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智能化采购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采购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化采购管理

第1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核心商业模式,以成定局。结合集团公司实际采购管理工作和实现多种采购方式的需要,平台主要以信息和招投标管理为核心,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综合性企业级采购工作平台——电子商务采购平台。

我公司拟定于2021年1月1日电子商务采购平台正式启动。

集团公司电子商务采购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电子商务采购门户网站,主要是信息及采购商、供应商进入后台的入口,力求简洁,方便各类用户使用。包括最新公告、采购信息、中标结果、求购信息、工业品超市、供应商秀场、政策法规及服务中心。包括采购员发起询价、竞价、招标信息;供应商参与询价、竞价;采购员实现智能化比价议价;订单管理及退货管理;商品交易、结算记录;2、电子采购平台,主要分为采购商、供应商的会员制管理。包括采购员发起询价、竞价、招标信息;供应商参与询价、竞价;采购员实现智能化比价议价;订单管理及退货管理;商品交易、结算记录;咨询、投诉及评价记录;资料维护以及对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

争取一年的时间内将电子商务采购平台的建设为:

1) 建设廉洁、高效的互联网企业采购工作平台。

2) 规范和优化企业采购操作,简化流程,依法采购。

3) 实现网上采购项目审批,实现项目网上申报、审核。

4) 实现电子化招投标,计算机评标,评标专家管理。体现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科学性。

5) 搭建电子商务采购环境。实现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竞价采购、协议/定点采购、在线谈判等多种采购方式。

6) 实现电子化的采购管理,构建电子化采购、电子化招投标、供应商管理、采购协同办公集成一体的采购业务信息化工作平台。

第2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RFID;供应链管理;优化

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代的供应链管理相结合,把RFID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采购领域、生产领域、物流与分销领域、库存控制领域及商品零售领域当中,将会极大地提升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流程。

一、生产采购领域的优化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采购管理的优化,增强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敏感性和响应性。RFID技术应用于采购领域,可协助完成货物的入库工作。通过在货物托盘或集装箱上所放置的RFID标签,仓库人员可以迅速掌握货物的实时位置和运动信息。直接通过无线射频信息系统对入库的货物进行实时的跟踪。仓库工作人员只需利用手持式无线终端记录入库信息即可。系统还可以指示最适合的仓储位置,做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使用。借助于RFID技术,生产采购入库工作的效率将得到大大的提高。

此外,通过RFID在该领域的使用,给供应和采购双方提供了一个共享信息的平台,供应商能准确地知晓顾客的细致需求,提高供应的准确性和准时性。生产商可将管理之手从企业内部延伸到外部。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企业外购和外包(Outsourcing)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RFID技术实现了采购与供应的有效对接和采购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以网上采购、共同采购等现代采购方式取代传统的采购方式。

二、商品生产领域的优化

RFID技术应用在生产流水线上,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生产成本。如汽车装配流水线。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智能标签有利于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定制汽车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汽车的颜色、引擎型号还有轮胎式样等要求,也就是要实现客户自己的DIY。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就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他们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智能标签,该智能标签上可带有详细的汽车所需的所有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处均能毫无差错地完成装配任务。而Motorola,SGS Thomson等集成电路制造商也在竞争激烈的半导体工业中纷纷采用了加入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动识别工序控制系统。半导体生产对于超净的特殊需要,使得RFID应用在此非常理想,而其它自动识别系统,如条形码在如此苛刻的化学条件和超净要求下就不适用。

由此可见,在商品生产领域采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及其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通过识别电子标签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找出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同时RFID技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生产进度,实现流水作业均衡,加强对质量的跟踪与监控。

三、物流运输与产品分销领域的优化

物流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产品分销,即产品配送,是指根据客户订单将货物从供应链上游结点送达客户的过程。现代供应链管理中的配送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受利润和市场的驱使,生产企业想方设法使送货行为优化,于是实践上出现了送货时车辆合理调配、路线规划选择、送货前配货、配装等有利于提高配货速度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整合达到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和费用的效果。通过智能运输的运用,可以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随时掌握货物的在途运输状态。

在商品出货运输的过程中。RFID系统可以指导和跟踪货物运输到分类的地点,通过实时收集的货物信息,调度和分配运输工具的有效工作时间。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完成诸如:集装箱检视、集装箱分舱、内装货物的核对和确认,以及发货单打印等工作。

在该领域内RFID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得货物运输过程中人为参与因素大量地减少,籍此获取更准确的货物信息,实现货物有效的在途控制。同时,通过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最优配置,找出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提高物流运送业务效率和顾客服务满意度,继而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改进生产效率。对管理者而言,就是可以随时地监控全局,更好地调整资源和劳动力的使用。

四、商品库存控制领域的优化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体现出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库存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这种库存管理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单一企业库存管理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只有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库存系统,才能适应充满激烈的竞争、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交货状态数据不准确、低效率的信息系统、违背库存控制基本思想、库存控制技术落后等。

然而,智能化的库存管理体系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它能够帮助我们精确地监控产品的流动情况,实现库存状况的实时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透明度。RFID技术的运用,能使我们通过无线射频信息的收集而直接完成商品的入库工作。货物的实时位置和运动信息,都直接由RFID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仓库工作人员只需借助RFID的收发天线和读写器的帮助,即可把货物的信息记录入库。同时,RFID系统还可以根据货物标签中所记录的有关数量和体积等的信息,指示出最合适的仓储位置,以达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利用。而在货物清点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自动跟踪RFID标签,极

大地提高清点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对于大型仓库存储基地来说,数以万计的存储类别、产地、批次、货架、库存等大量信息靠人工记录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出错。采用RFID技术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仓库货物信息管理问题,它能实时地了解货物的位置、存储的情况和货物自身的任何信息。对于提高仓库存储效率、反馈产品信息和指导生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则能够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控制错误的运送和减低操作上的低效率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对于入库工作,由于集装箱都在生产链之外,集装箱的位置和运动信息都直接由无线射频信息系统跟踪。仓库工作人员只需利用手持式无线终端记录入库信息即可。系统还可以指示出最适合的仓储位置,达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使用。与以前的手工录入式的入库记录和盘点不同,库存控制可大大简化并且更为精确。

对于仓库清点工作,在仓库中,为了保证库存记录的精确性,保持适当的库存水平,和货物的自由转移,通常需要大量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可以连同入库,发货工作一起全部交由VYMS系统来管理,从而确保物流的优化配置,并且无论在仓库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以完成。

对于提货和分类工作,WMS系统可以指导和跟踪货物运输到分类地点。并且它可以实时地收集货物信息,调度和分配叉车的有效工作时间。对管理者而言,可以随时监控全局,调整资源分配和劳动力的使用。

而对于出库工作,智能化的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完成以下工作:集装箱检视、集装箱分舱、内装货物的核对和确认、发货单打印。

系统与技术应用后所能达到以下效果:系统直接采用无线射频电子标签装备于每个集装箱,WMS系统可以高度精确和自动的更新所有信息、实时监控工作情况,按需调配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工,也无需人工录入、系统指导运输及搬运工作,减少人工的失误、无线手持终端可以实时地、便捷地查看库存情况、确保货品与集装箱对号入座,避免发生货物错误运出仓库的现象。

此外,RFID技术在库存领域的使用,使供应商通过该技术准确了解到下游客户的销售资料,目前的存货水准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和市场变化,该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企业信息的可视化程度,双方同时参与并共同制定库存计划,每个库存管理者以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库存水平。供应链相邻两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能够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即“牛鞭效应”。因此RFID技术可以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率,进而维持库存量。

五、产品零售领域的优化

供应链产品销售领域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最终售出产品,它是指从生产者到最终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所有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流动的整体过程,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必要环节。在供应链中,无论是一包糖果,还是一台冰箱或者电视机,在外包装上加印规范的条形码,已经是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常规的步骤。而商品流通企业,例如大型超市,店员扫描条形码、结账、统计库存也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场景。

第3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本文对我国物资管理的发展现状给予评价,然后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对电力物资管理模式及实现技术进行解析,从而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试图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电力企业 物资管理 建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电力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传统的分散式电力物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需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物资管理模式,帮助电力企业提升物资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为电力物资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以及可靠的决策支持。

1 电力物资管理的现状评价

(1)部分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由于采购流程的不统一,容易导致采购分配不合理。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基层部门和各个车间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标准不同,造成物资采购管理混乱,物资过盛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但是物资不够又会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在人为干预下,采购的物资很难进行有效控制。

(2)物资采购运作机制不完善,采购标准是电力企业进行物资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十万以上的设备以及装置性材料的采购,需要进行公开招标,招标范围没有进行严格控制,没有进行有序、规范的招标,招标范围没有进行严格控制,仅仅针对一些金额较大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招标,这样一来,对供应商的管理也将缺乏合理性。

(3)物资管理流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制定物资采购监督机制,很多物资采购部门都是内部单独完成采购任务,缺乏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从而产生诸多问题。总之,现阶段电力物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模式

2.1 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物资管理一般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形式,传统的粗放、分散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对物资采购和管理进行集中化、规模化管理,提高物资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也是物资集约管理的重要特征。由此可见,实行集约化物资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 物资计划管理

根据电力企业年度生产发展的投资总额,科学、合理的计算出物资消耗量和使用量,对物资管理进行标准化要求,制定有效的电力物资管理计划,并且把计划贯穿到整个电力生产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力物资的科学、有序化管理。

2.3 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采购是物资管理的核心环节,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有着直接关系,采购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物资管理的最终效果。因此,对于电力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细致,做到精益求精。在整个电力物资采购活动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采购获取了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资源,保证电能的正常供应,这是采购的效益;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这就是采购成本。我们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不断降低电力物资的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建立采购物资质量评价体系,总结各种电力物资的质量比和价格比,努力追求电力物资的科学采购。

2.4 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与实现

电力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设计,主要包括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三部分,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将电力企业的物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将传统的人工管理变成电子智能管理,实现电力物资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最终提高电力企业经济运营指标。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渴望高质量的电力输出,M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电力需求。导致电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使得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物资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通过集约化管理,加强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仓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挖掘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潜力,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怀富.基于双模型修正的电力物资存贮策略[J].电网技术,2006(S1).

[2]赵晔.基于ERP的电网企业物资超市化采购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3]Yong ZHAO,Shi-fang DANG.Research on Material Management of A Power Supply Enterprise[R].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ITME 2014),2014(04).

作者简介

韩智海(1978-),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工程师,从事物资管理方向的研究。

第4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机电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而其中机电工程是房地产项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工程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的运行情况,其中机电工程直接涉及到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消防工程、等多方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房地产企业能利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做好机电工程项目的节能工作,一定可以取得巨大的收益。

1、项目的特点

首先房地产项目规模一般比较庞大,与所有的机电工程项目一样,涉及到繁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其次,由于房地产项目关系到人们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所以对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也就决定的在进行检测时需要更精密的检测仪器和专业的检测技术;再者,房地产项目具有更大的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最后,要求房地产公司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更进新设备和新材料。

2、房地产项目的选型管理

房地产项目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就应对涉及到的机电工程相关设备进行选型确定,以便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与建筑工程做好充分的衔接,保证建筑工程与机电工程的完美匹配,实现建筑物的最佳使用功能。在进行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三个原则,分别是经济合理原则、生产适用原则、技术先进原则。机电工程设备选型要保持通用性,注意标准化,要有相关的证件保证,例如生产许可证、3C合格证等。

3、采购控制管理

在房地产项目机电工程采购管理时也要由涉及单位根据施工图纸编制设备及材料采购计划及采购清单,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文件对相应供货商进行资格审查,由相关部门做好对供货文件的技术和商务评审,评审内容包括设备的性能、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使用寿命以及设备的报价、供货范围、付款方式和条件等。购置的机电设备要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机电设备到货后还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验货工作,当设备同合同标准不相符时需要根据合同内容进行退货处理。

4、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4.1房地产项目机电工程中的预留预埋管理:对建筑工作中的底板结构进行施工前的预处理工作,包括预埋工作和预留工作。比如预留桥架穿越楼板处的孔洞,剪力墙处的孔洞。通过预埋在浅表电线管的楼板处留墨,可以防止在其他的机电安装施工中损坏管线。通过机电施工前的准备,可以保证以后机电安装的顺利实施。由于墙内的机电安装管线线盒不能进行砌体后的移动修正,所有需要在墙壁进行砌体前对机电安装管线的线盒进行一次性准确定位处理。

4.2房地产项目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配管配线及配电箱安装工程技术管理:需要在配电箱施工前进行安装准备工作,让技术人员仔细了解配电箱箱盒坐标以及标高,通过钢筋套圈焊接配电箱箱盒,使配电箱箱盒在固定好的位置上。配电箱箱盒内还要留有支撑物,防止配电箱箱盒发生偏移。配电箱箱盒与配电箱配管需在进行预埋、预留以及标高处理。需要根据规定做好配电箱管线外壁和内壁的防腐以及防锈处理。清洁管口的毛刺,在配电箱入盒出做好护口处理,保持弯曲半径符合标准。在进行预埋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墙体进行保护工作,采用的材料标准是硬质、半硬质阻燃材料。在配电箱安装好后,需要检查线路,保持配电箱导线良好工作,对配电箱导线做绝缘电阻测量,最后进行配电箱试送电运行。保持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大于管子外径10倍,通过电线管弯曲机处理电线管弯曲部分,使弯曲部分变得光滑平整,防止出现电线管凹痕的现象。在预埋PVC这类电线管时,不能用钳子把PVC电线管管口加扁,应用PVC塞头进行管口的封塞工作,封塞完成后还需要用胶带捆绑结实。

4.3房地产项目中高层建筑的通道的利用:可以采用电线管多层重叠的方法,当楼层住宅高于6层时,可以采用公共走廊吊顶的方法,让大部分进入电线通过公共走廊吊顶上的线槽进入用户。还可以使用公共楼道楼板的方法,让大部分的电线管隐蔽起来,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同一处电线的重叠次数。当电线不能紧贴,在施工中不能明显分开时,需要用水泥块对电线层进行分离。在电线管需要埋入砖墙内时,需要保持电线管距离砖墙表面大于15mm,还要根据“横平竖直”的埋入原则。

4.4房地产项目机电工程智能化系统技术管理:需要根据实际建筑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化安装系统进行安装。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智能化系统必须在每个建筑物里进行安装。智能化系统含有计算机、建筑监控、消防联动、火灾报警、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等内容。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管理需要根据既定的产品标准,对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划分智能化界面。在现场具体施工管理时需要根据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安装,不符合标准的不予通过验收。智能化系统的安装应该具有标准的产品接口和结构。做好安装工序的交接,使机电安装可以同装饰材料、给排水系统、通风空调等工程融为一体。

4.5房地产项目机电工程参建人员技术管理:对房地产项目机电工程来讲,涉及到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但在机电设备安装时,最重要是施工方的参建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参建人员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实行技术交底方法,在机电安装前对安装人员的技术提出要求,使工作人员知道施工技术标准,还要使工作人员掌握好安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推行责任终身制度,把机电工程安装项目的好坏同员工自身利益结合起来,让每个项目安装人员更好的提高责任心,杜绝安装机电后不正常工作的现象发生。

5、机电工程调试技术管理

通过调试检验各个机器设备之间能否相互协调,工作的是否顺畅。机电设备没有在出厂时进行组装和调试,有的机电设备虽然用过,但由于机电设备分拆后再组装,不一定能够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调试工作可以安排在机电安装后进行,机电设备发生修理、更新的情况时也需要在正式使用前进行调试工作。为了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调试前先要分析机电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调试机电过程中,加大设备的经济性调试、安全可靠性调试试验力度。随时把握机电设备出现的状况。

6、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管理的难度比较大,从设计、施工、验收,每个阶段都环环相扣,因此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的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最后房地产工程项目全过程地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要做好基本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施工企业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现在房地产企业在机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漏洞。

6.1从施工技术上分析,由于机电工程施工环节的繁多和涉及的技术众多,比如宽带网安装、对讲机安装等,都要求机电安装的技术和质量更好,与此同时机电工程技术的实施还必须配合其他施工技术等,所以各专业知识之间容易存在冲突和矛盾,而且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加入,技术人员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和使用。

6.2从管理方面上分析,管理人员对机电工程的技术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也会影响机电工程的质量。因为我国在施工组织管理还不够完善,在责任的分配上存在着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而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都给机电工程的技术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机电工程的施工常常返工。

7、结语

通过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的机电设备选型管理,采购阶段的控制管理,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机电工程调试技术管理,使机电工程施工技术达到房地产项目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水平。

参考文献:

[1]樊淳华.基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9(07)

第5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大数据;设备采购;SMART模式

一、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瓶颈

我国高校设备采购工作大多仍以传统手工方式为主导,即使实现了部分信息化管理,也仅仅是针对业务程序的简单执行,尚未实现采购战略优化和决策分析的程度,其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1、买卖资源的不对称造成采购人与设备属性的信息失联,被动抬高采购成本;2、采购人能力薄弱,途径单一,未实现设备需求、供应商来源的标准制定;3、采购资源配置不合理,供需双方矛盾凸显;4、采购过程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失分析与监管。

二、大数据对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的概念是由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创造,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据IDC的分析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达到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可见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管理运作无时不在制造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建设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不断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它给高校设备采购也带来潜在影响:

1.认知思维的改变

在大数据理念的带动下,高校采购工作者加强了信息化的建设,包括软硬件配套构建和员工信息专业技术的培养,甚至针对采购工作中数据管理和监控的应用开展专项研究。采购人逐步认识到采购工作中的海量信息不再是简单无用的数字,而是基于事实运营中积累的独有资产,大数据思维造就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成为推进高校采购工作变革的无形基础。

2.采购技术的革新

大数据本身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但对采购工作引入大数据概念,却有效地将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成为采购数据的收集、管理、计算处理、分析和表现等信息技术的集合对象。大数据带来的网络信息技术革新已在高校中悄然出现,随着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同规模的的资源数据系统、信息共享数据系统、招标采购系统近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招标采购过程的在线流转与电子数据记录。新的采购技术有效地整合供应商、采购人等相关的各种社会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高校采购管理中爆发式引用都是大数据带来的直接结果。

3.关系范围的改变

大数据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高校设备采购的方式方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更改变了采购关系范围,采购管理将不再是传统的买卖关系,而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向科研、人事、资产等多个领域延伸和渗透。对于高校运行管理有关的一切数据的收集、跟踪和分析都可能成为决定采购管理的因素。简而言之,大数据时代一些原来不属于采购范畴的事物都会纳入采购视野,与近年热门的“大资产”、“大财务”等新生概念相似,“大采购”也是基于大数据的一种关系范围的理念衍生。

三、高校设备采购的“SMART”管理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设备采购不应是简单的采购电子化,也不仅是应对采购信息管理的方案研究,而是一项融汇高校人财物的战略机制。驾驭好大数据,在规划、业务架构和资金投入方面作出决策更是采购资源配置的根本。根据高校设备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在此提出“SMART”智能采购管理模式,即Share-Model-Analysis-Response-Trace。

1.Share—共享

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手段扩大高校采购资源信息共享,例如设备信息共享、供应商信息共享、制度流程共享等,逐步建立高校内部及高校之间的设备采购信息共享机制,统一信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创高校公共采购信息联盟平台,打破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采购垄断,提高信息透明度以减少采购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和违法行为。

2.Model—模型

高校科教机构众多,管理形式不一,仪器设备使用需求分散,建立仪器设备的固有配置模型,形成大批量采购规模效应,在保证资金使用效益、降低采购价格的同时,有助于高校规范采购流程,统一采购标准,杜绝采购的随意性。逐步扩展设备模型资源,及时更新配置内容,保持产品更新节奏,会同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定期调研,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增强模型库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供应商库建设与诚信管理,构建采购方式选择模型,根据采购设备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的不同采取不同采购模型,以求采购效率与价值的最优化。

3.Analysis—分析

对采购全周期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才能赋予大数据“生命力”。数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更是搭建高校采购、资产、财务信息桥梁的基石,例如财务部门设备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可利用积累的大数据来分析,实时了解设备价格动态信息,分析采购设备价格变动趋势,更准确评估预算定额,提高预算编制可靠性。数据同样是高校采购监管工作的支点,监管部门通过对采购大数据的解读,有效监督采购人“钱袋子”并非难事。结合采购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预警功能,及时叫停违规采购,将采购由传统的事后监督报备,升级为实时过程监管,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预防采购预算与执行情况出现大的偏差,利用大数据规模性大,决策性高,实时性强的特点为采购智能化提供全面支持。

4.Response—反馈

建立以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技术为核心的采购评估体系,推动采购执行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利用最终结果数据对采购全周期管理进行逆向总结,包括: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采购任务完成情况、设备验收情况、采购结果对教学科研的支持程度、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后续采购计划、供应商信用度记录等内容。融合设备采购特征特性的分析与评估,实现反馈信息准确化,反馈速度快捷化,反馈内容全面化的采购反馈机制,形成采购全生命周期闭环系统。

5.Trace—留痕

“数据追踪,全面留痕”,依托大数据优势推进高校设备采购过程透明化,编织数据天网,将采购内容全部纳入电子化运行。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技术标准,优化、细化采购流程和办理环节,确保采购预算、计划、招投标、合同执行、验收数据的一致性与同步性,实现采购全程环环相扣,处处留“痕迹”,让信息在“阳光”下清晰、透明,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无死角展示。

四、结语

随着国家财政资金监管加强,过去大投入、过度消耗的模式已一去无返,未来高校的采购必将成为是一种奢侈的公共行为。以前沿技术做支撑,保证采购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能经受住推敲,是高校设备采购监管工作的重点,综全文可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势必对我国高校设备采购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作者:程翔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栗蔚,魏凯.大数据的技术、应用和价值变革[J].招投标与管理,2013,07:6-10.

第6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

一、细化需求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工作是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基础和龙头,其全过程工作流程涉及物资计划的编制、申报、审批和执行等要素,为了保证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关键在于对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基础工作的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施。首先,提高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各部门或项目单位需按照规定流程,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的内部初步审核,特别注重规格数量、交货时间、技术参数等计划要素的审查,以保证计划编制的准确、规范,并通过ERP系统报送与流转。其次,保证计划报送的严肃性。统筹兼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和设备生产周期,合理安排全年招标项目,重点做好年度招标计划、批次招标计划的报送工作。再次,强化计划执行的高效性。作为电力物资管理部门也要加强物资需求计划执行的监督、考核管理,确保计划执行的刚性约束,提高物资采购、签约、履约等后续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保障电力建设物资供应的持续性。

二、严格物资供应商管理

首先,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构建由供应商资质评价、绩效评估、分类分级管理等因子构成的供应商评估机制,按战略供应商、优选供应商、一般供应商和预控供应商等级别进行分类性和个性化管理,并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其次,严格控制供应商质量。通过供应商是否通过相关的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供应商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供应商是否已具备检验和测试所购物资原材料的方法和步骤,供应商在质量方面采取什么样的统计管理和控制方法等指标来严格的筛选供应商,保证物资供应商的整体质量。

三、健全设备监造管理

首先,健全质量监督体系,落实管控责任。转变设备质量管控模式,建立安监、生产、基建、营销、物资等专业齐抓共管的设备质量监督体系。其次,加强设备监造抽检,优化全程管控。加强关键设备监造管理,加大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实现监造、抽检结果与其他业务联动。建立质量风险预测机制,健全动态分析报告制度,充分利用监造及抽检数据分析,提高风险预控能力,变被动应对为提前预测、主动管控。

四、优化采购管理

首先,完善集中规模招标运作机制,形成全程主导管控、相关单位深度参与,上下协同、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其次,建立寻源-采购的“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实现由单一的战术采购转向为战术采购与战略采购的相融合。再次,引入及时化采购(JIT)、快速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等多种采购方法,探索战略采购、框架采购、协议采购等多种模式。最后,基于设备的价值和重要程度、市场集中度、技术含量等因素,优化物资分类模型,对不同类别的物资采取差异化的采购方式。

五、整合仓储管理

首先,整合现有仓储资源,建立现代仓储网络。对现有仓储网络进行整合,统一仓库设施标准,构建与“大物资、大物流”体系变革相配套的仓储网络。引入条形码、射频识别、移动终端等现代物流技术,实现仓库作业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其次,利用社会仓储资源,建立联盟仓储网络。建立“虚拟”和“实体”仓库相配合,供应商和自有资源相协同的库存物资共享调配机制,引入寄售、物资超市、联合储备、供应商管理库存等储备模式,建立联盟化仓储网络。

六、完善配送管理

首先,设立物流配送调控中心。优化物流配送调控管理系统,引入配送作业智能终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高效、可视的配送作业管理。其次,构建统一配送管理体系。结合仓储网络布局,建设快捷、高效的配送网络,增强物流服务中心的配送能力,最大限度地及时满足基层物资需求。再次,实行分类配送管理模式。基建类和生产运行类物资根据物资分类采用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相结合的模式;办公用品采用一次配送方式,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到使用现场或终端库。最后,实现多元配送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多种配送方式,实现第三方配送、自有资源、供应商配送等多种资源的有效衔接,建立多元化配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

文章结合笔者认识提出了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相关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涉及诸多环节内容,加上电力物资种类的多样化,还需结合电力物资实情,从制度、人员、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参 考 文 献

第7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目前,家电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销售商等尚未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层次较低,主要是以某种交易目的为主,这会造成家电制造企业信息沟通不畅,产生牛鞭效应。Angela D.Harris[1](2013)从分销商角度对空调供应链进行标杆化管理并建立数据库。供应商对家电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De Toni等[2](2005)利用销售预测、能力需要预测、总体规划等过程来规范供应商库存管理。

其次,家电连锁企业的各种促销活动策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导致利润率不高。此外,家电企业流通成本偏高,阻碍了家电供应链的运行效率。H.KRIKKE[3](2003)对空调企业附属产品闭环供应链进行设计,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Perona,Marco等[4](2004)对家电产品物流系统复杂度的控制以提高其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靖晶[5](2013)从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方面提出了厨卫家电供应链敏捷化的改进方案。再则,家电产品最终是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且消费者对家电的物流、配送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故有些学者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研究:杨山峰(2009)[6]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构造出了供应链整合模式的总体框架。

此外,家电产品已日趋个性化和智能化,并且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家电产品的品种在急速增加,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导致相关资源的不断消耗,环保问题也迫在眉睫。朱庆华等[7](2005)从绿色采购管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营销方面进行供应链管理。Shi,Xianliang等[8](2013)认为低碳产品认证因数是影响家电供应链网络优化的重要因数。

二、家电企业供应链特征

(一)复杂性

家电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有塑料供应商,钢、铜、铝等金属材料供应商;一些大型家电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环节都是由自己企业来执行的,由于产品的结构和种类日益丰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下游分销商出现多元化,线上电商也因此发展起来,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解决。

(二)用户导向性

家电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用户对家电要求在不断提高,而智能化、节能化产品以及各样功能小家电的出现,则逐渐削弱这一矛盾。目前家电企业走向产品定制化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是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驱动源,提高其柔性,并满足用户体验。

(三)时间性

家电企业供应链的时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研发周期。产品研发周期的长短是影响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因素之一。如何缩短研发周期,这就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从而合理配置资源。二是产品的销售时间。七八月份,五一、元旦等时间段,家电产品如电冰箱和空调销售进入旺季,促销等活动的出现增加销量。故时间性对家电的销售状况影响很大。

三、总结

综合家电供应链管理现状的相关论述,可以了解到:

(一)研究侧重于家电供应链核心节点企业

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动态联盟的整体利益,但就目前大多家电企业发展形势来看,只有当核心节点企业发展壮大,才会去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这就导致这个过程会产生差异性。其次,核心节点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位置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以制造商为核心的海尔、格力等,注重“制造”;以销售商为核心的国美和苏宁,注重“销售”;以电商为核心的淘宝、京东等,注重“电子商务”。

(二)研究趋于家电供应链产品及信息的反馈性

家电供应链运作结果的成败取决于产品,影响产品销售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本身,即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销售量。另一方面是产品的销售信息,电视、空调等大家电是主流产品,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消费者的要求的提高,家电产品的种类和功能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同时产品信息的反馈能确定消费者需求嗜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成本。

第8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物料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229-02

输变电行业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都需要使用变压器类产品。这些变压器类产品往往需要针对每一个客户的不同要求、项目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单独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由此,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一般为订单式离散型生产企业。

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在其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物料管理,如原材料组配件的采购入库和出库、零部件内部交接、半成品完工报验、产成品包装等。在生产企业实施应用物料精细化管理平台,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设备安全运行、促进节能降耗,实现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

1 业务流程分析

第一步,客户通过营销部门下达产品订单,营销部门将订单数据整理后发送给研发部门。

第二步,研发部门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同时生成与产品对应的BOM表,并将BOM表提供给原材料采购部门。

第三步,原材料采购部门根据产品BOM表采购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配件,并将采购的原材料和相应的检测报告一同交付给生产部门。

第四步,生产部门根据原材料准备情况安排生产,并全程监控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第五步,生产的产品需要通过严格的出厂检测,通过大件运输的方式交付给客户,整个运输过程需要实时对产品状态进行监测,到达目的地组装后再进行试运行检测,并最终交付给客户使用。

第六步,在客户使用的过程中,生产企业需要对产品部分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或回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跟踪服务。

2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为保证上述各步业务环节中的数据和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则需要构建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物料流转的平台。该平台能帮助生产管理者对上述业务中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掌握订单进度、原材料采购情况、跟踪原材料运输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品运输情况、产品使用情况等信息,这样生产管理者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及时做出调整,能对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做出响应;此外生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该平台跟踪客户的产品使用情况和售后服务,从中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的产品运行状态数据,为后续的产品设计和改进提供更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也为客户产品在使用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状况及时做出响应;而客户通过该平台能够及时了解自己产品的生产进度,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安排,及时掌握其产品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置。

为实现上述目标,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企业物流精细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该平台的核心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等特征。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企业物流精细化管理平台是指通过传感器等终端数据采集设备、无线传感网络等各类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各环节物流资源状态状态的监控和跟踪,及时掌握订单进度、原材料采购情况、跟踪原材料运输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品运输情况、产品使用情况等信息。

3 平台核心系统设计

按照全过程流转环节,本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料流转的精细化管理,物料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核心系统包括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内部流转管理系统、成品运输跟踪系统、组部件管理系统等,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3.1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

目前,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往往涉及上千种组配件,原材料是否及时到位和安全存放直接影响到产品交货期,成为制约企业效率提高的瓶颈问题。设计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条码订单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条码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电子看板等,其中条码管理模块包括条码编制、条码识别等。

通过该系统,生产企业可以将原有的邮件、传真下发采购订单模式,改进为通过网络技术,为供应商提供网上订单、生产发运日报界面,同时在重要的原材料组配件厂商管理上,将条码技术、RFID技术的运用,作为资质评价依据,结合电子屏动态看板管理,以消除生产部门材料报缺为衡量指标,提高信息共享和信息的利用效率。

3.2生产过程物料全跟踪监控系统

将产品外包装和条码标签进入内部使用过程,围绕产品生产主计划,将设计工艺、采购物流、车间作业等信息进行集成,在本系统中看到零部件交接流转情况,及时对生产进度与零部件交接时间进行确认,确认结果通过网络触摸屏,为车间一线查询图纸、工艺定额、采购到货、班组作业计划及完工报验,提供硬件上的支持,便于班组及时掌握上下道及本道工序材料到货情况,通过合理安排班组生产作业最大限度配合材料到货时间,缩短工序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该系统为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冗余、统计给企业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3.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内部半成品管理系统

第9篇:智能化采购管理范文

关键词:钢贸物流行业 供应链 精细化管理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与之息息相关的钢铁物流业务迅速拓展,因此迫切需要打造一个覆盖范围广、精细程度高、实时性强的先进的物流管控体系。笔者结合近年在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对钢贸物流企业的集团供应链优化课题展开思考,旨在探索出适合现代钢贸物流集团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面将钢贸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继而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流配送、销售管理以及结算管理五个核心环节探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2 钢贸物流行业供应链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钢贸物流应该着力建设物流管控平台,将管控范围向上追溯到货源地,向下延伸至目的地,实现采、销、储、运各节点全过程的精细管控。该管控平台建设应结合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通过将全流程节点信息、状态信息与动态执行过程相结合,并匹配物资进行展示,暴露出物流短板和潜力环节,实现物流优化,从而降低物流费用,削减库占资金,提高物流执行效率。

此外,钢贸物流管控平台还需要为客户提供在途物资信息查询、物流服务等级评价等服务项目,大大提升物流运输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总之,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2.1 降低企业间的采购成本

在钢贸物流供应链中,供应商通过生产企业获得原材料存货及相关采购信息,采购部的工作量大大缩减,部门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高价值的工作任务,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供应商对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

2.2 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减少

存在业务来往的企业在供应链中精诚合作,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交易周期大大缩减,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2.3 减少库存

库存过量会拖延资金周转周期,加重企业的运营管理负担。而供应链管理使信息交互加速,实现了信息共享。供应商可以实时控制存货,避免产品积压,从而减轻运营负担。

2.4 缩短循环周期

供应链自动化管理实现了企业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了企业对商品的预测精度,使企业之间互利互惠,同时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2.5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在供应链中基于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市场份额进一步拓展,企业利润不断增加。

3 如何推行精细化管理

3.1 采购管理

在采购工作中,认真执行采购操作办法,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三个服务”,努力构建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提升钢材采购管理能力,不断改进采购质量。

首先,将采购规定、程序等内容制作订成明细表格,并发放到采购人员手中,及时解答采购部提出的问题。指定专人负责跟踪采购业务工作,协助预算部门进行采购申请,严格跟踪采购程序,监督实施过程,对采购违规行为及时制止纠正,对不符合钢材采购程序、采购手续不全的项目一律拒绝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做好采购后续服务和验收工作,建立有关采购明细台账,分类归档,落实责任人,定期核实,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另外,由于钢贸物流企业中部门机构众多,若能建设智能化的采购管理系统,使采购部规范化运作,保证对各事业部的原材料管理,确保集团范围内的材料质量,就能大大提高物料管理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鉴于此,钢贸物流企业可引进物联网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物联网能够让智能物流管理中的供应链实现信息技术的同步及时化,可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供应链中的产品,以便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实时录入钢材产品的信息,避免信息漏失,而且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云技术实时掌握货品参数,以便科学的安排出入库业务,提高企业的仓储吞吐能力。另一方面,物联网平台是商品与商品直接对等沟通,免去了人作为中介点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误操作所产生的运营风险。这种直接的对等交流模式使得整个的物流配送和仓储能力大大增强,并且降低了物流采购管理的错误率。

3.2 库存管理

过去库区管理人员手上是本、铅笔、记录板、无线对讲机,无论天气有多么热,都得去现场手抄货位号,倒垛后复位更是麻烦。出库时,如果手抄货位有误,现场找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为了找一个小细节甚至会耗费一个小时,严重影响出库效率。而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后,库区管理人员只须拿上手持终端机、无线对讲机即可,在手持终端机上就能完成吊运计划记录。货位号不用手抄,系统自动匹配回传。出库查找钢材也仅仅是用手持终端点击两步操作即可完成,出入库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3.3 物流配送

供销部通过“资质准入――安全教育与宣传――过程控制――资源市场考核――总结讲评”物流管理主线,细化制定措施。

首先严格把好第三方物流企业资质准入关。由相关部门组成承运商管理部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准入进行审批。根据原料进厂、产品出厂运输需求,结合运输行业管理规定,审查承运商提供的相关资质和资信证明,验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实地检查承运商安全体系、发运能力等情况,走访当地运管、海事部门,掌握资信状况、商业信誉等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承运商运输状况;按照公司合同管理要求,对物流业务实施公开招标,中标单位入选后,通过线上联合审批,签订承运合同、承运安全承诺书、廉洁从业责任书等,以期全面把控配送质量。

3.4 销售管理

在物流管理实践活动中,钢贸行业的销售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调整。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还可以在前台销售接口及销售分析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

在前台销售接口环节,首先在管理软件中录入前台销售数据,形成企业销售电子凭证,这样在集团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可以解决集团对各事业部运营数据准确、及时的监控,也为产品的销售分析搭建一个一体化分析的平台。

对于销售分析,需要参考销售时段、材料特点等信息对单个事业部的数据参数进行汇总分析,为物流管理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信息;同时,基于市场和销售材料的预测,按需采购,杜绝资源浪费。

3.5 结算管理

目前钢贸物流行业的销售业务一般采取垫资销售模式,在签订销售合同的时候,一般对供货的品种、数量、价格、付款时间和垫资额度有所约定。在周期结算的时候,对每批次物料采购、储运、销售的同时都应计算资金的成本,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应精准到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期做到资源的高度整合和管理的一体化。

4 结论

钢贸行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从实质上看就是一种资源的整合,主要就是通过强化不同企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凭借供应链内企业的合力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优势互补。在物流企业供应链运行的过程中,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做好自己职位的管理工作,并且能够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门负责,进而根据要求,竭尽全力地把企业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由于企业在需求预测、价格的波动、订货批量、环境变异、短缺博奕、缺少协作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将需求放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为了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供应链高效率的循环,这就要求企业提高信息的共享、提高预测精度使信息在供应链上准确的传递,加强供应链上各节点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方静.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J].港口经济,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