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化学新课标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新课标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新课标要求

第1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一、 教学语言应具有思想性和示范性。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甚至将教师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来学习和模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敏于事,而慎于言”教师的语言应仔细推敲,认真锤炼,绝不能信口开河;要有高尚的思想品位,不能粗俗,要寓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先后向学生介绍了:为化学奋斗终生甚至献身的门捷列夫、居里夫人、若贝尔,自学成才的戴维,致力于我国化工革命的侯德榜等人物,这些人物的巨大的榜样力量,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非法学习的崇高理想。

二、 教学语言应具有准确性、科学性

化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具体体现在教师能够正确的运用化学术语,准确的表达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化学术语是化学学科用来表达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反映、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等的专用词汇和科学语言。教师准确的运用化学术语进行教学,对化学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如:盐酸和氯化氢不能混淆,“难溶”非“不溶”,“硅酸钠”非“水玻璃”氢气和氧气反应应读作“每2摩尔氢气分子和1摩尔氧气分子充分反应,生成2摩尔水分子。”方程式中的“+”应读作“…和…反应”,“=”应读作“生成”等。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三、 教学语言应具备趣味性和形象性

很多化学知识比较抽象,琐碎易混,难以理解,更无法灵活应用。若教师能够运用趣味性、形象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往往能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教学时,由于这一节教学内容特别抽象,学生无法想象微观世界的原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情况,针对这一特点,我用形象的语言娓娓道来:“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的运动,好比一个人在雪地里的活动,他(电子)终始围绕着家(原子核)活动,因而他总是在离家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些,家附近的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小黑点)就自然比离家远的雪地上的脚印多很多,氢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依然,但应强调,脚印并不代表脚,只能说明那儿曾经出现过一只脚,同理,小黑点与电子的关系亦如此。”在介绍电子的分层排布时我一人的旅游比喻电子的运动,以人的资金多少比喻电子能量高低,一旅游目的地的元金币与电子运动的区域,这些形象、准确、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对电子的核外运动级分层排布知识有了准确科学的认识。再如我用“下大上小,左大右小,阴大阳小,核大径小”等简明准确的语言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用“煽风点火”这一形象的语言描述白磷自燃的性质。这些语言较好的培养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动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现身祖国的科学事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鼓动性。首先应明确: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和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是不同的概念。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短程的,目的是用语言调动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酸的通性之一是其能够与金属单质反应,那么,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就一定表现其酸性么?”经共同分析,讨论,学生得出结论: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表现其酸性,而浓硫酸和铜反应(加热)则除了表现其酸性,还表现其较强的氧化性。讲磷酸溶液中H2PO43-、HPO42-、HPO4-的浓度时,我用“小、小、小”一字三叠辅之简明讲解,使复杂的平衡理论简单化,便于学生迅速准确的理解其分级电离的实质。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一章教学伊始,为鼓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习理论知识的畏惧心理,我动情的演讲:“从今天起,我们将从物质结构内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把以往所学的相关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然后沿着前人的足迹去发现、去认识具有指导意义的、伟大的元素周期律,并建立元素周期表的新天地。在物质结构内在美,元素周期表的形式美和结构没的感召下,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历史丰碑前,我们也将立志--------为自然科学、为化学和化学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我的激情和热情换来三分钟的热烈掌声,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同学们带着对知识的心气的向往,发现的喜悦,收获的兴奋去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五、 教学语言应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科技新信息的介绍犹如给化学教学的渠流注入了活水。如进行同位素知识教学时,我自豪地宣布“我国科学家最近制出了价格比黄金贵百倍且有特殊重要用途的18O”,同学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自豪感倍增,民族自尊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力更足。在有机化学序言课教学时,我侃侃而谈:“有机化学犹如自然科学中的一匹黑马,出世时间短,但发展迅速,可谓日新月异,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它们,生活必需品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说到这里,我借用一句唱词“你们如若不相信,请往身上看----:我们的一和衫,还有鞋和袜,都是有机化工产品,你们用的、带的、穿的,文具、餐具、玩具都是有机合成产品,有机眼镜-----从镜片到镜架都是有机品,由于其轻便、美观大方,不怕摔,透光性好,越来越受欢迎。甚至人体器官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有机仿制品,如假肢,假牙,假血管,假…”,此时同学们无不惊奇的睁大了眼睛,充满客队有机化学知识学习的渴望。

第2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思想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学生是参与化学学习的主体,因此,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对化学的教学形式上也应该加以重视,引导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讨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一、实现教师的自我升级

教师在新课标中被定义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他们的责任是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去自己探索知识。从表面上来看,教师的课堂地位似乎是被削弱了,但在更深层次上,教师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他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引导到正确地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策略能力及课后反思能力。

1.提高教学策略能力

在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一面,而这一问题所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教学策略能力的欠缺,不能够根据新课标教材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此,要想提高新课标的改革效率,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一般而言,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就是要抓好教师对于以下几方面知识的掌握,即新课标高中化学书本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知识、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学方法的知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的知识以及教育环境的知识。

2.提高课后反思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总结中前进,而这个总结的过程,多是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因此,要实现教师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自我升级,就必须首先做好教师的自我反思工作。当然,高中化学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于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同时也要兼顾对于其他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这样才能够兼收并用、少走弯路。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明确学习的任务要求,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表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学”为中心,以“教”为辅导,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为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钠、铝、铁等金属物以及金属化合物知识,让学生讨论几种金属物质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这些金属与水、氧气、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最后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课标指出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灌输思想,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而学生也要积极解决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要不怕提问、不怕被质疑,相信自己。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提出问题让对方解答,这样可以增进师生友谊,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

四、运用化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

掌握知识化学中的专业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新课标不主张僵化、机械记忆基本概念,而是要教师寻求能让学生加深记忆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实践课程进行教学,采取分组的形式做化学实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操作环节,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自己发现规律和验证结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且可以定期举办化学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上,可通过各类优辅差工作的开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可针对成绩较优的学生开始一个兴趣活动小组,针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开设一个辅助小组,从而能够照应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难度设定来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从而保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越学生的互相合作。此外,教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中的操控者,对学习气氛有着直接掌控。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胜任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堂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化学作为重要学科必须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成为了保障高考成绩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采用积极措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军亭;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街接策略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年06期

[2]高红菊;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

[3]梁发慧;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第3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关键词:变;稳;新

一、总体评价

2013年新课标(Ⅱ)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整体特点:变中求稳、稳中求新。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符合“保持相对稳定”的命题要求,基本实现了新课标下高考与2012年高考的平稳过渡、合理渗透、自然衔接。考查的内容遵循考纲、紧扣教材。但在应用上又不拘泥于考纲和教材,考查考生对化学“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高考命题原则。总体感觉试题平稳、科学、规范,无难题、偏题、怪题,有较高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但由于题序与往年的设置有所不同,造成考生有所不适应,导致试题难度系数偏低,根据学生的估分得分情况,估计难度系数是0.51左右,这与高考国家命题中心要求的0.53~0.65有一定的距离。就总体看来,比较适合课改地区的教学实际,对全面推动高中课改,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具体特点

1.变中求稳

(1)试题题序改变

新课标的2013年高考理综7道化学选择试题基本上借鉴了前两年的试题题型,例如第8题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基本上和10、11、12年一样;删掉了化学用语第7题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一道考查地沟油、生物柴油有机化学试题,充分体现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新课改理念,第9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第10题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把09、10、11年新课标连考三年的试题又拿了回来;删掉了往年同分异构体考查的选择试题,取而代之的是一道从往年试题中分离出来有关盖斯定律的试题;电化学基本上承接了往年的命题思路;最后一道选择试题把近三年来一直考查的有关物质结构周期律的试题删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多年没有考查的结合溶度积常数进行pH计算的试题,是今年新课标理综试题的亮点之一。

大题的考查,体现的却不是一改往年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想,而是变中求稳、稳中求新的思想。多年以来至少是三年,26题考查的是有关元素化合物的计算,09、10、11年全部是有关铜的相关计算;12年改成铁的化合物的相关计算,而今年突然变成了有机实验大题,让考生很不适应。但就试题的考查内容来说,并不超纲,可以说是遵循考纲、回归教材。往年的27题应该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试题,今年并没有出现在第27题的位置上而是出现在第28题上,考查的内容不外乎平衡常数的计算、转化率的计算、物质的量计算不但结合了对阿伏伽德罗定律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的能力及学科素养,难度偏大,从学生估分情况看,得高分的并不多。三道题有两道和往年一样,但题序不一样。同时把往年的元素化合物计算删掉后,取而代之的是全国新课标从未考过的一道工业流程试题,考生也是非常不适应。就内容考查来说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试题,但就MnO-4氧化Mn2+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不小的难度。

(2)考查内容变中求稳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学科特征,每年必考,试题中涉及书写分子式(化学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2012年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中必考部分涉及化学用语总分就多达48分。但2013年的化学用语的考查有所下降,第6选择题换成了有机试题。第26题一道15分的有机大题关于化学用语的考查1分都没有。整个必修内容43分的大题只在第27题考查了两个离子方程式,共计4分。选择题第10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算作化学用语的考查的话,也只有6分。这样必答题85分,今年化学用语考查只占了10分。

2013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突出考查学科的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和“四能”,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不回避热点,试题理性回归教材。如必考题中的7道选择题(6分/题,共42分),分别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电化学、盖斯定律的应用,KSP及溶液pH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作为新课改新增加内容以前均有考查,2013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出现在第28题,2013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本上和2012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本一样,均以苯的同系物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相关化学性质。

(3)试题结构稳定

遵循考纲,表现在试卷的结构方面――教材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2013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有必考和选考两部分试题组成,即为我们常说的超量命题,限量答题。必考题(85分)含7道单选题和3道简答题,选考题(15分)含3道简答题,分别来自《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和《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考生任选1题作答。试题结构和11、12年的新课标高考理综试题完全一样。2013年的化学试题题境简单、设问直接,考生容易理解题意,试题涉及较广泛的基础知识,突出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重点知识的考点相对稳定的精神,这样命题既有利于控制全卷的难度,又有利于引导考生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基本经验的落实。

2.稳中求新

理综化学试题在维持一定的稳定的基础之上,会加以突破和创新,变化之处在于考试的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在有机化学内容考查有所增多,实验题型从无机实验变成有机实验,继去年的28题由无机实验试题变成有机实验试题之后,第一个出场,即把原来的第28题在第26题出现。无机和有机内容结合在一起考查,例如第8选择试题。11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试题分值27分、12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有机试题分值达到53分,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有机试题分值45分,有所回落。同时对学生的化学科能力要求增加。

(1)题型稳中求新

选择题第7题,以往连续三年化学用语的考查,选择题第8题,以往连续三年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选择题第9题,以往连续三年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选择题第12题,以往连续三年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实验题第28题,以往连续三年无机实验的考查,今年全部有所改变,化学实验题在09、10、11年新课标卷高考理综化学28试题考查无机内容。主要考查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及物质的检验。2012年实验题28题却是考查实验室制取溴苯。此题以中学化学教材必修Ⅱ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工业上两种石油化工原料苯的性质为背景,以实验室合成溴苯的实验为载体,强调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考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13年实验试题继续考察有机内容,但题序发生改变,内容发生了改变,出现在第26题上,以乙醇氧化为乙醛为背景,考查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的相关内容。体现遵循考纲,回归教材的思想。

(2)强化计算稳中求新

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进一步确定了化学计算的基础地位。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对量的概念有所淡化,对化学计算教学重视不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化学计算中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弱化了计算能力。导致许多考生遇到和量有关的简单计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实现高考对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作用,13年第9、12、13、26、27、28题中都考查了计算内容分值达到了32分。继2012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计算方面考查28分以后再次强化计算,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这与新课改的要求基本一致。其目的主要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四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笔者建议

第4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浅议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浅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的几点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浅议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新课标下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验探究中,有许多实验存在安全隐患,这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就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安全案例及学生实验环保意识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 中学化学课本中,将近一百七十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常见实验安全案例分析

(一)违反操作规定。

案例1: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案例2: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以致引起烧瓶炸裂。这是因为你违背了实验操作而引起的。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

(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

案例3: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案例4: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案例5: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三)药品混入杂质。

案例6: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案例7: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案例8: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案例9: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二、学生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二)合理使用反例。

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三)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

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五)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

第5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案中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不够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再认识。本文试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入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编制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包括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三项;过程与方法包括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六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四项。

教学大纲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规定了教学目的。指出四方面的教学目的,一是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关心自然和社会的情感;三是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四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为知识和实验技能,参照知识、技能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从低到高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教学大纲存在的不足:一是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及其分类比较粗糙,教学大纲所指的知识实际上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程序性知识主要体现在技能,缺乏策略性知识即方法的认识。二是知识掌握等级虽依据布鲁纳的目标教学理论进行设计,却缺乏方法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等级设计,因此后者在教学执行过程中难以把握。只有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而没有提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技能后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二新课改后教学目标的新认识

新课标吸取了知识分类方面的理论成果。把知识分成认知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特别是把策略性知识作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肯定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成为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新导向。新课标保留了知识教学要求的等级分类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最显著特点是以行为动词对不同等级的要求进行了描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认知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说出”,最高等级的“设计”,技能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模仿”,最高等级的“迁移”,体验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参与”,最高等级的“建立”,这些都是比较明确并易操作的。

新课标吸取了世界理科教育中的“STS”教育、综合学科教育等理念。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获得化学双基而且要学习实验研究方法,把获得化学双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拓宽了化学教学的内涵。其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明显提高。要求学生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验操作,还要进行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及实验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提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要求,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关心和判断。

新课标吸取了元认知理论成果。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与新大纲比,新课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一块内容,要求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

第6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关键词:模块教材;插图系统;分类比较;教学功能

文章编号:1005-6629(2006)12-0038-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人教版新课标模块插图系统的分类

分类学认为:知识存在于比较分类之间,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笔者给化学教科书的插图进行如下分类:

当然,此分类是否科学尚待探索和研究,笔者将教材插图如此分类,完全是为了本文的需要。

2人教版新课标(2004版)与人教普高教材(2002版)插图系统分类比较及教学功能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版,下称普高教材)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字系统,较少关注插图的功能。相对以往的普高教材而言,人教版新课标模块教材中的插图系统有大幅度提高,图文比例接近1:1。因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与普高教材在知识的呈现序列上差异较大,且新课标教材知识点比较分散,要系统地比较两种教材的插图,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本文只列出了碳族元素相关插图的比较,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教材在插图系统上的差别。

比较两种化学教材插图系统的数据,不难发现以往化学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色彩单调,模糊不清,且多以黑白图或单色图为主,缺乏丰富的感彩和观赏性,有的插图已经过时。(2)真实图较少,多为手绘图或简图。(3)插图过于集中:普高教材中的插图主要集中在书前和书后,书前是一些色彩鲜艳的实景图片,书后是一些化学仪器和实验装置示意图,与教学内容不衔接,不利于学生启发观察。(4)探究图少,且较少利用插图的探究功能。(5)插图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教材将视野局限于本学科内容,而没有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插图在课程中的编排问题,缺乏与社会生活更多的关联,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给化学课程本身产生一种单调感。

3人教版新课标模块插图的分类比较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分析

新课标化学必修与选修模块的插图虽各有特点,

但在整体设计方面仍有不少相同之处。其具体统计与教学功能说明,见表3。

分析上表可知,新课标化学必修与选修各模块插图的特点非常明显,映证了各模块对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插图的教学选择教学策略指明了方向。

例如:“必修1,必修2”课程模块是面对全体高中生开设的,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围绕这一目标,必修模块总共选用了各类插图194幅(不包括表格),图文比例接近1:1,这么多色彩鲜艳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另外,新教材的装帖印刷上也很有风格,除了纸张质量大有提高之外,封面及插页都采用了双胶纸,使图片更加清晰、逼真,还采用彩色印刷,提高了教材的观赏性,对学生学习情趣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所有图片中实验图占49幅。彩色实物图93幅,约占总插图的1/2。

再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编排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如何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为了体现这一要求,该模块从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引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图片。生产与生活的图片约占该模块的1/2,如何利用这些图片揭示化学与实际生活、自然现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从社会活动,社会生产中获取知识,这是该模块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该模块插图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又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主要讨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较为抽象,要求较高。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该教材引入了大量的微观与原理模拟图,微观与原理模拟图占了该模块总图量的2/3,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

4图文结合方式的分类比较及其教学功能分析

图文结合方式指插图与文本系统的有机整合的方式。笔者把常见的结合的方式分为下面三类:文主图辅插图、以图代文插图;图文并重插图。

三种插图的教学功能分析:

相对以往的教材,新课标模块更注重图文的结合方式,不但数量多,而且图文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堆砌,每一幅图片都经过精心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1文主图辅插图

这种组织方式以文字为主,图像只对文字起到辅助作用。教材插图可以吸引学生对文字材料的注意,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插图所描绘的场景,可以刺激学生将插图表象与原有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4.2以图代文插图

这种组织方式,当教学内容难以或没有必要用语言描述时,图像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文字性材料,这种组合方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关注图表中的信息,培养读图的能力,如果实验内容用图表来描叙,更能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例如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P35页图2-12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示意图。如果用文字表述,冗长而又繁琐,用图片代替文字,既简单明了,又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

4.3图文并重插图

这种组织方式,插图和文字在文本中处于同样的地位,要求学生理解文字所提出的任务,分析并理解图片中蕴含的信息,方能完成任务。如人教版《化学1》P42的图3-9,图像为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图,文字并未对该图进行解说,并要求学生在另外给定的实验仪器与药品的前提下,设计一套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简单实验装置。这类插图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可考虑适当增加这类图像的比例。

5插图的呈现方式的分类比较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人教版新课标大量地引进彩色图,彩色图表约418幅,心理研究表明,视觉表征作为一种有效的提取线索,且采用彩色线条与图表作为线索时最有效[3]。图表以彩色形式呈现既能提高插图的真实感,还起到强调信息重点的作用。

另外,表中真实图的比重也显著提高,这相对于以往国内化学教材无疑是一大进步。一般地,愈接近真实生活的视觉教材,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学习[2]。还能将所学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教材重视多种形式插图并用,即同一学习目标借助多种不同形式的插图来实现。例如:人教版《物质的结构与性质》(P20-21页)在讲述电负性这概念时,先用卡通图1-22形象地描述,再用图1-23呈现出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并呈现出鲍林的肖像图及手稿(如图1-24,1-25),然后要求学生用坐标画IA族、VIIA族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并引导根据图像描述电负性的变化规律――较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分析归纳的能力。

6渗透STS教育功能插图的分类比较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分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充分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插图蕴藏的STS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关注自身、社会、自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明确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7运用数据表格图分类比较分析

新课标教材运用表格进行知识比较和探究多达138个,相当于原教材相关内容的5倍。知识点表格,有利于学生通过表格表征对知识点(如物质性质)进行分类归纳复习,促进其进行有效类比编码和对比编码记忆。知识点表格具有表述简练,线条清晰等特点。它对于培养学生归类、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有益处。实验探究表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动机,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得到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8人教版新课标各模块趣味图分类比较分析

从表中趣味图的数据来看,编者注意了教材趣味性,但略显不足。笔者建议教材图像系统在编排时,可考虑适当增加这类图像的比例。

9化学教材图像系统在教学中的使用建议

人教版新课标中的图像系统潜在的教学功能是新教材重要特色之一,但并不是尽善尽美。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图像系统时可参考以下建议。

9.1正确处理图像系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新课标每幅图片都承载着相应的教学功能,但由于图像系统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均有各自的特点,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千差可别,造成学生观看图表的方式不尽相同,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读图方式,积极引导启发,力求图像系统功能达到最优化。

9.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本插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

教材中大多数插图是静态的,课堂中无法动态地呈现图片的真实情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让图片“动起来”,运用摄录像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搜寻互联网让图片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邓峰,钱扬义.化学模块(必修)教材图像系统的教学功能初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2]霍秉坤,黄显华.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3.

[3]Robertson,S.I.著,张奇等译.问题解决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202.

[4]Lewis,A.B.Trainingstudentstorepresentarithmeticwordproblems[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9,81(4):521-523.

第7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参与性;积极性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必要手段,其效果更是其他的教学途径不能够比拟的,无论是从知识的理解,还是进一步的探索学习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方向应该是科学、实用、简约、安全的,具有启发性,以下是对基本化学实验的改进案例。

一、减少药品浪费,争取产物和原料的循环利用,发展节约实验

化学药品是化学实验进行的基础,在每年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会浪费很多的化学药品,特别是因为学生使用量不对、重复实验次数多等原因。另外,学生、教师节约药品的意识并不强,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实验质量”上。所以对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改进药品使用、提倡节约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钠的燃烧实验。新课标的教材中,更换了传统实验使用的石棉网,而是采用蒸发皿,虽然能够循环使用蒸发皿,弥补了石棉网易被烧破的缺点,但是却不能够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视野范围,学生不能够观察到钠的融化过程,燃烧现象和产物的观察也不容易进行。可以选择使用硬质玻璃作为燃烧的依托物,并用酒精灯加热。这样不仅仅有了一个良好的视野范围,更重要的是淡黄色的产物变得更加明显。其中玻璃管可以是废旧的试管,而实验切下的钠的外皮,可以用于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二、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使实验现象更加“神奇”有趣,发展趣味实验

实验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及听课效率和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但是在新课程的一些化学实验中,过于重视实验的“精确现象”,让学生失去了对“神奇现象”的惊讶。这样的化学实验是过于紧张的,即使让学生正确地进行了实验操作,也不会让他们爱上化学实验,更爱上学习化学。发展趣味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保证,以下是对简单实验的趣味化改变。

例如,碘和铝的反应。传统的教学是将碘和铝,在有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反应的对比。新课程的实验中没有要求将碘变为碘粉,使得燃烧并不充分,而且用量较少,没有“吸引人”的紫色烟雾产生,这样使得学生只能观察到略微的颜色变化,实验并没有什么看点。要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就要以一个吸引人的“名义”来使实验更具魅力。首先给这个实验起名字为“滴水生烟”:取三克碘片放置在干燥的研钵体内,再加入0.2克的铝粉。将其混合均匀之后,移入坩埚内,尽可能堆得紧凑一些。形成一个小丘,并在丘顶挖一个小坑。用滴管向“坑内”滴一两滴水。碘和铝就会发生剧烈反应,发光发热,产生棕色烟雾,放出的热又使得过量的碘成为碘蒸气,更是美丽无比。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不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立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能力。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虽然对实验有所改变,但是不尽完善,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更多的改进办法,为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添柴”、助力。

参考文献:

[1]潘裕其.问题化教学与当代课堂的缺失[J].教育发展研究,2006(4B).

第8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启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对广大教师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标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化学新课标的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掌握新课标的核心,从而提高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和水平是目前广大化学教师所要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现结合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对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的启示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教学与科技、生活、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化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要经历的社会生活为出发点,立足于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来设计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化学、学习化学。

1.化学与生活模块:我们要在化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间找准结合点,将抽象枯燥的化学教学与健康、饮食、环境等联系起来,使学生以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经历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

2.化学与技术模块:要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贯穿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并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融入学生所熟悉的化学现象。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开展参观、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要让学生在探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科技、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这有利于化学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利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组织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这在显性知识的教学中有着较高的教学效率,但在默会知识的学习中则效率低下,甚至是无效的。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即实现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有机统一与共同发展。在教学中运用以实践探索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平衡两类知识的学习,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三、利用实践性与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正在由科技转化为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改革标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勇于摆脱常规,敢于挑战,善于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实践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实践性问题,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达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开放性问题,是与封闭性问题相对,具有条件的不完善与答案的不唯一性。尤其是开放性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展开创新活动,真正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既利于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地构建,同时也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理性地对待教材,创造性地加以整合,设计一系列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广开思路,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了巨大的资源优势与信息功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以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

1.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传统教学媒介质的飞跃,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统一。以图片、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以全新的角度与多样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微观为宏观的特点,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互联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与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了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从网上观摩其他名校名师的教学片段,便于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吸取成功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此外互联网有着丰富的资源库,有许多的习题,这大大减轻了教师出题的负担,教师可以从题库里挑选适合本地学生学情的试卷。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高中生已具备了上网的基础与能力。我们可以建立本班学生的交流平台与授课习题平台,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来有针对性地听课,加强练习,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此为指导思想,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荣,新课改下化学教学的启示,《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6期

第9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学现状 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实验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编排特点要求我们在处理实验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切实地转变实验教学观,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时,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反思化学实验教学应有的学科功能尤为重要。

一、新课标下实验教学的认识理解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其重要地位得到突出。

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实验内涵,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和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积极交流,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二、新课标下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长期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通过笔试形式的考察来体现的,出现有不少教师采取“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不良倾向教法,学生则“听”实验;“抄”实验;“想象”实验,学生也似乎学得“轻松自然”,然而使内涵丰富、形式生动、功能多样的化学实验变成单调枯燥、形式主义的“机械运动”。本来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分组实验, 也是真正动手的少,看的多, 能从整体把握实验的少,停留于机械操作的层面, 教师过分陈述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而淡化实验后的小结、补充、扩展和反思,这种教学不利于突破思维定势, 也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新课标下,部分教师出现教学的另一种怪现象——打着“多媒体教学”的幌子,让学生看看了事,以讲和看代替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这种淡化学生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的做法将严重妨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忽视探索性实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标下实验教学的点滴对策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的弊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1.强化思想认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师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发挥化学实验本身具有教育功能(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可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

2.变好奇为好学。学生初中刚刚接触化学,都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所需的各种玻璃仪器、实验操作过程、特别是实验现象都感到很新鲜,被化学实验所吸引,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是做好每个实验、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前提。使学生能动手做实验,会做实验,而且能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会做”和“会用”上来,变“好奇”为“好学”。

3.变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探究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在实验活动设计中,没有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实验习题”,对实验基本技能的练习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指派。这就给学生和老师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以往的演示实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教师应在实验教学过程应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即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是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化学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在日常教学渗透实验教学, 反思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舞台。

参考文献:

[1]高兴邦.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弱化现象及应对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