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设置
财务管理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的预测、组织、控制、监督和调节,并正确处理企业与有关各方的经济关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企业资金运动的一切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目标的要求,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和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减少企业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生存下去,同时及时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的和从外部筹集的资金加以有效利用,获得合理的报酬,提高企业长期潜在的获利能力,使企业的价值不断增加,股东的财富不断扩大。
目前,高校本科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设置:第一章总论,介绍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特点,财务管理的任务、原则、方法及其法律规范;第二章财务管理的目标与环境,介绍企业的组织类别,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其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第三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介绍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第四章财务预测与规划,介绍财务预测的程序和方法,财务预算的编制;第五章筹资管理,介绍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主要内容,不同筹资方式的利弊分析;第六章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介绍杠杆原理、资本成本的比较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第七章资产管理,介绍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项目投资评价方法,如何进行证券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第八章营业收入及收益分配管理,介绍如何进行营业收入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第九章财务控制,介绍不同类型责任中心的特征和考评指标;第十章财务分析,介绍依据财务报告如何进行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
(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的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会计目标是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具体包括:一是为企业管理者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主要包括:与预测、决策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与预算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与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以及与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及资源有效利用有关的信息。二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包括: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并相应编制预算;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制定各单位的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内部控制,按照责任会计进行业绩考核。
目前,高校本科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第一章现代管理会计概述,介绍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内容与特点,目标与对象,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介绍成本性态分类及其分析的方法。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介绍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介绍本量利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相关指标的计算为管理者预测和决策提供信息。第五章经营预测,介绍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的各种方法;第六章决策分析概述,介绍决策分析的意义、种类、程序。第七章短期经营决策,介绍生产决策、定价决策的内容和方法。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介绍以资金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本成本和现金流量为依托的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和方法;第九章全面预算,介绍全面预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编制程序和步骤;第十章存货控制,介绍如何确定存货的最优订货数量和最优订货时间以及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ABC分类法等。第十一章成本控制,介绍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目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第十二章责任会计,介绍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的形式、特点、责任、考核评价方法。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的内容
从上述介绍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其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包括:资金时间价值的内容;本量利分析内容;存货管理的内容;全面预算的内容;项目投资(资本预算、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责任会计的内容。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之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多的重复,原因是:两门课程的研究对象类似,都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基础,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两门课的研究目标类似,都是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通过价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两门课的研究的资料来源类似,都是以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资料和信息为主要依据;两门课的服务对象类似,都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这样其内容重复就不可避免。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带来的影响
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精力。如果两门课程是一位老师教学,还能够照顾到重复与交叉的内容在哪门课程中重点详细讲解,在哪门课程中以复习的方式处理。否则如果处理不当,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
(一)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
财务管理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在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基础上,以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分配(股利分配)管理为主线重新构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总论中明确财务管理的有关概念、目标、原则、环境等内容;明确财务管理应该树立的两个价值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在资金筹集管理中,明确资金筹集的渠道、资金筹集的方式、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决策等内容;在资金投放管理中,明确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营运资本(以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为主要内容);在收益分配(股利分配)管理中,明确收益分配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收益分配政策的选择;为了评价企业的财务管理绩效,介绍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内容: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等。具体章节设置: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三章资金筹集管理;第四章资本结构决策;第五章项目投资(资本预算、长期投资决策);第六章证券投资;第七章营运资本管理;第八章收益分配(股利分配)管理;第九章财务分析。
(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
1、XX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谈XX企业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方法
3、XX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4、XX企业会计信息环境的探讨
5、从现行会计制度剖析会计信息失真
6、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7、XX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8、如何规范中小企业会计的建帐建制
9、XX上市公司年报、中报的分析
10、论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考评
11、XX企业资产重组的成功经验或失败之教训
12、XX企业购并业务的成功经验或失败之教训
13、XX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
14、企业所得税实证浅析
15、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解析—用友软件与五粮液之比较
16、试论表外融资对会计披露的影响及防范
17、论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与控制
18、企业的筹资方式及其选择若干问题的探讨
19、关于稳健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应用问题的研究
二、审计及内部控制方面
1、 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XX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论信息时代的XX企业内部控制
3、XX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再认识
4、XX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5、中外管理层收购MBO比较研究
6、关于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7、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产生原因的分析
8、CPA审计实务XX问题研究
9、论审计质量的评估
10、论审计质量控制
11、论项目审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12、论我国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1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
14、论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完善与发展
15、析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6、论国家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17、论国家审计的发展及地位设置
18、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研究
19、论内部审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
20、论国家审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
三、电算化会计方面
1、计算机舞弊的防范与对策
2、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之挑战与变革
3、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4、ERP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分析
5、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6、ERP系统集成对会计的影响
7、谈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8、中国企业ERP失败原因之分析
四、成本管理会计方面 1、成本考核指标分析
2、论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3、本量利分析在XX企业的运用
4、XX企业产品生产决策分析与评价
5、XX企业产品定价决策分析与评价
6、XX企业存货决策分析与评价
7、XX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
8、XX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
9、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10、论成本补偿
11、国有企业民营化之会计业绩的变动
12、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目标的形成与分解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净现值(C)=285×(P/A,25%,10)-1000
=285×3.571-1000=17.74(万元)
根据285×(P/A,r,10)=1000,(P/Ar,10)=3.509,求得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25.6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C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故该投资项目可行。
笔者分析研究后发现,以上决策过程和结论是错误的,举例分析如下:
[例2]设上例长城公司的C项目系由A、B两个配套项目构成,A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每年现金净流量为80万元;B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自有资金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05万元。试分别对A、B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判断。
净现值(A)=80×(P/A,10%,10)-500
=80×6.145-500
=-8.4(万元)
净现值(B)=205×(P/A,40%,10)-500
=205×2.414-500
=-5.13(万元)
500
根据(P/A,r,10)==6.250,求得A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9.62%;
80
500
根据(P/A,r,10)==2.439,求得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39.59%。
20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0,内含报酬率都小于其资金成本,故A、B两个投资项目都不可行。这与例1的结论正好相反。
表1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表单位:万元
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
投资总额5005001000
建设期(年)000
生产经营期(年)101010
资金成本10%40%25%
每年现金净流量80205285
净现值-8.4-5.1317.74
内含报酬率9.62%39.59%25.68%
可行性决策不可行不可行可行
为什么就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资金成本是按年计算的每期用资费用(不考虑筹资费用)与所筹资金总额之间的比率。在筹资决策中,通常假设用资费用按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与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完全相同。
[例3]假设上例中长城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现向长城公司提供两个贷款方案,甲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10%和40%的利率分别提供2笔金额为500万元的贷款,共计贷款1000万元;乙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25%的利率提供贷款1000万元。问长城公司应作何种选择。
(1)如果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支付利息=500×10%+500×40%=250(万元)
乙方案每年支付利息=1000×25%=250(万元)
两个方案每年支付的用资费用都是250万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都是为25%,从筹资的角度看,两个方案完全一样。
(2)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500500
=+=288.5(万元)
还本付息额(P/A,10%,10)(P/A,40%,10)
乙方案每年1000
==280.03(万元)
还本付息额(P/A,25%,10)
甲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8.5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0.03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比甲方案少8.47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3)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500×(1+10%)10+500×(1+40%)10
=500×2.5937+500×28.926
=15759.85(万元)
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1000×(1+25%)10
=1000×9.31323
=9313.23(万元)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15759.85万元,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9313.23万元,乙方案比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少6446.65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可见,在等额分期还本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条件下,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年现金流出量并不等于(一般要小于)按个别资金成本加权计算得到的年现金流出量。
表2筹资方案还本付息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限
方案12……910
按期付息
到期还本甲方案250250……2501250
乙方案250250……2501250
等额分期
还本付息甲方案288.5288.5……288.5288.5
乙方案280.03280.03……280.03280.03
到期一次
还本付息甲方案//……/15759.85
乙方案//……/9313.23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只适用于按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的筹资方案决策,而不适用于投资方案的决策。因为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按资金成本将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通常为现值)。根据前面的举例可知,同一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要大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累加,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要小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累加。所以,不能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判断投资项目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个项目投产后,回收的现金首先要用于偿还负债的本息,然后才是回收的投资成本,向股东支付投资收益。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时,决策者应站在股东立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以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的大小或股东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而不是按投资总额计算的净现值(或净现值指数)大小或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即应采用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和股东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
设Z1为负债投资额,Z2为权益投资额,I1为负债资金成本,I2为权益资金成本,X为每年全额现金净流量,X1为负债的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r为股东内含报酬率,则:
Z1
负债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X1)=
(P/A,I1,n)
股东净现值=(X-X1)×(P/A,I2,n)-Z2
Z2
根据(P/A,r,n)=计算股东内含报酬率r。
X-X1
如上例C项目的股东净现值和股东内含报酬率分别为:
负债还本付息500500
===81.37(万元)
现金净流量(P/A,10%,10)6.145
股东净现值(C)=(285-81.37)×(P/A,40%,10)-500
=203.63×2.414-500
=-8.44(万元)
500
根据(P/A,r,10)==2.4554,可计算得股东内含报酬率r=39.30%。
285-81.37
关键词:金融期权;实物期权;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为了对若干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论证或者对单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运用一系列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或确定某一方案是否可行的判断分析过程。传统的投资管理决策方法主要是净现值法,该法以净现值的大小或正负为标准来选取最优方案或确定一个方案的可行性,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的柔性。实物期权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突破了传统决策方法的束缚,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它给出的适合期权价值的净现值判别标准显得更为有效和科学,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实物期权的概念和思想
近20年来,期权理论在西方国家得以迅速发展,其应用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市场,而且推广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期权不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避险工具和投资获利工具,而且促进了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的发展。而我国对于期权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尚处于初始阶段,
实物期权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以期权的概念来定义的实物资产投资的现实选择性,它反映企业进行长期资本投资的现实选择权,它反映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在决策时不确定的因素改变投资行为的一种权利,实物期权具有期权的特征,即投资不可逆性,时间上的延迟和选择性以及投资后的各种变动弹性,反应了实际生活中投资决策的特点。
二、实物期权的类型
与项目的投资决策相对应,根据实物期权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延期型期权
延期型期权是实物期权中最重要的一类,它相当于买权。它指管理者可选择在今后某个适当时刻进行投资,而不必在当前立即决策,企业如果能够延期投资,就等于拥有一个买权,其执行价格为投资成本。延期型期权类似美式看涨期权。
(二)放弃型期权
放弃型期权相当于一个卖权。指项目经营一段时间后,如果经营效果不佳,企业可以放弃投资并且获得清算价值。清算价值就相当于执行价格。当项目的净现值低于清算价值时,放弃或转卖这一资产相当于企业执行这一卖权,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相当于标的为股票的看跌期权。
(三)扩张型期权
扩张型期权相当于一个买权。项目投资后,如果市场条件好,企业可以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获得更大的收益。相当于标的股票的看涨期权。
(四)收缩型期权
收缩型期权相当于一个卖权。在市场需求减少时或在其他不利的情况下,大多数项目都会考虑到收缩投资规模,从而减少可能的损失。类似于金融期权中的看跌期权。
(五)转换型期权
转换型期权相当于一个买权。它指企业的项目投资者有权在多种决策之间进行转换,该期权的获得既取决于生产技术和过程的选择,也依赖于许多非技术的因素。对投资项目运作的具体过程进行转换的期权相当于标的为股票的双向期权,即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组合。
(六)增长型期权
增长型期权相当于一个买权。项目的投资者获得初始的投资成功后,在未来时间内能够获得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当这些投资机会的条件成熟时,投资者就会抓住机会进行投资,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相当于标的为股票的看涨期权。
(七)复合期权
复合期权是指以期权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即为一种期权的期权就可以用来描述这类投资。如果用复合期权的方式来分析多阶段投资项目,项目的价值将会因为投资者能够依据未来不确定性动态调整投资过程而大大提高。通常我们可以将复合期权看作一系列欧式期权的组合,适用所有产业或公司特别是研发密集的产业。
三、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
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并不是对任何项目的评估都是适用的。一般情况下,投资项目使用实物期权决策方法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当存在或有投资机会时,项目会出现更新以及在中途可能会出现战略的修订,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不能正确估计项目中包含的投资机会的价值。这时使用实物期权方法对项目投资价值的评估会更为全面合理。
第二,当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足够大,投资者不得不等待更多信息,以避免不可回收投资的决策失误。而且在不确定性足够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必须考虑到投资的灵活性对项目价值的影响。
第三,当投资项目的价值主要由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所决定,而不是由目前产生的现金流决定。
四、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的一般性分析方法和步骤
(一)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的一般性分析方法
林特和彭宁斯(Link&Pennings,2001)以ROA(Real Options Analysis,实物期权分析)和DCF的互补性为基础,提出了四象限分析法。他们根据收益和风险的不同将项目分为四个象限(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
象限1:项目具有高期望收益与低风险(低波动率),可使用DCF法分析,且项目应尽快实施。
象限2:项目具有低期望收益与低风险(低波动率),可运用DCF法分析,且项目应尽快放弃。
象限3:项目具有高期望收益与高风险(高波动率),可使用ROA法量化风险,并在新信息来临时决策。
象限4:项目具有低期望收益和高风险(高波动率),可使用ROA法分析,在有信息来临时实施项目。
投资决策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在于把投资项目视为某一实物期权或若干实物期权的组合。这样,决策分析对象从项目变为实物期权,即投资项目评价问题相应转换为实物期权的定价问题。
由于投资项目被视为若干实物期权的组合,则项目的真实价值转化为实物期权或组合的价值,等于项目的净现值NPV和各种灵活性的价值之和,成为扩展的NPV――ENPV(Extended NPV)。把灵活性的价值称为期权溢价(option premium,OP),即考虑到实物期权因素而增加的价值。因此,实物期权的价值构成为
NPV=NPV+OP
从上式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投资项目,其NPV是固定的,不同的实物期权的价值(项目的真实价值)差异在灵活性的价值即期权溢价(OP)上。不同的实物期权或组合有着不同的期权溢价,因而有着不同的价值构成。考虑到一种极端的情况――实物期权组合全部为到期型实物期权,则显然期权溢价OP=0,此时ENPV=NPV,则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与实物期权方法得到的结论完全一致,这也印证了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在基于完全信息假设即确定性条件下是完全有效的,因而当在投资决策中涉及到很少或是没有灵活性时,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如NPV法、IRR法等)就足够了。
(二)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的一般性分析方法的步骤
实物期权理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许多学者提出的分析框架都各有侧重。本文结合Amram和Kulatilaka(1999),Copeland和Antikarov(2001)提出的两种框架,得出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的一般性分析方法的步骤(如图2所示)。
步骤一:构造实物期权应用框架。
描述决策内容。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首先要做的是对决策行为进行书面描述,明确说明要决策的问题是什么,存在哪些或有决策,哪些可观察的变量触发决策。有些决策包含多个期权,常常是多层次或者序列结构的复合期权,应分块进行评价以增加直观性和可评价性。
不确定性来源识别和分析。相对于金融期权而言,实物期权的不确定性来源要复杂得多,其中很多是不可见的,既包括系统性风险,又包括非系统性风险,在实物期权的应用中必须识别出这些不确定性来源并将之结构化。
非系统风险分析。实物期权应用中总是会遇到非市场风险,对这些非系统性风险的形式和来源进行详细说明有助于得到更好的结果。
决策准则的构造。决策准则的制定问题是应用框架中重要的参考要点。识别了期权与影响其价值的不确定性来源和风险后,我们需要构造一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作为决策的准则,比如当MR>MC时重新开始生产。决策准则越具体越好。
实物期权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应用框架过于复杂该方法就将失去越性,如果应用框架很难理解将会限制其应用的范围。为了成功地执行实物期权,其应用框架应该简单易懂。
步骤二:建立期权定价模型。
使用NPV方法计算项目的价值。
建立输入变量,期权计价模型所包含的输入量较少且比较容易获取,这也是期权方法之所以诱人的重要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DCF分析方法已经收集到了期权计价模型所需的大部分数据。所需的输入量主要包括标的资产现值、决策点的价值增量、标的资产波动率(市场风险)、期权期限及无风险收益率。
在综合了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事件树,对标的风险资产价值产生影确定性进行建模。
根据事件树中列出的不确定性进行相应的决策,建立决策树。决策树上显示了最优决策所获得的项目价值也即是决策者要获得的期权价值。
用定价模型对实物期权进行计价。选择适当的期权计价模型计算实物期权价值。
步骤三:对计算结果的检查。
这一步主要是对用实物期权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通常包括四个部分:定价结果比较、制定决策临界值、分析策略空间及投资风险特征分析。
步骤四:考虑是否需要重新设计。
在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之后,需要再考虑一下投资备选方案集合是否需要扩展,投资战略是否可以通过重新构造和设计而增加价值,是否能创造出更多的期权,是否存在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备选方案等等。经过若干次验证可以设计出具有更高价值的投资策略。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物期权理论为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修正了传统方法的缺陷,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应该指出,由于实物期权的概念还需在实务工作者中推介,而且其量化分析较难,很多决策者对这种方法不甚理解,影响了它的应用效果。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泽亮.论实物期权及其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
2、樊霞,刘西林.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组合决策优化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
3、游达明.技术经济与项目经济评价.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工程经济决策树
一、工程经济决策树概述
工程经济决策树在工程项目概率分析中作用很大,它是工程项目概率分析常用方法之一。工程经济决策树通过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可能性大小,制作图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判断项目风险系数。决策树的实质作用就是在综合评估各种方案的风险大小后,给出一个损益值,使企业在考察损益值后,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在工程经济决策树损益值计算中,经常忽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工程经济决策树在经营投资中,要想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必可或缺。这是因为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如果不能考虑到投资成本、投资期限、投资回报等与时间有牵连的因素,必定导致投资失败的出现。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在使用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时,就要充分重视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因素,增强投资回报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决策树中的重要性
资金时间价值,指的是资金的价值是因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价值的增加,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来说,工程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限长,建设单位在评估经济效益时,非常重视利息因素,而复利计算法在利息计算中适用性较强,因此,企业都会采用复利计算法评估工程经济投入与回报情况。但是,目前对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视度不够,的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重视资金时间价值,也就是采用动态分析法计算决策树中的损益值。动态分析法就是在分析资金投入效益时,不但考虑投入数量,还要考虑投入资金的时间值,把不同时期的等额资金视为不等值资金对资金效益进行评估。重视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时间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工程建设有时全天进行,就是在抢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经济效益、时间就是竞争力、时间就是实力,抓住了时间这一要素,就相当于抓住了经济效益,有些工程项目只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完工,才能实现最大的利益。资金时间价值使得不同时间点的现金流量比较无法进行,这就需要设计一些换算方法,以至于不同点的现金流量,在比较时能够更加准确,也更加符合客观情况。重视资金时间价值会使企业在投入资金时,参考评估结论,进行理性投资,因此,资金时间价值是经济分析法的重要部分,其在工程经济决策树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
企业在投资中,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力差,但是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可以对未来经营风险做出有效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预警,还可以判断出投资方向的可行性指数,尽最大程度规避投资风险。现在举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决策树评估方法。如:某沿河岸台地铺设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期内,有可能遭到洪水的袭击,据气象预测,施工期内不出现洪水或出现洪水不超过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为60%,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的可能性为40%。施工部门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制定了相应措施:不超过警戒水位时只需进行洪水期间边坡维护,工地可正常施工,工程费约10000元。出现超警戒水位时为维护正常施工,普遍加高堤岸,工程费约70000元。此时,工地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仅做边坡维护,但若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工地要损失10万元。第二,普遍加高堤岸,使出现警戒水位也万无一失。试问应如何决策?根据决策树可以明显得出选择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案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因此,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损益值,使企业根据评估报告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使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投资中获得高额收益,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重视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决策树方法,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降低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因忽视资金时间价值,而使企业盲目做出错误决策,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情况。企业在运用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时,如果忽视了基金时间价值,那么企业的投资方案只能适用于短期效益,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意义不大。
参 考 文 献
[1]仇东东.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3)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探索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1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1.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管理会计的新领域。作用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特色,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同时,也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体现学科之间交叉的特点,拓展学生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但是,目前管路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内容的设计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考试评价的严谨等方面,和当今高校对兼顾开拓精神、创新思想的实践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仍然有不适应的地方。尤其是该课程现在在实践教学内容这一块仍然是欠缺的,在实践教学和课堂内容高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这个重要问题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会计脱胎于西方管理会计,在教学及其应用方面与国外管理会计存在很多相同点。但在我国,管理会计的课程设计较为单薄,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应用技能简单。同时,我国本科管理会计课程结构侧重于理论和方法的教学,经典案例分析较少,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普遍将变动成本法、本一量一利分析、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等作为教学重点,一些新的符合新经济增长趋势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还未能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竞争。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项目评估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包含了管理会计、项目管理、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比较现在各个高校使用的教材,他们的侧重各有不同,但是经过比较分析后,普遍都存在的现象是交叉重叠,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成本的预测、计划、决策、分析和标准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决策和全面预算等方面存在交叉,管理会计与项目评估在长期投资决策的财务可行性分析部分存在重复。这一系列的交叉重复,耗费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几门课程间的逻辑与递进关系在重复学习下也被破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陈旧,课外实践教学严重缺乏
在教学方法上,以老师为中心,展开的“填鸭式”教学是管理会计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
教师基本上根据教材的编排规律,对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细致地进行解释说明,重视课堂教学和习题演算。而对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很重视,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实践课程真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也是过于形式化,学生压根无法感受到把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践当中去的过程。另外,目前管理会计中的绝大多数典型案例都是取材于国外教材,与我国具体情况相投的资源十分匮乏。一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案例在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却并未予以采用。导致学生对学好会计的基本技能、职业判断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高素质综合会计人才的需求。
(四)评价体系片面
大多数的院校都只实行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学生被要求用统一的模式作答,且考试形式相对单一。总评成绩大都由卷面成绩的70%和平时表现的30%组成,试卷中倾向于综合考核学生素质的题目也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消极应试心态,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实践
管理会计作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科目,尤其在教育本科生的时期,应当着重培养实战型人才。理论知识虽必不可少,但如果全部把理论当做方针也会导致一些缺陷,所以在管理会计学中增强实践方面的教学力度很有必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决策支持,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会基本的管理会计知识及方法,还要精通数据分析、成本管理技术,懂得科技及财务软件的应用、熟识企业的商业模式等。由于管理会计还需要为企业筹划未来,因此对可能的风险的了解、对战略选择的分析、了解宏观经济对公司的冲击等都是管理会计必要的素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软技能,如领导能力、沟通策略等对管理会计依然很重要。因而,管理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全力研究,尽快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地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效果
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整体上较为抽象,概念、计算、图表错综复杂,倘若在教学阶段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会导致课上大部分的时光花费在概念的阐述、公式的证明和计算过程的解释,这样的课堂常常让人感到枯燥,很容易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的动力之一是兴趣,而学习的兴趣往往产生于知识的实用性,管理会计课程本身的实用性较强,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对课堂更有新鲜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因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实践教学能促使管理会计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教学相长。互为促进。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准老师也需不断提高。当前,有的管理会计专业的老师仅仅限于理论教学,即使在理论知识层面深刻、充分掌握,但企业中具体如何运用管理会计以及其如何开展并不清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使管理会计专业了解实务中的运行,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可规划成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两大模块。管理会计的学时设计总共为48学时,对于每学期的教学设计如下: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主要集中于前32个学时,在对管理会计的整体把握上让学生有个大体认识。后16学时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模拟实训授课。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对理论模块的教学进行合理取舍,避免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项目评估这些课程上有相关内容的交叉,与此同时,归纳和整理了当今现状下管理会计所研究的热点和相关前沿的课题,在有关的教学中融入这些专题,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在实践模块中,分基本理论、预测、决策、全面预算和考核评价几部分,实践的内容上,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被广泛地采用,也提炼了本学院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并且在每一年中逐步充实,不断更新,教师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背景的多样性便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当然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只要与管理会计内容相关即可。关于管理会计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思路如下:
1.课前预习,引导自学。学生的实践思维在老师指导实践教学时就要强调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对于理论走向实际这一过程让老师要让学生知道研究探索发挥的作用。学生对于课程设置中的原理上,目的上和意义方面学生应该更好地知悉,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让学生可依据“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依此开始选题,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课前自行进行分组自己学习一部分实践课程中的内容,包括实践或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验中所应用到的相关知识等问题,学生在课后应该搜集有关的案例和资料,课程后自己主动分析,有问题地去探索、去理解和总结,据此写出相关的预习的报告和实验的方案。
2.课上提问,分组讨论。这一基础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老师在课堂上按照不同小组不同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进行引导,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问答方式自由,可以互相提问和作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要积极引导,如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关于零部件的自制和外购决策,不有仅分析自制与外购的成本高低,还应进行价值链、竞争能力等分析进行最终的综合决策。再如在长期投资决策实践部分,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是传统的评价投资指标所发挥的作用,但是对于今后以及未来的竞争者的影响并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并且这是一种不成立的假设。由于有的项目因为盈利能力强,而市场又看好,基于此,进入这一领域的会有其他的竞争者,成为同行中的竞争者,对今后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威胁,这种威胁应该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这就应该在开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略视角来研究、分析项目对于同行竞争者的影响,最后综合各方面进行决策。另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之间讨论给以自由,学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实验,总结报告。获悉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结果后,每个小组对目的原理、操作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单位中进行总结报告,上交一份正式的实践报告,包括制定方案、总结课上的讨论结果、了解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今后改进的方向等。每一同学在开始写报告时坚持的原则必须是实事求是,将原始、真实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归纳和分析,分析后得出其中的规律,获得真实有效的结论。使学生在从事实验过程中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理念,
4.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在这门课的考核上,应该考虑纳入不同的考核机制,提高对平时成绩的比重,将期末最终考核成绩占比由原来的70%降低20%至50%,将平时表现上的成绩占比由30%调增20%至50%(课程相关案例分析20%,实训20%,平时考勤和作业10%)。实践课成绩主要由考勤、预习、实验操作和实践报告等内容组成,要求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综合考评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掌握程度。
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使得高校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成为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分别对实验问题进行提出、分析、讨论和解决,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会计人才。
一、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择优问题
(一)互斥方案分析中两法择优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对单一独立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对方案的评价结论完全一致,但在互斥方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择优选择中,两种分析方法的择优结果却经常发生矛盾,尤其在投资规模不等和投资方案现金流入实现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对此,虽然有许多文献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按净现值法为标准选择最优方案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按外部收益率的大小选择最优方案的观点等,但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还应从分析两法产生差异的原因出发。在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采用的是复利计算原则,因此,两法对项目使用期内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都作了再投资的假设,但由于两法对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中采用的贴现率不同,从而使两种方法假定在现金流入再投资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率。净现值法是假设不同的备选方案在同一时期产生的现金流入再投资时,都会产生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相等的报酬率;而内含报酬率法是假设各个项目的再投资报酬率等于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由于个案的内含报酬率不等,所以同一时期不同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不同,且不等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
(二)再投资报酬率在最优方案选择中的运用
既然导致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两法对未来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的假设不同,因此,在最优方案选择之前,应客观预测企业未来特定时期可实现的再投资报酬率,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择优,否则,无论以何种单一方法独立的进行选择,都有可能因实际情况与假设条件不一致,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具体的决策规则,通过下例说明。例:某企业有A、B两互斥方案,各方案的现金流量见表1。企业资金成本率10%,要求做出最优选择。表1单位:元方案各年现金净流量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A100006000400030002000B100002000300040008000本例按内含报酬率法选择: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23.11%,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19.66%,显然A方案为优;按净现值法进行选择:以资金成本率10%计算的A方案的净现值为2377元,B方案的净现值为2764元,显然,应选择B方案。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相异的结论。但客观上不论备选方案有多少,其最优方案应具有唯一性,选择方法如下:1、按多个贴现率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计算结果见表2。表2单位:元贴现率A净现值B净现值净现值差额(A-B)5%35864665-107910%23772764-38715%1362121015220%467-8054725%-284-1152868内含报酬率23.11%19.66%分析表2数据可发现:当贴现率小于10%时,A方案净现值小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论相异,前者选择B方案,后者选择A方案;当贴现率大于15%时,A方案净现值大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相同,都为A方案,说明在10%与15%之间,存在一个使A、B方案净现值相等的分界贴现率,该贴现率同时也是两方案择优结论异、同的转折点。该分界贴现率按内插法计算如下:分界贴现率=10%+387/(387+152)×(15%-10%)=13.59%2、择优标准。本例中计算现金流量现值所用的贴现率,实际上即为假计的项目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所以,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大于13.59%,则应选择A方案;此时,净现值法和内含率报酬法不但择优结果一致,关键是两者的现金流入再投资假设符合客观情况;但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小于13.59%,则应按净现值法进行择优,此例应选择B方案,因内含报酬率假计的较高的再投资报酬率难以实现。自然,如企业的现金流入无法立即实现再投资或再投资报酬率为零,则任何动态分析法的结果都将导致决策的失误。
二、稳健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及运用
(一)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为中心的综合性管理,是通过资金运作对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反映与控制,是企业经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的效果取决于企业管理的效果,而企业管理的效果关键又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企业对财务风险不重视、防范意识差、高负债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只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2.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
资金沉淀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资金的使用表现为各种资产,但是作为一个高效运转的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缩短资金沉淀时间;防范资金沉淀过程中的不良财务风险,无疑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盈利性。
3.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
企业进入市场,如若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无法把握市场变化,必然使财务风险加大。例如,片面追求盈利性强的产品,而不考虑市场变化,往往造成该产品前期畅销,后期产品积压、资金过分沉淀,使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上升。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的资产流动情况较差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2.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3.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4.企业财务投资决策失误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1)加强风险决策分析。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对风险因素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比为决策依据,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比最佳的方案。(2)分散投资风险。风险决策的结果虽然选择了风险较小而收益较大的投资方案,从而使得投资收益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保障,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案,风险总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散投资风险,才能保证投资预期收益。企业应尽量避免在同一时期内实施多个投资项目,以便平衡财务风险,避免因财务状况不佳造成的违约风险和倒闭风险。
2.筹资风险控制策略
(1)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2)企业在借入资金时,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3)在资金安排上,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中、长期的债务资金,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的购建。企业将所筹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既可以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又能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使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3.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策略
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4.资金回收风险控制策略
(1)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方案,用5C原则来衡量客户享受的信用标准,赊销后企业应尽快回收账款,建立客户账龄分析体系等措施防范坏账风险;(2)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但对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
四、结语
总之,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风险的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