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秋节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1906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兔爷儿
中秋正逢各种果子成熟上市,是个果子秋,老北京人直接称它为“果子节”。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河南开封铁塔燃灯是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
在山东,有的地方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月之外,还上坟祭祖。
在山西,有的地方在中秋节,老百姓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花色花样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的只限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儿童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
江苏江南一带的民间,中秋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除中秋爱吃月饼外,还多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种种趣味盎然的中秋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的崇拜,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季节与农业有很大关系,所以,古时候春天播种前要进行“春祈”活动。到了秋季八月,正是收获季节,五谷丰登,要拜谢土地神的保佑,这就是“秋祀”或“秋社”。
民间“秋祀”的重要活动主要是拜月、祭月,一方面表达对月神的感恩,另一方面祈望月神在未来给更多的庇佑和福祉。所以,每逢中秋节不同的地方都会举行不同的祭月、拜月、赏月、闹月、跳月等各类形式的既欢快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以感谢大自然,感谢天地,感谢月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的尊崇。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东北中秋节的习俗咕噜虾
主料:鲜菠萝1个,中虾12两(480克)
辅料:青甜椒、红辣椒各1只,蒜头2粒,葱1条
调料/腌料:
腌料:蛋白1汤匙,盐1/3茶匙,麻油及胡椒粉少许,生粉2茶匙。
芡汁料:水1/4杯,白醋1汤匙,茄汁2汤匙,盐1/4茶匙,糖1汤匙满,生粉1茶匙。
制作过程
(1) 鲜菠萝冲净,切去1/3个,把剩下的2/3菠萝刮出果肉,切粗粒,用淡盐水浸10分钟,隔干水,菠萝壳留用;青红椒去子冲净切角,蒜头切片,葱切段。
(2) 中虾去头及壳留尾,切双飞,取出黑肠,冲净抹干,拌入腌料腌15分钟。
(3) 烧热半杯油,放下虾球用中猛火泡熟,取出隔净油。
(4) 锅中剩2汤匙油,爆香蒜片及葱段,加青红椒及菠萝粒炒片刻,将虾球回镬,埋芡兜匀,盛于菠萝壳内食用。
锅包肉
材料:猪里脊肉300克,姜丝适量,鸡蛋清1个,精盐0.5小匙,料酒1大匙,酱油0.5匙,醋2匙,白糖1.5大匙,味精1小匙,水淀粉适量
做法
1.里脊肉切成厚片,用精盐、料酒、鸡蛋清、水淀粉腌制一下;
2.把盐、酱油、白糖、醋、味精、水淀粉放入碗里,调成芡汁!
3.锅内放入色拉油、大约烧至四五成热,下入里脊肉片,炸至定形后捞出;
4.待油温升至七八成热,再下锅复炸至色呈金黄且外表酥脆,捞出;
5.锅内留少许底油,倒入刚才调好的芡汁,搅拌均匀;
6.加入姜丝、炒出香味,再下入炸好的肉片,翻炒几下,起锅装盘。
酱焖鲫鱼
主料:小鲫鱼若干条(以家里食客数定),
调料:生姜30克,大蒜30克,豆瓣酱30克,葱花20克,醪糟30克,黄酒50克,酱油10克,醋5克,白糖5克,菜油30克左右。
做法
1、把小鲫鱼宰杀洗净,码上黄酒去腥。
2、把生姜、大蒜、豆瓣酱切成碎末后,拌在一起,
3、炒锅上火后,放菜油烧热。将小鲫鱼在锅里炸一下,捞起。
4、把生姜、大蒜、豆瓣酱的碎末混合物放入油锅里炒香。
5、将鱼放入锅里,加入冷水,使其刚好没过鱼。
6、慢火焖煮15分钟,加入酱油、醋、白糖、料酒、醪糟。
7、再煮5分钟后把鱼捞起装盘。
8、在锅里加入葱花,收干汤后。把锅里的汤汁淋到鱼上即可。
中秋节习俗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东北中秋节的习俗东北中秋节的习俗)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中秋节食俗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八月份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南瓜
中秋宴全家团圆,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有减缓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可滋润肌肤。
各个国家的中秋节的习俗
日本:日本版万圣节
“月见小偷”是日本很有特色的中秋赏月习俗之一,即在中秋这一天,允许小孩子偷窃祭月的供品。
据说,祭月的芋头和团子等供品被偷走是很吉利的事,这样做农户反而会丰收。而且,孩子被认为是来自月亮的使者,所以特许他们偷走供品。偷吃了供品的孩子被认为会成为有钱人,而且连偷7家最为吉利。
孩子们常用尖端带有钉子或是铁丝的长杆吊走团子、栗子、柿子、芋头、糖果等供品,所以大人特意将供品放在走廊等容易被偷走的地方,即使看到孩子偷也假装没看见。
由于与农业丰收联系在一起,所以如今福岛县、茨城县、千叶县、山梨县、爱知县、东京都、三重县、奈良县、大阪府、鹿儿岛县、大分县等地的农村依然保留着这种习俗。
现在一些地方的孩子依然会边喊着“请大家赏月”“我是月见小偷”,边到各家去收集糖果,因此也被称为日本版万圣节。
越南:儿童节
越南的中秋节也是儿童节。
这是因为在越南,中秋节之前父母们处于农忙之中,缺少陪伴孩子们的时间,而中秋节就是农忙之后为补偿孩子们所设立的节日。
按照当地习俗,家长们会送给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和零食,其中灯笼必不可少。越南首都河内古街中的梁文干街、鱼炙街是专门售卖儿童玩具和装饰品的街道,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热闹,几乎每个家长和孩子手中都会拿着新采购的灯笼和玩具。
除了玩具和零食外,越南许多城市的街道、小区还会举办各种亲子活动。
朝鲜:围着祖先骨灰盒野餐
每年的中秋节是朝鲜的法定假日,全国放假一天。朝鲜民众都以家庭为单位,带着各种饭菜、食品到祖坟扫墓祭祀。
有的家庭祖上没有坟墓,就把先人的骨灰寄存在市内各区的遗骸保管所。每到中秋这一天再到保管所将祖先的骨灰盒暂借出来,带到山间田野或河边,席地而坐,摆放好丰盛的食物,一家人围着祖先的骨灰盒开始野餐。
很多朝鲜人手里捧着骨灰盒,正面露出亲人的照片;有的用布裹好,或装在塑料袋中,或放在小推车内。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家人团聚温馨。
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在世之人向逝者表达敬意和缅怀,对祖先讲述生活中取得的各种成绩,与先人分享喜悦。在古代朝鲜,中秋节(朝鲜叫“秋夕”)是庆祝丰收的重要农家节日,人们用新收割的谷米做出新鲜米饭,到祖坟前传达秋收的好消息。
中秋节不吃月饼的国家
朝鲜:松饼
朝鲜中秋节叫“秋文节”。也称“秋夕”“嘉徘”,与元旦、寒食、端午列为民间四大佳节。当天,他们以松饼为节物,家家蒸食并相互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豆沙、粟肉、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有的还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枣泥、蜂蜜做的八宝饭。
韩国:松饼
而同在朝鲜半岛的韩国,中秋叫“秋夕节”。韩国也有独特的中秋食物——那就是跟邻国朝鲜一样的松饼。这其实就是年糕的一种,其做法是,用水将米面和好,包上芝麻、小豆、芸豆、栗子等馅,做成半月模样或贝壳模样,放在松树针叶上蒸熟后,在其表面涂一层香油即可,形状有点像水饺。可以切成片、四角形或菱形。
柬埔寨:扁米
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举行传统的“拜月节”。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有的采鲜花,有的挖木薯熬汤,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欢乐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将托盘放在房前一张大席子上,静待明月东升。当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这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大家尽兴品尝美食而散。
我国中秋节习俗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投资破万亿。2011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3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第一产业665.97亿元,增长51.7%;第二产业3758.42亿元,增长42.2%;第三产业5608.66亿元,增长21.3%。在民生领域,2011年,全省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增长73.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8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74.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4.6%,分别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54.3、44和3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据了半壁江山。全省民间投资50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3个百分点,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工业特别是支柱工业领域投资力度加大。装备制造业增长74.6%,有色冶金工业增长51.9%,食品工业增长38.1%,医药制造业增长36.3%,分别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44.4、21.7、7.9和6.1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逐季加快。2011年陕西省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带动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大幅增长,加之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措施不断完善,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效应减弱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逐季加快的态势。2011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7.0%、17.7%和18.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商品零售2005.76亿元,增长31.4%。从销售商品用途看:吃类商品零售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穿类商品零售319.8亿元,增长34.6%;用类商品零售1503.26亿元,增长31.1%,穿类和用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高于吃类6.6和3.1个百分点。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86.49亿元、128.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4.3%。
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利用外资增速加快。2011年,全省进出口总值146.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增速比上年放缓2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0.11亿美元,增长12.9%;进口76.13亿美元,增长29.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55亿美元,增长29.4%,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
二、陕西加速发展
2012对于中国经济面临双重困境,内忧外患:内有经济加速下滑,国内需求短期内无法大幅提振;外有欧债危机阴云未散,出口下降。
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拨开云雾见月明”。从国际环境看,一些经济大国在2012年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但复苏的步伐不会停滞,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中印的带领下仍然会高于其他地区。从国内政策环境看,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将和国际社会一道,通过鼓励增长共同应对全球经济衰退。
从陕西发展看,近几年,陕西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力度,2002年以来,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高速发展,陕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具备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因此,2012年,全省经济将会持续在快速发展的区间运行。
分析认为,短期内,陕西要夯实实体经济不放松。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就陕西而言,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重要机遇期,必需紧抓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正在积极推进的重大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为主,争取上大项目、好项目来抓投资。生产角度要以优势支柱工业推动为主,逐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加快能源工业产业升级,壮大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增强工业持续较快增长后劲。
长期看,要坚持科技创新不放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点在科技创新,在提升消费贡献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后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上升的生活需求,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西部强省必然要求。要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针对新增劳动力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促进充分就业,同时力争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从区域看,要坚持分类指导不放松,实现区域统筹发展。陕西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以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关中,持续稳定的推动力在新能源工业和绿色工业为主的陕北,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在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主的陕南。因此,陕西必须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坚持一市一策,分类指导,推动三大区域共同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所有制看,要坚持开放搞活不放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陕西发展的活力在民营经济。目前,陕西非公经济已占据半壁江山,2011年,陕西的民间投资也已占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搞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培育陕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12年,在这承上启下的一年,要认清形势,正视困难,抓住机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继续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正确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的关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好全省安定和谐发展的大局;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埋头苦干,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结合起来,全力贯彻落实既定部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陕西机遇挑战并存
据有关方面表示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市场担忧经济下滑风险的悲观情绪占据上风。省统计局针对相关企业的一份调研报告中也显示,企业对未来发展预期大多持谨慎态度。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中国经济的政策基调,“稳”字当头。经历金融危机冲击后,世界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调整期,中央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之间的关系,陕西面临巨大压力。
一是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难度较大。目前,陕西省经济增长主要依托工业,工业中主要依托能源重工业。在工业经济中,初级、高耗能行业增速快、比重高,代表工业化水平的制造业增速慢、比重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难度较大。2011年,全省有色冶金工业增加值增长2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1个百分点,特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幅高达42.1%;能源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63.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占43.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仅增长13.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低4.5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3.3%下降到12.8%,为近三年来较低水平;医药制造、纺织业分别增长12%和10.2%,仅占规上工业的1.6%和1%。
二是提升消费对经济贡献的难度较大。随着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人均GDP相继突破3000、4000和5000美元后,陕西以汽车、住房和休闲娱乐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热潮开始初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房地产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使楼市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控压力,机动车激增也使交通拥堵弊端凸显,收入差距缩小缓慢导致新生消费源不足等矛盾也开始暴露,新一代消费升级仍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消费增长后劲令人担忧,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难度较大。
三是短期内较快提高服务业比重难度较大。2011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增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全省经济增速低2.2个百分点,比第二产增速低5.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6.4%下降到35%,下降1.4个百分点。在GDP总量过万亿、人均水平过4000和5000美元后,陕西进入经济学家定义的“中等收入”阶段,如何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升服务业特别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阔步迈入全国发达地区的难解之题。
中秋的起源“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①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日月这两大天体,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阴阳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同时,日月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秋,空间方位上属东西,五行中属水与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礼记·祭义》所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日月的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因此古人很重视对日月的祭祀。
殷人已将日月分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仿)于日月。”①这种朝日夕月的祭礼,据唐人孔颖达解释说,春分日的早上在东门外祭日,秋分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因为秋分时节太阳几乎直射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所以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正如后人所说:“祭月祭日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
周人的日月祭祀的方式是:“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坛、坎这两种物象作为日月的象征,坛在上,光明,坎处下,幽静。②祭品为牺牲玉帛之类。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云:“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与东王公分坐在柱状物上(有说是昆仑山),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郭璞《山海经图赞》“昆仑月精,水之灵府”的说法言之有据,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秦雍都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汉代武帝时,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行朝日夕月之礼,“朝朝日,夕夕月则揖”。③此后北魏、隋唐以致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祭月的坛场。
月为“夜明之神”,它与太阳同辉。奎诺尔特人称月为“夜间的太阳”,与明朝人的“夜明”之称相同。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在“绝地天通”之后,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自然是无缘祭享的。月亮对于平民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神秘的支配力量,无法接近它,祭祀它。因此华夏文化系统内民间祭月的习俗,在汉魏时期不见著录,更不用说出现以拜月为中心的节日。
中秋节各地习俗山西中秋节习俗
山西潞安地区过中秋节时要宴请女婿带爱人及子女上门一起共度良辰;山西永宁地区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恭祀太阴星主;山西大同地区称月饼叫团圆饼,大小在二、三尺左右,且有中秋节守夜之俗。
陕西中秋节习俗
陕西西乡地区过中秋节时男子要去泛舟登崖,女子则在家筹备佳宴,中秋节家家户户必食西瓜;陕西靖边地区过中秋有吹鼓手走街串户打鼓吹号,走时户主得给赏钱;陕西洛川地区中秋节时家长要率子女携带礼物去老师家拜节。
四川中秋节习俗
四川嘉定地区的人们过中秋节时要祭土地神,上演杂剧、声乐等,俗称“看会”,四川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在中秋节还要举行打粑、杀鸭子等娱乐活动;有的人会在中秋节夜晚将桔子挖空,里面点上蜡烛,悬挂在自家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俗称“舞流星香球”
福建中秋节习俗
福建浦城地区过中秋节时女子穿行南浦桥,以祈求长寿;福建建宁人中秋夜要在门前挂旛灯向月宫求子;福建上杭地区的人们过中秋节时,人们会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有大神降临,竹筐就会摇摆,依摇摆的次数来卜吉凶;福建金门人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天公用仙桃型的红果代顶,俗称“天公果”,拜月用的红果要雕成猪羊的形状,数目一定要九猪十六羊。
江西中秋节习俗
在江西吉安地区中秋节傍晚,村村寨寨都要用稻草烧瓦罐,瓦罐烧红后将醋倒进去,让其香味飘散于全村;江西新城地区过中秋时,从八月十一夜开始要在自家门前悬挂通草灯,大街小巷鼓乐阵阵,热闹非凡,直至八月十七才算结束。
山东中秋节习俗
山东庆云地区农家在八月十五日要大祭土谷神,俗称“青苗社”;山东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还要上坟祭祖,即墨地区的人们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吃一种叫“麦箭”应急食品。
河北中秋节习俗
河北万全地区的人们称中秋为“小元旦”,过中秋节时要在月光纸上绘太阴星君,悬挂关帝夜阅春秋像;河北河间地区的人们称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意味着当年收获的青菜味道含苦味。
少数民族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在中国是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风俗各异。
壮族习惯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1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称为“8月节”;布依族在中秋节当天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饭的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与主题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以团圆为主题,团圆的本质就是体现出一种亲情。但是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这种文化内涵又具有延展性。传统节日在当代应该有新的内涵,中秋节团圆与亲情的主题可以从家庭延展至社会。
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特殊的节日,因为它起源就在于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始终象征着柔和与光明,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在当下社会,中秋赏月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下人团圆”的情怀。对于今日中国人来说,中秋之夜,人们在同一轮月光下,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精神需要。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习俗也分为官俗与民俗,中秋祭月为古代帝王中秋的官俗,民俗则为民间的中秋赏月、民间拜月、吃月饼、赏花灯、请兔儿爷、中秋诗会等。我们这里介绍一下中秋节的部分民俗活动:
中秋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期间赏月的民俗,中秋赏月古代也称文人赏月,其民俗来源于古代官俗的中秋祭月,历史延续使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唐代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文人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中秋之夜,古往今来,记载了多少文人墨客以号称佳句动人的诗词歌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脍炙人口的中秋诗句,至今仍是中秋赏月时人们引用最多的祝愿。
民间拜月 民间拜月是我国民间过中秋的民俗之一,即祭拜月神。拜月时,要在院中摆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桂圆等祭品(不能摆与团圆主题背离的果品,如梨),西瓜讲究要切成莲花状。
拜月时要将月亮神像放在朝向月亮的地方,高燃红烛,女人依次祭拜,然后由当家的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多切,但也不能少切,切块大小要一样。在今天,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项拜月的习俗。
吃月饼 谈到中秋节,必然要说到月饼。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是源于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武德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凯旋,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习俗。而如今许多人都忘了中秋食俗为主食吃团圆饼,而月饼只是点心,晚上拜月时才吃。团圆饼是用红糖、芝麻酱制作的一种面食,团圆饼象征着全家甜甜蜜蜜、团圆和美之意。做法是:将发好的白面加碱揉好后根据笼屉大小先擀成四片簿面饼,每片上均抹上些芝麻酱、糖桂花汁,并码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干等,一层层叠放在一起,再擀一较大的面饼从上向下将其包严成大圆形饼,最上面洒些青、红丝,然后上屉蒸熟。中秋节食团圆饼和月饼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作为主食,而月饼只是茶点,但如今知道团圆饼的人已不多了。
南方中秋节习俗1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3 广州的树中秋——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4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广东中秋节吃的食物1、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是目前最大的一类月饼,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
按照口味分有咸、甜两大类。按照月饼馅分有:莲蓉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水果月饼等。月饼馅料的选材十分广博,除用芋头、莲子、杏仁、榄仁、桃仁、芝麻等果实料外,还选用咸蛋黄、叉烧、烧鹅、冬菇、冰肉、糖冬瓜、虾米、桶饼、陈皮、柠檬叶等多达二三十种原料。
2、鸡
广东人向来“无鸡不成宴”,吃全鸡取“家”的谐音,意味着吃鸡起家,全家团圆。除此之外,全鸡也是广东人拜神祭祖必不可少的一样贡品,新鲜的葱油鸡、白切鸡最受大家喜爱。
公鸡和母鸡在吃法上略有不同,母鸡一般用来炖汤,而公鸡适合快炒。因为母鸡脂肪含量较高,肉中的鲜味物质容易溶于汤中,炖出来的鸡汤味道鲜美。反之,公鸡的肉质较紧致,很难熬出浓汤。人们吃公鸡更喜欢细嫩的“童子鸡”,这时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鲜嫩美味。
3、菱角
常见的菱角黑色壳、两头尖,外形像一只黑鹰。因被寓为“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不过,菱角往往因其形象不讨好而被小孩子拒吃。
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味甘、平、无毒,皮脆肉美,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北方中秋节习俗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