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司马光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司马光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司马光的故事

第1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啊,难怪孩子们不知道。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现在的农村还有使用的。

第二个学生问:缸是干什么用的?

又是个超级幼稚的问题。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每家都有一只缸用来存水。

第三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

我更晕,只得解释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的,人们都是取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用。

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人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了感慨。有人说出了我教案上希望的“聪明”,却与司马光无关。

第四个学生: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没有盖子,灰尘、昆虫等脏东西都往里掉,人吃了会得病的。再说蛇也容易爬进去,多吓人呀

我……这都哪跟哪呀。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弄不好会被这帮学生扯得远离主题把我搞昏的,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提问领悟力强一些的好学生。

我示意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想说和我一米八个头一般高,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如果太矮了那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人了。

劳动委员看到我的示意说:那么高的缸,小孩是怎么上去的?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

卫生委员:司马光为什么不上去救人?小孩能上去他肯定也能上去!

宣传委员一撇嘴:他还小,缸又那么高,司马光就算上去了也够不到那个掉进去的小孩,救不出来。但他够不到也应该跳进去救她出来,英雄救美嘛!

我觉得胸口发热,一股暖流往上涌,我压下去。那掉进去的小孩是男孩,什么英雄救美

为什么不喊大人来?生活委员站起来问。

总算这个问题不。但我仍然给他一个白眼,没好气地告诉他,讲故事时讲过了,附近没大人!

司马光为什么不打110?

不对,应该打119!一个学生多嘴。

不,应该打120。宣传委员大声纠正。

不理他们。我指向副班长。

那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水要是不够深,小孩子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既然要救,说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那么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力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只是个小孩子,抱不动大石头,那么他拿块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下一下耐心地砸,直到最后把缸砸破了,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所以……

Stop!我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的物理学得真不错。我知道他接着要说什么,不能让他再说了。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班长站了起来,看看同学们期盼的目光,看看我期盼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老师,我得到的启发和同学们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第2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一、 字词导引,重点突破

1. 拼读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映示插图)图中有几个小孩?(学生点数,师同步在图中孩童身上叠映号码)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主要讲谁,几号小朋友,他姓什么?(讲6号小朋友,姓“司”)

4. “司”是一个姓。但6号不是姓一个字的“司”,而是两个字的姓,是复姓。(板书:司马)他单名一个字“光”。(板书:光)所以6号小朋友就是——司马光。(齐读)

5. 课文主要讲司马光什么事?看插图右半部分。

(1) 现在老师给你们三个生字。(在水缸上方映示:zá砸gāng缸 jiù救)

(2) (指图)这是一口什么?(缸)书上讲的是一口怎样的缸?(装满水的大水缸)三个生字哪个字是“缸”?

(3) 奇怪,水缸底部怎么有个大窟窿?三个字中,哪个动作的字可以把水缸打破的?(“zá 砸”)

(4) 好端端的一口大水缸, 司马光为什么要把它砸破呢?(为救5号小朋友)

(5) 把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砸缸救人。

(6) 课文主要讲谁砸缸救人?

6. 刚才你们将3个生字用识字、组词、连句的方法讲了课文主要内容。下面再用这个办法,看图简单讲讲其他有关内容。

(1) 映示生字yuán园。识字、组词,讲讲这画面是什么地方?(齐读:花园)

(2) 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做什么呢?

(3) 那5号小朋友怎么“玩”到大水缸里去了?老师再给你们3个生字。(在假山与水缸的空隙间映示):jiǎ假pá爬diào掉正音齐读。

(4) (指图):这是一座什么?(生:假山)5号小朋友是怎样上假山玩的?(生:爬上)

(5) 看,假山高低不平,5号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掉进水缸)

(6) 将3个生字用识字、组词、连句的方法简单讲讲5号怎么“玩”到大水缸里去的?

5. 小朋友,缸很大,里面装满了水,5号掉进大水缸就好比进到了游泳池里的深水区。有什么危险?所以,司马光要——(齐读)砸缸救人!

[评析] 《司马光》是篇语言浅显易懂的人物故事。插图精美与课文内容相配,故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结构,可突破按部就班式的讲读程序。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者采用识字、组词、连句的方法,让学生借助图画以识字带动阅读,简略理清故事发生的人物、地点、事情,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从而直接切入重点段学习。故“字词导引”既为重点段学习作好铺垫,也培养学生初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 观察画面,精读理解

1. 各自读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 5号掉进大水缸,小伙伴们怕不怕?(生:怕!都很惊慌)他们怎样惊慌的?看画面:2号脸上有一滴什么呀?(在2号上方映示:kū哭)看3号和4号,他们张大了嘴巴,慌得在做什么呀?(喊:快来救命啊!)(在3、4号旁映示:hǎn喊)看1号,惊慌得撒腿就跑,干什么去?(在1号上方映示:找 )

3. 小朋友,大家都很惊慌,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人。再来看司马光的表现。司马光有没有哭?(没有哭)司马光有没有喊?(没有喊)司马光有没有找大人?(没有找)说明什么?(司马光没有慌)

4. 司马光没有慌,紧接着做什么呢?(他搬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读一读,有问题吗?(少了“大”字和“使劲”)为什么要“大”石头呢?因为是大水缸!不仅要用大石头砸,而且还要花力气用力砸!哪个词表示要用力砸?(使劲砸)

5. 指导朗读。(“大、使劲”点击加红,要重读)

6. 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呢?仔细观察画面: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可能有几个结果?最终结果是什么?(映示:水缸破了)(板书:破)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板书:流)(映示: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7. 因为司马光使劲砸缸,缸破了,水流了出来,所以,最终达到了什么目的?(小孩得救了)(板书:救。“救”孩子是砸缸的目的)

8. 将板书画箭头并连线。看,整个板书的图形像什么?(像一口大水缸!)

9. 看板书,师生连讲:司马光使劲?砸缸?水缸破了?水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这过程就是?司马光砸缸救人。

10.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三、 探究总结,彰显内涵

1. 课文暂时学到这里,下面探究两个问题。

2. 5号掉进大水缸,大家都慌了,有的还跑去找大人。司马光为什么不去找大人来相救呢?

(1) 找人要花时间吗?找人时,小孩在大水缸里会怎样呢?(小孩会淹死的)

(2) 小朋友,找人时的分分秒秒,对水缸里的孩子来说是生命的威胁!早一分钟抢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司马光抢时间砸缸救人,因为——(映示:时间就是生命)

3. 看画面:司马光砸缸为什么砸在水缸下部,而不砸在水缸上部呢?

(1) 假如砸水缸上部,小孩能出来吗?为什么?

(2) 砸在水缸上部小孩出不来,那砸在水缸下部,为什么小孩就能出来呢?(看图)想想水的特点,水往哪里流的?

(映示:水往低处流)

(3) (指图)缸底部被砸个大窟窿,水缸里的水哗哗地直往外流,小孩被大水冲出不就得救了吗?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砸缸的下部,这正是司马光的聪明之处!

4. 小结:小朋友,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沉着镇定,聪明机智地砸缸救人,值得我们学习!平时我们常参加逃生演习,大家要牢记逃生知识,掌握逃生方法,关键时刻才能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评析] 探究两个问题旨在彰显文章的内涵:1. 为什么司马光不找人来相救?找人要花时间,而人命关天,故抢时间砸缸救人。此情此景,司马光的奋勇形象将扎在学生心中。由此,不仅使大家懂得时间就是生命,也使其感受到珍爱生命之重要。2. 为什么司马光砸缸的下部?因为水往低处流,凸显他非凡的机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逃生演习,关键时刻才能遇事不慌。如此,使学习司马光不空泛,而有其现实意义。

第3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2.题目:《司马光砸缸》

3.作者:郭兵

4.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5.好词好句好段:勤奋好学惊慌失措急中生智机智勇敢

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非常聪明。

他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

6.主要类容: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花园里面玩,一个小伙伴非常调皮,爬到了房顶,一不小心跌了下来,掉进了水缸里。司马光马上叫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他使劲推水缸可是推不动,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拿起一块大石头朝水缸砸去。只听“扑通”一声,水缸被砸破了一个大洞,那个小朋友从洞里钻了出来。这时,得到消息的大人急急忙忙跑来,看见司马光已经把小朋友救了出来,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7最喜欢的人物:司马光

因为:他勤奋好学,足智多谋,机智勇敢。

最讨厌的人物:那个掉进水的小朋友

因为:他太调皮了,不听大人的话。

第4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两则发生在古代的故事。

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如何才能改掉贪睡的毛病呢?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只要一翻身,头部就会滑落到床板上,从而强迫自己立刻从睡梦中醒来。依靠这个“警枕”,司马光每天早晨都早早地起床读书,如此日复一日,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还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幼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天,他要父亲传授给他习字的秘诀。父亲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18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为了练字,真的用尽了18缸水。后来,他的书法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被誉为“小圣”,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司马光警枕励志”、“王献之依缸习字”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能缺少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洒下更多的汗水,才能离成功的巅峰更进一步,才能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第5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觉践行诺言。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第6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古人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意思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功劳,不必挂在嘴上。可这举手之劳,究竟有多小呢?

看见地上有一块香蕉皮,就弯腰把它捡起来,避免别人摔跤。看见路牌倒了,就弯腰将它扶正,以便让外国游客找到正确方向。路边井盖没盖好,就去把它盖好,以免让路人失足掉进水井。看见一个小妹妹在马路边不敢过去,就带那个小妹妹一起过去……这些事都是小事,却因为你做了,而使许多人解决了烦恼,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三国时期刘备说过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虽小,却能让别人解决了许多烦恼,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人的心中有两个精灵,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当善的精灵战胜了恶的精灵,你的心中就充满了美好;当恶的精灵战胜了善的精灵,你的心就又被恶毒占据了。

大家都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伙伴们在花园里玩耍。忽然,一个小男孩不小心从假山上掉下来,掉进一口大水缸里。别的孩子都害怕地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没有跑,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身力气,向大水缸砸去,救了小男孩一命。

司马光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它这一“举手”,可就挽救了一条小生命呀!人一生中,也有许许多多小事,需要你去“举手”。我相信,只要你肯做,你能做的一定还有很多。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园里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会的安宁,需要人去维护,心灵中的枯地,难道不需要我们去浇灌吗?只要你有这颗心,这颗心灵,生活就会变地更加美好!

第7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救命啊!”突然,假山上传来了一声尖叫。小明一回头,看见一个孩子从假山上失足阳春三月,花园里百花斗艳,万紫千红。孩子们高兴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掉进了一口大水缸里。顿时,这群孩子立马来了个“树倒猢狲散”。一个孩子大声喊着“别怕,我来救你!”可他一转身,就飞一般的逃跑了;有的孩子吓得趴在了地上,尿了裤子;有的孩子连忙跑去告诉大人……园子里闹翻了天。

小明站在大水缸边,想起了课本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想也没想,搬起身边的一块大石头,用尽全身力气向大水缸砸去。只听“啪”的一声,水缸破了。

这时,一个小男孩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头上长了一个大包,眼中擎着泪水,委屈地指着小明说:“你……你这个坏蛋……你为什么要砸我,我又没招你,你……你凭什么打我,你看,我的头,一个好大的包……”

小明傻眼了,可他还想争辩,委屈地说:“这不能怪我,谁叫你要躲到大水缸了,还有大叫一声‘救命’,这哪能怪我呀!”

小男孩一边抽泣一边说“我……我,我是看这个水缸那么大,想………想躲多在里面吓……吓唬你们,谁知道一……一到下面就出不来了,所以我……我才喊救命的……”

小明惊呆了,哭哭啼啼地说:“我……本来想学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谁知道你……那么不知好歹,拿我……开玩笑,呜……呜……”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像那个掉进水缸的小男孩,本想躲进水缸,蒙混过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吓唬他们,谁知,被一个不动脑筋、就按图索骥的小男孩砸了自己一个大包;或者像小明那样,看见一个小男孩掉进水缸,就想起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想学司马光砸缸救人,受大人称赞,便不加思考,就用大石头将缸砸破,却将小男孩的头砸了一个大包。

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失,以免失了分寸,也不要急于做什么事,就不加思考,按图索骥,模仿别人的经历,导致好心做了错事。

第8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在《训俭示康》的说理部分,司马光借古人御孙的言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不仅概括有力,而且阐发也很深刻:“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显然,司马光对“俭”、“侈”的涵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俭,不仅指生活的节俭;侈,不仅指生活的豪华奢侈,而是涉及到以此为基础的一个人的作风和思想品质问题。在他看来,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道德追求。这种理解可谓是精辟独到,鞭辟入里。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节俭却日渐被一些人所淡忘甚至于抛在脑后,他们追求豪华奢侈,“以奢靡为荣”,盲目攀比,却“以俭相诟病”,此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殊不知,纵观古今历史,“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因此,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崇尚节俭都没有过时,都需要大力提倡。

正如司马光信中所言:“俭则寡欲”,寡欲的人不受名位利禄的支配,因此,可以秉公办事,“直道而行”,而“侈则多欲”,多欲的人贪求金钱权势,好走歪门邪道,弄不好则“速祸”亡身。反观现实中那些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一种节俭意识,在生活上盲目攀比,追求奢侈享乐,结果私欲太盛,欲壑难填,就只好铤而走险,贪污受贿,最终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让自己成了人民的罪人。

第9篇:司马光的故事范文

众童找竿救人,设法使“人离开水”,这是多数人正常的习惯性的做法,是正面解决问题;而司马光砸缸,使“水离开人”,这是非常规的做法。是反面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离开常走的大道另辟蹊径,往往可收到意外的效果,下面“借窝孵蛋”的故事将让你生动地看到这一点。

一只喜鹊正在孵蛋。一次,喜鹊出去觅食时,一只杜鹃趁机叼着一枚蛋飞进喜鹊窝,一会儿又叼着一枚蛋飞走了,一段时间后,喜鹊孵出了“小杜鹃”,“傻”喜鹊忙着给它喂食,将它当成亲生儿女哺养!

“造窝孵雏”是鸟类的常规做法,而杜鹃却“借窝孵蛋”来延续后代。这是非常规做法,堪称杜鹃的“绝招”。

学习数学也是这样,有些数学问题,从正面人手繁杂冗长,而从反面人手却轻巧简捷、新颖别致。下面举例说明:

求证两个实数不可能同时是相反数又是倒数,考虑到“不可能”的反面是“可能”,因而可利用相反数与倒数的性质,证明较易人手,设a、6两个实数同时是相反数又互为倒数,则a+b=0,ab=1,从而(a+b)2=0,即a2+2ab+b2=0。a2+b2=-2,而我们都知道a2+b2≥0,矛盾,故两个实数不可能互为相反数又同时互为倒数,又如,证明x3-x-2008=0没有整数解,考虑到“没有整数解”的反面是“有整数解”,于是只要证明“有整数解”不成立就行了,原方程可化为x(x+1)(x-1)=2008,若原方程有整数解,则二个连续整数的乘积x(x+1)(x-1)必能被3整除,右边2008不能被3整除,矛盾,故原方程没有整数解。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