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科研的社会效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的社会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的社会效益

第1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修"课;教学改革

"思修"课是高等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简称。作为深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思修"课应当结合核心价值观进行讲授。也就是说,应当在国家的层面上积极指引当代高校学生群体追求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理念。这就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从转变观念、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实施扎扎实实的教学改革,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入耳、入脑、入心。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修"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进一步丰富"思修"课的教学内容。核心价值观始终是贯穿"思修"课教学之主线,把核心价值观结合到"思修"课教学之中,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的具体内容。"思修"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核心价值观。怎样把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思修"课之中,是"思修"课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有鉴于此,要把"思修"课视为深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对于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思修"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思修"课的教学成效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二是能够进一步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修"课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果能够深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思修"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思修"课的教学成效,而且还能有助于更好地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这样一来,也就能够顺利地把核心价值观与"思修"课加以连接,产生出1加1大于2的良好效果。三是能够进一步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鉴于如今的九后大学生普遍思维较为活跃,而且易于受到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所以,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思修"课很有必要,能够承担起引导当代大学生切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因此,一定要致力于强于对高校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推动其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修"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切实更新"思修"课教学观念

在以前的"思修"课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处在主动的地位上,而学生均处在被动的地位上,"思修"课教师如果还是采用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法,学生们只能被动地加以接受,这就十分不利于实现"思修"课的教学目标。当前,在高等院校"思修"课教学中切实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一定能够全面改变陈旧的教学观,真正提升"思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思修"课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们化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此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同时,"思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持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并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二)全力实施"思修"课理论教学改革

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认知所具有的困惑与不解之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所具有的针对性。如今,转型期的价值观产生出多元化的状况,一些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知之不深、把握地不够细致,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青年学生丧失了自身的信仰,出现了所谓的马列主义信仰危机。同时还要看到,九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性与个性色彩,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关切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士的独特特征。这些大学生更加关心民主、正义等理念,对于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期待社会能够更为公平、开放,所以在"思修"课教学中应当不断提升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之思路,密切联系高校学生的具体思想现状,由"思修"课教师来关注与推动解决切实关系到高校学生群体实际利益的各类问题,并且通过关注其心理上的困惑,立足于教学,让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有鉴于此,一定要深入改革"思修"课理论教学的具体方法。要以坚持使用先进现代教育理念为前提,在"思修"课教学中积极运用启发式或者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在这一前提下,"思修"课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理论分析与讲解,不断提升学生们明辨是非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

(三)积极改进"思修"课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推动高等院校"思修"课教育、育人以及开发等功能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致力于突破传统的思政纯理论教育观,致力于开发"思修"课实践教学环节。要通过切实整合与探索"思修"课实践教学方式,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是要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于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认同感,这就要求"思修"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规律,按照课程内容来设计大学生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思修"课中,几乎全部章节内容均会牵涉到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发挥出"思修"课教师所具有的作用,认真设计能够接近于学生们生活实际的实践教学内容,致力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全面发挥出大学生们的主体性作用,让其得以在自主学习与体验中更加认同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是要改进社会实践方式,力求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更加社会化。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群体更好地了解社会与国情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均是在某种社会条件下产生并且受到其制约与影响的,具备了很好的社会性。面对着变化万千的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也要随之而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发展之所需,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并且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高等院校"思修"课教师应当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4(4).

[2]李辅敏.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研究[J]. 教育文化论坛,2014(5).

第2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重点是对科研资金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产出的效果性进行审计。

1.投入的经济性。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经济性审查,主要是对资金使用和物资利用情况进行审查。其一,审查是否节约使用资金,包括资金使用是否事先编制预算,预算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有无擅自扩大开支情况;资金使用是否严格执行授权审核制度,有无授权不当或虚假开支情况。其二,审查是否合理利用物资,包括物资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手续是否齐全;对财产物资是否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无滥用、毁损或丢失等情况;物资是否充分利用,有无采购的物资长期闲置情况。

2.管理的效率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性审查,主要是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其一,审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包括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是否完善科研经费转拨、项目结余管理制度;是否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其二,审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包括是否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岗位;是否具备真实、完备的科研经费使用原始单据。

3.产出的效果性。高校科研活动产出的效果性审查,主要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科研经费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查。其一,审查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如按期完成数量。其二,审查科研成果质量,如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应用情况。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高校科研活动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其绩效大量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很难用客观性指标进行计量。所以,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需注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但应以客观为主。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评价时要有客观依据,不可随意估测;二是评价时,若能用定量分析的,尽量用定量分析。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更应关注社会效益的取得。科研活动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相应地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3.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其绩效很多体现在未来。若仅以短期效益作为评价指标,容易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不利于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要统筹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避免急功近利现象,促进科研活动健康发展。

评价科研经费绩效的主要指标

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是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关键,绩效审计作为对业务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计,其指标设计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1.衡量科研经费经济性的指标。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科研经费结余率=(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100%。科研物资使用率:反映高校科研活动所购物资利用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科研物资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100%。科研物资完好率:反映高校科研活动所购物资管理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科研物资完好率=现存物资价值/物资价值总额×100%。

2.衡量科研经费效率性的指标。有效资金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计算公式:有效资金率=科研成果累计总费用/科研经费支出总额×100%。管理制度健全性:反映科研活动管理制度健全程度。制度执行有效性:反映科研活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第3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提高。而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生产力的增强。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在民生方面,加大了对医疗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同时,医院依靠自身进行资金筹措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进行资金筹措。目前,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划拨、分配,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对经费的使用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的浪费以及科研进度的缓慢。所以,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不容忽视。只有科学的管理,高效的使用,形成一套先进的,合理的,严格的经费使用规章制度,才能将科研经费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原则

(一)制度性原则

科研经费的使用体现在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查通过,申报经费,经费使用,到项目结束都必须要做好科研经费的把控,严格按照我国相关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逐步的推进科研项目的运行。所以,医院科研经费必须遵循制度性原则,将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执行。

(二)专款专用原则

医院的科研项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每一项资金的使用必须针对审批通过的专门项目,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严格按照项目审批的时候制定的预算标准进行科研工作。

(三)效益原则

市场经济的发展讲求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当然,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也要讲求投入产出比。医疗科研经费的投入,要求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从而得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如果基础性医疗研究没有发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科研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经费的投入必须要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精细化原则

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在预算控制范围内合理的配置资金。超出预算的部分也要按照合理的方式解决,严禁资金的浪费,精细化使用资金。切实的体现科研资金的科研效益,社会效益。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方式以及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任务,造成不能圆满地完成科研任务,得到科学成果的局面。这种情况不仅严重浪费了科研经费,还会影响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医生职称与自己是否有医疗科研项目挂钩,所以争相申请科研项目,然而,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却无序混杂,随意支配,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混乱,效率低下。另外,某些项目负责人身兼数个科研项目的工作,某些项目又具有相关性和关联性,科研内容的交叉,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区分不明。同时,在进行科研成本预算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是把科研过程中的应用性经费列出,却没有把人员费用及其他费用纳入整个项目预算中,这种情况很难体现科研项目的真正价值。

(二)管理流程欠完善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套系统性工作。管理流程离不开审计、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的配合。科研经费的管理看似科学,但在运行过程中并不协调。传统的经费使用都由财务部门进行把控,但科研经费又由单独的科研部门进行控制,这就造成了两个部门对经费的把控的不协调,没有明确的权责制度,造成经费管理困难。

(三)科研投入产出比失衡

科研人员对待科研任务的态度不积极,保留着凭借科研任务得到职称晋级的私心,造成科研工作没有良好的结果。同时,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配合,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才能得以负担,这些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的费用都加大了科研项目的成本。另外,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多偏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造成学术型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临床型医疗技术,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造成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不计成本的高投入如果不能转化为极具可推广的科学技术,就丧失了医疗科研的意义,丢弃了科研成果的经济实用价值,导致科研成果市场竞争力低下。

三、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加强科教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

医疗科学任务的增加,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需要大量的专业科教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当前情况下,科教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肩挑起医疗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任。所以,科教部门与财务部门要相互合作,科教管理人员要积极组织项目的立项申报、准入、审查工作,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和协调,财务管理人员要熟练地操作账面管理,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科研经费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科教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人员可以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将科研过程中所有的支出及收入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快速的制作出直观的科研工作财务报表,为科研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是科研项目各个阶段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和保证,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科研财务管理制度。首先,科研经费的预算,审批,使用需要按规定的流程进行运转,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公开透明,每一笔钱的去处必须进行公开展示,防止科研资金流入个人手中;其次,科研资金在每个阶段的使用必须报备等待批准,只有通过批准后方能使用,切实避免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符合批复标准,不能挪作他用,坚决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做好票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最后,科研资金的使用必须要建立权责分明的机制,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坚决打击浪费科研资金的行为,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

(三)提升科研成果效益

目前,医院的科研工作任务量很大,虽然科研资金已经投入了很多,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医疗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所以,科研工作必须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取得长足的经济效益,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弥补现有科研资金的不足,还可以增加医疗科研资金的投入,扩大医疗科研规模,提高科研工作自身的发展能力以及价值创造能力。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实践操作是科研经济效益的保障,及时的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才能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又能检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及时的发现并解决科研成果的不足之处,将成熟的医疗技术普惠于民,不仅能够持续的创造经济效益,还会创造长久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科研资金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任务的开展,影响着科研工作的成果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各相关部门以及科研工作组自身必须严格控制科研资金的运用,科学合理的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保证科研工作有效进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新敏,胡克,王领.医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对策[J].现代医院,2015,03:136-138

[2]赵虹,刘燕清,苗卫军.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03:22

[3]严颖波,马晓鹂,黄娟.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2:232-233

第4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烟台科技奖扩军到五项,合作奖、技术奖入列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出台的《烟台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合作奖和发明奖成为最大的亮点。

为鼓励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烟台市首次设立烟台市科学技术合作奖,奖励资金30万元。“省内其他地市有设合作奖的,但一般只做引导性鼓励,没有奖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奖项授予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开发机构等合作的本市企事业单位和合作方,以及对烟台市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专家或组织。

针对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实施细则增设了烟台市技术发明奖。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或国外专利,且技术成熟,整体技术应用一年以上,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都可参评。

新的奖励办法实施后,烟台市科学技术奖奖项将增加到5项,分别为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市科学技术创新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市技术发明奖和市科学技术合作奖。

经济效益非唯一指标,公益成果考核社会效益

除了增设了两个奖励奖项外,实施细则还对最高奖和创新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细化。

另外,新的实施细则还新增了公益类成果的评价要求,“属于社会公益类成果并且无法以经济效益来考核应用效果的,主要考核该成果形成的社会效益,且该成果必须在本市应用,并相应地为本市产生特别显著的社会效益。

细化奖项候选单位标准,新办法强调“本地化”

新出台的《烟台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中,还将2010年7月1日单独的《烟台市科技创新奖实施细则》做了适当修改和整合。

第5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要】本文试从科技成果申报与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管理与科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论述了科技信息服务在科技成果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开展学术活动,促进科技信息交流的方法,对加强企业科技成果管理提供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交流

科技进步离不开前人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科技发展中产生信息,信息掌握促进科技发展。

一、科技成果申报的科技信息服务

科研项目按计划逐步实施,取得的科技成果要进行验收,鉴定,评定成果的研究水平、适用范围及实用价值。我们可以将科技信息看作是成果评价的尺度和成果转化的媒介,以科技信息作为客观依据和评价尺度。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的申报中,应做好以下科技信息服务工作。

1.协助科研人员做好科技成果的自我评价。科技成果鉴定前,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在进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应与研究人员一道分析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并列出检索用的主题词、关键词,供科技情报部门查新检索使用,方便科研人员对成果做出正确的比较,确定成果在其研究领域内所处的水平层次和技术状态,为专家评审、鉴定、以及主管单位的审查、奖励、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2.做好科技成果产生效益的反馈信息服务。科技成果的效益是指科技成果产业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学术价值与意义以及其他潜在的效益等。反馈信息能反映成果被社会接受和认可以及在多大范围内被接受和认可等情况,是评价成果客观性的指标,是体现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小、促进科技进步作用的主要依据。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信息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公司拥有很多金元宝,有人才、技术、成果及信息。然而,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形成产业化是影响公司科技快速发展的瓶颈,其中推广手段薄弱、信息渠道不畅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如参加科技成果会、洽谈会,科技成果展览会,交换资料等,流通信息渠道。信息网络化则为技术成果的、技术投资、技术培训等开辟了新天地。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公司科技成果产业化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将公司有推广价值或经济效益前景好的项目在网上和推广,内容包括科技成果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用范围、投资规模、前景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信息,使公司的科技成果最大范围展示于社会面前。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管理部门还需要经常从信息网查阅科学发展动态、科技政策和社会需求等信息,将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市场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信息提供给产业部门,加快科技成果信息交换的速度,实现科研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提供和技术需求结合的良性循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管理

公司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形成了内容繁多、价值可观的科技成果档案资料,随之也积累了丰富的科技信息。为了迅速掌握和利用这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管理部门需要在计算机专家的帮助下,编制和建立公司成果管理数据库软件,将公司获得的各类奖励,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集团公司奖,民间奖,公司级奖励以及优秀专利奖,科技论文奖等信息全部编入数据库中,信息内容包含每一项成果的项目名称、获奖时间、主要完成人员、获奖级别、获奖单位、协作单位、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等,利用该系统能够方便地查询各种科技信息。利用此数据库的信息,还可以编制《XXX-XXX年获奖成果汇编》,编写公司所有获奖项目的题录(XXX-XXX年)。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了解公司所有科研人员的获奖情况,统计各种奖励,有选择性统计某位科研人员的获奖项目情况。这些信息为公司推荐申报上级单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选拔以及科研项目申报等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内容丰富、完整、准确的成果管理数据库,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四、科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企业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的结晶,科技资料中储藏着无数的科学技术成果、技术秘密、原始数据、工艺方法等。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使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效率。目前,公司在科技资料管理上局限于技术资料实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对科技资料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涉及较少。作为成果管理部门,需要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上加强科技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科研、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1.管理模式创新。在管理模式上,做好科技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大力加强科技资料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资料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使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实体资料保管,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资料保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

2.管理方法创新。建立科技资料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电子文件、电子资料管理和利用中心。通过局域网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资料查询服务。在公司内部信息网上建立“科技资料信息网”主页,用户可以通过科技资料管理软件系统查阅电子文档全文。还可以将图纸、照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通过网络传输到资料信息数据库中,实现电子文件的网络查询。通过局域网,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已经开放的资料和信息,实现科技资料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使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3.服务方式创新。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导致科技档案管理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资料信息的共享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企业科技管理工作者充分树立起主动服务意识。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提供科技资料的利用,让信息服务工作处于最佳状态,实行微笑细致服务。要求要对其保管的资料内容了如指掌,让每一个利用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另外,还要实行上门服务,改善服务方式的单一性,改变“坐”、“等”现象,让科技档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五、开展学术活动 促进科技信息交流

科技成果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水平的成果。在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同时,我们应利用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公司访问的机会安排专题学术报告,在学术活动的内容方面,除主要涉及科研领域的学术问题外,还应增加举办科技管理方面的学术报告和涉及科研成果数据库管理等讲座。如邀请知名的科技管理专家介绍学科发展动态、科技政策、申报程序及具体要求,并通过答疑,减少了部分科研人员申报奖励的盲目性,对提高公司科研水平有很大帮助。

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的科技信息服务,开拓科技信息服务领域,充分利用科技信息资源为科技成果管理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进企业科技发展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壁.加强企业科技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2006 (1)

[2]沈祖红.论企业科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2009 (7)

[3]李明丽.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安徽科技].2009 (8)

第6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科研项目的专家评审制度。全面系统的评估和界定已形成的科研项目成果、社会贡献率。通过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加强科研经费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财务人员应当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完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科学事业单位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

2、制订完善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必须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发挥出较大的效能。

3、完善科学的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4、根据研究所的实际,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和完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考核的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的经费开支、科技含量、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以某杂交榛子项目为例:

(1)项目经营管理模式由研究所牵头组织,项目实施地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苗木繁育、坚果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保证生产出合格的榛子苗木、坚果。项目的实施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规范栽培管理。本项目苗木、坚果收集及销售由研究所统一负责,采用“基地+农户”的运行管理模式,以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购销渠道的方式与农户建立起巩固的产业化协作关系。农户、生产基地的连接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自愿合作,利益联动,共同发展,带动项目实施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在苗木繁育生产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注重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一是由技术组制定统一的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二是由技术人员巡回各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三是以经济效益为杠杆,激励生产者高质量的开展园地管理活动,四是制定实施严格的苗木质量标准。

(2)项目的经济效益本项目产品主要为杂交榛子苗木和坚果,项目实施现已具备年产苗木200万株的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可具备逐年增加的坚果产量,项目实施单位可从苗木和果实的销售中获得稳定的利润。项目实施所建立的1.5万亩榛子栽培示范园,通过示范带动全省新建的榛树生产园虽然还未进入结果期,但园地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园内树体生长发育正常,从2010年进入结果期,开始显现经济效益,起潜在(估算)经济效益巨大。食用榛子主要有欧洲榛与平榛两个种,国外栽培利用的是大果型欧洲榛,我国广泛分布并在目前主要采集利用的是小果型的平榛。我国是榛子(平榛)原产国之一,有近百万公顷的野生榛树资源亟待开发利用,榛子栽培业的兴起与发展,必将促进我国榛树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榛子栽培业与榛子食品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大力发展榛子产业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保护天然林、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由于榛子适应性强,可以在坡度较大的土地上栽培,榛树栽培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山区林业的综合开发、消灭宜林荒山,保证宜林荒地及退耕还林土地的合理利用,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科学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科研管理制度,实现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规范,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职责权限分工明确,管理流程规范,构建了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2、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从科研立项、资金到位开始,财务部门就要和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1)财务人员可根据申报科研项目资料,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提供给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管理决策者可靠的信息依据。(2)项目进行阶段,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保证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3)当项目完成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时结清课题经费。

3、各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收入总额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收入占科学事业单位总收入的比重逐年递增。

第7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 激励机制 关键绩效指标 改善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29-02

近年来,我国科学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在积极探寻绩效评估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随着我国政府对科研投入的加大以及科学研究的竞争加剧,要求引入绩效管理这一已被国外经验证明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手段的迫切性也日益增强。合理的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对提高地方高校的科研质量意义重大,这已成为地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共识。限于地方科研以及学科自身的特点,当前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有待完善的空间。

一 地方高校科技项目及绩效管理的特点

地方高校的科研不但具有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科研任务的多重性、科研方向的多元性等高校科研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科研目标的实用性和科研内容的地域性等特点。基于此,本文研究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科研内容的地域性

与重点高校比较而言,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国家级项目的竞争上处于劣势,这样地方高校很难形成长期的、专一的研究方向。因此,地方高校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科研项目,以此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科研经费的支持。地方级科研经费定位于解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这样地方高校科学在研究上无形中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科研目标的实用性

科研水平不高和缺乏竞争力是一直困扰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也导致了立项、经费争取上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需要地方高校将有限的科研力量集中地投入到匹配的科研方向上,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目标应该更定位于实用性。具体而言,科学研究需要注重提高科研队伍整体实力,使其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明确的人才培养功能;此外,科学研究还需要注重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成果解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科研业绩来提高社会知名度。

二 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方法及其难点

1.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方法

考核科技绩效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的优点在于减少了非关键性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效率以及效益。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给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将各指标的不同等级得分与其权重系数相乘得出该指标的最后得分。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样既避免了同行评议法缺乏定量化分析的弱点,同时又受专家的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学术偏好、人情关系以及官僚意识残留等因素干扰;也避免了模糊评价法过分侧重于定量分析,而缺乏对一些无法定量化的、指标的定性分析。综合上述方法的优劣,关键指标考核方法较其他方法而言,更加符合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

2.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难点

第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障碍。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原因在于一方面科研过于偏重理论化研究,缺乏与地方特点的结合,这样造成科研成果在理论上成立,但不符合当地实情;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方式过于形式化,为按期完成目标,人为地拔高或降低科研成果。此外,在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科研项目成果约束机制,以至于即使达不到预期的科研成果,也无法追究相关的违约责任。

第二,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不容易被衡量。科研人员的科研投入是通过脑力劳动来实现的,有时为了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和实验的延续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这样导致其工作时间无法估算。而对科研产出的衡量由于对科学研究绩效评估的产出概念还存在分歧,导致科研成果的每一种社会价值也有多种表现形式,目前还没有形成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评估体系。

第三,学科之间的壁垒。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优势学科,在无法统筹兼顾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优势学科在项目申报上会比普通学科更具有竞争力。一方面,加大对优势学科投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优势学科;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所以这也会压制普通学科科研。这两者的均衡是目前合理绩效评估的一个难点。因此,怎么区分与学校职能管理机关的权限划分,协调与科技处、人事处等单位的关系,探讨项目管理、人才流动以及机构组建等具体问题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中需要优化的难题。

三 改善地方高校绩效管理的思路

1.运行评价激励机制,提高科研积极性

要正确评价科研水平,也要正确评价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促进协同合作。如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奖项包括科技成果奖、科研项目奖、校企合作贡献奖、成果转化贡献奖、科研创新团队津贴奖、科技工作贡献奖等。

2.科研成果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各类科研奖励评审、职称评聘等工作应当与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挂钩,如将从事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或科技推广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或在文化、教育、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并得到学校和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定,并以此作为科研考评管理的基本原则。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科研成果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科研的投入才有价值。因而,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准确满足科技发展目标和需求;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不能脱离科研目标的大范畴,需要契合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要着力考察各项科研产出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因而,在执行绩效评价时根据具体学科进行定量分析,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所以,在对科研项目评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定量评估,而且需要结合定性分析。

4.利益群体间的协调与合作

地方科技处和科研院是各科研人员之间、项目与科研人员之间、各学院之间的匹配、协调与管理的机构。地方科技处或科研院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加强人才之间的合理竞争、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有效进行以及如何合理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5.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考核指标的权重

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同行专家进行定性、定量评议的重要基础数据和规范。因此,评估指标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实用和可操作,会直接影响项目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的难度,由于受项目学科、研究阶段、研究领域、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国内外开展此项管理工作时间并不太长,评估指标的制定是难以尽善尽美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考核权重新予以调整。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对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科研效益的意义重大。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地方高校学术风气的发展,影响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事关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地方高校科研方向不集中,各个学科的科研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学科间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差异很大。地方高校需从优势科研方向出发定位,一要从学校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分析科学研究的优势和所拥有的科研实力,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其社会反响;二要依据现有科学研究基础,从学科的前沿地带和跨学科角度确定科研方向,经过努力能够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并能在某一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三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出发,确定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研究方向。以往的实践中,我国有关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要构建完全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的绩效评估方法尚需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吴述尧.国家目标为基础研究导向愈益成为科学发展的国际趋势[J].中国科学基金,1999(5):317

[2]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定位——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五[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

[3]杨道建、赵喜仓、陈海波.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刘志宏.提高高校科研效益的几点设想[J].科技管理研究,2003(6):60

第8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1.推广调控系统建设。它包括国家推广行政管理体系、技术指导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推广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应建立各级推广行政管理、监督机构,制定重大推广政策、目标、规划、建立相关的运行机制,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保障推广的完成。当前应尽快制定技术评价体系、推广激励政策、资金扶持和技术引进办法、推广许可体系等机制规章。技术指导体系建设:应完善推广活动程序化、项目管理分级化,实行分类指导、技术负责、指标量化。制定若干推广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评定标准,建立必要的信息反馈网络,建设国家重点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推广基地。法律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推广法律、法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法律上监督推广的运行。

2.国家五级推广机构建设。目前,省、地、市、县农机推广机构是纯推广性质的,乡镇管理服务站系综合职能机构。国家职能推广机构的建设,应实行机构设置定量化,机构功能双重化,依据各级推广机构的职责编制定员,并列为事业单位。当前,应重点建设省级和县级推广机构,尤其要增加基本建设投资,以建设多功能、基地化为目标,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工作效能。推广机构还应具备推广和服务双重功能,实行推广、科研、生产、培训和服务五位一体,以推广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推广。

3.商业化推广体系建设。能列入国家、政府推广项目的新技术仅系极少数重大的、关键的社会效益相当显著的技术。而大量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和实用技术如何推广,仅靠国家推广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推广体系,这也是解决“机化一体”的一个尝试。商业化并非就是有偿化,作为企业营销方略的一个部分,它更多的是无偿性质,且更注重实际应用,更讲求推广成效。商业化体系直接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广越成功,社会效益越好,企业的效益也越高。企业商业化推广和政府推广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属性不同。前者投入主体是企业,后者是国家。商业化推广体系应在国家技术指导体系的范畴内运作,且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商业化推广的工作规范。可以通过国家推广机构实行“制”,商业化推广体系更应注重近期和长远利益的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随着企业推广投入的增加,新技术运用的周期将大大缩短。

二、推广体系的运作

1.决策。决策是运作的关键,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经济可行性原则评估、审定、制订、下达推广项目计划,列入国家、政府的推广项目,使之具有行政和法律约束力,能成为或获得国家、政府的推广项目。要做到这一点,立项是关键,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面向农业经济主战场,突出社会效益大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找准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二是选择重点作物和重点作业环节;三是瞄准农业综合开发,如丰收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寻找新的切入点;四是发挥综合经济效益,形成技术、人才、资金集成。

2.方法。适当的方式方法是推广成功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四个结合:即推广与服务结合,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结合,提高与普及结合,点、线、面结合。同时,必须做到宣传到位、技术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依据项目的特点,利用广泛的宣传媒介进行宣传,做好示范试点和技术培训,并给予相应的资金和物质扶持。重大项目还必须组织到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小组,做好组织领导和技术协调工作。

3.验收。验收评定是项目的尾声,也是推广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多年以来,许多地方验收评定工作做得不够好。有些项目效益相当好,可是没有很好的验收总结,不能获得应有的效益。这有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问题。验收本身就是一项最好的检验,最真实的评价。当然只有科学的验收评定办法才能反映出事实的本来面目,才可减少有意的或无意的误差。我们必须加强验收评定工作,选择最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验收评定。

第9篇:科研的社会效益范文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对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治疗效果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来获得,而是医疗器械产品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医疗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以及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或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2 医院在医疗设备的引进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购置医疗设备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

医疗设备的投资、购置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购置医疗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运转周期较长,运行成本较高,更新换代较快,因此对设备运行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设备采购的计划性,加强人才的培训力度,将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诊断的精准度,发挥高科技产品的应有作用。

2.2 医疗设备在工作当中的管理不够完备

医院为改善就医条件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都在不断地添置、更新医用设备,对医疗设备的盲目引进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有甚者对相同的医疗设备重复引进,给国家和集体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医院领导和设备主管部门应做好医疗设备的投资论证和决策分析,以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2.3 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医疗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保养,都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维修人员进行操作,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负责维修保养的工作人员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相应技术,面对出现的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地进行排除,影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管理层往往有重引进、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对医疗设备缺乏单台设备的成本核算医院科室采用的是二级成本核算,科室负责合并设备的运行成本,成本核算没有细化到单台医疗设备。在进行人工费、维修费、水电费等一系列支出方面缺乏经济方面的责任意识,医疗设备的实际成本不能够得到全面反映,不能够严格地控制成本支出。

3 医院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3.1 投资效益的内涵

投资效益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所占用或消耗的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无论是对投资的宏观调控,还是每一个具体投资项目管理,都要重视提高投资效益。投资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微观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投资效益的评价方法

3.2.1 按照计算投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投资法和动态投资法两大类

静态投资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法、投资偿还期法、投资项目盈亏平衡法等。静态投资法没能考虑投资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不够全面,不够精确。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对财务指标评价时可采用折现指标。

3.2.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反映的是诊断和治疗的病例数量。经济效益是计算医疗设备使用率、有效利用率和利润率。医院作为治病救人的机构既要注重设备的临床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多科室资源共享,更应满足社会的就医需求,处理好医患关系 ,实现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共赢。医疗设备投资效益更应具有前瞻性,应具有发展的眼光,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具有科研创新精神,探索临床与科研型结合的道路。

3.2.3 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投资效益要兼顾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相结合。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要对采购的医疗设备的使用性和先进性有充分的了解。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具有战略的眼光,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局部利益,应具有全局观念,使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