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音乐教学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第1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在生活中,寻找江南足迹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方法:

1.在圈定的范围内寻找江南的足迹;

2.在别人的引导下去寻找江南的足迹;

3.自己分析事物的特征去寻找江南的足迹,如果分析错了,可以适当引导。

以上三种方法都能寻找到江南的足迹,但寻找江南足迹所经历的过程却是不一样的,从而体验寻找足迹的过程也不一样;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体验和独立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案例描述

教《江南好》这节课时在学生的作品分析这个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先后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方案一:

看过教材,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我形成了第一种教学设计,按照常见的思维模式,欣赏作品后给学生分两次做作品简介并设定问题:

第一次,《江南好》这首评弹的旋律来自江南民歌,采用了民族七声调式,乐曲大量运用江南民歌和苏州评弹原有的级进型旋律,同时旋律大跳,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描述了江南小桥流水的情景。你能从旋律中找出来吗?

第二次,《江南好》全曲旋律不离吴歌和苏州评弹的细腻:附点、装饰音的加入,又用波音、小三度的前倚音,使旋律缠绵深情。你能从旋律中找出来吗?

但在随后的方案制订中,我很快否定了这套方案,由于预先给作品定了位,给情感加了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既没有创造的空间,也没有个性的思维,更谈不上独特的体验。从这些方面来看,这节课无疑是失败的。

方案二:

本环节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作品的分析,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体验出具有苏州评弹韵味的江南歌曲特点。经过再三思考,我感觉问题出在我给学生圈定了情感的框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与感受,音乐教学要在关注“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及个体情感的体验。这样我便形成了第二套教学设计方案。在学生模唱乐谱后,我先后也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江南好》这首评弹的旋律来自江南民歌,你能用手势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说说旋律的特点吗?说说模拟了江南的什么情景呢?

第二个问题,《江南好》全曲旋律运用了大量的附点、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装饰音、波音及小三度的前倚音,你能尝试唱准并说说歌曲的风格特点吗?

经过第二次精心设计后,开始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既完成了作品分析,又让学生通过作品的分析理解了歌曲的旋律特点,体验出了具有苏州评弹韵味的江南歌曲特点。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方案三:

经过精雕细琢,我发现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导者,我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互助等模式发挥个体和小组力量的优势,主动寻找江南的足迹。基于以上考虑,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了第三套教学方案,让学生两次“下江南”“寻找江南的足迹”,简要流程如下:

《江南好》这首评弹的旋律来自江南民歌,旋律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描绘了美丽的江南美景,你们能从优美的旋律中找到“江南的足迹”吗?请同学们在老师的琵琶声中歌唱歌曲的旋律,在优美的旋律中“寻找江南的足迹。”接着教师请学生视唱完歌曲的优美旋律后,独自“下江南”寻找江南的足迹。

学生片刻的思考后,我期待的情景出现了。例如,学生独立“寻找江南足迹”的一个片段:“能说说‘江南的足迹’在哪吗?”第一位学生回答:“歌曲的旋律大量运用了级进型旋律,感觉很自然,就像江南的小桥流水一样”。“嗯,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答案吗?”“同意。”“你们能说说哪是小桥?哪是流水吗?”“可以。”这时我请了第二位学生来回答。第二位同学说:“歌曲的第一行主要旋律级进下行,两个变化重复句,如流水下行一样。”第三位同学说:“歌曲的第二行旋律起伏相连,如江南的小桥彼此相连。”……

三、案例反思

第2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家经历过台风天气吗?这里有一些在台风天拍的图片(课件播放台风图片和背景音乐)。台风给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今年4月份一场台风即将正面袭击厦门,某海域还有7个渔民没有接到消息,还在各自的渔排上工作。此时抗灾指挥中心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课件出示七个渔排和一个工作人员的画面)。情况十分的危急,应该怎么办?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台风即将来临,需要通知海上作业渔民返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这个数据太大,难度较大。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不好,本教学设计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方案1――逐个通知

师:假设这个工作人员用打电话方式通知这7个养殖人员,每分钟可以通知1人。一共需要多少时间?怎么通知?

生:可以一个一个地通知。

师:电脑出示方案并用学具示范设计方案展示到黑板上。

(1)小组讨论,用小黑板及学具摆出设计方案,并标出所用时间。

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出各自的通知方案。

②在小组中推选出中最佳的通知方案?并用学具摆出这个方案(标上通知时间)。

③在小黑板右上角写出该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

(2)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设计方案,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二和方案三进行点评指导。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小组设计的方案(教师展示学生设计的分组通知的方案)

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一共用了几分钟时间?方案2与方案1比较,为什么会节省出时间呢?

生:在第一分钟,方案1工作人员通知了渔民1,方案2工作人员通知了渔民1。

在第二分钟,方案1工作人员通知了渔民2,方案2工作人员通知了渔民2,同时渔民1通知了渔民3,也就是同时通知了2个人,所以节省了时间。也就是说方案2采用分组通知的方法,节省了时间。

讨论:是不是分成的组越多,越节省时间?  [通过让学生呈现各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指导,既肯定和保护了学生的设计,又突出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渗透了优化思想。本教学设计通过方案二是大部分同学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案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密切,采用这种分组方案的同学会有不少小组,教师可从同学中的方案中挑选一个进行指导,并对其他类似的设计方案进行归类说明。]

(三)方案三――所有人不空闲

师: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下第×小组设计的方案(教师展示学生设计的最优方案)

师:一共用了几分钟时间?方案3与方案2比较,为什么会节省出时间呢?

生:接到电话的所有的人都不空闲,接着往下通知,最节省时间。所以只用了3分钟就通知完七个人。

猜想验证:如果再给一分钟时间,一共有几个人接到这个通知?

学生汇报,验证。并画出第四分钟通知情况的示意图。

[通过三个方案的展示点评,让学生经历逐个通知、分组通知、所有人都不空闲三个阶段,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通过对增加一分钟通知几个人的猜想验证,既深化了知识,理解了方法,又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课本内容。]

三、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一)探索规律师:这个方案里面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

生1:第1分钟,通知1个人,第2分钟,通知2个人,第3分钟,通知4个人。

生2:如果把工作人员算在内,第一分钟知道这个消息的总人数是2人,第二分钟知道这个消息的总人数是4人,第三分钟知道这个消息的总人数是8人。

师:每增加1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或下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被通知到的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规律的发现是本课的难点。本教学设计通过让同学们填写表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规律能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应用规律

1.一个合唱队共有31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仍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最少需要多少时间?请你用图示法画出这个时间的设计方案,要求合理,美观,并能清楚的表示出通知的过程和所用的时间

2.如果海上还有50条小渔船在外作业,照样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条船,那么最少要花多少分钟才能通知到他们呢?

第3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设计;声乐

基金项目:2008年怀化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高校声乐技巧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HUY2008-50。

有效教学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有效教学的研究。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声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

声乐有效教学是指声乐教师遵循声乐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成功促进学生的声乐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声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实施最佳的声乐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和表现能力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由于通过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声乐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因此笔者认为,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设计,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根据“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提出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试图为实现声乐有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认真分析学情,把握真实状态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高校的声乐课堂教学,多以单人课和小组课为主,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是个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声乐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学情分析不仅要了解声乐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还要研究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期望、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此外,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声乐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差异地适应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适切性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准确性和明确性,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首先,声乐教学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声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撰写,以声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当然,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在每一节声乐课上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其次,声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定的层次。声乐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必须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制定面向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即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之分别适合于好、中等、一般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在各自声乐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三、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的选择是优化声乐课堂设计,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声乐课堂教学存在单人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形式,再加上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在选择声乐教学方法时,应该根据本节声乐课教学的任务、内容、对象、方式、手段、条件等诸多因素,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使用示范法的时候笔者认为,对于程度较浅的学生,在布置其演唱新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完整示范是有必要的,因为通过教师规范的示范能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使学生明白该如何去演唱与练习;而对于程度较深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先通过一些语言解释或分析乐曲,启发学生对乐曲有所理解之后,让学生自主练习,但在练习过程中也可通过示范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帮助。在声乐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反思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式教学法等,如果教师在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单一的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会感觉教学单调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又是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它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是两者有效的统一。在以往的声乐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预设,忽视了教师的经验与风格、学生的认识与体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则完全一样,使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千人一面,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例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弹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创造性的空间和时间。其实声乐教学的设计不仅存在于教学前的备课环节,还存在于声乐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临时发挥、声乐教师的即时表现也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声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按照学生声乐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临时调整教学万法或改变教学策略,教师的这些行为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声乐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坚持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既要重视课前预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种积极的动态设计的能力,这样才能提成课堂教学质量。

实现声乐有效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声乐教师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展”,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真实状态,深入吃透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 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j李宗堂.引导学生声乐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音乐,2001(2)

[3]沈建民.论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4]龙宝新.陈晓瑞.有效教学概念的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5]程 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作者简介

第4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说课训练 审美教育哲学 实践教育哲学

能力模块

由于长期受到音乐学院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相割裂的现象依然存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致使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由于教学体系中缺乏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毕业生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了解不够,出现对整节课的设计缺乏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概念模糊,课件设计喧宾夺主,备课过程中忽略新课标与教参等现象,致使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不能迅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对真实课堂教学缺乏掌控能力。为了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音乐教师教育质量,加强在校生职业技能培养,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高师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有步骤、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说课训练是架起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与未来职业对接的最恰当的切入点;通过说课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与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

目前,说课训练在部分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已经开展,但出现了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首先,存在着没有将当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渗透其中,致使训练目标不明、能力训练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其次,存在缺乏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致使方法失当;再者,训练渠道单一,存在着“纸上谈兵”、“花哨作秀”的误区。怎样通过说课训练来使高师师范生建构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具有音乐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师音乐说课训练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建构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准确定位高师音乐说课训练能力目标,制定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等方面阐述笔者的观点,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切磋,以利后行。

一、建构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一)建立辩证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教育学科中占据着统领全局、纲领性的地位。它直接影响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出怎样的决策,它对于任何即将或已经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人而言,都是职业生涯中的必需品。”①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也同样占据着统领全局的纲领性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教学决策。因此,“全面地了解音乐教育哲学,有助于指导教师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正确的行动。坚实的哲学基础,可以形成教师独特的观点和克服困难的策略。”②“在西方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中,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结合为西方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③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也是在借鉴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因此,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结合”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明确的思想认识,并将这一统领思想贯穿在整个说课过程中。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音乐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享受成功的欢乐;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说课训练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才能将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渗透到说课过程中。

二、准确定位高师音乐说课的能力目标

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了通识课程、教育学课程、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专业技能等,但是各种知识是处于零散状态,没有进行统一的整合与运用。而说课是将所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等各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训练。准确定位说课的能力目标,使说课训练有的放矢,才能避免学生走进纸上谈兵、花哨作秀的误区。根据说课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将说课能力分解为:分析教材能力,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等五个能力模块。

三、制定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

根据说课训练的五个能力模块,先后按照分析教材能力、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的顺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使说课者明确每个能力模块在理论上“是什么”,在实践中“练什么”,“怎样练”;指导教师要准确定位每个模块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才能使学生的说课能力得到有条不紊的培养。

(一)第一能力模块:分析教材能力训练

第一能力模块训练主要帮助说课者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此模块又可以分解为分析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能力。

1.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整合能力训练

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整合能力训练就是培养说课者分析教材的地位、特点、技术要领及其作用,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地区音乐文化特色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一般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时代。中小学音乐课课型一般有:综合课、欣赏教学课、歌曲教学课、器乐教学课、创作教学课等。在训练中,说课者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是什么课型,处于哪个学段,按照新课标的提示,此学段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与标准;其次,在整个学段或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本单元与本节课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明确本节课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它对前后内容的承启及联系;再者,根据音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参考教参,进一步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训练。

2.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能力训练

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能力训练是说课训练中的核心部分。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音乐学科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科学准确地确定出教学“三维”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就是将其转化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整节课的核心,它的准确认定是说课训练的重头戏。在训练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各种参考资料,可以根据教参提示,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材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有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只有在通晓教材、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直击教学重难点,达到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此模块训练都要通过具体课例来进行,可以采用分组法进行,通过小组讨论、研究、辩论对具体案例进行练习,在自评、组评的基础上来确定训练效果。

(二)第二能力模块: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训练

第二能力模块主要是培养说课者“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并研究“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自主的学习、探究的学习、合作的学习。在选择教法时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创造性”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法、创作法、游戏法等)、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等)。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在遵循教学规律与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课型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最近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选择学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困难及其原因;二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或掌握何种学习方法;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以保证教学效果。

此模块训练方式可以采用分组法进行,运用实际体验法,通过模拟真实课堂教学,来甄别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在组评的基础上来确定训练效果。

(三)第三能力模块: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训练

第三能力模块训练是培养说课者对整节课进行设计时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程序安排,如怎样引入新课?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分为哪几个问题?对各个问题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怎样进行音乐体验?怎样进行音乐实践?怎样表现音乐?如何进行巩固练习?如何进行课堂小结?如何实现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转变?等等。音乐教育往往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逻辑思维认知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设计都要与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有所区别。由于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课堂程序应当根据课型的需要做合理的安排与调整,对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精心策划,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让说课者明确“为什么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音乐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要说明课堂导入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怎样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活动之间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情操培养之间的和谐统一;更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总之,一节课各个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理解到位,要注重音乐体验的完整性,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连贯性,教学分配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失之偏颇,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层层递进。此阶段的能力训练可以采用上述说法进行,使说课者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说课者独立设计教学环节的能力。

板书是课堂教学核心内容的逻辑外化形式,被称为微型教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导游图。板书设计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板书设计能力训练要使说课者通过了解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形式、基本要求,掌握板书设计的主要形式,能够设计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具有启发性、情感性,直观又美观的板书。除了传统板书设计形式之外,还应当使说课者掌握多媒体板书设计方法,利用多媒体板书声、光、色、形、清晰、快捷的优势,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美化视觉的目的。板书设计能力训练可以采用展示法进行,说课者通过呈现不同的板书设计方案来评出最符合训练课题的板书。板书设计形式可以是多种方案,但板书内容一定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四)第四能力模块: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训练

指导教师在说课教学过程中,要与广大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保持最直接的联系,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比如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过分依赖合作式教学法,教学程序趋于形式化,以及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远离音乐本体等现象。指导教师要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变化,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将最前沿的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于说课训练中;同时,及时地介绍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最前沿研究动态,从而使在校大学生在教学技能与知识结构方面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人”;另外,在说成品课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教学的欲望,把说课变为展示学生个人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使学生在创新中逐渐成长,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便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最多的是服务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优势,扩大了课堂容量,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目的。在课件制作训练中,要遵循形式设计必须服从教学内容需要的原则,避免走进喧宾夺主的怪圈,而一味地追求新奇与漂亮,使上课的内容淹没在过分突出的背景图案之中;还要避免过分依赖视频效果,从而大大削弱了听觉审美,忽略了音乐本是听觉艺术这一根本命题。

(五)第五能力模块:综合能力训练

经过以上四个能力模块训练,指导教师接下来要指导学生进行说课综合能力训练。首先进行说课观摩活动——说课视频观摩、优秀中小学教师的现场说课观摩,使学生在审视、评议、交流中建立完整的说课逻辑思维;其次,采取分组练习、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小范围实际操作;最后,要求说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讲述法、示范法、表演法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在交流与切磋中提升说课能力。指导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发现说课中的疏漏和不足,培养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说课能够综合反映出说课者的专业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等,已被普遍运用于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由于说课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说课者得以全面的了解,已被教育部门广泛运用于教师招聘中。因此,说课训练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是一门必修课,掌握说课技巧,无论是对毕业应聘,还是将来从事教学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注 释:

①赵慈琳《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思考》,《人民音乐》2009年第10期。

第5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微课;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1前言

微课属于新时期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基本载体即短时间的教学视频,微课包含教学内容或者单个课程知识,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层次融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同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具有主体性、碎片性、微型性等诸多特征。

2微课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划分教学内容,分别针对每个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设计短小的教学视频,同时,教师通过有关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建设微课教学资源平台,有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实现个性化教学。本次研究以基础会计“试算平衡”为案例,分析微课的设计方案。2.1课前学习“试算平衡”属于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知识,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方向,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及其当前认知水平,合理化划分教学知识,并设计具备针对性的微课教学视频。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提前了解本节课程主要内容,即在一定时间内,检验经济业务记录准确性的检测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分享个人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沟通与交流[1]。2.2课件制作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尽可能自行设计,以此保障课件制作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为了有效衔接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师可以从网络上筛选内容丰富的素材资源,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制作“试算平衡”一课的微课时,课件图片应当尽量在学生实践基地拍摄,全面发挥校园教学资源的优势,需要明确的是,在课件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的知识一致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更容易理解。2.3微课制作原则(1)聚焦。凸显“试算平衡”的重点及其难点,以此才能保障教师在讲解之后,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2)简要。微视频的制作一般控制在15min以内,以此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微视频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力。(3)清晰。微视频内容应当集中,学术用语应当标准,表达应当清晰,以此才有助于学生的吸收。(4)创新。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不断创新自身微课设计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设计的丰富化。2.4微课制作过程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主旨的情况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的完美结合,制作图文并茂、动静交替的微视频,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1)片头。片头应当凸显教学主题,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并作一简单讲解。(2)教学内容。在微视频设计过程中,例如“试算平衡”一课,可以将学生的零花钱作为视频背景,为学生展现试算平衡图,在表现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应当循序渐进简化平衡图,通过图片简明扼要的凸显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及其期末余额,这一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教学重点。同时,由于该微视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会计基础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3)教学结构。从“平衡”这视角,运用提问、启发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步提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及其负债之间的关系式,同时明确借贷记账的基本原则,以此在视频学习中即可得出试算平衡的几个公式。这一方式能够使教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教学公式,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在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为每一帧动画配置简明的语言,为学生提炼重点,使其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入主旨[2]。(4)教学总结。教学总结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可忽视,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优质的导入,同时也需要归纳式总结升华教学主旨。就“试算平衡”来说,片尾总结部分,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画面作为背景,然后归纳几个重点公式,为学生创造回顾性思考的机会,使其形成深刻的印象。2.5微课制作后期在微课设计完毕之后,针对微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具有一定价值,能够保障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顺利过渡,提升结构的系统性。教师可以积极学习视频剪辑软件的运用方式,掌握插入对话、插入说明、插入音乐、添加配音等技能,在剪辑结束后使其形成15min左右的短视频,并将其上传至学生学习平台,以便于学生课后的巩固。

3微课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体会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极其学生的中心地位,只有教师时刻了解学生学生程度才能保障微课教师作用的良好发挥,才有助于针对性的设计微视频,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已完成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本次基础会计的“试算平衡”一课时微课设计过程中得到以下经验:(1)微课并未教学的全部,微视频仅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子啊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原则,在明确教学主题的情况下,将微视频作为教学导入及其反馈工具,保障微视频的层次性、趣味性,同时也应当设置总结部分,使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环节明确教学重点及其自身学习目标。(2)微课主题不仅要凸显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相吻合,保障教学素材的代表性及其完整性,以此才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3)教师应当保障自身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提前准备教案,同时提供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化调整教学方案。(4)保障教学资源的全面性,微课虽然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知识,但由于放映速度较快,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记忆,所以教师也应当通过教案、作业、教师评价等形式辅助教学。教师也应当注重教学平台的建设,鼓励学生课后积极下载学习,并要求学生之间强化合作,逐步实现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善教学质量[3]。

4结语

第6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健词:音乐教育; 教育机智; 反思

一、案例

每次走上讲台,总希望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被学生们所接受。这天,当我宣布音乐课教学内容是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没料想话音未落,教室里如同炸开了锅。意外之余,不由得让我怒从心起,真想痛痛快快地训斥他们一番。可多年的教学工作却让我在关键时刻把即将脱口的训斥变成:①千百年来,梁祝的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②音乐都用哪些手法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既古老又美丽的传说?③梁祝故事还被音乐家以哪些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学生们被我连珠炮式的发问弄得哑口无言,刚刚还是人声嘈杂的课堂顿时声音全无,他们相互对视后就将目光陆续的锁定在我的脸上。我知道这目光里有探寻、有无奈、也有被迫。不管怎样,这些目光让我紧绷着的心逐渐放松了下来,伴随着动人心魄的音乐,我以一种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起了《梁祝》……。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发现孩子们的情绪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为梁祝二人“同窗三载”的学习生活充满喜悦;他们为梁祝二人的“长亭惜别”伤感了起来;“英台抗婚”使孩子们的脸上涌现出激愤的神情;“哭灵投坟”一大段音乐更是让课堂出奇地安静;“人间天上”充满梦幻的视听一体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看得出音乐在空间流动着,孩子们的情感也伴随着梁祝二人的命运起伏着,我也被这充满变数的课堂气氛鼓舞着。

一切进行地竟是那样自然、有序,甚至有些段落还被要求重新听过。

下课后,有人借看故事影片,有人借听录音磁带,也有几位学生主动留下来和我交谈了起来。

二、访谈录

问:你以前知道《梁祝》的故事吗?

答:很小就听说过,但对故事情节知道的并不详细,只是知道结局很悲惨。

问: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过吗?

答:抒情的爱情主题在小学音乐课上、广播里也都听过,但其它音乐并不十分清楚。(原来,孩子们犯了一个“盲人摸象”的错误,他们一直认为抒情的爱情主题就是协奏曲的全部,怪不得我连珠炮式的发问没有人敢回答)。

问:说一说,在我们赏析的五大段音乐中,那段音乐最让你感动?

答:没想到音符也能表现人世间最丰富、最细腻、最感人的“情”字;我感觉每一段都好听;但“哭灵投坟”的音乐更让我感动,听得让人心里酸酸的,作品真得很好听,(没想到说这话的竟是一位男孩子)。

问:整部作品需要25分钟才能听完,我们赏析了整部作品的2/3,你感觉能坐得住吗?

答:你用了唱、看、听、分析、讲故事等多种方法为我们介绍作品,真得没有感到作品长,只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问:在赏析“英台抗婚”音乐时,我发现你脸上的表情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

答:在我们看来谈恋爱,是自己说了算的一件事,真不理解父母为什么硬要包办代替,梁祝二人的遭遇真叫人同情。平时一提到“爱情”二字大人们就盖着、捂着,其实像广播、电视剧、歌曲里唱得、讲得还少吗,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小题大做。

问:在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里,你一直比别人表现的都活跃,可我在介绍“人间天上”那一段时,你表现得特别安静,为什么?

答:你看那对蝴蝶所到之处鲜花盛开,视频创意很特别,人不能自由自在,可蝴蝶却能办到,多好玩啊!配上音乐后更显得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问:课件中的视频和音乐都是经过我特殊处理过的,你们感到是否妥当?如果没有视频出现,你们还会喜欢吗?

答:我们很喜欢你的创意,既满足我们“好玩、好奇”的心理,又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这种听与看相结合的方式,是最能吸引我们的一种方法。

(晚自习的铃声在耳边骤响,我们结束了这场意犹未尽地谈论)。

三、案例分析

反省自己这堂充满变数的音乐课,除了十分庆幸自己没有图一时之气冲孩子们发火以外,也对学生由不喜欢到接受作品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与情感,理解并接受本民族的音乐作品,特别需要教师在学情分析、心理层面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下一番工夫,我认为有三个不能少,即:揣摸学生行为动机,“换位思考”不能少;调控自身的心理状态,“耐心细致”不能少;学会运用教育机智,教案的“创新设计”不能少。

揣摸学生行为动机,“换位思考”不能少。要说如今的初中学生也真够不容易。他们每天要面对多门学科的学习、家长的唠叨之词、学生间的交往与竞争、还有来自校方和班主任双层面的名次排列等压力,心绪是何等的焦躁不安。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体谅学生的苦衷,每遇到学生说话办事不如自己的心意时,不问青红皂白,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他们横加指责、百般吓斥,学生表面上是顺从了,可内心的认识与情感上并没有得到真正转变,消极对抗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仅会影响单单的一节课,或许会以今后的多节课为代价呢!正如现代音乐教育理论所说:“那种喜欢学生,理解现代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教师,才会被广大学生所认可”。因此,无论课前教学设计,还是课内遇到和学生发生冲突,作为教师要多想想“如果我是学生,会喜欢如此简单粗暴,不懂得体谅学生的教师吗”,只有这种换位思考,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地积极性,让上好课的愿望变成现实,也正是这种换位思考,才能让我们冷静处理好与学生的矛盾冲突。

第7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茶席设计;茶会组织;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学习,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小组成员积极地相互依赖和有效地相互促进,将单独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竞争,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一、在高职《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课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为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应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人文、艺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成绩参差不齐,这给本门课程的教学组织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学习,以便让小组成员积极地相互依赖和有效地相互促进,将单独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竞争,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高职生普遍存在轻集体、重个人的倾向。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其团队精神,使其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与人沟通、承担责任,有益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从而有利于本门课程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

3.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的特点,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主学习能力差。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增加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增强他们对知识内在价值的追求和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解释和评价信息能力的培养,实现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二、高职《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课程特点为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1.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茶席设计及茶会组织》是高职茶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茶席设计结构、茶席设计技巧和茶组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茶席设计和茶会的构成因素为线索,分析茶席设计和茶会组织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并深入地探讨茶席设计在茶道艺术中的主导地位。本课程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应注重将以前所学的相关课程知识融通起来,以便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茶艺专业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所必需的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根据某一主题独立设计出高质量的茶席和依照某一主题进行成功茶会的组织。

2.课程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在学习《茶席设计及茶会组织》课程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在边学习基本知识、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边进行实践操作,用心体会,不断实践,边模仿、边创新,以使学习者能真正掌握本门课程的真谛。同时由于本课程的规定课堂教学时数为30学时,大量的教学活动安排,有赖于课余时间进行。因而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三、在高职《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课程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方法

1.明确学习任务,建立合作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目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和任务,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标志,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作系统的概括。

2.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理论,把全班学生按每组4~6人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补性,每小组在性别、性格、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差异,使每组学生中有优、中、差三等,同时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小组,为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供必要的空间。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小组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一名同学任组长。经过精心组织,让每一位学生人人有岗位,个个都有机会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使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让学生明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自的努力和大家的通力协作,从而自觉加入到小组交流活动中。这有利于小组团结和情感交流,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益。

3.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座位,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场所,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就是由传统的“棋盘形”座位形式改为“U字形”或“半圆形”等排列形式,这样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看清教具或实物的演示,另一方面能有效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软件环境就是教师在合作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或知己,给他们理解、宽容、鼓励,使学生体会到精神的鼓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4.按模块组织教学,细心备课,优选教学的内容。①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分为两大模块,即茶席设计模块和茶会组织模块。每一个模块的开始第一次课时,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以某一典型茶席或某一典型茶会为范例,重点介绍其主题思想及其意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本组即将设计的茶席或组织的茶会,确定主题,由各组长汇报其主题思想与意义,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充分讨论后形成书面材料,并予以确定。②每个模块的第一次课后,以每两次课为一个单元,其中第一次课由教师讲授某一个或两个元素选用的的原理、方法及技巧,并布置各学习小组按已确定的主题,讨论本组的某元素选择的方案。各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询或互联网上搜集信息资料,学习辨别、筛选无用或错误的信息,加工整理信息,形成文字方案,并在下次课前通过互联网发送给任课教师。第二次课为课堂讨论课,由教师抽点各组发言人进行汇报,引导其他小组学生根据主题思想对其提出疑问,在质疑中引导全体学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不同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的方案补充并细化。③充分修改各组的设计方案。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修改设计方案,并将初步完成的文字设计方案上交任课老师,老师对其方案进行批改,对完成情况予以评定,及时肯定优点、提出修改意见,并限定各组修改稿完成的时间,及时定稿。

5.认真组织好设计方案的实施,进行技能训练与真实操作。将经任课教师审定后的设计方案再次发回到学生手中,各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本组主题茶席或茶会各设计元素所需的器物与材料。当各组报告其所选器物与材料准备到位后,立即安排实训,各组按照设计方案,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进行实地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边观察学生模拟实践的行为、态度、理论与技能相融合的情况,边指出不足和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与已学知识相联系,不断调整茶席或茶会的布局,确保实训教学的有效进行。实训结束时,组织各小组学生认真总结、相互交流心得。

6.认真开展考核评价。整个课程考核按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包括个人考核评价和小组考核评价,个人考核评价部分由教师组织,小组考核评价部分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小组考核。理论知识应用考核包括理论知识书面考核,每次上交的阶段方案质量、课堂讨论发言质量、定稿总方案的质量等;实践技能考核主题茶席实景布置和茶会组织设计的总体质量,茶席演示与茶会实施过程质量;态度考核评价主要从3方面入手:一是对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二是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包括组内、组际合作情况等。三是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等。

每项按等级(优、良、中、一般、较差、差)分为0~5分。其考核方式及占总成绩的比例如下表:

四、实施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效

《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课程经过合作学习的教学后,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挖掘了班级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劲头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特别是差生的学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学习态度和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课程考核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显著提升。

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经过资料的主动搜集、加工、整理,对茶席设计、茶会组织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动手实践锻炼的机会显著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及个人责任感,相互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④由于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使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师生间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在每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十余个选题中,学生选《茶席设计》选题的人数比例:06级为25%,07级达到44%。

为了解任课班级学生对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认可度,我们曾采用自制问卷就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认可情况对06级和07级茶艺专业两届学生进行了无记名调查,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由第三方汇总问卷结果。问卷表内容包括改进学习态度与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的速度、提高信息搜集与加工整理能力、提高设计操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等方面,每项分3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描述其认可程度。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参考文献

[1]黄冬晓.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09,7(19).

[2]叶素文.高职高专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培训,2009,9(333).

第8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 实施措施 教学探索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牢牢地把握住学科教学总体目标。教学中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即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搭建平台,使每个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实践,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技术领域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无可非议的,但同时它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确定无疑的。为了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肩负着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责任和使命,我走进了通用技术课程探索旅程。

1.学校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措施

1.1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制定学校的教学目标、学分评价标准。

葛洲坝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学分评价标准

1.1.1 学时评价(15分 )

(1)修满20学时,计15分。

(2)每旷课1学时,扣1分;每迟到3次,按1学时计。

(3)因故请假,后能补修满学时的不扣分;否则,按旷课处理 。

1.1.2 学习作业评价(10分)

(1)每学期作业数以5次为标准计算。

(2)评价作业以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分别记1分、0.8分、0.6分、0.5分。

(3)有缺交一次,扣1分 。

1.1.3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 (5分)

(1)课堂提问评价以百分数考评。

(2)课堂学习态度评价以优、良、及格、不及格评价 。

1.1.4 平时测验成绩――课堂作业(10分)

(1)平时测验成绩,其中考试成绩、设计各占60%和40%。

(2)平时测验成绩包括书面测试和设计案例测试 。

1.1.5 设计方案及作品评价(30分)

(1)设计过程注重设计过程的评价,凡是设计过程中有:信息筛选、知识的应用、思考的性质、方法的形式、方案的确定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给10分,每缺一项扣2分。

(2)能正确呈现设计方案再给5分。

(30能根据设计方案要求制作原型或模型再给5分 。

1.1.6 书面测试(30分)

(1)书面测试能够考查学生系统掌握通用技术基础知识和运用通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书面测试试题应采用较灵活试题,能给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全面考查学生整体技术素质。

1.2 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倡导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两种方式。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4-6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葛洲坝中学通用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

高二年级( )班 技术课小组组长及成员名单:

1.3 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1.4 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宜昌市葛洲坝中学第四届“科技、艺术、体育”节举办的“鸡蛋载物”比赛活动,科学载出智慧。

1.4.1 “鸡蛋载物”――探析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试验活动方案。

(1)比赛材料:三个矿泉水瓶盖、三个生鸡蛋、一块木板(材料自备)。

(2)试验步骤及要求:

(2-1)将三个生鸡蛋竖立在三个矿泉水瓶盖上;

(2-2)用一块木板盖在三个鸡蛋上;

(2-3)将准备好的物体放在木板盖上;

(2-4)观察、分析鸡蛋受力及结构稳定性情况;

(2-5)统计成绩(物体重量)。

1.4.2 参赛时间:2010年10月18日下午三、四节课

1.4.3 比赛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

1.4.4 参赛对象:葛洲坝中学高二年级全体学生

1.4.5 活动规则:

(1)参赛要求:每个班可以派三只队参加比赛,每队限报两名队员;

(2)比赛成绩:稳定在鸡蛋上、且没有鸡蛋破损状况下物体的质量;

(3)奖项设置:比赛分设团体和个人奖项,团体奖项以班级为单位,累计三只参赛队的成绩设冠、亚、季军;个人奖项以参赛队为单位,设一、二、三等奖各3、6、9名。另对结构创意新颖,设计方案独特设立创意奖若干。

1.5 能够按照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中不是用教材教,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师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能反映时展的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如结合学校机器人竞赛制作等活动。

1.6 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2.学校通用技术试验室方案设计构想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环境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平台,是通用技术课程基本物质条件。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环境包括教师备课环境、教学活动环境和学生技术实践活动环境。教师备课环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制备及其各种教学准备活动所依托的空间环境和物质设备环境。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工作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为了科学规划,尽早实施,确保高中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设计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方案。

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必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通用技术课程最低学分为4分;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考虑到经费、场所、设备等因素,建议学校先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即先配置两个必修课程的内容,即《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试验室。根据当前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实际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考虑到学校的特色与未来发展,综合了学校教育经费效益最大化以及开设此课程的目的,以60人的标准来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包――本套教学具基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专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和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内容能满足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在《技术与设计1》课程通用技术实验室1――制作与技术试验室中,采用十人一张实践台,两人共用一套工具。这样可以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设计1》“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技术与设计2》课程通用技术实验室2――创新与探究实验室中,采用十人共用一张大的圆形工作台,教学模型按照教学大纲配置必要的教学器材,供学生了解基本原理;在拼接件方面采用两人一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技术与设计2》“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今后有条件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择机开设《简易机器人制作》、《电子控制技术》等选修课程。两间必修实验室《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加一间准备间工作室预算为60万左右,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期最适合学校教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需求。

3.积极主动地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3.1 通用技术教师要具备总结和反思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向专家型发展,因此教师不光要会学习、会创新、会评价,还要会总结,善反思。做一名反思型教师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3.2 整合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当前我校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劳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虽然混合在一起设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教研组(其中还包括音乐和美术课程),但彼此之间基本没有联系,每次开展教研活动虚有其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这三个学科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三个组的教师人数都很少(目前总共才3人),如何打破目前人为的划分界限,编成一个类似如技术教研组形式进行管理,并组合相关教师互相借鉴、促进,共同配合形成合力,既有益于教学,也利于在创新大赛等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个学科有许多共性且有许多需要互相配合的地方, 特别是在培训学生参加创新比赛活动等方面,老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合作有分工,共同组织教学,有利于形成“小学科有大作为”的局面。

3.3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开发与利用广泛和有效的课程资源。学校没有上好这门课的基础和条件,如果采取等、靠的途径是上不了通用技术课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即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胆的探索研究有效的通用技术教学方法。

3.4 《简易机器人制作》、《电子控制技术》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开设的通用技术选修课。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与高技术接触的、运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技术思想方法的机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提高。根据当前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实际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考虑到学校的特色与未来发展,综合了学校教育经费效益最大化,在今后有条件的时候,根据需要择机开设。

3.5 要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省、市课程计划,参照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技术学科领域的特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以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教学工作上水平。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扎实实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关注当前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深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确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教材不统一,差别很大。目前通用技术课程有四个版本的教材,各有优缺点。湖北省统一使用江苏版的教材,本教材内容新颖,案例更容易让高中学生接受,但过于散了。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是以广东版(脉络清晰)的教材为主,参照江苏版的教材,在知识点的安排上,遵循课程标准,尽量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我校学生接受。

4.2 通用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目前,在通用技术资源十分贫乏、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和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等一个个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障碍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验中专业知识缺乏,急需有关领导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

4.3 评价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的不同模块有着不同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而不同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其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价、开展什么样的评价才更有利于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才更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讨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中通用技术“新课改、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大连教育学院.

[2] 《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学分评价标准 海口华兴学校 石坚.

第9篇: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之间的整合.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进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体育的设计

本课内容是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活动兴趣开发的一项新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内容,是校本教材与课外辅助资料的有机整合.通过对学生参与过的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结合学生生活环境,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会创编体育的同时向家庭和社区积极宣传,运用课程知识,使教材内容向社会纵深辐射.

三,学生分析

参与本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创造能力以及收集信息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与参与意识.所以本课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本课教学内容是《体育的设计》课题中的一次阶段性理论课,属于教材的开发与创新,是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趋向以及通过对学生课后体育锻炼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并结合新课标精神在突出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尝试.由于课的内容上让学生从平时喜欢参与的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提取精华,设计更新的适宜参与的内容.因此,无论从设计活动本身,还是设计出的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也是易于向家庭,社区的纵深辐射进行推广的.同时其成果,!将成为我校校本教材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二)采用合作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本课是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第二次理论课,通过师生相互构建课程内容,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提出,分析问题后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国际互连网来解决问题.即要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影响的人们设计体育锻炼方案,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最后设计制作,都体现了探究性和研究性的一个学习过程.将课堂学习和创作成果通过相互的交流及课后的实践来不断完善,并且其成果可以为家庭,社区或者自己体育锻炼带来方便和好处,并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通过整个研究学习过程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三)采用了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新的教学手段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节交互式体育理论课.本课采用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突破了固定的,死板的教学格局和单一评价机制.教师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制作了校园内部网,设立了健康知识,我的健身活动,体育集,友情连接等8个栏目,让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具有选择化,多元化,自主化.教学过程中一组一机(一组两人),采用随机分组,自由组合,自创,自由选择来体验,自主评价等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合作性.而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以导为主.同时对各组设计的方案设立了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网络评价表上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活动体验和评价阶段将课推向,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内容:

年级:七年级人数:50人授课教师:张泽民

教材体育的设计

课的类型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习内容掌握体育游戏方案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六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2.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养成充分运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学会信息综合与创新

难点:创造新的体育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2分钟)通过音乐舞蹈调动学习情绪,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表带领学生随《健康歌》音乐跳起来

二,现场做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4分钟)通过学生将所做的调查结果的选择,师生共同分析:目前人们体育锻炼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现状的方案,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入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

三,明确学习任务(2分钟)了解查阅资料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制作方案的原则与途径,小组进行分工,明确任务:为四种人群设计

四,合作,探究性学习(8分钟)让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五,研究,创造性学习(10分钟)加工信息,创设方案通过对信息的加工,进行的设计或者结合实践进行自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六,展示,体验体育(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后,邀请现场的师生共同参 与,体验该组设计的,为评价奠定基础

七,评价(3分钟)通过现场的展示与体验后,全体同学或老师在网上对该小组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八,小结(1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点题.欢迎学生进入留言簿交流

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与老师一起同跳健康歌舞蹈

告诉学生主页地址及如何填问卷调查表,教师进行简单说明,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等影响的人设计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案

进入教师制作的课件主页(校园内部网)进行相应讲解,教学生怎样去查资料,怎样做方案.布置任务:先为自己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设计体育锻炼方案

告诉学生整个活动流程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包括小组分工合作落实情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结合已有实践经验进行讨论

让各小组为选择的设计对象制作方案.鼓励学生边设计边讨论,走近学生了解小组的设计情况,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鼓励学生进行的解说与演示并邀请老师共同参与活动,协助学生组织活动.准备,播放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

鼓励展示小组的学生对本组方案进行自评,全班同学在网上对该组方案做出评价(评价表和一般网络评价表一样)

小结全课,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留言.布置课后作业:继续设计方案并且鼓励学生将方案推广

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

现场每组(注:2人一组一机)替本组所调查的对象填问卷调查表3~5份,分析问卷,积极讨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全民健身活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掌握查阅,制作方案的方法与原则(原则表现在不同人群的最佳运动心率与强度不同).小组分工情况汇报,小组讨论自由选择设计对象.明确目的和任务体育活动

上网(到体育游戏馆或者友情连接里)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小组学习,讨论相关,对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

进入体育活动设计室开始的设计与制作,热烈讨论达成一致结合场地器材积极创新边设计边演示

解说并演示小组设计的,鼓动同学参与本小组的体验.学生现场组织,体验,邀请在场老师参与活动,师生共同感受学生的设计成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自评,互评邀请现场的老师做出评价

课后继续设计体育,力争将方案推广

(演示性课件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

(上校园网,利用老师的经验开展活动)

链接相关网站寻找有用的参考资料)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互相学习)

八教学评价:具体见教学过程中.

九流程图:

释疑调控

辅导评价指正

反馈

总结归纳

观摩课件导入

合作探究

协作学习

交流评价

概括总结

体育游戏资源

站外相关链接

技术支持

校园网

其它游戏资源

学生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