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题调研进度安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乙方:_________
1.总则
1.1 甲乙双方就合作进行_________课题研究事宜,经协商一致,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证券市场和管理咨询业的一般惯例,签订本协议,并承诺严格遵守。
1.2 甲、乙双方合作进行_________第_________期研究课题中的“_________”一项课题(以下简称本课题)的研究。
1.3 甲、乙双方合作研究的方式为:甲方提出课题要求、研究方向、研究进度,进行课题协调,参加课题讨论,提供课题经费;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完成课题研究,提交课题报告。
1.4 本课题总体要求如下:
1.4.1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或政策水准,在观点或方法上具有独创之处;
1.4.2 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4.3 论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资料翔实,行文流畅;
1.4.4 注释规范,引用材料须注明出处,不违反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1.4.5 课题字数不低于3万字。
1.5 乙方应严格执行上述课题要求。
1.6 乙方应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按照甲方的要求及时完成本课题。
1.7 甲方指派一人为本课题的课题协调人。乙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积极与甲方的课题协调人协作、讨论。甲方课题协调人可对乙方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提纲提出建议,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计划安排
2.1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_________个月内完成本课题研究。
2.2 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详细研究提纲、课题组成员名单以及研究进度安排等。甲方课题协调人可对乙方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2.3 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末,将课题当前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告知甲方课题协调人。甲方课题协调人与乙方就下阶段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2.4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末,再次将课题当前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告知甲方课题协调人。甲方课题协调人与乙方进行再次讨论,重点讨论课题整合和课题应该突出的重点部分。
2.5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完成课题报告初稿。
2.6 甲方组织专家小组对初稿进行讨论,如需修改,向乙方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完成课题报告修改。
2.7 乙方根据甲方的意见对课题报告进行修改后定稿,并于本协议签订后的第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提交电子文本与2份课题报告定稿(打印稿),同时提交课题成果简报(_________字)。对包含大量实地调研或问卷调研的课题,乙方应向甲方提供相应的原始调研资料。乙方应同时向甲方提供上述材料的电子文件。
2.8 甲方在乙方完成本课题后,组织专家对课题报告进行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小组由_________组织业内资深专家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并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匿名评审。若课题报告未通过评审,则该课题报告的经费余款将不予支付,甲方并暂停乙方参加以后_________的资格。
3.经费支付
3.1 本课题经费为_________元。甲方在本协议签订后收到详细的研究计划后向乙方支付总课题经费的作为课题首期经费,余款在课题完成并评审合格后支付。乙方因故中止实施或撤销本课题,甲方将停止向乙方付款,且乙方须向甲方偿还甲方已经付出的款项。
3.2 乙方在收到甲方课题经费后,必须在一周内出具与乙方单位名称一致的发票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式收据。
3.3 乙方应加强对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应按课题项目单独建账,实行专款专用,保证项目经费用于本课题研究项目。本课题负责人在本单位财务和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自主支配使用资助经费,该单位的财务和管理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本课题经费主要开支范围包括:
3.3.1 科研业务费:包括调研费、专家咨询费、学术会议与交流费、业务资料费、论文印刷费等。
3.3.2 协作费:指外单位协作承担部分项目研究的科研经费。
3.3.3 项目组织实施费(管理费),本项费用不应超过课题总经费的10%。
3.3.4 写作费(劳务酬金):指项目完成后根据贡献大小发给从事该项目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务酬金。本项劳务酬金不应超过实拨总经费的20%。
4.成果归属
4.1 乙方向甲方提交的本课题报告、课题成果的著作权归甲方(乙方课题参加人员可作为课题组成员享有署名权)。
4.2 乙方在本课题评审结束前,不得发表本课题成果。乙方公开发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事先须经甲方书面同意,并且必须注明该成果为_________。
4.3 乙方未经甲方同意公开发表本课题研究成果,甲方将依法追究乙方的责任,并取消乙方参与_________的资格。
5.其他
5.1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开题报告的形成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思考的:
1.方向:每一个专业都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我们经过调研后找到问题,确定选题方向;
2.选题:确定方向后,针对这个问题选择一个研究对象作为题目;
3.目的:预测这个课题能做到何种程度,可能出现何种结果;
4.思路:根据参考文献和已有知识,准备怎么研究,如何保证思路导向结果;
开题报告形成方法:把上面的思考过程和内容简单清楚的描述出来。
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简单分析;
3.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敲黑板重点!);
4.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案;
5、本课题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文献。
撰写开题报告有以下要求:
1.阅读大量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注意学科前沿资料的阅读),对国内外在该课题上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敲黑板重点!);
3.一般要求主要参考文献应在20篇以上,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要求有两篇以上英文文献。
入门者常犯的错误
1.文献阅读量太少(读了几篇就以为很多了);
2.没有弄懂核心文献(却以为彻底看懂了);
3.只注重文献内容,而忽略了文献本身在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思路、逻辑的内在与形式表达上的可学习性;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科学操作、整体推进、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把握推进节奏,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科学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2、整体推进。鼓励教和倡导教师尽可能在7-9年级实行循环,重视研究教材体系,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4、不断调整。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不断的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研究常态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盘活教育资源。
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
①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
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思想;
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
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
2、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常规。
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群体成长。
教师培训从四个方面促其成长: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提升理论素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四、深化课题研究,更关注过程,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载体,是解决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不要觉得太高深,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附: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1、做好上学年末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初中历史成绩的质量分析; 2、对全区初中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征文进行评选;3、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4、做好市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初评工作。
十月份:1、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课到校活动;2、召开历史学科研讨会; 3、期中测试命题;4、参加对峪山一中教学视导工作。3、推选参加全市初中历史说课竞赛的优秀选手。
十一月份:1、组织好全区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 2、参与对鹿门中学教学视导工作;
十二月份:1、参与学段统一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2、认真做好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科学文化素质测试初中历史的命题工作;3、搞好对三个年级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小结。4、组织教师参加全省历史教学年会。
2019年元月份:1、做好本学期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的质量分析。
附:历史教学进度安排表:月份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九 月第1—6课第1—5课九(上)第1—12课十 月第7—11课第6—11课九(上)第13—17课十一月上旬期中考试
第12—17课上旬期中考试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计算思维;校企合作;多元质量观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36-02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各种职业技能的练兵场,毕业设计的培养质量直接体现了高校的教学实力。江苏省教育厅非常重视毕业设计质量,每年都对各大高校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抽检,并以此督促高校提升管理力度。
1 毕业设计各环节中待提升的能力
1.1 顶岗实习过程中待提升的能力
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2+1”教育模式的一个环节,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实习,在这一年内,学生要变成社会人,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因而对其自身的素质、能力锻炼有很大的作用。
在这个环节,学生应将已具备的公共素质与专业素质结合并应用到岗位上,形成如下能力:(1)岗位适应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团队协作、服从岗位调度;还包括岗位的契合度,能独挡一面,如熟练掌握岗位的业务流程;熟悉岗位中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简单维护;承担岗位的全部职责;(2)应用已学知识的能力。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能联系自己专业所学,反向分析、逆向抽象,能用理论知识、原理或框图等形式解释、描述、匹配现有的工作过程,提升岗位的熟练度,并能钻研、解决岗位的现有难题,提高综合能力;(3)不断进取的再学习能力。结合岗位、专业所学、有益培训等一切可利用因素,持之以恒的干中学、学中干,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理实一体化,融入岗位,刻苦钻研,不断克服岗位难题,综合应用并开拓创新。学生应一步一个脚印,从劳动者角度去了解岗位,从知识者的角度去认识岗位,从岗位人的角度去优化岗位。
1.2 毕业设计中蕴含的待提升能力
毕业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学生选题、下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毕业答辩准备”等诸多环节,学生因个体存在差异,虽然经过相同的毕业设计过程,最终获得的能力却不尽相同。不需要过多强调理论型、思辨型、学术型、设计型、应用型、管理型、经营型等某个类型的好坏,只需关注整个培养过程的安排是否妥当,指导老师给出的能力训练过程是否充实、合理、有效。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着力培养两方面能力:(1)课题选择能力。能分析自己的个性、专业特长进行科学双向选题,能利用数字图书馆及网络进行资料收集,有效地辨析选题方向,如选择“工程实践型、科研型、调研报告型、技术提升与创新”等方向课题,同时对课题的任务量大小进行评估,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撰写文献综述,进行开题,并安排技术方案,进行设计进度安排;(2)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能力。具有坚持完成设计的意志力;能快速搭建实验原型或数据原型模型并进行设计探索,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尊重事实,及时记录、分析、处理、反馈、汇总数据的能力;具有纯粹的论文写作的能力,综合处理数据、图表化表达、可视化显示的能力;复合交叉学科应用的能力;准备答辩资料的能力。
1.3 毕业答辩中蕴含的待提升能力
毕业答辩中主要提升两方面能力:(1)系统总结顶岗实习的能力。能认真实习并撰写实习心得,争取签订正式的协议或用工合同的能力;(2)答辩的表达能力。综合性描述重点、亮点的关键性技术、解决方案介绍的能力,能利用电子文稿进行图表化表达;组织语言,流利的文字表达、沟通能力。
2 培养方式的创新
2.1 利用计算思维来培养学生毕业设计中所需的 专业基础能力
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取渠道除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还来自课外书籍、网络资源、自身实践。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却多种多样,当下流行的方法中,将计算思维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是一个较好的手段。
计算思维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对现有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挖掘数据联系,建立计算机模型的一种思维[1],它强调将问题复杂的一面进行简化;将问题表象化的一面转换成可解的数据模型或程序流程;去粗取精进行约减、逐步递推进行等效、具体细分进行解答是其本质特征。计算思维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手段,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思维符合当下流行的“工学结合”培养形式。计算思维中的抽象、建模区别于数学上的抽象和建模概念,不注重推理和演算,更侧重于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机可解问题。
例如,建设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建设者的分析简化后,得到一些子系统,如员工档案管理(员工的日常档案维护、招聘与离职)、员工奖惩绩效管理(业绩考核)、任职管理(员工培训、技术职务评审、干部任免等)、工资管理等,子系统是计算思维的一步转换,经多步转换后,最终依赖于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编程技术就能处理。
在数据库的数据表中,数据间是存在联系的,比如一个员工离职了,会涉及其他所有子系统数据的更新,如果某个员工的家庭住址变换了,就只涉及员工档案管理模块,这些内容都是计算思维关注的,这些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此类毕业设计的基础,因此学生在日常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积累,需要计算思维这一建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领悟与超越,系统地理解书本上难以直接找到的知识核心,以此来拓展毕业设计的基本能力。
2.2 利用校企合作训练学生的顶岗实习技能,拓 展毕业设计能力
顶岗实习时学生需很快适应企业环境,完备自己的社会公共知识,成为全面的职场人,除了上述需打好的知识基础外,更重要地是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优势、真实的实践环境,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技能,寻找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或寻找合适的校外指导老师。
学校与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深层次地合作,相互共享技术和师资。例如,大型企业的技术优势明显,可以派出校外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优秀毕业设计课题给学生,可以让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部分科研,以此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力。学生在这样的企业能很快锻炼出自己的顶岗能力,完善毕业设计的成果;如果是小型企业,那么可以由学校教师、企业骨干、学校顶岗学生三者共同参与,团队协作共同攻关技术难题,学生获得经验后,撰写技术实践报告;如果学生只是在某企业顶岗,依然要求企业的师傅认真指导,从做人和顶岗两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商业法规、社会常识等方面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师也应该时常联系学生,提醒他们做好顶岗实习日记,不断总结岗位经验。还可以抽出时间,去企业看望学生,调研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反馈给学校,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将“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模式做实、做牢,为学生成才提供满意的实践场所。
2.3 多元的质量观下多元化地指导学生,提高毕 业设计能力
多元质量观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质量观[2],对每个学生的认识更深入。学生在先天的潜能、秉性、性格、爱好、志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将导致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出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不同学生可能被培养成为理论型、思辨型、学术型、设计型、应用型、管理型、经营型的不同个体。因此,多元质量观不主张采用绝对的、一元的质量观,而提倡多元化地培养学生,允许指导教师身份多元化(可以是学校老师,可以是企业技术骨干,可以是学校老师和骨干联合指导)。允许科学选题多元化(课题类型多元化,课题设计的场所多
(下转第51页)
元化)。允许指导老师指导过程形式多元化,指导教师可以采取面授方式,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及网络收集资料,有效地辨析选题方向,同时对课题的任务量大小进行评估,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撰写文献综述,进行开题,并安排技术方案,进行设计进度安排;可以采用电话联系、E-mail、QQ、MSN、聊天室等技术手段进行立体化师生交流和个别指导,如利用MSN多播技术,讲授难点,博客上写清技术方案和原理,QQ上传下载,指导对方的电子作品。
多元化指导涉及到的过程控制具体流程为“学生选题、下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毕业答辩准备”。学生必须整理好联系记录整理:(1)看清近阶段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注意事项;(2)整理询问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3)归纳交流的心得,分享成功的调试经验,每周1~2次为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学生的个性,保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创新潜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
2.4 结合人文关怀去培养学生的能力
除了以上三点,融入人文关怀或开设专门人文教学环节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反复失败不气馁的勇气,从而为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多元能力的人做铺垫。
毕业设计期间,除了制度、人力保障外,同时注意做好几项工作: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督导抽查与同事互查的监督工作,转变毕业设计质量多元评价机制,让每个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各种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特长变成创新能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细化;粗放式;教学管理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鉴于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取得的辉煌成果,近年来逐步被教育行业重视并引入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常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质量监控、管理创新和人才发展五个方面形成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精细化与粗放式并存的单一式管理模式。
一、现行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一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客体是工业产品,核心是产品批量加工的效率、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教育行业与现代工业发展存在本质区别,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成果,具有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的受益者,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行业完全复制在工业发展中大行其道的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问题为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将直接导致学校在教育教学具体办法制订上过于追求统一化、标准化、规则化的管理模式,违背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及初衷。
2.单一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弊端
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一味追求既定的学生的专业及社会能力目标而忽视过程环节,可能导致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课程体系、培养计划及考核管理办法制订不严谨、调研不详细、论证不充分,存在临时增减课程、课程知识结构反复修改、考核办法针对性不强、管控困难等问题出现。
综上所述,单纯的精细化、粗放式管理都不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佳手段,因此,本文提出适合高校的粗放式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并进行相关探索研究。
二、粗放式与精细化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措施
1.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
粗放式教学管理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专业及社会能力达成为唯一考量目标,只规定讲授知识体系,未限定具体课堂教学手段,课堂灵活机动性较强,便于教师开发快乐法、创思法等特色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轻松、融洽、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及质量。
课程讲授方式应以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专业技能及知识结构具体要求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模式,注重传统专业课理论课堂讲授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重视发现教学及创造性思维培养,将实践教学定义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以实验室教学作为实现手段。
因此,对于具体课程知识体系结构、课时分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教师知识讲授完整性及及时性等应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而对于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法的主动权应由专业课教师掌握,学校应采取粗放式管理模式。
2.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需按照多元化、专职化、专业化目标组建。
科研研究类教师队伍组建,应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模式,规定其专业对口情况、博士学历、专业能力、以往科研成果、等硬性指标,并制订合理、详细、可量化的考核管理录用措施。
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其目的是适应本科应用教育教学需要,对于外聘兼职、全职双师型教师岗位职能及职责、上岗能力要求、以往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储备应采取精细化管理,而对于其是否为博士、硕士学历不应采取统一的硬性规定。
3.学生培养计划制订
学生培养计划制订应充分考虑专业对口、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专业课、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课程进度安排计划、毕业学分标准等环节。
精细化教学管理适用于针对课程体系制订各类课程的总体学分比例、具体课程学分、各章节需讲授知识及重点、学时分配、进度安排及能力达成考核办法、师资及实验实训等教学保障体系。
对于具体的课程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及多元化培养目标,兼顾学校与学生的双重主观能动性,课程体系制订应在专业选修课及兴趣选修课设置上增强可选性,为学生进行课程选择提供一定的自由度。
4.专业能力达成渠道人才培养方案
(1)校企合作项目模式
引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对学生参与一次性大型校企合作项目或多次小型项目开展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制订,落实学生在项目中负责范围、职责及工作内容、时间计划、项目结题输出物,并严格按照企业项目开展流程进行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详细方案审核、定期书面汇报、标准格式技术文件输出等。以企业项目结题评审办法对累加的工作量、涉及专业方向、结题二维及三维图纸、计算报告、仿真报告等专业技术成果进行综合评定,评定通过与否作为单门或多门专业课学分修完的对比认证条件。
(2)理论考核与实验实训综合模式
改变现有以课程理论考核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以理论考核为辅、实验实训环节考核为主的专业能力达成认定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理论与实验实训考核权重。
(3)教师课题模式
引入企业项目开展流程、过程及结果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工作量、涉及专业方向、结题成果作为单门或多门专业课学分修完的对比认证条件。
(4)创新创业模式
根据创新创业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及专业知识运用情况的审查评估,作为对应专业课学分修完的认定办法。
5.教材选择与二次开发
现行的高等专业教材面向各大本科及高职院校,涉及面广、影响大,且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尽相同,因此对现行教材进行集中改革以适应所有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现实。针对现行专业课教材存在针对性不强、知识体系分散且连贯性差等问题,学院统一制定专业课教材认定精细化管理标准。
课程教学仍以现行最为贴近的教材为基础,提取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对口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专业特色自行进行教材编著,应注重二次开发教材的专业实用性不应限定其具体形式。
高校的教学管理应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人才的多样化、专业化、多渠道发展模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适当的教学管理模式。精细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因其自身的利弊,机械化地在教学管理上复制均存在缺陷,本文提出的精细化与粗放式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优缺点互补,可为后续深入研究探讨精细化与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已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核心和特色课程,我根据近几年从事MIS的教学,针对该专业的特点,并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本文中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探讨。
一、基本思路
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研究过程我们认识到,要使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开设真正适应社会需求,首要的任务是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调查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需求、高校教学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学生通过学习好管理学系统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减陈旧冗余的内容,增加新颖实用且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验。(2)加强相关多学科知识整合的综合实验教学,加强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教学。(3)实验教学应用结合学生课外研究、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4)实验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交流总结,应在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站点之间广泛开展互动交流。(5)实验教学的方法和体制必须革新,网络教学势在必行,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率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体制。
二、研究情况简介
根据上述思路及其考察分析,在充分调研和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课堂及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案,并据此进一步确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1.研究审定了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内容
对原实验教学内容做了仔细的斟酌,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高校教学和学科发展,力求做到新颖实用。具体办法就是将学生分组(5到6人一组)做实验课堂,将每一个实验分成5到6个阶段,要求每一个学生要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一个完整的设计需要从调研分析到程序设计等多个环节,工作量大,需要学时多,多数学生一个人往往在课程结束时难以完成,反而导致学生敷衍了事或下载抄袭,使课程设计流于形式。改革后以5―6人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明确各组设计题目内容、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分工。小组长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负责计划制订、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和协调等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综合管理,对实验任务是否完成领导负责,扮演主要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权利重新制定小组长,以实现民主化。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起指导作用完成这个目标,起辅助作用。
(1)各小组制定计划和进度安排
依据每个实验课题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甘特图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进度、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各阶段的目标要求。
(2)各小组依据项目实施计划(甘特图)进行实施
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调研、分析、设计、实现等阶段,也有不少工作是并行的,其中团队内部监督和协调尤为重要。项目管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团体努力的结果,团队中成员的平时成绩实现互评。
(3)设计过程中,各小组首先要对项目进行深入和充分的调研
针对调查所了解到的业务流程,提出新的业务过程模式。这就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否则就无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管理模型或业务流程改造之后,学生考虑采用何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构造新的信息系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适时指导。
(4)系统实现时,采取分功能模块、自由组合
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积极性,负责同一模块的学生必须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设计,各模块设计完毕后,分别进行调试。通过后,全体再进行系统联调,直至全体通过。在合作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由于各模块间存在密切联系,因而学生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自己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模块的关系,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设计。
小组必须在计划的指导下,分头负责、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完成实验。如果某个人的任务不完成,不仅其个人成绩受到影响,小组进度也会受到影响。从试验情况看,这种组织形式,比单独一个人完成设计的形式更接近实际环境(团队工作是实际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特点),不仅可以完成实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作、协调能力和竞争精神。实验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较为真实和有效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通过课程设计这门课,学生不仅要完成实验设计本身这个内容,而且要学习如何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以适应实际需要。
2.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
课程设计的指导要做到全程、多方位,并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大的自主和创新空间课程。设计过程控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指导,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监督,负责。变依赖教师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做到严而不死、放而不散。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完成设计任务,除了给予及时的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之外,还必须加强监控,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如需求分析、设计报告必须严格要求,中期检查也采取答辩汇报形式,不合格的一律要求重写。因此,课程设计指导书要事先做到具体明确,一方面要“集权”进行严格的要求、控制和考评,防止过去那种无人管无人问,让学生完全自由设计,到时间随便交个报告就行了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放权”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通过让学生参与课程考核,保证学生能在自我管理乃至自觉行动中,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课程设计的考核
课程设计的考核,做到多层面、多渠道,使考核本身也成为学生的学习环节。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除了给予足够的压力和方法指导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予足够的约束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因此,学生课程成绩拟取决于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团队人员互评价情况。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小组的进度要求、个人目标的进度要求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控制)。同时,小组实验目标必须实现的压力要求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协作,从而培养其团队和协作精神。这样设计的实验管理和绩效(成绩)考核体系,不仅支持和保证实验的完成,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项目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原理的具体运用,达到双重学习的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答辩成绩(40%)+报告成绩(30%)+平时成绩(3O%)。答辩主要是针对需求报告文档进行汇报,然后针对程序运行情况进行回答老师的问题,要求程序运行演示。答辩成绩给定标准,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准备PPT进行汇报演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在汇报中,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也可以进行提问,根据答辩的情况由教师给予答辩成绩;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轮流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次数不得少于一次,减少学生“搭顺风车”的现象。报告成绩,根据学生交来的报告质量由教师评定。根据完成设计工作量的大小、态度,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情况等进行评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包办”或“分工不明确,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平时和最终考评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环节,对自己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和帮助。
三、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是学生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际训练,实际地接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实践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和角度来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培植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作用,而且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以比较全面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当然对于这门课程还在进一步的探讨过程中,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少部分同学在做自己应该做的那部分需要同学来帮助,答辩的时候就无法准确的描述清楚相关内容;还有老师本身的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新东西,新内容。所以我们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这样才能把这门课程真正的教好,让学生学好,以便在相应的岗位上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瑞梅,张建林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No.5:14-17.
[3]张,彭小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8):101-102.
[4]吕永林,师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构建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118-119.
关键词: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对策
G712;TS941.2-4
一、系统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一)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重点解决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所需具备的单品设计能力;“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主要培养学生后续从事服装设计师或企划师必备的系列成衣企划与设计能力;“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创意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训项目的难度和综合度逐步递增。
(二)明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式
1.将毕业设计课题带入企业,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这既影响企业生产活动,又因为学生工作任务重、时间不够,造成作品效果不佳;
2.由W生在校自主完成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学生找工作室代工、购买成衣等现象。松散式管理导致教学环节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教学目的。
目前,系部采取的是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方式,杜绝了购买和代工等现象,切实提升了作品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三)明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选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选题要融入前续课程的所有技能点,具备综合性;其次,选题的难度要高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技能难度,且各选题之间的难易程度相当;再次,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和企业,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接轨。因此,系部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研讨后确定选题。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服装设计大赛选题。因为大赛以发掘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追求作品的创意性与实验性为目的,这与毕业设计定位一致。另一类是以创作灵感的类型为选题。在选题中引入湘绣、苗绣、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贯穿学院一直以来“承袭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行业进行非遗文化的创新。
(四)明确毕业设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成立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编制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布置,明确毕业设计的时间、任务、责任人、工作流程等,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建教师团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
毕业设计教学前,组建教师团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每班由一名设计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联合指导,既分工又合作,同时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定位。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指导中不能结论性评价多,具体意见少,也不能指定学生的创作主题,帮学生找参照图甚至设计,全程高密度参与。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组织设计和方法手段。通过集体研讨、头脑风暴等,解读每类选题的创作路径、方法;通过创作分享会、学生陈述点评会等开拓思路,完善作品;加强示范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大学城空间、微信、Q Q等方式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培养。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研讨会,及时了解教学进度与质量。
(二)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学风建设
召开毕业设计学生动员大会,一是讲解毕业设计整体安排以及相关要求;二是激励学生提高创作热情,争取多出好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旷课、拖沓等问题。
(三)严格进行四个环节的作品质量评审
第一环节是设计图评审。如由系主任、工学部主任、企业专家、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制定毕业设计图纸的评价标准,集中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环节是面辅料选配评审。例如,由于湖南的面辅料较单一,因此毕业设计的材料全部是在广州中、大纺织市场采购。车票购买、酒店预订、面料采购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团队随行前往,把握采购进度,做好面辅料选购评审工作。
第三环节是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评审。毕业设计中期,组织对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进行评审,形式是学生展示作品,陈述设计构思及制作方法,教师团队研究问题,进行指导。
(四)做好资料上传和总结推广工作
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学院“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中表演展示,并安排专人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师的评分记录及评语等相关资料等。
三、反思毕业设计教学管理
毕业设计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管理反思。
(一)反思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如毕业设计选题、教学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教师安排、评价标准等。
(二)反思作品质量是否有提升。广泛了解各院校同行、企业专家及家长对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由此获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三)反思有无管理服务的失职。如管理滞后、问题发现不及时、问题处理不到位等情况。
经过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毕业设计目的与定位,系统设计,编制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第二,根据专业特点,找准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分步骤、多环节、多主体、多形式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性评审,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毕业设计作品质量。第三,举办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示、推广活动或毕业设计教学论坛,加大毕业设计作品的推广力度,促进学校、专业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毕业生毕业前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直接检验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教育管理人员认真对待。总结其经验,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指导教师、教研室、服装专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形成的三级管理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抽查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志青,吴红.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94-96.
一、充分认识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重大意义
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转型工作涉及全县各方面,贯穿“十二五”,事关全局和长远。转型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抓手。制定和完善转型规划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首要工作和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纵深推进我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打造经济繁荣、开明开放的活力,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绿色、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号)精神,结合县中长期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为突破口,以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壮大、城市功能转型、人才结构转变、民生改善为重点,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和创新,着力拓展延伸产业链,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居住、医疗、社保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全面对接。我县转型期处于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省建设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落实“十二五”新的发展要求等重大举措的关键时期,转型规划的编制要以国家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符合国家及省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并与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相衔接。
2、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转型规划必须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前期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前期研究必须达到一定深度。要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审议并报上级审查等方式,提高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3、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转型规划要与我县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体现转型特色,突出重点,实现有限目标,着力解决我县因资源枯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定位、目标、战略、任务、保障措施等重点内容。在做好转型规划的同时,把编制重点专项规划放到重要位置,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
三、规划体系和规划期
(一)规划体系
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体系由转型规划和13个重点专项规划组成。
(二)规划期
规划期共五年,即年—年,展望到年。重点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原则上与总体规划同步,有的可结合实际,灵活确定。
四、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前期调研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在全面分析我县转型期发展环境和现状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对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重点对转型定位和发展目标、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水土资源、能源、矿产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政策支持等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部门、本领域清晰的转型基本思路。
(二)强化规划功能
转型规划是推进转型的纲领性文件,要加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要在突出特色和规划内容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我县转型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明确转型方向和转型途径;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城市功能区划和空间区域发展布局,明确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整治、资源保护等改善民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相应配套政策措施。
(三)做好专项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按照转型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深化和落实转型规划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依据本领域的特点,提出量化指标,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和特色。
(四)加强重大项目论证
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研究提出和完善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体现转型主题的重大转型项目;每一个重点专项规划必须有与之配套的重大项目库,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五)衔接相关规划
转型规划要与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省、市相关规划相衔接。各重点专项规划要与转型规划和省、市相关规划相衔接。重点是部分领域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与手段、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等。通过有效衔接,确保规划体系功能清晰、相互配合。
五、规划编制进度安排
转型规划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从年1月开始,年4月提交《规划》文本(讨论稿),年5月形成最终稿。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年1月1日—年2月15日)。全面启动和布置规划编制工作,县各相关部门开展前期调研,就课题组调研收集基础资料、形成相关调研文字材料,拟定和安排课题组实地考察、座谈等调研事项。
2、集中调研阶段(年2月16日—年2月29日)。编制课题组到实地调研,县各相关部门按职责范围提交基础资料,介绍基本情况和转型初步意见,并做好接待工作。同时,县各相关部门在进一步开展调研基础上,形成和完善转型专项规划纲要。
3、形成规划思路阶段(年3月1日—年3月15日)。课题组在前期调研和分析研究全县相关部门转型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转型规划基本思路。
4、形成规划初稿阶段(年3月16日—年4月30日)。3月31日前,形成各专项规划。3月16日—4月10日,县转型办组织对课题组提交的规划基本思路进行充分讨论,就重点问题与课题组充分交换意见,课题组形成转型规划初稿。4月11日—4月30日,县转型办通过召开座谈会、热线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来函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5、咨询论证和送审阶段(年5月1日—年5月31日)。县转型办组织对转型规划初稿进行审议咨询,包括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审议,省转型规划专家组论证,最后形成转型规划送审稿。
六、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转型规划编制工作在县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转型办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提出转型规划编制方案和意见;组织和衔接转型规划的资料收集、前期调研课题、课题组实地考察;组织策划和凝炼支撑规划的重大项目;组织规划征求意见和评审论证;组织、协调、指导重点专项规划编制。
承担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任务的部门,要相应成立转型规划编制工作班子,落实必要工作经费,高质量地完成编制工作任务;其他涉及转型规划编制工作的部门,应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责任分工
1、转型规划
由县转型办负责,县相关部门参与。
2、13个重点专项规划
(1)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县发改委
(2)工业产业转型专项规划:县工信局
(3)物流业发展规划:县交通运输局
(4)经济转型国土(矿产)规划:县国土局、县矿管局
(5)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县商务局
(6)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县文广局
(7)教育发展规划:县教育局
(8)经济转型农业示范建设规划:县农粮局
(9)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县林业局
(10)城市转型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规划:县环保局
(11)旅游发展规划:县旅游局
(12)城市新区转型发展规划: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一)全力服务发展大局。一是根据县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市、县政务目标考核指标等,科学测算,理性分析要素支撑,月月促落实。二是充分履行统计部门职能,围绕承担的二十多个项目的调查统计及资料分析工作,每月按时报送快报及分析,每季度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年度统计公报。三是开展统计调研分析,编印《统计公报》、《统计月报》、《调研与分析》等,撰写月度、季度统计调研分析38篇,统计信息86篇(条),《统计月报》12期;围绕建筑房产市场、投资统计、农村耕地撂荒、规上服务企业、园区工业、经济普查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13篇专业分析与专题调研分析成果,得到县领导肯定与省、市统计局转发。四是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入库管理的服务指导、对策建议及沟通衔接工作,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0多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限上商贸企业12户、资质以上建筑房产开发企业5户、规上服务企业12户等入库工作。五是帮扶双足鞋业5月份进入规上企业,截止10月底实现产值1.3亿元。
(二)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先后有省统计局副局长陈智和人口处、社科处、核算处、综合处、投资处的领导莅临调研工作;市统计局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多次到调研,赢得了他们对发展的认同与关注支持。11月中旬,邀请市统计局领导围绕统计工作及经济知识为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
(三)认真开展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与专项调查。2014年1月1日,我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共登记个体经营户29045户、单位3720家,其中“四上单位”126家;数据采集、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两次代表全市接受省政府督查组的检查,其成效得到充分肯定;2名同志被评选表彰为“全国最美普查员”、“全省最美普查员”,获得省政府经普办表彰的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2名,获得市政府经普办表彰的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9名。有序推进两个被抽中村的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完成文化产业、妇儿“两纲”、限下工业和商贸企业抽样调查工作。开展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调查、城镇化率等专题调查及统计资料汇总上报。
(四)名录库建设及网报工作成效显著。强化统计名录库的更新、维护与使用,在江口、元山、驷马及同州街道办事处永福社区、政法社区等开展名录库管理延伸试点工作。联网直报企业的直报率、CA认证率、注册率均达到100%。
(五)加强统计执法及统计教学工作。结合统计专项执法检查及“三经普”摸底清查,对全县“三上”企业及数据质量等开展检查和整改工作。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日”活动。共有270名统计人员参加从业资格、继续教育及职称资格考试培训。
(六)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工作有序推进,问题整改初见成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单位内控管理,纯正单位风气,机关无1例、安全、涉稳事件发生,干部职工无1例违法违规违纪事情发生。狠抓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去年达标基础上创建示范县。
二、2015年重点工作
(一)更加注重统计服务发展大局。牢固树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统计工作重要职责的理念,充分履行统计职能职责,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级党政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扎实开展调研分析,不断强化对全县经济社会总量、结构、效益、速度等监测反映和综合评价,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需求搞好统计服务。围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资质以上建筑房产开发企业,重点认真做好统计数据解读,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找准切入点,真正参谋在关键处、咨询在点子上、服务在民生中。
(二)持续开展统计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依法统计提高数据质量的意见》、《省统计局关于印发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的通知》精神,按照全省开展统计规范化建设和“四有”、“五化”、“四加强”的要求,扎实开展部门统计、乡镇、“四上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拓展名录库管理延伸到乡镇、社区试点工作,夯实统计的基层基础。
(三)推进方法制度改革探索创新。认真谋划适应统计改革发展和大数据时代新形势,对接GDP核算、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要求,做实科技创新调查工作等。
(四)扎实开展国情国力及重点调查工作。按照“三经普”方案及进度安排,进一步做好资料汇编及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开展各项重点、抽样、限下(规下)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