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司马光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啊,难怪孩子们不知道。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现在的农村还有使用的。
第二个学生问:缸是干什么用的?
又是个超级幼稚的问题。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每家都有一只缸用来存水。
第三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
我更晕,只得解释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的,人们都是取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用。
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人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了感慨。有人说出了我教案上希望的“聪明”,却与司马光无关。
第四个学生: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没有盖子,灰尘、昆虫等脏东西都往里掉,人吃了会得病的。再说蛇也容易爬进去,多吓人呀
我……这都哪跟哪呀。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弄不好会被这帮学生扯得远离主题把我搞昏的,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提问领悟力强一些的好学生。
我示意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想说和我一米八个头一般高,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如果太矮了那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人了。
劳动委员看到我的示意说:那么高的缸,小孩是怎么上去的?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
卫生委员:司马光为什么不上去救人?小孩能上去他肯定也能上去!
宣传委员一撇嘴:他还小,缸又那么高,司马光就算上去了也够不到那个掉进去的小孩,救不出来。但他够不到也应该跳进去救她出来,英雄救美嘛!
我觉得胸口发热,一股暖流往上涌,我压下去。那掉进去的小孩是男孩,什么英雄救美
为什么不喊大人来?生活委员站起来问。
总算这个问题不。但我仍然给他一个白眼,没好气地告诉他,讲故事时讲过了,附近没大人!
司马光为什么不打110?
不对,应该打119!一个学生多嘴。
不,应该打120。宣传委员大声纠正。
不理他们。我指向副班长。
那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水要是不够深,小孩子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既然要救,说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那么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力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只是个小孩子,抱不动大石头,那么他拿块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下一下耐心地砸,直到最后把缸砸破了,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所以……
Stop!我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的物理学得真不错。我知道他接着要说什么,不能让他再说了。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班长站了起来,看看同学们期盼的目光,看看我期盼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老师,我得到的启发和同学们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一、 字词导引,重点突破
1. 拼读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映示插图)图中有几个小孩?(学生点数,师同步在图中孩童身上叠映号码)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主要讲谁,几号小朋友,他姓什么?(讲6号小朋友,姓“司”)
4. “司”是一个姓。但6号不是姓一个字的“司”,而是两个字的姓,是复姓。(板书:司马)他单名一个字“光”。(板书:光)所以6号小朋友就是——司马光。(齐读)
5. 课文主要讲司马光什么事?看插图右半部分。
(1) 现在老师给你们三个生字。(在水缸上方映示:zá砸gāng缸 jiù救)
(2) (指图)这是一口什么?(缸)书上讲的是一口怎样的缸?(装满水的大水缸)三个生字哪个字是“缸”?
(3) 奇怪,水缸底部怎么有个大窟窿?三个字中,哪个动作的字可以把水缸打破的?(“zá 砸”)
(4) 好端端的一口大水缸, 司马光为什么要把它砸破呢?(为救5号小朋友)
(5) 把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砸缸救人。
(6) 课文主要讲谁砸缸救人?
6. 刚才你们将3个生字用识字、组词、连句的方法讲了课文主要内容。下面再用这个办法,看图简单讲讲其他有关内容。
(1) 映示生字yuán园。识字、组词,讲讲这画面是什么地方?(齐读:花园)
(2) 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做什么呢?
(3) 那5号小朋友怎么“玩”到大水缸里去了?老师再给你们3个生字。(在假山与水缸的空隙间映示):jiǎ假pá爬diào掉正音齐读。
(4) (指图):这是一座什么?(生:假山)5号小朋友是怎样上假山玩的?(生:爬上)
(5) 看,假山高低不平,5号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掉进水缸)
(6) 将3个生字用识字、组词、连句的方法简单讲讲5号怎么“玩”到大水缸里去的?
5. 小朋友,缸很大,里面装满了水,5号掉进大水缸就好比进到了游泳池里的深水区。有什么危险?所以,司马光要——(齐读)砸缸救人!
[评析] 《司马光》是篇语言浅显易懂的人物故事。插图精美与课文内容相配,故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结构,可突破按部就班式的讲读程序。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者采用识字、组词、连句的方法,让学生借助图画以识字带动阅读,简略理清故事发生的人物、地点、事情,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从而直接切入重点段学习。故“字词导引”既为重点段学习作好铺垫,也培养学生初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 观察画面,精读理解
1. 各自读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 5号掉进大水缸,小伙伴们怕不怕?(生:怕!都很惊慌)他们怎样惊慌的?看画面:2号脸上有一滴什么呀?(在2号上方映示:kū哭)看3号和4号,他们张大了嘴巴,慌得在做什么呀?(喊:快来救命啊!)(在3、4号旁映示:hǎn喊)看1号,惊慌得撒腿就跑,干什么去?(在1号上方映示:找 )
3. 小朋友,大家都很惊慌,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人。再来看司马光的表现。司马光有没有哭?(没有哭)司马光有没有喊?(没有喊)司马光有没有找大人?(没有找)说明什么?(司马光没有慌)
4. 司马光没有慌,紧接着做什么呢?(他搬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读一读,有问题吗?(少了“大”字和“使劲”)为什么要“大”石头呢?因为是大水缸!不仅要用大石头砸,而且还要花力气用力砸!哪个词表示要用力砸?(使劲砸)
5. 指导朗读。(“大、使劲”点击加红,要重读)
6. 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呢?仔细观察画面: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可能有几个结果?最终结果是什么?(映示:水缸破了)(板书:破)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板书:流)(映示: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7. 因为司马光使劲砸缸,缸破了,水流了出来,所以,最终达到了什么目的?(小孩得救了)(板书:救。“救”孩子是砸缸的目的)
8. 将板书画箭头并连线。看,整个板书的图形像什么?(像一口大水缸!)
9. 看板书,师生连讲:司马光使劲?砸缸?水缸破了?水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这过程就是?司马光砸缸救人。
10.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三、 探究总结,彰显内涵
1. 课文暂时学到这里,下面探究两个问题。
2. 5号掉进大水缸,大家都慌了,有的还跑去找大人。司马光为什么不去找大人来相救呢?
(1) 找人要花时间吗?找人时,小孩在大水缸里会怎样呢?(小孩会淹死的)
(2) 小朋友,找人时的分分秒秒,对水缸里的孩子来说是生命的威胁!早一分钟抢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司马光抢时间砸缸救人,因为——(映示:时间就是生命)
3. 看画面:司马光砸缸为什么砸在水缸下部,而不砸在水缸上部呢?
(1) 假如砸水缸上部,小孩能出来吗?为什么?
(2) 砸在水缸上部小孩出不来,那砸在水缸下部,为什么小孩就能出来呢?(看图)想想水的特点,水往哪里流的?
(映示:水往低处流)
(3) (指图)缸底部被砸个大窟窿,水缸里的水哗哗地直往外流,小孩被大水冲出不就得救了吗?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砸缸的下部,这正是司马光的聪明之处!
4. 小结:小朋友,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沉着镇定,聪明机智地砸缸救人,值得我们学习!平时我们常参加逃生演习,大家要牢记逃生知识,掌握逃生方法,关键时刻才能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评析] 探究两个问题旨在彰显文章的内涵:1. 为什么司马光不找人来相救?找人要花时间,而人命关天,故抢时间砸缸救人。此情此景,司马光的奋勇形象将扎在学生心中。由此,不仅使大家懂得时间就是生命,也使其感受到珍爱生命之重要。2. 为什么司马光砸缸的下部?因为水往低处流,凸显他非凡的机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逃生演习,关键时刻才能遇事不慌。如此,使学习司马光不空泛,而有其现实意义。
2.题目:《司马光砸缸》
3.作者:郭兵
4.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5.好词好句好段:勤奋好学惊慌失措急中生智机智勇敢
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非常聪明。
他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
6.主要类容: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花园里面玩,一个小伙伴非常调皮,爬到了房顶,一不小心跌了下来,掉进了水缸里。司马光马上叫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他使劲推水缸可是推不动,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拿起一块大石头朝水缸砸去。只听“扑通”一声,水缸被砸破了一个大洞,那个小朋友从洞里钻了出来。这时,得到消息的大人急急忙忙跑来,看见司马光已经把小朋友救了出来,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7最喜欢的人物:司马光
因为:他勤奋好学,足智多谋,机智勇敢。
最讨厌的人物:那个掉进水的小朋友
因为:他太调皮了,不听大人的话。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两则发生在古代的故事。
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如何才能改掉贪睡的毛病呢?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只要一翻身,头部就会滑落到床板上,从而强迫自己立刻从睡梦中醒来。依靠这个“警枕”,司马光每天早晨都早早地起床读书,如此日复一日,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还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幼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天,他要父亲传授给他习字的秘诀。父亲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18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为了练字,真的用尽了18缸水。后来,他的书法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被誉为“小圣”,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司马光警枕励志”、“王献之依缸习字”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能缺少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洒下更多的汗水,才能离成功的巅峰更进一步,才能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觉践行诺言。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古人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意思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功劳,不必挂在嘴上。可这举手之劳,究竟有多小呢?
看见地上有一块香蕉皮,就弯腰把它捡起来,避免别人摔跤。看见路牌倒了,就弯腰将它扶正,以便让外国游客找到正确方向。路边井盖没盖好,就去把它盖好,以免让路人失足掉进水井。看见一个小妹妹在马路边不敢过去,就带那个小妹妹一起过去……这些事都是小事,却因为你做了,而使许多人解决了烦恼,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三国时期刘备说过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虽小,却能让别人解决了许多烦恼,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人的心中有两个精灵,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当善的精灵战胜了恶的精灵,你的心中就充满了美好;当恶的精灵战胜了善的精灵,你的心就又被恶毒占据了。
大家都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伙伴们在花园里玩耍。忽然,一个小男孩不小心从假山上掉下来,掉进一口大水缸里。别的孩子都害怕地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没有跑,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身力气,向大水缸砸去,救了小男孩一命。
司马光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它这一“举手”,可就挽救了一条小生命呀!人一生中,也有许许多多小事,需要你去“举手”。我相信,只要你肯做,你能做的一定还有很多。
“救命啊!”突然,假山上传来了一声尖叫。小明一回头,看见一个孩子从假山上失足阳春三月,花园里百花斗艳,万紫千红。孩子们高兴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掉进了一口大水缸里。顿时,这群孩子立马来了个“树倒猢狲散”。一个孩子大声喊着“别怕,我来救你!”可他一转身,就飞一般的逃跑了;有的孩子吓得趴在了地上,尿了裤子;有的孩子连忙跑去告诉大人……园子里闹翻了天。
小明站在大水缸边,想起了课本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想也没想,搬起身边的一块大石头,用尽全身力气向大水缸砸去。只听“啪”的一声,水缸破了。
这时,一个小男孩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头上长了一个大包,眼中擎着泪水,委屈地指着小明说:“你……你这个坏蛋……你为什么要砸我,我又没招你,你……你凭什么打我,你看,我的头,一个好大的包……”
小明傻眼了,可他还想争辩,委屈地说:“这不能怪我,谁叫你要躲到大水缸了,还有大叫一声‘救命’,这哪能怪我呀!”
小男孩一边抽泣一边说“我……我,我是看这个水缸那么大,想………想躲多在里面吓……吓唬你们,谁知道一……一到下面就出不来了,所以我……我才喊救命的……”
小明惊呆了,哭哭啼啼地说:“我……本来想学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谁知道你……那么不知好歹,拿我……开玩笑,呜……呜……”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像那个掉进水缸的小男孩,本想躲进水缸,蒙混过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吓唬他们,谁知,被一个不动脑筋、就按图索骥的小男孩砸了自己一个大包;或者像小明那样,看见一个小男孩掉进水缸,就想起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想学司马光砸缸救人,受大人称赞,便不加思考,就用大石头将缸砸破,却将小男孩的头砸了一个大包。
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失,以免失了分寸,也不要急于做什么事,就不加思考,按图索骥,模仿别人的经历,导致好心做了错事。
在《训俭示康》的说理部分,司马光借古人御孙的言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不仅概括有力,而且阐发也很深刻:“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显然,司马光对“俭”、“侈”的涵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俭,不仅指生活的节俭;侈,不仅指生活的豪华奢侈,而是涉及到以此为基础的一个人的作风和思想品质问题。在他看来,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道德追求。这种理解可谓是精辟独到,鞭辟入里。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节俭却日渐被一些人所淡忘甚至于抛在脑后,他们追求豪华奢侈,“以奢靡为荣”,盲目攀比,却“以俭相诟病”,此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殊不知,纵观古今历史,“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因此,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崇尚节俭都没有过时,都需要大力提倡。
正如司马光信中所言:“俭则寡欲”,寡欲的人不受名位利禄的支配,因此,可以秉公办事,“直道而行”,而“侈则多欲”,多欲的人贪求金钱权势,好走歪门邪道,弄不好则“速祸”亡身。反观现实中那些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一种节俭意识,在生活上盲目攀比,追求奢侈享乐,结果私欲太盛,欲壑难填,就只好铤而走险,贪污受贿,最终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让自己成了人民的罪人。
众童找竿救人,设法使“人离开水”,这是多数人正常的习惯性的做法,是正面解决问题;而司马光砸缸,使“水离开人”,这是非常规的做法。是反面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离开常走的大道另辟蹊径,往往可收到意外的效果,下面“借窝孵蛋”的故事将让你生动地看到这一点。
一只喜鹊正在孵蛋。一次,喜鹊出去觅食时,一只杜鹃趁机叼着一枚蛋飞进喜鹊窝,一会儿又叼着一枚蛋飞走了,一段时间后,喜鹊孵出了“小杜鹃”,“傻”喜鹊忙着给它喂食,将它当成亲生儿女哺养!
“造窝孵雏”是鸟类的常规做法,而杜鹃却“借窝孵蛋”来延续后代。这是非常规做法,堪称杜鹃的“绝招”。
学习数学也是这样,有些数学问题,从正面人手繁杂冗长,而从反面人手却轻巧简捷、新颖别致。下面举例说明:
求证两个实数不可能同时是相反数又是倒数,考虑到“不可能”的反面是“可能”,因而可利用相反数与倒数的性质,证明较易人手,设a、6两个实数同时是相反数又互为倒数,则a+b=0,ab=1,从而(a+b)2=0,即a2+2ab+b2=0。a2+b2=-2,而我们都知道a2+b2≥0,矛盾,故两个实数不可能互为相反数又同时互为倒数,又如,证明x3-x-2008=0没有整数解,考虑到“没有整数解”的反面是“有整数解”,于是只要证明“有整数解”不成立就行了,原方程可化为x(x+1)(x-1)=2008,若原方程有整数解,则二个连续整数的乘积x(x+1)(x-1)必能被3整除,右边2008不能被3整除,矛盾,故原方程没有整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