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河道治理工程预算范文

河道治理工程预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河道治理工程预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河道治理工程预算

第1篇:河道治理工程预算范文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的黄河中游,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山西省总土地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9%,高达10.8万平方公里,治理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地政府研究的焦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小范围内进行水利资源的综合治理,提高地方农、林、牧业发展,预防地方山洪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

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问题

(1)单项工程设计问题多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工程、生物和农耕三大措施,按要求每项措施应落实到图斑,但一条流域有成百上千个图斑,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每个工程都有单项设计。目前按图斑搞单项工程设计的不多,工程规划设计只能在脑里;有的单项设计只是“闭门造车”,不具指导意义。

(2)小流域实施规划深度不够

由于前期投入不足,我省大多数小流域实施规划是借助不完全实地调查和分析统计数据来确定相关因子的,部分数据不具科学性,原始数据不真实,造成以后一系列工作出现差错;进行规划一般采用常规方法,时间长、工作量大、成果精度较低;由于缺乏地方规划实施细则,各县市均参照部颁规划标准,这就造成规划可操作性不足等。如在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广大农民为了吃饭不得不耕种坡地来获取粮食,使得有些地方的退耕还林(草)形同虚设。

2、资金投入不足

大多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地方财政都十分困难,无法按规定投入配套资金,造成工程设计的盘子很大,而实际投入资金仅占工程预算的一半多一点,为了完成工程,达到验收标准,不得不弄虚作假,虚报完成工程量及工程效益。

3、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1)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

小流域治理所需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石灰等。少数人为节省资金,将未达国标的伪劣产品混入工地使用,有的工程砂石骨料存在问题,但由于“急需”也勉强使用。

(2)偷工减料

现阶段,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但不管是搞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开展小流域治理,都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这就构成了矛盾。在家的劳动力为按时完成任务,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工程承包者在修筑蓄水池等坡面配套工程时,降低水泥砂浆标号,缩小砌体尺寸,致使这些工程还没投入使用就垮塌报废。

(3)不按程序施工

一些地方修筑坡改梯工程时不严格按部颁规范中的施工程序进行,致使坡改梯后土壤肥力低,头几年比原坡地还要减产,不受群众欢迎;还有些地方在实施生物措施时,工程整地后马上定植苗木,因定植坑内的土壤未沉陷,土壤空隙大、理化性状不良,致使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

(4)苗木质量差。为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引进优良品种,但一些不法商贩用质量低劣的品种冒充优良品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有的苗木规格未达到国家规定的Ⅰ、Ⅱ级标准,栽植成活率极低,大量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分析以当地自然规律为基础,结合实际需要情况,以科学方式对小流域进行综合的治理。流域的治理首先应以科学的方式研究当地地理特征,并归纳出相应的治理方向与具体步骤。在措施设置方面,不可过于追求眼前利益怀有侥幸心理而降低设防标准,与此同时也无需过分高估自然灾害盲目提升设防标准而导致资源滥用与资金浪费。应参考防护对象的综合价值与抗灾能力,采取在规定标准内与实际需要相符的设防标准,维护工程效益与安全相互和谐。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应采取沟道与坡面兼顾、天然植被与人为工程并重的治理原则,根据治理对象的地形、保护植被的数量以及保护治理对象的综合价值,将治理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对于沟道耕地较多、居民较为密集的区域,要适度增大治理工程比例,这样一来虽然该地区工程投资量会相应增加,但竣工后在农田、水土以及人员安全等各方面的保护程度都会相应提升,因而对改善村容村貌与各项村级基础建设都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对于沟道耕地数量较少、无人居住的区域,可采取大量布置植被的方式进行相应保护。从灾害防御的角度而言,植被防护能力远胜于其他工程措施,同时还可以实现较少的资金投入。

除了生态治理外,还可在河道建立水闸、拦水堰、建设河道挡墙,在不同时期控制地方水流量,以此来控制地方水土问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能战胜自然,但是可以适应自然。在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采用生态修复,以自然之道治自然是治理流域水土环境的主要手段。

1、生态治理措施

生态治理,顾名思义,是利用生物的方法保持水土,比如封山护林,在退耕还林的山坡或者荒山种植乔灌树木或者植被。在农用生产周边地段,应该大量种植经济树种,防止水土流失。在治理过程中应该以村为单位,以县为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比如在河流地段种植竹子、垂柳,在农田边种植桑树等经济作物或者适合地方生长的乡土树种。在城乡地段,可以种植三叶草,苜蓿等。

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地方土地资源,种植的树木也应该因地制宜,在水土治理的同时,可以做好地方经济建设。在水土治理过程中,建立地方经济性园林。比如在农民退耕还林的山地或者山坡地带,可以种植经济性树种(比如核桃、枣树、桐树等)或者可入药的植被(车婷草、山茱萸等)。在治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树种之间的间距,在植被的前期,山坡上应该设置相应的排水沟。除此之外,应该重点发展村落式经济园林,发展农家乐旅游业,通过生态治理发展地方旅游业,创造地方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治理监督措施

纵观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无非是地方由于经济建设,大量的采石采沙采矿,滥砍滥伐,在预防区域内盖房建厂。所以在治理监督过程中,应该把上述现象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于在当地实施的该类项目,应该做好实施审批、施工监管与验收环节,对于有违地方环境治理的施工行为,应该从严处理。以此来做好地方水土监督工作。

3、强化工程建后管理,使效益长久发挥

应改变原有的“重建设,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强化工程建后管理,对已建成的工程,应明确产权归属,预算出相应的后期管理费用,分项安排专人管理。

4、预防措施

水土治理,预防是关键,只有预防做到位,治理才顺利。所以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宣传力度,以农户为单位,将宣传资料以宣传画册的形式分发到家庭,并以村为单位进行媒体宣传教育,提高地方群众水土治理意识;其次,加强地方经济林的管理建设工作,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对地方经济林进行技术培训,并制定管理制度,通过科学技术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以此来激励农民对经济林的建设热情。最后,做好水源地区的维护工作,严禁农户毁林开荒或陡坡铲草现象发生。

五、结语

流域综合治理是在一定空间实施各种措施,在短时间内,对地表景观作较大调整,势必对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综上所述,在水土治理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小流域治理工程,采用科学的方法,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水土资源治理工作,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预防监督为辅,才能真正做好该项工作。

参考文献:

袁爱萍:《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分析方法探讨》,《水土保持研究》, 2001年04期

第2篇:河道治理工程预算范文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这种培养模式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再培养成本,加重了学生就业难度。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贱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

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绿化——蓝化规划是现代园林学宏观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这一层面上的规划设计比较接近于传统园林的概念,偏重视觉形象的欣赏。农业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局限于微观的植物研究和中、小型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当前迅速扩大的专业领域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始创办高职园林专业以来,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的人才。多年来,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活跃在省内外园林及相关领域,为园林专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过9年的发展,园林专业在师资队伍上已趋稳定,教学计划几经修改已趋于合理。但是在新形势下,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滞后于专业的发展,为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基于2009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多元化、职业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NZYGH-002,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改革。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因此,园林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有所侧重,使学生在3年内既掌握园林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某一方面的专门技能,从而适应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要。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针对往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专业培养目标划分为3个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园林植物方向。学生可以通过一年的在校学习,深刻理解园林专业内涵、当代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二年级的时候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工程施工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等工作。

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改革后的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分成两个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深化教育阶段,使学生在基础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基本能力方面得到逐步提高。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有些模块课程是由其他专业比如旅游管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

专业知识模块化。我们根据专业特点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了6个模块。

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

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

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

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

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

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其中,前3个模块由园林专业开设、艺术设计模块由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由资源环境专业开设、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由旅游规划管理专业开设。我们在园林专业课程大纲中完全按照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开课时间等设置这些课程,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上课,具有同样的专业效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本学科的改革重点贯穿于三年的教学全过程。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依据地区优势,笔者所在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有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洛阳的龙门石窟、国花园和白云山森林公园;焦作云台山森林公园;郑州郑东新区湿地公园、静泊山庄等。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本专业与河南省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河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鄢陵和潢川苗木繁殖基地等多家园林企业签订合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每年一次的园林专业设计竞赛加强了各年级和相关专业学生的沟通交流。连续几年的全国景观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举行,使学生了解全国园林专业学生的状况,向有实力的院校学生看齐。

4、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学院专业教师先后完成了南阳市新野县城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牟县公安局的景观设计等10多个项目,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全过程,将所学的知识牢牢地联系起来,使理论知识得以完善和运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