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熟能生巧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熟能生巧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熟能生巧作文

第1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青年那样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之后,方能完成一些事情。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只要有一刻不放弃的心,任何难事都能被克服。不断地练习,积累之后,熟悉了当中的奥妙,很多事情便水到渠成了。

熟,方能生巧,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探索,了解其真谛。

邰丽华是一个先天聋哑的女生。先天的残疾让他变得很自卑。然而,对于舞蹈的热爱让他克服了自卑,进入了舞蹈学校。刚开始时,任何事情对于她来说都是陌生的,甚至他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舞蹈。可是,凭着那份执着,她每天不断地练习。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可能会花上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慢慢地,他已经轻车熟路了。几年之后,他已经能够活在自己的舞蹈世界里,品味舞曲的灵魂。老师得知要参加春晚时,便毫不犹豫的选择它作为领舞者。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令全国观众叹为观止的《千手观音》。

第2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那么,如何上好作文课呢?

首先,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而无兴趣的根源在于写作不入门。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灵感的催化剂。精心的创造条件,进行情感蓄势,让学生的情感尽量的越积越高,达到不吐不快的关键时刻,顺势抛出作文题目,肯定会争先恐后的写作,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自由命题,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多媒体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音乐于一体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它可以实现让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它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本学期我们上了一节《写出真情》的作文课,运用一个《给妈妈洗脚》《天堂晚餐》《绝症女孩帮父亲捡垃圾》,视频一播出,学生的心灵就震撼了,学生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写。

其次,让学生积累素材,多练笔。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要求学生就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好词佳句和好的篇段,要多看课外书。”除了多看课外书,还要多背文章。古时候老师教学生写文章:先让学生背诵大量的文章,如四书、五经等等。当背诵到一定程度后聪明的学生就能慢慢的从中领悟到一些精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也能逐渐写出很好的诗句。古代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要能写出好文章多看课外书,多背好文章,也是非常关键的。借鉴中国古代教学方法的精粹部分,我们也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去熟读并背诵成语,理解典故的意思和内涵,多收集一些好词、佳句、美文,并理解记忆它们。俗话说“熟能生巧”,学习写作方面也是如此,只有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点点滴滴的积累,熟读各种好词、佳句、美文,让学生从中慢慢的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和精粹,在学习中吸取其精华,舍去其糟粕,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为自己能出美好准备。在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美文之后,如果不加于练习,那么作文写作水平就会停滞不前,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就像学开车一样,如果不亲自实践是永远也学不会的,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学习写作,也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了理论,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后,还需要将这些好词佳句很协调的组合在一起,而又不让人感觉是生搬硬套,胡乱拼凑,要想写出的作文文笔自然流畅、优美,就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勤练习。只有反复练习,反复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找出经验,功到自然成。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多实践,勤练习,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一些小的片段,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了。

第3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阅读

一线语文教师都深知作文教学的困境,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满脸愁容,无从下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的三大难。学生生活面相对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知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驭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针对学生作文的“三大难”问题,如何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

一、以文本为典范——注重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名人大家所写的,这些都是经过长期考验和推敲的上乘之作,也是学生写作的直接来源。当然需要指导学生好好去学,然后通过反复实践,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写出像样的文章来。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材料,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比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其语言质朴无华,但字里行间却饱含了对父亲的一片深情,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动人心弦的文章产生于质朴无华中,并非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本文结构层次清晰,简洁的开头引起回忆——回忆往事——结尾收回,回应开头,收束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这种文章的结构学生可以借鉴,用在作文里。还有就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摘抄、背诵,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写起作文来,学生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

二、作品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生活

由于独生子女之故,多数学生从小生活在长辈的关爱下,他们认为享受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冷漠,情谊水平低下,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觉浅近,思想迟钝,下笔时,也就被“无米之炊”困扰。为此,我常常引导学生去关心国家大事。例如:震动全国的“5.12”汶川大地震,课堂让学生看电视,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汶川人民在这场天灾中所遭受的种种磨难,感受灾区人民所遭受的家破人亡、身心俱损的巨大痛苦,也让学生看到灾区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在面对灾难时表现出的无畏与坚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在危难关头表现的民族凝聚力。许多学生在观看新闻时都泪眼婆娑,涕泪交加,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还以此为题材,写了好几篇作文,学生此前已感同身受,写作时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真实自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对生活观察和感悟后,“米”就有了,有“米”便不愁做不出“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有血有肉,血肉丰满。

三、时常练笔——督导学生写日记

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曾言:“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即日记和读书札记。我始终认为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平台: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定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只有通过写日记,建立了材料库,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且能贴近生活,抒发真情,打动读者。

四、言为心声——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叶圣陶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经常鼓励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创新意。真实再现生活,而不回避现实;真诚表白感情,而不掩饰心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创作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根源就能使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说真话、诉真情是学生作文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

五、广泛涉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生活中收集的人民的语言仓库。”我认为要想把作文写好、写生动,第一个仓库虽然重要,但另外两个仓库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语言积累至关重要。许多作品之所以久读不厌,除情节设置上的扣人心弦,或饱含哲理外,更多的是因为语言生动、有生命力。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钱钟书的《围城》,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我要求学生一学期至少读一部或两部名著,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彩的字、词、句等,或记下阅读时的疑问、感想等。

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广泛地涉猎各种文学书籍,仔细阅读,不断积累,学生在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文思如泉涌,厚积薄发。

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创作需要灵感,常听说一些大家因灵感创作了不朽的作品,同样,学生作文也需要灵感。我认为应当给学生提供情景,就像演员演戏一样,尽快让他们进入角色。例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可学生坐在教室里体会不到,我就利用作文课,带学生到田野中去,让他们用心灵去亲近大自然,让他们尽情地说笑、奔跑,有了亲身经历,再去写《春天到了》,或描写春景,或抒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冬天来临,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充满了诗情画意,让学生走出教室,抬头望、用手摸,感受这浪漫的境界,打雪仗,玩游戏,尽显少年天性。有了这种创作情景,《雪花飘飘》一文的写作都比较成功。教师就像导演,导好了学生才能演出成功。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尽快入戏,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有效途径。

七、多鼓励——培养学生作文自信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所以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大而话之,更不能全盘否定。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也不做这样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优点,不求完美,但求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作范文的机会,也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一些优生发展成为写好者。

总之,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感悟生活,为作文积累“源头活水”,坚持练笔,做到熟能生巧,敢说真话,言为心声,有自信心。这些都是作文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第4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奠定写作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积累好的篇段与词句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多积累一些美文、佳句、好词等。并且除多看课外书籍之外,还应当让学生多背一些文章。古代的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很多篇幅的文章,像是四书五经等,在学生背诵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一些精髓,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写一些美文佳句。古代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背文章,多看课外书籍,这也是对我国古代教学方法的有益借鉴。正所谓“熟能生巧”,学生的写作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地积累素材,逐步地感受其中的精华与奥妙之处,在写作的过程中去伪存真,才可以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做好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准备。

二、跟实际生活相统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新课标明确,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跟学生的生活相贴近,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表达真挚的情感。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体会到茫然失措。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立足于生活进行写作,始于周围的人物与事件。首先,教师应当启发学生懂得观察与回忆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学生可能缺少发现美的双眼。针对小学生而言,写作并非不具备素材,而是缺少认真、耐心的观察。因此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怎样观察与联想。例如,在写作文《我的 》(人物)的时候,不少学生非常茫然,这是由于老师、父母等人物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学生仅仅可以简单地介绍这些人物,而难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深化。这个时候,教师应当体现引导与启发的功能,像是一个学生要写《我的爷爷》,教师应当这样启发学生:“你的爷爷长得什么样子?他跟五年之前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呢?爷爷做过的最使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教师这样启发学生进行写作,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接下来的写作变得得心应手。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奠定写作的基础,以及跟实际生活相统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5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通过几次考试,我明白了学习主要是考理解,那么怎样才算是理解呢?

首先,老师讲课是要注意听讲和做笔记,不懂的及时问老师、问同学;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多做习题,做的多了,自然就理解了,这也叫熟能生巧。

其次,多看书,包括世界名著、课外辅导、经典作文、各种杂志……看的书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做阅读题时,就能拿高分。

最后,要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进行总结,看看错在哪里和错误原因,再加以练习,知道学懂学通。

第6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一、注重学生平时积累

作文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达到的,我们要耐心指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积累的方法很多,但是我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经典名言很实在。要求学生把平时碰到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进行摘录下来,自己反复品味。还可以把自己遇到的新鲜、有趣或者难忘的事情运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如此,教师更当率先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大家拿出来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但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树立作文价值观

你想要写好作文就必须首先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这样文章的灵魂才能高洁。写作与做人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现代青少年生长于优越环境,独生子女为多,吃苦的经历和精神相当欠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日趋淡漠。培养他们成为感情丰富、具有博爱精神的高尚人,作文训练是值得肯定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学生平时作文的胡编乱造已成为一道灰色的风景,它反映出学生心灵的枯竭。现在教师就应该引“树立正确作文价值观”这一道清泉来灌溉学生的心田,让我们从“真”做起。师生共同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做个高尚的人,写出高尚的作文。

三、人性化的作文评语

教师的评语要采用以赞美为主的评价方式。我喜欢说学生好话,每位学生、每篇随笔命题作文,所有优点全部圈出来,每一点的进步夸张的表扬。把缺点说成改进建议而且面批个别悄悄说,把大大小小的优点喜欢有意识当众表扬、反复表扬,向家长夸赞,然后再提很多改进措施,学生欣喜无比进步显著。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分标准,等分而不等值,尤其以鼓励态度的转变为重点。如文采好一点的学生常赞他们有“写作天赋”,争取成为少年作家;水平再差的同学哪怕有一个新颖的比喻我就赞美“想象力最奇特”。对于原先怕写不肯写或只写二三行的同学,拼命鼓励他们只要写满半页,我就评他为本次作文进步最大的学生,考试时更给予很多加分。我自创了“进步者优”的评价标准,无论哪一方面,只要比以前在进步,我就评他们是最优秀的学生,不但当众嘉奖,还在成长手册上、家长会上突出赞美由衷欣赏。

四、 熟能生巧,多练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工作起初的几年,我也按照规定每学期学生写八篇作文,但很快发现根本不够――一是指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生活是那么的多姿多彩,给我们的冲击感受真是太强烈了,八篇怎能容得下。二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欠佳,八篇怎能有所提高。三是作文占分比例开始提高,而且写作水平提高也一定能促进阅读。于是我大胆突破,每学期每生用2本硬面抄笔记本写随笔和命题作文至少二十篇。一周一学期的数量不限,文体不限,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随生活而写,培养一颗敏感的慧心,记见闻写感想,无所不入童眼,无所不入稚笔,自由自在地写文字片语,没了清规戒律,一吐为快生命流动。

第7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一、何谓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一事物想到彼一事物。通过联想,人可以由一个事物知道另一个事物.或者由一个事物知道一系列的事物。也可以由事物的一方面特征想到另一些特征,由事物的外形想到事物的本质。如由“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屁风、送礼风、腐败风、贿赂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炒股热、武侠热、莫言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会怎么样,等等。

二、联想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最为基本和常见的联想类型:

1.相类联想。是指对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如由“犬守夜”联想到“鸡司晨”:由“路遥知马力”联想到“日久见人心”:由狐狸联想到狡猾的人:由青松翠柏联想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种联想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2.相似联想。指针对两种不同的事物,就其相似点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如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就是相似联想。

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道作文题,可以联想类比到“毁掉人才容易培养人才难”。《树木・森林・气候》可以联想类比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大片森林又可以引起气候的改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如由医生错截一个好指头.而留下了一个本该截去的多余、累赘的指头,联想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本末倒置、粗心大意,由此挖掘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的主题。

相似联想的思维过程,大致有三步:确定要写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将这些特征加以抽象的概括:最终提炼出鲜明、正向的观点。

3.对比联想。即由事物间具有的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反向联想。如由炎夏酷暑联想到数九寒天:由“朱门酒肉臭”联想到“路有冻死骨”:由爱国忠烈联想到卖国奸贼;由今日的幸福生活联想到昔日的苦难遭遇,

如论证“和平与发展”这个论题时.可以反思中国近百年来一直处于内乱外患的动荡之中的教训,也可以反向联想到美国本土由于避开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有了今天的强盛:当今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也强盛起来,都是因为它们在战后一直致力于经济建设。这些正、反中外历史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会使论点阐明更为透彻、精辟。

4.因果联想。如由“寒冷”想到“冰雪”,由“艰苦奋斗”想到“成绩辉煌”,这是由原因联想到结果;由“火灾”联想到“吸烟”,由官员的“锒铛入狱”联想到“贪污受贿”,这是由结果联想到原因。这样的联想,更具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作用。

5.变形联想。是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一种联想方式。如命题作文《习惯》,如果运用变形联想思维法,将题目变形为《关于习惯的形成》,可写说明文;变形为《一个新习惯与旧习惯斗争的故事》,可写记叙文;变形为《培养良好的习惯,造就坚强的性格》,可写议论文。针对一道作文题,考生如能这样采用变形方法,加以“灵活”处理,便会使信息材料增多,题目的内涵变得集中明确,审题立意也就容易到位了。需要注意的是,思维中的变形.不能误认为是“重起炉灶”的“易题”。

6.连锁联想。就是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如我们常常提到的“蝴蝶效应”、连锁反应等。

如作文题.母亲带着一对双胞胎姐妹到玫瑰园玩,两人对玫瑰园的认识和感受就迥然有别:一个说玫瑰园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花,一个说玫瑰园是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会刺手。把“玫瑰园”“刺手”“坏地方”“好地方”这些语言因素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不准发现后面这个小姑娘因刺痛了手,而片面地认为“玫瑰园是个坏地方”。从小姑娘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联想到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使题旨升华到要全面地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高度。

由此,我们联想到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玫瑰园),成就(花)是主导方面,失误(刺)是次要方面,要全面地看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如果再联想到当今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要运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分析我国的社会制度,客观地看待我国国情和改革开放政策,进而充分肯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就是连锁联想,形成了一条“寻找要素,揣摩题意,挖掘含义,提炼论点,联系现实,选定角度”的思维路线,使文章彰显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三、写作技能

关于联想类作文的写作.除了掌握上述知识以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体悟写法。即多读有关的优秀作品,包括名家名篇,报刊上的时鲜文章,以及高考高分、满分作文等。广泛阅读,体悟写法,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兼收并蓄,储备素材。即扩大自己的素材积累范围.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依据,为写作提供坚强支撑。

3.内外迁移,为我所用。主要是指理解和领会课本中大量的有关联想的知识和作品,将其转化为自己写作的指南,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

第8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读书有好多的好处,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让你知道好多你不知道的课外知识,总之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读书更加认真了。以前上课时,有时会走神,现在上课时,我从来都不走神了,我还会认真思考老师说的每个问题,然后积极举手发言。放学后,以前都是吃完东西后再做作业,而且还拖拖拉拉、三心二意,而现在是一回家就马上做作业,做作业的态度很认真,每道题我都要读两遍,仔细地思考问题,然后再下笔,全部做完后,就认真地检查一遍。以前预习的时候都是读一两遍,现在都是读五六遍,有一次为了第二天老师抽读的时候能够读得流利一些,我居然读了二十遍。还有一次,我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了一本百科全书,我便叫妈妈帮我买了,回到家后,我兴致勃勃地翻开书的一页,发现很有趣,里面的内容都是我不知道的,我越看越起劲,一口气看完了一半。第二天到学校里,老师问我们关于课外阅读的一些知识,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而我正好昨天在百科全书中看到了,于是我非常有把握地高高举起了手,回答对了问题,从这件事以后,我知道了我们学生不但要认真学好课内知识,而且还要抽一点时间来看课外读物,增长自己的知识面。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我绞尽脑汁也只写了一点字,后来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作文书,我每天都认真读两篇作文,所以现在我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因为知识是要靠我们平时日积月累,才能增长的。妈妈给我买了金试卷,我一有空就做,这样子把平时上课学的知识又巩固了一遍,而且熟能生巧,我做作业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学习成绩从原来的前十名,提升到了前五名。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保持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才能读好书。将来才能更有能力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上海宝山区美兰湖小学四年级:郭思颖

第9篇:熟能生巧作文范文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技巧的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述等方面,而且还牵涉到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认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直接和阅读、听知、说话结合在一起。就写作而言,阅读和听知是吸收,写作和说话是发表;阅读和听知是发表的前提,写作和话说是吸收后再发表的产物。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指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么写’。”这就深刻揭示了范文阅读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因此,指导学生作文应借助于阅读教学之所得,走读写听说相结合的训练之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离不开“多读多写”四个字。多写多到什么程度?有人通过作文教学实验,认为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应有30万字的写作训练量才能“过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周周写作文”,认为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当今学生,两周1次作文,每学期6次作文,初中3年,共36次作文,每次作文600字左右,三年共写21600字,写作量实在少得可怜。读得多,见多识广,写得多,熟能生巧,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作文训练应走适当增加写作量的路子。

文章千变万化,写法各有不同,写作水平的提高总是循序渐进的。一些教师认为写作训练要有基本规格,有的还编写了作文分格训练的教程,作了有益的探索。明确作文的训练目标,建立作文教学训练体系十分必要。因此,作文教学应走写作定位、训练到位、逐步提高的训练之路。

古人多读多写的写作经验,总的说来,靠读文章“领悟”较多,注意了读写结合,但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因此,作文教学还应突出知识的先导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孩子学写毛笔字的过程,说明了模仿的重要性。冰心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古今许多名家也都有过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曾借鉴过果戈理的作品,《药》的结尾分明留着安特烈夫的阴冷。郭沫若的诗作受过印度泰戈尔、美国惠特曼及德国歌德作品的影响。的《雷雨》,曾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大雷雨》中汲取过营养。写文章一开始便要求学生“创造”,鲁迅说这是“抓住自己的头发想上天”。学生学写作文总是“从模仿到创造”的。因此,作文教学应走“仿中求新”之路。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读、导、写、评一条龙”的作文训练模式。即通过阅读教学为写作训练搭桥铺路,通过讲授指导为写作训练指点迷津,通过作文写作让学生模索写作门道,通过讲评,让学生作文水平再上新的台阶。“读、导、写、评”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完整过程,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程序。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将写作能力明确为15项要求,根据《大纲》修订的初中教材,每一单元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均安排有写、说训练。初中6册书共设计了39次作文训练、9次听说训练、5次应用文(共19项名目)训练,总计65个写作训练项目,初中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均有所涉及。如以讲读课文学习为写作训练提供借鉴,补充和强化写作知识的指导,发挥其写作训练的先导作用,既能达到适当增加写作量,又能解决写作与阅读结合的问题。

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关键不是教学生“怎样写”,而是教学生“写什么”。写什么?应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有思想,有认识,才能表达。具体进行作文训练时,“写什么”应特别加强。

为了解决作文教材问题,我与同行尝试将初中教材写作训练65个项目调整为48个项目,每学期安排8个训练点,共8次作文训练。每次作文训练结合单元教学同步进行,均按以下5项内容编写。

(一)写作定位:明确训练目标,要求写作到位。

(二)知识导引:介绍写作知识,教会谋篇构思方法。

(三)写作准备:搭桥铺路,筑好台阶,读、写、说紧相配合。

(1)台阶训练:要求形式多样。

(2)例文借鉴:选文要贴近学生思想、写作、生活实际,便于借鉴。点评要精当。

(四)写作练习:三个作文题,均作构思揭示,给以启发,选做一题。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