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案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明确学习任务
高中英语教材《牛津高中英语》各模块都有相同的单元结构,每单元由七个板块构成: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 ,Self-assessment。每个板块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Reading 包括:读前问题(A—三个问题,练习快速阅读);阅读材料本身 (B —对话或短文,跨两页);读后练习 (C — 关于文章的更多问题,有时分C1, C2,从更多的细节到文章的深层理解;D — 根据上下文猜测和理解词义,有时分D1, D2;E — 根据课文意义完成短文,综合理解;F — 拓展延伸练习,依据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或细节开展讨论)。 此外,紧跟在阅读文章后面的是Reading strategy。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以Module 3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中的 Reading部分为例,进行以下阅读教学导学案设计: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Brainstorming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相关的话题信息)
1. Do we sometimes have foggy days here? When?
2. How do you feel on a foggy day?
3. 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the word “fog” is mentioned?
4. Have you ever lost your way in the fog?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got lost in the fog?
5. Which city has the name of “foggy city”?
(二) 学习交流与问题讨论:
Fast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s
A—三个问题,练习快速阅读
1.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2. Where did Polly live?
3. Who helped Polly?
Detailed reading for important information
B—关于文章的更多问题,从细节到文章的深层理解
1. Why did Polly leave work early?
2. Why did Polly take the Underground to Green Park?
3.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outside the train station?
4. According to Lines 23-25, what made Polly afraid?
5. According to Line 33, what did the man look like?
6. How could the old man tell that Polly was young?
Post-reading
C — 根据上下文猜测和理解词义
D — 根据课文意义完成短文,综合理解
(三)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E — 拓展延伸练习,依据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或细节开展讨论
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习任务清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针对教材中的任务设置,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整合、删减或添加,也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或学习形式,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 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把本学案的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并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突破重点和难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类,突出英语单词的词性、构词法、搭配等特点,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征的掌握,同时也便于他们记忆和学习。对于其中重点词语,例如,动词词性的confuse,“使困惑、 使混乱、混淆”;过去分词confused ;现在分词confusing;名词confusion“迷团、令人迷惑的事情”;副词confusingly;第三人称单数confuses;常用词组confuse...with...,教师把与该词相关的语言知识详细地呈现给学生,而后根据语境进行练习, 突破其难点——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它。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其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要正确运用英语基本的语言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大难度,只有突破难点才能培养他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加强难点突破,在完成对重点词语及其常见词语搭配识记的同时,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巩固和掌握。这样,导学案才具有更高价值。此外,教师也能通过学生对导学案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使课堂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三、 清晰的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研究的是如何学?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同时,它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怎样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是高效课堂的抓手。它包含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课堂探究,学习收获,当堂检测几个方面。那么,如何设计好导学案呢?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方向上更明确,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清晰,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不依赖老师,不依赖他人,以主动学习为核心,以同伴互助为补充,使自己成为学习上的真正之人,主宰者。
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制定的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传统课堂制定的是教学目标,教师从自身角度出发,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这样来制定目标是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仆从,是针对教师,因此制定目标时必须转变观念,从学生出发,把教学目标改成学习目标。
其次,目标制定必须与课堂相结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考虑课堂,把每一目标的实现分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实现学习目标,让课堂真正开放。
再次,要搞清楚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制定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依据教材,重要的是要研究透课程标准,弄清楚课程标准对大部分内容的要求,然后再结合教材,学生课堂来确定学习目标。一般来说,我设计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学会本课的知识点,即出现的生单词及短语。第二个目标是这些知识点在句中的运用。第三个目标是本课所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所以说,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课堂回应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
课堂。
二、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三、课堂探究
对于知识点自己难以解决的内容,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四、学习收获
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过程。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整理清楚,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五、当堂检测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要太难,以五分钟为宜。
2.紧扣重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差异,建议设置选做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一份优质导学案的出炉,是一个系统过程,而不是依照导学案的模板,简单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和问题的复制与粘贴,要想设计优质的导学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瞻前顾后
瞻是新知,顾是旧知。导学案的设计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整体出发,将每一个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单元,整个学段之中。
2.注意层次
导学案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有小坡度梯次化,相关内容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因后果,上下相连,我们学校班型都大,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因此我们既让学优生吃饱,又要让学困生有所学,因此我们设计内容要有层次,有梯度。
3.注重知识整合
设计导学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把握,理解,应用。如我在设计七年级英语上第八单元“问路”这一课时,我把初中涉及问路的句型,在路上如何指点方向,全部整合到这一导学案上,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和归纳知识。
关键词:英语;导学案;设计;应用
一、导学案的认识
在新课标教育教学的理念下,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导学案是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的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注重学法指导,使师生之间和谐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导学结合、相辅相成,同时教师在编写设计导学案时要结合实际,避免一些误区。
1.如何设计导学案是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以“导”为辅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导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
“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两有”指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纲”。“心中有人”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导学案怎样引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心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既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
“三性”指设计的导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是指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的效果。科学性是指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既要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深刻理解课本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是指学案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注重对学困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避免导学案编写中的误区是教师以“导”为辅的保障。
(1)避免学案编写教案化。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学案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2)避免学案编写作业化。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个个的习题。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所以学案绝不是额外的家庭作业,。
(3)避免学案编写的共性化。学案的编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4)避免学案编写的跳跃性。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层次。
三、导学案的应用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诱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诱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6.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学案,以便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并再次进行课前备课,最后切忌不得额外布置课外作业。
7.用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1 了解学生,把握学案设计的起点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也是学案的第一使用者,学案的设计不是基于教师经验或对学生的主观判断去设计,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即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基础、思维特点,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设计学案,才能真正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关注他们之间的差异,可通过调查、观察、访谈、作业批改等方法来获取学生对于学案使用后的真实想法,把握学案设计的起点,控制学案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案例1:一份关于学案设计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实施“学案导学”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对于课前自主完成学案已经习以为常,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案使用后的看法,把握学案设计的起点,笔者对本校八年级部分(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内容和结果分析.
1.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们,为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打造“自主、高效、和谐”课堂,学校组织这次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为同学们设计出更好的学案,也为了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希望同学们去掉敷衍,抹去偏见,认真填写,把你的真实想法、建议反映出来.请你按以下要求认真填写:
1.你的数学成绩目前在班级位于()
A.前15名 B.16名―30名
C.31名―45名 D.45名以外
2.你每天花在完成学案的时间有()
A.30分钟以上 B.20―29分钟
C.10―19分钟D.10分钟以内
3.你觉得学案的使用,是否增加了你的课业负担?[JY]()
A.大大增加 B.增加
C.差不多D.减轻
4.你认为数学的学案设计内容中哪一部分最实用?[JY]()
A.学习目标 B.重点难点
C.学习流程 D.拓展提高
5.你觉得目前学案的设计质量如何?[JY]()
A.很好B.好C.一般D.不好
6.你觉得在学案的内容上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更适合你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你的学习能力?()
A.问题 B.填空C.练习题 D.无所谓
7.请谈谈你对目前使用中的学案设计的意见或建议?
2.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第7题中,学生对学案的设计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①因为学案的内容基本上是需要我们课前自学完成的,对于一部分自学能力差的同学来讲,完成学案难度很大,希望老师在内容上降低难度,起点尽量低一点.②学案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数学问题,老师可以增加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有趣知识,让我们开开眼界、开阔思维.③学案中对于较难的内容,老师可以多作些铺垫的问题或提示,或直接给出说明,以帮助我们在完成学案时不用太费力.④学案的内容不要太多,否则负担太重,费时太多.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有84%的学生需要花10―29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完成学案上,24%的学生认为学案的使用增加了学业负担,60%的学生认为和以前的学习负担差不多,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少布置一些后置性作业,既可以提高学案的完成质量,也能保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40.5%的学生喜欢以问题的形式设计学案,48%的学生则喜欢学案的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说明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学案是练习题的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不要把学案设计成练习卷或检测卷.
2 读懂教材,明确学案设计的目标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教师所设计的学案必须围绕目标,紧扣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案设计前教师应事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目标,弄清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使设计的学案既突出章节知识重点,又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
案例2:《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共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中,教材以例题的方式,给出了四个实际问题,这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按照数量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依次是圆柱的底面积与高,做工时间与做工速度,动力与动力臂,输出功率与电阻,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教材安排了四课时完成这四个问题的教学,但在设计学案时,笔者不禁思考: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会非常轻松地接受,但对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化,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学生是无法感知、体验的,即知识之间是独立的、割裂的,这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开始深入挖掘教材,在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与重组,在学案中设计了两大问题:数学问题和物理学问题,前者整合了教材中的前两个例题,后者整合了教材中的后两个例题,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减少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突出数学本质.
3 导学问题,构建学案设计的主干
有效的问题就是向学生提供一种“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它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提前自学中,开启心智,培养思维,提高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应贯穿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导学问题为学案设计的主干,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数学概念易混淆处等等,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感受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本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要解决哪几个主要的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怎样去发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铺设哪些“台阶”?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中给予充分考虑的.
案例3:《12.2.1 作轴对称图形(1)》的学案片段
(一)自主探究
1.操作:如图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
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
脚印与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2.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3.新图形上的每一点与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4.如果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则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5.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你会作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吗?试一试。
①如图2,已知点A和直线l,作与点A关于直线l对称的点.
②如图3,已知线段AB和直线l,作与线段AB关于直线l对称的线段.
③如图4,已知ABC和直线l,作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三角形.
6.通过以上三道作图题,你能说说作与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图形的方法吗?
7.请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幅精美的图案,给予贴切的解说词,并把你的作品与同伴交流。
(二)自主习得
8.小亮在镜子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如下,你认为实际时间接近8∶00的是[JY]()
[TP5-3.TIF,BP]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点A、点B在直线l的两旁,且AB与直线l交于点O,若OA=BO,则点B是点A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②全等三角形一定可以成轴对称;③若ABC是A′B′C′的轴对称图形,则ABC≌A′B′C′.[JY]()
A.0个B.1个C.2个D.3个
10.如图5,已知ABC和直线l,作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设计意图:
①通过前面描脚印,说特征等活动,使学生对于经过轴对称变换后的两个图形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以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发现画图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②通过从作一个点关于已知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到作三角形甚至于更复杂的图形关于已知直线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一些线组成,而点动成线,所以,要画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后的图形,只要找到一些特殊点,作出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即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案既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它把发现问题、探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了解学生、读懂教材、导学问题这三个维度去设计学案,才能让学案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指导”,让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引领学生自己探究、摸索、发现,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 张伟俊.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2009.9.
关键词: 学案导学 优化设计 减负增效
随着常州市中小学减负增效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减负增效工作初见成效,各校一线老师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其中“学案导学”制的推行颇具成效。
“学案导学”是对学习方式的进一步优化,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居市长指出:“应提升学案编制水平和使用效益……切实发挥好学案的积极作用,真正把学案作为指导学生自学、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工具。”
那么怎样的学案才是精致的学案呢?如何利用好学案呢?
首先,学案的目标设计应该是明确的,教与学的思路应该是清晰的,知识点是系统相连的,例题是精选、实用性强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近年摸索到的课堂操作一般环节是:利用学案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利用学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学案引发探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学案设计理应依据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下面我就从自己设计的一个“美文推荐课”《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的学案案例,谈谈“学案导学”对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实现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学案之“预谋篇”
一般来说,学案要具备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三维目标,逐层设定,突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的表述往往通过能识记、能默写、能背诵、能掌握、能了解、能理解、能感知等明确的能力行为动词。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掌握量、掌握程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性。
在《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一课学案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为你提供资料”、“我们的学习目标”、“本文学习重点、难点”等内容,学习新课文,如果不能充分预知,预习,预谋,那么怎能知己知彼、有效将之“攻克”呢?“为你提供资料”减去学生另外费尽心思查找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的时间,为学生走进课文内容,走近作者思想,做好预备工作。
另外,学案的“整体感知,初懂成长”部分,也是我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学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没有学案的预习,学生的初步学习往往就会较为肤浅、粗略、笼统。我要求学生预习时根据学案“整体感知”的要求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作者对成长的理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试着加以概括、说明。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预习有了方向、目标明确,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对课堂学习树立了信心。
二、学案之“攻略篇”
有了学案,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就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学。学案不等于教案,“学案导学”的作用体现在老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指导、引导他们“学什么”、“怎样学”。使学生学会学习,由表及里,逐渐走进课文,深入文本,挖掘要义。在课堂上有了第一部分“整体感知”的基础,学生逐渐深入第二部分“重点赏析,理解成长”。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四段,画出关键句。参照示例,小组合作讨论,说说作者还从哪些方面阐述了成长“丰饶”的特点,各个方面的内涵是什么?对文章最深奥“蹲苗”的理解是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例,从“‘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这句话寻找突破口。
在学案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变得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学案导学”有助于精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优化学习方式,真正成为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工具,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三、学案之“开拓篇”
理解了课文,不能故步自封,还要进行拓展。学案教学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引进课外资源,引入生活源泉,让思维之溪潺潺流淌。在学案第三部分“联系自我,品悟成长”中,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成长还是一件怎样的事呢?请仿照文中的表现手法(至少用到一种修辞),写出你的感悟。”“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成长的解读。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其中有许多烦恼。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向你的同桌诉说自己成长的烦恼。作为他的朋友,请同桌对他说一句劝勉的话,帮他走出困境,更好地前行。”此处老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知,还有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生活就是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借助学案依据文本的有益拓展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习实效。
“学案导学”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理念,无疑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一条十分有效而重要的途径,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不仅解放了教师,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而且促使教师享受职业,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学平.导学课堂教学模式.2012.3.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2010.10.
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教师如何导学?在新课改倡导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学校开始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如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以导学案为研究对象,就中学地理导学案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导学案的分类
地理导学案可分为课时导学案和单元导学案两类。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主要以课时为基本单位,我们把以课时为单位的导学案称为课时导学案,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但课时导学案不能代替单元导学案,单元导学案的设计也不必像课时导学案那样内容齐全。单元导学案应该突出两大要素――单元教材分析和单元思维导图。地理单元知识的安排是有内在联系的,掌握了这种联系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地理,所以有必要编制单元导学案。在编制用于复习的单元导学案时,还可以精选一些单元综合反馈题等。
二、关于导学案的内容
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课时导学案应该包含以下要素:①教材分析;②学习目标;③知识重点;④知识难点;⑤学法指导;⑥预习思考题;⑦思维导图(知识系统图);⑧反馈练习题;⑨自学反思等。总之,设计优秀的导学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而且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三、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系统图,它勾勒了一节课的思维和知识框架,逻辑性强,是学生记忆的参照物。在导学案设计中让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前脑子里必须形成这节课的框架,必须认真看书、思索、探究,之后整理出来,再用简单的图画绘制,这既便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又避免了死记硬背。
表面看来,地理知识很琐碎,地理要素多,不易归纳整理,其实不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比如,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结构可以这样归纳:
经过训练、引导,不少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都很出色,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展示了。
总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设计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增强大脑的创造力和记忆力,有利于调动大脑中的各类相关信息,使学习和复习过程变得更主动、更快捷。
四、关于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地理导学案中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是巧用地图、夯实双基、建立框架。因此,在地理导学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记忆力、归纳比较能力、构建知识体系(画思维导图)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使学生能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变图。
五、关于预习思考题
笔者曾见过不少优秀的地理导学案,其中的预习思考题优点很多,如兼顾重点和难点,注意分层次教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选做不同的内容),题目设置先易后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导学案中的预习思考题设计得过于繁琐,填空题和选择题太多;题量虽大但知识面覆盖不全;概括性不强,设计得不够简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忽略了地图的应用,丢掉了地理特色。笔者认为,好的预习思考题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并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把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自学思考题设计成以下五个思考题,并用《南北方地区比较表》(表略)做总结。
1.参阅课本地图5.5,指出南北方两大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地形区、河湖等地名,列表比较两者在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湖、降水量、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2.查找课本地图5.6、5.7,说出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3.查找相关地图,说出南北方地区能源、矿产种类和分布的差异。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案设计;学生主体;成才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然而,长久以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存在独霸课堂、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问题。在这种不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历史教学活动很容易陷入灌输式的学习泥沼,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很多教师都重视学案的设计,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理的学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一定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案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成才。为了保证学案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历史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可以说,目标是整个历史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目标的设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标的设置,可以影响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方向,对学习效果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目标的合理设置。在历史学习中,学习目标往往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和应用。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所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是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高低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一些成绩较优异的优等生来说,理解和应用往往是他们需要达成的目标,而相对来说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无需对他们提出太高的要求,对于一些学困生,很多时候,甚至只要求他们能够达到最低层次的识记目标就可以。至于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目标层次,则是指在历史学习中,有些内容只需要简单的识记而不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而有些内容则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的目标层次,而是要求学生达到理解和应用的更深层次的目标。就拿《秦王扫六合》这一课的内容来说,关于秦朝建立的时间、过程,秦王统一的措施及影响,秦朝的疆域、秦长城的修筑等内容,这些就属于识记类的内容,无需过多地深究,而对于秦王统一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则属于更高一层次的理解目标,至于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得学生了解到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并认识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对今天的借鉴作用,则属于应用层次的目标。总之,在一课的内容中,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一旦目标设计的科学合理,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就能够很好地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从而促进学习活动效果的提升。
二、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在历史学习中,每一课内容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是构成一节内容的核心内容,是最主要的学习目标,而难点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两部分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学案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在什么地方,以及采取什么方式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一旦学生通过学案事先了解了重点、难点部分,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心里就会有一个侧重点,对这些内容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较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学案与教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案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简单来说,设计学案是为了授人与渔。为了实现学案的目的,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会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要注意灵活多样。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材料归纳法、实践活动学习法等。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可以掌握多种学习策略和方式,使得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学习能力获得多方面的提升。
四、注意多途径整合学习资源
在以往,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往往都以历史教材上的资料作为全部的学习资源,这样就使得学习资源过于单一,不仅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也降低了学习的趣味性。历史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学科,历史教材中的学习资源都是从大量的材料中精心筛选而来的,虽然教材中的材料在质的方面有保障,但在量上和多样性上却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敢于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围绕着教学目标,从教材以外多种途径搜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历史材料、历史图片,甚至一些漫画、历史剧等,通过把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发挥不同形式教学资源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历史学习内容不再显得单调乏味。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优秀的学案设计可以一改被动式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而这些正是新课程理念中素质教育所希望实现的目标,可以说,设计好学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举措。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学案设计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通过优秀的学案设计来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郭庆林.教学案:促进师生发展的平台[J].吉林教育,2006(11).
关键词:中职课堂;学案教学;学情分析;教学效果
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运用学案来辅助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学案要求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教材的章节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等进行撰写。其设计宗旨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师需要将工作重心由“如何教学”转换到研究学生“如何学”上面。这样可以使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见运用学案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中职学校学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学案中利用知识的合理性疏导帮助学生完成预习
众所周知,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自控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偏低、缺少自身反省、缺乏钻研精神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这些特点就更加凸显了在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的优势。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预习,当然不是全部帮忙,只是协助。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学案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梳理,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学案设计打破了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设计为填空题的惯例,将其改为一个个问题,这就迫使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之后才能回答问题。另外,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还要适时地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求他们学得过深,但求他们能够“会学、会用、够用”,最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学案中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因此学案设计可以适当地增删,有所侧重。首先,教学目标要非常明确,不能随意拓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本节课中哪些知识要了解,哪些要理解会运用,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这些事项在学案设计过程中都应该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只有教学目标的明确,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有一定的层次,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机差异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此,最有效的学案设计不能搞“一刀切”,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学案设计中教学难点设置成具有选择性的选学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待这部分内容。
三、学案教学要能调动起全体学生来参与课堂
学案中关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并不是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并且具有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继而编排整理出具有合理知识体系的学案。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要低起点、多层次地设计构思学案,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否则,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会因为对所学知识不理解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动”起来,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个人胆量,真正地使自主开放型的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
四、学案中习题的配置要合理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学生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课堂上习题的检测来反映,所以习题的设置要科学合理。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目标,随堂检测的练习题应该从易到难,重点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多设计几个题目,教学难点可以设计为选作题或是拓展题,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复习习题可以设计成章节检测等。总而言之,习题设计要适当、富有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兼顾差异。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图表等,设计不同难度系数的题目,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于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还是靠学生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而对于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教师则要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
总而言之,运用学案来辅助教学的好处很多,如对于一些内容繁琐、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作业,利用学案就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准确地布置给每位学生。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预习学案一带而过,把大量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中,这样学生就多了一些时间去讨论探索重难点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学案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制定符合学情的学案,这样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