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环境管理与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管理与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管理与工程

第1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管理;保护措施;浅析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可能对环境与生态产生诸多影响,我们应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轻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水利工程建设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1 工程业主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工程业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及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制定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及具体管理办法;编制招标文件和承包项目合同中的环保条款;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环保工程措施的落实;负责协调环保和其他部门的关系,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编写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报告及月、季、年报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认真做好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环保项目未按要求实施完成的,不能通过验收。

2 施工监理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2.1 施工准备阶段 应审查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环保要求,如有问题,应协助做好设计优化工作;

2.2 具体施工阶段 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确定监理的主要内容,检查环保工程设计是否得以实施、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环保工程资金的使用是否落到实处、配合环保职能部门做好施工期间的环保检测和监督工作。

2.3 施工验收阶段 提交环境监理报告,参与业主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和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的环保监测验收。环境监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表、地下水资源保护;施工区生活供水灭菌消毒的监测与检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排污口及水质监测;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和大气监测;噪声污染控制和监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水土流失的防治与植被恢复;人群健康保护;文物保护;环保设施的建设。

3 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3.1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环保条款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环保工作,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与工程同步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及时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

3.2 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3.2.1 防治水源污染 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养护、化学灌浆、机械废油、施工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施与农田,施工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喷洒道路及施工场地。

3.2.2 防治大气污染 根据有关排放标准,采取措施消烟除尘,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量;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施工机械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各种燃油机械必须装置消烟除尘设备;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须采取防尘除尘措施;严禁在施工区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或恶臭气体的物质。

3.2.3 防治噪声污染

3.2.4 防治废物乱排 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2.5 防治疾病流行 防治疾病流行,保护人群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做好疾病调查和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免流行性传染病、地方病、自然性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3.2.6 防治水土流失 按工程设计和合同要求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当堆弃高度较高时不应进行护面设计并应设挡土构造物以免将来发生坍塌;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工程施工期间不乱砍、滥伐林木,尽量不破坏草灌等植被,并选择适宜本地区栽植的植物,进行生态护岸、草皮护坡,保持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免工程施工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2.7 防治文物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保护好文物。

第2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1.1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体系化是使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的关键步骤,应通过落实以下措施加以完善:

(1)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都必须有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应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在所有与环境相关的领域中都应体现环境意识。

(2)在进行区域开发、重大经济技术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决策之前,必须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

(3)建立由党政领导、人大政协、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监管制度,完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集合全社会的力量管好环境工程建设。

(4)建立环境工程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5)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举报、听证会等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媒体的监督与批评,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1.2健全环境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环境工程管理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但一定要切合实际,并与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衔接、配套,使环境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和规范,提高法律法规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环境工程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如制定环境工程工作管理规定、环境工程实验工作管理规定、实验室或试验网站管理规定等。制定环境工程规划时必须实地考察,使环境工程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各地的环境资源,较好地解决各地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旦规划项目被有关部门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规划方案,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适当时候进行考评。规划方案的相关信息也要及时记录在案,并反映到决策文件中,如执行工作任务的制度、执行过程所获得的信息等,这些资料将成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决策的依据。

1.3提高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加大环境事业投资力度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应当积极引导和宣传鼓动。人们观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之际,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改变对环境管理工作的认识,只要持之以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环境事业,如环境工程建设,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为了确保环境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以便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1.4高度重视环境人才培养,利用多种途径促进成才

提高环境工程管理水平,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不拘一格,应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才。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理论水平;更鼓励职工教育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在岗人员能够不断获得理论的补充和知识的更新。

1.5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整合环境工程资源

在我国从事环境工程的企业数量并不少,仅广州市环保设计公司最少400家以上[2],竞争也挺激烈的,但水平却不怎么样,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以致鱼龙混珠。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一是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加强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管理规范制度;二是放开市场,现在各地仍遗留计划时代的影子,当地政府往往将工程任务交给当地公司;三是引入外资,提高环境工程的建设水平。

2结语

第3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代社会,环境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努力地进行着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也为严峻。因此,在我国在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性,从而树立其环境保护的意识,继而建立起环境工程管理。

1、环境工程概述

所谓的环境工程就是研究以及从事防治环境污染与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之中的医学、生态学之中的环境医学与环境卫生学,以及环境化学与环境物理学有关。因为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而环境工程学是在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环境工程的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环境工程学,其实就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方法与原理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对噪声、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是认为环境工程学除了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环境工程管理现状及问题

2.1、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非常不充分

目前,对于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评估指标不全面、未成系统的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样在制定大环境因素目标与指标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和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指标不够“坚挺”导致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控手段及相关程序文件方面无法配合实施细则,相应地配套措施也无法落实。

2.2、环境工程管理优秀人才缺乏

在我国,虽然公众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公众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认识仍然一知半解,即使各地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但运行效果依然是个疑问。公众看法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认识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各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为例,环境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这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缺乏优秀人才是环境工程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3、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还未能够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系统以及科学的评估,这就直接导致在后期制定大环境因素的目标及指标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继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软指标。没有完善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作为保证,就很难从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督检测手段及必要程序文件等方面同实施细则做有效配合,同时也无法落实配套相关措施,从而不能确保它的统一性。

2.4、缺乏合理的市场管理

在环境工程市场三个主体,即政府、客户、生产商中,作为宏观管理的执行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其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调整作用,则是当务之急。环境工程的市场管理从根本上讲是法制管理,即完善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督。同时从微观上放开环境工程市场,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调整客户与生产商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作用的市场管理体系。

2.5、环境工程管理缺乏监管

环境工程管理在建立与运行一个管理系统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只有通过这个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转,环境工程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才可以得到保障。为此一定得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障实现各项环境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然而我国没有完备的工程监理、招投标制度、验收制度,十分的容易引起工程质量纠纷和工程中个人腐败等问题。

3、加强环境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体系化是使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的关键步骤,应通过落实以下措施加以完善:(1)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都必须有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应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在所有与环境相关的领域中都应体现环境意识。(2)在进行区域开发、重大经济技术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决策之前,必须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3)建立由党政领导、人大政协、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监管制度,完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集合全社会的力量管好环境工程建设。(4)建立环境工程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5)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举报、听证会等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媒体的监督与批评,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3.2、高度重视环境人才培养,利用多种途径促进成才

提高环境工程管理水平,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不拘一格,应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才。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理论水平;更鼓励职工教育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在岗人员能够不断获得理论的补充和知识的更新。

3.3、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整合环境工程资源

在我国从事环境工程的企业数量并不少,仅广州市环保设计公司最少400家以上,竞争也挺激烈的,但水平却不怎么样,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以致鱼龙混珠。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一是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加强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管理规范制度;二是放开市场,现在各地仍遗留计划时代的影子,当地政府往往将工程任务交给当地公司;三是引入外资,提高环境工程的建设水平。

3.4、加强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

完善环境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的制定,加强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使各处的环境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这样一来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条例及法规的明确化、人文化及具体化,可操作性也随之得到了强化。同时在环境工程市场中,政府要完善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市场管理机构和资质认证机构。政府的职能虽然并不直接作用于市场,但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建立、完善市场,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往政府直接参与环境工程管理而带来的许多弊端。

结束语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一套很完整适用的管理办法,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科学的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开亮,程万秋.浅谈环境工程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3(3).

[2]赵安娜.解析中国环境工程设计现状及其新发展[J].才智,2013(14).

第4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55-01

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环境污染较严重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样的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更加紧迫,保护环境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系统学、社会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培养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和社会的需要,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经验和相关文献表明:实行改革要符合新形式教学需要,在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模式、教学考核上进行探讨,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内容丰富,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数学模拟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理论性强,掌握这些理论有利于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在做教学计划安排时需要考虑和这些理论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好教学计划的相应调整,其中有些主干课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里涉及的相关内容也较多。从环境专业整体计划出发,“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可以与其他专业课同时开设,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也可以放在第7学期前半学期,这样学生获得相应的专业理论技能和所必需的理论内容,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环境问题能力,从而达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有利于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如“人-地系统理论”、“复合生态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授课时如果按照书本进度讲授理论,学生学起来就会显得枯燥无味,理论内容掌握不透。在进行教学计划安排上,可以将这些理论穿插在后面章节内容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理论,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因时间和课时原因,结合专业需求有些理论可以重点讲解,有些理论可以让同学们自学,这样精选理论内容,强化应用知识。

其次,简化技术方法,强化应用。对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如回归预测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总量控制技术方法如数学规划法,可持续发展评判方法如生态足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方法,这些技术方法几乎是模型构建起来的经验公式,调整部分内容在水环境、大气环境规划中进行讲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简化模型,利用实践应用实例归纳讲授,在实际环境规划与管理中进行分析,加强应用与理解。

对于不同专业根据学科方向要求,有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可以进行有选择的讲授,以突出学科特点,讲授课程理论内容时对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贯彻少而精原则。选择具有普遍意义和较高实用价值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方法和主要理论为教学重点。比如对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来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点内容结合土地资源规划、生态规划、城镇规划的应用进行讲解。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专业就业和人才的需求,拓展知识面,加大与交叉学科的联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分量和进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是通过实际案例或专题的讲授、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包括环境影响与评价、环境预测、数学建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土地资源、生态规划等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经济与文化背景。对教师而言,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解,不利于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将书本内容在实例分析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既学会了分析方法,又掌握了案例内容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一)案例选择是教学别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自己科研项目和和科研成果,或结合当今社会热点的实际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将书本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把干瘪、抽象的东西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二)围绕重点内容分析实际环境规划与管理问题,提出规划与管理方法。剖析典型实例如何应用书本理论,对学生了解实际环境规划与管理问题起因、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所选实例应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学生会更感兴趣。介绍实例时,注重分析相关环境管理方法、措施,将相关类型问题进行归纳,指出某些原理和方法的使用或误用。

(三)根据讲授案例重难点,讲授过程中采用讨论与提问相结合方式。比如在教学中围绕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教师讲授重点、难点、疑点,结合城镇综合整治规划与管理典型案例,提供调查的背景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进行规划模式、管理方法的辩论,通过比较综合得出最佳整治方案,熟练运用规划与管理理论,如空间结构理论、复合生态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讨论时教师注重启发规划理论的运用,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考核方法,提高综合应变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环境问题因为多变性,分析问题时不同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解决结果,乱套用原理公式得不到理想结果。为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扩大就业面,其考核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问题的多方面分析结果。考核方式可以以实例分析为主的开卷考核,也可以课程大作业或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解决措施,提高分析技能。

第5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施工;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考量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资源的利用关系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然而在在自然状态分布中水资源常常存在不均衡不尽人心意。因此人类想出种种办法,调控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进行水量、水能、水用的调节、转化和分配,为我所用,兴利除害,防止洪涝旱情灾害,服务农业灌溉、人畜饮用,转化水能为生产生活所需的电能、动能、机械能等,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如修建堤坝、溢洪道、水闸、水库、围堰、引流口、隧道、引流导流渠、渡漕、筏道、鱼道等等。水利施工就是兴修这些水利工程的施工。

一、水利施工的环境因素考量概述

水利工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影响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这取决于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考量是否全面科学,是否做出了正确的评估和预防。因而,探究水利施工的环境因素考量,是水利施工必须要做且很有价值的一项工作,也是评价水利施工价值的重要依据。

水利施工的环境因素考量可分为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内容。因为社会文明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水利施工往往都是正面积极的影响。但是,水利施工所涉地域的自然地理景观、社会历史文化遗迹等附着于自然地理,并且对当地居民和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而且,水利施工带来的移民问题,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所以,本文所谈“水利施工的环境因素考量”,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考量。

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历时50 多年的调查、勘测、评估、论证,说明了环境因素在施工前考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而大型水利工程往往牵涉到移民问题、施工工程与居民产生的利益纠纷问题,就更为复杂。水利施工环境因素考量不周会导致恶果,如美国波特兰最早的水利工程马莫特水坝,最终被炸掉为鲑鱼让路等。

二、水利施工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考量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1. 水利施工前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考量。水利施工前,需要考量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至少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水文。水利施工所取、所经、所在、所需地域的河流湖泊的水资源分布等水文状况直接关系到水利施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以这应该是水利施工环境因素考量的首要因素。对

这些水文情况在历史和现时上的常态和极值,变化规律,包括施工后的变化和影响,都需要综合考量。

(2)气候。水利施工所涉地域的气温、雨量、气压、风等气候因素都直接关系到施工作业和施工的手段、材料、技术、条件,施工人员的适应性。对它们的考量同水文考量。

(3)地质、地貌。地质、地貌本不属于同一范畴,但紧密相关,共同对地球上的工程施工产生最基本的影响,把它们放在一起考量,是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考量最核心的内容。无论是

地面还是地中、地下施工,都是在地质地貌上的施工。地貌除了五种常态类型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以外,还有类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不同的地貌有着不同的地质构造,也伴生有不同的地质灾害。常见的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

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海啸、地热害等。不同的地质地貌也对施工的设备、材料、技

术、人员素质要求不同。水利施工必须考察所涉地域的所有地貌类型、所占面积、地质构造、常见易发的地质灾害等,以便施工前做好相应的设备、技术、人员的准备和调配,尽可能避

开易发地质灾害地段施工,并制定好预案以应对突况。

(4)土壤。土壤对水利施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水利施工对土壤却有一定的影响。小则土壤的耕作层受到影响,大则影响到土壤的母质因素、造成土壤污染。不过一般影

响的范围和程度有限。最重要的影响是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有的水资源分布,或者造成水土流失,使局部地区出现石漠化、沙漠化、沼泽化。

(5)生物。水利施工直接影响所涉区域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衍,而水利施工改变了水资源分布,造成气候、地貌、土壤的变化,对这些区域的陆生生物、禽类、人类的间接影响也不容小觑。特大型的水利工程如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可影响到整个流域乃至更大范围的气候,生物种群的生存、生活和迁移、分布、数量。对他们的考量,事关人类的生存生活,不可不慎。

2. 水利施工中的自然地理环境考量。水利施工总是需要交通运输通道,并伴随大量的机械设备的工作,土石方的挖掘、运输、弃置,施工人员生活、工作产生的各种垃圾。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着施工的难度、进度、土石方量,设备、材料、技术、人员的装备调配,全面影响着水利施工;一方面水利施工又会对所涉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环境造成影响。此间重在考量施工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施工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产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使用哪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数量及其管理;在施工中如何控制和采取恰当的施工手段、方式降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突发地理环境造成影响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需要哪些环保设备、措施和手段;有无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置,开挖的土石方如何处置;噪声的控制等诸多内容。

这里面值得借鉴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开挖的土石方,选择合适的沟谷区域、废弃河道,倾倒填埋成平整地块(注意同时修建排灌工程),用于补偿施工所占用的耕地,既减弱了施工带来的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修复了存在灾害隐患的自然地质、地貌,又平衡或增加了耕地,利国利民。

3. 施工后的自然地理环境考量。水利施工结束后,势必会对所涉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的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影响都需要加以考量,为以后的施工积累经验,避免教训。同时给水利工程施工结束后化解纠纷,调和矛盾,价值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通常包含以下的考量内容:

水资源调配、转化的数值、范围,受益人群和受益区域,可测算的经济价值、能评估的社会效益,水利工程对所涉区域的气候、土壤、地质地貌的影响范围、数量、程度、频率;对所涉区域的生物种群的利害,生存、生活、迁移等的影响程度;对于所占耕地能给予的补偿数量等等。

三、水利施工的社会环境因素考量

水利施工所涉区域的社会环境,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利施工涉及到在对当地著名的自然地理景观、历史文化古迹产生影响时,这时候就得更加慎重。不过关于这一点,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现成的借鉴。其移民搬迁经验、历史文化古迹遗迹的就地保护与整体搬迁等做法可以直接套用。比较难办的一点,就是所涉及地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堪舆信徒,会拿水利施工影响到一地“风水宝地”来阻挠施工,对此要考量清楚,有足够准备,否则也会使水利施工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水利施工结束后,对因水利施工而移民的移民生活、生存状况的考量,更是关系到国家政府、施工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的大事,这也是不得不提水利施工的社会环境考量的最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颜 宏 亮, 于 雪 峰. 水 利 工 程 施 工[M]. 黄 河 水 利 出 版社.2009.09.01

[2]木梅. 炸掉百年大坝为鱼让路[N]. 羊城晚报.2011.04.29.[3]新罗. 自然地理学[M]. 齐鲁书社.2009.09.

第6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水治理;分析;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随着我国城市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居民对其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难以适应当前城市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需求。故而,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并处理相关环境问题成为了城市建设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1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现状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各大城市都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相关企业,但是实际上污水处理的效率及质量难以达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污水处理企业相应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的缺失

污水处理若缺乏相应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可能会引发下述问题:①由于污水收集管网于污水处理企业建设之前便己经建设完成,故而在污水处理厂或相应企业建成之时,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往往更为关注主干道管及污水处理厂的建造规模而忽视收集支管与结户支管的建造。②于众多城市中,一些早期建设修筑的城区,其铺设的管道大多数为污水排放和雨水排放的共同管道,这便造成改造之后的污水管网结户支管依然难以与污水处理网互相配套,难以将城市污水主干道中排放的污水纳入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1.2 城市环境工程前期工作不充分

每一个项目于施行之前应当对其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以保证项目实施阶段的可操作性,同时保证一定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同样对于污水治理而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其前期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之一,不仅影响着项目的投入额度,还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污水处理相关企业为了炫耀政绩,抑或为了定期完成考核指标,而未综合评估自身实际状况,于可行性分析工作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展后续工作计划。除此之外,一些污水治理设施依托失真数据来对项目进行前期评估,使得出现整个项目可行性难以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情况。例:淮河流域一些县镇在修筑污水处理厂时,过于夸大木地污水排放量,依据虚报数据建成污水处理厂之后,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污水水源而造成资源闲置。

1.3 污水处理中管网后期维护工作不力

管网既是城市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也是收集城市生活生产污水的必要通道,故而做好管道的后期维护工作,保证管道输送通常是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但是一些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水治理工作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城市郊区管道出现堵塞或破损的情况常有发生,而偏僻地带管道破损未得到及时补救的事情也时常有相关报道。

1.4 污水处理标准未达到相关标准

因为污水处理设施的特殊性,多建立于城镇郊区,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建立于郊区的污水处理相关企业因为配套污水网管的匮乏,加之排水管道因为城市建设而遭到其它设施的占用,故而,这些企业净化处理污水的质量往往难以符合相关标准。

1.5 污水处理企业缺乏专业技术及人才的支持

如上文所言,污水处理所应用的方法种类较多且应用范围不一致。而如何根据污水性质选用合理的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不仅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还需决策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实际上,很多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由此难免发生决策者因自目选用不合理的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致使城市污水处理厂难以稳步运行的情形。

2 污水治理的概述

2.1 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淡水资源相对其它国家教为丰富,但是人口基础大,既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们节约用水观念淡薄及淡水污染形势严峻,使得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口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好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己经成为了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城市环境工程而言,污水治理一直是工作难点、重点,只有解决污水治理这一问题,方可有效规避城市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污水治理的基本方式

城市环境工程中对污水进行处理常会应用下述三种方法:

(1)化学处理方式

于污水中加入某种化学药剂,如:臭氧。以通过药剂中的有效成分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

(2)物力处理方式

常见的方法有筛选法、截留法、重力分离法及离心分离法等,但是通常应用于体积较大或性质方面难以进行后续处理的污染物质的处理。

(3)生物处理方式

①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例:活性污泥法。通过向水中大量输送空气为好氧生物创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促进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该类微生物则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物,由此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②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3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措施

3.1 合理规划及布局污水处理设施

为实现城市污水的高效治理,应当考量城市发展现状及后期发展趋势,结合水源体及周边环境,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确定更佳科学的厂址及优化布局方案,从而为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污水输送主干管及收集系统应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污水输送主干道建设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按照分期计划按步施行。对于不能短期内确定收集支管以及接户管的管道,应当预留接口,待污水处理设施依照规划形成之时,再依据规划将其接入主干道。

3.2 完善相应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

管网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污水治理相应企业的污水处理效率,还可充分发挥当前设施的作用。面对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企业相应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缺失的现状,完善相应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是必行举措。而在建设管网配套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应当事先考察己投入运营设施的现状,以针对性解决问题。②查明污水主要来源和途径,分区域实施配套管网有计划地实施分流制改造。

3.3 完善管网后期维护管理制度

管网后期维护和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污水治理设施效能的发挥,如若管网出现破损或截断等情况却未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势必会影响城市污水输送,污水处理设施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故而,城市环境工程应当完善管网后期维护管理制度,对于城郊结合区域或偏僻地带,应当定期履行检查职责,而对于将要于污水管道附近施工的情形则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结语: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被提上日程。对于城市环境的保护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工程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渐增加,关于城市环境工程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在水资源日渐紧缺,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污水治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只有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7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造价管理;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36-01

1 投资立项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大量实例证明,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环境工程投资效益低下以及“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1]。在这一阶段,相关人员需确保编制投资估算的全面性、准确性与合理性,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

1.1 秉持科学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原则

目前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些负面事件,有些地方为了上项目,一味追求项目的可批性,故意通过减少工程量或降低工程质量及其标准达到降低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的目的,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项目的投资控制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投资估算时需坚持科学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工作,还需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和投资风险分析等工作加以重视。

1.2 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意味着项目法人需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建成投产、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过程负责。此外还需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建立起项目投资控制机构,将环境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2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同投资立项决策阶段一样,设计阶段的费用耗费仅为总投资额的1%甚至更低,但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之大。相较于其他建筑设计,环境工程设计涉及更多环节更多内容,且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具有更大的难度。因此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需坚持科学规范的理念,同时还需兼顾技术处理、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这3个方面。

2.1 全面采用技术设计招投标

在设计阶段引进竞争机制有助于项目投资方更好地进行技术比较、经济分析与效果评价,设计方案竞标方式的采用以及价值工程原理的运用可达到设计方案优化的目的,进而有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

2.2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各专业设计需按所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当然设计的前提是确保达到使用功能。针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需得到严格的控制,以确保项目的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现阶段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是分解投资和控制工程量。

对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造价管理人员需全程参与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投资分析工作,并通过对设计产生能动的影响来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3 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实施阶段是环境工程实现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具体可分为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这3个环节[2]。环境工程实施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较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加强对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十分有必要。

3.1 招标管理

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招标方式的选择是招标管理过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除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外,还需大力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以提升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减少施工合同纠纷的发生率。

3.2 施工管理

在施工管理环节,相关人员不仅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同时还需对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加以及时掌握。在施工所需材料方面,相关人员需密切关注材料市场的行情变化,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并确保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在现场签证环节一定要严格审查并核实,严厉打击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现象。施工阶段极有可能会遇到设计变更的问题,设计变更可能会造成项目费用的增加及工期的延长,因此需尽可能将设计变更控制造施工初期,某些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则需先算账后变更。τ谀承际跎虾侠淼纳杓票涓也需全面考虑,不仅需权衡比较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及现场变更可能会增加的费用,同时还需考虑有可能会引起的索赔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仅仅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设计变更需坚决杜绝。在环境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工期而造成的工程索赔或价格调整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积极寻求与缩短后的工期相对应的最低成本,即进行工期成本的优化。

3.3 竣工管理

在环境工程竣工环节,相关人员需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具体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审核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外的费用,造价审核人员需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对其进行控制,一律核减未按照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或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的费用[3]。此外还需逐一审核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严格禁止出现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的现象。(2)审核项目单价。环境工程项目需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不得任意高套一些模棱两可的项目,也不得任意高估一些定额缺项的项目。(3)审核分项的正确性。审核人员需对工程项目的图纸内容、定额项目的划分以及定额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加以充分地把握与了解,除不得重复列项外还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4)审核取费程序及其准确性。在审核项目取费程序及其准确性时,审核人员需对国家现行的有关经济政策及项目所在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各项费用所包含的内容加以充分地了解。费用审核完毕后,审核人员需编制出真实的竣工结算报告,对本次项目投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超支部分进行经验总结,以为下次环境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4 结语

近些年,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人士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环境工程往往是非赢利性的,建成后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现阶段环境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为国家与地方,但这些资金的投入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的这一特点,我们需加强对环境工程的造价管理,并最大限度提升环境项目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丁桓春.试论环境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24-26+39.

第8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植物景观;城市规划

1 基于居民需求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1.1 景观的多样性与安全性

公园中的自然景观能够为居民提供适宜的休憩场所,多数人均抱有“接触自然”的游玩目的,因此,在景观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公园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多样性特征,通过不同外貌、质感植物的相互组合与纹样图底的变换,扩充植物的内在层次,构造出开敞式的植物空间。考虑到季节变换因素,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借此凸显出植物的季节特色。

景观的安全性主要分为物理层面与心理层面2类。物理层面上,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应当选取无毒、无刺、无落果的植物品种,避免居民在行走中出现意外伤害。心理层面上,要避免植物景观给人带来控制感与逼迫感,因此,应当选取视线通透性较强的藩篱式结构对公园进行合理安排。

1.2 景观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公园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场所,必须满足观景便利、路径通达的要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于各景观节点的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节点的位置特征,进行乔灌草搭配,保证居民与游客拥有良好的观景视野。对于路径的设计,要以便利性为首要要求,合理利用绿地之间的场地,建立通达的道路系统,发挥出植物景观的使用价值。

公园景观的舒适性也是设计中需要仔细考量的因素。对于公园景观的设计,从舒适度来考虑,应当注意日照的变化、风的影响、空间视野这3大要素。植物具有遮挡阳光的作用,对于日照方向、季节变化等因素要进行充分的实地验证,根据所在地风速与风向的规律,进行合理地植物配置。由于人的清晰视野约为80m,过于空旷的环境会使人产生单调感与寂寞感,过于狭窄的环境则会使人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因此,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把握好空间视野的规律,借此构建出生机勃勃的公园环境。

2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形式

2.1 植物景观的节点设计

节点是景观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连接部分,一般具有精致、整合、复杂的特征。出入口节点的景观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与识别性,可以采用尺寸体型较大的植物进行配置。活动广场与文化娱乐节点是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公园设计主题的体现,需要安排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形成层次度较高的点缀。休息节点是专供居民休憩散步的区域,可以在林地、坡地、水域周围构建此类节点,周边利用密林植物进行区域分割,体现出私密化特征。

2.2 植物景观的界面设计

公园中的界面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同区域的交界面。边界植物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心理学中的边界效应,即利用不同的植物组合方式与色彩质感的整合,以草木与林荫的规划安排,借此形成丰富或简洁、封闭,或通透的界面景观,让居民与游客产生较强的心理安全感与归属感。

2.3 植物景观的路径设计

公园的道路有主路、次路、小路之分,不同类型的植物栽种设计可以人为地形成绿色通道。路径两侧的植物安排主要以列植为主,需要注意植物的疏密程度与高度特点,间植一定的灌木,以此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感与多样性。水域周围的路径设计需要以自然安排为主,力求为游客提供合适的静坐与休憩场所。

3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内容

植物空间具有较多的限定要素,要根据实际环境决定水平要素、竖直要素与顶要素之间的权衡把握。植物空间类别主要有开敞式、覆盖式、封闭式之分。对于开敞式植物空间,要在竖直界面上以低矮灌木与草坪来划分空间,保证居民游客的视野宽敞度;对于覆盖式植物空间,由于此处植物多具有庞大的树冠或是藤蔓类植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需注意疏密适宜即可;对于封闭式植物空间,必须着重营造私密性与封闭感,利用高大乔木构造较小的空间尺度,并在近景中点缀花草,让游人产生亲切感与宁静感。

植物景观设计除了上述空间因素之外,还有植物季相的内容。根据环境心理学理论,人对空间环境的认知多是借助于以视觉为主的自我移动与时间变化来形成。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也是时空转换的体现,应当利用植物色彩的多变性,合理使用冷暖色调,从公园的主题定位出发,注意植物色彩组合与环境营造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物候变化特征,从时序方面组织好景观的设计工作,借助植物的绿化效果,为公园的整体建设工作增光添彩。

4 结语

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不同游客的心理特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当以便利性与观赏性为设计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的生态优势与观赏优势,把握植物的季节变化与物候特征,通过合理的路径安排与植物搭配,为游览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憩环境。

参考资料

第9篇:环境管理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环境协调;创新

工程简介:小新寨水库位于蒙自市城西南方,距县城约5km。红河大道从水库下游通过,水库位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小新寨河上。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大坝、溢洪道、北涵改造。小新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时间2008年2月25日,竣工时间2008年9月29日,水库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设计,300年一遇(P=0.33%)校核,总库容222.38万m3,工程规模为小(1)型。水库坝型为粘土均质坝,坝长1417.41m,最大坝高8.6m,坝顶宽5m,坝顶为M5.0浆砌花砖路面,上游坡为干砌毛条石护坡,下游坡为草皮护坡。 溢洪道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Ⅰ段、转弯段、泄槽Ⅱ段和出口消能段组成,全长187.92m,设计下泄流量25.23m3/s。北涵为有压埋管,管径?准=1000mm,外衬C15混凝土,由引水渠段、进口段、渐变段、洞身段、闸室段和出口消能段组成,全长63m,设计下泄流量1m3/s。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工程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大坝、溢洪道、闸室、涵洞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现以蒙自市小新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谈谈总平面设计。过去的总平面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而今,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认真考虑建筑环境设计的每个环节。基于小新寨水库坐落在城市边缘,与人、文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工程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绿化、娱乐、休闲空间等环节。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而蒙自市依托泛亚铁路的建成,成为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前沿,城市自然环境良好是吸引国、内外经济建设投资的前提条件,社会经济繁荣是建设投资发展的结果。小新寨水库建设作为蒙自市城市自然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不仅对蒙自市城市自然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还提升了水库周边地块经济价值(水库建设前每亩地30万元,建设后每亩地60万元)。小新寨水库建设实现了主体建筑物、配套设施、人文风景区、绿化、娱乐、休闲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小新寨水库总平面设计见图1。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从小新寨水库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建筑物与环境的配合过程,是主体建筑物、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等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前景

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将逐步向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方向发展,其功能将逐步扩展至旅游业,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给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该有前瞻性,建一项工程,不仅要让山水景色迷人,而且要使建筑形态优美,成为人们休闲宜居、流连忘返的好地方。为推动水利经济发展,促进水利事业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为使今后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不断创新,笔者认为水利工程设计应把握住3个要素:①建筑功能应满足适用的要求,即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②按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寻求建筑过程必须具备的物质技术条件,即包括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的可能性。③建筑形象美观。建筑形象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艺术审美要求,并考虑社会发展、当地传统和自然环境条件,通过设计者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施工单位精心地按设计要求施工而构成的内、外部建筑形象。要塑造建筑物的良好形象,建筑师必须对建筑群和单体的外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思、建筑材料的色彩和材质、装饰装修处理等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综合考虑,使各方面有机、协调、统一,才能表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感染力。

通过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实践的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要在现有基础之上创新前行,必须遵循下列客观实际并辩证地协调处理。

3.1充分利用和处理好水工建筑物提供的基底面积和最小限制高度

水工建筑物提供给建筑设计的基底面积和最小限制高度是根据功能和使用要求而提出的,即建筑物的体积已基本确定,这对建筑设计形成制约,建筑师要在有限的建筑空间范围内构思出良好的建筑形态,必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塑造出一座座适用、美观、具有感染力的建筑,奉献给社会,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要。

3.2建筑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山、水、林、路等有利环境条件

水工建筑物离不开山、水、林、路及民居。而且今后治水必然走治水与治理环境相统一之路,使水工建筑物能与天、地、水和谐统一,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做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时,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环境条件,使建筑的形体和色彩融于山、水、林、路之中,与周围环境和谐,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3.3建筑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时代感和前瞻性水工建筑设计的室内容量由相关专业按使用要求基本确定,但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装饰则由建筑师塑造。塑造外形的指导思想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按照创新、有时代感和前瞻性的原则,以适当的形式美法则来满足人们审美的要求,留下反映当今社会建筑设计技术水平和时代特征的建筑,同时也带动当地建筑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4建筑设计应妥善处理好建筑艺术与结构、材料和经济指标之间的矛盾

任何建筑都离不开建筑结构和材料,因此在做建筑艺术设计构思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合理性,材料的性能指标,经济条件的可行性。以此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建设期、运行期经济指标的合理性和当前的经济承受能力。

3.5建筑设计应考虑施工技术,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建筑设计的实现离不开施工,因此在做建筑设计时就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在确保建筑艺术美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施工又反过来全方位地保证建筑设计美的实现。只有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美的建筑。

4.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困境与建议

目前水利工程建筑艺术美普遍不被重视,许多好的建筑设计方案也难于付诸实施。究其原因:①水利工程普遍强调和关注的是使用功能,建筑设计与环境协调未受到普遍重视。②建筑设计受概算资金的限制,建筑师难为无米之炊。③水利设计单位内部不重视设计方案与环境协调。④部分业主的主观因素。为摆脱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困境,提出以下建议:

(1)建筑设计方案与环境协调,在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审查建筑设计方案和概算资金,以保证建筑施工图设计时有充足资金确保建筑设计按批准的方案实施。

(2)水利设计单位要转变只注重主导专业、轻建筑设计的观念,应意识到建筑设计是外界反映设计单位水平的重要窗口,因此设计院内部要重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实行建筑师负责制。

(3)建筑设计方案构思和设计时,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促进优质建筑设计方案的实施。

5.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人水和谐思想的指导下,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离人们的审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笔者相信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今后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会有更大的发展和飞跃,创造出不愧于时代的人水和谐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邓卓智.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J].北京水利,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