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第1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方逃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第2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1.1.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效果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在多媒体的应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动画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处于特殊的教学阶段有其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小学生大都对于色彩斑斓的画面以及美轮美奂的声音有特殊的爱好,同时小学生大都生性好动,动态的画面会对其产生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的提升,在小学生心目中萌发对音乐的爱的种子,为后续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1.2带给学生直观地音乐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更加的形象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大都是通过老师对乐理知识的抽象化讲解来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的音乐体验效果低下的弊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播放一系列的视频短片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获得直观地音乐体验。1.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环节中为了更好的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深入的培养。在对小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小学生智力的提升,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应该注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全方面的展现音乐之美,保证了美好的音乐情景的展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2.1在课堂歌曲教学中的应用。歌曲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通过直观的放映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音乐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灵活有效的对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把握,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首歌曲进行适当的剪辑与合理地放映,可以取得更好的歌曲讲解效果。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素养的提升。2.2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音乐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对理论的理解过程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尴尬的处境。通过高品质的音乐乐理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得乐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在word、PPT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乐理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通过对重要的乐理知识内容的重点标注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次教学目的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3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课堂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音乐的欣赏部分,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音乐欣赏环节主要是进行课堂音乐的播放,然而仅仅通过音乐的播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对于音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没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教学软件以及word、PPT等教学软件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来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作者生平、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有更好的理解。

在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是贯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地音乐感受,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小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

[2]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第3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一、中小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意义

第一,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更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中小学教育者精确把握审美教学内容是做好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最大化的展示其艺术内涵;更需要对所教内容做更为深入的挖掘,使教授内容真真切切的成为学习的审美对象,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美的熏陶,最终到达塑造其审美欣赏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是塑造审美精神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具体体现,这一过程是动态美的展现。它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形象、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审美的熏陶,最为有效的增强了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修养。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二、实行审美教育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来说尽管许多大城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但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依旧有待加强与提高。如何有效的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依旧是个严峻的课题。那么如何作为工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们该如何做出积极反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呢?对此,我认为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点,从而方能真正的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一)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最为直接的感受便是通过倾听获得没得享受。因此通过对音乐语言全面而精细的解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因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需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牢牢把握歌唱声音所呈现的魅力,更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达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理解,这其中包括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以及相关的表情记号等等,当然也包含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歌词等,从而更好的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音乐。这也能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其在听到看到的同时有所感、所思、所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首先在形式上要给予学生以吸引力,因此将现代化教学设施运用于教学之中,如,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在教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熟练的课前准备,使音乐语言与音乐展开可以有效的同步进展。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的同时,既能够看着大的草原画面,又可以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专注的享受这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通过长期的精心教学便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应给予其无限的想象空间。除音乐音响带来的享受之外,还应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美好的联想,进而领悟到所听音乐的意境美。此刻教师需给予学生以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如旋律与歌词、音乐创作背景、图片等,让学生展开聯想,进入音乐想要展现的内涵,从而理解与感受到音乐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在审美想象力的过程中使既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又极大地增强了其审美的想象力。

(三)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门类,主要是通过声音的传递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力的培养呢?在我看来有一下几点:①审美演进,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演进到不同的行为习惯之中,如,《美丽的草原》一课体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同时可以想象到辽阔的草原如同一位胸怀博大的长者。在这一审美感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对于长者更加的敬爱,这正是一种审美创造力的体现。②审美类比,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转移到相同或相似场景之中。同样是《美丽的草原》一课表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当学生在看到相似的场景中便会想起这部作品。这同样是一种小小的审美创造力的体现。

(四)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力

首先审美评价取决于评价主体的个人审美能力。而音乐的审美评价能力则是受到了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所限制。然而,就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其思想上以及音乐素养都还未得到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持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判能力。对于音乐审美的判断力,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这正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没类,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音乐教师正是这一审美艺术传播的纽带和中枢。因此,我们应以最为严谨的态度及责任意识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塑造出真、善、美的学生,使其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树立对美的正确观念。

三、小结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也不是教会学生识谱,而是为了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喜爱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及审美能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其懂得欣赏音乐甚至是表现音乐。从而构建起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宗旨。

参考文献:

[1]陆莺燕.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2]丁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音乐大观,2012(11)

第4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一、启发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

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如果长时间让学生处于这种状态,势必会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形成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他们心智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被一次或几次的失败所吓倒,要从心理上不再害怕英语学习,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英语学习,进而学好英语。例如,讲授Module1Unit1Icanplaythepiano时,本模块主要是围绕“你能做什么”这一话题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模块任务是makingaposterforaclub,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自身能力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目标一:小组合作找出重要的知识点,即wouldlike,playthepiano,playfootball,whatabout,worryabout。目标二:导学案上的有关知识点的练习题。目标三:小组活动,完成私人调查。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可无视的重要的一环。因此,设计知识点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而最后的目标即私人调查则彰显了听说课堂教学的魅力,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

二、通过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对不同题材的英语阅读材料有着不同的喜好,如果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他们会对材料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在阅读后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反之,如果选择的材料不合适、难度大,学生读不懂,且非常吃力,无形中就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厌倦感和排斥感,逐渐失去自信。所以,在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的标准来衡量选材是否合适,而不要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要增加各种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地辅助他们理解英语阅读材料,提高英语阅读效能。例如,七年级下Module12Unit2ViennaisthecentreofEuropeanclassicalmu-sic一课的设计。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把握文字背后的信息,让学生熟悉音乐背后的文化,并通过这些知识加深对中国音乐的理解。情境创设:播放《蓝色多瑙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和问题得出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名字,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ViennaisthecapitalofAustria.2)TherearetwoStrauss,FatherStraussandSonStrauss.3)TheBlueDanubeisawaltz,andFatherStrausswroteit.Mozartwroteonlyafewworksallhislife.读前:描述图片,用到所给的单词,个别小组展示。泛读:In18thcentury,whydidthemusicianscometoViennatostudy?1)WhatwasJohannStraussfamousfor?2)WhatwasJohannStraussyounger'sfamousworks?3)WhydoyouthinkMozartisagreatcomposer?4)HowoldisMozartwhenhedied?帮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精读:培养学生细读课文并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细读,自主学习,总结每段大意并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读后:通过讨论文章内容及视频材料挖掘人物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个人品质,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

第5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61―01

一、以理论教学为指导

在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理论的学习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有了理论支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实践。同时,对于理论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看待事物和把握事物,认识事物本质,从而获得更高的对于音乐认知上的提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于考级或者赶进度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对学生理论和素养的培养,致使好多学生在学完这门课之后更多地学到的只是会唱一首歌,会弹一首曲子,而没有对于音乐理论认真学习,不能从系统和规律上认识乐理,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因为有了理论的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并且更好地发展音乐,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教学方法是获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目的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弹琴,如何唱歌,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艺术学科(音乐)的教学方法,需要从艺术规律出发,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模式和禁锢,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该严格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以及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所谓因材施教必须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自由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育工具,具有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传播功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音乐。如,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播放歌曲,学生可以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创新能力。这样就避免了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亲自体验、感受。

三、提倡对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具有最直接和最快速捕捉观众情感的作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同时音乐能促进人们的审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能够启发人们的想象,振奋人的精神,使人对于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将那些优美的、高尚的音乐以及音乐当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情操作用到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积极的、向上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且在生活中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认识美,发现美,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在思想道德方面有良好的认知。

另外,音乐当中的声音、情境、韵律、速度、节奏、能量等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音乐作用于人体之后对于人体有养生健身的效果,而且还能调节思维和肌体,使人满足和享受,达到心绪平和安宁的效果。

四、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

第6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什么;怎样教;智慧转身

近年来,初中音乐教学重情感体验、轻技能技巧,重人文知识、轻音乐本体,这是伴随着过去的唯音乐知识、技能的批判而产生的。诚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只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等是片面的,教师决不能因噎废食,漠视、抹杀音乐的音乐性。音乐教学离不开音乐知识,但不能唯知识;音乐教学离不开技能、技巧,但不能唯技能、唯技巧。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一定遵循课标的要求,立足于音乐的本体,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多样、立体、有效。

一、立足于音乐本体,研究“教什么”

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的,一般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器乐等。立足于音乐的本体,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的知识概念,而且包括音乐的行为;立足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视角,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情感,而且包括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音乐学科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比如音乐的要素、音乐的技能、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等。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立足于音乐本体,而且要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视角加以审视,主要包括学生所理解、所能接受的音乐。比如教学《中国龙吟——我是中国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唱《我是中国人》,初步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领略京剧的韵味,更要引导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运用“装饰音”“拖腔”演唱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板”“眼”,认识“躲板”“上波音”“前倚音”等。没有这些知识,学生就不能认识京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两个主目标:一是欣赏,二是学唱,其他的目标都从属于这两个主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感受京歌的节奏、旋律,就是要跟着老师演唱,跟着伴奏演唱,从而最终能够独唱。这样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音乐本体性知识展开教学,能让音乐教学取得应有的实效。本体性音乐知识是音乐学习的根基,只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教学,学生的音乐学习才能走向深入、走得深远。脱离音乐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犹如假牙、假发一样,没有生命力。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教合适的内容,契合学生具体学情。只有立足于音乐本体、立足于学生本体、立足于方法本体,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立足于学生本体,研究“怎样教”

明晰了音乐“教什么”的问题,就要来研究、谋划“怎样教”。从世界音乐教育体系看,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以及“奥尔夫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这三种方法不能分开,而应当融合在一起。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主要立足于“听”,主张以身体作为乐器,其核心理念就是“听”和“运动”。“柯达伊教学法”立足于歌唱,强调音乐要培育学生的视唱、读写等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将音乐、乐器、语言、表演等结合起来,让学习全身心投入。《中国龙吟——我是中国人》是典型的西皮流水音调缀成的戏歌,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唱词简短、朗朗上口、运腔十分口语化。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京歌《中国龙吟——我是中国人》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京剧“西皮流水”板式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聆听,并且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色,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内容赞颂了什么,这首京歌的力度和速度有何特点?”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结合学生搜集的有关“西皮流水”的京剧知识,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有关“西皮流水”京剧知识,如“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度”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唱京歌,从中感受、体验京歌的韵味,感受、体验“装饰音”增添了京曲的韵味。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把握京歌的要素,让京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甚至可以让学生以京剧音乐素材创作戏歌,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做到“以声传情、以情育人”,从而唱出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立足于音乐的本体,研究“怎样教”,要引导学生的多维参与,构建学生的音乐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首先是获得音乐的感觉,然后才能获得音乐的体验,从而积淀起感性的音乐学习经验,形成音乐审美判断、立美创造。

第7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一、高校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

所谓音乐审美,简单来说就是鉴赏音乐,感受音乐中蕴藏的内涵和真谛。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李斯特曾经说过:“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只有在真正的鉴赏中才会发现音乐的真谛。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认知。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听觉享受和音乐的外在形式,更应该重视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共鸣与认同,产生审美愉悦。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进而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

二、当前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完善,音乐审美教育得到了部分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存在些许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

一些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把音乐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述,把音乐教学简单地看作是一门学习乐谱、唱歌、传授音乐技能和技巧的娱乐性课程,而忽略了音乐审美价值的发掘。这种落后的片面的思想与现在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适应,阻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资源短缺,无法全面开展审美教育

由于部分高校不重视音乐审美教育,仅把其看成是一种调节性质的课程,所能安排的教师资源缺乏,甚至已有的一些老师的音乐素养已经与现在音乐审美教育脱轨,专业知识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先进的音乐审美教育,致使无法全面开展音乐审美教育。

(三)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缺乏认识与兴趣

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然而这些学生对音乐审美教育缺乏认识,从而没有形成对音乐审美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引领,即使拥有最好的教学资源,审美教育也难以开展。学生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师灌生受”的教学模式,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对于音乐审美的理解,使他们仅有的兴趣也埋没了。

三、提高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针对以上提到的不足,为提高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的策略如下:

(一)深化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从根本思想上重视审美教育

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所以要深化音乐审美教育,最根本的是改变原有的传统片面的音乐教学的思想。各高等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认知。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音乐审美教学中的基础,而进一步对音乐教育的审美理解是对音乐的深化。在音乐鉴赏中,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在节奏、旋律等方面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者产生认同与共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深入音乐,随着每一个音符而动,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在思想上改变教师和学生们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自然会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素养。

(二)创新音乐审美教育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音乐教育的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音乐审美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理解到音乐的内涵,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美,除了欣赏音乐之外,还要亲身参与实践,即表演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习俗和人生经历,对于同一音乐有不同的见解,老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技巧培训,为更好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做好铺垫,而不是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在教学中起引领作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主要引领人,所以音乐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拥有较强的表演示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传授音乐的审美价值,分享对音乐的感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音乐鉴赏过程中领悟音乐的真谛,陶冶情操,树立积极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教师要定期培训,以及时更新自己的音乐审美知识储备,与最新的音乐审美接轨。同时,音乐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指引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开展审美教育。

第8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

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我们日常所说的素质教育,其实是在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在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地位,而音乐欣赏教学更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音乐教育的重点。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才能以及智力的发展等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释。

一.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进行欣赏,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关键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音乐欣赏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对音乐进行欣赏教育,可以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是由节奏、旋律、调式、速度等各种成分综合起来的,因此,不管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都可以对音乐形象进行创造,音乐具有很特别的艺术特征,它的模糊性、表现性等都对人的想象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音乐进行欣赏,其实就是人的头脑在进行充分想象的一个过程。

例如,当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加沃特舞曲》时,当曲调在开始进行播放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具有幽默意味而又欢快灵动的主旋律,当学生听到这里时,很高兴地说这是几个小丑在一起跳舞;而当让学生欣赏《彼得与狼》时,由于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因此,我让学生听完音乐后,启发学生说出童话故事,事实证明,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强的,说出了许多情节不同、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因此,可以这样说,进行音乐欣赏,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具有活跃的创造能力。我们也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具备丰富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丰富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才能进行挖掘,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促进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

对于每首乐曲来说,都有其主题音乐的存在,而主题音乐则是乐曲的核心内容。同时,主题音乐更是乐思形成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理解,首先对主题音乐要有丰富的感受能力。学生在对音乐主题进行赏析时,可以对作品所包含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主题情绪,共同探讨主题旋律的办法,使学生能够完全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旋律美。当学生的大脑里有了主题形象之后,再让学生聆听乐曲,那么,学生的头脑里自然会有完美艺术形象的产生,这些艺术形象深刻、清楚,使学生印象深刻。例如,学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可以先安排让学生唱主题音乐,当学生从中感受到这股抒情优美的主题音乐时,脑中有了这样的画面:当夕阳西下,江上扁舟点点,锣鼓名声大作的景象,带着这样的感觉再去听整首曲子,学生就会从中感受到主题的6次变奏,学生可以从中领会到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可以使学生丰富文化素养

对于音乐来说,由于其属于抽象的艺术,因此,怎样才能使学生完全领悟到这种抽象的艺术呢,当教师对学生传授音乐作品时,可以把一些关于作曲家的生活背景、精彩故事、形式等一些特点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作品所包含的内涵,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音乐的差别,还可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进一步使学生扩大文化素质。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名曲时,可以对贝多芬所处的年代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知道贝多芬是处于恶劣的环境,并且个人遭遇了不幸的背景下,用了六年的时间才创作出了第九交响曲。当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内涵有所了解时,对贝多芬所处的时代也会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音乐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由于学生所出现的个体差异,他们身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意识上的差别,因此,对同一首乐曲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例如学生在聆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时,有的学生理解为其主题是‘命运在敲门’,而有的学生则理解为是对命运进行抗争;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有人认为主题表达的是天鹅在与死神做搏斗的场景,也有人理解为是对天鹅高贵品格的表现。这些认识上的差异告诉我们,即便是对同一首乐曲,也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更不是只存在一种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的聆听乐曲都会产生新感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对自身感受到的乐曲进行改变,从而创造出新的作品。因此可以说,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其实就是通过头脑中的想象,对作品进行重新创造的一个过程,因此,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过程。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提高其感受能力,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拥有非凡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能够充分汲取音乐素养,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郁斌,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J].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

[2]吴文漪,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4

[3]辛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05

[4]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6.03

[5]王巧《音乐欣赏及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

第9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美感培养 实践

随着国民素养的提高和音乐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早期的“德、智、体”三维度培养人的体系建立,到“德、智、体、美、劳”价值体系的拓宽,从“会唱、会弹”的起始要求到“乐律、乐感、乐美”的培养与渗透,无不彰显音乐在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地位,然而,尽管音乐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尽管“乐律、乐感、乐美” 这一核心价值信念得以认可,但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没能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谈谈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

一、在游戏中渗透美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音乐课程标准》曾指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如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等。实践证明,唱游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因为它拥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故而能够能动地反映音乐的形象,体现出音乐所包含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教学中要适当地融入唱游,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音高、音色和节奏变化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教授二年级的音乐课《幸福拍手歌》时,由于这首歌节奏感较强,曲风轻松活泼,浅显易学,但是教材中的歌词中只有拍手的部分,为了增加这首歌的节奏感和趣味感,我让学生站起来,并让他们分成几个互动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音乐的旋律边唱边跳动,在关键处还增加了跺脚、拍肩、扭腰、挤眼等动作。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等互动结束,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歌声里,久久不愿离去。

教学《大雁大雁天上飞》时,由于该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平稳,学生很难从这节奏感不强的曲目找到共鸣,更难从中领会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价值取向,为了学生深入了解其内涵,我将学生变成一个个在集体中生活的大雁,让他们在乐声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随着旋律的缓缓推进,孩子们在翩翩起舞中感受大雁飞翔自由快乐,也感受作为一个大雁所应遵守的纪律。学生在参与游戏表演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丰富情趣,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在欣赏中感受美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旋律的变化起伏,音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迂回曲折来凸现音乐独特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以及对音乐的感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音乐欣赏时,从中吸吮的音乐元素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音乐欣赏时,也应制定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尽情吮吸音乐的甘霖,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愉悦。

二胡演奏是我们民族音乐器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入,以及现代生活理念的介入,使得学生越来越远离二胡,更使得学生无法从二胡演奏中感受美,那么如何从二胡曲目的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呢?我在二胡曲目欣赏教学时,采用艺术的手段展现了二胡的发展史,以及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地位与成就,在学生惊讶于二胡的音乐价值时,我随机播出事先准备好的二胡曲目:《绣荷包》《战马奔腾》《空山鸟语》《二泉映月》。虽然这四个曲目都以二胡演奏为主,但却呈现出优美、热烈、活泼、凄凉四种不同情感,学生在欣赏时,神情随着二胡旋律的变化而变化。我着重地介绍了教材内容《阳关三叠》:“这是一首离别之曲,艺术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无休止的征戌的一种埋怨……”学生一边欣赏着《阳关三叠》所呈现的历史画面,一边聆听着精心准备的描绘,在声与乐的交融中,学生沉浸在音乐与历史编织的世界里。

三、在实践中彰显美

音乐既是学生感受美的重要载体,又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工具,还是学生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正如一位教育学者所说:“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明确这一点,努力为学生创设音乐实践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