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工程管理经验交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交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经验交流

第1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1、转变档案观念,超前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级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有关部门主动联系。没有将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要意识到档案要逐步转变观念,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长期性,对化工装置档案进行超前管理。装置工程由施工单位再分包给几个小的施工单位,这样工程形成的文件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加之施工人员组成复杂,往往造成工程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解散,而档案材料也随之消失。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要改变过去等人将档案送上门的做法。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及分阶段的工作安排,掌握了每一阶段工作中需要形成哪些档案资料,对每种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去拓宽资料的收集渠道。

2、齐抓共管,密切联合,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遵照统一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主管档案情报工作,成立档案情报室、设立专职档案员,在各业务部门及二级单位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或专职档案员,形成了全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同时,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工程各阶段还是单位内的各个部门、都能从组织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3、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工程档案具有“一次性”和不可回复性的特点,客观上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工程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比一般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全面。不仅要懂文书档案,还要懂科技档案,懂与化工装置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类别档案,了解不同类别的档案的分类整理。因此,要对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使他们了解化工装置工程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类型的和归档范围。了解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保障。

4、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第2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31-01

0 引言

信息化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多种信息涌入通讯系统之后,建筑工程相关数据会陷入一种无序的管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管理者与施工单位都无法准确的落实好管理工作和施工任务。因此,信息化管理对建筑工程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也会干扰其信息的准确输入和应用。

1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建筑产业,国内外市场竞争、人才资源匮乏、经济利益分化等问题都会导致建筑工程现有的管理手段失效,这种失效不仅体现在管理上,也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管理上投入的精力和成本都非常少,存在的管理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除此之外,企业还缺少一个高效、科学的信息处理机制,信息流通的不顺畅也让很多建筑工程出现了安全、使用问题。信息化项目管理已成为各领域产业惯用的管理手段,无论是信息处理软件研发,还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走信息化道路已成为诸多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2.1 应用范围窄

通常情况下,管理系统储存的数据为数字化信息,在现实施工环境下,这些数字信息是无法被及时读取应用的,因为很多施工工人、工程师的数据解释能力很差,所以信息化数据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功能有限。除招标、工程预算、图纸设计之外,大部分信息数据仍无法摆脱传播途径单一、数据读取率低的问题。

2.2 信息化管理模式无法快速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中的信息是分类收集的,信息数据在采集、分类、统计、处理等过程中,其准确运行能力非常差,一些机密文件或重要信息在访问权限上并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安全机制,信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他人篡改。同时,政府和建筑企业合作部门也没有创建一个共通的交流平台,招标信息、工程施工进度信息、施工技术使用信息等关键性内容无法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一些必要程序依然需要依靠纸媒合同。

2.3 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下

现阶段,施工现场的很多管理人员不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造成工程文件、资料、数据无法在施工现场得到妥善保存。信息处理系统在建筑工程中逐渐演变成一个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其并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价值。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聘用的很多专业性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管理实践经验匮乏,有很多人可以读懂数据,但却不能发现现场真实存在的施工问题。

3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实施路径

一个新型的管理模式要想融入建筑行业并不容易,信息化管理亦是如此。一个建筑工程涉及到的信息数据成千上万,有些信息是主管施工的、有些信息是主管设计的,这些信息必须在相互配合的条件下才能协同工作,所以建筑企业需花费非常多的人力资源在管理建筑工程信息上。综上分析可知,信息化管理模式进入建筑工程依然需要走很多路,管理者需认真总结、分析、统计管理经验,规避上述几点障碍问题。

3.1 统一管理体制

不但建筑企业要大规模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建筑企业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公司也应引入信息管理系统,让建筑信息能够在同一平台下,进行高效交流。同时,还可以创建一个具有透明度的沟通机制,供应商、开发商、政府都利用这一管理机制了解建筑企业、工程的施工信息或管理信息,确定是否继续建立合作关系,判断该公司的管理体制是否适合政府建筑开发计划。调整与改革是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与监察机关需给予全力支持,使信息技术在政策的引导下,完成多种现代化管理技术、施工技术、监察技术融合管理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弱化建筑工程中的不同管理部门在信息沟通和交流上存在的管理障碍,各管理负责人应在交流会议上出示阶段时间内的管理工作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领导和监察部门的审查工作,一方面方便各管理部门了解、熟悉其他部门的管理信息。

3.2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计算机信息是存在阶段性储存功能的,任何信息一旦被记录到管理系统之后,其存续状态和管理现状会实时记录在移动硬盘上,但是这种监督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有效避免信息管理失误或工程事故。因此,预先设置一个完善的监理制度非常有必要,监督部门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采集、处理之后的信息进行分类检验,校对信息是否准确记录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技术应用效果。同时,监督管理人员应扩大数据信息的管理范围,在储存施工关键信息的同时,还要在信息附录上标明信息处理人员的姓名、监督人姓名、工程负责人姓名,让这三部分工作人员起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管理效果。除此之外,监理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工程信息,与工程管理人员、施工负责人进行定期管理交流,并共同研讨分析信息化管理信息存在哪些问题,一起研究讨论提出解决对策。在监督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政府监督工作人员都可以在透明的信息数据库中得到有价值的工程数据。

3.3 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

建筑工程不仅要引进信息管理人才,还应培养施工管理者、工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建一个双重培养机制,让信息化管理的影响扩大到每一个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让参与到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每个员工都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切实有效的将网络信息推广到企业各个管理层面、施工层面上。企业需开设定期培训项目,促进新老员工的经验交流,以信息化管理理念为中心思想,让拥有专业能力的新晋员工教授老员工信息搜集、处理、编辑方法,让老员工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信息数据对工程施工、管理现状的真实影响,并说明当遇到上述问题时,身为信息管理或技术人员应给如何处理。

4 结论

通过上文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信息化管理对建筑工程良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极强,不仅可以客观、真实的反映建筑工程的各种施工项目的发展现状,还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工程负责人透过管理信息宏观调控施工进度和管理方案。综上分析可知,建筑行业要想快速融入信息化经济社会,必须转变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管理为发展核心,推进相关企业在信息管理领域中的合作运营。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2,22(22):127-135.

[2] 杨海滨.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26):109-112.

[3] 张旭.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4(26):110-124.

[4] 王沛.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13(29):109-112.

第3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建筑管理如果没有管理创新,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因此,在建筑管理中,必须加强技术、安全、人员等方面的措施,合理制定管理计划,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一、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管理问题。虽然我国建筑行业中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巨大,但建筑管理人员的素质差,且较为普遍。相对于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来说,很难符合建筑工程管理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因建筑管理人员素养不高,执行、领悟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建筑管理单位应对建筑管理进行教育和管理,使建筑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保证建筑管理工作安全、正常、有效率地进行。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在各阶段管理中不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有个别人员甚至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的土木建筑培训,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建筑管理部门的职责往往分工不明确,降低了管理效率。我国有为数不少的建筑企业存在对工程管理各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晰的现象,对于利益方面则模棱两可,无论是项目质量的好坏都不会影响个人利益。由此表明,职能部门的权责不统一,不利于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在很大意义上降低了管理的效能。即使管理的漏洞和技术盲点非常显而易见,部门人员仍听之任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会给项目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挫伤了员工执行作业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我国建筑行业缺乏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的机构与人员编制,经费来源紧张,没有具体的处罚依据,监督机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特别是某些地区由于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为确保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纵容部分个体投资项目、招商项目、工业园区、旧村改造、开发区等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这样的建筑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难以进行安全监督的。而在一些建筑企业内部,并未制定出详尽的项目管理规范,在施工现场甚至也没有系统地安全作业操作规程,直接致使一些管理人员未能有章可循,在管理中出现违规乱记的现象。有个别工程未进行招投标便开始开工,有一些则采用虚假招标的方式,这些情况若不根除,无论对于建筑企业的信誉度和形象,还是对于工程项目自身的安全和质量都会产生负面效应。

4、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工程管理体系不符合管理的要求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建筑企业不能形成与项目管理一一对应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组织框架,在建筑项目管理和服务、岗位职责的分配、作业执行操作规范等方面未充分健全,项目管理的手段和途径较为陈旧和落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尚且无法满足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有序化和合理化的要求。

二、解决建筑管理问题的方法

1、人员解决措施。做任何一份工作,人员管理都是工作的基础。在建筑管理中,人员管理主要包含有近外层关系协调、远外层管理协调、内部关系协调等方面。内部协调主要包含项目经理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项目经理部门同企业之间的关系、项目经理部门同作业层之间的关系。近外层主要是指合同关系,包含有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物资供应单位、保险公司、银行的关系。远外层是指法律法规约束关系,包含政府、环保、卫生、绿化、交通等关系的协调。加大对建筑管理者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技能。目前,建筑企业要有意识地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邀富有建筑管理经验的专家对项目管理进行科学性、合理性论证,借此机会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组织各部门举办统一的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由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一下本部门在项目的各环节管理的心得体会,相互之间切磋管理经验,以引起各位管理人员的关注和借鉴,丰富管理才华、提高管理效率。

2、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操作规范。目前,针对建筑市场无明确地规范要求、引致无法可依现象的出现和管理的混乱,需迫切健全各类建筑工程管理的法规。重点要完善项目各环节、各步骤的管理规范,实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从施工前的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施工之后的竣工验收阶段,都要制定出切实有效地规范条例,以此作为管理人员的行动准绳。与此同时,建筑部门要健全有关的法规、手段,将策划、勘测、施工、验收等全方位活动统一纳入到法制建设的轨道中。

3、明确职能部门的各项权限和责任,赋予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监督权限,促进权责统一,有效地调动管理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对于违反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的人员,一经查出,就要严厉惩罚,决不姑息迁就;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将每一位管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其绩效相挂钩,提高管理职员的工作干劲,加强管理员工和技术职员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相互之间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技术人员要听取管理员工提出的技术盲点和缺陷,并会同技术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为建筑企业避免经济损失;同时,还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技术人员要根据管理者的建议,及时改进技术要领,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项目管理的预期效益。

4、安全解决措施。建筑管理是根据企业内外的条件、建筑施工的境遇等,结合企业运行,通过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效益与合同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构建管理责任制。由于建筑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单项工程和分项工程较大,难以进行合同管理与施工管理。以精干主体为前提,将生产关系进一步简化,使管理层次相应减少,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实施相应的管理要素,针对不同工程项目确定不同的管理重点,以成本核算和管理责任制度为管理核心,并强化落实,以确保项目管理的成功。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建筑行业由于安全管理状况较差,导致建筑成本上升、生产效率降低、建设周期增长、质量水平降低等问题。严格把好材料、设备的质量关,加强管理和协调建筑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进行多地调研,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建筑施工器械、设备和材料的价格,选取资质好、信誉度高和品牌效应好的供货厂商。

5、建筑企业也围绕着减少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质量,为此引入了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的路径,并且借助于现代前沿的管理途径,有利于促进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也要不失时机地转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运用信息网络这一先进的管理手段,为项目管理服务,与国际先进的建筑管理理念接轨,在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遵守技术标准,优化作业工艺,克服建筑管理的纰漏之处,促进整体建筑管理质量的有序提高,促进建筑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企业赢得利润、提高市场份额。

三、结语

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锥之地,就应提高建筑项目的管理意识,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克服其中的缺陷和漏洞,采用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管理途径,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茁. 关于建筑管理项目控制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184.

第4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通过两栋大型单体医疗建筑的建设实践,从机构设置、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工期控制、造价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具体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

医疗建筑 单体 建设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患需求的扩大,医院建设项目呈现出向集成化、规模化发展的特征,大型单体医疗建筑不断涌现,其项目管理模式已从过去的单一化管理运行模式逐步向集医疗、土木、装修等多个专业的多元化、综合化、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的内容也不再是分阶段的分项管理,而是集环保、计划、决策、设计、质量、进度、费用、安全和资源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管理。

大型单体医疗项目建设管理尤其复杂:一是工程量大、工期紧、要求高、难度大和技术含量高;二是存在多重作业、交叉作业、多元集合、多级传递、多维管理等多种状态。传统的管理将导致工程质量低下、进度拖延或成本升高,甚至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和隐患,已无法满足医院建设管理的需要。因此,在大型单体医疗建筑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始终处于进展正常状态并实现其预定目标,就成为医院建设项目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以下就总医院外科大楼、内科大楼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介绍和总结,供参与大型单体医疗建筑建设项目管理各方面人士借鉴参考。

一、外科大楼工程管理经验和做法

外科大楼总建筑面积117950m2,分为地下3层、地上17层,建筑高度69.5m。全楼共设有39个护理单元,总床位1268张,手术室47间。外科大楼2005年10月开工建设,2008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为科学、高效地完成外科大楼建设,医院建立健全了建设管理机构、制度,主要做法有:

(一)成立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建设项目统一管理

成立由副院长牵头,分管部领导和纪检、审计、运营、基建、采购等部门参加的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外科大楼建设工作的管理协调。管委会通过每周工作例会、每两周现场办公会、每月形势分析讲评会等制度,对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多部门高效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管理和协调作用。

(二)实施项目负责制

建设单位抽调专业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专项组各专业工程师就各自工作向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组长向基建主管单位(基建办公室)负责,基建办公室向管委会负责,确保医院对外科大楼建设中的各方面工作的掌控。

在前期设计阶段,基建办公室集中组织院内、外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外科大楼建设中各专业领域的重大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同时在专业组范围内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该项目的施工质量、现场施工管理难点进行定期检查研究。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加大廉政建设力度

基建办公室先后制定了主任、副主任、工程师等多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等规章制度,对外科大楼建设工作程序及工作质量进行了明确约定。

结合医院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办公室廉政建设,强化所有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医院和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外科大楼建设工作,组织专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处理,确保不发生任何经济问题。

(四)质量、工期、造价控制

1.造价控制

根据上级部门审定的建筑规模及总体投资,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在设计阶段,严格按照投资估算确定设计概算,并开展限额设计。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施工预算组织施工,形成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的良性循环。在建设实施阶段,对预算按照专业进行分解,确定各专业、各项材料和设备的投资限额,严格按照投资限额组织招标,对投资节省或投资超支进行统一调剂,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对总投资进行动态管理、调整。

2.质量控制

在建设全过程中,始终把施工质量作为重要工作。针对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确定质量控制重点。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全程对质量进行监管、检查,并且定期请军队及北京市质监站专家到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并就施工质量及“鲁班奖”标准进行培训交流,按照鲁班奖质量标准组织施工。定期组织各参建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巡视,发现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加大质量终身负责制的教育、宣传,强化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在此质控下,通过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验收,施工质量得到了专家好评。

3.工期控制

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和各种因素,科学制定工期及抢工措施。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工期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建设阶段进行分解,确定各阶段工作目标和重点。对于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及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管控,确保各重点工序按时完成。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抢工措施,外科大楼建设工期比定额工期缩短近50%,提前发挥了投资效益。

4.施工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一是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二是每周定期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和复查;三是建设单位指定专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巡视。在外科大楼建设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被评为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

二、内科大楼工程管理经验和做法

内科大楼是总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医疗工程建设项目,集各种检查用房、住院病房、药房、办公室、会议中心、餐厅、人防、地下车库等于一体,是全国、全军最大的内科医疗、科研大楼,共有40个病房单元,1238张床位。大楼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26530m2,建筑总高度69.5m,分为地上17层,地下3层。由于内科大楼的建设管理科学、规范、高效,仅用23个月就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工程造价也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成为一个典范工程,主要管理做法是:

(一)强化精品意识,严格质量管理

以建设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为目标,强化参建单位、人员的精品意识。

坚持“讲图”制度。在设计图纸和施工前,主动深入科室上门沟通,从临床医疗和管理使用需求上找“短板”,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实用性。

实行驻场管理。内科大楼项目伊始,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现场办公和24小时值班驻场管理,督促监理、施工单位进行“闭环式”的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把施工质量关。

实施质量缺陷管理。系统查找第一轮建设项目在设计、建设方案、材料设备选型、使用功能、施工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组织经验交流,制订完善的预控措施,整体提高建设水平。

(二)强化主人翁意识,严格造价管理

强化材料设备选型论证。对于关键部位的材料设备,选用知名品牌、先进设备,确保楼宇建设的先进性;对于非关键部位,按照实用的选型标准,确保工程整体建设效果。

加强工程变更洽商管理。一方面,在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科室“讲图”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减少工程后续变更,强化施工图纸审查制度,落实因图纸审查不细而造成工程变更的责任追究制度;另一方面,认真审核变更预算,所有变更预算和工程结算均由基建办公室组织监理、咨询单位复核、初审,由审计处和总后审计事务所复审。

严格控制造价指标。根据上级部门审定的建筑规模及总体投资,实行限额设计。工程技术人员与咨询单位对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背靠背”多方、反复询价,大宗材料还要派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做市场调查,确保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

(三)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落实质量跟踪负责制

为加强与科室沟通协调,项目组创立了工程技术人员“一对一”楼层跟踪负责制,并由各相关科室指派负责人,及时联系,一同提出使用意见,减少工程建设中的“遗憾”。专业组严格按照项目组要求,联系科室现场察看、了解情况,最大程度地满足科室功能需要。

(四)强化专业沟通,严格每周专业例会制度

按照项目要求,除坚持每周监理例会和安全检查制度外,每周定期召开专业例会,分析质量和进度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和进度计划,强化了专业组内部的沟通、协调,有力促进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

(五)强化重点管控,严格要求工期

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施工措施,仅用280天就完成了全部结构施工任务,比定额工期提前200天。后期装修施工中,严密制订时间节点计划,紧盯现场,抓检查落实,高效有序推进,为提前完工创造了有力条件。

第5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一、“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素质为关键,以创新和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贯彻公司的战略构想和基本管理思想,立足本单位工作实际,从管理思想观念的更新、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促使的落实等方面,横向比较,纵向自查,真正找出影响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拓展成果,力求实效,使各方面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管理提升年”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管理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持续巩固、强化、完善公司在安全生产、规范关联交易、现代化管理、营运改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基建管理等方面取得管理成果;使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有明显转变、公司系统安全生产基础更加牢固、依法实现fam系统的高效运转、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千万工程”建设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略,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不断培育和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快速缩小与同类优秀上市公司的差距,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全国电力行业的优势和地位。

二、“管理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要求与时间安排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思想是发展之源,观念是成功之因。各单位要结合集团公司和公司年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灌输,尽快把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巩固管理成果、提升管理层次的决策部署上来。

企业管理面宽、量大、专业性强。开展提升管理年活动,必须把管理定位在目前公司正在推行的各项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举措的落实上。要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深刻的体会,认真地贯彻,坚决地执行。要加大对公司目前各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举措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逐步使企业领导班子和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牢固树立起现代企业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生存危机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

本阶段各单位主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加强集团和公司年工作会议的宣贯和学习,使公司系统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把巩固管理成果、提升管理层次作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工作主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的形式,加强对公司各种管理举措的学习,领会活动的意义、方法和步骤,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观念上明显转变。

(二)查找不足,明确差距

要从安全生产、经营、基建、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方方面面入手,加强与华电集团系统内部和行业领先管理水平的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要按照今年行政1号文精神,重点检查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查干部员工思想观念,是否适应当前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并树立起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二是查安全管理,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并举一反三地进行了整改;三是查关联交易,是否按公司要求进行彻底整改,并从制度程序上进行规范,制定了具体措施;四是查全方位营运改善,在安全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是否全面进行了对标和营运改善,与华电集团内部企业相比、与行业内同类型企业相比是否领先;五是查管理现代化的实施,是否从思想上对fam系统有了足够重视和了解,该系统对本单位的各项管理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六是查基本建设,由基建项目的单位在工程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漏洞,与公司提出的基建目标还有多大差距,等等。

本阶段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检查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于日前报公司“管理提升年”活动办公室备案。

(三)制定计划,落实整改

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相关专业和职责分工,提出整改措施,列出详细具体的整改计划,明确完成时间,统一报公司活动办公室。

要坚持边自查、边整改的原则,对本单位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真正整改。整改工作要注重实际、突出效果,努力达到立践立行,立竿见影。

本阶段各单位要将“管理提升年”活动与贯彻落实集团和公司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公司建设“千万工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fam系统运行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势主义,切忌走过场,保证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真正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公司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持续提升,巩固成果

各单位要按照动态、可持续的原则,积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总结“管理提升年”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既定目标,及时“回头看”,力求从理想观念上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制度措施上进一步规范实用,确保管理的长期效益。要增强管理创新意识,紧紧围绕企业低成本运营、管理现代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工作,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勇于尝试,努力培育和形成创新管理体系。公司“管理提升年”活动办公室要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推广和提炼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提升年”活动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必须把加强领导贯彻于活动始终,制定详细具体的活动计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管理提升年”活动涉及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单位要切实把活动作为本单位全年工作的主线,根据职责分工,自上而下的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务期必成。

(二)统筹指导协调。要充分发挥公司本部策划、组织、指导、协调的作用,定期研究和部署阶段性工作,搞好策划,严密组织,及时指导,宏观调控,确保“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整体推进。公司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研和工作协调,深入基层单位加强活动指导,提高活动质量。

(三)注重总结交流。要注意提炼和推广各单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做到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先进单位进行大力宣传、翔实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6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评价 对标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在拥有更多的自和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改进财务管理手段,加强财务评价职能,才能提升财务管控能力,为促进企业经营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1 细化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提高资产经营绩效

在公司资产经营对标指标体系基础上,持续改进,深化内部管理专业对标工作、充分利用典型经验引路作用、完善内部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将指标分解细化为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指标,同时落实到公司各部门、财务部各处室、各责任人,实行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指标有保证,有力地确保了指标的可控、在控和完成。

1.1 持续细化对标体系,力争指标圆满完成

为了进一步深化资产经营指标对标工作,提升管理效益和效率,带动基层单位形成“比、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找准工作中的着力点和关键点,重点提升薄弱环节,动态修订完善指标体系。强化效率和能力指标,突出效益和贡献指标、重视成本指标,特别是加大投入产出类指标比重,形成“指标合理、导向有效、目标明确”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加强资产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持续提升公司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1.2 强化指标过程监控,确保目标可控

完善以月跟踪、季分析、年计划为主体的过程控制体系,确保指标可控在控。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将指标深入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岗位、专责,将提升指标的压力层层传递。做到年度有指标计划,半年有指标预测,季度有指标分析,月度跟踪指标数据,确保资产经营对标指标可控在控。

1.3 积极应用对标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2010 年我公司已经完成财务管控系统对标模块建设,并在一季度进行了系统试运行。通过对标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丰富指标对标层次,合理评价供电单位资产经营业绩,定期各单位对标数据,并指导各单位高度重视对标结果,积极应用对标系统,加强本单位指标分析,帮助各单位提升管理水平。

2 创新对标方式,开展专业管理对标

公司从制度上、系统流程上和基础管理上着手,开展专业管理对标工作,将公司财务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对标管理,将主要的财务管理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评价。在评比各项专业标杆单位过程中,充分提炼基层单位典型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在公司系统内形成业务“赶、帮、超”的良性竞争的大好局面。

2.1 财务专业管理对标内容。财务专业管理对标工作囊括了财务工作的所有方面,公司选取了较为重要的部分专业进行对标,内容包括:预算管理、报表管理、工程管理、基础工作、资金管理、价税管理共六个方面。通过改进对标评价方法,关注管理提升幅度,增加对各单位指标的纵向对比评价,提升各单位对标动力。

2.2 财务专业管理对标方式。根据对标方式的不同,财务专业管理对标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中定性占20%,定量占80%。定性评价主要指公司财务部各专业组依据各单位日常工作情况,按照6个专业对标内容,分明细项进行分段排序,最终确定各专业项目得分。定量评价指公司财务部依据6项专业对标内容,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指标,并对每一指标赋予一定权重。专业对标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均采用五分位法进行分段排序,各区段得分分别是4、3、2、1、0分。

2.3 开展专业管理经验交流。按照已经确定的对标指标和内容,进行经验交流,通过PPT演示,现场投票决定公司管理专业标杆,入选公司典型经验库。同时,公司结合财务对标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财务对标评比方案,使方案更加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能真正起到查找问题、改进提高的目的。通过财务对标工作开展,公司的财务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基本建立起一套标准科学、考核全面、执行有效的对标方案。

3 完善内部考评体系,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3.1 建章建制,为内控评价提供制度保障

公司对两年来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组织对现有财务控制评价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同步完成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手册编制。工作手册的内容包括财务控制评价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工作程序与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中应用的标准模版、工作方案等。

公司适时制订、修订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和适应管理实际需要的财务制度体系,为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2 落实财务工作考核,规范财务管理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司财务工作精益化、标准化建设,维护财务工作秩序,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按照公司《财务工作考核办法》,以各单位财务部门为考核责任主体,开展财务工作考核评价。财务工作考核范围为公司所属各单位,包括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内容涵盖的考核内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日常管理、会计信息资料提供及其他信息等。

考核方式为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日常财务管理等,该考核注重日常工作,单项考核指标量化准确,可操作性较强,涉及面广,能客观体现各单位一段时期内的财务工作,由各专业组按照考核指标进行分项考评。综合考核主要包括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考核等。这部分指标涉及多种业务,各专业组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共同对考核指标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4 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

4.1 探索建立EVA为核心新型财务评价体系

加强财务控制评价工作,以风险在线监控建设为契机,开展财务评价相关调研活动,组织修订和完善财务评价、风险监控制度。国资委将EVA指标引入央企考核中,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要求,立足于重庆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调整财务评价方式方法,理顺财务评价流程和途径,力争创建一套以EVA为核心的指标科学,流程通畅,切实可行的新型财务评价体系。

4.2 优化指标,保段升位

要进一步加强指标体系的研究,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指标体系,来体现公司的管理意图、落实各项经营责任;根据对标的结果,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扬长避短,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能力;通过指标的设置引导经济活动,增供扩销、强化投入产出、降低成本费用,实现公司对标工作的保段升位。

4.3 管理对标,推广典型经验

丰富专业管理工作对标内容,继续开展预算管理、报表管理,增加开展固定资产管理、评价管理工作对标,新增对标内容的对标规则,促进各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建立专业对标的常态机制。不断总结和提炼各基层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充实典型经验库,加强相互学习和沟通,提升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4.4 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信息化进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SAP、财务管控和财务信息网等信息化平台,实时关注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指标的变动趋势,引导指标的良性发展,实现指标的可控在控。跟踪和研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研究开发相关财务评价分析模块,尽可能的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快速高效等优势,实现财务评价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加快公司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石平华.浅析加入WTO后企业会计的风险防范制度.财贸研究,2002年13卷2期第93至96页.

第7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基建项目 管理 思考

一、引言

刘家清同志在《2016年全区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市、县两级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市、县两级级气象部门缺乏专业基建管理人才,从事基建管理人员没有专业基建基础知识,管理工作处于边学习边工作的“实验”状态。为了达到降低基建项目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本文就加强基建项目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二、基建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建项目操作流程方面

开展重大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项目操作流程的规范工作,确保每个气象新项目的提出、施工、竣工、交付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同时要符合《气象部门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城乡建设规划、用地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1)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前期工作是指项目的提出到项目开工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立项、规划方案审批、用地审批、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等。为使项目早日投入生产,先开工建设后办理相关手续的现象就难免发生,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可能使工程难以实施或工程进度缓慢。例如,有的单位在做重大建设项目时,虽然落实了新征地块,但是与地方有关部门征地办证手续还没有完成,就草率先行启动了该建设项目的施工,已经既成事实的开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村民前来闹事、阻止施工,甚至出现威胁建设项目管理人员人身安全事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地村民都会提出很多苛刻的条件(俗称宰猪),使谈判、协调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究其原因就是还没有形成为工程的顺利进展而开展前期工作的理念,主要表现在项目立项程序不尽规范,对项目的建设规划、前期论证、相关建设环境建设和政策措施建设等研究不重视,相关审批手续不全等方面。

(2)不重视项目操作流程。在同项目中把追加项目不经过招标打包给原来的施工队。例如,有的(某)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原来基建项目没有完成之前,由于上级部门的催进度,没能坚持制度办事,而把后续项目又打包给前面的工程队,导致后面工程出很多问题,很难协商,尽管能与甲方协商好的问题,也签字了,但是第三方的预算公司会坚持原合同而不予同意,就会陷入僵局。

(二)基建项目投资控制方面

建设工程项目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工作风险大,由于目前气象部门在建筑工程整体项目管理的水平不高,投资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而出现工程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对项目的资金回笼、正常运作也造成极大的困难。

(1)缺乏严谨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一个工程项目,其质量决定着气象单位的环境面貌,它功能设置的合理、投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工作。如果缺乏专业人才和对施工现场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必然导致许多项目前期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审查不出可行性研究材料隐藏的问题,致使部分项目建设期延长,及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概算。例如,缺乏对施工场地预留的预见。实施项目工程中,由于项目设计时没有对施工现场做深入勘探和调研(地势地质调研),首先是有的(某)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无法预见的施工困难,使得增量工程增加很多,虽然完成工程进度,但却超出了项目预算(将180万元的工程做到560万元),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其次,有的单位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场地要求等诸多因素未能充分考虑。导致建设的多普勒雷达楼(特别建在山头上)建完后,在进行雷达大型设备吊装时发生了场地不够吊装位置的困难;而另一个单位同样由于没有事先预留吊装场地,也导致在吊装大型顶楼钢结构梁吊顶安装时,同样遇到吊车进场作业的困难,并都导致了工程费用的增加。

(2)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图设计变更现象,由于未及时记录及投资估算,并把工期作为项目管理的唯一目标,造成施工中费用控制不严,赶资金进度、措施费等大量附加费用的发生,导致工程预算与最后的竣工决算相差甚远,投资失控的现象。例如,有的单位在施工方提出要增加工程时,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方有时不能与设计方沟通好,就轻易自行小改设计方案,而陷入了施工方为了增加施工费而设的陷阱,从而逐渐失去对建设项目整个增量工程的控制,超出了建设项目10%的总预算无法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决算预审。

(3)监督监理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本事件说明除了具有建筑行业专业知识外,本气象行业专业设备安装知识的掌握和从事基建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也很重要。例如,有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中标的监理方(不由自己选择)能力有欠缺,无法发现雷达站基座天线罩底座设计的错误,在施工中施工方也不知错,最后还是靠建设单位业主自己发现问现,然后更改施工图纸,由于改正及时,签证补偿施工方损失,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其中主要问题是监理方工作人员责任心和专业能力欠缺,业主方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太相信,还得靠自己细心跟踪管理,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才是稳当。

(三)基建项目管理机制方面

(1)基建领导小组建设缺乏专业人才支撑。基建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涉及单位和部门内外协作配合环节众多。由于气象部门往往在新建、扩建、改建等项目来时才临时成立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成后即撤消,所积累的经验或教训极少能作为今后基建项目的借鉴。所以,在开展项基建项目管理时,有的单位没有聘请专业人员参加基建小组,领导做重要决策时缺乏科学指导,容易导致在预算、设计、造价、材料、施工现场关键部位等方面决策失误或错误,甚至整个项目都是以“摸石头过河”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把项目建设当成“实验田”来完成,这是对项目建设工作不负责任,更无法达到把项目建设成优质工程的目标。

(2)基建项目建设合力不强。“一个项目的建设需要财政、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但由于气象部门在业务行政上与地方政府行业交叉不多,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普遍对气象现代化业务发展了解不多,当基建项目“涉及土地、规划、环评等省地市部门审批范围的项目尚需多次过会,领导难遇……”等困难时,建设单位往往不能把自身气象业务项目建设的迫切需求宣传做的够细致,及与政府行政审批部门沟通还不够深入,甚至有畏难情绪,只强调资金没有到位、政策处理难,没能促成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使得在项目审批上时间跨度变大不利局面。

(3)建设资金由多部门多口提供,筹措困难不能一步到位。由于各市局重大项目的资金配套是由几个部门多口提供,往往在争取地方资金配套比较困难,造成一些项目工程进度放缓。例如,重大项目除了本系统上级拨付资金外,配套资金往往要从地方政府请求支持。使得已经开工的主体工程有资金,而装修工程资金却没有同步落实。

三、提升基建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落实基建项目组织机构,聘请专家进驻协助工作。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实施涉及的国家、地方政策多,专业性强,比如基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阶段均需要统筹考虑来开展工作。由于各地市气象局还缺乏与建筑相关的技术人才,使在基建项目管理推进工作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必须重视基建项目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建全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同时聘请建筑业相关的技术专家进驻协助工作,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确保项目建设从组织管理上得到加强和保证”,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及行政审批部门交流沟通,巧做做实气象业务发展迫切需求宣传,使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组织协调,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开展基建项目中,除了要高度重视气象基本建设项目的专业性,围绕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瞄准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需求,还要强组织协调与沟通,不能逾越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只有上一环节的工作做好并获批准后,方可转入下一工作环节。也就是必须严格遵循从决策、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工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先后次序,在聘请建筑业相关的技术专家的协助下,“才能把项目实施前期阶段工作做实做细,使基建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能有的放矢,从而尽量避免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材料和设计阶段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问题”。

(3)在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科学分析和把控单位基建项目在施工中的项目管理要点,发现项目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审计手段对基建项目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就能够及早发现基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违规问题而得到纠正,使得基建项目工作做到“有理有据”的管理,避免“基建项目预算把关困难,不能超预算,不能轻易签证,以防超决算而不得参加预审,预算决算一定要控制在10%以内,否则不给参加预审”等。同时也能使建设单位更好地厘清管理职能,以确保完成基建项目建设目标。

(4)做好基建项目管理经验交流,开展人才培训和储备。一直以来,缺乏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规划,缺乏吸引项目建设人才的规章制度,缺乏项目建设人才积聚的平台,从而导致项目建设人才奇缺。所以,“项目管理不专业,管理难度大,因为缺乏基建、报建方面管理的专业人才。”是各市气象局分管基建项目领导的共同感触。因此,应当“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首先制定基建项目管理人才规划,做好人才储备;其次通过举办培训班,请建筑业等相关的专家讲课、选择有基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气象人在培训讲座上讲课交流;第三选送人员到有关高校进行建筑业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努力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基建项目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气象项目建设管理质量,为广西气象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5)在基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纪检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单位领导认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不能在“政策真空区”冒险开展不熟悉的业务管理。在气象部门,很多搞基建管理的同志都不是专业人士,特别做决策的领导,大部分是气象专业出身,如果不能认真学习项目基建管理知识,而进行项目管理和决策,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做法,也是渎职。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中,在立项及可研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施工阶段变更管理、建设竣工验收阶段中,各单位项目领导必须按在《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手续》中相关风险防控程序开展工作,例如:①土地征用、资金和场地准备方案,必须过“班子会”审核;②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变更事项,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单位领导不能直接表态。充分发挥纪检组长在好党风廉政及项目风险防控工作的作用。纪检组长应当适时组织召开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做好各工作环节风险防范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廉政责任体系。同时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严禁互相推诿扯皮。强调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随时接受审计监督。

四、结束

总之,在现有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客观条件下,保证基建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是管理水平。本文就基建项目管理谈了一些粗浅的见解,这远远不够,因为基建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技术、人员、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应不断地学习探索、吸取教训、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区气象部门基建项目管理提供跟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气象部门项目库管理办法[Z].桂气计函,2009.

第8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字:质量管理,建筑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其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建成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房屋工程系统中,质量管理是其关键和核心。笔者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管理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的实现。

1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基本认识

要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首先了解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其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等。

1.1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的特点是由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生产的流动性、产品的固定性;二是生产的单件性、产品的多样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直接投入生产周期长,且存在风险。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由此决定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的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材料好坏、设计水平、施工方法先进与否、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措施是否到位、工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见要比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

1.2影响房屋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因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材料、人、方法和环境、机械,通常工程建筑界称之影响工程建筑质量的4M1E。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的重要性可以用图1表示。

图1.“4M1E”要素间的关系

1.3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业内公认,监理单位是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起主要监督作用的单位,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质量第一的原则;质量标准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加强过程中质量检查和控制;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3];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

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

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不能充分认识到质量问题,这样就无法高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技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偷工减料等违规操作,影响工程的质量管理。另外,我国房屋建筑业的主力多为民工,民工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许多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对它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也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隐患。

2.2企业缺乏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

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形成自己内部目标较明确的、统一而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与有力的监管体系等。项目指挥长既是行政主管领导,又是建设管理的“一肩挑”现象严重,政企不分,管理混乱,责任分工不明确们直接造成了工程质量监管的缺失。

2.3企业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除了政府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外,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形式详细、适合本企业建筑的质量管理法规,这样宏观或是微观的监管都得不到落实。另外,我国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法的执行难度,必须完善以《建筑法》为核心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体系的建设,建立制度化、法制化的企业建筑质量管理法规。

2.4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良好的操作设备与建材是建筑工程合理高效施工的前提,是工程质量的保证。而不达标的材料则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一些资质不高、素质较低的建筑企业为了中标,不惜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查处的绝大多数“豆腐渣”工程都是如此。而一些地方,部分建筑施工设备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缺失,施工企业中出现低劣的建筑材料或严重废旧的机器设备等现象,也必然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3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途径

安全与科学的质量管理的兴国之道,也是企业立本之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3.1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方面,要以一定的优惠政策招纳具有专业管理素质的管理人才,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采用优质的施工队伍,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加强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培训内容必须包括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包括对实践能力的培训,以及对质量意识的培养。当然,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需要各有侧重。通过培训可以促使老员工不断地学习现代管理理论知识,从而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除此之外, 对从事建筑生产企业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资质评定和审核,由政府授权的专业学会负责,规范从业者的生产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3.2 严格完善并落实相关的法规制度

在国外通常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国家应加强立法,严格杜绝“豆腐渣”工程。一方面制定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法规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如通过审核制度、资质评定等工作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

3.3实现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好坏直接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成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国内外的经验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而优化质量管理工作;二是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的效率,使建筑工程建设更优质。三是对工程建设实行质量责任制,使参与施工的人都明确自己作为施工人员的责任。

3.4鼓励和扶持工程咨询业的发展

工程咨询业的发展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建筑产品的所有者-----业主,往往是工程管理的外行,从事工程咨询业的专业人士加入项目管理无疑有利于建筑工程的控制和监督,加强了业务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另外,专业人士的介入也减小了政府对工程管理的压力,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5]。

3.5加强图纸的会审制度

作为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图纸会审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图纸会审可以及时发现、有效纠正错误的建筑行为。因此,在开始建筑工程冻土施工之前,有必要加强对图纸的会审,通过认真仔细、全方位地审阅建筑图纸,及时查找建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对其进行修改和更正。这样便可以充分地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把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从源头上阻止质量问题的出现。

3.6规范管理建材市场,采用优质的建筑材料

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要求选择质量更好的厂家,确保质量更好的材料供应,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对建材市场进行生产与销售的整顿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需建立定期检测建筑材料的机制,对常用的建材如水泥、钢材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评定,严把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最后,还必须重视对材料的运输、仓库管理质量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工程管理经验交流范文

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4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讲话标题: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迎接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省人大城乡环保委及市人大检查4次,自行组织检查2次,共抽查项目198项,建筑面积近132万平方米。通过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5份,停工通知单21份,罚款金额6万元,吊销开发企业资质证书10家。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开始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有关规定,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审查申报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数量从426家降为203家,达到了调控规模,优化队伍的目的,为下步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的合理格局奠定了基础。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值66.5亿元。 ——有形市场日趋完善,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了有形市场的制度建设,共修订交易中心日常管理制度15项,业务表格12项,制定规范性文件3项,取消文件6项,修改文件1项。并推行了无标底评标办法,2002年政府投融资的工程43项,总投资23869万元,全部实行了二、三个人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检查,也相应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我们只能“触其表而不能触其本”,没有做到盯住一个项目查到底、查清楚。三是执法程序有所欠缺。作为建筑管理执法人员,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所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来操作还有距离。 第四类是分包转包问题。近年来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包、转包的存在。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张鲁风在2004年全国建筑市场分管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解决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列为全年重点要抓好的八项工作之一,建设部正准备制定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从我市发展地方建筑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建筑市场中的分包、转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地方建筑业。 三、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建筑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我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效”的要求,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完善招投标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加强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引导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法意识,促进全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建筑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开创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共41项,其中续建项目13项,新建项目28项;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选派精干人员组建了市重点工程推进办公室,从项目立项就开始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实行“一条龙”服务,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建设精品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法运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工程立项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各种手续直至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二是明确职责,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四项制度是指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三是突出重点,严格质量监督管理。业主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现场到位、密切配合,严把三关:材料进场关、施工环节质量关和工序验收关。四是加强管理,实施配套建设。建设项目要按规定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园林、环卫等配套设施,新建小区还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民用天然气和优质饮用水,并采用单体供热系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力度,来带动我市建筑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建筑管理工作中。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2005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专项治理:一是专项整治业主的市场行为,重点是规范政府投资工程的业主和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行为;二是专项整治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问题;三是专项整治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四是专项整治地区封锁及行业垄断问题,加强对外来队伍的监管,实行外来队伍市场评价制度;五是

专项整治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和监理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装饰装修工程活动,加强管理,确保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为了把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建筑市场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主管县、区长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主要责任人,将目标和责任逐级分解到各部门和责任人。第二,开展全市建筑市场大检查。2005年建筑市场大检查工作仍然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在检查中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做出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全市公开曝光。要注重实效,处罚一次要震动一片、促进一批。第三,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所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企业,都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依法将其清出大庆建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外埠施工企业的管理,按照庆建发[2002]75号文件规定,外埠进庆施工企业必须到市建设局办理注册登记备案手续后,方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第四,受理建筑市场的投诉和举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全市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投诉、举报的接待工作。对举报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涉及违法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三)以改进、完善、创新招投标管理模式为契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在去年政府投资工程试行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评标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备案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第一,完善有形市场建设,实施“一站式”办公制度。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市的管理经验,全力推进“一站式”办公制度,制定并完善集中办公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建设单位能够集中办理土地、规划、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等多项审批业务,形成建设系统内部的统一闭合管理。第二,在过程中实施八项“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一是我们协同市纪检监察局、计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招投标监管方式实施备案制,淡化标底管理;三是招标信息做到网上与交易中心大屏幕同时公开;四是评标的标准和方法随同招标文件公开发送到所有投标单位;五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采取微机随机抽取评委的方式;六是实行评标报告备案制度;七是中标通知书发放前实行中标公示制度;八是公开招投标管理程序流程图,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第三,改革现行单一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办法,同时推行两种计价体系。一是改革各项费用的计取模式,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形成综合单价计价体系。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在主导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同时,为保证计价依据的连续性,继续应用预算定额计价,形成工料单价计价体系。第四,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壮大评标队伍。吸纳业务强、觉悟高的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加入专家库,扩充评委数量。二是设立专家分库。分设成五个分库,即工程类分库、经济类分库、造价类分库、园林类分库和监理类分库。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评标记录制度,及时取消不称职或违法违规人员的评标专家资格。 (四)以突出一个监管、强化二个监督为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出一个监管,就是突出加强对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强化两个监督,一是质量监督,二是安全监督;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第一,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要坚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

从提高素质入手,通过指导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考核机制、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市监理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从健全制度入手。在对监理过程中实行十项制度的同时,还制定了信誉档案管理制度,年考核90~100分为甲类信誉型企业,70~90分为乙类信誉型企业,60~70分为丙类信誉型企业,对达不到相应信誉等级的企业年检时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三是从规范行为入手。将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监理工作专项检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来规范监理行为,对检查出来的违法违规工程及时进行处理。在检查中重点要考核现场监理人员行为,主要考核六种行为:一是脱岗、漏岗;二是不执行强制性标准;三是所监理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四是存在吃、拿、卡、要、报等违法违纪行为;五是所监理工程内业资料不能同工程实际进度同步;六是旁站不到位。并实行动态管理、考核积分制,满分10分,对考核积分低于5分者,取消其监理从业资格。 第二,坚持“宏观与微观,阶段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一是开展全市工程质量大检查。对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使用功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今年在审查结构体系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基础上,努力开展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性审查试点工作,降低或尽可能杜绝浪费,保证设计质量。三是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管理。对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查处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就交付使用的工程。四是加强对全市砼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监督。对已通过资质就位构件厂的产品质量、质保体系和检测手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出厂产品质量。五是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严格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报监制度。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到工程所在地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方可施工。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分阶段对全市在建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开展施工企业安全资质年检。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情况和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核定其资质等级,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年检。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将制定《大庆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年度评价办法》,每年对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行为进行全面考核。五是实行“五项制度”。即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动态定期制度、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登记制度、施工现场小型机具和防护用品准用制度、施工现场检查量化评价制度。 (五)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全市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深刻领会十六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促进我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强全市施工企业的管理。一是深化改革,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采用新老公司分离分立、老公司择机破产、新公司率先突围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管理模式,帮助国有企业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彻底转变。二是加强资质管理。在这次资质就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争取在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形成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建筑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