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企业财务制度

第1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正当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施行之时,财政部又着手为创新企业财务制度,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紧锣密鼓地修订、颁布、实施新的《企业财务通则》。

笔者通过认真阅读新《企业财务通则》,认为新制度的修订、颁布,符合历史潮流,具有创新意识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旧《企业财务通则》比较,新《企业财务通则》具有新特点

(一)功能定位创新。新企业财务通则不再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作出规定,也不再为企业纳税扣除项目标准作出规定,而是围绕企业财务活动,对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作出规范,引导企业实行科学管理。

(二)管理观念创新。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风险防范管理,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规范对企业重组的资本权益事项和财务管理。

(三)管理体制创新。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四)制度体系创新。建立了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便于日后根据企业财务运行、国家法制建设情况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不断调整、改革和发展企业财务制度。

(五)管理机制创新。按照“规范、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明确财务决策的要求及财务控制的方法;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责任。

(六)管理内容创新。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明确了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和财务监督六点财务管理要素,并结合不同的财务管理要素,对财务管理方法和政策要求作出了规范。

二、新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依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财务行为规范;二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及其他各方的权益;三是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内部治理结构;四是有利于健全公共财政职能;五是有利于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

三、实施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在实施新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做好新旧财务制度的平稳过渡。由于新旧财务制度体系截然不同,修订的《通则》实施后,相应配套的办法将要逐步出台,原有的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以及其他财务规定暂时还不能完全被替代,但凡是与修订的《通则》不一致的,企业应当以修订的《通则》为准;凡是原有规章制度和修订的《通则》都没有规定的,企业应当随时向财政部门反映。

(二)要落实经营者、投资者不同的财务管理权限和责任。新《企业财务通则》对于企业重大的财务事项,明确应当由投资者审议决定,或者按照企业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企业首先应当对照检查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废止的废止,该重新制定的重新制定,并在实际中严格执行,以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当然,投资者在履行财务管理职权时,应当依法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类似的权力机构来进行。

(三)改革职工福利费的管理制度。新的《企业财务通则》施行后,企业不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原有的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应当按财政部有关财务政策规定结转处理。企业原来按规定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药费或者医疗保险费等项目,应按国家规定标准改从成本(费用)中列支。

第2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通则 应用价值 实践策略

一、《企业财务通则》的结构变化与管理创新

(一)《企业财务通则》结构体系基本要素的变化

1.改革了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模式。新《企业财务通则》就新形势下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内容、方法做了新的调整,适应了新形势下建设公共财政、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宽松式宏观调控的需要;财政管理企业财务的主要工作内容体现为:制定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检查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实施财务评价,监测财务运行状况。其主要的管理方法是:指导、管理、监督、服务。

2.明确了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政策和措施。我国现阶段,国家财政支持企业的资金大量存在,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及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所决定的。新通则根据现阶段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对财政资金的财务处理做了特殊规定,并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相衔接。

3.采取了变革传统的企业职工福利费用核算内容的财务制度与办法。我国以前一直采用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率计提职工福利费。新通则将原来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取消了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说明了国家为了适应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新需要,改革了传统的员工薪酬分配办法。

4.实行期权激励方式,规范了企业员工的激励制度。企业可以采用即期奖励和远期股权激励等政策激励职工。即期奖励属于工资管理范畴,新通则规定可以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远期股权激励是一种再分配制度的安排,企业现有投资者将既得权益让出一部分给职工,既可通过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解决,也可以通过回购股份实施激励,这些规定与现行的《公司法》的规定也相吻合。

5.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观念与手段。企业经营失败,不仅投资者、债权人受到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为此,新通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产营运、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条款中,充分体现出控制财务风险的规范要求。

(二)《企业财务通则》体系管理视角的创新分析

新通则对现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新通则的结构体系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有改革创新举措:

1.致力于构建均衡、稳健的管理机制。新通则按照“规范、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明确落实财务决策的要求、运行财务控制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实践新财务通则,企业可以构建“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决策与控制、激励与约束”等方面管理观念与措施的相协调、相统一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并实现我国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

2.拓宽了现代企业管理功能。新通则大大拓宽了财务管理的范围,在继承现行有效规定的基础上,将企业重组、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增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如,在新通则里,企业财务制度不再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做出规定,也不再为企业纳税项目扣除标准做出规定,而是围绕企业财务的实质,对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做出规范,引导企业实行科学动态的管理。

3.丰富了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新通则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明确了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6大财务管理要素,并结合不同财务管理要素,对财务管理方法和政策要求做出了更加明确的、具体的规范。新通则规定企业可利用财务预算、财务预警等管理工具,监测企业经济运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并符合国家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4.确立了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新通则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明确要求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并对企业重组中的资本权益事项和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企业应建立财务决策、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制度。这一规定改变了企业过去单纯强调政府管理的做法,将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具体财务事项转变为指导与监督相结合,将企业财务微观管理职责回归企业,而政府只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宏观指引,强调企业财务效益的取得应更多地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5.致力于建立适合新环境的企业管理体制。新通则立足于政府实行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关系和国有产权的实现模式,明确划分了政府、投资者和经营者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和权限,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等3个层次;构建了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6.构建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新通则建立了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便于日后根据企业财务运行、国家法制建设情况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改革与发展。新通则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行为,尤其是改革了企业的员工薪酬分配制度,强化了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建立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改进财政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控机制,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的创新。

二、《企业财务通则》的积极价值与现实效应

(一)新通则通过与现行主要财经法律、法规的协调,创立了比较完整的用以约束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财经法律体系与环境

1.新通则注意了与《会计法》衔接和配套

《会计法》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现行《会计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新《通则》第4条规定:“财政部负责制定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以下通称主管财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指导、管理、监督。”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2.新通则实现了与《公司法》衔接和配套

市场经济既是风险经济和竞争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和法治经济。《公司法》是公司制企业的根本大法和公司运作的行为指南。

从某种意义来看,企业财务通则的修订是为了贯彻落实《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保护和平衡企业各方利益的需要。为此,新通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许多改革创新,如改财政对企业财务的主要管理方式为指导、管理、监督、服务;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前提下,根据现阶段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对财政资金的财务处理做了特殊规定,明确了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方式;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产营运、利润分配的条款中,体现了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等。

3.新通则注意与现行的税务法规相衔接和协调

新通则第6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随着我国会计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以及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会计与现行税法的差距会逐步加大。如,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规范了资产减值计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所得税会计、股权激励、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和资产处置、合并报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在许多重大会计处理的理论上有一定创新,而且在核算方法也更加完善和合理。但有关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规范要求只是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而言,并不是针对企业纳税行为的规范要求。企业纳税行为还是应当满足现行税法对经济行为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规定要求。现行税法并没有完全认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行为在纳税行为中的应用。因此,新通则第6条的这种提法,符合财务会计与现行税法互相分离的实际状况,并满足了现行税法对企业纳税调整的需求。

(二)《企业财务通则》通过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对接,进一步理顺了企业财务管理关系和方向,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行为

《企业财务通则》贴近会计准则体系,与会计准则之间既有分工又相配套,而不是简单的雷同或相似。从形式上来看,新通则没有按照会计6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来编排章节内容,而是按照财务管理的6大要素(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来编排章节内容。从具体内容来看,新通则在很多地方保持了与新会计准则之间良好的衔接与沟通。

新会计准则体系提出的挑战涉及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如全方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确实对会计实务工作者具有相当的难度,而且也会加大会计职业风险,对此,应当加强财务监管。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包括期初和期末价值)进行计量一般都会产生差额,而这种差额的处理在新会计准则中被允许计入当期损益。这不但会引起股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更重要的是往往会使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质疑,对企业为什么要在特定时期对特定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一定的疑问。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但要在理论上对公允价值的性质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要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及经济业务的实质有深刻认识,要具有充分可靠的依据和基础,以保证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否则将会承担较大的职业风险。

同样,会计中的谨慎原则要求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并正确核算各项资产损失,但客观存在着有人利用减值准备政策任意调节利润的情况。对此,新通则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各项资产损失或者减值准备管理制度。各项资产损失或者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在制定计提标准时可以征询中介机构、有关专家的意见。对计提损失或者减值准备后的资产,企业应当落实监管责任。能够收回或者继续使用以及没有证据证明实际损失的资产,不得核销。新通则诸如此类的规定是与新会计准则体系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用以规范企业日常的财务与会计行为。

三、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应当注意的问题或对策

(一)做好新旧财务制度的平稳过渡与衔接

新旧财务通则客观存在差异,新通则实施后,由于配套办法需要逐步出台,原有的企业财务制度以及其他财务规定暂时还不能完全被替代,但凡是与新通则不一致的,企业应当以新通则为准进行修订,凡是原有规章制度和新通则都没有规定的,企业应当随时向财政部门反映情况,加强沟通。

(二)注意落实投资者、经营者不同的财务管理权限与责任

按照原有的财务制度,投资者、经营者容易造成角色互相错位、越位或者缺位等情况。新通则要求,对于企业重大财务事项,明确应当由投资者审议决定,或者按照企业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企业应当对照检查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该补充的补充,该制定的制定,然后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并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当然,投资者履行财务管理职责与权限时,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企业股东会、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进行,而不是游离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外。

(三)贯彻企业集团发展方针,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新通则

集团公司是一个以产权为纽带,由母子公司组成的利益群体。对集团内部,需要避免众多成员企业各自为政、政令不一、互相扯皮的情况。集团公司应当从集团的整体利益和大局出发来调整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体制,统一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实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增强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对集团外部,需要统一归口主管财政机关的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机构的沟通、协调,争取有利的理财环境。

第3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由于受过去片面、陈旧的传统经济思维的影响,产生许多错误、不合企业发展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的财务管理不能发挥其对企业的核心作用,甚至有碍企业的发展。

(一)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既不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也不需要委托外贸公司,便可以直接与国外做生意,直接吸收外国投资和直接对外投资。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与国际通行制度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国内绝大部分行业都采取平均折旧方式,这是考虑到现阶段国家的财政能力。但这使我国固定资产回收期相对较长,不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而且造成固定资产更新缓慢,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国际通行的做法倾向于变动成本法,而我国多采用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关税等,进而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由池塘“游入”海洋,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国际金融市场,短期、长期融资活动将更加活跃,企业在适应不同汇率和利率的能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按承诺的期限,几年后,我国银行、证券、外汇、保险等市场将全面开放,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必将甚于以往。证券投资、流动资金投放和固定资本投资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性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我国企业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引入国际上新型的有效的管理理念,以适应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要求.

(二)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曾经有相当的企业由于单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者一味注重生产管理和业务工作,对财务管理并没有加以重视,管理者看不懂财务报表,无法从财务资料中获取重要信息,致使财务管理总处于被动滞后状态。2004年,一些民营企业为求发展争相上演‘嘣极跳’,但不少企业并未上演成功,当时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德隆”公司就是一例。从‘短期内的迅速扩张几千倍’到‘在更短的时间内彻底溃败’只是用了短短数月而已。有教授对德隆事件进行了理性分析,“筹措性资金成本过高”、“信息披露与勾通不足”、“投融资期限安排把握不佳”等财务管理上的重大失误就是造成该企业危机的根源。财务管理意识观念的淡漠,财务策略上的严重失误直接导致了一些企业的危机:巨人集团的失败因为总裁史玉柱推行家长制管理导致财务危机、爱多集团的失败是因为胡志标在广告管理中的盲目性,斥资2仇多资金在中央台黄金时间做广告,结果使整个公司陷入瘫痪,充分显示出其公司在财务管理财务决策上的巨大漏洞;三株集团的失败也被总裁吴炳新归结为财务管理严重失控。诸类因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失误造成企业困境的实例已不胜枚举。

㈢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不完善

在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从规范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而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绝不能因循守旧,绝不能按照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来进行。是否有有一套良好管理模式,特别是否有一套精密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是否会有长远的发展、决定企业整个经济运行的正常与否。许多企业因疏于管理而造成了惨痛的结果。象美国的安然公司、海南的船务公司等经营上的大起大落就与公司疏漏的财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但先行者一系列痛苦的付出,却为后来人看到了广阔的前景。现代企业应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宝贵经验,强化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今年4月28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以下简称《办法》)。这是财政部为了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而制定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也是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新型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现代企业应充分解读并吃透本办法的内容。一个企业应该视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重,在切实地搞好生产管理同时强化财务管理,独具匠心地挖掘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财务制度的起草、财务人员的设置到各财务方法的选用,企业管理者至始至张终都应予以重视,切实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

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在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应充分意识到如何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入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能否灵活地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限制或消除负的财务杠杆利益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琼南洋公在发行股票上市后,由于投资战略出现问题,加上公司管理层错误地估计形势的发展变化,没有正确设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公司债务成本剧增,业务收入及税后利润下降的形式下,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应付策略,而是一味地以贱卖或拍卖来还贷,导致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使公司由一个300百强的上市公司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彻底,而且还欠下4亿元的巨额债务。其失败过程令人深思。

㈤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

企业财务管理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损益管理三部分组成,其实质也就是会计六要素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财务核算中,大多数企业严格依据企业财务制度,对本企业各部门以统一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企业为了小范围的便利,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不规范做法,集中体现为1、核算分散。2、收款周期长,帐务处理呆板,3、成本核算不实,4、财务决算流于形式。5、记帐手段不统一。有些小型企业的财务人员仍采用手工记帐,记帐手段落后很多企业仍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对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严重滞后。,财务核算的上不规范,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被动与财经策略制定上的偏差、滞后。

㈥企业控制制度不强。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公司内部的财务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财务专业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应注重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第4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自主理财;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19-02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

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的各种条件。理财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从总体上看面临着显著的变化。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理财环境基本上是封闭的、稳定性的。例如,基金来源渠道单一、筹资方式单一、国有资金无偿占用、银行利率很少变化、购销关系比较固定、价格稳定、税种单一、企业基本上没有留利等等。因而企业财务管理是在稳定不变的条件下按统一安排的计划来进行,对理财环境很少进行研究。企业的理财环境总的来说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各个环境因素的变动情况又有一定的差异。有些理财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般变化不大,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财务活动元明显影响。如企业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向、国家产业政策等。对这些条件一旦认清以后,如无特殊情况,在财务预测中可以作为已知条件或不变动因素来对待。有些理财环境处于显著变动状态,时常起伏较大。如产品销路、材料来源’、市场物价、资金供求情况、利息率水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理财环境开始向开放、活跃型转变。现在的企业理财环境错综复杂、变化迅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理财环境的变化。

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和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一是网络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已经形成的时问上相互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将迅速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到更多领域,规模也将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又将使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三是世界贸易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集团、非政府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或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由于这些特征,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受到很大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对财务管理有着重大影响的应该是金融全球化。金融环境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极大。银行各种贷款项目的设置、贷款条件的规定、利率的高低、浮动利率的实行等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筹资数额的多寡和资金成本的高低。资金市场的发育程度,各种融资方式的开放情况,各种有价评判等金融手段的利用,承兑、抵押、转让、贴现等各种票据业务的开展程度,对企业资金能否搞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企业自主理财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尚有许多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国家宏观理财,轻企业主体理财。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建立,不少企业缺乏自主理财意识,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在我国,财务与会计一直分属两个制度体系,财务制度以政策规定为主,代表国家对利益主体的财务约束;而会计制度以核算要求为主,是对会计信息披露和质量的规定。基本形成了财务制度决定会计制度的基本模式,即企业的资金运动首先要符合财务制度的约束,然后再对其进行会计核算。表现为实务工作中会计人员依财务制度对具体业务进行会计帐务核算处理;而在财务制度由国家制定的情况下,企业自身的理财活动则不具有独立的内容,往往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因此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致使企业资金运用决策失误,资金使用效益差的情况相当普遍。

自主理财型财务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企业自筹资金,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筹集的综合效益;二是企业自己选择投资项目,承担投资风险;三是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制定企业发展战略,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四是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成本控制,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五是增强风险意识与效益观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财务决策。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自主理财,财务行为是企业的自身行为,是所有者的理财行为,应体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需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国家为企业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以保障企业能够实现自主理财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正在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信息产业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以互联网为重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在传统管理中,企业注重人、财、物管理,并通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有效的制度来强化企业管理。然而,在信息时代,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把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高效运作作为取胜的经营之道。信息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企业将来是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很多企业将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并推行网络财务,提供互联网环境下实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方式及各项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管理数字化,并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将成为企业强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存在一些优点。一是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环境下,从

空间上看,企业事务可以进行远程处理,便于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时间上看,企业的一切活动均可以实时报告,便于企业进行在线管理,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于拥有许多下属机构,而这些下属机构又呈现复杂结构且行业多种多样的集团型企业来说,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从而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最大限度的节约和使用资源。三是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将得到普遍使用。电子单据可以节省许多中间环节,从而促进财务流程速度和效率的提高。

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是企业一切理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成功的前提,只有有了明确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在工业经济阶段,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本地位的上升和社会对企业责任的要求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变化迫使利益追求主体多元化。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中的知识资本地位和重要性超越物质资本,因此,决定企业财务状况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本,企业的知识资本、企业的信息与创新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知识拥有者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人。因此,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所有,而是归属于由企业家、股东、债权人、公司员工等相关的利益主体。他们在企业发展中都为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本,都对企业的产出做出了贡献,因而都有权利分享企业的生产剩余。所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利益是各种要素所有者的共同利益,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考虑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钟新桥,刘荣英,杨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文浩,公司财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第5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摘 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繁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在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关系着各个环节,因此必须做好财务的创新管理,做好筹资、投资,以保证企业的利润收入和长久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 优化 管理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了独特的特征:

1.具有高度灵敏性

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始终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下,企业逐渐成为了独立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企业想要做到最好的生存发展,必须在财务上做到以收抵支,不断扩大经济收入,同时以资金的形式反映在企业的财务上。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有基础性作用的,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形式有敏感的反应,做好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掌握了企业管理的关键,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2.具有高度综合性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很多个分支,每一个分支管理系统都对企业的某一个相关部分进行管理控制,对企业部分方面起到制约作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之不同,其包含了企业的投资、筹资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及分配制度管理,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实质是一种价值管理,通过企业资金的流动形态反应企业整体运行状况,进而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要以财务管理为基点,全面协调管理生产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价值管理推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现代的企业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要以明确的产权关系作为开展基础的,但还是有大部分的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楚。健全的企业财务机构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化的一个重要前提,然而一些企业的财务制度基础仍是不够完善,对于企业出现的相关财务问题没有严格的制度进行制约,导致一些缺乏专业财务知识、业务相对不够熟练的财务人员没有工作压力,对财务工作不上心。而且对于一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发现进行处理,或者发现了问题却没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制约惩处。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财务管理及其对企业发展作用发挥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企业财务监管不到位

对于企业的财务监督和控制管理不到位,会造成企业的资金流向和资金的控制脱节,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的资金变化很难准确地掌握控制,资金管理模式以及利润的考核指标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另外,企业的资金预算体系没有有效地建立完善,也使得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缺乏有力的财务监控,相对的审计监督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3.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要想实现有效地财务管理,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角度上看,财务管理的目标包括企业的利润目标、企业的价值目标、企业的股份利润目标等。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利润自然是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运作的目标就是 要保证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企业的价值目标,是企业综合性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企业生存能力的表现,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不断地发展。企业的股份利润目标主要是指企业的净利润,是能体现企业的实际获利状况、体现企业是否盈利或盈利高低的最直接标准表现。然而当前的许多企业财务管理还没有明确目标在这几个层面上,还是停留在最初简单的出纳和记账方面,远远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4.财务管理人员不专业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活动,要求工作人员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进行相关创新,并能够及时准确地更新财务理念。但是目前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没有一定的财务专业背景,起初对财务管理内容多是朦胧概念,企业对于财务管理部门的一些职位设计还不是十分明确,权责不统一。财务人员不能从专业的角度上进行严谨地财务统筹、规划,面对来自市场的风险缺乏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滞后。

三、优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1.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建立企业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做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同时建立起资金结算中心,监管资金的流程,完善现有的企业资金运营形式,拓展资金成本的核算内容。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最大限度争取企业的良好融资信誉,健全资金的补偿积累机制,确保资金后续工作的完善管理,保证资金回收工作的强化管理。

2.强化企业财务监控

建立起企业内部财政会计控制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监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的财务制度其实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法规,其有效执行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作用显著。企业为保证实现财务监管的有效性,要明确落实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完善,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素质,强化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规范化管理。

3.强化财务人员观念素质

完善的财务管理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的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金融保险、以及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管理学知识,要具备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理性的判断,拥有综合性决策能力。同时,企业要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做好对在职财务人员的法制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财务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把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最全面提高,使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够全面满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结论: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制度的完善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措施,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最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对策研究.现代商业.2010.

[2]申晓峥.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经济视角.2011.

第6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一、财务政策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财务政策因具有国家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和表现形式:

(一)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二)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无独立自主经营权,企业财务行为只能是一种被动行为,财务政策也基本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性财务政策,供企业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导致企业“无财可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特别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财务主体的确立,企业财务行为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行为,自主选择性财务政策成为理财人员自主理财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政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实现整个企业经营政策和财务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和优化公司理财行为,提高企业理财效率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市风险进一步加剧;(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三、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衡量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

(4)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使企业外汇业务受到的影响。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进行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使企业可能受到的损失。换算风险是指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一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会计报表造成的影响。

正确了解财务风险的来源和种类是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衡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风险预测创造条件。企业收集和整理有关预测风险的资料,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生产技术资料、计划和统计资料,企业对部的市场信息资料和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

在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简化模型来衡量财务风险,即计算有风险情况下的期望收益。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起来。由于风险和概率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常借助概率统计方法来衡量风险程度。先分析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概率和可能获得的收益或付出的成本,计算收益或成本的期望值、方差和标准差,最后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风险程度。还可以运用敏感性分析来测定各风险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尤其在投资风险的预测中,常通过测定每年现金流入额、投资回收期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的敏感性,选择投资项目,以降低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1、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多元化经营,是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2、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特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

3、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

企业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分期摊销。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有些风险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控制的,可以将实际状况与计划状况相比较,分析控制效果。有些风险是突发、未能预测到的,应查明风险的来源及性质,测算损失、力求找出最优方法来控制或削弱风险。

第7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84-02

1.企业财务成本支出内容概述

1.1 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获得企业经营发展所必须的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人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与离职成本四个方面,具体则可以分为人力资源的招聘、录用、培训、使用、管理、医疗、保健和福利等各项费用支出。

1.2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进而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开展采购活动所产生的费用支出项目。主要包括订购成本、维持成本、缺料(或缺货)成本三大部分。其中订购成本主要是指采购工作人员的办公、差旅费、以及通信等费用的支出,维持成本则主要是指为了确保物料或货物供应充足所发生的费用,缺料(或缺货)成本则主要是指由于采购不及时所造成的损失费用。

1.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则主要是指企业在产品或者服务形成阶段所产生的成本投入,生产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部分费用构成,其中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制造费用等。

1.4 销售成本。销售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应税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实现销售而专设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各项成本费用。主要包括销售工作人员的薪酬、业务费用、公关费用、广告费用、售后服务费用、销售物流费用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1.5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或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险费用、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工会经费、员工教育经费、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2.目前国内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现金管理不到位,导致现金闲置或不足。许多企业不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他们对现金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随意性的,一旦市场发生变化,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就很难使现金快速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浪费。

2.2 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较低。因此,许多中小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2.3 管理理念落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较弱,很多企业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由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

2.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大多数企业用人特点往往是超负荷劳动,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3.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1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将以往较为陈旧的管理观念进行改革,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改革,强调对员工科学素质的提高。在开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人为中心,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于财务人员行为的规范,改变企业的运行中的责任观念,建立权利和责任相互统一的财务人员的相关的规范。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财务人员进行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职责分明的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的治理机构,建立起全方面的企业财务的监控体系,全面的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开展投融资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

3.2 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可以为企业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首先应当明确内部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将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聘用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财务工作,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分人管理,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的资金出现流失的情况。进行税务筹划是企业必须去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要不能进行偷税漏税。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在每月初为管理者提供成本明细表,为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在企业财务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3.3 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应当从完善自身发展的方面来对企业的发展作为适当的改进。开展投资活动中要认真做好投资风险的分析和防范,加强对于企业人力资本的投入,花大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本。另外要对资金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散,降低投资的风险,当中小企业的基本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适当的开展多元化的经营,进行投资风险的分散,同时对投资活动的全程进行跟踪和监控,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风险。

4.结束语

企业应该转变管理理念,重视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的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财务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开展财务成本制度管理,以提高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武丽蓬. 我国企业财务成本控制问题浅析[J]. 商场现代化,2012,20:129-130.

第8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完善措施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确保资产完整、财务信息资料完整、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和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采取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调整、自我评价和控制的方法。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由于财务控制的内容和种类存在差别,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方法也不同,常见的几种控制方法有:财务人员系统的控制,就是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我国和外国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和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报告、会计凭证等,对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会计控制系统;企业财产保全控制,包括对企业财产的记录控制、财产保险、记录保护等;组织规划控制,对企业内部的职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使他们更适应企业的发展;对内部报告的控制,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一个报告体系,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针对性,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为业务活动提供关键信息;风险控制,就是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和防范,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授权控制,企业要进行经济活动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授权形式包括以便受权和特殊授权。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1.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主管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力,仍然对企业的很多事务进行干涉,企业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理财权。有些企业受地方政府的保护,不用担心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使得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层没有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仅仅把财务内部控制当成了财务相关制度的集合,忽略了对财务人员的有效控制,有些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解更为片面,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只是对成本的控制。这些片面 的认识使领导层采取消极的措施进行内部财务控制。

2.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都建有董事会、监事会等,但董事会和监事会疏于对管理层的管理,对管理层的管理缺乏常设机构和监督机制,使管理层的道德取向和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多企业的内部环境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没有具体的治理结构,也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对财务人员的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确,没有科学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赏罚甚至出现不公正的现象,是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3.监督环节薄弱

无论是企业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的社会、政府监督,都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在监督过程中也是走走过场,没有联合起来给企业带来威慑力。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落实,无法有效的执行或者执行存在偏差,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了空头支票,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企业没有做好监督,使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的复杂繁琐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制度的执行结果没有按照预想中的发展,并且放松了财务监管的意识。由于监管者监管意识的缺乏使得监督职能并没有很好的落实,从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创造了机会。

4.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不规范

企业预算是企业财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规定着企业财务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额度,预算的编制是否合理和预算的执行是否到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有的企业在预算的编制范围和时间上与预算部门存在差异,预算执行时,也没有对预算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预算内容的真实性,这都是由于预算管理不规范造成的。

三、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观念

企业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全面理解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许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做得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管理层缺乏相关的专业管理理念,认为内部控制作用不大。这种错误的发展意识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及时的转变自身发展的观念,积极的调整心态,将财务内部控制放在合理的位置。充分的认识内部控制,学习内部控制,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也不单单是内部管理层的事情,更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要给每一个员工都竖立配合内部控制的理念。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都能积极的配合企业的内部控制,这样才能通过意识的转变,来积极的配合内部控制顺利的实施。

2.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光有正确控制理念还不够,企业要积极的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将整个企业所有的事物都纳入到这个内部控制体系当中来。从材料采购到生产再到产品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当中。并且要着眼全局,针对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机构设置。建立一个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且通过内控体系的建立,来完成系统的、高效的、完整的、科学的控制制度。通过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对企业财务内部有效控制。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优化内控环境

在企业的财务人员中,有许多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并不是特别好,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积极的对财务人员展开相关的培训工作,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使其业务水平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通过内部环节来优化内控环境。要积极的优化控制系统,加强对中高级控制层的建设,减少纵向的控制层级,避免过多的层次管理,降低了控制的效率。同时也要明确横向同级间的责任,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避免责任不清的问题。并且企业的内控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来积极的改进控制机制,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4.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

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内部控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所以要强化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水平。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在逐渐增加,潜在的风险给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企业要正确认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通过对相关风险的预警、分析、处理、评估、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要在实际的活动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未雨绸缪,尽可能早的发现风险,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5.加强企业财务制度的监督

企业财务制度的监督又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

(1)内部监督。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督强调的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来完成对企业财务制度的控制。

(2)外部监督。由于企业内部监督属于企业内部部门,所以监督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就需要加强外部监督的力量。通过外部专业的审计部门的监督,来完善企业的财务监督,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

四、小结

由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财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企业领导者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才应对内部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的财务计划提供可靠的保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冯 蕾 李树超: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

[2]郭芬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制度[J].中国科技财富.2008(10).

第9篇: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回顾 

1992年底,我国颁布了“两则”,随后出台了相应的分行业会计制度和分行业财务制度,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会计改革这一重大举措,适应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会计实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及会计原则,促进了企业会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耦合。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统一了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制,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并行(以下简称“两法”)。“两则”和“两法”的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首次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据统计,除内、外资企业在工薪支出、业务招待费等项目的差异之外,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项目达到40个左右,由于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尚不完整,当时采用了“纳税调整”模式,即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有规定的,按税法的规定执行;税法没有规定的,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税法规定与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的,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税法规定对企业利润进行调整。从此,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独立化倾向初步显现,两者分离的序幕已经拉开。

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替代了《股份制有限公司制度》。2002年1月1日《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新的会计制度代替了分行业会计制度和分行业财务制度,基本上消除了不同行业会计制度的差别,取消了统一的企业财务制度,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基本接轨。2000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开始执行,意味着我国独立的税务会计已具雏形,企业所得税由“纳税调整体系”过渡到“独立纳税体系”。至此,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趋势已经确立。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最终表现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两者所处的立场和视角不同(税务会计是从政府角度,而财务会计是从企业角度)、对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概念界定和划分原则不一致所造成的。

(一)两者分离的现状

我国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会计收益与应税收入之间的差异。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收益包括营业收入(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企业应税收入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2.财产转让收入;3.利息收入;4.租赁收入;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股息收入等。据统计,会计收益与应税收入的口径与内容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项目多达30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已计入应税收入但未计入会计收益的差异项目;二是已计入会计收益但未计入应税收入的差异项目。

第二,会计费用与税前准予扣除项目之间的差异。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费用包括营业支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可将其归纳为三类:一是允许全额扣除的,如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二是允许部分扣除(亦可称为限制性支出),如工薪支出、业务招待费等;三是不允许扣除的费用(亦可称为禁止性支出),如贿赂支出、非公益性损赠支出等。后两类与会计费用之间会产生差异。

(二)两者过度分离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项目过多,加之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制度的许多规定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和wto不协调,因此,可以断定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过度分离的现象。

1、内外两套所得税制度的存在难以体现公平原则,也不符合wto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当前,我国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两套所得税制度,在费用列支标准、税前扣除项目及资产的税务处理方面均有很大差异,造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基不同、税负不均,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wto相比甚远,也不利于内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存在过度使用谨慎性原则的现象,为企业人为调节利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准备计提由4项增加到8项,其理由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首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已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又允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真可谓“慎之又慎”;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好比是给未出生的胎儿买了人寿保险,等等。另外,新会计制度在上市公司实行以来,利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关联交易与计提减值准备相配合的手法人为调节上市公司年报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舞弊行为屡见不鲜。因此,一味强调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而不考虑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过度使用谨慎性原则,无疑会给企业人为调节利润提供较大的空间,实在是弊大于利。

3、税法对财务制度的强化及对企业违法违规处罚的加重与税收宏观调控功能不匹配。我国已经取消了统一的企业财务制度,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中处处可见统一的企业财务制度的影踪,如对企业工薪支出、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及公益性损赠规定的开支标准等,项目繁多,计算繁琐,实际上是对企业财务制度的强化。虽然税收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的功能,但过多过细的对企业费用列支标准的规定往往事与愿违,并不能保障这一功能的顺利实现,与税收宏观调控的功能也不匹配。

4、两者的过度分离增加了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难度。由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项目过多,使企业所得税年末汇算清缴工作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极其复杂繁琐,给税务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也提高了所得税征收成本。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在与税务部门的博弈中利用各种差异项目千方百计进行偷税、逃税、避税,也令税务部门防不胜防,十分棘手。

三、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的建议

为了实现我国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保持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协调,有必要改进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

(一)改进企业所得税制度

1、改进税前扣除项目中限制性项目的标准和禁止性项目的范围。取消统一的计税工资标准,企业的工薪支出采用外资企业现行办法较为可行;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应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改进相协调;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的列支标准应尽可能简化;取消对公益性捐赠的限制,允许企业将其在经税务部门审核后据实列支,允许企业将因违法违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由企业负担的部分)在经税务部门审核后据实列支。

2、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消除内、外资企业间应税所得计算的差异,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改进企业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