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豪情壮志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望岳的知识1、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
望岳产生登岳想法的句子;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6、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望岳》读后感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此,这本经典书走进了我的生活,常常令我手不释卷。绘图版、注音版、青少版的《三国演义》陪伴着我成长,我也成了十足的三国迷。
当看到蜀国被敌军围困,险象环生时,我不禁替他们捏了把汗,焦急万分;当读到诸葛亮镇定自若地指挥,巧妙突围、化险为夷时,我一下子松了一口气;当读到“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时,我不由得对关羽的骁勇善战啧啧赞叹;当看到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我感受到了他的豪情壮志……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让我心驰神往,令我的血液像滔滔黄河水一般汹涌澎湃。
多少次在梦中,我也悠悠然回到了三国鼎立的年代,与英雄们相会。梦中的我有刘备的谦虚礼让,有张飞的勇敢无畏,有关云长的赤胆忠心,还有老黄忠的侠义情怀。哦,我不就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吗?梦醒时分,床头的《三国演义》当然又成了我的最爱。
是什么让我忽起思乡情?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心沉水底的清凉。犹记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淳朴情感。
谁不曾感受到月静如水的优雅?
诗,让我领悟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让我体会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诗带我领略浩瀚的书海,使我的灵魂得到升华。次次学习,次次感悟,我懂了许多。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谁能明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枯藤、昏鸦、瘦马、夕阳……与马致远一起感受那样的凄凉,同他的诗句一起感受那样的优雅。这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不知是这首诗的大气,还是什么说不出的原因,让我愿意享受诗中的伤感。
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会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我愿与李清照一起登上那叶诗的扁舟,在黄昏后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我会与坡一起游赤壁,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壮观;我会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在花园里痛饮。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万里征程中有一曲韵律不变的永恒老歌,激励着跋涉者吹响号角,擂动战鼓,挂帆起航,同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我感受到曹操虽然年纪已老,但充满豪情壮志的情怀。身为世界新一代的主人,我们有什么理由颓废下去呢?
诗,就是这样,不断鼓励着我们不说放弃。
光阴易逝,流年似水,让诗人不禁感叹人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愣愣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怎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呢?
诗,就是这样,让我身临其境。
一年又一年,拿起这学期的语文书,又看到了我的老朋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是一首思乡诗。我沉思了――古人都是那样孤身在外吗?没有听到答案,只好一遍一遍地读着诗,只有我们,能陪着他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寂人静,明月相伴,感受月光的宁静、淡泊。
诗,就是这样优雅。
我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
我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
我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远大志向。
关键词:备考 杜甫 诗歌 思想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97-01
初中阶段学生学过的杜甫诗有《望岳》《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旅夜抒怀》等,小学学过的最为印象深刻、意境悠远的有《江畔独步寻花》和《春夜喜雨》。这些诗词篇目虽然不多,但我们能够从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内容中探究到杜甫的思想境界。
1 于历史背景中挖掘情感
杜甫早期为官,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他的《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来杜甫把家安置在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哀江头》等诗。其中《春望》在中学课本中,以“感时伤怀”衬国破家亡之景,最令人深思。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此间写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抒写到了极致。
2 品内容领悟思想境界
新课标对诗词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甫的作品展示了他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上剖析杜甫的生活现状,体会他处于不同境地时的心情。
2.1 壮游世间的雄心壮志
三十岁以前的杜甫,在《壮游》一诗中写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他登昨泰山,《望岳》一诗中尽显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抱负。那巍峨的高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让杜甫生出不畏困难、俯视一切、勇攀绝顶的雄心和气概,那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更时时扣击着人激情澎湃的心灵。
2.2 漂泊异乡的片刻轻松
《江畔独步寻花》展现诗人漫步江边,悠闲自适的心情。品读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轻松漫步的于江边的惬意,而“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当时杜甫与农民一起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雨来临,滋润农田,作者由春夜雨景,想到万物萌发,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抒发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于漂泊中偶过几年悠闲的日子,杜甫满足于自然风光赠予他的舒畅,得意于耕作收获的充实。自这两首典型的诗中我们可以穿透历史的风烟,与杜甫一起欢畅,一起感悟人生。
2.3 政治失意的犀利笔锋
唐玄宗时,由于宰相李林甫从中作梗,杜甫几次未受重用。政治上的失意使杜甫的眼光关心个人命运而转向整个社会。他看到了国家为“开边”而给百姓带来的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以《兵车行》一诗控诉朝廷“开边”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学生灾难,以“三吏、三别”来昭示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亟需国家实施有力的措施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日渐犀利的笔锋里,力陈黑暗的社会现实:百姓不能安然入睡,夜深了还担心“有吏夜捉人”,被捉去的兵丁面临“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的命运,更有甚者,有的人一去不还,落得“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悲惨结局。
2.4 寥落前程里仍忧国忧民
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在他面对自己赖以栖身的茅屋,看见无情的秋风“卷我屋上三重茅”,看到南村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自己“唇焦口燥呼不得”,只能在秋夜黯然面对床头如麻不断的细雨。尽管境遇如此凄凉,杜甫此时想到的却不是自己,仍抱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社会理想,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忧国忧民的胸襟!这种在自己寥寂的日子里,在自己身难保的境遇中,仍心系国家,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怀,怎不令人生出敬意?
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诗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诗史”因此而得名。杜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来的文学风格迥然不同。但无论怎样的诗句,我们在中考备考时,仍要以杜甫生活的背景为基础,立足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杜甫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这位用心去抒写情怀的诗人,让他诗歌的思想境界以更开阔的意境展现在读者面前。
参考文献
[1] 顾农.杜甫文艺思想的核心[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4.
[2] 庄海志.读杜甫的《月夜》[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8):91.
谈到江南,我最喜爱的便是江南的雨了。无论是淅淅沥沥的春雨,还是萧瑟的秋雨,都将江南的美显得淋漓尽致。前段时间连续很久都是阳光明媚,似乎夏日还未远去。而这几日的雨,使我真正感受到了秋的味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换去了夏日单薄的衣衫,随着秋雨慢慢进入深秋。
不知为何,比起阳光灿烂的晴天,我却更喜欢雨天。我喜欢听雨滋润万物的声音,那是大自然最动听的音乐。雨天也使我变得惆怅,让我的思绪远离城市的喧嚣,飞向那遥远的古代。我常想象,那些文人墨客,长衣飘飘,独倚楼台,吟诗作赋。他们或抒发豪情壮志,或感叹春光易逝。我最不能忘的,便是易安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几年前读到这句诗,也是在一个下雨的秋日,愁绪油然而生。现在虽不如当年那么易感时伤事,想到这诗还是对易安有些怜惜。如此忧伤的诗句,也只有易安能够写到这样的境界。
我一个人撑了伞,到附近的公园去散步。近来忙于学业,已经很久没有来这里了。它还是当初的摸样,一样得树木茂盛,一样得宁静安详。一树树桂花开得分外妖娆,香飘万里。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回归自然的美好。我沿着青石板普成的小道走着,两边的花草打湿在雨里,一抹抹鲜绿上点缀着红色。我忽而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在雨中行着,哀怨而又彷徨。她寂寞的背影点亮了谁的眼睛,又模糊了谁的风景,遇见她便是最美丽的邂逅。多少才子佳人,在江南的烟雨里,有了难忘的初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 唐诗 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60
唐诗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月亮,更是一种背景,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也是一种审美意趣。如何引领孩子解读月亮意象,品味月光里诗人的心灵律动,解读诗人高尚而透明的情感呢?
一、走进唐诗,背诵经典
大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带给了他们许多启发。因此,我在班上开了个小小诗坛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积累的唐诗。展示分四组:第一组要背得既快又对;第二组要背得既有节奏感,又有感情;第三组整体演读一首古诗;最后,全班展示根据古诗排练的课本剧。
在展示中,孩子们表演得声情并茂,精彩纷呈。
二、诗中瑰宝,咏月撷趣
在古人眼中,月亮是怎样的?我引领孩子们一起品读古人眼里不同的月亮。
(一)感悟不同地点的月
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床前的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写的是海上的月,王维的《山居秋暝》写的是松林间的月。唐朝的月亮,出入山川溪谷,游走湖畔江岸,皎洁白皙。
2.感悟不同季节的月
找出一组诗,分别让学生感悟春夏秋冬的月。这些月亮,有的像打仗的铁钩,有的空明、澄澈、高洁。
三、不同形式,演读悟情
唐诗不仅魅力无穷,而且它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悬疑、诱惑与神秘!于是,我让学生演读,了解唐诗背后的逸闻趣事。
(一)演读《古朗月行》
演读李白的《古朗月行》,首先让孩子们读出月亮的可爱,读出诗的韵味;再读品悟,想象怎样通过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月亮的可爱。我让孩子们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演一演李白的童年生活。
生1:李白李白,快看天上那个圆圆的是什么呀?
生2:恩,又圆又大又发亮,好像是用白玉做的盘子吧!
生3:我看像是王母娘娘瑶台上的镜子,飞到青云端上去了。要不,怎么会照出人的影子呢?
这是孩子眼里的月,它是可爱的!表演中有一些即兴生成的内容,灵动而有活力。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感受到诗的美好意境。
(二)演读《月下独酌》
小时候,李白眼里的月亮是可爱的。那长大后,李白眼里的月亮又如何呢?
课件出示《月下独酌》。两个学生一起读,要求做到了一字不差,有节奏感。
师:“酌”什么意思啊?(喝)
师:“酌”就是斟酒,倒酒喝。你们看,李白是跟谁喝酒?(自己,月亮)
师:对啊,跟月亮喝酒。还有谁陪他啊?对影成三人?(影子)
师:诗人、明月、影子――说是三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师:怎么样?(孤独,寂寞)
教师补充拓展:李白原想在四十岁以前成名立业,但他得罪了朝廷权贵,空有才华,却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便是李白的悲哀:悲而雄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四、时空永恒,寄情于月
同是月亮,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何如此不同呢?在李白小的时候月亮是可爱的,而长大的李白在月下品味的则是孤独寂寞;诗人李贺借月亮表达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而王昌龄则借月亮表达对边关战事不断的无奈,对国无良将的感慨。
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诗人笔下的月亮如此不同?难道真的是月亮在变吗?
月亮并没有变化,不同的是诗人的心情:在作者高兴、难过、悲伤、痛苦、孤独时,笔下的月就带上了不同的感彩。“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是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
第一回合 岁月修行
蒋捷是南宋遗民,他的凄凉、悲哀和感慨里,脱不去国破家亡的沉重影子。或许是因为看尽世事兴衰的感悟太深,他一写,就写出了人的岁月沧桑。请根据以下描述填字:“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心情难免会有剧烈转换的落寞与惆怅。青春年少的时候,我在灯红酒绿的歌楼上听到风雨之声。壮年的时候,我在漂泊求索的客船上听到风雨之声。而今,我的双鬓已经斑白,我便在清静的僧庐之下听到风雨之声。回想一生,经历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变幻无常,万般心绪却无言,只能听着窗外的秋雨一滴滴敲打着石阶,直到天明。”
少年听雨歌楼上,___________昏___________。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___________低、断雁叫___________。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红烛;纱幔;压枝;残阳
@李 琳 红烛;罗帐;云;西风
第二回合 输赢修行
人生如同一局残棋,输赢二字永远没有定论。世上总有走不完的路,如果你无法达到最终目标,也没什么大不了,走好能走的每一步,人生的棋便不是死局。请根据提示及图答出原诗作者。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苍雪大师
@李 琳 纳兰性德
第三回合 生死修行
这是著名诗人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的词。大概感情浓到极处,已来不及也不愿意用华丽的辞藻修饰装点,只能语淡情真。请说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下一句。
A.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B.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A
@李 琳 B
第四回合 孤修行
孤独,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之一。读李白的诗,感受最深的是旷世的孤独,也是愤世的孤独,所以在他的诗中总能看到借酒浇愁的伤感。请根据描述填字。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弃;去;不可留;入;心;多烦恼
@李 琳 弃;去;不可有;乱;心;多烦忧
第五回合 感伤修行
下列诗句中,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的是哪一句?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B
@李 琳 A
第六回合 寂寞修行
根据下面给出的关键字,写出诗句。
知 晓 摇 音
弦 有 少 时
谁 断 何 了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李 琳 春花秋月何时了。
第七回合 心灵修行
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描写的是没有一种快乐比得上内心的祥和,没有一种享受比得上内心的安宁。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轻松愉悦中去,让简约淡泊取代熙攘纷杂,让宁静安详取代焦虑浮躁。请根据描述接句。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终日昏昏醉梦间;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 琳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得浮生半日闲。
第八回合 红尘修行
初于世间,他因年少轻狂的桀骜,目无万物的狂放,不甘于命运的不断奔波,而一再沉浮。渐入而立后,他才于浮沉中觅得些许功名。于是他浮于水面,豪情壮志满怀,妄图凌驾于众生之上。奔波一世,无论成败与否,他终于尝尽世间百味,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通透。从此心静如禅,于茫茫世间,只求淡然了却余生。请根据上图答出作者及诗名。
挑战者答题:
@吴小多 陆游的《题临安邸》
@李 琳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雅言说
??冒着迷蒙的细雨,我们驱车来到了距离鹰潭市区西南二十公里处的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龙虎山原名锦云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肇基炼九天神丹于此,“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车入龙虎山,景色便和先前所见大为不同,只见道路两旁,重峦连嶂,如涛如涌,奇峰怪石神态各异,令人叫绝,兼之白雾缭绕,若隐若现,使人宛如步入仙境。我们便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来到了仙水岩。
??仙水岩是仙岩和水岩的总称,以其碧水丹山秀甲天下而闻名。传说这里曾为仙人居所。唐代诗人顾况诗云:“楼台彩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我们从仙水岩乘船沿泸溪河溯流而上,又乘竹筏顺流而下,两岸二十里山水,如同二十里画屏,水墨丹青,令人目不瞰接,可与漓江山水之胜相媲美。前人“千尺云崖上,仙城向莲开,徘徊凌绝顶,好景胜蓬莱”的诗句,真实地描绘了仙水岩的秀丽风光。虽然天一直下着细雨,寒气袭人,但我们却游兴不减,欢歌笑语声起彼伏,响彻了幽静的泸溪河。
??在仙水岩,我们还观看了悬棺吊装表演,只见几个身系缆绳的表演者,在千仞绝壁上荡来荡去,险状百出,使人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据专家考证,龙虎山一带为距今二千六百年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聚居地,龙虎山崖便是那个时期的遗留文物。龙虎山崖墓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独特、文物丰富而成为研究古越族史及中国纺织史、乐器史、音乐史等学科的珍贵史料,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在当时缺乏先进的吊装设备的条件下,先人们是能过怎样的方法将沉重的悬棺移入崖墓,至今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龙虎山旅游局曾在杭州市新闻,悬赏30万元破解龙虎山千古崖墓之谜,各省市的解谜答案多达20多种,但仍无法解释这个千古之谜。
??从仙水岩出来,我们一行又驱车来到了历来被尊为道教的祖庭,“百神受职之所”的上清宫。上清宫南临泸溪河,三面群山环抱,是历代天师从事法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仙都灵会”之称。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全盛之时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院,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在上清宫,我们游览了天师殿、玉皇殿,观赏了千年古樟和雌雄罗汉柏,在上清宫东南角伏魔殿内,有一井口似谷箩,井深如幽冥的镇妖井。当年洪太师奉皇命来上清宫祈禳,不慎把镇在井内的一百零八个天罡地煞星放出。这一百零八罡地煞星散落在齐鲁大地,变成了一百零八条好汉,在九百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演出了一幕“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壮剧。岁月流转,历史的烟尘早已随风流散,但遥想当年众好汉的“风风火火闯九洲”的豪情壮志,热血仍为之沸腾。
中考古诗词鉴赏应试对策,应先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再有针对性地做好应试技巧训练。
一、站在一个高度俯瞰诗词
(1)诗词的题目是了解诗歌的窗户,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词。诗词的题目往往告诉人们诗歌的内容,如,2012年红河州卷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明内容是射猎,描写的是打猎时的壮阔场景。昆明市2012年中考卷的《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经过零丁洋时,自己的百感交集。确定了诗的内容,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诗词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如,2012年西双版纳卷,陆游的《游山西村》,抓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涵的哲理,可以起到提纲挈领、迁移发动全身的作用。
(3)抓词语的隐含信息,诗词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2012年大理等8州卷的《闻雁》,“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表面写的是淮南下着秋雨的夜晚,听到大雁的声音,实质是漫漫长夜、绵绵秋雨、由远而近的雁鸣声,诗人的思乡愁绪更浓了。
(4)典故有特定的内涵,对整体把握全诗是大有裨益的。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传达出的新的含义。如,2012年红河州中考卷第9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了苏轼怎样的情怀?“射天狼”指抗击入侵的西夏军队,词人借助典故,抒发了自己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5)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是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许多诗人都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李贺的雄浑奇特,王昌龄的雄壮豪迈,等等。不同类型的诗也有不同的风格,能准确把握不同的诗歌风格,更能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6)灵活运用古诗词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鉴赏术语一般有:评价主旨方面的,有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侧面描写等;语言特点方面的,有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语言风格方面的,有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舒缓、雄健、深厚等。恰当运用鉴赏术语,使表达更准确,更符合鉴赏诗歌的要求,能提高答题的质量。
二、做好答题技巧训练
(1)词语赏析类。
红河州卷第8题,“统摄全篇的一个字是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名句赏析类。
昭通市卷第9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西双版纳州卷第9题1小题,《游山西村》“颔联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迪和思考。
(3)主旨情感类。
昭通市卷第9题,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玉溪市卷第9题,《客晓》第2小题 “请分析三四句写景的作用?”红河州卷第9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等)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4)想象描述类。
曲靖市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10题,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