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因子分析;截面数据
一、引言
据了解,2013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6257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61%。分地区看,1-8月份,东部地区投资12348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73287亿元,增长23.6%,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64313亿元,增长22.9%,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
资金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在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当中,已经发现美国等国的固定资本形成同人均GDP之间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表示了一种从投资率到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判断出实际产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反馈影响,这说明实际产出当中资本品占有相当的比例,投资对于处于扩张期的经济运行将提供更为直接的促动;反之,当消费品占居主要成分的时候,经济由于缺乏必要的投资乘数作用,将处于比较稳定的增长阶段。但是对于人均GDP对于固定资产形成是否具有反馈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产出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地双向影响,目前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上尚无一致的结论。所以我们研究的全国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主要是看了解在全国各省中哪些行业是他们的主要发展力,从而得出正确建议,与文献的大方向是一样的。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1.输出结果分析
表2显示的是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但KMO的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因子分析,即KMO的值大于0.5时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由图表可以看出此处的KMO值为0.674,表示适合因子分析。从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438.653,自由度为91,达到显著,表明标准化原始变量的素质相关系数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3
表3表示出各个变量的共同度,其中有12个变量的共同度都达到了0.8以上,分别为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而剩下2个的共同度相对较低,共同度为0.75左右,分别为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注: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表4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以及相应的方差贡献,前四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6.679%,已经大于经验规定85%的要求,所以我们选取保留4个因子。
表5
旋转前与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表示出旋转前各变量在各个因子上的载荷区别并不是很明显,旋转后由图可以得知x3,x6,x7,x8,x9,x10,x11,x12,x13,x14和第一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X1,x2和第三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x4和第二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x5和第四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根据各个变量所代表的内容,将第一个因子称为第三产业和部分第二产业因子,代表了第三产业和部分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第二个因子称为第二产业因子,第四因子称为第二产业,代表的都是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第三因子称为第一产业和少数第二产业因子,代表的是第一产业和少数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因子得分可以表示出样本在四个公共因子上的发展排名但是单个因子得分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的情况。所以将因子得分按照对应的特征值占四个保留特征值的比重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得出最终结论。从综合因子得分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第三产业,前五名占了三个,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各占一位,表明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相对影响能力强。中间第六到第十排名中,几乎全是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的建筑业排名到第七名,表明大部分固定投资主要行业都为第三产业。最后的四名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最后两名为第二产业,从综合排名看来,全国的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为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对来说第二产业的投资数额较少。
三、总结
总体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二产业发展,特别是规模扩张以及跨区域投资活动增加的基础上,没有第一、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就无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也依靠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第一,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是目前十分重要的手段。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必然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26-29.
【关键词】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由于事业行单位重钱款,轻管理,习惯于收收支支,忽视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加之各级财政部门对事业 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约机制和监管措施没能真正建立起来,致使数量巨大的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于无人监管、无人过问的尴尬境地。具体表现为:
1.有相当数量的国有财产至今仍未纳入财务管理范围,而由单位的 科室代管。购置一批财产,造册登记一次,管理人员调动时,只交册不点交实物。对于财产的损失、报废,册中也不注明,使得国有财产损失严重。部分纳入财务管理范围的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只是记载一笔账目了事,缺乏对国有财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2.内控制度不健全,国有财产随意购置、出租、出售、报废,有些单位甚至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人调走或离退休也不清退,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
3.对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经济实体,以及“事改企”单位,其创收收入大部分被人头吃掉或为单位职工谋福利,用于资产折旧、维修等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寥寥无几,特别是利用国有非经营性资产搞经营的单位,没有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使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使国有资产的保值乃至增值指标难以落实。
4.过去一向都是通过上级划拨分配方式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有的已经被单位用于商业开发,或将沿街底层楼房买给私人作门市,也有的以福利形式分配给单位干部职工建个人住宅或贷款抵押,使国有资产的产权模糊不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5.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不核销,上级部门匹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国有资产不入账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各级财政部门对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责不到位,该管的没有真正管起来。单位购置、报废、报损、出售财产时,习惯于和财政部门口头上打招呼,究竟国有资产的存量多少,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底数都不清楚。
其次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国有资产财务监管和实物监管已形成事实上的分离。
再次是事业 单位的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由国家财政拨款或用国有资产创收收益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无偿使用。 这就客观上滋长了 事业单位重钱轻物的思想,削弱了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最后是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低,素质差。随着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和各类经济实体的兴起,一些年轻的财会人员走上了会计岗位,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从而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
另外 单位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边界不清,资产性质界定困难;有关 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滞后,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规范,使得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以及社会监控措施不力也是造成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当好管家。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为 事业履 府职能、完成事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各级财政拨款和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房产所形成。可见,国有资产是 事业单位赖以日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如果放任自流,无疑加大财政的负担,把本该用于更为急需的公共支出资金,为 事业单位国资填补窟窿。这就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尽快开展 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基本的数据库,完整反映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以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内设机构如预算、控办、采购办、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作用,主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程序以加强源头管理。
适时与事业单位签定国有资产保管、养护责任状。事业 单位可根据各类资产实物磨损和自然损耗的价值大小,确定使用年限分别落实到各科,并由他们负责将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一分解到班组,量化到人。对因非自然因素,造成财产提前报废损坏或丢失者,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有关人员给予批评教育,限期修复或负责赔偿。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由财政部门统一管,事业 单位具体管,基层科室人人管的管理网络。
采取干预手段,大胆引入奖惩机制,强化国有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为加强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国家 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拟定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奖惩办法,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并组织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严格考评,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确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单位”颁发证书,发文公布并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经济的或 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增强财政部门管理国有资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实行国有资产补偿基金制度,变单纯的统计管理制为有偿占有制。即按每年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资产数额的1-3%的比例,由财政部门从事业 单位包干经费中提取,留用一部分作为国有资产的补偿基金由县统筹使用,大部分返还单位建立国有资产补偿基金。实行该制度,有利于把国有资产管理与单位的经济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对运用国有资产特别是运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事改企”单位和经济实体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一次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组织有评估资格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对以上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核定其价值量,作为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并以此作为占有、使用该部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的基础。同时,财政部门要正确引导他们,在提足资产折旧维修费和国有资产保值基金的前提下,其剩余部分再按有关规定进行其他支出。并帮其利用现有人力、财力、物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确保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
4.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购置制度,实行源头控制。单位需要购置财产时,要事先写出申请,作出预算,连同购置财产的详细目录表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凭财政部门的批准文件进行购置。财政部门应在接到单位申请的3日内作出答复。对社控商品,须到控购部门办理社控审批手续。
关键词: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是医院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数量多金额大,会计核算较为复杂,是这次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固定资产核算新增很多内容,而新制度的规定并非事无巨细,因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制度的修订精神,准确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是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认真研究了新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方面的各项相关规定,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特殊情况需要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予以特别关注:
新制度要求区分固定资产资金来源,财政资金,科教资金,自有资金需要登记占有比例,在计提累计折旧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自有资金部分计入相关科室的消耗,财政资金和科教资金的消耗则通过冲减待冲基金予以逐渐实现。我们在进行任何固定资产核算处理时都一定要考虑资金来源,特别强调地是“在建工程”涉及财政科教资金时,亦需分清资金来源比例,在完工转入固定资产后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予以冲减。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折旧时间的变化以及退货时的账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入库之后因为一些原因发现入账价值需要更正时,前期多计提(或者少计提)的累计折旧要一并做账务调整。累计折旧时间的变化亦影响折旧的计提,可以根据该固定资产具体情况在当期补提折旧(或者冲减折旧)。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是验收入库,退货的可能性较小,如出现退货的情况,其在之前计提的累计折旧也要一并冲销。
固定资产多科室共同使用的账务处理方法。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医院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探索合适的科室成本分摊机制。如房屋建筑物累计折旧的分摊以使用面积为宜,机器设备折旧的分摊以工作量为宜,通过分析计算将相应比例的折旧成本计入相关科室。
固定资产在科室之间转移的折旧成本分配原则,以及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当月的折旧计提问题。根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医院应当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投入当月相关科室没有分摊成本,所以固定资产在科室之间转移的当月计提的折旧成本应该归属于前一个科室承担。同样的道理固定资产因为改扩建等原因转入在建工程的,其当月应照提折旧,并计入原科室成本,改扩建完成之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当月不计提折旧,因为其应视同“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还应该强调的是,累计折旧是按月提取折旧,因而是一个“月”的概念,哪怕固定资产是月末才投入使用,其下月的折旧都应该正常提取。
视同固定资产的大批同类物资报废时的核算方法。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那同一批次入库的大批同类物资,部分提前报废该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虽然物资入库时是统一入库,但这部分物资会单独登记使用,如有提前报废的情形,需要做好登记工作,分清使用年限,单个计算折旧额,在报废时予以结转。
固定资产清理收支两条线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处置资产净额”和“处置净收入”,根据新制度的核算要求将清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归集到这两个明细科目,清理完毕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下的“处置资产净额”和“处置净收入”分别转入“其他支出”和“其他收入(或应缴款项)”之中。
新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方面的规定较原制度有着显著的改进,分部门分种类核算固定资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等措施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细化和完善,医院的资产状况能够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也有利于准确反映医院各科实际成本耗费情况。
但在实务工作中,笔者也发现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方面的规定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
当固定资产折旧需要跨年调账时,没有类似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归集这部分折旧成本,而是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这就必然会对当期的经营成果造成一定影响。
固定资产清理收支两条线管理人为扩大了医院的收入(或上缴额)和支出。
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还应尝试引入企业会计准则中已经比较成熟的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方式,以更好的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财政部.医院财务制度[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一)目前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虽然我国许多学校在不断发展,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没有对固定资产加以保护,造成了许多设备的损毁。在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上,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不重视,没能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计提折旧,导致了账实不符的情况发生。
(二)做好固定资产验收这一关
信息时代化的到来,使得各个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多媒体等教学等多种教学设备不断出现在很多学校里面,从而造成了学校取得新固定资产的用途也是多样化的,所以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顺利通过资产验收这一关,学校应该要杜绝由于固定资产无故流失而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重视固定资产的质量问题,加强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把好固定资产的账面信息和实际数量相符合。
(三)建立奖惩制度
完善的体制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具有激励和惩戒作用,所以在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的问题上,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学校固定资产的购买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加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投机倒把、管理不善的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加以处罚,从而达到警示的作用。
(四)建立新型合理的采购制度
学校要想管理好固定资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基本保障,对于新时期的学校来说,应该要建立新型合理有效的采购制度,学校固定资产的采购都要以财政部的预算为基础,并报主管部门审批,进而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合法采购。所以对于学校的相关采购制度,应该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实施。
(五)严格固定资产折旧、清查制度
对于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杜绝滥竽充数或是浪费的现象发生。一般来说,学校会定期对固定资产加以清查,但是目前来说,固定资产定期清查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学校在清查之前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渡过清查难关,所以应该加以固定资产的不定期清查,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状况。
二、建立会计账册,引入网络进行监督
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只有一个部门独揽,应该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要求,设置好固定资产的编号、类型、来源、规格等,并由各个部门各付其责,共同监督,管理好笃定资产账册。首先,对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来说,应该要对每一笔使用固定资产情况进行登记,保护好固定资产,严格做到不浪费、不流失。其次,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按照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设置好固定资产总账。最后,对于财产检查部门来说,在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的前提下,适时进行不定期清查,对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登记,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三、建立监管网络,提高核算效率
随着学校固定资产采购的多样化和规模数量的扩大化,以前那种单靠人工记账监管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想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应该要建立管理网络,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分类记账工作
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记账工作,应该要按照具体情况和固定资产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登记,从而可以使得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学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教学设备、办公设备、教学建筑物、图书及文物陈列类和其他固定资产,对于不同的类别和用途,应该要分类做好记账工作。
(二)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确定其范围
学校的固定资产应该要进行归纳定位,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划清管理界限,明确管理责任与义务,减少推诿的情况发生,协调好各固定资产管理方的关系,从而保障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强化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监管是规范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要点
在新形式下,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监督管理,需要学校、政府教育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每个月初,在学校的固定资产发生变动以后,所管理该固定资产的财务部门应该要准确把相关的变动情况录入管理系统并生产新的固定资产管理账簿。固定资产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的损坏,所以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应该要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记录表,生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在每个月末,应该要根据本月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用固定资产增减表将新的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并编制出每月的会计报表,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
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应该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行政部门在监督学校固定资产使用的同时,不能过分干预学校的其他工作。
五、结语
固定资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学校固定资产的规模和种类也日益复杂多样,教育支出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是目前在我国,许多学校还存在固定资产浪费的情况,许多固定资产没有用到实处。所以,学校应该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节约财政支出的同时提升学校的规范化经营运作,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明晰化,从而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上升。
参考文献:
[1]李小红,叶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
[2]吴朝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
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
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其它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
(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组织责任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报告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离职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
(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
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
(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
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
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减少资产的流失,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还要结合常见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目与实际不符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账目情况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账目只能查到总账,没有季度明细账,所以固定资产在发生变动时没有及时记录,这会导致在查账的过程中盘点不清,长期以往,账目情况与实际将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有的事业单位,购置或者拨付的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没有登记在册的情况,而且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在登记时只是草草了事。由于账目盘点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发生了贬值,但是账目数据却没有体现,所以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与真实情况不符。在发生固定资产租赁的情况时,没有对资产损耗或资金损失进行记录,所以固定资产账目存在偏差,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真实性,而且会削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力,从而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后得知,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流失情况,很多单位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还存在未向相关部门办理审批的情况,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失控。如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则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会降低,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存在闲置情况,资产情况不明。一些事业单位重购置、轻管理,不经批准就购置物品,而且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甚至低价出售固定资产,还有的固定资产被员工长期占用,据为己有,无法收回,造成了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清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往往会疏忽对产品价格调整、产业增值、分季度收支平衡等方面的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清。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仍然堆放在仓库里,浪费仓库中的存储资源。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期,但是无人管理,也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报废,挂在账上使得资产核算并不准确。在核算时还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的人只是完成了表面核算,没有对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以及预期获利进行核算,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常见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我国管理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在制定制度时没有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法则,而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相互牵制,无法避免现象。根据管理制度相关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审查,还要核算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核算工作,无法了解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有的事业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时,没有经过民主决定,而是私自转让、置换、出售固定资产,造成了资金流失。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加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
(二)日常管理松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账目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日常的管理比较松懈,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也缺乏主动性,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时不够详细,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多年都没有进行核算清查。固定资产管理应对固定资产转让、出借、报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要核算维护费用以及利益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比较松懈,所以账目与实际无法吻合。
(三)管理人才匮乏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有专人进行管理,并且采用网络化管理、优化配置以及长短期利益预算等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经济学知识。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会计人员很难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这项工作应有专人完成,其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在管理与核算时不会受到主观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核算的公正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所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难以提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核算方式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采用多种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是当前固定资产核算常用的核算方式,其可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能记录资产的折旧价值。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能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固定资产使用信息,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多种购置渠道,在核算的过程中应加以区分。这种核算方式还强调了定期清查,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或者外借时,会根据责任进行核实处理,形成书面报告。只有不断的优化核算方式,才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加强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利于了解资产的现有价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在会计年度终了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后,应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办理入库、建卡等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做好登记与账目明细。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以及费用管理情况。对于房屋、重要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应做好建档,对调整移动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
(三)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与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能力,其需要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所以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或者聘请具有审计经验的人担当内审职务,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资源优化配置情况,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流失,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改善管理制度,优化核算方式,还要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固定资产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2]姚国思.基于集中核算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一、M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问题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到2013年为止,M小学有教师职工50余人,学生500人左右。学校共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个饭堂,一个图书馆。其中学校还有标准课室、多媒体课室、实验室、舞蹈音乐室等共40间课室。后勤部门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由教务处具体分管实验室,音乐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安排德育处具体分管各个教室教学设备;后勤处具体分管房屋、建筑物、土地植物、家具等固定资产,及全校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图书馆具体分管全校图书、影像资料类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处负责分管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维护工作等。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私自出租固定资产
在2012年8月,固定资产管理的某负责人与某婚庆公司签订了一年的租赁合同,把两台电脑及一台投影仪作为设备出租出去以赚取收益。在这一年的租赁期内,这些设备的使用权归某婚庆公司,赚取的收益约2800元。某教师把场地及体育器材出租给商业公司举办体育赛事。此次出租的租金归这个教师个人所得,而归还的器材有的毁损了,由学校承担。2012年暑假及寒假期间,学校领导把篮球场地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搭建帐篷作为临时宿舍。由此可见,M小学的确存在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现象。
2.固定资产公物私用
M小学在新学期购置了一批新的电脑,使用部门将过多的空闲电脑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但财务部门的一位职工将其中的一台电脑私自带回家给自己使用。2013年6月,学校一位班主任在没有经过学校同意的情况下,把教师用椅从仓库搬回了宿舍,一直私自占有使用。学校有10多个教师长期占用学校的土地种植蔬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和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如上所述,M小学确实存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
3.固定资产毁损严重
从2011年开始,学校固定资产毁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学生课桌椅及体育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自然与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周某盲目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电子设备毁坏,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某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在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时,少了三台风扇,五张学生桌子。某教师擅自拆开、改装电脑室的两台电脑,而拆装后这两台都电脑陷入故障,无法使用。因为几个同学打闹玩耍不慎损坏了两张凳子,三张学生课桌;上体育课的时候,两个同学故意损坏一组单杠,至今这几个学生都没有对这些损失进行负责和赔偿。综上所述,M小学确切存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的现象。
二、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违规追求经济利益
M小学为了填补超支的招待费用,违规出租固定资产。学校领导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所以把电子设备出租给婚纱公司赚取金钱。M小学为了多发奖金给教师职工,违规出租固定资产。M小学领导为了鼓励教师认真工作,私自把学校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外来的工程建设队伍,收取租金作为教师奖金。可以看出,正是因为M小学违规追求经济利益,所以导致其固定资产私自出租。
2.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
M学习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学校的一位老师申请领取办公桌的时候,借条并没有主管签字,管理人员擅自给该老师出借了办公桌,以致该老师领用的办公桌长期不归还。前述问题中,同类例子也比较多。正是因为M小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未严格执行,所以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3.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无考核
学校某领导,将电脑、办公桌椅私自赠送给私交较好的学校,管理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管理人员甚至私自处理已损坏的资产,既不登记在簿,也不向主管校长报告。学校一直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业绩考核,不管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怎样,工资待遇也一样。M小学没有固定资产使用人,损坏无考核。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师在使用实验室的时候管理人员没有跟教师说明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导致教师盲目使用并损坏电子设备。管理人员轻易让教师随意改装学校电脑实验室电脑,导致电脑无法使用。管理人员没有按管理要求对学生损坏固定资产进行追责处理。
三、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思路
解决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可利用绩效管理的方法来解决该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基本思路是,首先,编制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接着,分解责任目标任务;然后,分别进行期中控制、期末考核。
(二)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
1.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
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是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先编制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目标,再把目标分解到各责任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各个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期末考核。把对部门的奖惩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关联起来,以达到解决固定资产私自出租、毁损等问题的目的。
2.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步骤
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结合M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编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责任目标。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制定目标后,把目标分解到管理责任人。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把期中的控制效果与期初分解的预期目标进行对比。第四,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把期末的管理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并对没有完成目标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奖励管理效果明显变好的责任人。
3.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实例
针对以上讨论的问题,本文探讨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来解决,现通过实例进行说明。第一,确定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针对M小学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固定资产毁损严重等问题,运用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首先编制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经研究,初拟2015年春季学期M小学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为,学校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公物私用发生率为零,固定资产损毁发生率不超过2%。第二,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标分解。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目确定后,接着就要将其分解到管理的责任人。M小学的校长为固定资产主管,统领全校的固定资产工作,后勤部门、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要求,经协商确定,固定资产主管(校长)对固定资产具体管理负5%的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后勤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85%的责任;财务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10%的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门具体实施。学校定期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第三,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中控制。M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方法管理固定资产。为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后勤部门把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具体分给每个分管部门。2015年5月份初,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的资金情况正常,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低于95%,是由于学校的某教师把办公室的办公桌拿回家使用,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仍有少数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对后勤部门责任人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经过对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损毁率的检查和对固定资产盘点,发现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5%,是由于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疏忽,少了2张桌子,固定资产毁损现象依然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根据责任制的管理办法,要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处罚,扣除其奖金200元。从中期检查的情况看,M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总的情况是有好转的,虽然还存在少数的问题,但较之以前,之前常见的问题明显减少,但距离固定资产责任制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第四步,进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管理期末考核。2015年7月,春季学期结束,经过上半学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新的变化。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固定资产考核情况如下。第一,对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进行期末考核,在对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和固定资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固定资产私自出租在上半学期以后依然保持情况正常,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2%。第二,对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借用情况,发现固定资产公物私用现象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账物卡相符率达到100%,M小学的固定资产私自出租现象没有发生,达到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其工资的1%。第三,对固定资产毁损情况的考核。学校按责任部门考核检查固定资产的毁损情况,固定资产毁损在上半学期的控制以后,下半学期固定资产完好率达到98%。是由于一台电脑因为下雨天打雷烧坏了电路,一批学生桌椅因为运输途中的颠簸损坏了一张凳子,但是在固定资产毁损合理的范围内,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对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奖励,奖励工资的1%。可见,通过运用责任制管理的方法,M小学的固定资产的私自出租、公物私用及毁损严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结语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减少资产的流失,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还要结合常见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目与实际不符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账目情况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账目只能查到总账,没有季度明细账,所以固定资产在发生变动时没有及时记录,这会导致在查账的过程中盘点不清,长期以往,账目情况与实际将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有的事业单位,购置或者拨付的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没有登记在册的情况,而且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在登记时只是草草了事。由于账目盘点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发生了贬值,但是账目数据却没有体现,所以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与真实情况不符。在发生固定资产租赁的情况时,没有对资产损耗或资金损失进行记录,所以固定资产账目存在偏差,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真实性,而且会削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力,从而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固定Y产流失严重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后得知,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流失情况,很多单位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还存在未向相关部门办理审批的情况,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失控。如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则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会降低,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存在闲置情况,资产情况不明。一些事业单位重购置、轻管理,不经批准就购置物品,而且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甚至低价出售固定资产,还有的固定资产被员工长期占用,据为己有,无法收回,造成了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清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往往会疏忽对产品价格调整、产业增值、分季度收支平衡等方面的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清。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仍然堆放在仓库里,浪费仓库中的存储资源。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期,但是无人管理,也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报废,挂在账上使得资产核算并不准确。在核算时还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的人只是完成了表面核算,没有对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以及预期获利进行核算,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常见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我国管理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在制定制度时没有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法则,而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相互牵制,无法避免现象。根据管理制度相关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审查,还要核算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核算工作,无法了解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有的事业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时,没有经过民主决定,而是私自转让、置换、出售固定资产,造成了资金流失。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加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
(二)日常管理松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账目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日常的管理比较松懈,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也缺乏主动性,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时不够详细,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多年都没有进行核算清查。固定资产管理应对固定资产转让、出借、报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要核算维护费用以及利益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比较松懈,所以账目与实际无法吻合。
(三)管理人才匮乏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有专人进行管理,并且采用网络化管理、优化配置以及长短期利益预算等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经济学知识。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会计人员很难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这项工作应有专人完成,其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在管理与核算时不会受到主观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核算的公正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所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难以提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核算方式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采用多种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是当前固定资产核算常用的核算方式,其可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能记录资产的折旧价值。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能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固定资产使用信息,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多种购置渠道,在核算的过程中应加以区分。这种核算方式还强调了定期清查,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或者外借时,会根据责任进行核实处理,形成书面报告。只有不断的优化核算方式,才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加强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利于了解资产的现有价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在会计年度终了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后,应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办理入库、建卡等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做好登记与账目明细。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以及费用管理情况。对于房屋、重要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应做好建档,对调整移动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
(三)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与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能力,其需要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所以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或者聘请具有审计经验的人担当内审职务,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资源优化配置情况,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流失,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改善管理制度,优化核算方式,还要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固定资产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2]姚国思.基于集中核算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从财务管理角度区分,固定资产主要有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在整个企业生产运行中,固定资产能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加大资产管理力度,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分布较广,种类繁多,流动性较大,管理困难,有些设备如流量计等拆卸频繁,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资产管理力度,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资产保管实施属地管理,资产配套设施由主资产保管人保管,公共设施由牵头实施部门管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较好地保管好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由于公司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根据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依据有关资产管理条例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及实物资产管理办法》、《资产调拨管理办法》等,使资产管理做到有规可依。
(二)设立专人进行资产管理
各资产管理人员在使用资产时,需要登记“固定资产台账”,载明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型、数量、购置金额、购置时间、保管部门和保管人等情况;专人负责办理本单位(部门)固定资产领用、保管等工作。
(三)规范管理程序
规范资产配置手续,加强入账管理。各业务部门凡需购置固定资产的应先提交书面申请,经本单位领导审批后,由财务资产部门统一向上级部门提交固定资产购置请示,审批通过后,由材料采购部门统一购置。固定资产购置后由材料采购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申请发放实物。规范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领用、交还程序;人员岗位发生变动时,一律需将本人使用的固定资产与交接人员办理书面移交手续,确保公司固定资产不发生丢失的情况。
(四)组织资产清查工作
公司每年年中组织资产清查工作,组织人员深入现场,以实物对照资产账务,采取标签扫码形式见物就清,保证每项资产“眼见为实”,不重不漏,不留死角。公司组织人员现场验收,真正做到“五清”――固定资产数量清楚、存放地点清楚、使用情况清楚、责任人清楚、盈亏情况清楚;“两结合”――实物盘点与账务核对相结合,清查盘点与登记记录相结合。
二、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业务部门在购置资产时只考虑本部门所缺,未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存在闲置可调用的资产,或者未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购置设备,盲目投资,这样不但增加了企业成本,还导致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变慢,降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
(二)新设备取代旧设备造成闲置
随着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许多传统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企业更新设备,导致原有资产的报废,未提满折旧,造成资产闲置。
(三)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财务资产管理部门、材料采购部门及实物管理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固定资产增加、变更、处置的审批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部门配合不够,虽然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进行,但由于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单据流转速度慢,导致财务入账时间滞后,转资、处置不及时。
三、创新固定资产制度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学习,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基层单位核算员应深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了解固定资产从申请、购置、保管、转移到报废的一系列处理程序,了解固定资产标签所列示的内容。财务资产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学习财务专业知识外,还需了解资产的使用、变更情况,加强与基层实物管理部门、保管使用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的最新动态。除此之外,还应该掌握国家固定资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上级管理部门颁发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年一度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二)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
一是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要慎重考虑,需经过细致论证可行性后方可获得批复。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环境变化速度快,即使有了年度的投资预算,但在实施每一项具体的投资计划前,仍然需要由业务部门提出具体的采购申请并获得最新的评估方案,避免资产重复采购。二是采购固定资产时,购货发票应与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核对,防止因根据发票填制的资产标签与实际购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等明细不一致而导致大量的账外资产和不良会计信息。三是办公设备等实行交旧管理。新设备购置以后,使用人员到材料采购部门领取新设备的同时,需要交回原设备,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来时清晰,去时明白,有利于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
财务资产管理人员要与各业务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常联系,通过各业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报告,掌握各部门的资产管理状态。财务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给基层资产管理员提供资产系统里的资产台账,要求基层资产管理员对所辖范围内的资产数量、存放地点、使用情况、所属单位等基本信息与台账一一核对,对存在异常的资产进行跟踪与盘点,对不符事项进行报告,这样的定期自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办法。财务人员利用岗检的机会小范围进行抽查,也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财务资产管理人员要协助各基层资产管理员解决固定资产转移、分拆、组合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在资产系统内实时更新,使固定资产账目与实际使用状态保持一致。
(四)严格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
固定资产无论是报废还是转让,都必须有严格的审核流程。财务人员应深入现场,监查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事前对报废资产进行核实,事后对报废资产处置进行监督。财务部门不能仅凭获批的纸质报废申请就直接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账务处理,财务人员要把对实物的处置监查当作份内工作,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固定资产账务才不会是一笔“糊涂账”。财务资产部门一定要对报废的过程与文件进行确认后,才能在账务中进行报废处理。报废资产的存放要在固定的废旧物资仓库,统一管理、统一处置,严防固定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出现流失。
四、结束语
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是关键,加大监督力度是手段。要通过关键手段,不断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严格报废资产管理。只有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淑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