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资金使用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资金使用方式

第1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关键词:滨海新区;银团贷款;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3-0059-02

一、在天津市发展银团贷款业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

一是识别风险。在银团组建过程中,牵头行要考虑所有参加行的贷款标准,在贷款评审时更加谨慎、全面。参加行既要考虑安排行的推介意见及包销额度,又要在牵头行、律师行提供的信息备忘录和法律意见书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审查,增强了整个银团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二是分散风险。一般来讲,贷款集中度越高,风险越大。《商业银行法》规定“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比率不得超过10%。”巴塞尔协议对各商业银行信贷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尽管银团贷款金额很大,但就其中某一个贷款行而言,其贷款金额相对较小,既不会超过资本金比例限制,也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和对单个借款人持有过多债权风险的难题。三是避免道德风险。银团贷款可以防止上市公司运用兼并、重组、贸易、资产置换等关联交易手段,规避税务、转移利润等金融欺诈行为。

(二)有利于企业降低筹集大额资金的成本,提高知名度

一是银团贷款能够为借款人一次性提供长期稳定的巨额信贷资金。二是银团贷款筹资方式灵活、简捷。三是银团贷款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三)有利于金融市场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一是银团贷款可以提高银行信贷资产流动性。随着资本市场对储蓄分流的日益扩大,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缺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的矛盾、保持和增强流动性的压力逐步显现。通过银团贷款的分销,可以降低存贷比,腾出一部分信贷规模用于发放新的贷款,从而提高信贷资金的流动性。二是增强银行间合作。利用银团贷款方式融资,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客户资金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的整体情况,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机制,把利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既避免同业过度竞争,又有利于各贷款银行间的合作。三是银团贷款可以吸收较小的银行参与批发销售市场。许多小银行借助银团贷款方式,分享大银行的信用分析和判断成果,参与巨额贷款业务,拥有大客户。

二、天津市银团贷款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环境不够成熟

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信用观念淡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能够真正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优质客户、优质项目少,银行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同业竞争激烈。

(二)理念滞后

银团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普遍采用的一种贷款方式,市场化程度较高,而在天津市银团贷款仍属新兴贷款形式,除个别银行外,大都没有开展过直接银团贷款业务,各家银行对此种贷款的认可度也不高。另外,银行间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导致部分大型项目业主不同意采用银团贷款的融资方式。

(三)技术手段和人才严重不足

信贷品种、技术含量、信贷人员从数量到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是天津市各家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从信贷品种看,目前各家银行还没有将银团贷款视作一种主要的信贷品种,没有对银团贷款进行分类统计,也没有统一规范的银团贷款合同文本及相关技术。就信贷队伍而言,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信贷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许多银行的信贷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0%以上,而信贷人员占全部业务人员的比重则低于15%。

(四)银团贷款的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1997年10月,人民银行出台了《银团贷款暂行办法》,对银团贷款如何评审、银团贷款承销方式、银团贷款成员行的利益分配等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并要求“除利息外,银团贷款成员行不得向借款人收取其他任何费用”。这一规定使得牵头行无法通过收费来弥补组织银团所付出的成本及包销贷款所承担的风险,也与国际银行业的管理和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银行参与银团贷款的积极性。

(五)没有培植起信贷合作意识

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业务的相对垄断、银行间竞争的表面化以及国有大银行“官位级别”的一致性等原因,导致谁也不愿意在银团贷款中“屈尊”为一般参加者,要么是当“老大”、当组织者,要么干脆不参加,银行之间合作的意识未能得到强化。

三、发展银团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理念

为了优化资产质量和收益结构,切实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各家银行需要转变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竞争观和收益观。充分认识到再优质的贷款也存在劣变的可能,面对优质信贷市场也要有所取舍。在银行内部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参与银团贷款的机制,自觉把银团贷款作为防范信贷风险、改善经营结构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摈弃官本位束缚,加强同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沟通,积极争取市场竞争中的共赢局面。

(二)建立专业化的银团贷款人才队伍

银团贷款的业务创新、市场开拓、风险管理和制度建设,最终都要具体落实和细化至具体的人,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银团贷款人才队伍势在必行。一是实行从业资格制。按照银团贷款业务岗位要求,设计开发培训内容和考试科目,实行银团贷款上岗资格和岗位等级认证。二是建立健全银团贷款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用缜密的制度控制每个具体人员的每项业务和每个操作环节。三是建立项目主牵头人制度,按照市场原则对重大银团贷款业务进行招投标,将业绩考核和分配激励组合捆绑,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逐渐培育一支稳定的银团贷款职业化队伍。

(三)修改相关金融法规,研究制定银团贷款新的规章制度

一是尽快完善银团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删除不符合国际惯例和银团贷款市场发展的条款。二是制定天津市规范引导银团贷款业务开展的有关规章制度,在天津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合作公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操作措施。三是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协调各家银行,在银团贷款业务开展上达成共识,签订银行间开展银团贷款相关协议,并严格执行。

(四)建立银团贷款统计信息系统和信息披露制度

银团贷款业务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因此,天津市各家银行要建立银团贷款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系统掌握银团贷款一级市场包销量、二级市场分销量、利率水平、费率水平、贷款年限、担保条件以及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等统计数据。

第2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第一条为了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陕政发〔〕38号),进一步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步伐,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多渠道加大对制造业投入,从年起设立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为规范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由省财政厅管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省发改委)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专家评审工作,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负责项目的初审工作,省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负责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使用项目的审定,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负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

一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二是国企改革发展资金及省级技术改造资金;三是其他资金。

当年未下达和未拨付完的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四条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支持方向:主要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重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第二章资金支持的范围及方式

第五条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效率优先”原则,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龙头企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2、为龙头企业和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配套的企业和项目。

3、适当安排技术研发项目。

第六条资金支持方式为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补助等,以贷款贴息为主。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省政府确定的组建集团等重大资产重组类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贴息主要用于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补助主要用于企业发展尚好、产品独特且发展空间较大又暂时难以获得贷款的项目以及困难企业和技术研发项目。凡使用贴息和补助方式支持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一般项目不超过100万元。贴息期限一般为一年,对建设周期在一年以上的重大项目,可根据项目建设期内分年度的实际贷款情况,分年度拨付贴息资金。

第七条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将不再予以支持。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八条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实行政务公开,即公开信息、自愿申报、专家评审,领导小组审定,省政府批准。

第九条省发改委负责组织编制全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计划,协调相关政策的落实,组建项目评审专家库。

第十条企业申报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支持项目应提交的材料:

1、企业使用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的申请报告。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审批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或核准、备案文件。

4、企业近两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

5、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合同,以设备作为投资的外来企业应提供设备净值有效凭证。

6、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支持项目审批程序:

1、中央在陕企业、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主管部门向省发展改革委申报;其它企业按属地化原则,通过项目所在地市投资主管部门向省发展改革委申报。

2、省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初审,提出拟支持项目意见报省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审定。

3、省发改委按照省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审批意见,下达项目投资计划。

第四章资金使用及管理

第十二条省财政厅按照省发改委下达的项目计划拨付资金。补助资金在项目实施后先拨付80%,其余20%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审核后拨付;贴息资金将按项目贷款发生的利息额一次或分次拨付。

第十三条企业收到拨付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时,按有关规定作相应的财务处理。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使用单位在项目完成后,需将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报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并接受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的监督。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组织对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年终将项目执行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题报告省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

第十五条对于申报材料弄虚作假、骗取和挪用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以及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正常监督检查不予配合的企业,将根据具体情节给予以下处罚:

1、追回或核减已安排的专项资金。

第3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的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有的单位由于没有统一的预算编制用表,各处室、下级预算单位上报到财务室的预算格式五花八门,有的极其简单,有的自己设计表格,表格的样式又不统一,财务室在汇总时为此多花费许多劳力和时间。另外,有的单位因为没有简短精要的针对本单位的预算编制要求,各处室或下级预算单位又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研究财政部门下发的厚厚一本预算编制说明,最终汇总到财务室的预算大多没能按照编制要求。

(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了解到在调查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而像学校这样专项科研经费较多的单位,科研人员没有精力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

1、预算资金支出进度与事业开展进度项目进程难以保持一致

这几乎是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性,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这一方面可能是财政有意滞留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两者的进度一致。

2、专项资金支出缺乏硬约束

我们了解到有的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这在预算不够细化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导致“合法浪费”的现象。在调查中我们问关于资金超支的问题,财务人员给我们的回答是“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如果有窟窿也使国家来填补”。

3、缺乏项目决算环节

据调查了解到有的单位没有专项资金使用的正式详细的费用预算以及结算,仅仅是在项目完成后由财务人员加总项目总支出。如果能够通过费用预算进行专项资金支出控制,并且对资金使用结余或者超支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更有利于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四)制度缺乏或执行不力

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却缺乏执行力,调查中工作人员跟我们反映说单位的制度操作起来麻烦或者不符合单位实际情况,不好操作,因此他们都是根据习惯性做法在做事。如何制定切合符合单位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普遍实行资金信息化管理的今天。

二、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的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二)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并统一预算编制表格和编制程序;其次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确定来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据此编制下年度预算;三应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考虑必须必要的项目,科学合理的在预算中列示项目。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

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

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

(五)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

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此外针对个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摘要]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笔者在对几家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做咨询中了解到,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因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目的是在阐

述所了解的专项资金存在的几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第4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企业 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速下滑、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有的甚至存在资金断链的危机。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为决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加强资金管理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因素。资金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资金流入及流出的管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资金管理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房地产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工期长、资金回笼慢的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数额巨大,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将直接影响开发项目的正常建设。加强资金管理,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资金管理的风险性

房地产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供求状况、消费者消费取向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从立项到销售完结一般需要3~5年时间,时间跨度大,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资金管理风险也随之提高。

(二)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房地产开发建造过程复杂,涉及的产业链众多,资金管理环节众多,资金运作过程复杂,这决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三)资金筹集的关键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受企业内部积累的限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投资开发的需要,需要大量依赖外部筹资,资金筹集成为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金管理方面,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管理逐步得到规范,但是目前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预算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了资金预算,却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预算编制出来后,并没有用于指导公司资金运作,使资金预算流于形式,造成预算与实际脱节,资金使用缺乏控制,致使在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出现成本超支的现象。

(二)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集困难

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具备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的条件,企业往往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偿债压力大,资金成本高。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不利于企业筹集资金,致使企业资金缺口大,资金筹集困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成为限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资金使用分散,资金结算模式落后

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不同地点、不同区域甚至不同省市都有开发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采用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将这些开发项目承包给不同的项目组,并授予其财务管理权和采购权的双重权利。这些项目组通常设立单独的银行账户,导致企业资金分散,容易出现资金账外循环现象。由于开发企业对项目资金管理重视不足,没有将资金管理指标纳入对项目组的绩效考核范围,使得项目组对资金管理缺乏重视。同时,由于其权力过于集中,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很难得到真实反映,增加了项目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四)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行为盲目

投资是资金使用环节,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资金能否按时回笼。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只注重当前利润,对行业发展周期性和行业潜在的风险重视不足,项目立项阶段缺乏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盲目跟风投资。一旦投资失误,就会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不注重财务收支平衡,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开发与销售脱节,造成了资金沉淀严重。

(五)内部控制薄弱,资金使用缺乏监管

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内部控制薄弱,资金使用不规范,造成资金浪费和低效运行。对资金使用情况缺乏监督检查,对应收款项缺乏跟踪管理,没有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增加了资金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和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资金的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成立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组,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组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全面理解项目资金预算计划并赋予其必要的职权,使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更好地落实资金预算。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组要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分析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定期向预算管理部门上报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使预算管理部门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从而修正预算,使得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确保企业预算目标和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销售是回笼资金的主要途径。房地产企业要创新销售模式,从项目预开发、开发、销售推广到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多种销售策略,加快资金回笼。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或参建的方式吸引资金。在不影响商业信用的情况下,利用供应商、施工单位垫资,延迟资金流出也是一种融资渠道。从长远来看,房地产投资信托是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融资模式的一种趋势。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具备实力发展成为可上市股份制企业时,才能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方式筹集资金,从而达到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目的。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不断发展壮大。

(三)建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合理调剂资金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集中、统一调配和监督使用,从而严格控制出现账外资金循环的现象。同时企业要合理调剂资金。由于工程支出节点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根据各项在建项目工程资金需求的紧急程度,制定各个环节工程款的支付计划,从而达到控制工程费用支出的目的。

(四)建立科学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

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通过加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提高评审程序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健全投资决策约束机制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企业要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报经董事会集体审议批准。

(五)强化内部控制,加强资金监管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强化内部控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健全资金使用约束机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监督企业资金流向,加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应收款项的跟踪管理,将应收款项的回收速度和回收金额与项目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的绩效挂钩,有效降低坏账损失发生,提高资金安全性。企业可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与监督。企业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实施资金在线监控,使企业实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总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通过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结算管理、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完善资金监督激励制度,拓宽融资渠道来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收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为泰安市中房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郑敏.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2(05).

第5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22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以及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纳入国库集中制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亟待变革创新,以不断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及时予以解决。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财务管理创新的认识程度不够

实行国库集中制后,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亟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创新的认识力度显然还不够。一方面,部分领导还没从观念上予以重视,仍然停留在对旧有财务管理方式的认识上,没有及时关注国库集中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通过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对财务方式的变更,来跟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充分扭转过来,仍然认为相关财务工作就是做好日常的记账、做账工作,并在年终时制定好报表即可,而没有意识到当前形势对财务管理内容及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

1.2 预算编制不够完善

新形势下对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也更高,财务预算不应只是简单的粗放式的对年度财务的整体估算,而应不断予以细化,并具体到单位每一个项目上。当下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预算仍然粗放粗收,不注重对具体项目进行资金预算,对整年度的预算也仍呈报一个较模糊的数字,使得在年中出现应急问题时,往往不能及时申请到资金,或者由于临时性支出项目过多,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呈现混乱局面,不利于年终对资金的统一清算,以及下年度资金预算工作的开展。

1.3 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

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意识很淡薄,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数目不仅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且对固定资产总数额由于没有较明确的统计,并不知晓。另外,对于财务的整体状况也缺乏有效管理,在财务使用上,不能通过科学的分配以及资金的最优化配置,实现最大化效益。此外,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并不能充分使用手中对于财务的处理权力,而是一味听从领导的安排,由于没有一定的自,使得财务在使用上因缺乏有效管理而往往混乱不清。

1.4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资金使用上,有些事业单位自由度过大,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管理和监督。同时,审计监督的力量较为弱化,还不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部分单位在资金申请上比较容易,且对发票的检查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很容易钻空子,虚报瞒报,使得单位的资金出现不明缘由的流失;另外,资金使用上有些并没有实现专款专用,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于日常性支出中,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整个财务的运作和资金使用流程中,缺乏事前和事中的监控力度,虽然在事后通过发票的核查等产生了一定的监督力,但整体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在对发票的核查中,部分单位也流于形式,对于资金的具体去向并不深究,且对于资金使用后的效果也缺少后续跟踪,造成“只花钱,不办事”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1.5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会计人员的基础整体而言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并非专业出身,或者学历较低,因此会计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另一方面,部分有资历、有经验的老员工,虽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由于习惯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对于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相对比较陌生,较难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此外,部分新进的会计员工,虽然专业对口,电算化知识也比较熟悉,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在业务能力上表现并不突出,尤其在面对一些突发问题时,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2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措施

2.1 提高对财务管理创新的认识程度

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创新,对于当前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应彻底转变观念,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度,而不应仅仅在需要资金支出时,才与财务系统打交道,而应看清当前实行国库集中制后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能通过督促和监管相关人员加强财务管理,来不断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强化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做好旧有的较简单工作,且能认识到当前工作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严于律己,保证各项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2.2 完善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上,必须尽快转变旧有的粗放式的预算方式,而应不断细化年度预算,以对整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能较详细地予以罗列,将资金使用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上,并对每个项目的资金使用额度作出较准确的预算,从而提高年度预算的参考价值。同时,在预算中,还应对年度内可能出现的用款项目单独进行预算,以保证应急情况下,能及时获取到相应资金,并避免出现大量临时性支出给整个财务管理带来不便。

第6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交通运输业是关乎我国改革开放顺利实行、经济建设全面开展、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的基础性产业。交通事业单位是担负着公路水路建设发展的事业部门,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交通专项资金多用于基本建设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因此,有效的资金使用制度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的滋生,保证重大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从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提高交通财务管理效益和交通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交通事业单位的职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概况

1.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概况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其主要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各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政府性基金、专户资金和通过交通运输部门举借的政府性债务资金等。交通资金由财政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共同管理。按照部门职能划分,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编制和执行交通资金预算,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和项目计划,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实施项目计划,编制交通资金年度财务决算和项目竣工决算,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实施绩效评价,以及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规范的投融资机制。

2.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环节

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专项资金预算环节,包括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对未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获得财政专项。第二,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包括资金授权审批、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第三,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包括竣工决算审计、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第四,专项资金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二、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管理工作薄弱

目前,一些交通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式、核算方法上只注重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忽视了经费预算、使用、分配以及资金的运作及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因而难以适应部门工作开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

对于交通事业单位而言,编制部门预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预计预算资金消耗量,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冗余,从而更好地实现事业发展目标。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存在偏差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预算编制不够细致,缺乏对各个环节实际需要的客观考虑,这就导致部门预算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难以发挥应有的约束力。其二,预算编制缺乏目的性,在预算编制中往往难以与部门的事业发展目标完全一致,难以反映单位重点项目。很多单位为了争取足额资金,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往往不分轻重缓急,好几个项目名称或今年以这个名称申报,明年再换一个名称,很多项目资金无法真正用到所需之处,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第三,一些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指标下达以后,或将项目任意下马,或将项目内容进行变动,或将项目实施时间随意延长,这就导致部门预算流于形式,无法为实际财务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3.专项资金开支范围不明确,使用效益不高

虽然多数交通事业单位建立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为总括性质的规定,对哪些开支能在专项中列支,哪些不能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遇到较为复杂的情况时,只能靠财务人员的理解和职业判断去审核监督。一些单位还存在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的情况,如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办公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公用经费,违背专款专用原则,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4.专项资金结余的处理

交通事业单位项目众多,情况较为复杂,专项资金下拨到单位,单位对专款规定的项目实施完成后,有时会结余一部分资金或者由于项目下马也会导致资金的结余。如果不对这部分资金进行处理,年复一年会导致单位账面上的专项结余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的结余资金是构成单位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位却不能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因而导致资金沉淀,无法发挥最大效应。

三、加强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1.增强单位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

交通事业单位应明确财务部门不是单纯的核算部门,其职能应定位为对单位资金使用的决策、控制和全面参与,对各项资金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财务部门应规范专项资金的申请、批复、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从而更好的指导专项资金的使用。另外,单位财务人员要实际参与项目所需资金的规划和统筹过程中,特别是对待重点项目的资金支出管理,财务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和资金使用状况,从而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

交通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可以拓展思路,借鉴先进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一种新型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通过表述任务、目的和目标来解释资金的用途。这是一种基于项目的结果来配置资源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方式。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不是简的将预算执行率作为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编制依据,而是在预算编制时更多的考虑项目最终实现的“结果”,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预算资金。

3.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支出的审核与监管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保证重大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从而促进项目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加强对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查和财务监督。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对专项资金的财务日常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统一。因为各交通事业单位的每一项开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严格审核,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不合格的票据不予入账,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专项资金的随意列支问题,保证了专款专用。

4.实施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

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专项资金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将交通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产生的结果与既定的绩效目标相对比,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找出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有利于衡量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5.减少专项资金结余

对于已经完工的项目或者是在一定时期内仍未实施的项目,其专项资金必须上交;对于公路、港航、场站等交通工程项目,资金拨付到位后,沉淀数额较大,时间过长或建设项目在计划年度内不能按时开工建设的,其专项资金也需要上交,以便资金的盘活和统筹安排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分析.非盈利财务研究,2012(01).

[2]周岚.浅议林业事业单位对国家专项资金的管理.当代经济,2010-1.

[3]宋向红.强化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之我见.商业经济,2009(06).

第7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建议意见;预期效果

一、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特点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是财政对农业各项支出资金效果的一种客观评价,也是财政支出原则在支农资金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财政支援农业的每一分钱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益。有效率的财政支农支出不仅可以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高效农业经济结构,为财政支出项目的选择或相关决策提供基本依据,从而促进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现状

(一)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内容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内容大致可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愿景。二是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主要是对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分配有无科学依据,使用是否合规、合理,使用过程中有无违规现象,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三是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考核相关财务、业务制度是否完善,项目可行性实施的依据、有无不按要求和审核流程随意改变申报、批复的地方,为实现目标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四是绩效目标实现的程度及效果。绩效管理最初目标的实现,及达到预期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这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前提条件。通过近几年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发现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方法

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将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融入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立项、实施、完成各个环节中,形成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督、事后绩效评价的绩效管理系统。着重关注支农资金使用的事前和事中,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浪费。建立绩效管理制度,首先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进行认真全面的自评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项目绩效自评评价报告。财政和农口主管部门,成立由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成的项目绩效管理小组,通过查询资料、实地查看、专家评价等方式,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自评报告进行审查和考核评价形成考核管理报告。

(三)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效果

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全面总结评价财政支农资金决策、实施、运行情况,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行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和投资管理水平。对绩效管理结果差的,核减或不予安排资金;绩效管理结果好的,重点安排或给予倾斜扶持;建立实施项目“问效制”和“问责制”,改变“重分配、轻监督、轻绩效”现状,严格控制没有绩效或低绩效的财政支出。对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调减预算,力求达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预期效果,提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三、当前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存在问题

通过近几年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发现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投入支农资金分散,达不到预期效果。财政在分配支农资金时,往往采取平均分配资金的方式,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的层面去分配资金,资金使用上产生了“撒胡椒面”的现象,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果。比如抗旱资金,上级分配资金几十万元,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十几个镇街区,大镇3万4万,小镇1万2万,达不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效果。(2)资金安排不科学。地方财政就是吃饭财政,收入刚刚能够达到保工资保基本行政运转的财力。有些支农专项资金,要求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过大,超过当地政府财力承受能力。还有的项目规定上级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实施,不能用于办公费支出。业务主管部门办公费有限,多出来的这部分支出如项目下乡车辆加油、误餐补助、雇佣人工费等办公费没有支出途径,势必会造成虚开发票等变象列支违规现象发生。(3)立项缺乏科学认证。有些项目在立项时缺少实地考察和科学认证,审批把关不严,致使有的项目确定的范围不很合理,随意性大,项目安排与实际情况脱节,造成资金浪费。例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大水漫灌”式的露天U型渠道,就不适合干旱地区使用。建设的初衷可能是,上游水库开闸,水流会自然流淌浇灌农田,省时省力给农民给提供方便。可实际情况是多年干旱,上游水库空库现象严重,“大水漫灌”式浇灌方式,根本无法实现,由于立项时缺少实地考察,致使项目建成后处于荒废状态,造成资金浪费。

四、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建议意见

(1)建立健全财政支农项目立项制度。对有关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要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无用的“烂摊子”工程,确保项目科学性、合理性、适度性,并坚持谁评审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审查,严把支农项目的立项关。(2)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机制。为确保资金分配的公正、合理、合规,提升财政资金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建立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制度。分配资金应按照总体规划,突出财政扶持的意向,坚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高的优先扶持,低效益或无效益的减少扶持或不扶持。要本着轻重缓急、扶持重点、效率优先、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支持顺序。(3)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财政支农资金考核评价、内部责任、绩效审查制度。绩效管理的内容包含项目建设管理考评、资金使用管理考评、项目实施和效益目标考评三方面。项目建设管理考评应包括项目组织申报、筛选立项、实施管理,监督项目全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方面。财务考评方面应包括立项阶段的项目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拨付方式方法,项目完成后竣工结算报告等内容,确保资金运行专款专用,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与流失。项目实施和效益目标考评应包括预期项目的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时性和项目完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五、结语

当前在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规模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着立项、资金分配、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财政支农专项扶持项目,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防止建设无用工程,严把支农项目的立项关;资金分配方面坚持扶持重点、效率优先、相对集中的原则;并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的分配机制、立项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从而促进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传宝.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探讨[J].时代经贸,2018(34).

第8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第二条*市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市人民政府设立,由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我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应遵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符合国家及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遵循诚实申请、公开受理、择优支持、目标管理、专款专用和科学监管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来源:

(一)财政预算资金;

(二)上年结转资金。

第五条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国家及我市有关政策定期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评审。

市经委负责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下达专项资金项目投资计划,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追踪问效。

第六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节能降耗改造项目建设;

(二)节能和替代传统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三)开展节能降耗管理、诊断、咨询等;

(四)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工作体系;

(五)其它市政府批准的节能降耗支出。

第七条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和补助方式对节能降耗项目予以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固定资产贷款利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范围内,给予适当贴息。

(二)补助: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购买科技成果、专利技术转让、项目前期工作、设备购置及节能降耗管理、诊断、咨询等费用,给与适当拨款补助。

对区县单位有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的和列入本市节能技术推荐目录的,优先给予考虑。

第八条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已通过其他渠道取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支持。

第九条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守法经营,财务制度健全,经济效益良好或发展趋势良好,按规定向财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3年内无违反节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所申报项目符合国家和本市项目建设有关规定和程序。

(二)技术条件: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要求,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第十条申请专项资金的单位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专项资金使用申请报告;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原件和复印件,原件经审核后退回企业);

(四)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借据、利息单(贷款贴息项目提供)。

第十一条凡符合专项资金申报条件的单位,均可提出申请。

市属企业应向其所属集团(控股)总公司提出申请,集团(控股)总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初审后,上报市经委。

中央企业可按要求直接上报市经委。

其他单位可向所在地经贸委(经委)提出申请,各区县经贸委(经委)会同区县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初审,报经区县人民政府同意后,联合上报市经委。

第十二条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及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初步筛选出入围项目,经专家组进行评估论证,上报市政府批准后,联合下达项目投资和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三条市财政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专项资金拨付项目单位。

第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冲减财务费用;收到财政补助资金计入资本公积,由全体股东共享,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五条市经委对项目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会同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进行追踪问效。

第十六条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建成1个月内向市经委和市财政局报送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总结报告。如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需书面说明不能按期完成项目的理由和预计完成日期。

第9篇:项目资金使用方式范文

关键词 财政专项资金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一、引言

财政专项资金是由国家的财政部门拨付,用于扶持或者发展某项事业,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可以按其用途不同,分为发展性财政专项资金以及事业型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分配,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提高其有效利用率,是广大财务工作者一直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部分重点项目缺乏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有偏差。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预测对实施项目资金安排有个较为清晰的规划。作为财政专项资金保障的重点项目,不但要根据项目可行性认证及项目实施进度编制全面详细的资金预算,而且应按经审批后的预算来指导和控制项目推进直至全面完成。实际工作中,很多重点项目缺乏预算编制,或者虽然编制有预算,但预算的执行出现偏差。

实际工作中,部分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缺乏预算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不管项目能不能批准下来,就在经常性经费中把项目的前期经费列出,导致经常性经费被挤占;单位自筹资金用于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建设,没有制定适合的内部控制程序,在进行审核和使用中没有相应的程序和方法等等;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实施单位有可能把其他的费用也加到财政专项资金中去,导致资金的长期分散,不能有力的发挥其使用的有效性等等一些列问题的出现。如果不及时整改,用于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有可能逃避项目审批部门及资金管理部门的监督,单位在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时候心中无数;并有可能会造成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及时的发挥,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的舞弊或违规行为,引发严重的经济责任。[1]

(2)部分重点项目缺乏财务控制,监管力度不够。大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或主管部门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思想,把财政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只认为是服务工作,给财务人员定位仅是简单进行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工作。这样财务人员对实施项目的各项业务以及有关决策都无法进行全面了解,基本处在盲目或仅凭职业判断的状态。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中,关于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是否科学合理,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等等都不能得到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也就没有实现监督与控制的职能。

实际工作中,财政和财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跟踪机制。一些项目单位或主管部门为了不按规定上交专项拨款结余资金,在年底或项目实施结束阶段,大肆采购,铺张浪费;还有的项目单位或主管部门把还没有开工的项目资金提前拨付等等。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财政部门拨下去财政专项资金,单位要定期的向财政部门报送支出结余情况,但实际工作中,监管的执行力度出差偏差。因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无法准确的把握资金使用的进度,无法分析和评价资金使用效率,并且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建设,不能够及时的处理总结,就不能有效的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2]。

(3)部分项目资金性质不明,没有真正的实现“专款专用”。财政部要求,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和单位的经常性经费区别开来,并要单独进行会计核算。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拨付财政专项资金滞后,有些项目的资金在项目完成之后才能到位,给项目资金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项目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专款专用意识淡薄,不但不把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还和单位的经常性经费混合到一起使用,比如把财政专项资金用来贴补单位经费不足、发放员工福利等等,出现了挪用、挤占财政专项资金的现象,以致于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运行;有些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结余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单位的挂账资金越来越多,这部分资金应根据项目预算及项目实施进度,随着项目的竣工验收进入结余或结转程序,但却长期的存于银行,导致资金无法有效进行利用;甚至有一些单位虚报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达到套取财政资金的目的,这种做法不但严重影响财政专项资金的“专门用途”,而且违反了现行法律的规定,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解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程序,强化预算执行力度。想要减少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之间的差异,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并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强化算的执行力。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的情况来确定出单位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预算编制制度,建立预算编制的程序及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审批程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定一整套的预算编制表格,对于所申请的财政专项资金,需要在预算程序中重点提出,并且制定详细的、科学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及经费预算列表。也可以采用标准的项目文本方式来进行管理,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项目申报,建立项目库,严格按照详细论证、严密监督、事后审计的要求进行,进而来一步一步的规范预算编制制度,实现预算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不断强化预算的执行力。

(2)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单位有关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运用中财务管理的认识,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实现财务管理对财政专项资金运用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对于单位出现的财政专项资金流失以及没有有效使用的现象,跟财务部门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程序有必然的关系,只有让财务部门参与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决策的各个环节,让财务部门在整个项目进行中统筹兼顾,使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有关规定,才能发挥出专项资金的最高使用率。为了促进财务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有效的实行监督和控制,可以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对财务部门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并明确界定各岗位的职责,确保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也需要严格进行控制,确保资金进行高效率的使用。

(3)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制,强化财政资金监管职能。各级财政部门对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有监管职责,应建立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实施专项资金跟踪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一要强调专项资金拨付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踪到哪里,通过分析预警实现动态监督,提高监督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实现日常管理部门与专职监督检查机构的有机融合,将监督管理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以监督促管理、以监督促服务”的积极作用。三要通过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财政指导意识和服务意识,及时发现专项资金在预算编制、资金使用、项目实施、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各预算单位提高部门预算执行水平,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4)建立完善财政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就业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机制,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第三方评价机构,按照项目内容不同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依据实际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3]。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不够重视,或者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意义,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只要联系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并确保财务部门实现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职能,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世权,龙小荃.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国西部科技.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