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古诗词,《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古往今来,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就背熟了,有利于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复杂情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为可能。”用音乐导入,在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等方面可以发挥独到的作用。
如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播放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婉绵长、柔情似水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悠扬的乐曲声把学生带进了凄丽迷茫的意境中;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以《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浑厚的男中音、雄浑的气势,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当年赤壁鏖战时,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周瑜谈笑风生、指挥若定的神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流行音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音乐指导学生品评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很多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学生很难领会。将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能陶冶情操,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如讲授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我播放翁培伦演唱的流行歌曲《护国良相狄仁杰》片头曲《饯别》,“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悲怆中包含高昂乐观的乐曲,加上翁培伦那至情至性,忧郁但不消极的男中音,把作者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似乎看到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的诗人,面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想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但现实“夷羊满中野,盈高门”的可憎局面,又让诗人觉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通过流行歌曲,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更能体会出作者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缺憾,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现代流行歌曲白话歌词,把晦涩难懂的古典诗词演绎得通俗易懂,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会了诗的内涵。
三、用音乐帮助学生背诵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很多优秀内容被很多现代的音乐制作者制作成具有时代风格的音乐。在教学时,教师借助这些流行音乐,能使古诗词长留学生心间。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播放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们边学边唱,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把这首词全背了出来。这次尝试,拓宽了我的思路。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听一些这类歌曲。如:根据李煜《相见欢》改编的《独上西楼》、李煜《虞美人》改编的《几多愁》、李商隐《无题》被改编的《别亦难》、李清照《一剪梅》被改编的《月满西楼》等。渐渐的,当初不喜欢古诗词的学生也加入吟唱的队伍,古诗词的默写有了很大的改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恰当应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而且为古诗词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大大地提高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多半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本的知识点完完全全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心理。而且,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出台,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音乐选择
将音乐元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的目的是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能随意地引用音乐。语文课堂中的音乐选择,应该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音乐。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提出进行音乐选择的几条途径。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音乐选择,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维持注意力的时间短;记忆主要以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思维的发展必须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撑。因此,老师在选择课堂音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尽量选择节奏简单、明确,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音乐。例如,《生日快乐》《蓝精灵》《数鸭子》等等。这些音乐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为老师接下来顺利开展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四、根据课堂内容进行音乐选择,营造教学氛围
将音乐融入课堂的目的除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外,还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进行音乐的选择时,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然后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音乐。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阅读的故事情节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王二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分析前,播放《王二小》的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中去体悟故事情节。经过教师的分析,学生们就能清楚地掌握故事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五、根据课堂活动进行音乐选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 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课程来说,可以说是美育课程,在开展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欣赏氛围中培养审美意识。
一、开展音乐体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开展基本的有关音色、音律、节奏等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对声音有基本了解,然后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审美情趣。比如说,根据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将其划分成不同的部分,用直观的数据图像画出曲子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曲子结构图,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美。例如:在《喜庆胜利》教学中,先将三段结构图画出来,然后借由结构图开展音乐教学,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在这个曲子中,第一段以欢快、喜庆的气氛为主,表达人们对胜利的向往;第二段以抒情为主,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第三段是整首曲子的部分,表明人们对迎来胜利的激动心情,气氛较前面更加的欢快、愉悦。教师借由结构图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音乐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心智还不成熟,可以采用简单的故事串联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操。例如:在《龟兔赛跑》中,先问学生乌龟和兔子赛跑谁会赢,小学生回答“当然是兔子啦”,“那我们就来看看今天的赛跑谁会赢呢?”接着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给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打拍子。通过这样故事化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再加上教师恰当的指导,审美情趣也被激发出来,利于教师开展审美教育。
二、聆听音乐,丰富审美教育内容
音乐是声乐艺术,需要学生用耳朵去听,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的层次、顺序以及实际形象,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想象到音乐作品中讲述的故事、情景等,通过聆听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说:在《朝景》一课中,教师先带着学生跟着音乐打拍子、哼唱主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去聆听主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地方,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主旋律,反复播放两三遍后,学生就会哼唱主旋律了。接着,教师以《朝景》的歌词和乐曲情韵为背景,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朗诵诗歌的同时感受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将音乐美与人声美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眼前浮现一幅幅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教育内容。
三、以音乐情操带动审美情操的培养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故事背景,都表达一定的情感。教师可将音乐背景知识导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与音乐创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操。比如说,《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一个命途多舛、自强不息、坚强勇敢的音乐人,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华彦钧的故事,然后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将音乐与作者身处的时代、作者情感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出来的沉思、忧伤、悲愤、追求光明等情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音乐文化的导入,深化审美教育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文化土壤,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一个国家的音乐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可以将文化内容导入到审美教育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思想,在文化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文化的魅力。比如说,《看龙船》讲述的是端午节竞渡龙舟的故事,21世纪的小学生都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但对于竞渡龙舟来说没有太大感受。教师可以先设计电子课件,将竞渡龙舟的视频和图片搬到课堂上,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以及竞渡龙舟故事之后,再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竞渡龙舟的情景,“龙头扬,龙尾翘,船儿好似浪里蛟”一句中的“扬”、“翘”、“浪里蛟”将生动形象的竞渡龙舟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视野扩宽了,了解到更多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和人文知识,了解到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五、丰富音乐形象,提升审美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感知、感觉的生物,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自身的感知和感觉。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是声音的艺术,需要学生用耳朵去聆听,而耳朵的感觉远没有眼球的视觉冲击来得强烈。这个时候,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应积极将音乐变得形象具体化,让学生主动去深入探究音乐表达的内涵、情感等,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发生情感的起伏变化。而丰富音乐形象最简单常见的方式就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亲自去表演,在表演中感知音乐美,提升审美能力。举例来说,在《森林狂想曲》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采用故事化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讲述的故事,乐曲结束后,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分析故事中每一个动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将音乐作品中的故事搬上舞台,让学生自己去表演,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美,感受各个动物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力,音乐感知能力也提高了。真实的音乐形象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激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结束语
小学音乐就是在聆听音乐、唱歌中激发音乐情感,丰富精神生活,扩宽视野,培养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将一节节普通的音乐课变成音乐与审美相溶的美育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激发音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审美情操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精彩课堂;趣味教学
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展开趣味教学,有助于最大化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发展;有助于活化课堂教学等。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构建有效、精彩的小学音乐课堂呢?
一、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童趣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单调的教唱、灌输乐理知识的模式,而是从导入环节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生本来年龄较小,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音乐教师要结合这个特点和教材内容,以情境渲染,引发童趣,激发学习内驱力。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小朋友的家》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作为渲染,将学生的童趣引发出来。首先,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播放《米老鼠进行曲》,并随着音乐律动进教师。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家,米老鼠也一样。大家快来猜一猜米老鼠的家在哪呢?看多迪斯尼动画的学生很快高呼“迪斯尼乐园”。“真聪明”。此时,音乐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组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童趣。学生被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吸引住了,各个睁大眼睛观看图片。师趁机引导:同学们,迪斯尼乐园中有那么多的卡通人物,如果没有歌声陪伴,它们也会很孤独哦。大家想不想学习一首歌曲,然后为这些卡通人物歌唱呢?学生齐欢呼“想”。这样一来,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遵循孩子特点,利用一定的手段,引发童趣,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丰富形式,打造趣味课堂
趣味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果仅以单一的模式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心理。小学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事物的刺激,才能维持住其对某一学科的关注。因此,音乐教师要丰富趣味教学形式,以打造趣味横生的课堂。
(一)故事教学,营造和谐氛围
动听的故事往往能瞬间吸引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单纯的故事内容不足以吸引其参与课堂。因此,音乐教师还要结合故事内容,融入情感,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吸引学生,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教学,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抗日游击队的故事,并以屏幕做背景,呈现游击队的经典图片。在教师的讲述下,学生被一个个游击队勇敢抗日的故事所感动,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其次,播放歌曲《游击队歌》(第一遍播放),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抒发的感情。等歌曲播放完毕后,出示问题:歌曲中游击队员的形象,生活与战斗条件,精神状态都是怎么样的呢?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判断歌曲的节奏、曲调和风格。从以上案例中可知,利用故事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过渡到新歌的学习。
(二)活用教具,构建精彩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具的使用也是较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活用教具,以构建精彩的音乐课堂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图片,然后再灵活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音乐《我爱我的家乡》这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这一歌曲后,教师布置了一个动手任务: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家乡。这样一来,音乐教师有效将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让教学变得趣味盎然。等学生绘画完毕后,音乐教师点名让学生上台展示作品,然后再让下面的学生用歌曲表达作品(即看到这幅作品,你想用哪一首歌曲表达)。这样的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格外精彩,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是真正的“热闹”。在这个案例中,音乐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然后再以作品作为教具,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活泼、精彩。
三、融入角色,巩固课堂教学
让学生融入角色,在角色中将歌曲演绎出来也是趣味教学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等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融入角色,演唱歌曲。具体要求是:学生一边唱《游击队歌》,一边加上动作,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并将歌曲中的情绪、声音、力度最大化表现出来。又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彼得与狼》这一交响童话时,教师也运用了角色扮演这一趣味活动,巩固学生的认知。学生同音乐,自主选择角色,如彼得、狼、小鸭、小鸟等,随着音乐的旋律,将童话演绎出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互动教学;快乐课堂构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践行新课改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的美,能够在与教师的有效的互动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一、创新教学模式,创造互动氛围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不断交流,体验成功 快乐,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凸显出来。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够积极的动起来。
1.与学生积极做朋友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这样,学生在心里深处会亲近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所有的学生做朋友,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尽情表演,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学习歌曲《水乡歌儿多》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边学习歌曲,边表演,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勾勾手指头,和学生一起唱歌曲,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很快可以掌握这首歌曲,在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与自己喜欢的同学边表演,边唱歌,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情会加深很多,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体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2.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教师要体味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小老师”,更好地促进学生互动学习,使学生体验快乐,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教学生或者是学生教老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走上讲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成长。比如,在教学中出现较难的节奏时,教师可以故意说不会,让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教教自己,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就很喜欢,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效攻破难点内容。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互动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使师生间,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养成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使学生都能树立参与意识、群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通过悄悄话活动,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悄悄话活动,使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传播,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话”能够给人一种神秘感,在这种神秘感的驱动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定会拉得很近,可以有效实现心理的交流,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比如,在聆听环节,当学生聆听之后,可以有效感知音乐的基本形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把答案告诉教师,这样,既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考活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常有趣,有效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另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节奏练习中,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传递节奏,从排头往下传。各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获胜,都会积极努力地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信息传递,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法,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好的故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法使学生能够共同感受、体验教学内容,加强心与心的交流,有效实现情感的共鸣。
故事法可以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学习歌曲《堆雪人》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产生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学生不断的回忆中,使学生能够深深体验这样的活动有多么幸福,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很努力的学习有关内容,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学法,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在教学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内容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讲这个故事,师生一起听故事,在品赏故事后,进行歌曲学习,学生都能很投入的学唱歌曲,并且可以深刻领会歌曲生动的内涵。
3.通过合作法,进行声音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唱,合作演奏的方式实现多边有效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在教学歌曲《蓝色的雅德朗》后,可以应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现歌曲,教师唱一句,学生接一句,然后,互换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学习教学内容,在丰富的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积极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1.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的求知欲望高,而学校的教育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音乐课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切身的感受美,丰富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供娱乐和消遣的一门课程,此观念是不对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集体精神予以培养,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阶段,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各学科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每次授课与每首歌曲中都得到更深入的体会,不仅调动了学生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课程稍有不同,音乐不会太注重知识点,主要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被音乐中所传达的美所吸引,进而主动的探寻和体验音乐,潜移默化中和音乐有机融合,如此一来,才能对音乐知识点充分的掌握了解,使学生对音乐更进一步的欣赏。
2.促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之前,必须全面激发其兴趣。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音乐具有很强的情境性。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全面的调动,而且,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及情感体验也会被唤起,以情感的角度推动学生和教材的共鸣。比如,教育者在上《海》一课时,通过音画相结合的方式,在屏幕上展现出了一副优美的大海图景:太阳从东方慢慢的升起映红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天空上飞翔着几只海鸥,海上漂浮着几艘小船。并且,还播放了一段《大海的风光》乐曲,以创设出一个优美的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如亲临浩瀚的大海上。然后,教育者与学生共同用手中的画笔与彩纸将自己心中的大海绘画出来,让学生在情感情绪上形成一种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欣赏课《龟兔赛跑》中,三位同学分别饰演裁判、兔子、乌龟,其他的学生饰演大森林,通过图画、音像进行情境的创设,音乐一响起,整个班级学生都各自用花、树枝、动物头来搭设所需场景,班级瞬间变为了葱郁的大森林,再配上一段精彩的旁白描述,教育者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当解说词的深入和音乐的发展,表演越发的激烈……音乐课程中有不少曲子或者是歌曲均存在着一定的情节,讲授完后,应让学生自己担任创作家,创编后传与故事情节,并将自己所编的故事表演出来。同学们的兴趣被全面的调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正确的引导学生把音乐和文学、音乐和美术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不仅与音乐学习的特点相符,同时,还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相一致,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著。
2.2还原音乐场景
大多数的优美音乐作品中均涵盖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虽然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但是他们的阅历不深,因此,能够想到的场景范围很小。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倘若只是简单的教学生学唱歌,而对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歌曲的意境不注重,那么,将呈现出了“鹦鹉学舌”之象。因此,教学中,教育者应适当的将课本中描绘的场景实际中还原,让孩子们知道歌词中所写的内容,具体体现的美在哪,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什么。可先对孩子们单凭想象产生的不足加以补充,然后,可更加直接的理解歌曲。比如,在学唱《踏雪寻梅》时,该音乐主要表现的是作曲者在寒冬里寻找梅花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照片或者PPT等诸多的形式把歌曲中所描述的寒冬全面的展现,倘若在雪天里授课效果更是明显,因为学生可以直接的欣赏到雪景。虽然外面特别的冷,但作者依旧奋不顾身的去寻找梅花,孩子们很容易被作者的欢快、喜欢之情所感染。通过还原音乐场景,孩子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
2.3创新音乐方式
音乐课表演过程中,不仅有歌唱表演,还涵盖了打击乐伴奏、续讲故事等一些活动项目,打击乐伴奏是让孩子们上台用各种乐曲进行歌曲的表演,此活动不仅满足了小学生天生爱动手的习性,同时,还调动了学生们对演奏方式的创新。续讲故事主要是由教育者讲一半的故事,然后学生接着老师未讲完的故事继续讲述,多数学生懂得临时发挥,创新了歌曲内容。比如,在歌曲《小青蛙找家》中,教育者授课时介绍了小青蛙怎样找家这个故事,但只讲一部分,剩下的由孩子们自己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另外,把各种乐器的声音、各音阶的敲击方法等有关技巧展示给学生,然后,邀请小学生上台演绎歌曲。虽然小学生的年级较小,但是在乐器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的主张,让孩子们完全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演奏,能使他们对歌曲进行创新,这不仅全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乐曲的兴趣,而且,自豪感油然而生。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们得到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激发,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同时还是学生教学过程中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一)小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让学生感受成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踊跃地接受新知识,还要不断地给学生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能够感受来自家庭外的关爱。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并愿意跟着教师去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二、小学教学音乐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只有在一个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总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布置课堂,让学生在教室内也能感觉到家的感觉,结合课堂,教师在教授《故乡》一课时,可以把相关音乐家的作品挂在班级的墙壁上,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收集家乡的照片或者是把自己家乡的景物画出来。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上到《龙咚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节日时的气氛,教师可以自己剪花,自己写对联,粘贴在教室的四周。
(二)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上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图画、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教师在教《侗家儿童多快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以及民俗风情,让学生不断地倾听、欣赏,在倾听、欣赏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以及侗族风俗别具风情的地方特色,然后全身心地学唱歌曲、背唱歌曲。
(三)适时地穿插故事
小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听故事,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既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应用在教师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到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故事方式呈现,依托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师在上到《小红帽》这首歌曲时,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讲解《小红帽》这个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录音机等播放歌曲,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共鸣。又如在讲授《牧童短笛》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描述自己内心想到的情景,把它编成一个故事,不同的同学会给出不同的故事,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四)让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并表演
一直以来,情境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小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善于模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人物进行模仿,这种模仿如果运用得好,就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之,则会变成学生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将教学与情景表演相结合,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深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上《小青蛙找家》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出小青蛙找家时的情景,在边唱边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智慧,进而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完成学习。
三、结语
1.1改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1.1.1故事激趣法故事激趣法就是将要学习的音乐内容先进行了解,然后通过编辑故事的方式将音乐内容融入到故事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使得教学课程显得更加情节化和具体化,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小白兔盖新房》这首歌中,我们就应该将小白兔盖新房的歌词前后添加一些陈述,将学生的意境和思想引入到歌曲中,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练唱。同时将歌曲中的小角色进行分配,一些小朋友当小白兔,一些小朋友扮演森林中的其他动物,总之就是要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歌曲中,融入到课堂的音乐氛围中,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同时老师还应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态,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1.1.2游戏引趣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学生特点主要集中在好动和喜欢玩耍上面,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进行音乐教学。既然学生喜欢做游戏,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游戏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学中的音符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少数的学生喜欢或是能够掌握音乐中的音符。因此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音乐的音符变成小游戏的方式在课堂传授,对于四分音符和八分、十二分音符我们都可以进行编辑,形成有节奏感的小游戏歌曲,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了解音符,了解歌曲中的节奏性,帮助学生积极地更加形象地了解音乐的节奏。
1.1.3表演导趣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演或是做游戏都是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方式,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表演方式引入到音乐教学中来,培养音乐教学良好的课堂氛围。音乐教学除了了解音乐的音符和节奏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演唱,因此将表演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唱小歌曲,有效地将唱和表演相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发展音乐潜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从内心来感知音乐。
1.2善用多媒体教学,提供教学素材
多媒体既是教学中的指挥棒,又是音乐课堂上教学质量保障的辅助工具。多媒体中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教学素材,在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适度对其应用,让多媒体变成音乐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而不是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本身。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和图画视频,通过图画制作和视频来辅助音乐教学,利用多媒体的良好视听享受吸引学生注意力,能让音乐课堂气氛更显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增加音乐课堂的乐趣,优化音乐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草原小骑兵》时,考虑到学生对草原感知有限的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搜集呼伦贝尔、天山牧场等地区的草原风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一定的学习满足。
1.3运用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1.3.1鼓励音乐表演,融入生活体验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可针对这个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体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如教授《小星星》一曲时,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用纸笔图画或语言词汇描绘出平日生活中所见星星的样子,然后再让学生学习歌曲歌词,让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将歌曲与生活中的小星星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明白歌曲描述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星星,更全面理解歌曲的含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可迅速学会这首歌曲,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3.2运用道具乐器,激发学生想象例如,我曾经引导学生运用吃饭用的碗碟、玻璃水杯等生活日用工具作为打击乐器,鼓励学生用树叶做哨子吹奏歌曲旋律,引领学生在易拉罐里装上小石子当做摇铃乐器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性潜能,想象力丰富,我就趁机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共同演奏同一首歌曲,有效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结语
一、聆听歌谣,挖掘情感元素
正所谓,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聆听,是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前提。然而,小学生活泼好动,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唱的教学易于听的教学。正因如此,笔者以为,教师更应重视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以游戏、竞赛、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聆听歌谣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耳朵”挖掘歌谣里的情感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教学苏教版小学音乐《草原小姐妹》这首歌谣时,笔者并不着急让学生们开口跟唱,而是引导学生们先学会聆听,学会聆听歌谣里的故事,学会聆听歌谣里的情感,转而由听及唱。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们一起听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并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故事中龙梅、玉荣这两个小姐妹的形象特征,以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英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们对小姐妹的钦佩之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此设计,笔者意在以故事渲染气氛,以气氛引感,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聆听歌谣,并尝试将故事迁移到歌谣中,挖掘歌谣中的情感元素,体会歌谣中的情感基调。
二、聚焦个体,关注情感需要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聚焦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促进学生音乐个性品质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注重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音乐理解,达到的教学平衡,营造心理相容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音乐学习中获得归属感与效能感。
教学苏教版小学音乐《采茶舞曲》这首歌谣时,笔者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采茶这项民间劳动较为陌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在这首歌谣的基本教学过后,笔者从整体出发,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唱得最好的部分,展现给同学,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随后,笔者关注部分学生对歌曲的疑问,引导学生们再次聆听歌谣,把自己觉得最难唱的部分标注出来,并大胆地提出来,与同学一同探讨。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笔者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以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效能感。同时,又关注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差异,从重点、难点入手,以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们在互帮互助的情感互动中,提高音乐课堂的凝聚力。
三、情感互动,促进音乐实践
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是音乐教学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尤其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把情感作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平衡课堂天平,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互动化的教学活动、多元化的探究任务,拉近师生、生生以及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轻松民主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们放心地、大胆地、快乐地进行音乐实践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