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文化意识;文化内涵
文化意识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在掌握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发挥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创新的功能,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与途径,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注意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字都不单单是交际的工具或符号体系。语言文字是民族认识世界思维方式的反映,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和继承的重要载体。文字与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文字不是文化的附属品,但是也不能脱离文化独自存在。文字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字的支持。文字服务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的汉字也是一样的。我国汉字的形态一般呈方块形状,犹如一个方阵,汉字的内部结构也是均匀方正,四平八稳、不偏不倚,符合中国人中庸的精神;汉字的创造来源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很多汉字一笔一字,一点一画都可以找到参照物,这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师在讲解汉字的字义时,要引导学生探究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们常说的“信”字,通常被解释为信息、消息和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深层次的伦理内涵,具有“诚信”的含义,这就是我们要大力倡导的“信”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再如“嫂”字,英语解释体现的是法律角度的关系,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是从礼制和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解释,这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又如“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便成为了人,这形象地表达了“人”的含义,体现出了理想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要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与现在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再如,汉字中的“雪”有圣洁的象征意义;“冰”字有晶莹洁白高尚的象征意义,“一片冰心在玉壶”很好的表达了“冰”字的含义,“霜”被赋予高洁的象征意义,这些汉字的内涵都反映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
二、深刻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
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强不息的生命活力,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厚德载物的兼容并包精神,旷达淡然的超越精神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得到体现。这些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在遭受打击和迫害下,仍然不忘祖国,最终投江;《出师表》中诸葛亮为先帝托付的完成兴复汉室的遗愿,呕心沥血,出师征战,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他们表现出的民族情感和道德情操,是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很多说明文,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同时,也要挖掘说明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不仅要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拱桥的特点,还应该指导学生去了解中国桥的历史文化;在学习《故宫博物馆》与《苏州园林》时,要求学生了解故宫的整体结构的布局和苏州园林的魅力景色,还要要求学生探索故宫和园林的历史和内涵;在学习《说屏》时,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屏风文化。所有的这些物质文化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古代文化观念的具体体现。例如,故宫整体的布局讲究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体现出古代以和为美的审美原则,也体现了尊卑有序、礼敬崇高的古代观念。苏州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实用美观、层次分明、环境幽深、曲折变化,这表现出了古代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
三、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克服青少年的对主流文化漠视态度
在当代社会,主流文化遭受冲击,青少年对于主流文化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没有足够的了解。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以及西方的文化思想很容易接受,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2、 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批判意识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积淀下的宝贵财富。重视人的精神和灵性,以及重视保持人的精神,注重提高人的灵性以及坚持探索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这些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和发展可以形成重视积极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重视人们对于自己能力的把握,这都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发展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政治条件下的传统文化也有糟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批判意识,批判地接受传统文化。此外,还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文化意识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要注意继承不能替代创造。只有注重文化的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始终保持活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文化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消除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创新文化意识,将先进的文化意识转变成促进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
结语:
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可以促进语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继承,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心和爱国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课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且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用批判的眼光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技巧[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5)
[2] 李永伟.中学语文教学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J].学科教育,2010(7)
【关键词】学语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学科,天生具有优势。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传统文化对其今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可以说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诵读是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再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传达到耳朵里,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能将知识点记忆牢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经典,是历史发展的沉淀物,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载体与思想源泉。这些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能够让学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最适合的方式――诵读。比如,可让学生诵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声律启蒙》等。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而且还能加深记忆,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二、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教学开始
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字词的同时也要不断渗透传统文明的精神,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授课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和辨识能力是不断上升的,此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多介绍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化成就,更利于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不断学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经典人物、经典事情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向世人展示了古代的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信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去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也要深挖古诗词背后渗透着的传统知识,比如如《竹石》《石灰吟》表现出来的是古人艰苦卓绝之精神。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出来的是诗人极度渴望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诗词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再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任者与发扬者。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去体味传统文化之内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是保障。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借用某个传统节日作为引子,再结合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例如,在端午节快来临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信息。比如,端午节还有哪些名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大家了解屈原的一些事迹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整理、布置与之相关的作文,再以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借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体验,将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去体验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珍贵遗产,如果不对其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的吸引力将会逐渐降低。在当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其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苑金茹,刘华,刘舒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9).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辅导员 现代意识 工作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涵。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大学生群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理应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然而当前的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认同感,未能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承担着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塑造民族精神的使命,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性、有品德和有灵魂的优秀青年。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辅导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教育部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高校辅导员虽然试图贯彻此项精神,通过第二课堂及学生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非技术层面问题。首先,一些辅导员所在的高校未能从政治高度全面认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性,也就不能在机制建设和系统分工等多个层面给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机会和便利;其次,一些辅导员开展相关学生活动仍只停留在简单宣传阶段,致使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高;再次,在发展思路和开展路径上,一些辅导员依然延续以前的风格,主要通过灌输相关知识、翻新活动主题及扩大活动规模等方式适应文件要求,活动路径单一,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无法实现依托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转化。这些问题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效果,也偏离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弘扬的初衷和预期。诚然,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担绝非辅导员一己之力能承担,但在高校转变思想及保障传播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的现代意识和工作路径扩展已然成为突破问题的重要着力点。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辅导员的现代意识提升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重要群体,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培养现代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传统文化拥护意识
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应从意识层面上认同并拥护中华传统文化。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为“80后”、“90后”,受其思想及生活的某种局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未必深刻透彻。因此,辅导员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深信不疑,在各种社会思潮前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价值、道德及精神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要积极主动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掌握其历史渊源、政治背景、价值理念及时代价值,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兴趣,争做传统文化的研习者和传播者;三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武装自己,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蕴含的精神能量,展现中国声音内在的思想动力,全力以赴立德树人。
2.现代媒介运用意识
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的效果往往取决于传播途径和媒介运用,是一种传播者和受众双向互动的交流关系。面对每天接收海量信息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转变简单的说教式宣传观念,具备传播意识,善于综合运用现代媒介,融合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方式实现传播目标。大众传播方面,辅导员要有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平台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营造文化氛围意识;人际传播方面,辅导员要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精髓、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时代主旋律意识;组织传播方面,要有抓好团学干部和班委队伍,使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最终打破多种传播形态自成一家的局面,建立起以大众传播内容深耕、人际传播深入讨论、群体传播强烈互动的综合叉传播网络②。
3.文化内涵挖掘意识
《纲要》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诱惑力,中国传统文化既包罗万象,又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传承和延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慢慢积累、慢慢沉淀的过程。因此,辅导员在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过分夸大,而要本着追本溯源的态度,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传播内容应包括古典诗词、文学名著、书法、绘画及音乐艺术等,提高第一课堂讲授、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及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着力打造精品校园活动和王牌社团,依靠活动的文化特质提升学生认知,实现态度转变和价值认同,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涵化思想的作用。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路径拓展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隐性和显性两个层面。隐性文化源于历史形成,而显性文化则靠人为打造。作为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角色,辅导员要从可塑的显性校园文化着手,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境化”氛围,让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于其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可通过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知悉校史、校训、校徽、校风、校园建筑及人文景观所折射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并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宣传方式,结合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系统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接受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精品项目,引导学生成立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协会或社团,通过学生团体组织形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宣传教育活动是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倡导以民族传统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日常行为规范活动。我国是礼仪之邦,注重内在德行的修养,引导学生争做遵守“静、敬、净、竞”的华夏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端庄得体、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第二,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的历史纪念日等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精神;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文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如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手工技艺展、民族舞蹈晚会、书法大赛、传统文化讲座等,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第四,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感受文化大家的风采,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或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国学经典,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论语》等。通过学习报告、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交流等让学生了解民族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从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3.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检验和内化,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途径,可依托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假期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长服丈缁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另一方面,可以号召学生开展“家乡故事”、“民俗民风”等假期调研,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爱家精神及民族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建立民间传统文化调研小组和拯救小组,针对民间传统文化存续现状展开社会调研,以视频采集、访谈记录、照片留存等方式反映现况和问题,并在学校组织相关展示和交流活动,达到以学生和现实的视角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进而产生共鸣。同时可以整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③。
4.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反映。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功利主义倾向,个人职业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相背离”④。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应积极调整创业指导思路,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用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首先,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创新创业理想,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国家、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社会发展尚待完善的区域去就业创业;其次,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情操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职业品质,辅导员要注重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的准则引导学生,加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诚信道德建设⑤;第三,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遵守爱岗敬业、自强进取的职业操守,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志存高远、吃苦耐劳,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注释: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②朱尉.高校辅导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现代意识与职业能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
③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4-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招贴设计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虽然招贴涉及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招贴设计缺乏内容和精神内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招贴设计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招贴的样式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招贴设计大部分都色彩艳丽,十分吸引人的眼球,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的招贴设计之中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影响着招贴设计的健康发展。这其中之一就是,在招贴设计不断新颖,设计手法日益成熟的今天,招贴设计缺乏相应的内容和精神内涵。这就使招贴设计虽然在表现上看起来十分光鲜,惹人注目,但是在实际上却显得十分空洞。所以,招贴设计虽然在一时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是就长久而言,并不能使人们的注意力持久的放在招贴设计上。
1.2招贴设计上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负面的效应和影响。毋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国文化的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表现在招贴的设计上,出现了很多的外国文化的因素,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招贴的设计上则没有很明确的体现。外来文化在招贴上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新奇事物的追求。但是其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对于外来文化的理解,肯定招贴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研究苏洪恩(周口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是没有其本国人的理解深刻的。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3招贴设计中的功利性
公司企业进行招贴设计都是为了实现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的需要。因此,许多公司在进行招贴设计时,都是为了实现公司和企业的利益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在功利主义的指导下,人们在进行招贴设计是往往注重招贴设计的实效性和对人们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的内容和精神内涵,代表的文化的特质被忽略。现代招贴设计者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延续中华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民族艺术的特长,使之与现代设计相沟通,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招贴作品。
2传统文化符号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把传统文化与招贴设计结合起来是解决现代招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把传统文化与招贴设计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招贴设计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2.1关于“龙”的文化符号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特指中国人或者中国。中国龙自古以来是王朝的象征,多采用玻璃烧制和浮雕技术,勇于建造皇宫等威严的代表。因此,在各种招贴设计中,腾飞的龙能够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而表达了中国人民奋进的内在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在独特的民族文化中,蕴藏着文化的融合和包容的精神内涵,运用审美的观点将传统文化符号与招贴设计相结合,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2.2关于“岁寒三友”的概念
“岁寒三友”主要是指松、竹和梅。以这种符号为招贴设计中的代表元素符号,主要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格。其中,大部分的设计主要集中于以白色为背景,以黑白为基调的画面设计,从而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色彩。松代表着不凋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梅花耐寒,是正直、朴素和坚强品质的象征,这种精神实质与当代社会需要的精神和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具有统一性。
2.3关于“中国红”的设计
红色象征着鲜血、生命和热情,在中国人民的眼里,是代表着一定的活力。因此,在招贴设计中,中国红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各种电视节目的开幕式上,大多以红色为背景,这不仅仅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更重要的是红色代表了幸运。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作为创作的渊源和设计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现念设计指导下,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特色的招贴设计作品,是对我国招贴设计的创新和提升。
3结语
一、创新教学内容,传播仁爱精神
我们要推动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就要形成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正确认知,并将其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在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是必然趋势。同时,还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教师要基于学生高中历史学科学习实情设计教学内容,使之与传统文化内容相融合。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主导方向,形成对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精准解读,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爱精神以及知行合一等思想融入历史课堂,完成教学内容的适当延伸。比如,教师可以探索“贞观之治”的成因为契机,引用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让学生谈谈“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的积极作用。教师还可以结合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让学生体会在国家政治层面上,坚持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二、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文化认知
想要保证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模式。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受个人教学能力、教学观念的束缚,难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缺乏创造性教学策略的应用,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中的融入。这些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学习更多的先进教学方法;要吸收更多的历史文化,提高知识储备,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策略让学生围绕课堂主题展开探究,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感知传统文化,践行爱国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与室内设计要义
1.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元素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文化为基线的、涵括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较稳定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实实在在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体现传统文化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载体,作为东方文化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现成的智慧结晶,具有显著特征: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多样性,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包罗甚广,诸如中国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文房四宝、剪纸、中国织绣等。另一方面其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流传久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2.室内设计要义
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而对建筑空间内部进行的一种精神与物质并重的理性创造活动,室内设计通常涵盖不可分割的三模块即环境设计、装修设计和陈设设计。其核心价值是依据建筑物的属性和建筑设计原理,恰当施以技术方法,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也体现特定的精神元素。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的根本价值。通过室内设计可以有目的的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而实现空间增值。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于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自古有之,从皇宫名宅到平常百姓家,比比皆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中式风格中可见一斑。“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足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象征意义在室内设计中有重要体现。如梅兰竹菊通常用来寓意与之有特定关联的高尚德操和品质。竹之气节,松之坚韧,兰之幽静,梅之傲雪。还有鸳鸯的和穆之意;石榴的人丁兴旺之意;松鹤寓意芳龄永续。这些在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有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室内设计提供重要素材,室内设计是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路径。室内设计是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下对文化风貌的体现,反映着特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经过有目的和有意义的设计体现和传承了时代文化元素。可以说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室内设计上的有效运用足以证明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血脉关系。因此,将现代室内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完美结合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价值。
2.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中现成的儒佛道为代表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主流文化体系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对室内设计和审美观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并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室内设计中有显著体现。
在室内设计中恰当运用奇石、盆景、花草和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模山范水,还是象天法地,均以小见大,在巧妙设计中宛若自然,在恰到好处中情景交融,格物致知,实现从实物层面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室内设计中既强调宁静致远,又不乏流变逸动,有无相生、动静结合、虚实互补是道家思想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上的基本体现,通过虚实结合、彼此交错、穿插共享和动静统一的空间表现形式有效表达。此外,屏风、帷幔等隔断法的具体使用不仅体现装饰性,而且空间上隔而不绝,似合非合、似分非分、虚实相映空间流动感应运而生。
线条单一、色彩纯净是佛教所倡导的通过个体直觉体验和冥想实现摆脱尘世,回归最真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这种本真、自然而单一的设计风格在快节奏和重色彩的今天越发受到亲睐和欢迎,深色木质家具,云纹图案和字法,配以东方韵味的佛教器皿,整个设计风格便禅味十足。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不仅要融入时代新元素,还要发挥实用主义审美意象的有利价值,形成既有传统文化元素特色又有现代风格的室内设计。
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室内设计的完美结合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影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电影动画作品,提出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表达与电影动画产业完美对接,助推产业的蓬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电影动画产业 传统文化批判性表达 发展对策
一、中国电影动画产业发展现状
电影动画产业是以文化为内容核心,以电影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版权为核心盈利模式,广泛涉及以电影动画作品为基础的直接产品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行为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它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程度等特点,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视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中国电影动画自“万氏兄弟”初创以来,至今已走过将近90载春秋,其中有辉煌,有前进,有彷徨,有停滞。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行循环系统中,始终处于“有作品无产品,有事业无产业”的局面。直至2009年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以1:17的投入产出比创造了国产电影动画片的票房神话。其动画形象通过产品开发衍生到包括音像制品、图书文具、毛绒玩具和食品等多个领域,为我国电影动画产业链构建和产业盈利模式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让业界重新看到了电影动画产业蕴藏的巨大文化力量和经济潜力,意识到大力发展我国电影动画产业的重要意义,并且开始思考中国电影动画产业在当前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中国电影动画产业问题分析
纵观中国电影动画发展历程与产业现状,其间暴露出国产电影动画发展中的诸多缺陷与不足。
1.国产电影动画作品文化内涵严重缺失
文化内涵是电影动画作品的生存之本,是相关产品商业化运作的前提,是产业链构建和拓展的基础。抛开文化内涵,一切都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使市场机制再完善,国家政策再优惠,鼓励措施再丰厚,也无法使受众到影院自觉消费影片,而消费不振,构建产业链条的努力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迄今为止,我国缺少充分占有中国文化资源、具有丰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能够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优秀电影动画作品。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对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化、片面化、狭义化理解与表达
在题材选择和主题表达上,一些作品仅仅是中国文学经典简单的故事照搬,脱离了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在动画角色设计上,性格塑造类型化、扁平化、单一化,缺乏个性魅力且脱离现实生活,外形设计美丑分明,大多包含了较强的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因果报应思想。在整体风格上,电影动画艺术变成了绘画艺术的“动画化”,形成了场景设计、音乐配合等与传统艺术元素的简单对等嫁接。
(2) “盲目模仿风”盛行,作品缺乏深度与特色
中国电影动画业真正大张旗鼓地走上产业化道路的近10余年间,由于力求尽快向美、日动画产业模式转轨,操之过急则形成了盲目模仿的畸形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不具主题深度的形式模仿,缺乏独立品格和鲜明特色。以《魔比斯环》(2006)为例,该片斥资1.3亿元、历时5年苦心打造,号称中国首部全三维数码动画魔幻巨片,上映后却遭遇了340万元的票房重创。究其失败原因,在于作品注重形式上模仿从而失却了独立的风格品格,是从片名到角色塑造、故事情节、场景设计等方面,对“美国风格”简单模仿后的“改版”和“拼装”,成为了一部完全西化的“国产”电影动画片。
2.“教化”痕迹过重,娱乐性不足
强调文艺作品的教育性并重视以健康的内容引导观众,是中国电影动画自诞生以来就十分突出的优良传统。然而,当原本娱乐性极强的电影动画,被严格束缚在教育使命感的指导思想之中时,便直接制约了国产电影动画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动画负载了沉重的教育功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故事对尚未具备文字阅读能力的低幼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动画片是给儿童看的”的观念长期根植于我国许多电影动画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中,进而导致电影动画作品过重的“教化”痕迹。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万籁鸣曾经说道:“动画片在中国一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我们为了明确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
3.目标人群定位狭窄,受众群体低龄化
长久以来电影动画作品文化内涵的严重缺失,“为儿童服务”的创作观念和作品浓厚的“教化”色彩,导致电影动画的成年受众大量流失,而成年受众具有独立鉴赏能力和经济消费能力,恰恰是电影动画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消费主体之一,是我国电影动画产业极具市场潜力的消费人群。
而以日、美为代表的电影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电影动画受众定位十分宽泛,成年人更是重要的受众群体之一。日本动画产品的受众平均年龄为32岁,拥有大量中老年动画迷,是真正的“全龄动画”。美国迪斯尼常常以“全家观影”的受众定位来完成一部电影动画产品从策划制作到发行播映的一系列产业环节运作。这样的定位不但扩大了受众群体,而且有利于电影动画作品中文化精神的建构。
4.资金不足、人才匮乏
在资金方面,我国电影动画产业主要面临着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的双重压力。在人才方面,我国电影动画产业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二是人才结构比例失衡;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除上述问题以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够细化,动画品牌经营意识淡漠等问题,都是当下制约我国电影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此只简要提及不再展开论述。但是归根结底,电影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缺失问题,是造成上述诸多问题、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电影动画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电影动画产业在多年的探索发展中,暴露出诸多缺陷与不足。而国产电影动画中文化内涵的严重缺失,不但使其陷入受众群体定位狭窄的误区,失去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造成跨文化领域的地位缺失,成为制约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问题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容,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表达,使其与中国电影动画产业实现有效结合与完美对接,展现出文化的力量,迸发出产业的活力,助推我国电影动画产业的蓬勃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在此基于对我国电影动画产业的问题分析,提出发展我国电影动画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作品提供有效载体:以传统文化批判性表达,重塑作品文化内涵
(1)主题诠释和题材选择上批判性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首先,在作品的主题诠释上批判性表达传统文化精神。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贵和持中的兼容精神”,“天人协调的会通精神”等,这些具有时代意义、普世价值和现代观念的文化精神,理应成为我们筛选题材的参照和提炼主题的基础。在进行批判性表达时,要抛开特定背景的束缚,针对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结合现实问题与时代话题展开思考,传达作品的核心价值观念。如我国电影动画史上的“扛鼎之作”《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均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以阶级对抗和团体利益冲突达到和谐共存的主题,若这样的主题放在当下审视则缺少现实意义与普世价值。因此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更新,以时代精神丰富内涵、深化思想。
另外,在题材选择上还应思考能否体现出中国的民族精神,符合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如国产电影动画片《风云决》成功地将“武侠”这种中国独有的题材与商业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武侠”是专属于中国的一个独特概念,寓含着不畏、惩恶扬善、宽容待人、邪不克正、劫富济贫、助人为乐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中国电影也正是凭借武侠题材走向了世界,因此,《风云决》选取“武侠”题材,以步惊云、聂风兄弟的生死之交,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伦友爱”、“刚健有为”等精神特征,可以传扬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打开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2)角色塑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格、传统艺术特色
一部电影动画作品角色性格塑造的成功是打造动画品牌的关键所在。我国千年的文明与历史文化积淀,为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文化元素。无论是在性格塑造还是角色外形设计上,融入中华民族性格、体现传统艺术特色,对于丰富电影动画作品的文化含量、传达文化精神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地将民族元素生硬的强加于设计之中,片面强调形象的民族性和追求传统性,这样不仅会使创作思路受到限制,也会让很多中国观众从一开始就对影片产生抵触感,更谈不上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和动画品牌的创建。
我们应当意识到,民族性格与传统文化精神最本质的特征,应是其至今依然流传下来的精神特质,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最根本的当是动画角色本身具有并传达给观众的精神特质,而并不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如源自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中恪守孝道的人伦精神,但美国迪斯尼电影动画片《花木兰》中塑造的“木兰”形象,与其说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少女,不如称她为北美殖民早期的印第安女孩。作品在一个传统中国形象中描摹出纯粹的美国精神――面对世界无所不能的挑战精神,“花木兰”成为真正融入了能够传达美利坚民族精神理念的美国动画形象。
(3) 形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传统艺术特色有机整合
在场景设计上,虽然现代动画制作技术日益先进,但是具有绘画性质的造型手段对场景以及作品的整体美术风格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将绘画艺术精髓融入电影动画场景设计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对于塑造作品整体风格是可取之策。
在音乐设计上,恰当的民族乐器运用与乐曲配合,对电影动画作品中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和深化文化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我国电影动画得意之作《三个和尚》,以民族乐器演奏出极具中国特色又富有现代节奏感的乐曲,音乐在全片中担任了对白、旁白、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所有角色,使影片独树一帜,享誉国际。
2.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以传统文化批判性表达,渗透产业运作环节,完善产业链式构建
中国电影动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充满艺术气质、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优秀电影动画作品,而加强电影动画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助推产业升级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产业运作环节中,以完善产业链构建,提升产业竞争力。
健康的电影动画产业应当由前期的电影动画作品创作与制作、中期的产品宣传与影院放映、后期的产业延伸与后续衍生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组成产业循环链条,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传统文化内涵与电影动画的契合点。
(1)前期的作品创作与制作环节――加强文化认知教育,扩大制片渠道
一方面,在创作环节要重视创作团队人员的相关文化认知教育。只有建立电影动画的文化认知,才能真正把中国电影动画产业纳入文化的轨道,正确引导人们认识电影动画与文化资源的关系。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对异域文化的广泛认知、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必要了解;加强对当代文化风尚、意识形态、受众心理的准确把握等方面的教育,不失为可取之策。
另一方面,在制作环节上,可以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合资拍片”,以国际合作发展“合作制片”。首先,合拍片由于得到技术上的支持、获得创意方面的有益思路,能够提升我国电影动画制片水平;其次,由于外资的注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电影动画产业运作中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等资金问题,为电影动画作品质量和产业链的良性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由于许多国家对于本国与他国联合制片给予国产动画产品的待遇,可以使国外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顺利打开国际市场。
(2)中期的产品宣传与院线播映环节――打造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媒体宣传方式和院线播映形式
一方面,在产品宣传上,彰显传统文化特色对于树立品牌、吸引国外消费者和外资企业都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可以结合电影动画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制作具有文化特色的片花或宣传短片,通过移动电视、电影动画展会等各种传播媒介及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与市场消费关注。
另一方面,影院播映环节是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电影动画形象、经批判性表达的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等在社会中的推广宣传。播映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动画企业资金回收程度与赢利水平,进而影响到后续环节能否顺利衔接、衍生产品能否开发销售等问题。在2004年4月20日的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电影动画片的播映明确指出:“要扩大动画电影的放映规模,将国产动画电影推向主流院线和重要影院。条件成熟时,可在主流院线和重要影院开辟专门影厅,对国产动画电影作长线放映。通过构建动画片播映体系,促进国产影视动画创作生产,扩大影视动画市场的规模效应,带动影视动画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因此,针对院线播映环节,我们可以在主流院线和重要影院开辟专门放映厅,放映国产电影动画片,将即将播映的国产电影动画片中所彰显的动画文化内涵、传达的文化精神内核、展现的整体艺术风格等外化为装饰元素,对相应影院专门放映厅进行全方位包装,使其有效配合作品内涵和风格,在营造出和谐、舒适的观影环境同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影片的放映效果,潜移默化中对观影者进行了追加的文化渗透。
(3)后期的产业延伸与衍生产品开发环节――创建内容更为宽泛、形式更为鲜明的电影动画品牌
从美、日动画发达国家成功的产业盈利模式来看,其收益并不仅仅依靠影片的院线播映环节完成,而更主要的是来自以电影动画作品为中心开发的后续衍生产品的巨大市场收益。而我国电影动画产业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一部电影动画产品常常止于中期的院线播映环节,缺少对续集制作、版权出售等后期产业延伸及主题公园等后续衍生产品开发环节的重视。
通过音像制品的销售,倚靠电影动画形象生产的玩具、文具、服装、日化用品、主题公园等各类衍生产品,树立文化内容更加宽泛化、文化形式风格更加鲜明化的电影动画品牌,是市场开发的引擎。
参考文献:
[1] 中国动画年鉴编辑部主编.《中国动画年鉴(2007)》[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
在现代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其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通过观察这几年国际平面设计大赛优秀的作品,便可以清晰的看出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趋势。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有利于让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传承,而且有利于为现代艺术设计增添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两者之间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设计理念逐渐被各个国家艺术设计人员重视。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应该不断挖掘本民族传承的文化元素,并且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人们的审美观。只有让中国传统元素大范围应用到艺术设计中,“民族风”和“传统风”得到更好的展现,才能够提高中国艺术设计在国际艺术领域的竞争力。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理念不断渗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代艺术设计也深受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较好地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积极创新设计思路,不断拓展艺术设计发展空间。总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要求。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过程中,广告内容就将传统色彩与艺术设计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则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面红色的背景,同时也能够看到穿着红色衣服的福娃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们,同时手举可口可乐展现出一家人高兴、和谐的画面。
2.2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地体现出来,为艺术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印”的设计,就是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者通过深入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内涵和含义,然后将其灵活的应用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非常灵动的标志。这个标志通过自身蕴含的内涵有力的向世界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全新理念。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2.3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包括“福禄双喜”、“龙凤呈祥”、“年年有余”、“如意纹”、“云纹”、“龙纹”等。这些吉祥图案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这个标志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佛教的“盘长”图案,从而让整个标志都充满了东方神韵。同时这个标志环环相连,蕴含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公司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华夏银行的玉龙标志、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邮政的回纹图像标志。这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都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的延生和分解应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并且准确形象的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体现出来。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时,不仅要注意对吉祥图案形的把握,还应该注意吉祥图案的“意”。只有深入领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意蕴,才能够灵活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效提高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3结语
【关键词】珠宝首饰;设计;中国传统文化
珠宝首饰艺术价值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美的内涵、二是提升人的内涵,所以在设计工作中也要紧紧围绕这两点进行,在塑造美的同时将这种美升华为整个人的气质。在珠宝首饰设计中,有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和基于现实的创造想象等创作内容和来源,其中,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为珠宝首饰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多设计素材和灵感,是推动珠宝首饰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有效提升整个珠宝设计市场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品格。
一、珠宝首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
珠宝首饰的设计工作需要兼顾艺术创作和商业价值,根据不同需求,综合形态、色彩、材料等诸多元素,将艺术创作理念付诸珠宝首饰设计的实际,创作出优秀、经典的珠宝作品。综观整个珠宝首饰市场,中国在珠宝首饰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国际珠宝首饰设计水平差距还很大,日本、欧洲等地设计水平比较高[1]。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商业运作,国内的珠宝首饰设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珠宝首饰的设计中,对珠宝设计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更加高效地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作用发挥,首先需要对传统文化极其在历史进程中所沉淀形成的精神内涵有深入的了解。
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精神气质和独特风貌的精神财富;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等诸多方面较之其他民族都有明显优势。将传统文化成功运用到珠宝首饰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且可以有力推动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市场的发展,为珠宝首饰设计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丰富起来的,其本身具有历史性和可传承性,这是对其进行运用的基础;经由历史的检验和现实的考验,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已具有相对稳定性、良好的社会基础。传统文化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也已早有之,从书法绘画到诗词曲赋,任何一种创作形式和过程都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增添了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文人墨客的青睐并得以广泛传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素都具有意象性;意象性是指这些要素在具有一定的外形特征的同时,还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内涵,即融入了历史中人们对这一要素的解读,这种意象性是传统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素材的必要条件,是真正具有文化意味的要素。
二、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文化的运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珠宝首饰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元素和素材。将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一是要找到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化内涵的那部分,二是在现代艺术中存在能够容纳传统文化的那部分,接下来就是在这两部分之间找到结合点和衔接点,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自然地融进传统文化,使艺术创作作品既有时代意义又有历史文化韵味,进而提升作品的整个艺术价值。
从图案形态到内涵寓意、从装饰工艺到处理技巧,珠宝首饰设计都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为了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珠宝首饰设计,设计师应当具有敏锐的触觉与创新能力,还应当充分了解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意义[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现代化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有其象征性意义,在生物体概念的基础上都蕴含丰富的社会含义和文化内容,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和殷切希望。龙、凤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一直以来被广泛运用到雕塑、陶艺等多种艺术过程中,代表鲜明的东方特色,在珠宝首饰设计中也是常用意象;麒麟、牡丹、荷花等意象都常被拿来进行艺术设计,寓意美好、吉祥。珠宝首饰在设计时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加工处理时,在图案形态上通常不会做过多地加工,相反,对这些所选择的元素都会进行简化处理,整体风格上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敛、内秀。
除了在具体的形态刻画中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元素外,珠宝首饰设计在装饰、修饰及创作的手法工艺上对传统文化都有所借鉴和运用,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留下了太大多贵的财富。意象选取是珠宝首饰设计的构思环节,如何将富有时代内涵的传统文化经由小小的珠宝首饰体现出来需要高超的处理艺术。珠宝首饰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图案和纹样两个方面,对于装饰纹样而言,应当高度重视美观功能,保护原有功能的同时,最大可能的避免过度装饰造成的不协调问题[2],对所选取的意象进行呈现是主体图案的设计,所谓的纹样即对主体图案进行修饰性处理,如勾勒花边或进行丝线的添加等。
珠宝首饰设计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应用、加工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使得两者完美结合,贡献优秀的珠宝首饰作品。一是立足当代价值观去选用合适的传统文化要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同时精华也未必全都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珠宝首饰设计需要传递和表达美好的寓意,所以在表现对象的选择上要把好P;二是用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珠宝首饰设计所可能的所有元素,即可以对传统文化元素本身进行加工改造,同时可以将现代西方艺术文化思想和先进理念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改造,进而提高珠宝首饰的表现力和内涵。
三、结语
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还有需要提升与改进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对珠宝首饰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艺术创作门类,经由岁月与工艺的沉淀,定会创作出更为优秀和经典的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