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收入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学生教育培养并不能有效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之所以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临床医学教学现阶段仍存在如下的几点问题。
(一)临床医学师资队伍的不完善
我国教育部门近年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培养提出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目的是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促使教学的质量水平得到充分的提升。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对于“双师”这一概念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资队伍的质量而对教学的质量水平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就临床医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学校往往仅看中教师的证书而忽视了其与实践教学的适应性而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力量。此外,教师的收入与医生的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造成了优秀临床医学师资的流失,而学校需要聘用专业的医生进行兼职授课,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教育的不稳定性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的不完善
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往往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现阶段在教学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完善,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课程结构仍需调整。就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课时安排来看,其中理论课的课时主要安排的两年的时间,但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时间并不足以支撑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就课程的设置来看,学校往往更加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而未能给予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充足的重视,而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其次,教学方式合理性的缺失。就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教学来看,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仍在教学中受到广泛的运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降低而影响了学校的效果;最后,教学实践的缺失。临床医学本身对实践性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显然对其教学实践未能给予充足的重视而对学生自身的能力造成的限制。
(三)临床医学教学评价的不合理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来看,教学评价不合理是其中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学生的考评往往更加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就考试的内容来看,也可以发现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现阶段的考试内容均是课本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而在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却未能真正有效的设计,这显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限制。此外,教学评价的方式单一也是现阶段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临床医学的实践性,而仅重视通过笔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往往造成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有较高的记忆,但在理解运用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足,而给学生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限制。
二、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为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效果,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学校就必须针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充分落实相应的教学改革。
(一)优化学校的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能力素质往往对教学的质量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此针对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教学改革,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重视对临场医学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优化。基于临床医学教学的实际要求来看,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满足如下的几点要求:一方面,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针对学校现有的临床医学教师加强相应的工作培训,确保学校以医院之间的合作,以为学校教师提供充足得进修机会,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师资队伍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强化培训,以切实有效的为教师教学的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促使教学的质量水平得到充分的提升;另一方面,吸引优秀的医生兼职授课。学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优秀临床医学的兼职授课标准,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生到学校兼职来任教进行实践经验的传授,为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针对教师培训的实施应重视采取定期的培训方式,要求确保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能够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基于此,学校就可以在校内培训的同时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让教师进入到医院中进行培训,确保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
(二)优化学校临床医学的教学管理
基于学校现阶段在临床医学教学管理方面不完善的问题,针对教学的改革也要求能充分针对教学管理进行优化,确保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针对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现阶段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实际的教学管理实施就要求做好如下的工作: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基于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求学校能够给予课程设置的优化充足的重视,要求学校能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来充分提高其合理性,确保能够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能充分的对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临床医学教学的实施应基于其本身所具备的实践性要求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重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确保能给予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充足的重视,并有效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进而为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落实相应的教学实践。要求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实施中能重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确保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充分引导学生充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促进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为促使学生的临床医学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在教学改革中也应重视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加以转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以及临床医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教学评价的师生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出发进行改革:一方面,对考试的方式进行转变。要求学校能给予学生的综合能力充足的重视,确保从综合能力的角度来进行考核内容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切实有效的以综合能力为导向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并有效对学生的主体性加以调动,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应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要求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科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评价的方式进行拓展,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在强化学生理论认知的同时还能有效对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能力进行充分的培养,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实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结语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2014年10月,通过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向浙江省各儿科医生以邮件形式发送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14份,回收问卷414份,有效率100%.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主要包括医院名称、医院等级、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背景、工作年限、收入等。
1.2.2工作满意度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工作满意度量表是吴静华、廖素华根据Weiss等[3]编制的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短式量表(MSQ)的翻译量表。该量表在国内应用广泛,信度、效度较好,共20个条目,包括内在满意度 (条目:1~4、7~11、15~16和20)和外在满意度(条目:5~6、12~14和17~19)两个分量表,内在满意度指与工作本身相关的满意度,如从工作中获得的认可、成就感、自主等;外在满意度指与工作本身无关的满意度,如领导的赞美、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等。此量表采取李克特的五点量表计分方式,以1~5分评价20题,总分100分,为总体满意度,外在满意度总分为40分,内在满意度为60分,分数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
1.2.3离职意愿量表 采用李栋荣等[4]翻译的Michael和Spec tor在1982年编制的离职意愿量表,翻译后的量表用于测量我国员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信度、效度俱佳。条目1和条目6构成离职意愿维度1,表示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条目2和条目3构成离职意愿维度2,表示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条目4和条目5构成离职意愿维度3,表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以1~5分评价6题,总分为30分,3个维度的总分各为10分。
1.3统计分析方法
1.3.1描述统计法 釆用均值、标准差、构成比等描述一般资料各项目的分布特征以及儿科医生满意度和离职意愿得分水平。
1.3.2 Pearson相关分析 了解一般资料各项目、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和离职意愿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1.3.3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解一般资料各项目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大小,了解一般资料各项目和总体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大小。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表1是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其中年龄以30~49岁年龄段为主,占67.9%;本科学历比例为70.8%;职称为正高级最多,比例为28.7%;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占31.4%,临床医学 (儿科学方向) 专业的占28.5%,儿科医学专业的占37.9%;儿科工作年限21年以上的最多,比例为37.9%;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的占78.7%,二级医院的占 20.0%;所调查的地区以杭州、金华、衢州三市居多,比例分别为33.0%、13.0%、10.6%.
2.2各因素Pearson间相关分析由表3可知,各因素间Pearson相关关系为总体满意度与职称、收入成正相关,与专业背景、离职意愿负相关(P<0.05);外在满意度与学历、专业背景、离职意愿负相关,与总体满意度、内在满意度正相关(P<0.05);内在满意度与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收入、医院等级、总体满意度正相关,与离职意愿负相关(P<0.05);离职意愿与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收入、各满意度负相关(P<0.05)。
2.3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情况表2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的工作满意度不高,总体满意度的平均满意率为60.5%,内在满意度为61.7%,外在满意度最低约为57.6%;离职意愿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为57.2%,说明儿科医生存在较高的离职可能性。
2.4总体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逐步回归分析由表4可知,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影响儿科医生总体满意度的显着因素为月平均收入和专业背景,儿科医生总体满意度与月平均收入呈正相关,与专业背景呈负相关,即月平均收入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各专业背景儿科医生总体满意度为儿科专业背景<临床医学 (儿科学方向)<临床医学。影响儿科医生离职意愿的主要因素为总体满意度、年龄和专业背景均呈负相关,即总体满意度和年龄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各专业背景儿科医生离职意愿为儿科专业背景<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临床医学。
3 讨论与建议
3.1恢复儿科医学本科专业的设置,科学配置儿科人力资源
本研究表明,浙江省儿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较低,离职意愿较高,预示现有的儿科医生队伍存在稳定性不足、流失严重等问题。从宏观来说,全国儿科人力资源都存在总量不足和配置不均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 数据统计:我国0~18岁人口约13亿,占全国人口的2.5%,而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全国卫生人员从业人员总量为911万余人,但儿童医院从业卫生人员仅为4.5万余人,儿科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有医院2.3万余家,而目前去年儿童医院仅有92家,所占比例仅为0.4%.
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取消了儿科医学专业,据报道,近10多年来我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 000名。同时,培养一个诊疗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长期的生源匮乏导致了现在儿科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5],随着国家 “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儿童健康需求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建议教育部恢复并扩大对儿科医学本科专业的招生,政府要加大对儿童医院的建设和扶持,纵向构建国家、省、市、县、乡的儿科医疗体系,制定政策,让更多的儿科医学本科人才立足基层,满足儿童健康的需求。
3.2提高儿科医生在经济、职称晋升等方面的竞争力
浙江省儿科医生的满意度尤其是外在满意度较低,儿科医生在收入、职称晋升、诊疗环境等方面不满意,儿科诊疗具有特殊性,儿科疾病起病急、变化快、进展迅速,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和对医务人员的高期望值成了矛盾的焦点,很多儿科医生都倍感压力;在离职意愿的调查中,儿科医生的收入、职称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和保证其晋升渠道,有利于保持儿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减少人才流失[6].
建议医院要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儿科医生在收入、职称晋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为儿科医生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使儿科医生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地治疗儿科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3.3加强对有儿科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的重视
儿科人才的流失更加重了儿科医生总量不足的问题,研究减小儿科人才的流失率很重要。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儿科医生的专业背景均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儿科医生的专业背景是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共同影响因素,儿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比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离职意愿更低,其工作满意度也更低,所以儿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从业稳定性更高。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医院要加强对儿科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的重视,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刘芙蓉,孙 红,丁 璐,等。医务人员特质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相关关系的研[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6):58-60.
[2]杨惠云,燕 虹,周 西,等。 721名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 2014,34(2):75-77.
[3]李栋荣,李经远。矩阵式组织结构下角色冲突、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关联性研究[D].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2000.
[4]王有佳。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专家呼吁政策倾斜[N].中国医药报,2012-06-20(4)。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走向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设备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管理资产,设备使用是否正常影响着医院的信誉和经济效益,所以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对医院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医院设备管理维修现状
临床医学学科给医院带来的是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部分医院的领导对此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却很少提及,只管引入设备,却没有在后期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设备保养等经费投入,同时也没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运行,导致设备使用出现不少问题,阻碍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2.1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部分医院对机器设备维修不够重视,基本没有设立医院设备维修部,最多只是在总务科下面设立维修小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对相关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以上状况导致对设备维修保障力不够,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医院越来越依靠销售公司或者厂商维修,维修费用很容易失控,增加医院的成本,有时甚至还带有不确定因素,不能第一时间解决机器故障,不能满足正常的临床医学的需求。
2.2缺乏对相关设备的资产管理
众所周知,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设备已经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传统的医院设备管理模式已不再满足当前的状况。同时,每一家医院的设备是不一样的,有着区别于其他医院的机器设备,所以更需要建立严格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而不是仅仅简单依靠销售公司所提供的保修期限或者外包模式下所负责的专项项目,这种分散式管理越来越显示出自身所存在的弊端。对于内部资产管理,医院在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应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这一区域应该由谁负责,使相关责任人知道自己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应如何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单纯明确管理目标还是不够的,这样工作很明显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在原本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由于待遇比较低,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流动性大,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使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失去激情,自己付出了努力却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
三、医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未来的趋势
3.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纳入医院统一管理标准
为更好完善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纳入医院的统一管理,加强医院的形象建设。根据现代的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制定、完善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例如,维修办公室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工具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奖罚制度、维修操作流程等。通过书面文件下发相关任务,并监督其执行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标准之中。同时,医院应实行的“6S”管理标准,项目公司也不能例外,因地制宜,改善医学工程维修办公室的环境,将特定的工具贴上标识,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整齐摆放,实行集中管理,规范线路走向,避免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故障,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3.2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医疗设备维修专业人员只靠当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远远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专业医疗机修人员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与时俱进。特别是那些依靠内部设备维修人员的医院,更应该为机修人员的进修投入大量的资金,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跟上设备技术的发展水平。另外,设备维修人员不仅需要懂得相关维修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维修工程师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急患者所急,想为患者所想”的理念,努力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在维修保养设备之余,进行不定时业务学习,每月定期组织维修团队进行专业学习,由专业人员负责主导,一起探讨当月维修情况及下个月的目标管理,加强工程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并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3将医院设备实行维修外包模式和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有机结合
医疗设备维修是涉及机械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对专业技术要求十分高,然而受个人知识面的影响,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精通现代医学设备的全部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怎样才能使医院设备管理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的供应链,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优的服务,这就需要实行维修外包模式和临床医学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资源优势的共享,创造更大的效益。诸如某些大型的医院是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这些院校除了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外,还开设医学生物工程和设备维修相关的专业,可以说这些医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技术背景,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将医疗设备维修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化,又可以充分利用维修人员的专业维修优势,将实践和科学建设相结合。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事后维修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日常需求,更重要的是预防维修,把可靠性和安全性列为设备管理的核心,开展设备安全检查、保养及维护,以更好地利用设备,怎样实现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科研工作也是与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具有相关的内容,可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医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为了迎合社会现代化发展和医院快速发展的需求,医院应该持续不断改善,设立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将传统的维修外包模式与现代临床医学科学工程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工作效益,降低维修成本,增加医院的相关收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化管理,为促进医院高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总之,在更新换代快的形势下,医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更加需要维修管理和临床医学共同配合,共同探索,共同实践,创造不一样的明天,真正意义上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在医疗事业中的迅速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杰.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J].医学信息,2011,24(5):2538-2539.
1.1调查对象
以山东省某医学院2002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近36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将其中医学类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资料完整者有3788人,有效率达到99%以上,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1.2调查方法
毕业生就业信息从毕业生自身获得,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有相关单位进行证明,每年医学类毕业生的信息都会收入到校信息系统里面,并进行有效整理,下述表中数据皆为每年的最后一天所收录的信息,
1.3数据整理分析
在进行数据整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性,利用专业性软件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采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之后也由人工进行抽样检查。
2.大专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
2.1、山东省某医学院
2002年至2010年医学类专业构成及变化情况,详情见图一,从表中也不难看出,医学类里面包含多个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等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占据总人数的比例最高,毕业人数近2376人,约占66.5%,位列第二的则是护理专业,毕业人数为611人,约占17.2%。2002年至2010年医学类大专生总人数是3578人,2005年相对于其它年份,其毕业生人数最多。立足整体九年毕业生总的毕业率约为90.5%,其中在2002年、2003年其就业率均为100%。2004年形势相对严峻,失业率高达33%以上,但是从2004年以后也就不难看出,医学类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相应的回升,至2007以后,就业率高达90%以上。在医学类四个专业中,依据表中情况也就不难看出,2002年至2010年毕业生临床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较,其所占据的比例最高,约占66.4%,位列第二的则是护理专业,约占17.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04年是临床医学专科毕业,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其就业形势严峻,这是导致2004年就业率低的根本原因,再者来说,在2004年至2006年这一个阶段,由于受本科医学毕业生的冲击直接影响专业就业率。从本质内容上来说,之前几年医学类专科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医院所需要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加上学校或者学生等其它因素,因而导致就业率低下。
2.2、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2002年至2010年选择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毕业生有2634人,约占毕业总人数的73.7%以上,无形之中也就证明了该学校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其就业主渠道是医疗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继续深造的有250人,也就是说专接本成功而后考研,自2006年以后就业形势越加严峻,更多的毕业生没有选择就业,而是选择努力继续深造,自主创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有258人之多,约占总人数的7.4%,充分考虑到自2007年以后有药学专业的专科生毕业,相应的考研的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也在上升,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但是变化不太明显。从数据中分析后得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毕业的专科生有近80%的学生在医疗机构工作,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形势相对于其它专业还是占据一定优势,倘若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需要掌握诸多方面的知识,再者来说其入学率也较低,中医学就业比较严峻,受西医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其就业形势很大把握,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去企业和继续深造的学生相对较多,占总人数比例的39.1%和20.7%。
3.依据调查结果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类专科毕业生有近75%的学生会选择在医疗机构工作,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2002年至2010年,近10年的发展,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当然也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如:医学本科、研究生的冲击、供需关系变化、医学类人才日渐增多。在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再者,加上社会上还存在着不良现象,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充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对人才的要求放置在研究生、博士等,再有部分单位用名牌大学生来宣传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渠道招收医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能力。从另外一方面进行考虑,学生学习医学专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往往在就业时会考虑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未来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考虑到自身因素,对从事单位期望值过高,不能够充分自身欲求,而选择另谋出路,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升失业率,这些都是造成“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的根本原因。
3.1、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对“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提出高层次要求,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定位,甘于奉献的人越来越少。
3.2、不同专业就业形势不一。结构性矛盾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还是比较突出,例如: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期就业前景好,但是毕业生相对较少,而临床医学方面,已经呈现出一个相对饱和状态,但是需求不旺盛。从这次调查结果中也就不难发现,该校有近乎75%的专业毕业生在医疗机构工作,无形之中也就透露出该校就业主渠道还是在医疗机构上。
3.3、性别差异。在调查研究时发现,该校女生不管在考研机率还是学习医学专业的总人数来看,女生都几倍多于男生,且女生的“用工成本”远远大于男生,不考虑其它因素,在相同条件下会偏向于男生,而这也是女生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选择考研的根本原因所在,相应的女生考研率自然高于男生。
4.建议和措施探讨
4.1、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说,应当从国家战略方面对毕业生就业予以高度重视,要全面考虑,解决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多方面因素,为高等院校学生更好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的同时,加大对人才储备,使得人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才能,更好的贡献于社会。
4.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对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改正错误的价值观,而就业指导从当从学生开学之初就进行,也就是贯彻整个大学课程,并将其列入到学校发展的范畴之内,使之职业化和专业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未来更好就业创造条件。
5.结语
【关键词】特布他林;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5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26-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弥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阻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胸痛等,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呼吸道病毒感染、气道高反应性、遗传机制、气道慢性炎症、变态反应、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2]。而特布他林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进入人体后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还能增加气管、支气管纤毛的活动,抑制肥大细胞释放各种递质,从而抑制呼吸道过敏[3]。因此尝试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并取得一定疗效,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入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女性18例,男性25例;年龄为27-86岁,平均年龄为(45±10.6岁;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23例;年龄为26-83岁,平均年龄(48±1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诊断[4]。
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吸氧、止咳、化痰、抗过敏、调节酸碱平衡等。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方法:雾化器内加入倍氯米松100μg,生理盐水3ml,每次20min,氧气驱动,每日1-2次[5];观察组雾化吸入特布他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7天后观察临床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哮鸣音等临床表现有无缓解。
1.4.2通气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PEV1改善情况。
1.5疗效评价指按1984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关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6]。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量(FEV1≥72%为正常范围[7]。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异常者治疗后FEV1达到正常或较用药前提高>l0%;有效:临床症状缓解明显,FEV1较用药前提高6%-10%;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FEV1较用药前提高≤5%。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哮鸣音症状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较前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疾病,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由感染、寒冷刺激、过敏、精神、神经等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目前一般认为,支气管平滑痉挛、支气管黏膜水肿、以及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痰栓的形成是其主要机制[8]。为了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我院采用雾化吸入特布他林给药的方法。
特布他林是一种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肥大细胞对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递质的释放,舒张支气管,松弛平滑肌,同时能增加纤毛运动,促进支气管黏膜clara细胞的分泌等[9]。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95.3%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杨波,黄开明,黄文洁.特布他林雾化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54-856.
[2]涂立德.射流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0:1546-1547.
[3]刘其源,阎晓瑾.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69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6,33(3:29-30.
[4]姜英今.大剂量特布他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8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9,52(10:909.
[5]卢军芳.氧气驱动雾化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93-94.
[6]杨楠,向平超,张二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1:78-79.
[7]蒋雪梅.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25+1428.
1.1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状况
《2009年福建省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显示,2009年末,我省卫生机构总数6984个(含个体诊所,不含村卫生室),卫生机构床位总数104189张,卫生技术人员1274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1957人,注册护士47604人。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877个,床位22013张,占全省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21.13%;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0646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6.2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966人,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7.26%;注册护士5752人,占全省注册护士总数的12.08%;其中中心卫生院153所,床位7273张,卫生技术人员6356人。我省共有村医疗点19627个,执业(助理)医师1717人,注册护士266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8192人。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的普及率较低,卫生人力不足问题突出。
1.2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构成情况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省乡镇级卫生机构的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占54.83%,大专或高职学历的占19.91%,无学历人员占21.52%;乡镇级卫生机构的人员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53%,乡镇卫生院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占14.85%,无职称人员占20.62%。全省卫生人员以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为主(达60.95%),省级和地市级卫生机构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卫生人员占65.00%左右,而县区级和乡镇级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比例在58.00%左右,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乡镇级卫生机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偏低,无学历和无职称人员还占有相当比例,整体素质较低,人员队伍相对老化。
2原因分析
2.1城乡二元差距致使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村基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项基础条件大幅改善,交通、生活日益便利,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但城市聚集优质资源的效应,致使优秀人才在农村基层“留不住”[3],城乡卫生资源的差别依然很显著。
2.2医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
虽然我们在招生宣传、新生入学和就业指导时一再强调,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农村基层的医学专门人才。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医学生择业观念陈旧,追求优越、舒适、便利的城市生活,择业定位在城市、医院及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有的医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也不愿到农村基层就业,人为造成医学生“下不去”。
2.3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配套的人才培养措施
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充其量只能是“半成品”,临床知识技能不熟练,普遍缺乏临床工作经验。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就缺乏高水平的临床带教医生,且病源、病种及基本医疗设备也相对不足,这就无法给这些刚毕业的医学生提供继续教育和培养的条件,即使把新毕业的医学生招进来了也“用不上”,还可能影响这些医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3建议
3.1坚持政府主导,建立面向农村基层临床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制度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这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现阶段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政策的覆盖面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并且延续推行较长一段时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素质不高的问题,确保惠及广大农村基层。这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政策措施,结合区域卫生规划,研究制订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组织实施好农村卫生人才的订单定向培养工作,为农村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宜卫生人才。
3.2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基层临床医生规范培训
面向农村基层的临床医学生要按全科发展方向培养,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能力培养,以适应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4]。各级政府要设立全科医生培训专项经费,保证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托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一批功能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对农村基层现有临床医生实施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骨干培训,同时组织开展全科医生培养,保证新毕业医学生经规范培训后进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提高农村基层临床医生的能力素质和水平[5]。
3.3推行县乡联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拓宽农村基层
医务人员交流发展空间针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人事关系收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负责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和经费的管理,在县级机构编制、人事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调配和交流。乡镇卫生院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所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职责。
关键词 实习医生;人文关怀;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117-02
人文关怀是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是高尚医德的重要体现。临床实习,不仅仅是对实习医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是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人文关怀素养直接影响到医生和患者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人文关怀的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医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严重影响到医生的正常工作,也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医疗环境[1]。实习医生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角色,其实习过程从学校理论学习走向医院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是对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及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培养[2]。当前,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医生的人文关怀的素养还不够,未能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影响医患间的关系,不利于实习医生的成长和发展。
1 培养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新医学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转变。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明确指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时应掌握有效和病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素养。同时,教育、卫生部门联合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对临床医学毕业生提出基本要求:在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方面,应具有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意识,让病人及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中。
基于人文关怀的医患沟通意义凸显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医疗活动更具制度化、规范化及标准化,医患间应建立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上的关系。近年来,人们的就医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重视,但因客观因素使得医患关系存在不对称,一旦医患间沟通不及时、不充分,医患关系未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加大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甚至激化成医闹,严重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带来巨大负面的社会影响。所以,加强实习医生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极为重要。
医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医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做人,学会给予患者关心、爱心及同情心,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提高和患者沟通的能力。要成为优秀的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精湛的医术,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医德、人文关怀素养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这些也是医学生以后在医院、社会中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够妥善处理和同事、患者的关系,适应医院工作的环境,推动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 基于人文关怀素养培养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策略
重视实习医生的入科教育 当学生进入科室的第一天,就由科室负责人对他们介绍科室的人文理念、发展历史、人员构成,并让他们明确实习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具体的岗位和注意事项。尤其要重视在实习过程中和患者沟通要态度热情、诚恳,有耐心、爱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怀患者,应用换位思考感受患者的思想和情感,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倾述。同时,还应该强调所有的医疗活动均需要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下实施,要求每一位实习生从入科开始就必须保持严谨、客观、理性的态度,不管是临床诊断,检查的系统性、全面性,还是门诊病历书写的严谨性、规范性。还应教育实习医生要始终秉承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患者为本”的理念。通过入科教育提高实习医生的服务意识,为人文关怀沟通的培养奠定基础。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 在日常临床带教中,带教医生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跟患者进行接触和沟通,通过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内心状况,以及病情给家庭带来的压力,适时地指导学生通过耐心倾听、共情等心理技术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同时要让学生重视收集和了解患者的以往病史,包括患者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经济收入、治疗情况等,这也是医生和患者情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同时,此过程也是医生和患者进行知识交流的过程,通过问答、讨论、解释及安慰等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如此一来,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
另外,在临床会诊中应对实习医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促进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通过现场会诊,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理解和关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
通过网络培养实习医生的人文情怀 让学生在网络上解答患者的疑问,或发表临床医学相关的科普知识,这样不仅宣传了医院和科室,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患者病情了解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同时,根据网络对自身学科病症的报道进行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疗等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正确治疗对患者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指导实习医生开展人文阅读 要成为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高尚的人格道德。这就要求实习医生通过人文阅读来汲取人文知识,拓展自我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健全自我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医德。同时,可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对临床疾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这样有助于在和患者的沟通中能够准确抓住患者的心理变化,从患者的角度应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来开导和教育患者,增强医患沟通的效果。同时,人文阅读能培养医生的责任感、同情心及人文关怀。
改进考核模式,强化学生沟通技巧 应该让每位实习医生都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及医生三个角色,对实习医生的病情询问、沟通表达、疾病检查及病情理解等能力进行有效考核。让实习医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三者的心态、想法及感受,当扮演患者时要将疾病的临床表现、不适感等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当扮演医生时应基于人文关怀应用正确、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用客观、严谨的语言挖掘患者的病症,同时还应给予患者关爱和安慰,并要耐心跟患者解释,以消除患者消极、不安等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并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家属能掌握治疗的情况;扮演家属时要表现焦急的体态,对医生的治疗保持较高的期望、希望尽快治好患者等心态。
这种考核方式可有效调动实习医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加深实习医生对临床疾病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也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的同情、关爱及关怀的人文素养,提高医患间的沟通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人文关怀素养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实习医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文关怀素养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谭靖,汪金荣,危文素,等.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医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实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0(7):82-84.
[2]程国宏,吕月萍.医学人文关怀在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4(1):112.
[3]梁阔,王亚军,方育,等.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
160-162.
【摘要】目的 观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女性乳腺纤维瘤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术后通过体检及B超等复查,对其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复况及美容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观察组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后疗满意度高,瘢痕小且不明显,美容效果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女性乳腺纤维瘤疗效好、安全美观、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疗效观察
乳腺纤维瘤(Mammary fibroma)多发于年轻女性乳腺上皮和乳腺小叶纤维组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治疗为放射状切口去除瘤体,手术切口选在肿瘤表面,术后在皮肤上留下瘢痕,且易造成两侧的不对称,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女性患者的青睐。我科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2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11年7月,我科收入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56例,年龄15~41岁(26±5.3岁),触诊可触及肿块,经乳腺钼靶摄片、乳腺B超、CT三维成像及肿物细胞学穿刺等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均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瘤体直径0.9~4.6cm。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两组在年龄、肿瘤数量及直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定位且划线标记),两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用15#手术刀以弧形手术方法沿乳晕边缘切开,以电凝将皮下层切开,然后再用甲状腺拉钩将切口拉开。顺着管的走向,分离表皮与乳腺腺体,将瘤体固定,再确认位置,采用楔形方式将瘤体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切除。之后进行止血,当不再有血液流出后用3-0带圆针可吸收缝合线间断将少量残存腺体的边缘缝合,采用水平褥式内翻将皮下层缝合,再以6-0带三角针可吸收缝合线将皮内缝合。手术后将标本送病理检查,于手术后4天进行首次换药,手术后10天降皮内缝合线拆除,之后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对照组的切口为传统放射状切口,其余与治疗组相同。
1.3 疗效评价:术后经过体检、电话咨询及B超复查,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乳晕感觉情况、切口瘢痕情况、双侧对称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物复发率等情况,对手术效果加以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纤维瘤。术后随诊两组并发症与复发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双乳基本对称情况与瘢痕可接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数)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女性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外上象限,多数患者为单发,约占75%,少数患者为多发[1]。临床上可分为普通类型纤维瘤、特殊类型纤维瘤及乳腺巨纤维瘤。乳腺纤维瘤触诊可及圆形或椭圆形瘤体,除肿物外,患者常无明显症状。肿块表面光滑,增长较缓慢,质硬且有弹性感,可以推动,轮廓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表面皮肤无明显变化[2]。传统纤维瘤切除术选在肿瘤表面做放射状切口,术后在表面留下明显的瘢痕,多发性患者会留下多处瘢痕[3]。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审美观的提高,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越来越受到女性患者的重视。乳晕处皮肤较薄,弹性高,韧性好,采用环乳晕切口可以切除任何象限的肿块[4],且乳晕具有丰富的血供,术后不影响乳晕的血供。我院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28例,切口设计简单,部位隐蔽,术后无明显瘢痕,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良好,安全方便、复发率低,具有明显的美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蓝林.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406-407.
[2] 牛正宣.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48-1749.
[3] 孙芸,沈加君.环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7):789.
培养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需要有系统的医学教育体系,通过学习国外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教育体系,不断摸索和积累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导临床医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工作,从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并规定医学生在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后需要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2]。
美国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从1893年开始,不断改进,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作为社会人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早于1921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实行,当时叫做“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度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4]。经过不断摸索,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还是在不断改进中。目前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与美国、英国相似,即社会人,这种模式在中国南方一些省市已开始实施,如上海的“行业人”模式和华西的“社会人”模式,培训结束合格者可以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自主择业[5];第二种类型为单位人,即医学生毕业后,首先应聘医院成为职工,之后由医院派送至有培训资格的基地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返回原单位工作;第三种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将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研究生期间要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要求,按照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研究生在毕业时在除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外,还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6]。
三种类型的规培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是否有差别?带着这个研究目的,我们对北京市报名参加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2016年报名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3419位住院医师的一阶段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位人2461,社会人40,研究生885,33名住院医师缺考。报名参加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共80个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4个专业。
2.考核内容 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所有报考的住院医师均须参加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个考试同时通过才算通过。技能考核内容以考核岗位胜任力为原则,强化沟通与人文素养考核。考核站点数不少于6站,可包括五个部分:一、病史采集(病房或门诊或利用SP)、体格检查、书写病历摘要(或病历首程)、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并回答专家提问;二、技能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选择相关技能操作项目,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刺术等;三、辅助检查读片和分析:①医学影像检查结果②心电图③临床检验报告分析等;四、医疗文书:修改病例、书写会诊申请单等;五、沟通与人文素养考核。
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P值取双向,P
二、结果
1.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结业考核不同类型考生考核结果比较
2016年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结业考核的考生共有3386,其中单位人比例最高为72.7%,研究生其次为26.1%,社会人最低为1.2%。所有参加考核的一阶段住院医师最终通^率为85.1%,技能通过率为87.9%,笔试通过率为94.1%。其中三种不同类型的住院医师考生中研究生的通过率最高,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92.2%、92.7%、99.0%,社会人通过率最低,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70%、72.5%、82.5%,单位人通过率居中,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82.7%、86.4%、92.5%。三种类型的考生通过率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北京市住院医师不同类型单位人的一阶段结业考核结果比较
2016年参加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北京市住院医师单位人分为基地本单位人和外单位人,比例分别为42.0%和58.0%,以外单位人为主。基地培训的本单位人最终考核通过率85.7%高于外单位人80.6%,本单位人技能考核通过率88.7%高于外单位人84.7%,本单位人笔试通过率93.3%也高于外单位人91.9%。其中本单位人与外单位人最终考核通过率和技能考核通过率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者笔试通过率有差别。
三.讨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业综合考核,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结业综合考核办法,会同有关高等学校和培训基地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平台,能一定程度上客观有效地反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7]。通过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以单位人为主,其次是研究生,社会人很少。
从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考核通过率是最高的,单位人其次,社会人最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研究生的考核结果最好,分析原因一是研究生整体的医学基础好,二是研究生接受规培基地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和监督[8],有利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三是研究生面临毕业择业的压力,在培训中有很强的主动性与紧迫感。
单位人的考核通过率居中,但是两种类型单位人的考核结果存在差异。基地培训的本单位人考核通过率高于外单位人,其中其中本单位人技能考核通过率高于外单位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本单位人和外单位人笔试通过率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者笔试通过率有差别。这说明两者医学理论基础水平不存在差异,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却不一样。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培训基地的问题,在临床培训的资源分配上更倾向于本单位的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对本单位人员更加重视和严格。二是住院医师本身的问题,
外单位住院医师因为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要回到聘用的单位,所以在培训中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而本单位人则心态不一样,因为这是他们以后的工作单位,住院医师规培的表现直接影响以后在医院的发展,所以他们竭尽全力多学多干。这种身份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三是双重管理的矛盾,住院医师在基地培训期间应完全服从基地管理,但聘用单位与培训单位之间、住院医师与聘用单位之间的一些矛盾仍无法完全避免。单位人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面临双重管理,住院医师被原单位要求参与夜班及周末值班的情况,从而导致住院医师疲于协调两单位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住院医师的学习,工学矛盾突出[5]。
社会人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考核结果最差,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通过率均最低。在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构成,社会人比例只有1.2%,大部分住院医师是单位人占72.7%。一般情况是签约单位的医学生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均较好,而社会人的个人能力和基础则参差不齐。另外,社会人相对单位人来说没有单位的工资收入,在住院医师培训中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相对单位人来说社会人在住院医师的培训中也难免存在心理不平衡[9]。导致最后社会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果的不理想。
综合上面的三类住院医师的考核结果,不难看出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单位人和社会人的差异不利于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想效果。单位人的培训模式并不合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孵化器,在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培训基地是有限的。如果按照单位人培养的模式,势必会存在本单位和外单位培训,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如果统一按照社会人培训模式,就不会有这种差异,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再择业,竞争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发挥所有住院医师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EB/OL]. 2013-12-31.
[2] 王辰,齐学进,陈昕煜,余秋蓉,邢立颖.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政策体系. 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41-1043.
[3] 赵大仁,何思长,孙渤星,刘志会,张瑞华. 国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与思考.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5(5):48-51
[4] 薄红,张东华,郭劲松,等.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52.
[5]雷笑瑜,杨凯,张勇,张新升,陈博,刘学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源转型问题探讨.医院管理论坛,2015,32(6):6-8
[6] 教育部,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B/OL].2014-06-30
[7] 张 博,汪卓S,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 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