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艺术创作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创作特点

第1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一、杂技艺术首先要考虑视觉感受并提升美感

传统的杂技艺术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贴近生活、展现生活。我国的传统杂技艺术基本上都以人体的技术为主体,表演者通过人体技能的演绎来丰富杂技的艺术形式,从而不断提高杂技的艺术价值。杂技的展现对表演者的体态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无论是展现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考察杂技表演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对节奏、空间的把握程度,当肢体和智慧融为一体就可以大大提升观众的视觉感受,提升总体的美感。中国的杂技大多数都是以惊奇为主,刚开始是简单的肢体表演,然后慢慢从简入深,随着难度加大观众的情绪高涨,最后让人感叹不已。

杂技艺术大多数都是在晚会中呈现,但如果一味追求刺激和惊险而忽略它的美感,那么这个节目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杂技节目。杂技的美感及观赏程度需要根据场合、气氛而定,既要惊险也要放松活跃,既严肃,也要幽默风趣,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回味十足。和国外的表演艺术相比,我国的传统节目更适合在中小舞台上表演,比如一些悬空的杂技表演、驯兽类的节目就需要在结合中国传统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创新之处,这样才不会让观众看得乏味,也要适当丰富表演内容、提高表演难度,这样才能满足观众对美感的需求。

二、杂技表演的稳定性不容忽视

杂技艺术一定是根据演绎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及心理状态去创作并演绎的,表演者首先要能驾驭这个技能从而才能更好地去展现这门艺术。就比如我国表演最多的口技、手技、车技、双人技等,这些技巧可谓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且大家最喜欢的艺术表演形式。为此,表演者很好地把握和运用技能才能演绎成功,而情感和音乐节奏的稳定性也是取胜关键。由此可见,无论节目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或者它的难易程度如何,稳定性是杂技表演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当稳定性提高了,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演绎技巧、增加表演难度来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另外,在创作杂技艺术的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感受,节目一定要让观众接受,不要只从演员的心理出发而忽略了观众的感受。杂技表演和其他的表演有着本质区别,和歌舞相声类节目相比,它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杂技节目失败也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一些表演难度比较大的节目危险因素增加,所以对于杂技表演者来说,表演的稳定性是不容小觑的。而杂技艺术的美感和表演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升视觉的美感首先就要稳定,如果表演不稳定,就呈现不出杂技艺术的美感。

三、杂技内容要丰富,敢于创新

杂技艺术主要是通过形体表演传递给观众的,即便没有语言它也能带给大家视觉感受和内心感受,从而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感悟。杂技艺术展示了表演者不凡、精湛的技能,同时也向大家展现了我国不同民族的风采和特点,因此,在创作艺术内容的时候就要以展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勤劳勇敢的人民形象为主体,因为这个节目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形态艺术,还有我国的智慧与文化,最后再通过一些道具的配合就会让这个节目更加耀眼,比如盘、碗、绳、坛等工具就是运用最多的,这些最普通的工具在演员的操作下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最后,对于杂技作品的编排需要从细节入手,比如对动作技巧的研究就必不可少,节目的内容也是围绕技巧去编排,包括每一个动作细节、环节都要去合理、精心设计,像服装、道具、化妆能为整个节目加分。杂技节目就像是一款产品,当环节设计得非常精心、完美它就能深入人心,让人印象深刻。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快速提升,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中,大家对艺术要求提高,所以,表演艺术家就应该挖掘更多的精神美感,在表演结构上也要开拓新的空间,可以和国际的一些演艺家多接触、多学习,争取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能增加更多的创新因素,这样才能根据现代的时代特点创作出受人追捧的艺术作品。

艺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呈现新的特点,而创新对于一门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旦追求传统而忽略了创新,那么这门艺术无疑被淘汰,而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提高了艺术层次。杂技创作本身就要在抓住本体的同时再去提高它,这样就能让杂技艺术得到更好的继承。不仅如此,我国的音乐、舞蹈、武术也得到了发展,因为这些艺术家敢于尝试新的东西,通过学习西方技术从而丰富艺术本身,从而满足了不同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对杂技艺术的期待和展望

第2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关键词:武术;动作;技术;艺术

武术中的动作是其习武者最基本的基础技能,一直贯穿在各种武术当中。武术动作的造型、过程与双方动作的配合等,既体现了武术的阳刚之美,也体现了武术自身的艺术性,使武术成为了健身、健美、艺术表现的重要载体。武术动作艺术的丰富性,能充分地体现出习武者的高深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在当前非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背景下,各种门派的武术动作作为地区群众、首创民族的文化结晶,以行为艺术的方式科学地集聚了舞蹈艺术、服装艺术、造型艺术、技击艺术与肢体变化艺术等,随着国家对于武术文化遗产的专项保护、教育、竞技开放与表演开放,为武术运动的艺术的发扬和创新创造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

1武术动作中的基本特点

武术的动作是攻防结合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目的就是在攻击压制的基础上,防御自己与进攻对方,使自己的危险降低地倒最低限度,并取得制胜的效果。

1.1力量技术

武术动作的力量技术有两个层面:一是,大小的技术层面。以武术运动者自身力量的大小为基本要素,包括爆发力、耐力、握力、臂力、腰部力量、肩部力量、腿部力量,甚至几个项目对手指力量与颈部力量的要求等。在武术对抗中,自身的绝对性的力量体能是确保致胜的根本法宝之一。因此,动作力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绝对了打的胜算率。二是,智慧的技术层面。指在武术打斗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对方暴露出的缺陷或失误等,使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因时制宜的发挥,包括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等等,既能化解自己绝对力量体能方面的不足,也能让自己处在安全并为制胜做好准备。另外,动作中的力量技术,还体现在主动进攻方的自我保护能力等,例如在对方实力远超己方的情况下,动作的力量控制情况直接决定着自我受损程度,自己使出的击打力量越大,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越严重,反之则轻。

1.2部位技术

由于人体部位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武术击打中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结合武术动作的目的,部位技术有两种:一是,要害部位击打技术。主要是指手臂、腿、背部、肩部、臀部等,一些在承受某种力量强度的打击后,不至于直接丧失反抗能力或受重伤甚至丧命的部位击打技术,其技术重点在于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失去反抗能力,或降低自己的抵御和进攻能力,为己方创造更大的制胜机会和几率。二是,要害部位击打技术。指头部、心脏部位、肝脾肾部位、男性裆部等,在击打后容易直接导致重伤害甚至直接出现生命危险的部位,控制在适当的力度下,既让对方丧失短暂的抵抗力,又不至于导致伤害的产生,是力量技术、部位技术的巧妙结合。结合中国武术动作的实践,一些关键的关节、穴位等,也是打的重要部位,既能让对手瞬间被控制,也能确保省时省力的情况下制胜。例如在武术对抗实践中,针对对手膝关节的打击,能让其处于身高和身体力量重心的失衡状态中,为己方取胜创造最佳的连续击打契机,甚至是直接获胜。

2武术动作中的艺术特点

精湛的技术是武术中取胜的基本条件,而以武术的体育科学视角分析,武术的动作则是运动者动作肢体动作配合下艺术美的创造。

2.1造型艺术

造型美是武术艺术性的最直观表现之一。无论是徒手的各个派别的拳,还是运用十八般兵器的相关武术,每个类别或拳种中都有具有标识性的造型,使其既能展现相关拳术的特点,又能具有更高的艺术魅力。根据武术运动的实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独立性技能造型艺术。即在武术表演或武术格斗中,能把准备动作和预备进攻动作相统一的造型,如白蛇吐信、鹤飞九天、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运动者通过这种造型的完美表现,既能展现出个人的武术基本功和实力,也能以更优美、更英勇的气势,去震慑对方或感染观众等。二是,复合技能造型艺术。即在经过几个准备性的技能动作展示后所做出的武术造型,且此造型起到了攻防兼备的功能,如拗步拉弓、八方藏刀势等,既能起到舒活身心,也能把运动者的最佳技击状态激活。这种造型艺术,以一种静态的美呈现出来,把武术的观赏性充分挖掘和提炼,使其以更多样性的魅力,为运动者的健身、健美和极限挑战服务。

2.2动态艺术

武术作为一种动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态艺术是其基本的艺术要素和艺术元素的统一。从体育艺术的视角,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单造型技能的动态艺术。即某一种技能动作在连续性运用下,形成的力量美、速度美与动态造型美,如扫荡腿、旋风脚、流星拳等,以某种高的速度和大的力量呈现出来,便创造了武术的艺术美,观赏性和技击实用性便统一起来。二是,技能动作变化的动态艺术。武术作为以系列技能动作编排的套路体育项目,其完整项目表现是以特征性技能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变化来体现,其技能规律性的变化自身也是一种艺术,如太极拳就是挤、按、捋、采、靠等系类动作的变化中,呈现出了动静相宜、以柔克刚的艺术美。当然,武术动作的动态艺术还体现在节奏感、人与器械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服装的和谐,以及人与现场音乐、现场活动主题的和谐等,以一种文化氛围的美、激情集中展现出来。

3武术动作的艺术性创新

在当前法治社会,武术打斗的伤害功能逐渐退化,武术动作的艺术和技术功能逐渐提升。尤其在武术艺术化和武术表演经济的带动下,武术动作的技术性向着观赏性的艺术层面提升,是群众健身、群众健美、群众娱乐与群众综艺活动的时代需求。

3.1极限挑战性的艺术创新

极限挑战性的艺术创新,可以以武术运动者的身体某硬度、肢体柔韧性、身体力量,以及击打的速度等为载体,在通过某种专业训练以后,在特定安全条件下去挑战以往的相关记录,如出拳速度、拳击打的瞬间力量大小等。能为其他的武术学习者或爱好者等,提供训练方式方法、训练技术方面的参考价值。

3.2健身性艺术的创新

健身性艺术的创新,可以以当前比较普遍受群众欢迎武术运动项目为主,如武术健身操、武术健美舞等,这类的武术活动以简便易行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武术动作向着艺术方向的转化,把原本具有攻击性的动作,改造为了具有健身作用的舞“打”动作,还有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武术项目,例如太极剑、太极舞、太极扇,以及日常健身气功的训练等。

3.3表演性艺术的创新

表演性艺术的创新,可以根据各种舞台表演的需要,以某种武术项目作为核心项目,对武术动作进行舞台化、艺术化、表演化与观赏性的改编,使武术动作能以更好的造型美、节奏美、队列队形美、个人姿态美等,为观众和武术运动者自身提供美的运动享受。例如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武术节目,就属于这种武术动作的典型艺术化。

结语

在现代音乐、舞蹈与服装等艺术的支持下,武术动作被挖掘和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性,使其以更大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运用。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基础,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也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追求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多元化体育项目社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各种艺术形式的充分发展,武术动作的艺术化发展趋势,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尤其是当前“健康中国”实施举措下,通过对武术动作的艺术性创新,是引导群众强身健体、娱乐生活、愉悦身心、锻炼精神与实现我国“健康中国”发展举措的有益统一载体,这需要更多的武术传承者、爱好者与研究者去做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岳才亚.浅谈武术散打的技术战术特点及关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46-247.

[2]陶凌荣.高校武术教学项目的时尚性创新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95-196.

[3]郝佳.全民健身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的多元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15,120.

第3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关键词:施光南歌曲创作特点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有些歌曲至今仍久唱不衰,感人至深。他的歌曲究竟魅力何在?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人们在普遍研究他的歌曲创作时,仅仅限于几首歌曲的探讨,本文试就其整体创作特点作一概括性论述。

一、施光南歌曲创作内容的取材

1.施光南歌曲创作内容取材的最大特点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旋律

一首歌曲,只有与时代结合起来,反映时代的呼声,体现大众的心声,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即使时过境迁,只要回顾历史,那熟悉的旋律总能把人们带回熟悉的岁月。这也是他作品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之所在。具有代表性的是《祝酒歌》,这首歌曲创作于“”结束。歌曲以中国最传统的喜悦表达方式——祝酒展开,旋律抒情优美,充满热情又不失活泼。充分表达了当时民众鼓足干劲、力奔四化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美好前程的无比信心!歌曲一经歌唱家李光曦富有激情的演唱,立刻传遍了大江南北。施光南是从“”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有着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无限向往与渴望。深切的体会、激情的涌动使这位作曲家写出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斗志昂扬的歌曲!时代的音符总能给时代带来力量、带来激情和无以比拟的动力!类似反映时代、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歌曲还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高举亚运会的火炬》《,你在哪里?》。

2.施光南歌曲内容取材的第二个特点是多侧面的情感表达

作曲家的情感是丰富的,施光南更是如此。在他创作的歌曲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主要情感表达:一是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此类歌曲主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黄土根》《家乡有棵相思柳》等。作曲家对祖国、对家乡、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热爱祖国、热爱土地、热爱家乡,这样的情感是丰富、广袤的,同时又是抽象无形的。例如《多情的土地》,作曲家的歌词选择饱含深情,具体到翔实的、再熟悉不过的大地、田野、树木、花草、路径、洋槐、泥土等等,使情感有了最真实的依托。爱是无形的,表达爱就具体了,作曲家把对祖国的爱渗透到了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情厚意,让人感怀。二是表达渴望和平友谊、祖国统一的情感。表现和平友谊的歌曲有《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和《当牛皮鼓敲响的时候》,前者真挚地表达了亚洲各国健儿齐聚北京,老友会新友的喜悦之情,后者则热情委婉地抒发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渴望祖国统一的歌曲有《台湾当归谣》和《蝴蝶从台湾岛飞来》。前者以平实、舒缓的音调,借当归喻“当归”,表现渴望台湾回归的心情;后者采用二声部(人声与口哨相互模进),更丰富地表现了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三是表达母爱的歌曲,如《母亲》《我爱妈妈的眼睛》等。四是赞美老师的歌曲,如《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等。这些歌曲,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作曲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不同情感的不同表达。

二、施光南歌曲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

1.适合多种演唱风格

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涵盖了美声、民族、通俗及少数民族风格。美声风格的作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等,同时还有一首无论从作曲手法还是从演唱技巧来说都堪称典范之作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林中小鸟》。民族风格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通俗风格的歌曲有《年轻的心》《假日之歌》等。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同当代许多著名的作曲家相比,施光南的歌曲风格更趋多样化,这也是许多作曲家无法超越的。

2.涉及不同歌曲领域

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不但风格各异,而且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他创作的电影《当代人》插曲《年轻的心》,故事片《幽灵》插曲《摘一束玫瑰花送给你》。另外,他还创作了《伤逝》(1981年)和《屈原》(1990)两部歌剧。这两部歌剧对我国新时期的民族歌剧走民族化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先生小说《伤逝》在作曲家手中变成了一部凄婉动人的恋歌。其中《一抹夕阳》《风萧瑟》《她夺走了我的心》成为许多专业演员、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在校师生演唱会的必唱曲目;在儿童歌曲领域有《我爱妈妈的眼睛》,通过儿童的视角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裁广泛

作品体裁包括抒情性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多情的土地》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颂歌风格《,你在哪里?》;诙谐风格《晒太阳》;进行曲风格《年轻的心》,具体说这首歌应是进行曲与轻音乐节奏混合的方式,歌曲形式新颖、富有新意,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风格;摇篮曲风格《摇篮曲》。这些不同体裁的歌曲,充分反映了一位作曲家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能力。三、歌曲创作特点

1.歌曲的抒情性

纵观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抒情性是他最大的特点,也是他最擅长的。这些歌曲通常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徐缓、悠长,长于抒情且较为细腻的强弱变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祝酒歌》,全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两段词,歌曲第一句“美酒啊飘香……歌声飞”,同度起落,旋律舒展、流畅,字少音多,浸着喜悦之情似是开始娓娓诉说,紧接着“朋友啊……”一个八度上行像人们高举酒杯,落音在“re”上,感情的闸门进一步打开,“胜利的……幸福泪”,回忆往昔看今朝禁不住热泪盈眶,“泪”回到主音,完成情感的第一次倾诉。下面是活泼同度反复“来来来来……”三度跳进的音调,表达了人们无比畅快的心情,“舒心……醉”五度的提高,加强了喜悦的程度,落音在属音上,也预示着这种激动的心情未能抒发尽兴,于是第二段重又吟唱。第二部分直接从高八度的主音开始,中间更不失活泼音调、音乐的力度越来越强直至达到。最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充分表达了亿万民众对四化建设的热情,又尽显了人民对美好前途的无限信心。此类抒情性的歌曲还有《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国妈妈》等,都饱含着作曲家无限的深情。

2.歌曲的民族性

施光南创作歌曲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内在抒情心理的艺术精神中融入了民族化的音乐语音和舒展节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马思聪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的作曲家,除了个人的风格特色之外,极其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①施光南坚持不懈地对民族风格的追求,创造性地结合西洋作曲技法,探索出一条民族化的创新道路。他曾指出,要吸收和运用民间音乐的养料,在创作中应该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大量、深入、认真地学习民间音乐,吸收传统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血肉,把民间音乐的神韵强化在自己的精神里。②《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一首浓郁的民族特征的歌曲,它熔南北音乐为一炉:第一句“我们的家乡……”首句的五度及随后的甩腔都有梆子腔的特色,而紧接着“在希望的田野上……”

又在主题的基础上以广东音乐那淳朴秀丽的风格及加以变化,下面两句则带有山东、皖北民歌的朴实、亲切,加深了泥土芳香的感觉,“一片冬麦……”打开旋律节奏,豁然开朗。这里八度大跳是典型的北方民歌那种粗犷豪迈的气质;“一片高粱……”则小巧俏丽,带有南方地方戏常见的拖腔韵味,就连副歌衬词“哦咿”“哪咳哟”等,也是分别以苗族民歌、华北、湖北汉族民歌及云南白族“大本曲”等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来嫁接在一起,一二段结尾这种向上翻高八度的结束方式细心听来,还能找出山东柳琴及安徽“泗洲戏”那种“拉魂腔”的真声换假声的唱法。另外,少数民族音乐音型、节奏型,也在他的歌曲里占一定比重。例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典型地运用了维吾尔族的民间手鼓节奏型,仿佛给人们带来一位和着手鼓、迈着轻盈舞步的新疆姑娘,其婀娜多姿的倩影在人们的脑海中缠绵不去,给人们留下了悉心品评的联想空间。

3.歌曲创作的适应性

施光南歌曲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他本身具有的天赋外,更重要的成功秘诀是:他给具有一定特殊声音魅力的歌唱家创作适合本人的歌曲,如关牧村。关牧村深沉、浑厚、质朴又富于表现力的嗓音给作曲家以极大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一首首适合她演唱的歌曲,如《多情的土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这些歌曲经过关牧村的演唱,得到了最完美的艺术体现。因此也可以说,关牧村因为施光南的歌曲而被广大的观众熟知和喜爱,而作曲家的歌曲由她演唱也真正完美地、艺术地得以再现。

注释:

①汪毓和.论音乐与音乐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页.

②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参考文献:

[1]施光南歌曲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9月,第127-138页.

[2]汪毓和.论音乐与音乐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页.

[3]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第4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关键词:《炫境》;创作特点;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19-02

《炫境》是中国音乐学院胡廷江老师创作的一首高难度的花腔练习曲。近几年来他创作的多首花腔声乐作品,例如:《春天的芭蕾》、《玛依拉变奏曲》等都受到了广大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该曲没有一句歌词,一个“啊“字贯穿始终,也可以认为这首歌就是把人声也当作了一种乐器,来演绎一首完整的花腔声乐作品。全曲除了引子和慢板以外,基本都是花腔。虽然没有歌词,却营造出美妙的音乐形象,以花腔的高亢、唯美、空灵和大气,首先令人眼前一亮,这种释放灵感和别出心裁的音乐冲击着人们的听觉,继而那无词若有诗的意境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把人们从聆听音乐带入到艺术欣赏之中,并延伸到品味艺术魅力的更高境界。

一、歌曲《炫境》的创作特点的分析

《炫境》这首歌曲为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乐曲前奏开始用电声乐队演奏,加以类似和尚念经祷告的间奏,随后是激情燃烧的主题,使这首作品即疯狂有时尚,掩盖不住新时代作曲家的个性解放。六小节的慢板引子把人们带入了神秘的境界,充满美好的幻想,期待后面的精彩画面。引子结束,10小节的间奏,速度逐渐变快,节奏加强,让人为之振奋,从而引出后面乐曲的情绪变化A部分(11-60小节)。以每分钟139拍的快速节奏,奏出了乐曲的欢快和紧张的气氛,显示出年轻人面对生活不屈的拼搏精神。乐曲B部分(60-92),乐曲在60小节处从降E到降G大调,小三度的调性变化,使节奏逐渐变慢。

乐曲B部分和A部分在速度上对比鲜明。B部分的乐曲旋律由铿锵有力变的舒缓,亲切,给人以精神上的舒展,情绪的转变恰如其分。乐曲B部分的八小节的降G大调,和声变化丰富,其中降G大调的第四小节和第八小节音程关系直接是六度大跳,在难度上是很考验演唱者的技巧性。同时也显示出作曲家对这首作品在技巧和艺术要求上的考究。

B部分乐曲调性变化频繁,由降G大调转到A大调(4小节),再由A大调转到D大调,这种纯四度的调性变化,能给音乐带来不同程度的内在发展动力和色彩上的变化,从而体现出气氛、情绪、形象上的变化,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而且速度由中快速转为慢板,力度很弱由P到PP,旋律柔美抒情,音色明亮甜美,加上两小节长音用竹笛和古筝作间奏,音乐柔美悠长,通过对音色的拿捏,使人想象到带有温柔和娇媚,细致和典雅的江南美女,使人们欣赏到含蓄,浪漫,空灵,飘逸的美感。

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主题再现,(92-118小节),再现A段,最后结束句在原基础上进行扩充,出现了临时升fa音,和声色彩发音变化,形成音乐上的动力发展,使乐曲获得首尾呼应的效果。

二、对歌曲《炫境》的艺术处理

(一)歌曲演唱技巧的要求

花腔女高音分为偏抒情和偏戏剧的两种,由于声音甜美、圆润、柔和、明亮、跳跃性强,在歌剧中常常用来刻画年轻女子的形象,但在早一点的作品中花腔也用来表现神灵的声音。①花腔女高音声音如长笛般轻巧灵活,色彩丰富,常用来表现欢快、热烈、或者抒发心中的理想。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方法和技巧相比其它唱法来说的更独具特色,它的唱法是最轻盈的一种演唱方法,并且音域处于最高位置,所以花腔女高音的演唱者在不仅要求嗓音条件好,而且更要声乐技巧方法好。最基础的演唱技巧就是对气息的正确的掌握,这样在演唱中才能轻松的驾驭花腔装饰音中的跳音、回音、震音等基本技巧。

花腔女高音尤其擅长演唱跳音、如飞舞般的乐句以及各种装饰音和变化音,无论是流动性,柔韧性还有跳跃性,气息是花腔演唱的支撑点。首先呼吸的节奏对于演唱流动性花腔的气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吸好气之后要尽量控制气息的大量的流出,要一点点连续不断流出的感觉,这样才能保持气息的均匀,当气息即将用完时我们要用腹部肌肉的力量来帮助呼吸,用腹部相对支持的感觉来继续维持之前的速度与密度,这样演唱的花腔才会让人听起来更加的均匀流畅。跳跃的花腔要注意横膈膜的柔韧性,气息要灵活有弹性,横膈膜过于紧绷,声音会显得笨重气息没有回旋的余地,脱离了横膈膜的支撑气息,容易提高嗓子使得嗓子用力,所以演唱跳跃性花腔气息的支撑度,需要在有支持的基础上尽量自然放松才能游刃有余,在横膈膜的支撑下每个音都要落在气息支点上,音与音之间保持稳定连贯并富有弹性。在有良好气息支持下,共鸣也是必不可少的,头腔、鼻腔、胸腔等的共振,全通道打开积极状态,在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传送出来。

《炫境》是一首高难度的花腔练习曲,除引子和慢板之外,基本是花腔,但这首歌的演唱难度不光在花腔上,歌曲开始的音乐给人一种飘渺深邃灵动的感觉,这部分对于音色的拿捏,意境的塑造,气息的感觉等都是对歌者的基本功极大地考验。演唱时气息的把握十分的重要,要连贯换气而且要快而不露痕迹,音乐柔美悠远,之后的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与前面的慢板舒展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要注意支点的稳定,花腔要灵活,演唱高音时要注意假声的运用,整个身体都因保持到一个最佳的积极状态,运用全通道去歌唱,音乐逐渐推向高音时尤其之一不能提气,一定要稳,连续的花腔要唱的灵巧流畅,使音乐更具有完整性。

(二)歌曲的情感要求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最能直接地反映社会艺术现实生活,表达认得思想情感。而声乐又是人们最能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和旋律的有机结合,直接地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开辟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声乐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因为人们不但可以听到演唱者的声音,而且可以看到演唱者的面部表情以及动作。歌唱艺术者是歌唱者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将歌曲的旋律与思想内容以真实的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使歌唱者的感情与听众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内在联系,是听众受到感动,受到鼓舞。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传递给观众美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认真地分析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所表现的文化。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该作品的写作时期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中感情的基调、情绪的起伏、发展和转折的脉络。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再创作。这样使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在表达时就会更真实、生动。

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深刻而又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也正是歌唱表现的目的。我们在进行歌曲艺术表现时,只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用准确的情感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创造出准确的艺术形象。由于《炫境》没有歌词,就更要注意意境的把握,要用心去歌唱才能将音乐中蕴含的感觉演绎出来,将音乐的艺术内涵表现得更加精准。《炫境》虽然没有歌词,没有具体的音乐形象,歌者通过无词的吟唱,传递深邃的音乐思想。而恰恰是一首无词的作品,由于没有了具体表达内容的限制,其引申意义包含性则更为广泛,在无拘束的旋律发展进程中,提炼了人类多种多样的情感,将人类的喜怒哀乐融入其中,尽情宣泄,力求让每一位听众都能从歌曲中找到至少一处情感上的共鸣与互动。

歌唱是一系列歌唱技巧的表现与声乐作品艺术风格、思想内涵、感情和意境的表现相结合的过程,这也是歌唱的最终目的。只有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做一个深刻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分析该作品中的情感基调、情绪的发展及演唱的技巧性。这样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才会是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注释:

①胡坤.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与声音训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第2页.

参考文献:

[1]刘爱珍.胡廷江花腔歌曲浅析[J].大众文艺,2012.03.

第5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关键词】传承;创新;当代陶瓷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83-01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类型的生产工艺衍生出来,这些生产工艺被人们应用到陶瓷艺术领域。为了丰富我国传统艺术形式,需要在时展下传承与创新当代陶瓷艺术。

一、当代陶瓷艺术发展概述

当代陶瓷艺术是指在传统陶瓷艺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思想观念上更为先进、富于变化的陶瓷品。当代陶瓷艺术品是艺术家通过视觉符号、视觉形象等对内心情感的一种理解,通过这种表达能够让人们了解陶瓷艺术的生活意义。从陶瓷制作工艺上看,当代陶瓷艺术从自然中取材创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为人们带来了具有审美意蕴的艺术品。

二、当代陶瓷艺术传承和创新的意义

第一,传承和创新发展当代陶瓷艺术符合时展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当代陶瓷艺术传承和创新成为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符合中国文化环境发展需要。陶瓷艺术本身发展也体现了全球化的特点。我国文化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了外来文化和外来艺术形态的冲击,为了更好地彰显我国文化特点,在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传承和创新。

三、景德镇陶瓷发展没落现状

惯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陶瓷艺术发展设计的优势,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景德镇陶瓷发展逐渐显示出自己和时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呈现了一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陶瓷艺术品的大批量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陶瓷的数量和生活需要,忽视了陶瓷作品的艺术性特点。

四、传承和创新当代陶瓷艺术的策略

(一)摆正陶瓷创作的目的。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不是实际应用,而是在结合了陶瓷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创作者的思想之后对当代人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传达。这种具有时代特点的陶瓷艺术创作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为此,需要有关陶瓷艺术创作者摆正陶瓷艺术创作的意图,树立全新的陶瓷艺术创作思想理念。

(二)实现对传统陶瓷艺术创作审美特征的继承。当代陶瓷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在审美领域发展范畴上,审美发展是一个动态化、开放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审美发展趋向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陶瓷制作工艺上,而且也体现在对陶瓷创作思维理念的开发。当代陶瓷创作的审美艺术取向加强了对人性和物性的关注,即陶瓷艺术的一切创作要以人的发展需要为基础,精准的陶瓷艺术创作品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从技术层面发展到精神层面。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下,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注重审美艺术创作理念的新颖,尤其是强调陶瓷创作高温综合色釉装饰物的选择,从而向人们充分展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缺陷美。

(三)实现对传统陶瓷创作工艺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在以实用设计为设计目的、原则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创新,将当代人的思想理念、文化意识等充分融入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中。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在吸收传统陶瓷艺术创作精华的同时,还要去掉传统陶瓷艺术创作的糟粕,改变陶瓷艺术创作的单一理念、单一创作模式,加强对创新性陶瓷艺术创作工艺手法的应用。在当代陶瓷设计中多应用抽象化、概括化、艺术化强的意象和理念,采用颜料的多种组合方式,从而更形象、生动地展现陶瓷艺术作品的形象,展现当代陶瓷艺术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实现当代陶瓷艺术的中国化发展。

(四)借b国外先进陶瓷艺术创作理念。当代陶瓷艺术随着时展需要进行创新,为此,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在继承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理念的同时,要注重陶瓷艺术创作的世界化发展,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信息接收、筛选等过程中,充分吸收世界先进的陶瓷艺术理论,实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与时俱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要在继承传统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础上,结合时展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深入挖掘陶瓷艺术品创作的文化内涵,在发扬陶瓷艺术创作内涵的同时,吸收国内外最新的陶瓷艺术创作思维、创作文化,从而在时代的发展下更好地实现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邵长宗.传承与创新的当代陶瓷艺术的几点建议[J].现代装饰(理论),2014,(09):144.

[2]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总目录[M].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57-302.

第6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一)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人员比较业余

大多数的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者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作训练,因此,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源主要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事件。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主要是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听说的事实,或者亲身经历的事件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通过艺术加工展现出来,因此,艺术作品通常带有鲜明的生活痕迹。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者在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时,通常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的,创作时间存在不固定性,这就阻碍了文化艺术创作的进一步推进。因此,群众需要付出比专业创作者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二)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个人倾向性严重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者大多是人民群众,他们的职业不同,所处区域也不同,而各个区域和职业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点,因此,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时,创作者通常会把不同的理念和喜好在作品中进行展现,这就导致文化艺术作品中存在严重的个人倾向,不能体现客观事实。

二、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对群众艺术文化馆的建设

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群众艺术文化场馆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群众艺术文化馆建设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并指派专业人员对群众艺术文化馆进行监督和管理。针对群众艺术馆存在的资金缺乏、创作人才稀少等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增加对群众艺术文化馆的资金投入,保证场馆建设具备充足的资金;还要积极引进群众艺术文化创作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群众文化艺术作品的质量,让群众艺术文化馆真正为群众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文化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群众的创作积极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让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者的工作绩效与他们自身的创作水平、创作效率和创作质量挂钩,从而让创作者充分认识到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价值。当创作者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时,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另外,还要寻求多样的文化艺术创作模式,保证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水平,并且为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培养他们对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兴趣。

(三)树立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精品意识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对于提高创作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因此,创作者在进行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时,要树立精品意识,将作品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另外,树立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个人身上,还体现在整个区域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质量的提升,因此,要在提高创作者个人创作水平的同时,提高职整个区域的创作水平。

(四)加强与其他文化艺术部门的合作

第7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关键词]冯友兰,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功用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6-0040-03

抗战时期,冯友兰在颠沛流离中努力构建着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思想精髓统汇于其代表作——《贞元六书》之中。冯友兰在书中全面论述了其对宇宙人生、世间百态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功用的独到见解。本文将对他的这些艺术思想进行考察,以期对当今的艺术生产和发展有所助益。

一、艺术创作:致力于“以技进道”

(一)艺术创作须基于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的深刻觉解。冯友兰认为人对某类事物有觉解,这类事物便对人有价值,有意义;觉解的程度愈深愈多,它对人的价值便愈大,意义便愈丰富。并根据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的程度不同,将人划分为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它与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密切关联:精神境界愈提升,其对宇宙人生的觉解便愈全面愈深刻,其对世间事物所属某类某性之特点的体认便愈明晰愈真切,对创造性的艺术创作便愈有利。且境界的提升,还有助于创作者突破先天才力的限制,在精神方面臻于自由解放,这对于讲求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的艺术创作来说大有裨益。当然,艺术创作也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深度广度,常决定着创作主体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的觉解程度。因此,艺术创作不能“凭虚别构”,而应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思考人生,把对生命的理解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而所谓“本然艺术”,则是指艺术的内在之理。冯友兰认为,万物皆有其理,艺术也不例外,其内在之理就是“本然艺术”。艺术又分很多别类,每一别类“都有一本然底艺术作品,与之相应”。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都须以这一“本然底艺术作品为其创作的标准”。凡艺术作品,“若有合乎其本然样子者,即是好底;其是好之程度,视其与其本然样子相合之程度,愈相合则愈好。”因此进行艺术创作时,创作者须对本然艺术有深刻的体认了解才行,同时要将自己暂时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以虚静之心进行艺术创作,这样可更好地“心赏”事物,构思意象,运用高超技艺将事物的神韵、意境表现出来。

(二)艺术创作要“抗志希古”,努力寻找“最好表示”。一个民族的艺术,始终处于生长发展之中,有生长发展,便会有更新变化。时间是最好的选家,“经过它的法眼以后,未经它淘汰底,都是好底作品。”后人进行艺术创作自须大力借鉴前人优秀成果,努力融合前人创作经验。所以冯友兰提出艺术创作要“抗志希古”,“以经过时间选择底作品为法”,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对待民族的传统文艺,既不能抱残守缺,泥古不化,又不能妄自菲薄,空言创新,而要把它当成“活底东西,养育培植,叫它生长发展。”冯之所以有如此观点,是因为他对民国时期文艺创作欧化的倾向非常不满。他认为文艺创作可以现代化,但不可欧化。欧化尽失民族特色,且不易为民众所了解,很是可鄙。艺术家们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使民族文艺得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焕生机。此外,艺术创作还须努力寻找“最好底(艺术)表示”。他认为“人在某种情形下所有底某种情感,在某种文艺中用某种方式,只有一个最好底表示。”这个最好的艺术表示能最佳地揭示事物所属某类某性的特点,亦能最传神地表达艺术的气韵和神魄。因此,艺术创作要在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深刻觉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文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并努力寻找那个最佳的艺术表示。

(三)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技进乎道”。在中国哲学和艺术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技道之辨”。冯友兰认为,“技进乎道”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其中,“道”既是宇宙论中的最高理念,又是人生观中的理想境界;而“技”则是形上之“道”的具象体现,又是进于理想境界的有效途径。冯认为,道可思不可感,而世间实物却可感可觉。进乎道的艺术就是借助高超技艺,以艺术表示的形式,将创作主体对事物赏玩的经验展示出来,使受众在欣赏玩味时能有所觉解,从中悟道。进乎道的艺术应如庖丁解牛般心手相应,指与物化,达到以道驭技、以技致道、技中见道、技道相融的理想境界。且事物是极其复杂的。每一事物其所属之类、所有之性,不知凡几,所以表示一事物个体特点的艺术只是末技,不能进于道,而表示一事物所属某类某性之特点的艺术,才是进于道的艺术。因为后者能用可觉的事物将那不可觉的“道”表示出来。文学讲求“言外之意”,音乐追寻“弦外之音”,绘画构建“画外之境”,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技进乎道”体现出来的是一位艺术家的“最高艺术精神”。艺术创作既要将艺术经验化作创作实践,又要深化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提升精神境界。

二、艺术鉴赏:坚持多元评判

(一)艺术鉴赏要“移情入境”,也要“超然旁观”。冯友兰认为,艺术鉴赏首先须对艺术品做一番“理智底了解”,“同情底了解”。所谓“理智底了解”,就是对艺术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等艺术生产的要件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此作为评判艺术品的根据。如果缺乏这种了解,便不能很好进行艺术感知和艺术想象,也无法成功地对艺术品作出回应。而所谓“同情底了解”,则是因为艺术品通常是艺术家在一时一地特殊情境中有所感而作的成果,如不对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有完全的明了,则不易进行评鉴。因此,艺术鉴赏必须设身处地,了解艺术品的创作情境。这种“同情底了解”,其实是孟子“知人论世”说的进一步引申和发展。冯友兰据此提出了艺术鉴赏的具体路径:要“目观”,也要“心赏”;要“移情入境”,也要“超然旁观”。所谓“目观”,就是以感官观物,所谓“心赏”就是对艺术品进行赏玩。冯在这里特意指出,艺术鉴赏不同于纯理智的哲学思考,因其带有情感,所以不能“心观”,只能“心赏”。而“移情人境”是指好的艺术品通常会引起欣赏者一种情感经验,此情感经验与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经验相通或相合,是引起双方情感共鸣、思想共振的原因所在,所以艺术鉴赏要通过移情进入到艺术作品情境中,用心赏玩其中的意境和神韵,达到物我两忘、主客合一的完美境界。譬如欣赏绘画要能产生一种人在画中游,情随景迁的感觉。“移情入境”注重发挥鉴赏主体的感性直觉,“以意逆志”,将主体情感经验投射到审美客体中,消除主客体之间的距离感,从而“悟”入境界,产生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而所谓“超然旁观”则是指在艺术鉴赏“移情人境”的同时,亦能对艺术品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对艺术品的意蕴、创作者的经验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品味,从而深化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巨大飞跃。冯友兰的艺术鉴赏观就是建立在其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的深刻觉解基础之上,体现的是其对艺术心理的深刻洞见。

(二)艺术鉴赏要根据艺术的本然样子、多数人的观感和时间的标准来对艺术品进行评判。在冯友兰看来,评判艺术作品的标准既客观,又主观,两者不相矛盾,因为“有许多理,其中本涵有可能底主观的成分。”具体言之,其评判艺术作品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合乎艺术本然样子”的标准。好的艺术作品能“使人感觉一种境,而起与之相应之一种情,并能使人仿佛见此境之所以为此境者,此艺术即是有合乎其本然样子者。”凡合乎艺术本然样子的艺术作品,便是好的艺术作品;相合程度愈高,则艺术作品愈好。好的作品能以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打动人心,产生一种相应的情境,引起情感上的波澜。这种艺术感染力往往亘古弥新,具有穿越时空、永恒的生命力。二是多数人的标准、一般人的标准。凡艺术作品能感动一般平民大众,使其内心有所觉解,进而产生一种善的道德行为的,便是好的艺术作品,反之亦然。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因受时地所限,狃于所习,而不能很好地为多数民众所感知,所了解,即所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者是也。那么对于此种艺术作品,又该如何评判呢?冯友兰对此提出了第三条标准:时间。他认为,可将这些一时有争议的艺术作品留待后世去评判。当然这后世公论,自然仍是一般人、多数人的看法。若这些作品在后世仍不能感动一般大众,永远和寡,则这些作品便不是好的作品,而只是创作家或宣传家的空谈妄想而已。可见,冯友兰在评判艺术作品时,非常注重对其所处时空环境的具体考察,这合乎其对艺术品抱持“同情底了解”的一贯态度。

三、艺术功用:力求“美善相乐”

(一)艺术可以调情理、敦教化。中国传统艺术思想认为,艺术创作要“发乎情,止乎礼”,讲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注重艺术的社会功用。具体来说,艺术之于人的力量是感动。所谓感动,是指美好的艺术能以情感人,在潜移默化中驱人为善而不自觉。“使人有知识靠教,使人有道德靠化。”任何一种艺术都有教育的功用,都可作为教育的工具。就个人而言,艺术可以调情理,悦身心。好的艺术作品往往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形塑思想,造就健全人格。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羲之亦说美好事物能“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以说,好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体验,使人在颐养身心、汲取知识的同时有所觉解,有所感悟。而就国家社会而言,艺术的教化功用则更大。它可以厚人伦,敦教化,易风俗,对个体、对群体皆大有助益,值得每一个社会成员去用心体验,倍加珍惜。

第8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在历史上成就卓著。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和激励,在当代近几十年国家整体发展的形势下,陶瓷艺术又呈现出崛起的趋势,在作陶制瓷的创新领域里,成长起一批不同年龄段的陶瓷艺术家,赵强当属中青之中的优秀者。

赵强的陶瓷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意韵,在当今丰富多彩的陶艺术作品中,以其自成一家的形式语言和鲜明的风格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示出在创新构思、驾驭工艺材料与运用技艺方面的才能,拓展了陶瓷艺术发展的空间。他的陶瓷艺术创作,从早期开始,就以其坚实的基础,新颖的创意构思,得心应手的表现能力,显示出良好的潜质。

赵强的陶瓷艺术专业才能是多方面的,从立体造型到平面装饰,从具象描绘到抽象表现,既具有深入细致刻划的能力,还能够在把握对象本质特征基础上写意。更可贵的是他能兼容二者形成具有个性的形式语言,在具体的作品中体现出艺术的个性和特点。他既认真地研究民间陶瓷装饰简约而浪漫的意味,又能汲取国画写意的畅达和潇洒,进而加以融通转化为适合陶瓷艺术表现的形式,构成独特的本体形式语言。他的艺术和技术方面的才能,在上海浦东机场内部环境的陶瓷艺术创作中,己经有所发挥和显露。

长期以来,他在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探索方面是认真严肃的,而且是肯于下功夫的,从最近创作的一批陶瓷艺术作品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以《鱼在水中游》这一系列作品为例,一个构思,不仅设想出多种形式的构图表现,而且采用不同的釉下装饰颜料描绘,通过烧制过程中窑内的温度和气氛的变化,形成完全不同于纸面和画布上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优雅而别致的陶瓷艺术风格特点,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也是难以企及的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另外以《奇石》为装饰题材的一组瓷器,在器物的立体造型上表现类似于奇石的纹样,无论在造型与装饰的尺度关系,装饰部位的选择,装饰构图的确定,都是比较得体的。

通过欣赏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可以感觉到他在创作实践中是认真探索的,他的艺术实践和工艺实践是踏实专注的。每一个创作构思的最初酝酿,都是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多种方法加以表现,做反复尝试。在多种效果比较和不断深入中进行思考,有所发现也有所创造,从而达到为表现构思寻求最佳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实践过程,从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能力,以求最终达到提高陶瓷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

赵强的陶瓷艺术作品风格简洁、明快、爽朗,装饰构图留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利用陶瓷材料表面精致的质感,衬托装饰主题形象的艺术特征。合理地安排空间关系,使人感到舒展、开阔,给人以发挥想象力的余地,艺术表现力是丰富的。正如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院长张仃先生在讲齐白石和黄宾虹的艺术表

现特点时谈到:黄宾虹的艺术表现是用加法,齐白石的艺术表现是用减法。黄宾虹是加到不能再加,表现的视觉效果是深厚丰富,苍郁葱茏;齐白石是减到不能再减,高度概括和提练,突出形式感的表现,引起欣赏者的联想。

赵强的陶瓷艺术创作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在整体表现方面是学用减法,其中既有传统的国画章法,也有现代绘画的构图,二者兼容交互,结合成为统一体,可谓中西合壁,形式感是很强的,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在具体的局部表现上,他还运用加法,有的作品中如荷叶、岸边、山石等,根据对象的形式特征,有的也用加法来表现,不只是用描绘的手法加工,而且利用陶瓷颜料在烧成中高温条件下的变化,形成类似于反复点染后浓重而丰富的视觉效果,呈现出富有表现力,意蕴醇厚的艺术风格。赵强在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方面是下功夫钻研的,不断进行形式语言和工艺技法的尝试。在艺术创作过程,为实现创意构思,他明确地意识到是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而不是纯粹的绘画表现。由于他对陶瓷艺术的属性认识的明确,对作品表现形式特征的审视,所以才会在实践中寻找到适合自身表现的手法,形成独特的陶瓷艺术形式语言。

第9篇:艺术创作特点范文

[关键词]舞蹈创编 生活元素 融入

一、舞蹈创编中生活元素的融人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经常谈论到的一个话题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充分证明了艺术是离不开生活的,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舞蹈艺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对于生活元素的融入。

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使用的表演器具也很先进,但是往往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舞蹈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仅仅注重了对于舞蹈艺术的表面形式的追求,却忽略了对于舞蹈艺术的内在价值的追求――即追求将生活元素和舞蹈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拉近舞蹈艺术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一旦舞蹈艺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很容易导致创作出来的舞蹈艺术作品缺失了生活的灵魂。这些没有融入进生活元素的舞蹈艺术作品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缺乏了对最基本的生活元素的运用,失去了舞蹈艺术作品存在的内在价值――反映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基本生活。这些浮于表面的艺术作品无法让人民群众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寻找到共鸣的感觉,难以感染到人民群众。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对于生活元素的吸取,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设法让人民群众在欣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寻找生活的共鸣,并结合人民群众生活实际,赋予舞蹈艺术独特的艺术美感。

舞蹈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艺术表演者通过自己的形体来进行艺术表达的表达方式。舞蹈艺术创作要对社会上的现实形象进行总结,并提炼出个性鲜明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流畅美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舞蹈器具和舞蹈布景道具来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让创作出来的舞蹈艺术作品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贴合。综上所述,在进行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何让艺术作品既具有着艺术美感,又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贴合在一起,就成为了舞蹈艺术家进行舞蹈艺术创作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舞蹈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生活元素是舞蹈艺术的创作源泉,任何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和生活元素紧密不可分,从舞蹈艺术创作的规范性角度来进行思考,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够直接将生活中的基本元素应用到舞蹈元素中(会影响到艺术的美感),但是,可以以这些生活的基本元素作为最基本的原料素材,经过艺术加工,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人民群众。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到达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和艺术的美感的有机统一。

首先,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舞蹈艺术创作者可以将一些生活的基本元素积累到白己的头脑里,形成生活元素的“知识库”,并寻找合适的位置,将这些生活元素转化成为艺术元素,添加到舞蹈艺术作品中,提升舞蹈艺术作品的生活表现力。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就是“主体内在结构撞击”的艺术创作方法,是通过创作者的积累质变为艺术作品的典型代表;

其次,舞蹈艺术家在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对于生活元素的理解。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家在进行了生活元素的吸取之后,要根据自己心中的判断力来进行生活元素的吸取,并从平凡的生活元素中筛选出这些生活元素的闪光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就离不开舞蹈艺术创作者对于生活元素的理解,并加强舞蹈艺术创作者对于生活中的基本元素的判断能力,通过舞蹈艺术创作者的判断,抽象出生活元素的艺术形象;

最后,在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虽然生活元素不能够直接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通过舞蹈艺术创作者的浓缩提炼和艺术加工,添加进自己对于生活元素的艺术感悟,就可以有效地加强生活元素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民群众的共鸣。因此,可以看出,舞蹈艺术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

三、舞蹈创编艺术要超越生活元素

在提取了足够的生活元素积累之后,还要充分的意识到,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还离不开舞蹈艺术家对于生活元素的艺术抽象提炼,赋予生活元素艺术表现力,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艺术。具体的来说,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对基本的生活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整理,并通过采用合理的艺术设计安排,构造出更加合理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一套具有着高度艺术美感、高度和谐的艺术表现力的舞蹈艺术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是通过形体的艺术表现来进行对人民群众思维的感染,是通过形体艺术的表达来展现生活元素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普通的生活元素的升华式的艺术表现。为了更好的促进生活元素和舞蹈艺术表现的有机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舞蹈艺术创作:

首先,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情感的讴歌和升华。只有赋予了舞蹈艺术生动丰富的情感,才能够加强舞蹈艺术的艺术表现力,在人民群众欣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激发人民群众的内心共鸣。所有的舞蹈艺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都具有着激发人民群众思想共鸣的特点,可以说,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舞蹈作品,都是通过对于基本的生活元素的提炼与升华,融入基本的情感元素,赋予舞蹈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例如,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男女之间的纯美爱情、祖国壮丽河山的浩瀚之情等,通过舞蹈艺术家的不断积累总结,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元素的凝练总结,在舞蹈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来,让创作出的舞蹈艺术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的美感。舞蹈艺术家在进行舞蹈作品的构思过程中,离不开对于舞蹈艺术中细小的部分的内心独白的挖掘,而这一部分的创作是和现实的生活元素分不开的。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紧密地遵循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将生活元素的基本精神赋予到舞蹈表演过程中,充分地发掘出舞蹈艺术表现的表现能力才,充分地发掘出舞蹈艺术的艺术表现价值。

其次,舞蹈艺术在进行生活元素的融人过程中,要对基本的生活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提升生活元素的艺术美感,使得人民群众在进行舞蹈艺术的欣赏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生活元素的艺术美。具体的来说,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生活元素重现到艺术的舞台上,就和普通的过日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在进行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将生活元素和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展现出生活元素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感。与此同时,很多的生活元素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在进行舞蹈艺术加工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生活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处理,提升这些生活元素的艺术表现力。舞蹈艺术的美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在进行舞蹈艺术的表现过程中,舞蹈艺术表现者的形体美、舞蹈艺术表现着的动作没都是舞蹈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让舞蹈艺术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出灵动之美。综上所述,舞蹈艺术的创作是对生活元素的艺术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