外,还需要考虑材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时,不仅需要对作品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加以考虑之外,在设计之前,还需要对材质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按照作品的相关要求来选取材质,从而使材质和表现之间能够达到一种完美融合的效果。比如,我国的奥运主场馆——鸟巢,场馆外壳主要材质是气垫膜,在保障防水基础的同时,还能够使馆内草坪接受到更多光照,除此之外,看台还能够根据观众数量的变化需求而发生变化,这也是原生态设计理念与其功能性的一种完美融合。
4、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的表现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原生态设计理念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进行公共艺术作品创造时,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节约空间资源,要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对空间环境的服务作用,而与此同时,空间资源也能够被很好地反映在这些被创作出来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上。因此可说,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引性作用。很多建筑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拆除或者重建,这既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当地的风俗文化,而原生态设计理念就是要对这些被浪费了的资源加以利用,使其能够再生;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和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得更加活跃,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原生态的设计理念下,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四、结束语
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公共艺术设计本身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个社会怎样变化,人们对和谐环境、对健康的需求和追求都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设计中原生态设计理念所着力追求的,就是从生态的角度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公共艺术需求,并以一种和谐的、合理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作者:王涵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路艳红.农村社区公共艺术设计原生态性探析[J].美术大观,2013,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