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第1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自音乐课程改革起,在普通高中里掀起了一股热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都有很大的改变,真正做到了“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教学都取得了成效。在音乐课程改革中,付出最大的是我们这些一线的音乐教师。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需要我们对以往的高中音乐教育方式、教学模式做深刻的反思。如何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音乐教师,如何对喜欢音乐并决心走音乐道路的学生进行专业音乐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就高中音乐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质、改变教学方式,适应教育课改的要求谈一下自己的拙见,希望给奋战在教育前线的音乐教师一些启发。

一、改变传统思维,接受新理念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很多一线教师都习惯了这种传统方式。如果让他们改变习惯、传统,很难,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也不能仅仅使用单调的“满堂灌”,毕竟年代不同了,教育发展阶段、教育水平也变化了,所以接受的教育方式自然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要反思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找出它存在的弊端,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高中音乐新课改给我们音乐教育、教学指引的新的方向,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让音乐课堂成为一种欣赏、创作艺术的殿堂。因此我们在心理上要有明确的态度——这种课程改革是成功的改革。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它,并且主动地发现、分析、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能彻底改变。闲暇之余,我们要好好学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借鉴国外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力争把最好的教育方式运用在高中音乐课堂上。

二、积极顺应新课改,丰富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顺应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把反映我国近现代以及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各民族的音乐,使学生热爱我们祖国的音乐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欣赏音乐时能感受到祖国音乐独特的魅力,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并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欣赏、歌唱、创作实践能力,一改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让他们掌握一些歌唱技巧、基本创作能力,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音乐,对那些具有音乐天赋、有音乐梦想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引领他们进入更高的音乐学府,从而踏上自己的音乐梦想之路。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方法,让音乐课堂更有效

高中音乐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改“以欣赏为主”为“以实践为主”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的转移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做很大的转变和突破。

首先,我们音乐教师要在以往注重技能技法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德”的培养。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正如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对学生说的那样:“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学演戏”。这一点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上同样适用,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学音乐,首先要学会做人,因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我们在教育教学上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合理地运用好网络资源,与时代接轨。通过网络学习国内、国外那些成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大胆地应用到自己的音乐教学课堂上。要让自己的音乐课堂与众不同。

再次,要鼓励高中学生敢于勇于创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也是这样,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要想成功,就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那怕自己的创作很拙劣,也不要放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2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流行音乐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时代与历史的烙印,长期以来,音乐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广受人们欢迎,与其他音乐类别相比,流行音乐更具时代性,是对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与精神风貌的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流行歌曲一度被禁止演唱。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重新获得发展,并以其多样化的风格、个性的唱法,拓展了人们的艺术视野,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一、现状:“流行风”进入高中音乐课堂后的影响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高中教育现行的多个版本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片段和组品;从教材内容来看,几个版本的音乐教材在流行音乐素材的选择上都极具代表性,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脍炙人口的特点。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流行风”进入高中音乐课堂后对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校园网站上分别了两份针对音乐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截止到调查时间终止,全校共有12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调查,有效率97.5%。

统计分析“教师对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看法”的调查问卷结果发现,82%以上的教师对此持支持态度,另外一部分教师则持反对意见。在对这些参与问卷的教师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其中对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持乐观态度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本身就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应当被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好于“强堵”,当代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形形的流行音乐,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对流行时尚元素的需求极为迫切,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当学生审美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再对其加以引导,有助于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音乐文化深入学习。另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则认为,流行音乐无法达到音乐审美的要求,是一种较为肤浅的音乐形式,其内容与思想也不适合放置到课堂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只是一味对学生喜好的迎合,而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从“学生对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看法”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当代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远远高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其他音乐,96%以上的学生认为流行音乐更加贴合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心理感受,简单明快的流行音乐能够帮助他们缓解课业压力,使心情变得舒畅。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提升了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对流行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音乐鉴赏能力也获得提升。

二、反思:优化流行音乐教学的策略

目前,我国流行音乐数量繁多、风格多种多样,加上媒体和商业宣传,整体呈现出一种铺天盖地的态势,与之相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极强,可塑性高,缺乏足够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也极易受流行歌曲中不良思想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分辨欣赏流行音乐,使流行音乐真正有益于学生发展,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优化流行音乐课堂教学,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注重引导,明确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教学活动始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其音乐素养,达到陶冶情操、健全品格的教育目的。当前的流行音乐鱼龙混杂,部分歌曲消极庸俗,因此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引导,突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坚持以“音乐”为主题,以音乐为本。如在设计“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联系”这一课时,教师选用SHE的代表作《不想长大》作为导入,由于这一歌手组合和歌曲是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课堂气氛瞬间活跃,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接着,教师循循善诱,学生逐步了解到这一歌曲实质上是由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演变而来,学生恍然大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提升了审美能力,而且还在流行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二)与时俱进,推动音乐教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多媒体电教设备应运而生,这无疑为音乐教学现代化带来了福音。传统的音乐教学表现为“三个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由于教学设备的缺陷,音乐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充分发挥流行音乐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每一堂音乐课都变成一场视听盛宴,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场美妙的音乐之旅,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加强教学效果。

(三)转变模式,积极开发第二课堂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音乐教师还应积极开发第二课堂,辅助音乐教学。对当代高中生而言,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远比音乐课堂上多,鉴于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音乐生活的引导,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画廊、展板等媒介资源,为学生宣传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从而在整个校园范围内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定期举办艺术节、歌唱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集体活动的耳濡目染中提升音乐素养。

三、结束语

近年来,流行音乐逐渐被纳入音乐课堂教学,使流行音乐获得突破性发展,也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受流行音乐自身缺陷影响,部分含有负面思想情绪的音乐不利于学生成长,在“流行风”为高中音乐课堂带来一股清流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正确引导其分辨欣赏高雅的流行歌曲成为当今音乐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雪芳. 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9.

第3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伴随高中新课程的到来,新课程标准突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历史的课堂也在渗透新的理念,确立新的视野。“动感式”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变革、改造的主体活动来构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创新性的教学形式。而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自我意识强,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他们同时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面对这样学生,音乐欣赏教学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音乐本身的魅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的参与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充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积极探索,如何让我们的音乐课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喜欢,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

2、“动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由于受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而循规蹈矩,忽视了开发学生的思维,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的音乐表现与创造能力,并且在很多高中学校根本就不重视音乐这门学科,安排的课时相对就非常的少,就会出现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大的现象。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运用的最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听、唱。这样的教学活动枯燥无味,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当的还是主角,主导着学生的一切课堂音乐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学生的音乐体验活动没有足够的伸展的空间,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受到抑制。所以,出现了高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兴趣的现象。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其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

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音乐课堂提出“创新、实践、探究”的要求。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主性较强,思维也趋于成熟并确立了理想。学生处于青年初期个性的审美心理与社会审美心理加速相互渗透,个人美感日益深化。他们力求在各审美领域取得和成人一样的评价权,同时他们在审美方面又有着高于成年人的积极性和敏感性,他们不再满足于官能的欣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渴望亲身的体验,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中音乐欣赏课还应该有学生情感体验、理智认知、音乐表现及音乐创造的过程。只有充满动感的音乐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动感”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途径

3.1寻找课堂中的兴奋点。

通过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英国教育家说过:“一名教师,你首先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若教师一味注重于照本宣科地讲解,频繁地播放音乐,学生往往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真正投入到对歌曲乐曲的理解中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电教化教学和体态语言的优势来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本质上讲,音乐欣赏是一种听的过程、也是一种听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所以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也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音乐欣赏课堂的活动设计必须突出音乐性、情感性,以情为先,引导学生在音乐听觉的时空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享受音乐美感,陶冶情操。

3.2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感”。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学唯一的目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是音乐教师关注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亲身体验音乐的基础上,还能学会思考和分析音乐,让学生的思想、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比较、思考、分析,理智的欣赏音乐,充分的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兴趣。音乐艺术的创作、演奏和制作,离不开严谨的思维和理性的驾御。音乐与诗歌文学,音乐与历史事件,音乐与地理文化,音乐与影视、造型艺术等等,音乐中无处不闪烁人类丰厚浓重的文化气息,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研讨、判断,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和培养音乐欣赏兴趣的有效途径。

3.3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的乐趣。

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学生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并非静止于心,而是以学生的行动反馈给课堂,表现在教学的对话和交流活动中。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性教学,不仅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索的空间等等。在学习民歌《茉莉花》这课的时候,教师对比欣赏了南北方的《茉莉花》,请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二首民歌的风格特点有什么区别,并以小组为单位概括总结,这些合作学习的安排,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活动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4、总结与反思

第4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教育;音乐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结构、功能、内容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创新,音乐课作为改革较大的一门课程,也提出了最新的理念。对我们广大的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机遇。就音乐教学而言,它在听觉、感觉、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优势。音乐教学的创新是一个演变和渐进的过程。那么,高中音乐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它,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音乐的学习,去感受美妙的音乐。音乐是一门体验性强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但资料表明,在音乐教学中存在“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是很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把音乐的理论知识及发音等看得过重,也正是这些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烦进而畏惧上音乐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渴望的是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真情的音乐。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音乐课上把一些比较好的流行音乐拿出来,了解作品及歌手的背景等。此外,学生往往会对一些美丽的图片或视频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找一些配有画面的音乐或资料,同时配上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将学生的听觉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上《旋律上的终止感、主音》这堂课时,可以用语文诗歌《悯农》来导入,并让学生用动作来体现古诗内容。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与学习环境。

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变得内容贫乏,枯燥无味。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对于音乐的课堂教学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成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人。如果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仍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证,音乐教学就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因此,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沂蒙山小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歌词变成自己的家乡、学校或者班级来唱,让学生尽情体验、大胆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更好地感受创造的乐趣。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标提倡综合化的音乐课堂,要求在教学中注重音乐与其他方面的有机联系。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博学多才,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同时还要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的内容引进课堂。例如,在课堂中介绍一作品时可以介绍些和此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故事去听音乐,理解音乐,不至于觉得音乐枯燥乏味了。另外,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教程是一门融合了欣赏、唱歌、舞蹈、作曲、器乐、表演的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这就对音乐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网络、录像或与同行观摩研讨的机会,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

四、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

音乐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沟通渠道和交往机会。音乐课上有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合唱、歌舞表演、话剧表演、即兴创作、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音乐讲座、合唱队、舞蹈队、乐队、话剧编演等等各种活动。相信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往活动,学生肯定会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自己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和感悟。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新课改的号召,顺应新课标的方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目的,加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标。

参考文献:

[1]郭永琴.关于中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9(21).

[2]宛煜.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师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8(23).

[3]杨立春.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第5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 生活 实践

一、改变思想注重课堂体验与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特别是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时间的环节,经常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等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单方面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形式和教法上,重教师的教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内在感受与形式的挖掘;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间的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而我们的音乐课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则毫无兴趣,乱作一团。一眼望去,教师与学生似乎是两个不同空间中毫无关系的个体与组织,各做各的,下课后一拍两散。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缺乏互动,缺少交流的音乐教育中度过的,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却没什么好感。以上的问题都阻碍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让人们认识到了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课堂贴近生活,课堂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的实施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学堂。反思当前的音乐教学,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课堂,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是让音乐老师只图接近用多媒体来授课,使老师忘记了钢琴、声乐、舞蹈才是我们上课少的工具,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走出传统的教师角色,变学习上的“传授”为“引领”和“促进”,变对学生的“主宰”为“合作”与“交流”,变“教书”为“研究”,变“执行课程”为“建设课程”,使学生脱离“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头脑,释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2.相互尊重建立以实践为主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

一是人格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二是教学民主。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紧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融入课堂,在充分自由、轻松的环境里畅所欲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能“俯下身来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师生间的交流多了,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也更融洽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更浓了。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特殊的地域环境,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师生互动交流策略,如才艺展示、游戏竞赛、分析讨论、个体探究、谜语竞猜……从而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和新意。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舞台”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功感。

(2)以生活激趣,促进教与学。学生常说学音乐到底有什么用?为了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音乐源于生活,在我的课堂中我常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在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时,我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和学生一起在体验中学习十六分音符()时我用了跑跑跑跑、走跑跑,跑跑跑跑、走跑跑的方式。在学习切分节奏(2/4、XXXXX)时我用了大大的西瓜,再联系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我改变为咚哒哒咚哒,学生一学即会,在课堂中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比如赛歌会,卡拉ok比赛等,以“赛”激趣。

(3)自主探究,合作创造。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

总之,要做到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实践,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不单纯是鉴赏应该与参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

[2]金亚文《理解与实践高中音乐新课程》

[3]刘知新《优化教学论》

第6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音乐教学;传统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音乐教学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教学方式呢?这是音乐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只有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与发展,才能让音乐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达到前进的目的。

一、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树立起新型的创新教学理念

首先,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高中生学习和感知音乐的渠道越来越多,例如,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等,这些都是极为高效的音乐学习渠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由于当代高中生接触音乐的角度和方法大大增多,所以,音乐教学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意识到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影响,并立足于这个实际情况开展实际的音乐教学,让传统音乐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方面的积极创新和探索,从而充分利用当代的科学技术,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其次,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众所周知,音乐理论对于音乐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做好理论工作,才能让音乐学习变得有章可循,最终达到科学合理的提升。与此同时,实践工作也是必须可少的,如果只会纸上谈兵,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声乐实践,学生就会缺乏对于声乐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导致学了忘、忘了学的状况发生,大大影响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因此,教师必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把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音乐实践,从而让音乐课程变得更加具有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纷繁复杂,让音乐教学变得更加贴近生活。

最后,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新课改有一个深入的研读,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具备综合音乐素养的优秀学生,这不仅体现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还体现在思想品德的建设中,学校应当加强音乐教学的建设,并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推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音频、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从而让他们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已经被广大教育者证明是一种极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高中音乐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并就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且及时收集课堂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必要时对学生进行点评和引导。对于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加以研究和讨论,并把这作为调整课堂进度和课堂内容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音乐教学就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把“以生为本”贯彻到了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3.拓展音乐教学的交流平台

音乐交流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积极开展一些音乐领域的交流和比赛,学校也应当积极推动平台的发展,定期组织一些校园音乐会等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可以组织校园大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街舞比赛和校园民谣大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校的音乐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进行活动宣传工作和动员工作,并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这些交流平台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有重要帮助的,能够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实践活动中,让课外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满足了他们生活的需要。在这些音乐比赛完成之后,学生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达到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把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彻底融入现代化音乐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实践才能让高中音乐教学走向完美。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不仅是追求自由而和谐、充分沟通与交流的教学气氛,注重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和探索音乐教学的需要,更是以创新为前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现代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紧跟时展需求,紧跟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的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大胆探索,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综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谈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创新的策略。

一、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还比较落后,而这次新课程的改革跨度和难度都相当大,也使得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一些问题显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动力,多数为被动式学习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当前音乐教学变成了那些考不上名牌大学而又想考取好大学的学生的另一条捷径。学生的音乐学习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多数学生都想以报考音乐院校,并不是因为热爱音乐学习,而只是因为想上个大学。由于不是兴趣所在,多数学生音乐学习缺乏动力,被动地去应付音乐学习。

(二)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契合

在我们老师看来,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都是音乐瑰宝,但学生们是否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主要是因为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背景、形象以及所勾勒出的音乐时代都离当代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很难引起学生直接而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音乐教学内容改动频繁,偏离正常的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诸多地区普通高中的音乐课不仅教学内容可以随便变动,而且相当频繁。学习内容日趋专业化,声乐学习、器乐学习、乐理学习、视唱练习逐渐替代正常教学内容,这与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完全相背离,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和正常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策略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科学的教育体制,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音乐教学理论的研究、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以及教学的反思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针对如何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一)丰富高中音乐学习内容,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我们知道,单一的、远离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兴趣爱好、适宜地整合必修课(例如教师在必修课的音乐剧欣赏部分,可以调整单元结构,设置专门的《音乐剧赏析》单元,而适当保留教材中的经典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或拓展选修课,丰富音乐课程学习内容,为学生转变音乐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二)转变教师角色,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学生没有自我规划,被动学习音乐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外加以引导,搭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高,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开设师生互动的点评等。

要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课外表现平台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曾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组织了一次年级学生的才艺比赛。参赛选手自主选定比赛曲目、确定演出形式、求教老师和同学反复练习,修正和提高自己;而不参赛的学生中亦有很多自发参与到活动中,群策群力,为参赛选手出主意、想办法、构思演出形式,反馈表演的意见等。这次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且调动了参赛学生和非参赛选手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实施差异性评价,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第8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擞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 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5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6 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积极应用音乐课程的整合功能

1、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一对一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较好的处理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音乐课程整合极大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与方式,教师的表扬、学生的鼓励、家长的赞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

3、音乐课整合,注重了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双向选择引进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使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中。

4、音乐课程整合既保证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五、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第9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音乐创作;现状;方式;思考

1 铜仁一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为贵州省一类示范性高中。学校在智力教育的同时也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除按照课程标准保证音乐课时外,学生可自由选择音乐选修课与社团活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实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学习方式。

从教学理念上看,学校秉承“人人发展、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取长补短。音乐教师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探索音乐。从教学设施上来看,铜仁一中现有数间标准的音乐教室、排练室、舞蹈室来满足每个音乐教师的教学需要,还有学生琴房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使用。此外,校舞蹈团、校民乐团、校合唱团、校交响乐团配套齐全,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团体。

总体看来,铜仁一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资源还是师资力量都位于全市首列,可以说代表了整个铜仁市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水平,所以该校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当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2 铜仁一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创作”模块的教学情况

2.1 学校领导层面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规划的制订。对于一门体现素质教育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何开展,学校领导的决策至关重要。从铜仁一中学校的领导层面看,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不断在加大对音乐学科建设的投入,完善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带领音乐教师组建校级音乐团体,支持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的音乐交流活动等。

对于音乐“创作”这一具体教学环节,该校领导反复提倡教师要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力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上可看出,铜仁一中学校领导在宏观层面对该校的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乐园。

2.2 音乐教师层面

教育的前线工作者是教师,音乐教师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执行者,秉承何种教学理念,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分配和完成教学内容,都将直接影响音乐的教学质量。

现铜仁一中的音乐教师都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的教龄已达10年以上,在教学实践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但从高中音乐课程内容中“创作”模块的教学要求来看,全校音乐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为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通过访谈与观察,大多音乐教师的日常教学安排,以欣赏为主,歌唱次之,对于“创作”这一模块的教学只是偶尔进行。因此,造成该校音乐教学中“创作”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发展相对缓慢。但值得思考的是,大多音乐教师认为,对于“创作”模块教学不足的原因不在教师而在学生,他们认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大多没有接受系统的音乐训练,让学生参与“创作”实属纸上谈兵,很可能整节音乐课上学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所适从,更无法集中注意力。一直以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高中音乐教师认为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重点还是应在鉴赏音乐上,却忽略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作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1]除此之外,“创作”模块相较于其他音乐教学模块,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作曲技巧,拥有即兴创作的能力,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

2.3 学生层面

追求个性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创作”有效地符合了这一心理发展规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是颇受学生喜爱的。为了探索出适合铜仁一中实际情况的音乐创作教学模式,笔者针对学生进行了为期3周的音乐创作教学实验。

选取高二年级的7个班级进行实验,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创作有兴趣,但存在有想法却无从下手的问题。第一周,教师要求学生为《静夜思》的诗句创作旋律,部分学生能够即兴哼唱且旋律自然,但不能运用乐谱书写下来,原因在于识谱能力不足。第二周,为了解决学生的识谱问题,创作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乐谱的相关知识后再创作,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可以运用简谱写出一两句旋律,但写出来的乐谱并不规整。第三周,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将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由教师即兴弹奏一段旋律,让学生为其配上歌词,运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创作方式,其效果显著,学生的创作氛围较之前更加高涨,兴趣更为浓厚,反馈的作品也更多。

3 总结与思考

通过观察与思考,铜仁一中音乐创作模块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深知“创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模式不适应和相关知识储备欠缺等原因,对音乐创作模块施教效果不佳。而学生由于在小学、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程度较低、质量不高,导致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很多时候高中音乐教师甚至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重新回顾小学或初中阶段应掌握的音乐知识。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关键还是在于音乐教师。音乐创作的形式是多样的,创作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创作”随处可见,并能灵活融入任何教学内容中。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有:第一,集体创作。“集体创作其实是一个引起个别学生创作动机的活动”,[2]由点到面,增加学生的创作信心,教师作为集体创作活动的组织者,在其中只担任掌握创作进度、解决明显错误与记谱者的工作,为学生在创作活动中提供帮助。第二,即兴创作。此种教学方式不受作曲固定形式的制约,只需要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按照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是人声,也可以是文字、图画或肢体等表现形式。除教W方法外,音乐教师还应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学校领导也应为音乐教师创造更多观摩与深造的机会,由上而下,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音乐创作力是音乐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改变人类工作方式的今天,唯有关于“美”的创造是人类独有的,是机器不能替代的。高中音乐教育除了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对“美”的创造。因此,借此篇文章,希望能为高中音乐教学研究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