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业绩自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社会实践;岗位职能
1教师去公司实践不仅能获得专业的最新岗位职能,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学校与公司的合作紧密度
我所在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与当代信息紧密贴近的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有:平面美工、三维建模与场景设计实训、三维建模与渲染实训、UNITY游戏项目实训、VR/AR项目开发这些课程,都是跟时代信息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去公司实践,对我们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企业是跟关联时代气息的,也是一定是跟着时代潮流的。因此,去企业实践,教师们就可以去获得最新的本专业岗位需求以及最新的岗位职能。当然,去公司实践也大大提升了学校与公司的合作紧密度,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共事之后的这种关系一定会对以后的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专业课程的论证、课程设置的研讨、我们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就会优先去选择这些企业。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学校与企业成为培养学生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2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与设置上有了新的认知
我们系院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分以下部分:美工与网页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场景设计、三维模型制作和贴图制作与设计、UNITY游戏项目实训、VR/AR项目开发等几个主要课程。但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户界面UI美工设计方向的岗位,非常重要,人才需求也比较大,也是目前就业前景很好的一个方向,但我们系院到现在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一门课程。在公司手机游戏设计中,用户界面设计(UI)布局及设计实战这一块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因为不管你的游戏角色原画设计有多棒,最后还是要能过漂亮设计合理视觉感觉强的用户界面(UI)来呈现你的游戏或动画或作品;因此,我们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可以在开课方面这方面的课程,这个课程就是:“美工界面设计(UI)课程”,目前,我们系这个课是与“美工与页面设计”一起来才126个学时我们感觉还是课时不够,这个美工界面设计(UI)课程,我们认为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课程比较好。当前手机游戏非常普及,并且这一块的前景也是非常大的,从公司了解到这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缺少的,目前他们招人也多,并且感觉招不到人,就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从公司了解到一个手机游戏的10人项目团队人员的安排情况:美工界面设计3-4人,三维模型设计2-3人,程序设计2-3人。由此可见,美工界面设计的人是大量需求的。因此,建议系院在这一块增加课程课时数,以适应当前社会人才需求。
3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尽可能地让教师们多去参与校内的社会项目实践
高校内各部门的资源一定要共享,比如,建在校内的企业实践基地、大师工作室等。因为这种基地或工作室,一般都会有承接有一些社会上的真实项目,在这里实践,其实也相当于提前进入了社会角色。比如,我校就有“王世安主任计算机仿真工作室”,就是很好的教师实践基地。工作室有很多在研的项目,可以让相关课程的教师都参与到工作室来。所有工作室实践的展开都是让教师带着学生来完成,成而培养新型的师徒关系来完成工作室的在研项目,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实战型虚拟仿真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4实行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
通过企业实践,发现企业最受欢迎的是具有职业素质的职业技能人员。当代企业用人的黄金法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坚持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除了针对专业技术系列课程外,还特别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设置。可以引入企业文化,联合企业共同设计职业素质培养系列讲座、活动,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期;全面开展本专业的知识竞赛活动和创业创新活动,创新能力养成学生职业素质;同时,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让学生进校后就开始有意识规划、设计、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我们也把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差异性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安排优秀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优良作品进行人力、物力和创业环境支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并全力支持并引导学生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5责任心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中
是在公司员工们责任心这一块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工程师或设计师的每一件作品或每一个产品都会有一个人跟踪始终,所有的设计都一个责任人跟进,最后作品如有出错,谁设计,谁负责;核查到底,是谁的错,惩罚分明。当然,出色完成工作的也是一定有奖励的。还有公司的每一个岗位都是责任到人,从而形成公司上下有铁条不紊制,生机蓬勃。与此我想到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更加责任制,每个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要有立责任书,毕业生就是我们教师的作品,我们教师必须对他们的就业及以后的人生路尽心负责。
6团队精神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中
在公司,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就像游戏或虚拟现实项目开发,其实一定是一个团队在合作的。所以,文档的规范、文件的约定等等,显得尤为重要。游戏或虚拟现实项目开发,前期要有策划,中间要有美工UI、三维建模与动画、后期要有交互程序与后期特效与后期合成,每一步与前面都紧密相扣。因此,团队合作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需要重点培养与锻炼。在学校,我们给学生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本专业学生参加2017全国高职技能竞赛的第一届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赛项,就取得了广东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广东省队取得的最好的成绩。我们全系开展竞赛活动,从大量的竞赛作品中选拔优秀作品,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修改并完善作品,并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支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力,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校内举办各种大赛,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第四个学期内,我们专业会选拔校内比赛的优胜者组成优秀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参加广东省选拔赛和国赛。
7可以参考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来制定学生的多元化学生考核模式
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公司发展速度快,技术更新快,并且他们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是高水平与高效的工作效率。当然,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是难达到公司的要求。公司会分时间段进行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会作为评优评先进以及工资提升的直接指标,每个员工,每天要汇报工作进展,就是日汇报,同时周末还要写周记汇报。这些公司的管理对我有深深的触动。我们学生的多元化学生考核模式,也可以参考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来制定。他们一进社会就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激烈的竞争,因此,在学校时,就通过指导他们与外面兄弟院校或省外、国外的比赛进行竞赛与评比。设置一系列竞赛考核活动来增加同学们的竞争能力。如果是团队比赛可以将考核分为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
8结束语
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了当前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及三维建模、三维游戏以及虚拟现实(AR)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让我熟悉了三维游戏以及游戏作品的策划、前期策划、中期编辑、后期特效与后期合成等技能,并真正地融入了三维建模师、游戏项目开发等的岗位职能的专业环境与工作流程。当前社会,是一个计算机行业公司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高职的计算机教师,我们在校内期间,应当走进学校内的实践工作室;我们在假期就应当走进企业进行社会实战。这样,我们才能紧跟时代前沿技术。因此,高职的老师们去公司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经历了去公司的实践的历练,相信我们专业在新的学期,会有新的面貌!也相信这些社会实践一定会大大受益我们专业的学生们!
参考文献:
[1]郑登文.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17(10).
[2]成军.试析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实践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12(11).
数字化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在于如何培育顺应数字化环境的编辑出版人才。数字时代的编辑出版人才应具备如下几个重要的能力:1、具有多种媒介技术操作运用的能力;2、对数字出版产业链增值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3、对海量数字化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利用的能力;4、对跨媒体内容定制放大效应的市场运作能力。因而在数字化时代。要以“大编辑”、“大出版”的理念为指导,拓展学科建设,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适用于图书、报纸、期刊、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和手机等传播媒介,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时代,为了提高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按照市场的目标来培养学生,使他们站在数字化发展浪潮的前端,具有更好的职业适应性,并拥有较多的技能储备。
二、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编辑出版的实践教学仍旧停留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阶段,由此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强调人文哲学理念、忽视实践技能训练,这种传统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地表现如下。
实践教学课程陈旧落后。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编辑出版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没有经过科学调查论证,在概念上做文章,与快速变化的业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致使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照搬或雷同某些传统基础学科模式,例如许多院校编辑出版学开设中文专业传统必修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学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仍然采用单一的“闭卷”模式,忽视了该学科实践性、开放性与多样性的特征。针对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的编辑出版具体课程普遍缺乏,与当下活生生的编辑出版业界现状关联较少。
实践教学人员“眼高手低”。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编辑出版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高等院校的编辑出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师资队伍人才结构的影响,已有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学科转业转行来的,这些教师既缺乏编辑出版专业系统的正规培训,也缺乏对编辑出版流程的实践了解。各地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尤其是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片面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轻视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使得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或“纸上谈兵”。有的院校因师资不足的原因,该专业学生在选修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或者仅为虚设。
实践教学设施零散低端。
多年来由于一直将编辑出版专业等同于一般人文社会学科。在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实践设施更新过慢、实验条件受到限制,在扩招形势下不少院校甚至还出现几个人共用一台电脑上实验课的现象,妨碍了编辑出版教育发展与市场现实需要保持同步。不少院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实验室主要停留在报刊、书籍的电子编辑功能上,一般只是安装常规使用的几个软件,如方正排版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缺乏较为昂贵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装帧印刷机等专业设备,弱化了网络编辑、音视频编辑、图表编辑、装帧设计的能力锻炼。因此,实践教学设备的严重残缺导致教学课程、教学人员、教学对象缺乏实践性的恶性循环。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演示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当前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主要以演示型实验为主,实验教学类型十分单一。演示型实验是最常见、基础性的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原理、理论的感性掌握,其特点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但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主要以书为本,注重知识验证过程,缺乏创新性、探究性和自主性。总体来看,各地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如下状况:教学形式上单一枯燥,仅仅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内部封闭性实验教学,以灌输、讲授为特色。
三、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编辑出版专业要相应地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以应对数字传媒时代对出版教育的挑战,要调整培养目标,要培养数字时代所需要的具有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编辑出版专业作为综合性的经世致用的学科,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闻出版业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才能建立、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特点”。
实践教学课程要凸显时代性。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将被更大程度地突破。需要适应数字化的趋势,建设具有自完善、自调整、可融合特性的课程架构,以保证课程设置具有更强的自身开放性与相互兼容性。提高课程更新和课程组合的灵活度,以保证课程设置能够针对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数字化时代,不仅出现手机出版、博客出版、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告、影视出版、动漫等多种出版形式,而且传统出版物内容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也可纳入数字出版的范畴。传统出版教育显然不能囊括数字出版的新技术形式和内容范畴。编辑出版专业应相应设置网络编辑出版、手机编辑出版、网页制作、图文编辑与排版(飞腾)、数字影音制作、数码图像处理、动漫游戏、版权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书业电子商务、图书营销与市场推广等新型课程,以培养既懂多种媒体编辑出版、又懂市场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人员要强化实战性。
在数字化趋势下,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知识重构、能力再造的任务。以往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都需要突破自己的专业局限,需要建立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造较为立体化的实践能力。
编辑出版专业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设一支既懂编辑出版理论,又熟悉实践业务的离水平师资队伍。“走出去”是指选派一些教师到编辑出版部门实习,在实际工作中熟悉编辑出版业务,了解编辑出版动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教学活动,使之成为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家。“请进来”是指聘请全国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者、从业者来校讲授相关实验实践课程,可实施“校内教师+校外技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设施要注重融合性。
数字化趋势下,内容融合、终端融合、技术融合等已促使编辑出版工作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编辑方式从单一的线性编辑扩展为多媒体的非线性编辑。要培养复合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就需要具备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设施。
当前,实验中心的建设重点应将过去独立分散的传统实验室,过渡到以媒介融合为导向的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上。实验中心应形成涵盖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编辑出版整体系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或实践成为大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充分调用各个实验室的资源,各个单元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流程的衔接,从而为培养数字化时代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提供充分的条件。在这样的实验平台上,不仅能完成传统报刊书籍的编辑装帧设计等,还能完成数字多媒体如动画、游戏的创意设计、非线性编辑等。
实验教学方法要鼓励创新性。
数字化时代,需要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以生为本,注重实验创新过程,建构开放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由验证型实验发展为自主、探究型实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创新型实践。尝试进一步打破课堂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界限,使编辑出版实务课程的日常教学。在仿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应用电子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不懈地注重实践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讨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该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该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科学管理的观点,旨在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与社会竞争力,达到培养以及提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应用电子技术;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是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实践环节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配置的学时也很高。现如今,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均采用了很多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相应专业的技能培养,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各高职院校基本形成这样一个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进行学校与学校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生产与教学结合,拓展工学结合、创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与联合培训中心等。只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不少难题,更甚者不容易实施。因此,不但要坚持不懈地坚持工学结合、生产与教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思路,而且还要注重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效力,让其得到足够的发挥,并结合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达到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要求,从而解决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一直以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中都会安排有实践内容(实验或者实训),只是往往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脱节的现象。因为有时会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教学,目的是想让学生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再进行相应的实验或者实训。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还是进行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从而处于被动状态,而没有办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参与该教学活动。违背了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宗旨。(2)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开设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偏向于某些课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内容与社会实际技术相差较大,即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某些课程所开设的实践内容中,验证性的实验较多,而侧重于学生创新思维、设计类的内容很少;可能由于仪器设备的原因,在实践内容中,安排软件仿真的项目较多,而实际制作电路实物的项目较少,这样就让所做的实际项目得不到验证。因为仿真时往往比较理想化,而实际制作却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仿真与实际会相差很远。这样就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锻炼查找故障、分析故障、解决故障以及综合调试的能力,而这方面的能力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因此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就目前来看,如何更好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是大部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遇到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1)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办学起步晚,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基础薄弱。(2)作为我国最近大力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也还没有建成一套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及相对应的管理体系的标准。或许每个高职学校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以及相对应的管理中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只是大部分高职学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估计还是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因为他们把应该集中管理的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了分开管理。(3)一些具有优势的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由于某些原因而被当成摆设——闲置。基于以上原因,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更加感到缺乏。所以,除了增添各方面的投入以外,还得进一步增强高职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积极建设高职校内实践教学的各种有用资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更应如此。
3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科学管理
对于高等职业学院来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体制要完善,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也要不断地加强建设开发以及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从而可以很好地处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1)为了能够扩大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各个尽可能的方面来选取、安排实训实验内容,使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收集、积攒相关实验实训的资料,这样就可以给相关实践教学供应更多可选取、参考的资源或者信息;也能够给相应课程真正系统的实践训练供给更多的资源和基础。另外,对于同一实训项目,可以采取插件元件和贴片元件分别单独来进行,也可以采用插件与贴片元件结合来完成,达到多元化。再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渐渐加入一些需要学生设计的实验以及实际电路设计的实验实训,从而达到培养以及提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2)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设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的技能训练的质量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课程实践教学中实训实验内容单独分开进行的现状,一开始要做的就是要对该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创建一个彼此互联的流程,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接着在实践教学的教材方面要加大力度进行改革,让本专业内各个课程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能够做到信息互相借鉴、参考以及共享,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也达到实践教学结果的再利用价值。(3)在教师方面要做好稳定工作,同时创建相应的评价机制。管理方面要予以实践教学教师相应的支持、鼓励待遇,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要创建相应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要对每一位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质量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际技术水平方面进行相应的考核。
4结束语
以上谈到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该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该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科学管理的观点。如果各高职院校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模式,选用各种各样的途径及方法来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对学校、教师,特别是对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社会竞争力、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巧萍.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08,(17).
[2]陈林杰.高职院校核心技能课综合化路径实践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3]蒋求生.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实训室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5).
(一)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林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适合林业学科所需的专业技术和基本技能;高新技术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以下特征: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教学目标设计的灵活性。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现自主探索、自主创新、个性化学习的实践课教学模式体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林业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
(二)变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课程设置上针对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具有林业特色的教学实践内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其设备、条件、方法、程序和手段应该有多种选择,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步骤,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和调试、实验数据的测试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使相关的知识点涵盖到林业特点的领域,形成独立的林业特色。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体系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完善实验室现有学生安全教育、实验室档案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实训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卡管理制度、课前预习制度、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教材建设、教学资料管理、网站建设、实验室开放,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改变教育思想、确立现代高校教学管理观念为先导。保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健全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明确学科评价特点,从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要求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核心内容针对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个性化研究型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电子技术实践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森林工程、电子信息等重要课程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调整了实践课的比重,提高实践课的学时,平均占理论课程总学时的30%以上(不包括课程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在改革过程中淘汰了一些过时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个性化的实践内容,这些实践占实验学时70%以上。重点增设综合设计性和个性化实验。同时,将相关课程的实验打通,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要建立不同的管理考核办法,对学生的出勤、实验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计入实验成绩。评估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有效调控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实验教师工作的水平。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了解电子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在工程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知识。教师则对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要求,结合林业方向,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践、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例如:建环2012级电工电子学B-实践能力考查,共有67位学生自愿参加了考查,占在籍人数的94%。主讲理论教师提前向学生下达了三个方向的研究要求,要求针对实际问题,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考查活动采取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题签上的题目都是电工学理论在工程实践具体应用的典型案例,具有结构完整、自成系统、难度适中的特点,考查的分数计入平时成绩。学生们说,参加这个考查活动,分数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得到了一次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的意识增强了,知道了今后如何去学习和怎么样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相关的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讲解基本元件或较为复杂的元器件时,教师可根据情况现场拆装,向学生展示其内部结构,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其性能、主要参数、使用环境、注意事项及其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异同。对常用的集成元件、电容、电感、交流接触器、电动机等,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让学生对元器件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然后再作讲解,使学生有可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搜集资料,对案例中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主要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集思广益,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
(三)开放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要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个性化的研究型实验内容。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提前预约报名,实验室根据预约学生数量安排时间,使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必要的元器件。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动手去完成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分组来完成。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对同样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他们需要把自己的结论清晰地表达出来,共同探讨,完成开放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体系。由于学生的努力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奖两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学生爱创新、想创新、学创新,在创新能力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和集成性
关键字:电子技术; 实训; 教学; 提高
中图分类号:TM1-4;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1-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也同时促使企业重点关注制造工艺对产品质量的作用,开始规范工艺,对能熟练掌握规范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大幅上升,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技工学校,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才能做好人才的培养呢?我们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只是关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及考核,这更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而这恰恰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相悖。经验告诉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朝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发展,才有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开设合理的电子相关实训课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其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理论与能力的统一
学校开设实训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依靠日常的理论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完成。但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应该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再经过专业的项目来不断实践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等综合能力,最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所得相结合,成就个人的专业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就要运用恰当合理的表现手段和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各自不断扩充和完善,最后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统一,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与学习的动力。因此在电子实训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电子实训课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时刻关注电子科学的发展,把最新的技术和最实用的知识带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笔者曾经在完成串联式稳压电源安装实验后,鼓励学生以此为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给自己的手机设计一部充电器,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制作出一个个既好看又实用的充电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最终也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了不小的锻炼。因此,在实训教学课堂中,一方面要使课堂生活化,让理论知识衍生出生命力量;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建构知识,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价值。
四、优化实训建设,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训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实训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对实训中的电子元器件和各类仪器设备的功能、参数以及维护都很熟悉。再者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下企业实践,及时了解行业内最新资讯,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方向,与时俱进才能使得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落后社会现状和需求,当然,教授实训课本身对老师自己也是一种锻炼,也能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2.加大实验投入,创造良好的实训和教学环境
实训教学所需仪器设备、场地与环境等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对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中,发现加大对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的实验设备的投入或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装或者自行设计研发新型试验设备,如仿真软件等,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现代实训教育的需求以及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发展方向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或者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再者,实训课的教学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的利用相关设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形成图文并茂的形象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同时也能更好的突出重点,扩大课堂教学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建一个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将老师的见解、课件、典型试验以及学生之间的探讨等等内容放到这个平台上来。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教学平台,打破传统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课堂得以拓宽,也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提升学生的眼界、思辨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制定合宜教学方法
实训前,教师应该做好充足准备,对实训课题和内容、难易程度和工作量有充分的了解,制定实训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然后确定合适的训练量和时间,训练量以学生不失去兴趣,不产生疲劳和逆反心理为度,允许因人而异,训练时间上对能力偏弱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宽松,并加大对其的辅导。同时,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时,要对他们做好介绍,使学生明白实训的任务、目标和操作方法,特别是要把实训过程中碰到的仪器的操作规程、安全规范以及工艺要点跟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都能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教师既要坚持以学生独立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检查、引导。
建立和完善一体化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由相关的专业老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规划好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4.产校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室的环境中所能进行的实训项目比较局限,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日后工作中所需面对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也积极利用广东省政府对开展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的支持,联系各个电子类生产企业,为学生争取到进入生产一线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在现实生产中接受更细致更专业性的培训,并通过对生产现场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来验证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熟悉操作规范,锻炼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提升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作用。
5.改善评价体系
在实训时,分时间段组织学生对各自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互评,鼓励大家分享心得,探讨问题、相互帮助、改进作品。老师在做出最终评价时,应该参考其他学生的意见以及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操作的熟练程度、调试方法正确与否、测试数据是否准确等综合情况来给出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多给学生一些成功机会和体验。
五、结束语
通过对电子实训课程的探索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文焕,金平,刘艳,闫捷.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100-103
[2].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141-142
[3]黄海燕.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实训室建设研究[J].教学研究,2012,(2):21-22
论文摘要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文章以office、flash、eda等软件为例,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0 前言
目前,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应该学习学习哪些教育技术能力,掌握何种适合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软件,是我们应当研讨的课题。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说明其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1 microsoft office办公套装软件
microsoft offic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拥有许多组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等,在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是word、powerpoint和excel。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不仅能够进行文本处理,还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表格混合编排,制作成版面整齐美观、视觉效果强化、主题鲜明突出的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本。教师主要用来编写电子教案、论文、总结、试卷等。
excel是电子表格制作软件,利用该软件,不仅可以制作各类精美的电子表格,还可以用来组织、计算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方便地制作复杂的图表和统计表。教师用来制作学生成绩表、并且可以分析统计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等,再者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制作分析图表和趋势曲线等。
powerpoint主要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它虽然不是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但是它具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大部分功能。与其他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相比,它简单易学、高效便捷,是零基础的教师学习课件制作的首选软件。它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影片和声音等媒体组合在一起,制作成课件,很好地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替代一些耗时的板书和作图,在完成每课时的教学任务外,还可以扩充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着积极作用。
2 flash动画制作软件
flash是有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目前的最高版本为flash cs3。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画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动画。flash与其他动画工具相比,具有矢量描述、播放流畅、数据量小、色彩鲜明等特点。flash可以把图像、动画、声音、文字及交互按钮融合在一起,制作出界面美观且交互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师,掌握了flash的基础后,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定能够按照自己的构思,制作出满意的动画效果。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有微观的、渐变的、动态的等抽象过程,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讲授,若通过动画来形象地模拟出这些过程,则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解这些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时,仅仅用教学挂图来说明就显得苍白无力,如果用动画来模拟三极管内部电子的流向和分配关系,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 eda软件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3.1 multisim——虚拟电子实验台
multisim是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出品的电路仿真模拟软件,被称为“虚拟电子实验台”,早期版本为electronics workbench,这是一种新型的虚拟电子实验技术,在创建实验电路时,元器件和测量仪器直接从屏幕图形中选取,且软件提供的测量仪器的图形界面和实际测量仪器非常相似。利用multisim来进行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仿真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实验室仪器不足、元器件短缺或不合规格等因素,还能利用软件提供的不同分析方法,辅助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原理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并且能够使学生学习常用仪器如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protel dxp 2004软件
protel是aitium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cad软件,是目前国内电子行业使用最广泛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有多种版本,现在教育行业普遍使用的版本是protel dxp 2004,主要用于绘制电路原理图、电路仿真、pcb板设计等。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运用protel软件可以快速绘制规范的电路图,在小制作中可以制作成规范的pcb板,恰当利用protel的仿真功能,既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且为学生的以后的设计开发奠定基础。
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要正确认识电路仿真软件的作用,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来辅助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而不是片面夸大这种辅助手段的作用、功效。用软件进行教学、实验,固然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实际操作,因为那样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 结束语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学习一些教学辅助软件,努力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新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中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改革。但由于多方面因素,技能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针对这些不足,职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勇于改革,提高职校技能教学水平。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刻板。传统课堂上,教师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很少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总是将课堂当成自己的主场一股脑儿地将要讲的内容塞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鲜有互动,课堂气氛不容乐观。至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多少知识,教师很少了解,也很难采取实际行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太过刻板,很难达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预期目标。
(2)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一个中职毕业生,如果理论知识扎实却实践能力缺乏,则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处于劣势。中职院校一直遵循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但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如今部分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有些学校虽然将实践教学提上日程,却总是以各种借口使得实践教学难以落实。
(3)缺乏双师型教师。中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虽然这些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多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一些中职院校教师为了晋级评级,有时可能把精力放在专业学科研究和论文撰写上,很少有时间专门研究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相关培训。长此以往,自然就忽略学生专业技能教学。
(4)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一些中职院校缺乏投入,实践教学设备不够先进。特别是电子技术这种飞速发展的专业,设备更新非常迅速,而学校经费有限,很难及时更新设备,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践受到影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案很难真正落实,技能教学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
(1)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中职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观念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认真分析市场改革发展的形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良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是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2)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技能实践教学要求中职院校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更要重视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问题,更多地设置实践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践,并且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技能实践教学的认识,构建创新的思维模式。作为职校教师,应该认清现在的教学形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仅有的资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适合的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首先,中职院校应该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利用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一切资源,建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量技术、EDA、单片机、电子产品的设计等实验实训基地,并且邀请相关专业的有名望的专家加盟实训基地,努力实现教学一体化,同时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接轨。其次,应该完善校内实习平台。校内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综合训练,学校应该建立并完善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尽可能让学生进基地去实习实践。要利用专业优势,发展技术,创造成绩,争取资金投入,成为具有特色的实习基地。再次,有了足够的条件,学校就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建立校外实习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弥补中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的不足,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过程中得到锻炼,实现产、教、学结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对中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应该认识到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传统刻板、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双师型教师以及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等,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型、全能型人才。
一、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问题
1.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应用电子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的深化实施,以及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对传统教学模式就能有效打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用电子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对电子技术专业实验的强化比较重视,要充分将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并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贯穿。这样才能有助于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下,对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就能创新,从而优化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2.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问题
从当前的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没有结合实际,在学科的融合性方面没有加强重视。一些学校的课程是采用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方式,在内容上也没有结合学校特征以及专业特征,不注重应用电子实验实训教学,过度重视理论教学。
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基础设备建设没有完善,专业教师资源比较缺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性比较强,尤其是在实验实训教学中会涉及到诸多的设备,并需要专业化的教师参与。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实验实训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专业教师数量也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没有加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的科学性不强,课时不足等。有的一些学校虽然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教学进行了结合,但是在教学的老师却不是同一个人,这样就会造成理论实践内容相脱节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系统的现象发生。
二、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应用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要充分重视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应用电子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要注重从内容上进行创新,结合专业的特征制定科学性的教学方案。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在技术内容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这就要技术内容的及时更新以及技术背景的更新,让学生学习到当前最新的电子技术知识[3]。研发一些和日常生活应用密切相关的实训项目,比如无线电子门铃设计与制作、助听器的设计与制作、数字万年历的设计与制作等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发挥实验实训教学的优势。
第二,创新教学的方式。应用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能对实验实训教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实训教学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学习到真正的技术。具体教学中可将现代化的技术在实验室中加以应用,对实验教学的现代化目标加以实现,并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甚至于可以有意识地准备一些有故障的废旧电器,让学生查找故障原因并维修。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验实训教学的趣味性。
第三,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就要充分重视理论教学为辅实践为主,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學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培养,专业基础好,动手能力的强的学生着重硬件,编程能力强的着重软件,因材施教。当然所有的教学环节得以实施是以先进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为保障的,模拟生产场景的教学环境,以及与岗位需求所对应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第四,注重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案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效率提高有着促进作用,老师在这一环节就要能充分重视课程的科学化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就要结合专业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让学生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更好的在实践当中加以应用。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学习的效率上也是有着不同的,所以老师要重视差异性的教学课程设计,最大化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第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重视监控措施实施,构建完善的管理考核措施并加以落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能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就要注重建立教学检查小组,对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监控,及时性的提出教学的建议,这些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就有着积极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要注重结合实际进行深化改革,只有在这一层面得到了加强和目标的实现,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实际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谢石连,张弘,葛敏敏,付奕.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4(09)
[2]张斯珩.浅谈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3(24)
[3]敖玉军.商科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3(24)
[4]王颖.在电子实训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14(S1)
关键词:数字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图形创意》;教育启示
1 何为数字媒介
数字媒介是以数字形式和数字内容并存,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下展现其交互性、智能性、简洁性的新兴媒介。数字媒介的产生反应的是其时代的特性,不同于传统传播媒介,数字媒介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交互性,基于此特征,在数字媒介的干预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类课程能够更好地传播课程理念。
分析数字媒介,首先是从媒介角度上来说,它作为一种具有传播功能的媒介介质而存在。新媒体研究学者刘自力把将出现于现代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等之后的数字技术媒体称作新媒体。这其中包括电脑和一切运用微处理器、数码、镭射、互联网的技术设备、电子娱乐产品,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多媒体系统、高科技视频系统、遥感系统以及通过数字手段生产的艺术品、仿生信息产品和各种含有电子内容的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等等,这些都应属于数字媒介。所以数字媒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介环境,它在技术特征上是具有明显的开放、互动、虚拟、共享、兼容特点信息载体的沟通环境。
其次,从传播的角度上讲,数字媒介的环境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并集合了多种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大众传播”的规模和影响力,信息的改变传统媒体线性(直线)、无间断性和固定的单向传播模式的环境,使用户将线性思维、单一话语还原成点状结构和多重话语,角色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选择和参与,体现了双向、互动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对于数字媒介来说,它本身不能传达信息和思想,人才是主导者和策划者,但是数字媒介使得人在传达信息的方式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例如,在互联网博客中,作者消息的同时,阅读的受众也在参与消息的,消息本身和对消息的评价一样重要,都是博客信息内容的组成部分。
2 《图形创意》等设计基础课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设计学科重要的分支学科,自身专业特性就和媒介的发展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首先从课程本体来看,作为一门集综合性于一体的学科,视觉传达设计是借助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是应用性传播与艺术的结合;其次,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来看,传播媒介发展的历史也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历史一一新兴媒介的接踵而来,引领并开拓和发展了新的传播领域和传播方式,从而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整体学科的发展。
《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担负着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创意思维训练任务,其课程任务是让学生在课程当中通过对图形的理解,运用创意性思维模式,创造出既有信息传播功能,又新颖和独特意象想象力的视觉创意性图形,支撑着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价值的设计形式。基于《图形创意》课程任务,它的核心便在于使复杂的信息内容有效和富有情感化的传播,传播本身成为了受众与信息交流的绝对途径,因此,一方面《图形创意》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做到信息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图形创意》课程的性质就也决定着其应利用更加有效地授课方式来传递课程信息。传统的平面设计是基于印刷媒介为架构而进行的设计实践,而印刷媒介单一的感官认知并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和高效的理解课程内容,数字媒介的介入能够弥补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本身发生着微妙变化,革新课程的培养方案。
3 《图形创意》课程的教育启示
国内的《图形创意》课程伴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步发展,由江南大学林家阳先生最早推广,并出版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学科专著《图形创意》,奠定了该课程作为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核心地位。兰州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图形创意》课程最早也追溯到2003年,十年间该课程稳步发展。在这十年,课程的授课核心和其他高校《图形创意》课程设置一样,都集中在将传统创意理念应用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中,也获得过诸如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一些成绩,但能够感受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不断老化,设计的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伴随着设计对象由印刷媒介转为数字媒介,体验化和情感化设计理念开始兴起,《图形创意》课程与其他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一样,面临着只将自己局限在单一媒介的设计实践的窘境,继续在新的设计观念中寻找源泉成为一种空想。在面对新的媒介挑战,学科组对课程乃至专业的建设都重新定位,将数字媒介作为现在乃至将来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对象,设计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1 教学方法的多种媒介化
首先在课程设计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课件的编撰中采用视频和交互动画,如制作关于同构图形的变化时所采用的数字媒体技术,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知晓所学的基本知识点,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使用非美术元素来提炼视觉图形,如用图形的表现形式绘制音乐的韵律和武术的节奏等。
3.2 设计实践的多种媒介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写道: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本身非消极的、静态的,而是对信息内容有强烈地反作用,所以在设计实践环节中,媒介选择的不同使得设计内容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同学认真区分媒介的差别来选择最终索要实践的媒介。针对这一实践新课题,鼓励同学不拘泥于传统媒介――印刷媒介的限制,积极开展多种媒介的设计实践活动,尤其是紧贴时代的数字媒介,让图形这个静态元素不再冷冰冰,成为动态的、交互的、丰富情感化的传播要素。
3.3 设计交流的多种媒介化
积极利用手机媒体来传播图形设计,如在微信平台和微博空间新设计,使其成为焦点事件,尽管目前传播面还仅限于部分业内,但随着课程本身的不断开放,未来会展现出更加积极的一面。
4 结语
传播媒介的发展将数字媒介带到我们身边,使得《图形创意》等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必须适应新的传播媒介做出革新,因此,应做到不固守经典,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调整,才能将课程的授课内容最有效的传授于学生,也才能通过授课方式的变化来发展自身的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
[2] 童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玲.媒体艺术史纲:走向整合的旅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4(5).
[5]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上、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7] 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