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第1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79.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27-01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2、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

三、结束语

第2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一、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第3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标 创新教学 现状 方法

高中音乐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加强学生心灵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开发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高中音乐创新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音乐教学落后。在现阶段,我国的高中音乐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教学方法的开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明显不足,低于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很难让高中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高中音乐教材的针对性不足,衔接性不强。与教育发达国家的音乐教学工作相比,我国高中音乐学科的地位明显较低,音乐教学的质量也不高。教师没有进行音乐教学创新的动力,工作力度不够。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我国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性不足。

2.音乐教学方式现代化程度不高。高中音乐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作用。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着明确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利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课程与其它学科教学活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足,也导致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较低。低效的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课堂氛围过于死板,大大降低了高中音乐学科的魅力。

二、高中音乐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1.加强高中音乐教学条件的改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满足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相一致。要加强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对教学条件进行改善。为高中音乐教学配备完整的教学设备,引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倡导教学创新的今天,学校应当加强人力与物力、财力的投入,采购必要的音响设备以及各类乐器,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了充足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与才能组织课堂活动,丰富高中音乐课堂的学习内容,灵活学习方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度。

2.加强高中音乐个性化教学创新。高中音乐教学具有个性化特点,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音乐教师可以从学校的办学条件出发,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利用当地的特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高中音乐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认可音乐学习的魅力,才能实现音乐教学创新的目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等学生喜欢的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较为感兴趣,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将其与课外流行音乐作品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像在讲解《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具有民族风的萨顶顶的作品引进课堂,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内容的真实性与流行性,加强音乐教学创新。

3.加强音乐教学形式的丰富。加强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处理。开发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进行灵活利用,向学生展示一个完全不同的音乐课堂,有利于教学创新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高中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学习《拉丁美洲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拉丁美洲音乐作品,并为学生播放舞蹈视频,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律动,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让学生一起享受音乐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形势下,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师需要从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重新设置、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多元化转变、教学内容的开拓等角度去做好创新工作,配合新课改工作。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当代高中音乐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责任,利用创新的方法开展日常教学,促进高中音乐学科积极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芬 浅析高中音乐新课改[J].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2]钱丽兴 论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0,(03)。

第4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教育;自主性

一、高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现状分析

1.家长、教师和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在家长的传统观念力,只有学好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家长并不重视,甚至轻视孩子的音乐学习,有些家长甚至对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持反对态度。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而如今的音乐教师也没有在根本上认清自己的教育职责,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是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全部精力放在拔高文化课水平上,忽略了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或根本没有学习兴趣

对于缺乏乐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的内容难以理解,或根本没有兴趣去学。再加上如今的音乐教材编排无论在可操作性、时间顺序,还是在素材选择、乐器训练上都存在不小的问题,使得学生不具备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所以学生无法接受那些音域很宽,演唱要求很高或旋律复杂的音乐。此外,音乐课上教师播放的歌曲大都是具有艺术代表性的音乐,而缺少一些通俗易懂的音乐,导致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分,学习自主性变差。

3.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渴望获得更多更好的音乐知识的需求,即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匮乏,音乐基础不扎实。第二点,教师的粗暴训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和摩擦,磨灭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第三点,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古板,课堂语言空洞乏味,教学管理死板僵化,学生体会不到音乐课堂的乐趣,学习自主性自然变差。

二、高中音乐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措施

1.建立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容易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因此,建立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是要提高高中音乐课堂中学习的自主性的必要前提。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只有教师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和丰富的音乐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点,见多识广,具有教学的权威性,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榜样的力量非常强大,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自己,接受自己的教育。第三点,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第四点,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积极的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点,靠智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不可对学生进行语言攻击和身体侵犯。

3.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往往体现着教师自身教育水平的高低。音乐教学是一门开放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4.积极鼓励缺乏乐感的学生,重点

培养乐感较好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禀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在音乐水平上也有高有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分类,积极鼓励缺乏乐感的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重点培养乐感较好的学生,挖掘和发展他们的音乐天赋,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5.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无法摆脱自己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一味的让学生跟着自己预定好的课堂方向去走,去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情感变化。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付出十分力,不得学生一分还”的教学囧况。因此,教师应痛定思痛,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课堂中心,自己则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积极的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课堂的开放性更强,教师只有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6.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放声歌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内在优势,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结语学生应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音乐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更加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起的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学生更是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作为孕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积极寻求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结合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第5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训练;基本方法

一、前言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学生既面临升学的压力,又需要进行声乐学习,可谓压力巨大。基于此,音乐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高考时考出好的成绩,实现其艺术梦想。

二、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音乐特长生在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尤其是高考升学率方面。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虽然有器乐、声乐、视唱练耳、乐理基础等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器乐课程,而忽略了声乐基础教学,导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容易把艺术升学理解为高考捷径。而这种教学模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目标极不相符,导致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观念老旧,多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无法有效地把握声乐相关知识。

(二)重技能轻审美

审美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本质,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并具有音乐专业技能,才能够得到演唱能力的提升。而审美培养首先要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审美引导,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表达作品。然而,在很多高中实际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导致艺术技能培养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意义。而很多高中音乐特长生也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仅仅以提高专业分数为学习的目标,并将高考作为升学捷径,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出现了严重的重技轻艺的现象[1]。这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歌唱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无法以艺术审美来认知作品,感受作品,理解作品,也导致教学创新受到了较大的阻力。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观传统的高中声乐教学,高中声乐教师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的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始终处于听从的位置,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致使学生不具备创新能力,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知、特色。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可谓是一种枷锁,严重阻碍了学生歌唱技能的提升,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式地学习,无法得到个性的彰显,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声乐教师就要注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特征、音乐学习状态、想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教学,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2]。同时,声乐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结合学生适合的音乐类型、特长等,因材施教。另外,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分析,结合不同的作品风格、特征,让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通过发挥情感的作用,并选取内容简短、容易上口、音域狭窄的歌曲,使其掌握歌唱技能,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对声乐知识有正确的认知,更好地呈现作品,让教学任务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式

大多数刚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发声教学、唱歌训练,不具备相应的歌唱技巧。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特长生的歌唱方式,使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口鼻共吸”方式,让学生注意调整自己的发声与呼吸,规范歌唱方式,进而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可以说,呼吸是人体发声的主要原动力。呼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其一为胸式呼吸,其二为腹式呼吸,其三为胸腹式联合呼吸。而在这三种呼吸中,胸腹式联合呼吸被公认为声乐界的最佳呼吸方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了解最佳声音位置、最佳音质标准,通过掌握发声技巧,来唱出更加优美的歌声。同时,声乐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通过长期训练,让音乐特长生有意识地更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形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三)强化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将来音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若学生没有相应的声乐基础,就会导致后期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对音乐特长生加强声乐基础性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发声,并通过灵活、高效的声乐练习,保证发音的标准及吐字的清晰,进一步提高学生声乐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声乐课程教学[3]。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其过程较为漫长、枯燥,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声乐基础水平。大多数高中音乐特长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既要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也要进行音乐专业学习。只有打好基础,扎实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歌唱方法。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声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逐句教学,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腔调加以学习,导致学生缺乏灵活性、创新性,也致使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悟作品,并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以自主性创作、表达,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品内涵的自我解读,将情感、审美融入其中,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看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结合学生的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真正为学生着想,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特色,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学习,进而增强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高中乐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相关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并适当运用经典曲目,让学生对每一部作品的内涵情感加以把握,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再次自主创新,融入自己的风格,将作品演绎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五)掌握学生的嗓音条件

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对于作品整体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并将作品的曲风、民族特点、文化底蕴等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音质、音域、声音种类、控制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当风格的曲目来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通过对气息调整、声音控制来突出学生的特色,将歌曲的内涵思想准确表达出来,做到扬长避短。另外,民族特点为歌曲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民族学生的嗓音特色,以近域原则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民族作品,使其对本民族的地域风情、文化特征、唱法特色等进行准确把握,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提升其唱功。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曲目的难易程度,把发声练习控制在相应的音域范畴,结合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知识掌握程度来循序渐进地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歌唱能力、歌唱技巧的提升。针对声乐知识处于初级程度的学生,教学要以基本功练习为主,让学生进行真假音转换练习,并打开中声区腔体,以找准共鸣位置,将气息、吐字、发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再逐渐放宽其音域,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4];针对声乐知识在中级程度的学生,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好换声区的重难点,学会控制气息,并将音量、音色予以控制,以便更好地歌唱歌曲、表达情感;针对声乐知识在高级程度的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以引导诠释为主,让学生融入情感,通过唱功来全面地展示曲目,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结束语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中,声乐教学可谓是基础,学生只有扎实学好声乐知识,才能够提高歌唱表演能力,并丰富表演形式,提高艺术素养,在高考时考出优异的成绩,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更好的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状况、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引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从而使高中音乐特长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立华.优化高中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3(09):145.

[2]金璐.对职业高中音乐班声乐教学规范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97-198.

第6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56-01

甘肃省内的少数民族较多,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有汉、藏、回、蒙等多个少数民族,甘南地区的藏族弹唱音乐独具特色。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丰富、风格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是甘南音乐教育事业的一项特色,它与甘南乃至甘肃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培养当中需要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当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一、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以及社会大力支持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重要条件。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开始的时间较短,发展不充分。在培养的形式上具有单一性,所采用的教学以及评价模式中,语数外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占据主要地位,对音乐教育有所忽视。发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应当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高考音乐特长生与普通文化课考生放在同等位置进行培养,加大对音乐特长生的扶持力度。社会各界也应当给予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二、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计划与选拔计划不合理

合理的培养与选拔计划是提高音乐特长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甘南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培养的计划未能按照每位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安排,培养计划未能做到周密细致。另外,在音乐特长生的选拔方面,也缺乏完善合理的计划。在人才的选拔方面,音乐特长生的选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音准与节奏感、器乐演奏能力与表演能力。学生需要展现出外向型的性格并热爱音乐专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选择适当的音乐培养方向,杜绝盲目培养。

三、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高考特长生提供指导的教师水平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指导,同时,向学生传达专业的发展理念与探索精神。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其在高考中获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但是,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缺乏专业能力突出、教学能力过硬的音乐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加之甘南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人才流失也是该区域面临的一项问题。高考音乐特长生需要学习文化课程与音乐专业课程,学习的压力更大。教师需要具有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学内容,将文化课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设备不完善

音乐教学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是甘南少数民族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的硬件设施。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也是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学科的教学,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必须要一定的设备支持来完成。音乐教室、琴房、各类乐器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音乐器具也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为了合理开展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教学活动,需要对各类音乐器具进行合理配置,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同时,将钢琴、电子琴等键盘类乐器与多媒体音乐共同引入教学系统,完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方式。

五、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机构

优秀的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训机构已经成为音乐特长生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当前的社会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在教学当中的成果与影响力难以得到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信服。与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相对迅速的中东部相比,甘南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培训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在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不对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选拔和培养学生。社会各界应给与高考音乐特长生培养更多的支持,教育机构应加快自身调整以使用高考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班朝秀.高中音乐特长生现状分析与思考--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J].音乐时空,2014,(6):94-94.

第7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注重“听”更重“读”; 注重“乐”更重“器”; 注重“情”更重“感”; 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有人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是财富,财富由年轻人去继承”。因此,“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我们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之一。《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的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然而,笔者对本校所教的高一学生们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是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的,剩余百分这三十多是明确提出不喜欢这些音乐。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并且强烈希望把流行带进课堂教学。我们不反对学生喜欢通俗音乐,因为其旋律优美及容易传唱等特点使人非常容易接受。但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只喜欢流行音乐是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欣赏经典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的修养和素质。因为这种音乐又属于文化、美学的范畴,给人带来一种审美的享受,有助于提高其修养开发智力。

综上所述,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并喜欢上民族音乐,并继承和发扬它呢?

一、注重“听”更重“读”

在普及民乐的过程中,应侧重讲述经典民乐背后的故事。轻视故事是严重错误的,中国民乐中的经典作品背后,无不有着或豪情激越,或感伤凄美的故事。比如《高山流水》中俞伯乐和钟子期之间可知可感的知音情,比如楚汉战争中项羽遭遇《四面楚歌》后的惊慌失措,比如脍灸人口的唐名篇《春江花月夜》所蕴含的离情别绪和人生况味,再比如《梁祝》之中梁山伯与祝英山之间缠绵悱恻感天动地的爱情。如果没有对其背后故事的深入细致的了解,仅凭对音乐的泛泛聆听是无法达到深层次的感悟的。典故何来?故事何事?源自何时?出自何人?其实,这都是我们伴随音乐故事所需要解读的文化背景。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对故事的完整、细致的梳理和解读,而非简单的点缀式的可有可无的解读。另外,从音乐作角度讲,必须搞清楚音乐在创作过程中,音乐表现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读民乐大师的人生与创作。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流行音乐趁虚而入,充斥着中学生的头脑,“追星族”席卷整个中学校园,甚至绵延至大学,从此与传统民乐和西方音乐绝缘。笔者在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说出你知道的中国民乐大师中,仅有四分之一的人能答出个别人,民族乐器的听辨与更是寥寥无几。

二、注重“乐”更重“器”

在民乐发展中“器”与“乐”始终是相形并进的,如果说乐是内容,那么器就是形式:乐是灵魂,器就是肉体。对乐和认识离不开对器的认知,对器的表现离不开对乐的升华,在这样一对互为表里的辨证关系中,我们就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相对均衡的把握。

每一种乐器总与每一个民族相关,每一种乐器总有一段悠远的故事,每一种乐器的每一种表现力都是无法替代,民族的历史民间的故事,民乐的表达都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尽可能的用各种手段来展示民乐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及音乐特点。近些年来,中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知贫乏。有不少的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少知又少,甚至有学生闹出把吉他当作民乐、二胡的演奏部位在腰间这样的笑话出现,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学生对西洋乐器的推宠令人反思,不少学生在课余练习小提琴、钢琴以及萨克期等西洋乐器,相比较中国传统乐器来说,笔者深感遗憾和失望,我们的乐器照样有着丰富的表现力,照样可以与西洋乐器相媲美,作为一名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完全可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民族乐器通过教学手段、演奏、影视传播等得以认识上的普及。

三、注重“情”更重“感”

我们常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民乐的普及过程也是情感传递的过程。我们在体验民乐情绪的同时,学去感悟。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苦辣酸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因此,我们的感恩不仅源自我们的心灵,更来自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更来自于千秋百代中华民族的普罗大众。

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中“母语”。不管你走到哪里,亲近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绝不会改变。但同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弘扬,并非一定要排诉和拒绝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开阔我们音乐教育的视野,丰富我们音乐教育的内涵,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远远不及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而在现代的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虽然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民族音乐教育中高中音乐教育实践常常被忽视。教学模式倾向于专业化,形成了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构建新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模式中作用重大。

二、教学策略

中学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和感受与欣赏三个部分。针对中学音乐课现状建议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并尽可能地拓宽知识面,从而具备广泛的音乐知识及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并言传身教地应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2.改进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审美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拓宽教材范围。 音乐教学要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第8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2.论师魂与教学艺术形成的关系 曾本友

3.探析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公平与效率 周艳茹

4.当前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探讨 韩茂源

5.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福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鹏

6.学校学风建设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刘超,王宇翔,何学敏

7.学校管理团队的情商建设 刘国珍,张跃滨

8.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张能云,董瑞峰

9.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冉冉,孔德博,王建永

10.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数字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王军锋

11.学校休闲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李卫星,王全军

12.论教师的情感素质 庞彬

13.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韦健涛

14.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相关研究 王友根

15.谈新课程语境下的教师素养 王立

16.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毛凯

17.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李蕊

18.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李健

19.和谐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甘洁

20.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研究 董耀金,冯占辉

21.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探究 魏晓娟

22.基于网络的"专家问诊"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初探 王兴柱,刘春花

23.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西部农村校本课程开发 贲进柱

24.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调查与分析 田果萍,张生平,赵霞

25.构建"诊所式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阴洪峰,张宇,郄爱萍

26.中学生健康行为调查研究——以山西省重点高中为例 武林

27.苏北地区小学体育与学生体质问题研究 傅遐龄,陈荣梅,严纲

28.数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刘忠诚

29.非智力心理因素与英语新课程改革 张欢

30.英语教学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比较 安颖

31.学习风格研究在英语分组学习中的应用 汪俭,俞敏

32.论外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贺新全,何守仁

33.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其回归 贾曼丽

34.从汉英对比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曾晓红

35.浅议英语教学中英汉互译的翻译技巧 樊华,周坤

36.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 杨年懿

37.词块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闫从军

38.英语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周雪峰

39.中学化学教材中铁与硫反应实验的改进 赵立国

40.学生美术欣赏教育的调查研究 岳慧兰

41.学校体育功能的生态学思考 朱卫平

42.体育教学中缄默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汪耀华

43.论学校体育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高山青,卢黎东

44.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吕平,王健

45.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周凯

46.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若干问题探讨 李维杰,李建

47.基于生命教育的学校体育 杨秀芝

48.中学课堂管理问题探析 朱金卫

49.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刘闯,郭海春

50.英语阅读策略的相关研究 高亚伦

51.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相关问题反思 王纯磊

52.研讨式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方丽

53.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李晓红

54.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缺陷及对策 杨朝军

55.协作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张蠡

56.教师言语的有效交际与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肖红武,肖姣娣

57.元认知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王娜

58.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的探究 李丽雯

59.过程写作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爱春

60.协同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林跃武,曹朝文

61.母语正迁移与外语教学 曹冬月

62.案例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杨建强

63.信息技术环境下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 杨新宇

64.基于网络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李焕勤,孟庆伟

65.论迁移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华丽,卢梦克

66.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现 毛婕

67.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苏敏

68.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于乐丽

69.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和评价研究 宋建美

70.体育教学中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王鹏

71.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叶欣

72.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的策略 纪志敏,马志云

73.浅谈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 李玉宝,张宇

74.阶梯式教学模式激发肥胖生体育锻炼兴趣的研究 徐向荣,刘昀

75.英国课程改革及其政策取向分析 王桂林

1.性别公平:学校教育的应然选择 赵春娟

2.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 崔波

3.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与思维 刘宗南

4.试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生成 吴保明

5.儒家思想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道德内置 孔青

6.学校教学集体动势心理环境的建构 郭明

7.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曲淑英,刘昊

8.简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朱云波,刘晓

9.老子智慧对教师人格培养的启发 陶然

10.新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与角色失调的应对策略 杨岳

11.教师职业生涯高原期的度过 葛翠茹

12.完善知识管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成长 韩宏莉

13.中学教师角色和期望多样化的应对 侯水仙

14.科学教师应当成为研究者的多视域思考 阎元红,王玉英

15.体育教师的现代性研究 李春阳

16.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常学勤

17.班主任反思的内容、维度与方法 李拉

18.学生自我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原则 郭婧,杨薇,邵宝健

19.预防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 常青林

20.中小学语文教材书写编排的探讨 李跃华

21.高二学生英语阅读中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调查 席旭琳

22.多元文化语境下新疆地区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实证研究 刘懋琼

23.渝东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 王燕

24.陕西省普通中学"阳光体育"实施现状分析 陈学东

25.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新课程的思考 靳周祥

26.文学的人性维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重中之重 周娜

27.简论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相同点 吴艳

28.APOS理论的内涵及其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启示 程华

29.师生心理氛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何心勇

30.解析英语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行为 敖村村

31.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思维模式研究 刘柳君

32.刍议英语教学的文化观 胡晓丽

33.学生性格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 陈敏

34.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杨天地

35.正确理解词汇概念增强词汇教学效果 高小姣

36.SQ3R英语语篇阅读的内涵与实践意义 吴金珠

37.顺应-关联模式下的反语研究 刘向红

38.衔接连贯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张薇

39.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的认知机制探究 范锋

40.简析英语幽默语的"假托"机制 李海彦,刘珍龙

41.英汉情态动词动力情态的主观性对比分析 杨永芳

42.特殊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研究 黄晓玲

43.论语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潘轶,周颖

44.音乐表现能力及其培养 张向勇

45.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重构和优化 胡沛永

46.简析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相关影响因素 岳书蕊

47.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唐拥军

48.终身体育实施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王世和,薛锋

49.体育锻炼对降低学生自卑感的作用 刘兴娅

50.略论体育教学中群体规范的功能 樊彦杰

51.让新兴体育器材走进低年级小学课堂 杨广辉,孙韬,刘念禹

52.诗意启蒙:中学文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王凤玲

53.应试教育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约束及其突破 尚玉伟,李公立

54.数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刘忠诚

55.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郑强

56.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利弊比较 崔学君

57.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 叶素文

58.试论小学英语差异教学的实施 黄永红

59.非语言因素在英语课堂师生交际中的应用 胡晓宇

60.英语教师教学语言的石化现象及解决对策 高昊欣

61.以听写教学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的实践与思考 李春宁

62.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朱玉珊

63.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罗萍,徐润英,郭佩玲,陈(赤兒)娥

64.迁移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滕文君

65.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问题与解决 贾林

66.新课程化学"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石敬珠

67.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王兴柱

68.音乐鉴赏能力的结构及鉴赏教学策略 孙洪亮

69.非指导性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 何团喜

70.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夏瑒

71.体育教学中的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顾立骏,崔斌

72.学校体育的物化现象及改进 朱长洲

7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郝士儒,王琨

1.论新《义务教育法》对教育责任主体的厘定 杨艳,赵玉涛

2.从博弈论视角解读新课程实施之困境 张广兵

3.学校管理方略选择的基本原则 张俊

4.学风内涵及学风体系的构建 寇荣,鹿磊光,刘京娟

5.道德教育的本质与有效策略——道德二属性的视角 刘国华

6.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周荣华

7.柔性管理思想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运用 张彩云

8.现代教务管理规范化研究 谭泽晶

9.校园文化形态中的隐性德育课程建设 杜红芳

10.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瓶颈及新思路 李广周

11.运用GB/T28001构建学校体育教学安全体系的策略 齐效成,杨艳

12.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及防范 陈伦,蒋佳玉,梁建勋

13.校园吉尼斯活动探索 李晓勇

14.混合式学习应用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研究 刘红

15.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思考 廖学勇,王歆

16.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 李伟诗

17.体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索 张宇,阴洪峰,郄爱萍

18.班集体建设中的价值教育及其影响 孙二军

19.道德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张颖,杜玉开

20.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建设 邵宝健,张涛,李亮

21.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其引导 张国蓉

22.良心心理学理论对学生早期良心教育的启示 李霞,李文虎,刘润香

23.新时期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张莹

24.校园不良亚文化现象与学生不良行为关系分析 张俊花

25.社会转型期高中教育瓶颈问题研究 李玲

26.民办教育发展路径的新思考 肖芸

27.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述评 田卉

28.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角色理解及困惑 王镇

29.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梁宇

30.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朱云波,闫新红,吴振超

31.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吴文生,曾军宏

第9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课外活动;学生主体;学生兴趣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058-03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1.课外活动。“所谓课外活动,就是指学校在必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之外举办的形形的具有教育性质的作业和教育措施。”①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②“正业”和“藏修”实质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教学,而“居学”与“息游”实则是学生在课堂外所进行的活动和自习。从这两句古言可以看出,从古代开始,教育学家就已经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了。

据此可以看出,首先,课外活动涵盖了不同种类、不同方向的课余文化活动。其次,课外活动也是当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包含的课堂教学之外的重要活动。第三,课外活动并不单纯的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对于学生个体全面、多层次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课外活动的实质就是指学校在主渠道课堂教学之外的对学生所实施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2. 课外活动的主要类型。中学生阶段课外活动的主要类型有科学类活动,主要用以发展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科活动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文体活动类,学校的课外文艺类、体育类活动,如音乐、舞蹈、篮球等等;课外阅读活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新知识、新见解的敏感性;社会活动通过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人意识。

(二)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法。为了解N市中学课外活动开展的形式,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所设计问卷共分为三个维度:学生自身选择倾向、学校管理规划及家长态度要求。研究样本为N市三所初中一至四年级的学生。

2. 访谈法。为更深入地了解该校课外活动的开展状况,了解学生关于课外活动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关于课外活动的兴趣取向、态度和积极性方面的状况,选取了3所初中4个年级中各8名学生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N市中学课外活动的总体特点

1. N市中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③多媒体时代的发展虽然提供了更多平台,但是这些信息平台调控比较困难,学校暂时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并对其进行管理,因此N市几所中学主要采用第一种渠道开展课外活动。

(1)语言类。N市的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都设有英语口语活动小组。两所学校的英语活动小组总参加人数约为600多人,占总学生比例的57%,集中于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初四年级较少。活动小组是以应届英语教材和英语阅读书籍杂志为主要资料。英语角时间灵活,根据年级学生的不同安排时间。组织形式有:学生自愿组成,班级组成,寝室组成,通常4~5人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在活动教室练习口语对话,也可以阅读英语杂志,相同年级的学生会定期举行交流会。

根据出勤表及学生调查,可以看出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对于参加英语活动课更为积极,初三年级的学生出勤率集中于3次左右,初四年级的学生出勤率在0至2次段较集中,基本没有一周五天满勤的情况。初一初二年级的英语课较为活跃,并要求训练口语,因此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更为显著。

阅读与演讲活动组在N市第二、第三、第四中学均有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沟通交流能力。这一项课外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参加的学生各自组成小组,有专门的活动室。阅读与演讲小组活动的时间多在周四、周五,因为可以在这两天让学生将一周学习的语文内容进行整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2)文艺类。文艺类的形式比较单一。N市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只成立了音乐与舞蹈小组,参加的学生数较少,三所学校参加这一活动小组的总人数约为230人左右,约占学校总人数的7%。并且以女生为主,女生比例为68.2%。男女比例失衡。经了解,这一活动小组的学生大多数由指导教师选拔,多以有特长的学生为主,入选要求相比于其他活动小组要严格许多,并不是对全校学生统一开放。由于人数较少,时间安排较严格,几乎都会安排艺术类教师进行指导及管理。不过正是源于这种选拔及管理规定,三所中学的艺术特长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体育、实践类。在体育方面,除了正规的体育课外,三所学校都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兴趣小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活动形式较灵活。在参加这几种小组的学生中,男生比例较高,比例为75.1%,在兴趣小组中,会有重点培养对象。因为在中学阶段,经常会举行大型运动会,这几项都是比赛项目,并且在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中,允许体育特长生特殊录取,因此一些体育生也是兴趣小组的主力军。

手工工艺活动小组,顾名思义,是以手工为主。在调查中,笔者参加了一次手工工艺小组的活动,活动上的主题是纸塑。这种灵活型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小组在学生当中非常受欢迎。N市的三所主要中学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上几种形式,并且以语言类为中心。

2. N市中学学生的兴趣取向

(1)体育运动方面:除了体育课之外,学生室内外运动超过1小时的比例为43.9%,低于1小时的比例为56.1%,而室外运动时间远远高于室内运动时间。学生的室内外运动时间并不多,室外运动多集中于篮球等竞赛类项目,室内运动多集中于体操和旱冰,不过由于场地及必须条件的限制,时间较少。

(2)文娱活动方面:学生在文娱类活动方面,倾向于上网的同学占了41.2%,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占34.7%,而音乐美术方面的活动只占10.7%。基本上以课外阅读与玩电脑为主,歌舞音乐类和体育活动类较少。

(3)书刊爱好方面:在问卷中,对于课外阅读喜欢的载体,有61.7%的学生喜欢以书作为主要的载体,有16.7%的学生倾向于以报纸为阅读载体,有21.7%的学生喜欢使用电子媒体。在书籍的阅读中最受欢迎的是故事类读物和经典文学,各占了23.4%和31.5%;哲理书则比例较低,只有10.8%的比例。大部分中学生还没与把阅读作为一种拓展知识面、探求人生学问的途径。

在报刊阅读方面,学生比较关注的题材是少年儿童生活和娱乐生活,各占比例为22.4%和32.8%;文史知识和科普知识的比例为19.8%和13.8%;时事新闻比例为11.2%。学生在报刊方面更倾向于贴近自身生活的内容,也对文史类较有兴趣。

(4)课外学习活动方面:问卷中第一题为你较喜欢并占用时间较多的活动,选择学习活动的学生占20.5%,人数比例一般;在课外活动用脑还是动手为主中,动脑为主比例为57.9%,动手为主的活动的比例为42.1%,动脑为主活动略高于动手活动。学生在课下时间里,被学习活动占用的比重还是较高的。

3. 影响学生选择课外活动的因素

(1)不同的年级阶段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选择。总的看来,除了上网、听音乐外,基本上其余活动内容都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活动中知识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部分,类似科学类、哲学类等,初三初四年级的学生明显更为看重,并且由于知识、技能的增长,条件的完备,各种知识成果也使他们的兴趣巩固加深。

(2)性别特点影响学生对于课外活动的选择。体育运动中,男生选择篮球、足球等剧烈进攻型的运动的比例为81.7%;女生选择慢跑、羽毛球等随意性较高、健美性的运动的比例为65.8%,这种选择结果与男女生的体质、性别特点有关;文娱活动中音乐艺术类女生比例为61.5%,而男生只有38.5%;书刊阅读女生倾向与故事类,男生倾向于科技类。

(二)N市中学课外活动开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综合调查,笔者发现N市的几所中学虽然都在课外活动方面做了功课,也热心开展,但是在过程和结果中还是存在着不足。

1. 课外活动形式单一化。经过调查,N市的三所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集中于音美文艺类、课外阅读活动为主,并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展。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内心世界丰富、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些课外活动的内容虽然比较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特征,但对于培养他们广泛的科学知识和兴趣爱好来说不太全面。④

2. 课外活动与学科内容联系不紧密。中学阶段,肩负着升入高中的任务,课程较之小学要更加复杂。高强度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使学生不堪重负,应付课业已经困难重重,对于课外活动也就视为鸡肋,学科的内容无法与课外活动联系。这种情况对于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学生来说,阻碍其视野的拓展,也缩小了学生的生活圈、人际圈,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那么就会与课外活动最初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失去了最初的教育意义。

3. 课外活动主体模糊。在调查中发现,开展、参加课外活动的选择权并不在学生的手中,这种主动权主要为教师掌控。教师会规定课外活动的类型、实施方式等等,导致学生主体处于被调动的状态,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课外活动,目的是在这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自律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而现在课外活动的主体本应该为学生,却变成了教师,必然与最初的方向相反。

4. 课外活动趋向应试。N市三所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中,最常见的是体育课,体育课本是为了帮助学生缓解身心压力、纾解身心,但是现在却也加入了考试科目中,虽然这种做法本意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这样的考试背景下无疑使体育活动变了性质,蒙上了一层灰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团体竞赛的参与性减弱,不能在体育课上自由舒展,为了考试而进行的训练也使学生在心理上疲惫不堪,更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

5. 课外活动的类型与学生的兴趣取向不符合。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取向,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其实并不是很符合,这就导致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也就将效果降低,违背了课外活动开展的初心。

三、N市中学课外活动优化策略及启示

(一)了解取向,因材施教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课外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兴趣取向并不是特别符合,开展形式单一。针对课外活动形式单一化这一问题,应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1. 课外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

2. 要遵循学生的性别特点,根据男生、女生不同的体质、性别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爱好及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开展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课外活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查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学校对于初四的学生是不建议参加课外活动的,而低年级的课外活动多由教师掌控,针对课外活动主体模糊这一问题,应该遵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1. 课外活动类型要符合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爱好,支持学生自由自愿参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要注意参加兴趣小组、团体活动等,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类型、自由划分活动小组、自由规定活动时间等,增加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三)与课堂教学相联系

课外活动必须与课内相结合,是课内的延伸和补充,而在调查中课外活动与学科内容的联系不紧密。

1. 要明确态度。课内使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能,并应用在课外,课堂教学的指导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互相促进。

2. 课外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要建立与学科内容的互动关系。例如开展科学实验小组,在活动小组中进行课堂学习过的实验。一方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印象。切记不能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分离,应该遵循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联系原则。

(四)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课外活动并没有受到家长及教师的重视,家长及教师对课外活动的内涵和作用认识偏颇。当前课外活动的开展明显缺失了家庭与社会的支撑。

1. 要更正家长及教师对待课外活动的态度,让其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家长参观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2. 要加强家校配合。当前,活动的开展急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同样是重要的。要重视课外活动与家庭教育的联系,相互配合。最后,要注意与社会环境的衔接,加强课外活动与社会的联系,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五)走出校园,绿色课堂

在对N市三所中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个存在的普遍现象,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出于对学生的负责考虑,中学开展课外活动时多是在学校内进行,而很少甚至不会在校园外开展。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都是具有意义的,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学生的气质、情操等等都会正面积极的发展,自然中一切正能量的事物都可以并且应该来帮助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黑格尔将由大自然唤起的感发心情称作自然美的“生气灌注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是潜移默化,有时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却不可小觑。⑤由此可见,课外活动应重视遵循“绿色课堂”原则。

注释:

①敬菊华,张珂.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8-10.

②戴圣.小戴礼记・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9.

③吴裕良.中学开展课外活动的实践及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0(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