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财务会计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会计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会计内容

第1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关键词】 中澳高校; 会计学本科教育;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

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会计学专业因其就业面广,岗位适用性强,“进口旺出口畅”成为其特有的现象,使得国内众多高校,不仅财经类院校,很多综合类院校甚至师范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纷纷设立会计学本科专业。目前在澳大利亚,受其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会计学专业也是该国众多高校十分重要的本科专业之一。多年来,这些高校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会计人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我国和澳大利亚的会计学本科教育,由于受到两国文化理念、社会体制等诸多影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国际文化教育广泛交流、互通有无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研究中澳高校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差异,并深入分析研究其差异产生的实质原因,这对于有的放矢,避免盲从十分重要;同时,这也对目前在我国蓬勃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别是中外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上的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澳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一)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

南京审计学院是一所典型的财经类高校,其会计学专业设立于1983年,是该校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该校的会计学专业,设置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三门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对财务会计模块比较典型的划分方式。各高校在课程名称或开设形式上可能有所区别,如将《初级财务会计》称为《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学》,将《中级财务会计》分上、下两部分在两个学期开设,但在结构及内容上少有差异。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具体安排见表1。

(二)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

科廷科技大学商学院以丰富灵活的双学位和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著称,其会计学专业在澳大利亚西澳地区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该校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由三门课程所组成,即《会计学》(Accounting100)、《财务会计》(Accounting(Financial)250)和《对外报表》(Accounting(External Reporting)260)。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具体安排见表2。

二、中澳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差异分析

(一)主要课程比较

我国财务会计模块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层次梯级结构设置。《初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对象,核算前提、会计方法,会计循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以及一些基本的业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重点解决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主要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术问题;《高级财务会计》以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原则的延伸为前提,介绍财务会计领域中的新事项和特殊问题,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中的《会计学》课程同时是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方向和财务会计方向的基础课程,《会计学》课程的财务会计部分从财务会计的性质和财务会计报告开始,重点介绍会计循环,最后介绍财务报告分析和创造性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以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为起点,会计循环仍是介绍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对《会计学》课程的强化和深化。该课程在重点介绍会计循环的基础上,介绍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所得税业务,最后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对外报表》课程的重点是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同时介绍所有者权益业务、企业合并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和租赁业务。

(二)知识覆盖面

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课程模块中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具有递进性,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讲授难度由浅入深。我国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在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且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就其内容而言已相当成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教材进行讲授,并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一般来讲,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占教材内容的80%以上。从吸收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覆盖面也比较高,如南京审计学院三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的25项,覆盖率达到65.8%(见表1)。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看,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安排教学内容,即先介绍基本的方法、理论和简单业务,再过渡到复杂业务的处理和合并报表的编制。不过从形式上看,不太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每门课程涉及的主题较少,如《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五个主题,分别是IASB概念框架、会计循环、存货、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对外报表》课程也只涉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所有者权益业务、企业合并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和租赁业务等五个主题,且这两门课程共用一本教材,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别涉及教材中的五个章节内容和八个章节内容,占选用教材内容⑤(共二十六章)的19.2%和30.8%。从会计准则的覆盖面来看,三门课程的内容只涉及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有49项准则(包括41个IAS系列和2001年及以后的8个IFRS系列)中的9项准则,覆盖面为18.4%⑥。

(三)教学顺序安排

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在教学内容顺序安排上符合我国教学一贯的逻辑定式:从原理到实务,由浅入深,由一般业务到特殊业务。《初级财务会计》各章节的内容均按照会计循环的先后顺序设置,从凭证到账簿,再从账簿到报表;《中级财务会计》各章节的内容基本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列示的先后顺序设置,最后介绍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高级财务会计》则按专题设置章节,分别讲解几个复杂会计事项与业务处理范式,内在逻辑性不如前两门课程。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在内容安排上虽然总体是由易入难,但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内容安排有明显不同。如《会计学》课程,介绍会计循环内容是从财务会计报告开始的,且会计循环的部分内容穿插在其他内容的介绍过程中,并且同时出现在两门课程中,《财务会计》和《对外报表》两门课程介绍会计事项与业务时找不到明显的逻辑关系,似乎逻辑关系不够严密。

三、中澳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差异原因探究

(一)教学目标――实务操作型还是管理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南和灵魂所在。由于教学目标的差异,直接导致我国高校和澳大利亚高校在会计学本科教育中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

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和会计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组织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鉴证、咨询等工作”,这表明该校会计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实务操作型的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工作、审计工作或与会计相关的咨询工作。这也决定了该校的会计学课程内容必须丰富、详实,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迅速适应会计工作氛围,胜任本职工作。

科廷科技大学对于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的描述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应用多种会计学专业技能和知识在企业中进行关键性的管理活动(pivotal management of many organizations)”,“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担任公司财务总监、项目会计、财务部门负责人,公司秘书,税务咨询和财务咨询”,它的落脚点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管理活动。这说明该校会计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掌握会计知识与技能的管理型人才。据此,除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该校更注重对学生各种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理念――传授知识与技术还是培养能力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标准一直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影响,传授知识与技术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点,然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是我国本科教育的薄弱环节,所谓“填鸭式”教学、“保姆式”教学、“喂食式”教学都是重传授知识与技术,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几千年形成的教育理念的完全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入议事日程标志着我国教育正不断与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就目前状况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素质课,以及课外活动中,如学生社团活动,校级、省级乃至全国的各种大学生竞赛,较少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就决定了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详实性仍是关注点。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安排,很少明确各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方案中有一个总体上的体现,但这种能力培养目标比较空泛,可操作性很有限。

澳大利亚的本科教育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据此,在澳大利亚高校各专业的教学方案中,均注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渗透进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在科廷科技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只设有专业课,并不包括任何的文化素质课,学生的社团活动或是各级竞赛相对较少。这也使得该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能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科廷科技大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除了设定教学内容外,还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希望学生培养如下方面的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团队协作能力(teamwork),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等,最主要的是自我学习能力(self-study)。这些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本科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如课程考核,学生最终成绩不是一卷定终身,一般会由个人作业、小组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堂汇报(Presentation)、案例研究报告(case-study report)等多项内容组成。每门课程的课堂时间在33小时左右,各章不管难易,一般只有3小时的课堂时间,而每章规定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非常长,在3-9小时不等,具体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作业多少而相应变动。学校各门课程的考核难度不会考虑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每学期难度基本一致,50%的不及格率也很多见。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三)教学路径――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归纳法和演绎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归纳法是通过个案、特例推导出一般结论、一般原则的思维过程,而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思维过程。

在我国传统的高校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使用演绎法,即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原则、定理、概念入手,详细分析讲解后,再举例说明,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感性认识,即原理式教学。这种教学路径的选择,体现在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编排和每章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第一门课程《初级会计学》的第一章首先介绍会计核算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抽象的概念;然后按照会计循环过程,依次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介绍。在每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也基本上采用这种先讲解定义、原理,再举例具体说明的教学模式。

国外很多国家高校的教学路径则采用归纳法,澳大利亚也是如此。教师通过一系列带有典型意义个案的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这是一种通过启发,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主动完成的推理过程,得出与自己理解相吻合的结论,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推理方法,而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领会概念、原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称之为个案教学法。按此教学路径,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课程《会计学》在介绍财务会计内容时,是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放在一起介绍,试图让学生先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然后再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即会计循环部分。在每章节的内容介绍时,教师一般也会从选择案例开始,让学生对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影像、了解后,再介绍概念、原理。

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特别是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一个热点就是中国大陆高校与澳大利亚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教育上的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两国高校之间的教学合作,更是两种文化、两种教育体制、两种教学理念的相互理解与融合。有些方面存在差异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不利,反而还会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演绎法或归纳法等不同教学路径来授课,由于它们各有所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路径引导下,拥有更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拥有更丰富的学习体会。但有些方面的差异,比如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将其很好地融合,那么在冲突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成为不同教学理念的牺牲品。为了真正实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主旨,笔者认为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设定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而言,是中心和灵魂,它对一切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路径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出于各自的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方院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通常不会相同。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方学校在实施合作项目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统一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人才的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架构,以及毕业生应培养的能力构成等。在教学目标统一设定的前提下,协商教学方案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才会合理、有效。

(二)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关于学生学分的获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通行的做法是互认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一部分在国内完成,一部分在国外完成,各自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差异度较大。例如,管理会计系列课程,由于合作双方往往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故对课程内容的涵盖范围也有差异。如国外高校通常将管理会计内容和成本会计内容揉合在一起,冠名为《成本与管理会计》,而我国高校一般会安排《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课程来讲授。因此,合作双方必须就承认对方课程教学内容达成一致,各自深入研究对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架构,共同对双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协调,拟定调整方案,划定各门课程的基本架构,力求双方课程知识点的有机对接,尽可能避免国内课程和国外课程基本内容的不符甚至脱节现象。这也说明对课程名称的正确把握十分重要,应以各门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知识点作为学分互认的主要依据,不能仅凭课程名称来进行学分互认。

(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双方都有着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既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我们自己的成功教学成果,也不能一概肯定合作方所有的教学手段,应辩证地看待中外合作办学双方的教学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成功教学经验。如个案式教学法,由于教学路径选择的合理性,基于这种教学路径的个案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比较容易达到教学目的。相比较而言,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比我国现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简洁而实用。只要学生掌握了个案式的学习方法、真正理解了归纳推理法的过程,通过培养形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那么学习起来,一般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通过上述对南京审计学院和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校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特别是教学路径的选择、个案式教学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借鉴。实际上,个案式教学与我们所倡导的“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定势受到传统的原理式教学方式的约束,“深入浅出”只是作为教师个体自发的讲授行为,未能上升到教学路径这个高度来认识。

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需要合作双方拿出诚意,抱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相互学习与借鉴,真正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等方面多学习,多理解,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丰硕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欣.澳大利亚本科教学模式探讨-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8(7):289~290.

[2] 梁爽.澳大利亚会计学位教育的启示与借鉴-从科廷科技大学会计教育引起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5~86.

[3] 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66~70.

第2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关键词】 初级会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学; 高级财务会计学; 内容安排;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三层梯级结构形成了主干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如果将三门课程比喻为构筑整个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金字塔”,那么,三者之间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避免重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有所侧重,配合课程内容完成各门课程目标。但从目前三门课程的内容来看,现有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本文拟在对三门课程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门课程之间的界限、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三门课程之间的“金字塔”关系分析

从整个财务会计的目标看,财务会计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要使命,而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报表,并且,无论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的目的都是编制财务报表。因此,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均应统一于为编制财务报表这一目标服务。那么,从理论角度上看,三门课程应如何分工或定位呢?笔者认为,初级会计学应解决从凭证到报表之间的通用会计核算程序问题,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应解决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初级会计学处在整个“金字塔”的底部,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或启蒙课

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直至最后的会计报表编制。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十分重要,无论是以后的中高级财务会计,还是计算机会计、财务报表的分析、审计等课程,均需要了解会计报表数据的形成过程。它对整个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起着统驭作用,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骨架。

(二)中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中部,是对初级会计学中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是触及财务会计核心问题的开始

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以及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利用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应重点解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问题。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作为中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初级会计学中记账凭证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在初级会计学的记账凭证部分,只是解决了会计科目的名称、方向,对金额的确定并未深入。通过初级会计学的学习,已经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基本编制技术但未涉及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问题,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可使初级会计学更加丰满,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血肉。

(三)高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顶部,是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中级财务会计基本上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解决的是符合这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大型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会计主体假设,企业的破产清算也在所难免,币值不变难以维持,高级财务会计则是对这些尖端问题如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进行专题探讨,解决的是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因此,高级财务会计是对初级、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补充、完善,使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骨分明、血肉丰满的完整整体。

二、三门课程的界限及内容安排

根据上文对三门课程之间“金字塔”状的关系分析,三门课程之间应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既要使各门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又要使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协调,避免重复。同时,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初级会计学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程序,并围绕会计核算程序介绍相关知识,如编制记账凭证需要涉及会计科目、账户以及复式记账等知识。在内容安排上,应围绕一般会计核算程序,以原始凭证为起点、会计报表为终点,将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作为初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避开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对外投资以及销售环节的税金和所得税等,淡化具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条件与计量规则,经济业务的举例只服务于会计核算程序。这样安排可以使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简洁明了、主线清晰,便于让初学者了解会计核算流程的全貌,避免内容过多而主线不明。因此,可将现有初级会计学教材中的确认与计量的关系、计量模式、财务报表设计原则、财务分析、计算机会计等内容删除,除计算机会计独立一门课程外,其他内容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学教材中。

中级财务会计仍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重点解决符合四个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主要报表的年度报表结束。因此,主要内容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的介绍和运用。对于所得税费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因涉及到有关报表具体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报表分析,理应纳入中级财务会计学范围。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目的是将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与财务会计的目标相联系,使学习者牢记财务会计的使命。

高级财务会计则以突破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币值不变(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假设的情形为对象,重点解决不符合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关联方交易、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分部报告、中期报告、会计报表附注、企业的破产清算会计等。

另外,就财务会计而言,最终以提供财务报表为工作目标。因此,应将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部分删除,或将其单立一门课程或者安排在财务管理课程中。

三、三门课程的目标及教学方法

不管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均需要面对会计实务。那么,学生通过三门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从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看,主要是介绍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因此其课程目标应侧重于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如果学生能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或者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复印件进行审核、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简单的成本计算,并能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那么,该课程目标即圆满完成。

为完成这一目标,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呢?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对企业运转的基本常识都很陌生,有的学生甚至连发票都没有见过,因此课堂教学比较抽象,教材内容似懂非懂,有些概念如“结转”等难以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手工实验,让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填制的原始凭证交换审核、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利用外购的记账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利用外购账页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并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利用外购的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通过手工完成这一套程序,既可以使学生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一套核算程序,又可以强化其对原始凭证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对一些会计概念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内部牵制、结转等加深理解。

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会计核算程序,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已不再重要,而重点内容是掌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因此,该课程目标应侧重于让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并且理解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侧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当然,也应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

那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侧重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比较陌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漠不关心,对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可能会“无动于衷”,并且有可能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时仍侧重于借贷分录的编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直接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是以初级和中级财务会计为基础的。通过对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已经掌握,并且已经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关联方交易的识别与处理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报表的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内容。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手工实验共同完成该课程目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如合并范围的确定、关联方关系的识别,均需要运用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由抽象转为具体,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手工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例如,通过划分实验小组,设置三个会计主体,分别是母公司和两个子公司(国内外各一个),安排三个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让三个小组分别完成各自单一的主体报表,最后完成外币报表折算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如将国外子公司置于物价变动背景下,还可以完成物价变动会计的实验。

总之,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三者既有联系又有所侧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三门课程的内容深浅不一、目标要求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各门课程的目标,有所选择、灵活运用,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关键词交叉原因合并协调区别联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的交叉重复已成为普遍。笔者以四所高校中的会计专业正在使用的会计系列相关教材为样本对此进行比较,这四所院校分别是厦门大学、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比较的结果如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交叉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差异的、批量;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的内容有: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预算、资本成本的计量、经营杠杆。从总体来看,三门课程的重复几乎覆盖了管理会计的所有内容,管理会计是交叉重复的核心。这种状况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也产生了不利。本文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原因

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并非同时产生,成本会计的产生先于管理会计。十九世纪末,随着英国革命的完成,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导致了经营者对生产成本的重视。会计人员将成本计算与财务会计逐步结合起来,形成了记录型的成本会计。

二十世纪初,受泰罗管理思想的影响,在会计领域出现了标准成本制度,再加之预算编制的出现,使成本会计的工作重点由核算转为控制,成本会计成为独立的学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标准成本与预算的实施,这标志着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明显国际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成本会计不断吸取运筹学、系统工程、行为科学和管等的最新成就,使其内容不断完善,出现了成本的预测和决策、责任成本的核算等,从而形成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重在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在成本会计发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与科学管理的最新成就相融合,成为一门以预测为基础、以决策为重心、注重内部控制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近一、二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成果引入企业,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概念和(如适时生产系统、作业成本法、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等)应运而生,这些方法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为成本管理系统的拓展,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变革,从而使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领域与内容更趋同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成本会计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其发展的过程也标志着成本会计的发展,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而成本会计侧重于内部控制,但管理会计要进行内部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由此造成了当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的模糊,反映到教材上则是内容的重复。

2.相同的研究对象导致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均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其具体范畴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并且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方法,由此导致的交叉重复无法避免。

3.工作者不断使本研究领域扩展,导致三门学科内容交叉

在学科建设中,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展各自的研究领域,从而使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科职能不断扩大。目前成本会计已不再是单单为财务会计而进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成本会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领域;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也在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重叠。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规划,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分析及考评。显然三科的部分职能明显一致,由此导致的教材内容重复在所难免。

二、管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交叉的解决对策

1.出台教材编写大纲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材重复交叉的,笔者认为必须成立由会计学会或财政部或部或三家联合牵头组织的会计系列教材编写大纲小组,并对大纲内容进行商议。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1)各院校教材的基本结构不规范,内容不统一,而且稳定性差。(2)各院校均拥有德高望重的会计先驱者,他们对本校系列教材的内容、结构很大,这种影响应避免。(3)要求各院校按照统一大纲编写教材,可使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保持每个学校的特色。(4)按照统一大纲编写教材,可使各院校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对相关内容的深入,而且也利于对学生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培养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

组织教材大纲编写组的成员应由不同院校的会计学术带头人构成。大纲应明确界定各科范围,总的编写原则应为:(l)力求保持各门学科的体系完整;(2)避免交叉重复;(3)反映会计各学科中稳定、共性和未来方向的内容。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

为避免交叉重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应合并,将其称为成本管理会计。二者的合并有其必然性:(1)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从其发展来看,两者密不可分,骨肉相连,不能割裂。(2)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基础。虽然发展中的管理会计拓宽了原有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等职能范畴,具有更广阔的领域,但它研究的基础设有改变。管理会计必须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和规划,如果缺乏成本会计作基础,管理会计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变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存在。(3)无论从我国还是从西方来看,界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是模糊的,尤其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质。如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商学院会计界权威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会计也常被称为‘管理会计’。”

3.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协调

第4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财务会计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13-02

1 独立学院教学的特点

独立学院多为民办大学,即通常所说的“三本”大学。所以相对于一本、二本大学,独立学院由于学费较高,学生家境好,兴趣较多,接受能力较强。但是自学能力不够,学些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和毅力较低。而且要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独立学院在财务会计教学上,应当注重知识教学的易理解和循序渐进,注重跟实际相结合,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对实际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现状及问题思考

2.1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是采取本科财务会计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为教学顺序和主体。各独立学院虽然在财务会计理论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但在财务实践教学方面却并没有体现出独立学院教育的特色,忽视了理念与实际工作的相结合。

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教育一直还处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之下,学生还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所学的理解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操作相脱离,缺乏岗位实践操作能力。针对独立学院教学的整体模式,财务教学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财务会计课程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探究适合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模式势在必行。

2.2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问题思考

2.2.1 教学重点不明显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核算、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因此,财务会计教学倾向于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偏向于对理论的学习,其教学重点并不明显,忽视了学生专业性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教学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缺乏专业性课程特点。

2.2.2 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在多数的独立学院院校中,会计专业和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财务会计课程。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不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不相同。因此,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应与学生专业及目标等而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财务会计课程都由会计专业老师进行教学,而多数的会计专业老师为了节省备课时间,通常给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时都用相同的思路和教学方式。这样,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时很难接受和吸收财务会计课程的真谛,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方法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3 教学课程体系结构不清晰

财务会计包括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个课程分高,而这三个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相互深入和交叉。比如,课程中的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理论内容都分别在三个课程中有提及到,而且涉及到的基本内容也差异不大,教学课程的体系结构划分尚不清晰。

2.2.4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分类进行设置。但在实际工作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可能会涉及到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这样就会造成不同章节中重复出现同一笔经济业务,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课程量的虚增和教学内容发生混乱。此外,某些内容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描述,从结构上来看属于一个整体,但在实际的独立学院教材中却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拆分,使得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更加的不合理。

2.2.5 理论与实际缺乏整合性

在独立学院的财务会计教学中,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设置存在倾向性。初级的财务会计教材对原理、概念介绍较多,而相对于财务会计实务的操作内容显得较为简单且内容较少;而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其内容和难度加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和运用;与此同时,在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本应是专业理论与实务实现统一,但实际却是初级、中级财务会计材料中对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并没有真正体现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根本。另外,财务会计教学理论与实际财务工作操作缺乏整合性,学生并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

3 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究

3.1 明确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

会计专业教学应倾向于实践学习,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独立学院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作到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核心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强化对会计信息方面的理解、分析与灵活运用,使学生明确会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借助会计信息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企业决策。

3.2 对财务会计教学课程进行体系结构重组

初级财务会计,顾名思义就是财务会计的最初学习,与会计基础和会计原理课程相类似。中级财务会计其实是财务会计教学课程体系的主要核心,同时也是,大多数独立学院和其他学校关于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重点,因此,就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才是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课程中,应当适当的加入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习。由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而企业的管理更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更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会计责任。所以,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业务的核算内容,还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知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常规延伸,因此,应当学习的内容包括:租赁、或有事项、外币折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方面知识。在这部分教学中,应当结合社会上实际发生的企业案例,来让学生们切实认识并领悟到高级财务会计在企业重大资本运作与纳税筹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3 提高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校外单位建立良好关系,成立校外实习单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践。课程内容学习应与学生的定期实习相结合,既要加强财务会计业务核算方面的学习,还要全面的配合定点实习单位的工作,使学生能够将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工作环节操作与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联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解。

3.4 提高学生兴趣,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老师应当摒弃旧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直观的教学,利用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学习,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3.5 加强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师综合教学水平

财务工作是随国家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财务会计老师也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转化教学。这就要求财务会计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了解国家最新经济形势和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的最新改革内容。学校应当适时的开展学习培训,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和教研部门,并充分调动和发挥整个教研室的最大的作用,进行相互交流、沟通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提高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小云.关于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学改革探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69.

第5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1.美国FASB给出的定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FASB提出的。1976年在《概念框架研究计划的范围与影响》一文中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部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组成的、互相关联的内在逻辑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目标明确会计的目的与意图;基本原理指会计的基本概念,它们指引应予以进行会计处理的事项的选择,各项事项的计量以及汇总并使之传递给利害关系集团的手段。由这类概念派生的其他概念,在制定、解释和应用会计与报告准则时又必须反复引用它们。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概念是基本的”。

2.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

国内学者吴水澎教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概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指“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旨在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3. 两者定义的关系

两种定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吴教授所归纳的概念内涵明确,外延更广阔,能涵盖了美国准则外的其他国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美国早期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财务会计理论中若干最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逻辑整体,它指导基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更好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会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承认。实践表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它能够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评估和修订会计准则时提供指南,以保证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

(2) 在缺乏权威性文件的情况下,它能够为人们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现的财务会计和报告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3) 在编制财务信息时,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4)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5) 由于概念框架能够促进会计准则的一贯性与会计实务的合理性,它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促进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并增强使用者的信心。

(6) 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一方面,概念框架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对实践的归纳、总结,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会计理论来说,概念框架比较具体,更重实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成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

(7) 通过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把握的几种关系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关系

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关系,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等同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经过组织的财务会计理论,财务概念框架结构包括的理论范围与财务会计理论的范围是相同的。在此意义上而言,二者是等同的,只不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组织。另外一种是构成论。此观点认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财务会计理论中的部分内容,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部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包括的财务会计理论范围要远远小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范围。

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由财务会计理论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都应该有最本质、最精华的部分,其本质、精华部分虽来源于理论,但不应等同于理论。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一直以来也是会计学界争论不止的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会计界存在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被称为“同一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视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对其修改。第二种观点被称为“替代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取消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最后一种观点是“并存论”,此观点认为《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并存的,要在保留《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二者同时存在,共同发生作用。

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是并存的,此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作的原则性规定,而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所作的规定。基本会计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而作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本质、精华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则是对基本会计准则的指导,同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具体会计准则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实务的关系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同时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发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实务也遵循同样的道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本质、精华集合,本质上归属于理论的范畴,是从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是具体会计实务的发展。同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又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实务有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间接方式,对于大部分的已经存在的会计实务,会计准则中都明确规定应该如何处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通过指导会计准则继而指导会计实务这种方式来发挥作用。第二种方式是直接指导。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跨国经营方式的出现,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实务,而会计准则对这些新实务的感知和反映又具有滞后性,所以在会计准则中找不到处理该类会计实务的方法。此时会计工作者就要牢牢把握会计理论,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贯彻的精神,仔细分析实践中出现的新实务,及时作出科学的应对及处理方法,这便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的第二种指导方式,这是一种直接式的指导,区别于前面所述的间接指导。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建议总体上讲,我国应在吸收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合理内容的基础上,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和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完善,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基本原则

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遵循系统性、中立性、前瞻性,并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等原则,以确保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依据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概念明确、内容完整、结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中立性原则要求在具体加工、生成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不应偏袒任何一方,使会计信息具有客观公正性。前瞻性原则要求其概念的外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其经常修改和变动。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原则要求其既要顺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又要考虑会计准则作为利益博弈结果所固有的经济后果特征,采取国际化前提下的国家化立场。此外,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术语、行文格式等方面应尽量贴近国际惯例,以增强会计信息在国际的可比性,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与效率。

(二)几点建议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可考虑下述几点建议:

1. 明确会计本质

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

2. 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补充并完善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衍生于会计环境,是财务会计报告发挥作用的限定性条件。美国和英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里不包括会计假设;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规定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两项基本假设;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个基本假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假设与国际惯例差别较大,一方面源自于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源于我国与西方对何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认识上有差异。基于我国国情和会计环境的变化,我国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保留并充实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

3. 会计对象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只对会计要素进行详细论述,对会计对象不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会计对象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争论的热点话题,将其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原因在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报表设置哪些要素,设置多少个要素,这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如果只提会计要素不谈会计对象,即会计对象不明确,要素的设置就会失去客观的依据,则难以保证其合理性。

4. 重新划分并定义会计要素,细化其确认和计量标准

国际惯例将会计要素分为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对于存量要素各国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是增量要素,即利润表和权益大项下的具体项目。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两大类,资产负债表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要素分为收入、费用、利润。其特点是收入和费用要素仅指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收支,利润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由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及利得和损失组成,其缺陷是利润要素的解释过于含混,投资收益无法归类。可考虑将利润表要素分解为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使各要素的内容更加明确。因此,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可采用原有定义,对其他要素则需要重新定义,并对各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从理论上进行具体阐释。还可考虑增加现金流量表要素,增强现金流量表的理论性,使会计要素的内容更加完善。

5. 增加对财务报告目标的阐释,将其作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起点

财务报告目标应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层次,决定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和结构。目前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稍显不足的是未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只是将其简单表述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且缺乏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详细阐释。为此,笔者认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借鉴国际惯例,明确财务报告的目标,将其作为起点,并详细阐释应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类型和功用。

6. 对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原则划分层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的概述,表明了会计信息的本质。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表述基本相近,但在先后顺序上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界定是以会计原则的形式进行的,这主要是由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法规的强制性决定的,与西方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足之处在于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缺乏层次划分和主次划分,且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原则未涉及。为此,我国会计原则可划分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和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3个层次,并对各项原则进行主次排序,对其如何应用加以详细说明。并可考虑在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中补充成本效益原则,按照国际惯例将现有的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

第6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1.1课程内容繁多、难度突增

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而在基础会计后直接进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学生明显感觉其内容比基础会计大幅度增加,难度也大幅度加大。难度加大容易造成学生出现畏难的学习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放弃心理。

1.2课程性质偏理论性,比较枯燥

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说,一般会在基础会计课程配有一定的课内实践,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建账及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一些操作性实践。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比较偏理论,仅一些计算和分录方面的练习,教学的趣味性较少。

1.3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强、要与时俱进

相较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等课程来说,中级财务会计与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等相关规定联系最为密切。近几年来,《企业会计准则》在不断的修订和增加,会计准则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影响深远,其账务处理必须遵循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的税收法规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实务中涉及税收方面的处理必须遵循最新的税收法规。而通常教材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因此,该课程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及时顺应法规准则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删减和修改相关内容。

1.4应用型本科高校本课程课时出现较大差异

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量理解不太一致,据了解,各高校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安排的学时有64学时、96学时和128学时等不同版本。课时差异也说明了不同高校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培养方案中就体现出对学时要求的不同。同一门课程在不同高校的学生接受到的内容和详细程度出现较大差异。

2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时受限,内容取舍存在问题

如前所述,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有的只有64课时和96课时。在课时较少情况下,考虑到应用型本科的生源、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该课程内容的难度问题,大部分教师要把教材所有内容讲完是很困难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应用型高校的老师通常会对教材部分内容做出较多的取舍或只作一般性介绍。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报表附注的内容通常取消或作粗略介绍。而实际财会工作中一般会涉及到编制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报表附注。但对学生的一项培养目标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区别在于尽量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做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所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尽量为学生实际工作服务。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学校培养学生时就应该加强这种能力的训练。但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后续课程中如《高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一般没有再安排前述三个内容。部分高校有单独开设《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虽有现金流量表编制等内容,但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教学也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从而压缩了其他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2.2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衔接出现问题

教材的编者和上课教师两方面均存在对财务会计的中高级课程内容边界划分意见不太一致的情况。一方面,不同教材编写者对同样内容如“递延所得税”有不同的划分,部分教材将其归入中级财务会计范畴,部分教材则将其归入高级财务会计范畴;另一方面,不同授课教师对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讲解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前述递延所得税问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可能将“递延所得税”归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范畴,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可能又将该内容划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范畴,从而导致课程内容衔接上的脱节,也导致学生学习层次和内容的脱节,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在教学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这些中高级财务会计划分的争议性内容集中在“递延所得税”、“融资租赁”、“资产组减值”、“总部资产减值”、“商誉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内容上。

2.3理论课程与配套实验课程出现脱节问题

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就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一般应用型本科高校会为中级财务会计偏理论性的课程配套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但是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实验课程存在与理论课程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中的讲解实务时大部分是通过文字题目形式来体现(即都是文字描述),如经济业务中购买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举实务例子时表述如下“某公司于20×4年1月1日,以10万元购入A公司当日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12.5万元,单利计息,票面利率4.72%,期限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因为教材用文字描述经济业务,大部分的学生并不了解购买债券所涉及到的原始凭证。但是在后续配套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中涉及到购买债券的业务,则一般是以原始凭证的方式出现。这就会导致出现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中遇到的文字描述的业务比较熟悉,而在实验课程中对相关购买债券业务的原始凭证的解读能力较差。学生无法从原始凭证中解读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经济业务,导致学生财务会计实务能力的低下。这种能力低下通常表现为很多学生在财务会计综合实验时部分业务不会解读,会计分录不会书写。比如,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业务的实务处理。该实验课程实际上可以验证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理论与实验的脱节问题还存在于部分中级财务会计综合实验教材会吸收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这种跨界可能是不同教材编者对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解不同。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内容可能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在中级财务会计综合实验中。假如学生未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学过相关的内容,实验中就会遇到问题,这是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衔接问题在实验课程内容中的表现。

3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教师要厘清课程的教学框架和课程主线

根据经验,每门课程应该在首次上课和最后一堂课为学生厘清整门课程的授课框架和课程主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学前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学生学后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好的总结,做到学完后能够系统地看待整门课程。避免出现学完就遗忘,知识体系凌乱等情况。

3.2教师要找出课程学习规律和梳理知识体系

按照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提供的知识信息不断地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与学是提供外部刺激和内部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应该总结出学习的共同规律,为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外部因素。比如,课程中资产的大部分内容知识体系的规律比较统一,因为资产大部分的学习规律都是不同类型资产四个问题的账务处理,即资产的初始计量(取得时)、后续计量(持有期间)、期末计量(减值)、处置(出售、报废、对外投资等)。而负债的内容大部分遵循一般规律:即负债的发生、持有期间计息、到期归还等顺序来做账务处理。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资产和负债的规律,就容易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

3.3教师要善于运用整合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将教材“越教越薄”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多、难度较大的特点,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混乱和畏难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整合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住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应知识点。

3.3.1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部分内容属于同一内容但有不同侧重点,一项经济业务内容可能出现在教材的不同部分。如会计分录,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这种经济业务会出现在“应收款项”的资产教学内容中,也会出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负债教学内容中,而“主营业务收入”则会出现在收入的教学内容中。此时,教师就可以用整合教学法,告知学生其实际上是同一个经济业务,因为其既涉及应收账款,又涉及应交税费和收入,在这三个内容中都出现了这个业务的账务处理,归纳学习后知识点就会整合,教材将会“越学越薄”。

3.3.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部分内容有相似性,如:应收账款、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这些资产都有存在减值问题的处理。教师可以应用类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归纳教学,将知识点相同之处归纳出来,帮助学生类比学习。比如,资产减值账务处理时借方一般都是“资产减值损失”,而贷方应视不同的资产略有细微不同,如应收账款对应“坏账准备”、存货对应“存货跌价准备”,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则对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这些减值准备计提后是否允许冲回,可以再进一步进行对比分类。学生通过分类学习,让其知识体系得到很好的梳理,不容易产生混乱和遗忘。因此,通过分类教学法,对同一类中内容寻找相同点,而不同类中内容寻找差异点,可以让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由多变少,将教材的内容从厚变薄,学生学习起来也不容易产生畏难、畏多的情绪,更不容易将整合、对比归纳出来的知识点遗忘。

3.4各高校教学部门应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做界定

针对上述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衔接出现的问题,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会教研室或类似机构要召开专项教学研讨会议,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将本校不同专业的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边界做明确的界定。一方面,根据本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生源水平及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不同,将各专业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做明确的界定。另一方面,在强调学生学习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完整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学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即不对理论知识提过高要求,理论内容难度要更适中,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源水平。让财会教师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内容把握,避免让中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出现脱节或过多的内容交叉。这不仅有利于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间的内容衔接,也为目前教材市场的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分级的随意性,提供各个学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3.5将业务相关原始凭证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中,做到有机融合

应用型本科应该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贯穿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鉴于上述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用文字描述经济业务,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用原始凭证描述业务这样的脱节问题,建议应该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编制相应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材。该教材中在用文字描述业务的同时,配上相关的典型的原始凭证,教师带领学生解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实务的原始凭证。一方面能够解决上述理论课程与配套实验课程的脱节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够与后续的配套实验课程更紧密对接,进而为学生与职场的无缝对接奠定基础,也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素质的目标。出于教材的篇幅和教学课时的考虑,编写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时无法将所有中级财务会计相关业务的原始凭证都列出。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已经涉及过的原始凭证,比如银行支票、商业汇票、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就无需列出。选择呈现一部分中级财务会计典型的原始凭证,如债券发行承销协议、证券交易交割单、债券利息通知单、验资报告、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测试表、坏账准备计算提取表、验资报告等。课程授课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原始凭证解读经济业务的内涵,锻炼学生从实际原始凭证中解读出经济业务的实践能力,达到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培养目标。

3.6单独开设《财务报表编制实验》和《会计职场仿真综合实验》课程

第7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学;财务会计;问题;改进措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6-0086-01中国图书分类号:F234.4文献标志码:A

1中学财务会计工作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实施方法是借助专业财务会计理念,全面监督和分析学校运行中,各项资金流动情况,使其应用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

2中学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忽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中学财务会计工作开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度。中学性质决定了财务会计工作多由一线教师担任,而领导仅重视教学工作,对当前财务会计工作缺乏认知,导致其执行力不强,使中学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普遍偏低,不利于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2.2财务工作人员水平低

目前,很多中学财务工作多由教师负责,专业性不强,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严重阻碍了中学财务会计管理实践活动的实施和进行[1]。

2.3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缺失

完整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很多中学仅将教学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及任务,不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且对其缺乏认知,并未形成科学完整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虽然部分中学已经构建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但因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业务水平低,很难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只是依从于经验,进行财务管理,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2.4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不规范

很多中学没有依据自身财务会计工作需要,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使学校财务会计流程不够规范。具体财务会计工作实施中,常出现会计核算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审核粗糙、内容填写不当、报销凭证不规范等情况。该种情况会使中学会计核算缺乏真实性和规范性,不利于学校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中学财务会计工作改进措施

3.1学校领导应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学校领导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视与否,直接决定了中学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及实施效果。学校领导层应对中学财务会计工作重要性具备明确认知,将其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确保学校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和进行,以免产生额外资金浪费问题。

3.2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助于中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会计报表数据更加科学、准确。学校领导应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作为财务人员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首先,依据财务会计工作要求,制定完整科学的技能培训制度,以此为背景,激励财务人员,使其主动参与到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中,实现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提升。其次,聘请专业财务人员参与到学校财务会计工作中,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3.3完善中学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中学财务管理质量取决于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除却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培养之外,应依据实际需求,对中学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予以改进和完善,加大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力度,使其更加规范。

3.4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逐渐被应用到财务会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开展中学财务会计工作时,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学校会计电算化进程,使学校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通过该种方式,能夠使会计数据处理速度加快,而且更加准确和真实。

结束语

中学财务会计工作专业性很强,能够使学校各项资金得到合理分配及利用,确保学校各项资产更加完整,以免出现资金流失情况,为后期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学校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应重视该项工作,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呈现良好发展状态,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各项资金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忠

第8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新准则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本次会计改革与以往不同,新准则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不论在内容、方法还是在观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革,不但对原准则做了较大改动,增加了22项新准则,而且引进新方法,普遍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理念也因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施行,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大中型企业,但数量占95%以上的小企业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其他未执行新准则的大中型企业也需要经过数年时间过渡,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准则与原制度仍将并存。这将给会计教学及课程体系设置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新准则对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

新准则的颁布改变了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影响了会计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一般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或“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为主体内容的学科体系。笔者主要分析新准则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财务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

(一)对会计学原理的影响

现行会计学原理主要以原基本准则、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来编写,新准则对会计学原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一般原则”的修改及更名、对会计要素的规范及重新定义、对有些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修改等方面。而会计的基本理论如“借贷复式记账法”、“会计恒等式”对大多数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等内容并没有改变。可见,新准则对会计学原理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但最新出版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面临的尴尬是介绍的基本准则的内容是新的,而业务核算依据的制度却是旧的。

(二)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影响

中级财务会计侧重介绍工商业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其主要依据是原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在1997年至2002年间陆续出台的16项具体准则。虽然2005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出台后,《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但两者对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以原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规定为依据。两者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前者会计科目设置减少,对有些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方面予以简化,如对财产清查、材料、资产减值、长期投资、所得税等方面的业务会计处理方法都较《企业会计制度》有所简化。因此,“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一般以《企业会计制度》为主,在讲授时简单介绍其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即可。但新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即使对企业一般业务的处理,两者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如《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是一个应用面很广的准则,原来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一般都要介绍这种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的业务举例,但在新准则中,职工薪酬从定义和内涵的规范到会计科目的设置再到会计处理的方法都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有所不同。类似的业务还有不少,核算的范围也由以前偏重工商业逐步扩大到了涵盖金融保险行业和农业、采掘业等,这么多内容要在同一门课程中同时介绍显然比较困难,而且如何对上述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三)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影响

高级财务会计一般介绍特殊行业与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如物价水平会计、破产清算会计、企业合并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内容。新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其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项目,这些内容不但更新、更多而且更复杂。要在“高级财务会计”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及方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在课程中如何体现也面临与“中级财务会计”同样的问题。

可见,现行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已不适应当前新准则与制度并存的现实要求了。

二、对策措施

(一)确定会计学课程体系

这是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会计学课程体系可以按现行体系设置,也可以根据新准则的特点重新设置。

若按现行体系设置,即设置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为主的学科体系,财务会计学课程体系仍保留目前的初级、中级、高级三级理论与实务体系。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新准则下,不论是中级财务会计还是高级财务会计都难以承载教学内容的大量增加。因此,按现行体系设置需要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若按新准则旧制度并存的特点,可以将体系设置如下:“会计学原理”、“金融企业财务会计”、“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企业集团财务会计”和“小企业财务会计”等。取消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划分,将准则中的内容按企业的特点有选择地编入到不同的课程中,如将股份支付、每股收益、关联方披露等与上市公司密切相关的业务编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小企业财务会计”比较特殊,是以原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规定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的,而且在实践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在应用这一会计制度。因此,应另开一门课程以满足实践工作的需要,这样也不至于造成上课逻辑思维的混乱。笔者倾向于按新体系设置会计学课程体系。

(二)重新界定与整合各门课程的内容

若按现行体系设置,在新准则下,各门会计学课程的内容就有必要重新进行界定与整合。“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的界定与整合相对简单。其重点介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按新准则的内容进行调整,教材的行文和体例、反映的会计理念以及基本业务处理以新准则为依据即可。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重新界定与整合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两者究竟按什么标准划分一直存在争议。新准则下,其内容界定与整合更为复杂,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重新界定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目前对两者内容划分的标准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作为依据。在划分两者的内容时除了考虑以会计假设为核心的会计理论体系和以会计事项的普遍性为依据进行划分以外,一般还应考虑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两者共同构成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有选择地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套期保值、所得税、股份支付、企业年金基金、生物资产、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等具体准则的内容放入高级财务会计,取消物价水平会计、通货膨胀会计;而新准则中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房地产会计、租赁、外币会计、职工薪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或有事项、借款费用、每股收益、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外币折算等应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进行介绍。

2.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其中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整合是一个难点。伴随着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衍生出的新的经济业务,现行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早已多得仅靠一本教材难以承载下来,而新准则的内容更多,再加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都要在同一门课程中同时介绍,笔者认为应以新准则的内容作主线,《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作为参考及比较的内容附在相应内容的后面或者不涉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只介绍新准则的内容。

此外,新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计量方法更复杂也更为系统。其中,基于货币时间价值基础的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大量应用,被公认为新准则的亮点。为此,很有必要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专设一个内容,对计量方法及属性进行系统的介绍,而货币时间价值作为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也应在此内容中进行简单的介绍。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的内容整合相对要简单一些,但也面临一些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3.要考虑如何对整合后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现行中级财务会计一般按会计要素对内容进行安排,但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现行中级财务会计对内容如此安排,不但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而且还会导致专业理论条块分散,凝练度不够。例如,现行中级财务会计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理论知识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而新准则中就有资产减值这个具体准则,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借款费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内容。因此,笔者认为中级会计学的内容安排应改变以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等内容为主线的做法,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按企业的资金循环过程对其基本业务进行系统的介绍,在此内容中合理渗透一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另一部分内容应按系统性较强的具体准则进行安排,以提高专业理论的凝练度及系统性。至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可以按照具体准则的内容进行安排。

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发生变化,各门课程的内容也应随之进行改变。

(三)在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

若按新体系设置课程,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课程门数将增加,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方面都相应会受到影响,从而也将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计划。因此,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计划是否作大的调整,即是否增加会计学课程体系的学分及课时。如果不作大的调整,可以按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开设“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企业集团财务会计”和“小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部分课程;如果作大的调整,则其他课程的门数和课时要作相应的调整。若按现行体系设置,只需适当增加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的课时,会计学原理的课时可以保持不变。

教学计划确定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善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

本着“理论够用、适度”为原则,以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及方法为主,教学内容可以实行开放式的课程内容结构,打破课程的理论体系,不要过于追求内容的全面完整。由于新准则的内容太多,因此,对具体准则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介绍,教师授课的关键在于解析难点、启发思考、提供参考资料,其余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理解、把握和总结。

2.在教学目的方面

以会计理念的传授为主,培养学生应有的会计逻辑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新准则与国际接轨,与我国过去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有关会计制度相比,已有相当柔性空间,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贯穿其中。若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水平,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第9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从中西方会计准则体系比较来看,美、英等国,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把概念框架作为一份单独的会计文件独立于会计准则进行公布,而我国将会计的基本概念归集到基本准则之中,并没有另外单独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2)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适用范围来看,《企业会计准则》虽说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在实际运行中愈来愈表现出缺乏调整力度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暴露了《准则》适用性所存在的问题。(3)从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内容来看,《准则》目前存在着会计科目表达抽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会计要素定义不够科学、完整等问题,因而,尚不能用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

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1)“同一论”。即将《准则》认同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对之进行适当修改。(2)“并存论”,即在对《准则》进行适当修改的基础上,再构建一份概念框架,这样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就分成三个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基本前提概念、《准则》、具体会计准则。(3)“替代论”。即取消《准则》,重新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应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主要理由是:(1)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2)能减少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或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等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3)可用来评估已的会计准则,既可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和完善,给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而且还能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为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据以作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5)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6)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准则》之后,也就不存在所谓《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而是将其作为评估、理解和发展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7)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准则》,可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理解。(8)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式可以避免基本会计准则理论深度不够、理论阐述不多、有些原则空泛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摆脱因具体会计准则的修改而不断修改的局面。可以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充分论述,以便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实践起指导作用。(9)概念框架只是制定和理解会计准则的理论指南,独立于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并不具有强制性,是对有关的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并指明主流观点的过程。(10)从国际会计惯例上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是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独立于会计准则予以,这种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原则

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遵循如下原则:(1)一贯性原则。要坚持前后逻辑一致、用语一致。(2)立场中立原则。要坚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不偏向任何一方利益集团。(3)系统、完整性原则。要从总体上把握应包括哪些概念要素,划分为几个层次,如何进行系统归类,应尽可能地保证概念框架基本内容的系统、全面和完整。(4)相对稳定性原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属于规范性文件,要尽可能稳定,避免经常修改和变动。为保持稳定性,概念框架的内容可以考虑有一定的超前性。(5)继承性原则。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不能全部抛弃,而要“扬弃”,对其合理、科学的部分要继承,做到古为今用。(6)国际化原则。作为会计准则理论依据的概念框架,应向国际化方向努力,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国际化并不排除国家化。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考虑中国的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1)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关系。会计根植于特定的环境,不仅具有技术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性的一面。要在充分考虑中国会计环境特殊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国际协调和国际会计协调,最终与世界各国会计界一道实现会计的国际化。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与会计国际化的关系,把握一个合理的度。(2)概念框架与会计理论体系的关系。概念框架应该内涵于会计理论体系之中,但两者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范畴。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概念框架主要是反映财务会计特别是财务报告所赖以建立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一致的联系,建立这种规律性的联系是为了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为此,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重推理、重经验,尽量把概念框架构建成浑然一体、协调一致、首尾一统的知识体系。(3)概念框架与具体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关系。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标准体系中,具体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应该属于第二层次。概念框架不是具体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它没有建立具体描述交易业务或特定事项的会计程序和披露制度,只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具体准则不属于会计理论体系的范畴。此外,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程序方面,还应注意政府会计机构与民间会计团体之间的协商问题。作为制定者的政府,应该按照科学的工作程序广泛听取业内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保证概念框架权威性的同时,切实考虑其广泛的公认性。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应由同一机构来制定及,这一点似乎已为我国会计界所普遍认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制定任务大多由民间团体来承担,但按照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现实条件,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应由政府部门即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及。西方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称谓不尽相同,如美国称之为“财务会计概念报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称之为“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考虑到既要为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普遍理解和接受,又能体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还要反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本质,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或“会计理论框架”的名称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