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对老人的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老人的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老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2.6 强老年护理风险的控制

第2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身心健康;原因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0-01

1 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因素

1.1 生理因素 人到老年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出现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导致与外界的交往受限,因而容易产生抑郁、多疑、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各种疾病明显增多,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1]。

1.2 社会因素

1.2.1 离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离退休后,约有1/3的人会产生不适应,不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出现心理或躯体方面的异常[2],会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有的还伴有血压波动大、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久而久之诱发心身疾病。

1.2.2 经济问题 城市老年人大部分有独立的经济收入,而农村老人多无固定收入,生活水平低,因经济问题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老年人在社会及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改变,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2.3 个人与家庭关系 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婚姻美满,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这些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丧偶、子女亡故、后代犯罪、失业,期望值过高,患得患失等容易使老年人身心受损。

1.3 疾病因素 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反应因人而异,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以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其他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老年人有多种疾病并存特点。[3]疾病的痛苦加上活动能力的受限,造成了老年人的消极悲观,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4 心理因素

1.4.1 示强心理 老年人资历长,经验丰富,以老卖老,希望周围的人尊敬他,恭维他,患病后更为明显,若不能满足其需求,易产生急躁情绪,久而久之导致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等。[4]

1.4.2 孤独失落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由退休前的忙碌变为退休后的无所事事,子女无时间陪伴,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加上身体上的不便等众多原因,出门次数减少,减少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产生了孤独和失落感。

1.4.3 焦虑恐惧抑郁 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担心患病,心理负担加重,有的老人虽身体不适,但考虑到经济状况,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更加重了心理上的恐惧感。老年人由于病情不可逆转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现出心灰意冷悲观失望。

1.4.4 敏感多疑和固执 老年人一般不愿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老年人敏感多疑,有角色强化心里,认为自己的病情很重,怀疑医护人员及家人有意隐瞒病情。往往一个细小的动作和一句无心的话,都会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1.4.5 依赖心理 由于衰老及疾病,自理能力丧失,需要他人照顾,常会感到自卑,认为被社会抛弃,成为了家庭的累赘,易产生依赖心理。

2 护理对策

2.1 疾病的预防护理

2.1.1 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开朗面对现实,不必过分关注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放松心情,尽情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不自寻烦恼,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善于自我调适。

2.1.2 为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让其能正确了解疾病,从而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能力,调节好不良情绪,善于安慰、控制自我。

2.1.3 鼓励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做到与众同乐,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健身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体质,还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会使其心境平和,情绪稳定。

2.1.4 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相互关心,鼓励家属关心体贴老人,不仅从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还要从情感上多交流。特别是一些丧偶的及患有

慢性疾病的老人,更应给予关心、体贴、安慰、理解、支持和照顾。也要指导老年人和晚辈和睦相处,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与晚辈存在差异,不能强求年轻人对事物的看法与自己一致。共同营造轻松,祥和的生活氛围,使老年人心情愉悦,安享晚年。

2.1.5 鼓励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学习老年保健知识、老年心理学及家政学等。既学习了养生保健知识,又能了解国家大事,既丰富了老年生活,又紧跟了社会的步伐,不会与之脱节。

2.2 临床护理

2.2.1 做好生活护理 患者从入院开始,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病人,耐心倾听其的询问,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年患者,精心地做好生活护理,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尽量满足其需要,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2.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对待老年患者应有耐心,尊重老年患者,称呼恰当沟通时态度诚恳而温和,说话声音响亮而不急,回答询问要慢,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解决实际困难。

2.2.3 护士应掌握全面的护理技能,护理操作娴熟、感情真挚,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照顾,容易赢得患者信任和配合,促进其身健康。[5]

2.2.4 用药护理 护士应全面耐心地对老年患者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等。详细叙述用药时间、剂量、方法并按时发药,向患者强调不按医嘱服药造成的不良后果,让他们明白正确服药及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另外,在对老年人的护理中,也可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搀扶老人。当发现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疏导,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生活上的关怀,积极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只有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教,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的放矢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做好心理调节,适应环境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建英,赫厚英,胡亚静,等.老年人的健康与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3):328.

[2] 樊爱珍.老年人心身问题的社区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72.

[3] 梅树荣.老年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4.3(4);50―51.

第3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将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测评情绪,记录心绞痛发作、心律失常发生、血压水平等情况,查心电图、生化结果进行判断。将各组住院期间发生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数量予以记录,在患者出院后加以随访半年,重点记录患者院外猝死率,再住院率后加以统计。将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在干预组和治疗组中可以看到有如下的变化:在住院期间经过对心理干预组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在各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主要是:心血管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二者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常规护理对照组院内心血管恶性事件发作绝对值以及比例明显高于心理干预组。出院后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组院外猝死达到4例,比例高达8.3%,在随访的半年内住院有33例再次或者多次入院,比例达到68.8%。而常规药物护理药物治疗加心理干预组院外猝死仅发生1例,比例为2.1%。随访半年内有25例再次入院治疗,所占比例为53.2%。上述指标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t=1.66~3.32,P

第4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口腔科,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根管预备中运用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是否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方法 选择160例需要做根管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运用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及运用四手操作未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各80例,比较两种方法降低根管预备中的疼痛程度。结果 运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的80例患者产生重度疼痛仅有3例,无或轻度疼痛65例,构成比与在根管预备术中作未行心理护理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5,P﹤0.05)。结论 在根管治疗术中运用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

[

关键词 ] 疼痛;心理护理;根管预备

[中图分类号] R5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33-02

随着牙髓治疗技术的发展,对有牙髓炎、根尖周炎的老年人患牙行根管治疗后可长期保留,这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然而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器官的衰老和机能的退化,疼痛阈值呈增龄性增加,但疼痛的心理阈值却是增龄性降低的[1],因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度降低[2]。且老年人因其自身特点,根管变细,根管走向复杂等特点,根管治疗的难度加大,尤其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疼痛,患者往往因恐惧、疼痛等因素而导致医患纠纷或放弃治疗。根管预备成型是决定老年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3],如何在根管预备过程中,有效减少疼痛的发生对增加老年人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在老年人根管预备过程中,椅旁心理护理与四手操作配合对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是否有积极意义。

1 临床资料

作者收集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年来完整的160例因意外穿髓和急、慢性牙髓炎的老年后牙根管治疗病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68例,年龄60~77岁,所选的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沟通障碍,术前精神状态可,身体无其它器质性疾病。将选择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运用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未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各8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布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根管预备工作

四手操作均由1名技术熟练主治医师和经过四手操作培训的1名护士组成,对照组未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未进行特殊心理护理,按《四手操作工作手册》进行根管预备的配合:①拔髓:将拔髓针适时递给医生,注意随时吸去唾液和水,以便显露术野。 ②测量根管长度的配合:对多根管患牙护士记录下每个根管的长度,以免遗忘和混淆。③根管预备配合:按冠向下法,手用Protaper镍钛锉从S1号开始,准确测量根管长度后传递医生逐号预备,每一次更换器械之间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预备完成后,干燥根管,根管内置入氢氧化钙糊剂,暂封王暂封窝洞。

2.2干预组在根管预备前进行下列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主要采用放松干预和系统性脱敏干预方法。放松干预包括:(1)深呼吸放松,具体做法是:①选择一舒适的坐姿,闭上双眼,注意自己是用嘴还是用鼻呼吸以及呼吸频率;②注意身体的肌肉群,尽量放松;③用鼻吸气嘴吐气,连续作几次平静而深邃的呼吸;④深吸一口气、憋气、缓慢用嘴吐气。自然呼吸几次后,继续作深呼吸,如此反复进行多次;⑤手掌放于腹部,自己能感觉到腹部的运动,将嘴用“O”型,快吸气,短促喘气,进行十余次。(2)凝神。静坐后反复默念一个单词,在凝神期间,紧张和焦虑情绪明显减轻,有助于防止应激对心理、生理功能的损害。系统脱敏干预过程主要有以下3个步骤:①干预者与患者面对面地恳谈,要让患者详尽地描述他所体验到的焦虑、所害怕的有关刺激,确定其焦虑、恐惧对象、恐惧发生的具体情境等有关因素。②介绍, 在访谈结束时,干预者可向学生说明系统脱敏法的原理、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同时说明,整个过程中如有任何想法,均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这样做可使患者感到关心和帮助,增强接受干预的信心,并能主动积极地配合。③放松, 可按前述的一般放松技术教患者会放松。

治疗前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作好心理疏导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特别在治疗前需讲清术中可能出现疼痛反应和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心理调适,并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根管预备过程中医生手法娴熟准确,指导患者张开、练习治疗配合,患者如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疼痛,暂时停止操作,待患者情绪稳定时再操作,使患者密切配合医护人员,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2.3 评估标准

根据Genett[4] 的疼痛判断标准将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分为四类:①无:无疼痛感觉;②轻度至中度:感到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治疗操作或疼痛尚可忍受,采用局麻可以控制疼痛;③重度:疼痛难以忍受,终止治疗。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研究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注:两组在根管预备过程中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5,P﹤0.05。

4讨论

本研究显示,运用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降低老年患者在根管治疗术中的疼痛程度高于运用四手操作未行心理护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在根管治疗术中的疼痛与恐惧程度。研究表明,根管治疗中疼痛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0岁以下组最低,为0.8%,50~59岁组为8.0%,60~69岁组稍下降为7.0%, 70岁以上组最高为10.8%[5]。人体进入老年期,随着组织结构的改变,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患病率高,并相继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多疑、固执等,使其对疾病的认识、治疗的配合及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6]。2011年顾倩平研究259例老年后牙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为22.78%[7],高于本研究结果,可能与病例选择及疼痛程度测量方式不同有关。但相对其他年龄阶段,老年人根管治疗疼痛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在口腔护理保健中,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特点出发,切实做到对老年人的有效口腔护理非常重要。

根管治疗四手操作组有两名医护人员同时为患者服务,护士固定在椅位旁,治疗过程中可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安全感增强。心理护理是指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症状,从而使患者身体处于接受检查治疗、康复的最佳状态。在对老年人治疗过程中,有几种心理护理方法值得借鉴:首先做好治疗前的心理铺垫,患者在治疗前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并指导患者采用适当的减压方式缓解症状,比如分散注意力、尝试深呼吸等。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认真仔细的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当其出现紧张痛苦的表情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言语安慰,缓和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治疗结束后可给患者适度的赞扬与鼓励,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感。

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与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医疗卫生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从长远看,根据疾病构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只有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注重对人性的关怀,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临床操作医护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康复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顺利完成治疗期,并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1] 王中俊.35例老年牙髓疾病患者的根管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12-113.

[2] Cole LJ,Farrell MJ,Gibson SJ,et a1.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pain sensitivity and regional brain activity evoked by noxious pressure [J].Neurobiology of Aging,2010,31(3):494-503.

[3] 李红梅,林彬.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新疆医学,2013,1(10):211-213.

[4] Genet JN, Wesselink PK,Thoden vail, et al. Sk.The incidence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 operative pain in endodontic therapy[J].Int Endod J,1986,19(5):221-229.

[5] Cheng Y,Cheung GSP,Bian Z,et a1.1ncid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y in a dental teaching hospital in China [J].Journal of Dentistry,2006,34(7):516-521.

[6] 杜玉芳,郑杰,黄云,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60-161.

第5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空巢老人 身心健康 护理需求 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55-03

Health problem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the urban empty-nesters

LIU Yuan

(Tianp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1, China)

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将进入老年期,空巢家庭将成为中国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0%[1]。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老人是生活在空巢家庭内60岁及以上的老人,包括相对空巢老人(和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同住)、绝对空巢老人(子女在国外或国内另一城市的)和无子女老人(没有生养子女或子女已故的)[2]。了解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开展相应的护理,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非常有益。现将有关城市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及社区护理综述如下。

1 城市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

1.1 心理健康问题

1.1.1 心理压力因子

包括健康压力、经济压力、情感交流方面的压力、担心子女压力、生活服务压力、社会地位和价值体现造成的压力。张骑等[3]认为:对空巢老人身体健康构成显著影响的心理压力是身体健康压力、生活服务压力、担心子女压力。

1.1.2 空巢综合征

子女纷纷离开后,面对空荡荡的房子,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空巢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危机,多发生于子女离开家庭后独自生活的老年人[3]。空巢老人迫切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慰藉,空巢带来的寂寞孤独和无助吞噬他们的心灵。老年人缺乏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生命质量的低下。

1.1.3 焦虑抑郁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和抑郁,而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焦虑[4]。老年人的焦虑往往发展为抑郁或两者混合状态,从而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5]。

1.1.4 孤独

长期空巢老人缺乏心理依赖及对子女的依恋,感到孤独寂寞,产生被遗忘的感觉,独居的老年人比有老伴的老年人体会的孤独感更深。近87%的老人觉得寂寞,这一负面情绪极大影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

1.1.5 以自我为中心

在空巢老人长期生活阅历中,形成一定的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性,很难改变。在处理事情时,坚持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刻板固执,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

1.2 身体健康问题

1.2.1 慢性病患病率增高

空巢老人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是急慢性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空巢老人慢性病发病率高,患病率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6],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空巢老人占61.5%[7]。老年人往往有多种不适症状同时存在,给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1.2.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躯体功能下降,势必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老年人与子女联系方式也影响家庭功能。

1.2.3 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与社会接触减少,生活的重心由社会转向家庭。老年人适应性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同一社会情境中,有的适应较好,有的适应较差。由于空巢老人的特殊性,他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会更差。

2 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

从低龄老人到高龄老人,从夫妻空巢到独居,从身体健康到体弱多病,空巢老人对照顾的需求越来越多,对需求的专业化也越来越高。赵丽蓉等[8]对成都市5个社区的572例老年人调查结果显示,与子女分开住的老年人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十分强烈,分别为59.3%和61.1%。祝雪花等[9]对温州市585名60岁以上空巢老人调查显示,81.7%的空巢老人有慢性病,其中高血压病居首位。空巢老人社区护理需求高,其中以基础护理需求(测量体温、血压、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最为迫切。代爱英等[10]对北京某社区418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社区护理项目需求集中在健康知识咨询、健康讲座等健康教育类的护理服务上。目前我国城市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然而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而护理服务满足率仅有8.3%。可见,我国急需大力发展空巢老人社区服务,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

3 国内外空巢老人的社区支持

发达国家的空巢老人同样面临亲属支持的缺失,但政府及社区提供的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完整周到,有多种关爱政策支持,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等遍布各个社区[11]。而国内近几年,才将空巢老人的关爱提上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供生活、心理、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各类服务。各街道设立卫生服务中心,每2~3个居委或1.5~2万人设立一个卫生服务站点,居民步行15 min就能到达,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社区老年人就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工作繁重,为空巢老人的服务还很有限。

4 社区护理对策

4.1 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开展家庭访视

社区医务工作者根据社区老人卫生保健需求,定期上门访视,帮助老人测量体温、血压、血糖等,满足老人基础医疗护理需求。并结合家庭或个人的心理,教育、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给予重点的关心。持续的家庭访视能有效控制空巢老人慢性病的客观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12]。上海市开展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与有健康需求的家庭签订医疗服务契约,有健康需求时打电话,医务人员能提供可及的健康咨询服务或医疗保健服务。

4.2 加强与社区支持系统的联系,满足老人需求

社区护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社区内的现有资源,积极利用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的身心需求。目前,上海市为多数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家庭免费安装了“安康通”呼叫系统。街道提供社区爱心食堂和送餐服务,解决老人吃饭问题。政府在老人医疗保健服务上也有许多优惠政策,社区服务中心设在家门口,老人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如银发行动,完善跌倒意外伤害的卫生保障补偿机制。政府出资、街道举办和管理的老人日托所、为老服务社,解决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护理院建立长期医疗保障合作协议,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3 注重心理护理

子女经常探望,电话问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利用上门保健,了解老人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让老人提前做好子女离家的心理准备,安排好生活,逐渐接受空巢的事实。加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信,使身心朝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

4.4 鼓励体育锻炼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鼓励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李玉华[13]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保持和提高认知功能,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消除疲劳,协调人际关系,治疗心理疾病。

4.5 提高空巢老人伤害防护能力

为老人创造安全舒适明亮整洁的环境,清除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席淑华等[14]认为,家庭环境及周围居住环境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但有78.4%的老人安全意识不强。研究发现,入户进行环境干预可降低了老人跌倒的发生率[15]。运用图文并茂的伤害健康教育手段可明显提高高龄独居老人的伤害认知水平,改善了老人伤害的态度及错误行为,降低伤害的发生率[16]。

4.6 家庭支持和宠物伴侣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婚姻状态和家庭支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丧偶的空巢老人应鼓励发展夕阳情。老龄问题专家认为,老年人再婚,是社会的进步,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减轻子女的压力,只要处理得当,老年人的生活更幸福、美满[17]。

宠物进入老人生活,给老人带来无穷乐趣,动物伴侣和年迈的老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非常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抚摸宠物可以降低血压,有助于慢性病的治疗和残疾的康复,大大节省医疗支出[18]。

4.7 加强慢性病管理

定期开展慢性病的保健知识讲座和健康知识咨询,增强空巢老人自我保健意识,对影响疾病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19]。上海推出了社区家庭医生制,五年后每家都有“家庭医生”,将大大提高空巢老人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叶, 崔爽, 王宁辰, 等. 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4): 2871-2875.

[2] 田君叶, 刘均娥, 岳鹏. 北京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其需求[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2): 1718-1721.

[3] 杨芳, 付伟, 刘晓红. 城市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 27(1): 93-95.

[4] 杨秀婷, 王春昕, 王桂茹, 等. 我国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8): 2712-2713.

[5] Schoevers RA, Deeg DJ, van Tilburg W, et al.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Co-occurrence and longitudinal patterns in elderly patients[J].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5, 13(1): 31-39.

[6] 吕艳玲, 廉薇. 浅议空巢老人的护理[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6): 111-112.

[7] 刘艳娜, 路丽娜. 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7): 3-5.

[8] 赵丽蓉, 李建. 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3, 30(6): 804-805.

[9] 祝雪花, 余昌妹, 姜文莉, 等.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6, 21(8): 69-70.

[10] 代爱英, 顾湲, 曹杰.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4, 3(5): 311.

[11] 黄耀明. 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关爱:国内外文化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 616-618.

[12] 刘淼, 王爱红. 老年空巢综合征的社区护理[J].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6, 20(10): 2811-2812.

[13] 李玉华. 体育锻炼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 31(3): 120-122.

[14] 席淑华, 马静, 卢根娣. 知信行理论干预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效果[J]. 上海护理, 2010, 10(3): 47-49.

[15] 夏庆华, 姜玉. 老年人跌倒居家危险因素干预效果及需求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8): 607-608, 611.

[16] 李春燕, 吴玲玲. 社区空巢老人家庭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9): 26-29.

[17] 江南. 空巢老人的黄昏恋[J]. 现代养生, 2012, 13(5): 42-45.

[18] 李东远. 养宠物有益于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J]. 现代养生, 2010, 11(10): 33-34.

第6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老人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这时养医一体的福利院便充分发挥着它自身的优势,优质的服务可创造良好休养环境,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证各种治疗护理的及时完成。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1老年人心理变化

1.1 老年人心理变化与特点

生理功能的退化,社会、家庭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变化。老年人特有的个性心理是小心、谨慎、固执、刻板、不少老年人孤独不安,对未来生活产生疑惧,对现状不满,对家庭及他人不满,对疾病、死亡、恐惧等,各种刺激交织重叠,精神负担沉重,进而发展为心理上的病态,老年人的病态心理变化外因往往起重要作用。

1.2 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多种因素

1.2.1 情绪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反应(如:满意、快乐、喜爱等)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如:不满、痛苦、厌恶等)都对心理活动有直接影响。

1.2.2 人生观影响:正确的人生观,遇事能从大局着眼,就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活动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想不开、容不下。

1.2.3 环境的影响:如老干部离退工作岗位后呆在家里,就容易产生“已是黄昏独自愁”的抑郁寡欢的心理,这时福利院这个大环境可以为老人提供交朋友、与知己谈谈话,做各种有意于身心健康的康复活动,以及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等活动,心情就会得到改善。

2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他们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情绪不稳定。因此,要热情接待新入院老人,耐心介绍院内环境,同室老人,主治医生、护士及护理员,尽量保持他们的固有的生活习惯,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切忌不加理睬、或是说老人“事多”、讲究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尽量促使其生活自理,同时通过心理疏导,能使老人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

2.1 交流技巧

2.1.1 注意谈话的姿态与语言的关系:当你与老人交流时,对方不仅在听你讲话,而且也注意你的姿态。老年人特别注意别人重视他,因此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站或坐的姿势,以使交流融洽。

2.1.2 讲话要言之有物,抓住重点:语言要简练扼要,使人容易了解。耐心倾听老人的要求,对其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妥善解决,对一般无原则的问题尽量谦让,适当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对不能解决的或违反原则的要求,要耐心与其讲清楚,尽量使其适应,避免抵触情绪。

2.1.3 谈话时需要注意声调:根据老年人耳背的很多,声调过低听不清楚,过高又显得刺耳,应靠近老人的耳朵说话,语气要柔和,避免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2.1.4 谈话时注意用非语言信息配合语言信息,说话时要全神贯注,同时配以恰当的手势,使对方认真倾听,并用点头,微笑表示理解和赞许,面无表情的谈话经常会破坏交流,引起对方的误会。

2.1.5 讲话时要有暂停,不要一口气讲下去,给对方有理解思考的时间,同时让对方谈,这样效果更好。

2.1.6 学会倾听:交流是双方的,因此对于对方的谈话,不要轻易地打断,老年人讲话嗦,有的没有中心,可以在适当时插一句以使谈话针对中心交流,避免偏离太远。在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语言技巧,根据不同老人特点,疏导负性情绪。

2.2 心理护理

用护理人员地语言与行为,改变老人的心理状态,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老年人常有孤独失落感,自卑、固执、怀旧、多疑、健忘、痴呆等,对这些老人我们就要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2.2.1 失落感型老人:他们多数是离退休干部,退下来后,失去了精神支柱,孤独感和失落感随之而生。对这种类型的老人,要热情、尊重,尊重其革命生涯及光荣历史;其次帮助其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根据老人的知识特长和爱好,让其承担某些工作的技术指导、辅导老师等,让他们发挥余热,参加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让他为老年朋友工作,使之生活充实。还可让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付出和作为,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爱戴,从中获得生存的价值。老有所为,“退而不休”,焕发出人生中“第二个青春”,老人也感到活得充实和愉快。这是老人心理支持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2.2.2 对急躁易怒型老人:这类老人激动性强,当老人怒气冲冲时,对待老人的怒火一定要忍让。平静地任老人宣泄怒气,要加强语言护理,以冷静的态度,用和风细雨化解。鼓励老人发挥余热,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现自己的专长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帮助老人和子女沟通,常和老人说说心里话,老人心情舒畅就不会无端发火了。尽量了解老人的性格特征,避免让心理不相容的老人呆在一起,以减少可能发生的矛盾,防止老人愤怒情绪的产生。

3心理康复护理

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延缓衰老,那么如何做好心理康复?

首先要帮助他们进行角色转换,在入住老人中,许多家人都这样诉说,母亲脾气很怪,父亲这个人很固执,子女围着他(她)转还不满意,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随他(她)愿的。那种无奈从子女的脸上倾泄出来。我们在与老人交往中,可以选一些豁达自得其乐的老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使老人角色转换。

其次要帮助老人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要学会平静的生活,经常地运动等。经常组织老人开展丰富多彩康复活动,如进行扑克、象棋、麻将、甩豆、乒乓球、台球、门球比赛;文艺联欢会和小型体育运动会、郊游等,使老人们对福利院更加热爱,自觉以院为家。

对于那些带有病态心理的老人如健忘、忧郁、猜疑、易怒、急躁等,应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个案护理,医学之父希波坷拉底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该人所患的是什么样的病,重要得多”。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对老人要进行整体分析,通过我们相应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态等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加之疾病的治疗,促进心理康复。

4护理人员应加强修养和素质的提高

老人由于生理上的老化,机体储备力减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下降,同时,由于退休后的角色转换,与子女分居、丧偶等,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从而增加老年人的心身疾病的产生。老年人由于个体差异大,在睡眠、饮食、营养、排泄、用药剂量、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病的护理诊断比较复杂。因此,加强业务技术管理,积累对老年人护理的经验,对老年护理学也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1 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树立崇高的理想,把老人的利益和人类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体系,对老人热情、关心体贴,富有同情心,时刻按照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保持稳定的情绪,这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病人健康的恢复起促进作用。

4.2 作为职业要求,应从对工作、老人、自己三个方面的现实态度进行塑造。对待工作应当满腔热情,认真负责,作风严谨,沉着冷静,干净利落,机智果断;对待老人应当热情有礼,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对自己应当稳重开朗,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同时良好性格的护理人员有顽强的意志,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又要有高度的理智,处事果断,干净不乱,应对从容。护理人员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韧是有效的影响老人意志的重要修养。

第7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正在增加,我国也正在成为老龄化国家,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已占20%,随之而来的老年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年龄的增长,各类生理状况也在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有所改变,手术本身对病人而言就是一个刺激,可引起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伤口的愈合,因此首先要改善病人接受手术时原来的心理状态,以获得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由功能制护理转为整体护理模式,因此在护理老年手术患者过程中,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最佳作用。

1 老年患者的特征

1.1 生理特征

1.1.1 精神活动能力减弱 由于大脑功能衰退导致病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缩小,联想缓慢,对事物的反应减弱,记忆力下降。

1.1.2 感知觉减退 视觉、听觉、皮肤感觉退化,病人表现为耳聋、眼花、视力下降,对冷热刺激不敏感。

1.2 心理特征

情感变化尤为明显。固执、偏见、猜疑、急躁、自卑感,尤其是即将手术时,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消极情绪。

1.2.1 紧张 往往某些病人在来医院就诊时,就不免产生紧张心理,特别是在明确诊断为需要手术治疗时,就会特别害怕,有的老年病人还会有严重的心理失衡,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1.2.2 焦虑 由于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差,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生活常规受到扰乱,加上环境的陌生都可产生焦虑不安。

1.2.3 恐惧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方面功能的退化,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容易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往往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1.2.4 自尊心理 有的老年人平常就性格固执,患病后更是坚持己见,常常会拒绝配合治疗或护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表现有自怜、抑郁等。

1.2.5 绝望 由于疾病的原因,手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或带来生活上的改变,而造成精神打击,悲观失望;另一种则由于经济拮据,子女不能陪伴在床边而表现得忧伤、绝望。

2 心理护理

2.1尊重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学说,心理护理及与其交流中尤其要注意满足老年人的自尊需要[1]。自尊是指一个人需要独立、自由、成就和荣誉,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由于老年人社会交往降低,心理障碍增加,甚至失去家庭的帮助,会经常感到不被尊重的威胁,因而老年人对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为帮助老人术后尽快恢复,从术前起就要多与其交流,细心听取意见,恰当地称呼老人,言行礼貌,耐心倾听老人的主诉,切不可表现厌烦,对老人的健忘、唠叨要谅解,能办到的事尽量按他的要求去办,术后也要尊重老人的决定,在护理时,尤其不可因其年老,护理工作量大而表现出厌恶、逃避行为。例如有一位双下肢静脉曲张行静脉剥脱术后的病人,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护理中都是用尿壶在床上小便,可这位老人坚持不用(在其心理中还是不服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其家属共同协助老人下床,在确保老人的安全下,也尊重满足了他的需要。

2.2 关心 住院环境、人员的陌生加上平常生活常规的改变,特别是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改变,都需要护士多在生活上与护理中多加关心和留意。 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职业、文化程度,通过语言来启发安慰老人,并用通俗、朴实、恰当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讲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经手术治疗而痊愈的患者情况,引导病人从心理上自我调节,摆脱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更应主动去接近老人,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一开始帮助他翻身,坐起,下床,散步,帮助他漱口,洗脸,更衣,如厕,在护理中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得到温暖,告诉他每一点恢复的起色、迹象,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我科曾收住过多例老年胆囊手术、胃部手术患者,由于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术后及时告诉病人应注意的事项或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这些病人都能很快适应术后生理上的变化,积极配合治疗,经过尽早、足量的功能锻炼,缩短了恢复时间。

2.3 情感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社会关系的变化,情感会发生诸多的改变,特别是住院后更以孤独感、失落感为显著。首先在手术前后要联系其亲友来探视、陪床,其次护士也应多与老年患者交流,增加老年人谈话的兴趣,帮助老人调节情绪,鼓励老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术前在护士协助下自理生活,术后多与老人沟通,帮助老人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在术后疼痛时,更应陪伴老人,可以握住老人的手或帮老人擦汗这些细致的动作都会让老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心理上振作起来。

2.4 护理 要取得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还应从护理上对老年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照料,术前做好健康宣教,术前饮食、肠道等准备[2];术后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尤其要注意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饮食指导、指导、活动休息指导,以期从全方位让老人得到温馨的护理服务,良好的精神慰籍。

总之,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做心理护理时,一定要从言行上尊重,情感上支持,生理上关心,要以心理上的疏导和调适作为主导,让他们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并以良好的医德,熟练的技术来增进老年患者手术的顺利性,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第8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衰老在年龄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但由于受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环境、遗传等各方面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每个人衰老程度又有差异,但他们还有其共同的特点。

1 共同特点

1.1 各种脏器功能减退 如皮肤松弛、须发变白、视力、听力减退等。内脏器官功能的减退不很明显,只有在大量运动、手术后、疾病恢复方面才能表现突出。

1.2 适应能力降低 如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改变、住院后饮食的改变、睡眠的改变,老年人都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1.3 性格改变 由于丧偶、退离工作岗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掌握了老年人的上述生理特征,才能为老年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以此为据,了解其心理变化特色,做好其心理护理。那么,什么是心理护理呢?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2 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老年人在一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容易形成一些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现把他们的共同心理变化特色做一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2.1 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相互转化 老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经验、技能不论在家庭、社会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曾受到人们的尊敬,离开工作岗位后,随着社会、家庭地位的变迁,他们逐渐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变成了没用的人,由家庭的支柱变成了包袱,这种反差形成了自尊到自卑的心态。针对老人的这一特征,应该采取专心倾听、耐心陪伴,以实际行为表达对老年病人的尊重。多跟病人交谈,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在医院、在病房这样一个小环境中发挥其潜能,让他们从心理感觉到自己虽然是一个病人。但是还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余热,是个有用的人,慢慢地树立其自尊心,消除其自卑的心理。

2.2 孤独及伤感情绪 老年人由于长期离开工作岗位,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日趋减少,老人常常会感到无聊,再加上亲戚朋友相继过世等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更加重了孤独感及伤感的情绪,同时也加重了心理上地变化。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是这个道理。再加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使视、听、理解能力都下降的老人根本无法接受,这也是老年人产生孤独、郁闷等复杂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种孤独感,护士应该对老人耐心、温和、细心周到,让他们入院后有一种家的感觉。护士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接受新生事物,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获取各种信息。不识字的,可以读给他们听;对于那些单亲老人或无子女的老人,护士应更倍加关心,耐心周到地为他们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此外,护士还要鼓励他们的亲人前来探望,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这样终可以使其关闭的心扉透出一缕和煦的阳光来。

2.3 对疾病和死亡的忧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下降、疾病的加重,老年人一方面表现为缺乏信心,不愿成为家人的负担,不愿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有向往着儿孙满堂的生活,充满了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所以他们对疾病和死亡充满了担心和恐惧。对于老年病人的这种心态,首先应该提供正确的知识,用病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并及时耐心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认识。当病人表现显著的恐惧情绪时,应当提供应对恐惧情绪的适宜方法和场所,帮助病人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美好的事情,以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另外,可以举实例说明别的同种病例病人手术成功的事例,解除其心中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护士甚至可以找一些还没出院的手术恢复良好的病人来说服那些思想比较顽固的老年病人,鼓励病人的亲友增加与病人的接触,加强与病人的情感交流,提供心理支持,以提高病人的自信。

总之,老年病人很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果护理人员掌握了老年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针对个人因势利导,做到勤快、细心、周到、不厌其烦。到位的关心与体贴一定会换来老人良好的心情,因此会主动与医护配合。成功的心理护理对老人病体的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桂香.康复期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7B):12471248. dedecms

[2]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 湖南出版社,2001。142-149

第9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摘要】中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转的,本文介绍了几个重要的中老年人的生理现状并加以剖析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生理和心理上对中老年人加以调节护理,从而使他们得到个更好的保健护理。

【关键词】衰老;生理现状;解决措施;调节护理

引言

2000,随着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日益延长,在我们国家,老龄定位60岁以上。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护理院以及老年医疗健康中心逐渐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则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中老年人的护理工作。

老年人护理大致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心理健康护理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改变,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改变,在日常对老人的心理护理中要注重这个问题,康尊重他们的尊严,信仰,需要和隐私,抉择生活品质的权利。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这个和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病理恢复都有重要协助作用。

心理护理目标以及方法有以下几点:

1 阻断负向思考,老人能以言语表述出对未来的展望持正确观点。鼓励老人增加社会交往,改善消极的生活方式,并回顾老人的优点,成就,增加老人积极地看法。并且鼓励老人与子女同住,和睦和温暖的家庭有助预防和渡过灰色的抑郁期。

2 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培养兴趣,合理安排生活,参加一定能力的劳作。社会重视,鼓励老人参加集体活动。

3 日常习作规律。日常习作规律,是调节心理疾病的好方法,这样可以调整内分泌,对情绪控制也是有极大地帮助。通过对老人改善睡眠加强营养的方式来对老人进行护理工作。

4 环境布置:环境设置应该周到,例如厕所扶手,光照亮度等都是要考虑到的。设置有标志性的物件,让老人方便熟知环境。

5 用药护理。①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症药,选择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SSRI),氮氨氧化酶抑制剂(MAOIs)②坚持用药,大多数应持续两年。

二 身体健康保健

长期卧病老人: 由于老人容易发病导致长期卧床,所以容易引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肾结石,压疮等等。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保持关节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适当给老人翻身,拍背;翻身次数是在两到三小时一次,软垫。要适当的让老人主动和间接地进行活动。下床活动期间,应注意老人的穿着,由于老人的体制偏寒,所以老年人应穿保暖的衣服,透气性好的衣物,同事还应当注意老人饮食,低脂低糖的食物较为适宜。当老人病痛时,可以通过针灸按摩音乐以及牵引结合药物来治疗护理,以此来缓解疼痛。

老年痴呆患者: 老年痴呆是由于大脑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症是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老年痴呆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所以在平常就要注意提高免疫功能,杜绝铝制食品,同时还应该锻炼大脑。护理的目标是病人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记忆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定时饮水,进餐定量。护理的换进是要保持他们的生活环境固定。预防痴呆应该从中年做起,早期预防早治疗。

骨质疏松: 由于老年化,导致骨量减少,在轻微碰撞下都会引起骨折。这种状况是由于大量的元素丢失,尤其是钙离子。应该补充钙元素,同时还应该户外运动,晒太阳。通过游泳,做操打太极拳等方法,锻炼骨质,使用辅助器具,局部按摩,理疗等方法进行护理。

老花眼镜: 眼镜是心灵的窗户,上了年纪的人,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现象。应当合理安排时间远眺一到两次,选择最远的目标,最好为绿色。冷水洗眼,旋转眼球,防止过度用眼。这样可以减缓眼睛的老花。

三 老年护理保健的工作场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护理场所活动中心也大量修建,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护理工作。鼓励和支持家属照顾老人,让老人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加强社区支持。

(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175页)

考察患者是否有恐惧、焦虑、紧张、不安全感、抑郁、担心、绝望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采用改调查问卷对所有入选的10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恶性肿瘤患者前期绝大部分都有震惊、恐惧、焦虑、悲观、抗拒、抑郁、自卑、消极、绝望等负面情绪。

3 讨论

3.1恶性肿瘤患者前期心理反应及原因

3.1.1 震惊、恐惧心理:由于恶性肿瘤本身的可怕性,使得恐惧心理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最为主要的负面心态。很多初诊患者因身体不适而就诊,一旦查出恶性肿瘤,会非常震惊、手足失措,初诊即发现肿瘤已到晚期者,更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复诊患者往往惧怕肿瘤再次复发、恶化、放疗效果不佳。尤其是需要长期服药、放化疗治疗、穿刺患者,会给他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恐惧[3]。

3.1.2 焦虑心理:很多患者认为一旦患上恶性肿瘤就意味着直接面临死神,恶性肿瘤就是不治之症的代名词。他们既希望通过手术可以根治肿瘤,同时又担心手术的失败及带来的创伤;既希望能通过放化疗缓解病情,同时又担心化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担心化疗或放疗的效果和预后。因此患者一旦确诊,基本上都处于焦虑、彷徨当中。

3.1.3 抗拒、怀疑心理:恶性肿瘤一般确诊,因为患者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很多患者表现出一种逃避拒绝心理,逃避现实,对诊断结果抱着侥幸的心理,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结果,从而拒绝接受诊疗。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不予配合,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激怒和暴躁,使医患关系紧张。更增加对诊疗结果的怀疑。

3.1.5 悲观、自卑、抑郁心理:恶性肿瘤治疗的时间都较长,费用高昂,为了不被家人埋怨及嫌弃,在家属面前一般都表现平静,但是一人独处的时候则容易陷入悲观、自卑、抑郁的情绪之中,尤其是在再次复发时,产生绝望的情绪更为突出。

3.2 护理对策: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前期所具有的如上心理反应,我们对其进行如下的心理护理措施

3.2.1 加强医学信息的沟通,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恶性肿瘤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后,毕竟缺乏医疗知识,道听途说对癌症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对疾病的发展、治疗方案、预后等等情况均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焦虑心情,因此,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以后,医生应将癌症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治疗预后、治疗注意事项等一并告诉患者。使患者对癌症有充分的认识,不再对疾病充满猜测,以放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3.2.2 向患者讲解积极心理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加之心情的恶化,更易加重病情的向恶发展。因此,要多向患者宣讲积极心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多向患者举例恶性肿瘤治愈的范例,使患者消除消极心理,积极面对疾病,增强自身的免疫力[4]。

3.2.3 调动家属的支持作用:恶性肿瘤患者一旦确诊,很多人的人生观甚至都会发生改变,唯有亲人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因此,患者亲属的心理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一方面要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关怀及支持,多对患者进行陪伴,沟通,并在生活细节上多些照顾,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积极引导家属的不良心态,使家属能更好的调节患者的情绪。

总之,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其恐惧、焦虑、忧伤、悲观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轻松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于金燕.癌症患者各阶段的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7):1270.

[3] 王艳荣.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初期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5,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