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哲理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哲理名言,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它给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茅塞顿开。如果能领悟、品位这些哲理名言的妙处,它会变成我们绝妙口才的利器。
哲理名言: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
[口才举例]
有父子二人在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时,看到一辆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对他的孩子说:“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我想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你应该自己发奋努力,等到你也拥有的时候,看看你还会不会这么说?”
儿子默然。
[实用口才经典提示]
谈话要看对象
交谈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而是一种合作的程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脾气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在交谈中选择什么样的话题,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口吻应当因人而异。不要和差生谈成绩,不要和残疾人谈运动,不要和相貌一般者谈美貌。
如果你缺少广博的知识和控制谈话的能力,你可尝试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他的兴趣所在。即使你没有这种兴趣和爱好,那么听一听别人说,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说不定也会对这些爱好产生兴趣。
哲理名言: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口才举例]
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在厨房洗碗,父亲和儿子则在客厅看新闻。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没看见,你怎么知道?”
“因为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已,以致往往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所以你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对人对己,这也是你一生的学问。”父亲对儿子说。
[实用口才经典提示]
如何与人沟通意见
十五岁的小敏,非常关心政治,对国际局势常发表一些偏执的意见。对此,她的哥哥很不屑一顾:“你懂什么,这种复杂的问题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小敏非常生气,根本听不进哥哥说的任何东西。所以,哥哥的做法不是很妥当。这样他们不但无法相互沟通,不能使妹妹学刊更正确的观点,更不能赢得妹妹的尊重,她只会更加记恨哥哥和坚持己见。
哥哥可以这么说:“你的看法,挺有意思,再说下去。”之后,他可以重复妹妹见解的要点,以表示真的在听并且了解。然后,再提出他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跟你不同,我的看法是……”这样,妹妹会乐于听取。
与人沟通彼此意见的有效方法:
用心听对方的意见
归纳对方谈话的要点
不要直接批评
提出自己的意见
哲理名言: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
[口才举例]
迈克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香皂,他的妈妈急忙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来。”
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呢?”
医生说:“给迈克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他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事后,迈克妈妈问:“为什么当初要我那样做呢?”
医生说:“放轻松些。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担心不如宽心,与其紧张不如寻找开心。”
[实用口才经典提示]
利用幽默化解尴尬
有时,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抢白你,奚落、挖苦、讽刺你,你该怎么办?是针锋相对,争个面红耳赤,还是巧妙地运用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呢?
有一位爱打扮的女性,刚来上班,一位平时嫉妒她的同事上来就说:“喂,今天你怎么了,浓妆艳抹的。”这位女性看了看她的攻击者,笑着慢慢说:“哟,你怎么这么夸我呀,可惜我今天没来得及洗脸呢。”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攻击她的那位也跟着笑了。一场没有必要的争论和尴尬就这样被她的幽默化解了。
英国前首相威尔森在竞选时,演说刚讲到一半,突然有个故意捣乱者高声打断他:“狗屎、垃圾!”显然,他的意思是说威尔森的演说很烂。可成尔森并不理会,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安抚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脏乱问题了。”捣乱者一下子哑口无言。
练就随机应变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有些同学练“跆拳道”一样,只可用来防卫,不可主动进攻、出口伤人。而且防卫时要注意有礼貌,含蓄反驳。有一次,我看到一位长者在买菜时说:“你这菜太老了!”卖菜者立即反唇相讥:“哪有你老啊!”这种嘴不饶人的做法是不足效法的。如果自以为有一副伶牙俐齿,用尖刻的语言到处挑起“战火”,那就必定招人嫌了。
一、有一点小生活
“小生活”就是要去写那些属于学生一族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展现一个本色的“你”。
如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有位考生的作文《后门有眼》就写了校园中的一段“小生活”。在高中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上,老班就要求“上课不许讲话”;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很快便将老班的“圣旨”抛置脑后,甚至在课堂上不时因某个问题与任课老师发生争论;事后老班对我们大发雷霆,竟还指名道姓强调“×××上课与同桌说话,×××上课与老师顶嘴”。后来,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教室的后门上有一个小洞;从此,上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但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班级成绩也直线下降;经其他老师提醒后,老班在班会上诚恳地向同学们征求了意见后,并用一块小木板将后门上的洞封了起来。从此,课堂气氛活跃,班级成绩骄人。这段“小生活”完全是学生版的、花季版的,抒发了学子们对“互信”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企盼,让人品味出一份久违的清荷滴露般的纯真。
二、有一点小感情
“小感情”是相对“假感情”“空感情”而言的。它抒发的是自然流露的感情,抒发的是切身的感受,而不是做作的煽情,不是大而化之的感情,不是口号式的感情。
如以“为了短暂的美丽”为话题的作文,有位考生的作文《军营花开》就写了一名在起床号吹响前为自己化妆的女兵。因为她是一个女孩,所以她爱美;因为她是一名战士,所以她只能偷偷地在自以为无人知晓的凌晨化妆。文章将“人性中对真、善、美的渴望”和“战争对人性的扼杀”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演绎出了一朵“军营之花”的“短暂的美丽”。这份情感,虽然违背军规,但它真实;虽然远在军营,但它亲切;虽然只在瞬间,但它给人以震撼。
三、有一点小发现
鉴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事物的看法不大可能高屋建瓴,石破天惊,但如果能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小发现,同样可以让文章新颖。
如以“借”为话题的作文,许多考生都以“中国制造”为骄傲,但有一位考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小发现”――“中国创造”。他在文中说:“技术是可以借到的,但思想却无法借得。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才能真正强盛起来。否则,只能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确,无论是“中国芯”,还是“神舟五号”“嫦娥一号”,靠的都是原发思想,靠的都是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不是有多少“中国制造”,而是有多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是一字之变,但却显得别具慧眼。
四、有一点小哲理
“大道理”往往给人以空洞、乏味之感,而那些带着泥土气息、带着情感余温、带着生活感悟的“小哲理”,往往因为其真实、真挚、真切而让人“于我心有戚戚焉”。它不大,就是日常所见;它不远,就是日常所及;它不深,就是日常所感。因其贴近生活,故而能打动人心。
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朱克波的《那枝康乃馨》就值得借鉴。母亲仅靠两亩薄田供儿子上学,可谓含辛茹苦。在母亲节这天,儿子省下一周的生活费,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买了一枝康乃馨送给母亲。而这位母亲见此却仅说了一句话:“孩子,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这句话虽然质朴,却蕴涵着“小哲理”――“孩子有出息”就是母亲的幸福。这句话中蕴涵的哲理虽然很小,却也足以使人怦然心动,回味无穷。
五、有一点小描写
记叙类文章要想打动阅卷老师,依靠的不是叙述,而是描写。因为“叙述”搭建的仅仅是骨架,而“描写”凝结的才是血肉。“小描写”并不要求成段成篇,只要求“时有”,往往是一段对话,一个动作,一丝心动,甚至是一景一物,便可以凸显出人物的神韵,传达出文章的旨趣。
如命题作文《我的歌》,有位考生写了一首“用父亲的血为词、我的泪为曲”谱写而成的歌。他在对“背尸匠”父亲这一形象的刻画上用足了“小描写”:
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父亲才从老家来到我的新房。上楼时,父亲显得十分吃力,我伸出手准备拉他一把,谁知他倏地把手缩了回去,只是笑着说了句:“不必了。”到新房时,我高兴地打开门,对父亲说:“瞧!”并随手拿了一双拖鞋让父亲换上,父亲刚准备脱鞋,随即又停了下来,用袖子揉了揉眼说道:“我站在门口看看就心满意足了。”
“倏地把手缩了回去”是因为父亲怕把手上背尸体的“晦气”传给儿子。“准备脱鞋”是父亲下意识的行为,也是他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随即又停了下来”是因为父亲怕把自己身上的“晦气”带进儿子的新房里。“用袖子揉了揉眼”是因为父亲眼中有泪水溢出,这个“泪”是“欣慰”之泪,儿子终于有出息了;这个“泪”是“骄傲”之泪,自己一辈子被人瞧不起,儿子终于让自己在一村老小面前可以抬头做一回人了;这个“泪”也是“辛酸”之泪,为了这一天,自己背了一辈子的尸体,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小描写”虽“小”,但它传情,传神,能让人物形象霎时丰满起来。
六、有一点小化用
“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升文章的理性层次,但有时也会有“掉书袋”之嫌,而那些已被人引用过千万遍的“名人名言”更让人大倒胃口。为此,你大可不必去“嚼别人嚼过的甘蔗”,你完全可以在这些“名人名言”里加入一点你自己的“情思”,而这些流淌着你的思想血液的“凡人名言”顷刻间就会变成一道“风味小吃”,让阅卷老师满口生津,这就是“小化用”的魅力所在。
如以“经典与时尚”为材料的作文,有位考生就在名言“所有的果都曾经是花,但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思”,使之由一道“大路菜”变成了一道“时鲜小吃”――“所有的经典都曾经是时尚,但并非所有的时尚都能成为经典”。虽是“小化用”,却将“经典与时尚”的辩证关系演绎得深入浅出。
七、有一点小技巧
在文章的主旨确定、写作的素材选定之后,如何使这些素材更好地表现主旨,有时需要使用一点“小技巧”。它可以是:行文上的小布局――让文章有点眉目;情节上的小调整――让文章有点波澜;论证上的小安排――让文章有点层次;表现上的小手法――让文章有点味道。
如命题作文《学会调整》,有位考生在行文上就进行了一点“小布局”,他根据“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为文章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匍匐的冰”“流动的水”“升腾的气”,并在三个小标题下分别写了一个创业者夯实基础、兼容壮大、促成飞跃的创业历程。其实,很多考生在文章中都写了这个内容,但大都写得东拉西扯,而这位考生因为用了一点“小技巧”,就使得文章布局整齐匀称,眉目一清二楚,故事简洁紧凑,主旨明了。
八、有一点小才气
何谓“小才气”?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加点儿小机智、小文气、小风格,它不一定很大,只要有那么一点表现,就会让阅卷老师颔首一笑。
一、提高文化品位,丰厚传统底蕴
我们学校确立的校园文化是“传经典文化 铸雅韵校园”;办学特色是“做仁爱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二、气功健身强体,誓词引领心态
由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早操用“健身气功”取代广播体操,每位教师俨然一位老者安详、慈善、从容地做着“健身气功八段锦”。早操过后,即将开始一天的工作,用教师誓词的内容引领开展工作的态度,以良好的形象、满腔的热情、克服困难的决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三、传播孝道文化,孝行震撼心灵
《中华孝道》录制翟俊杰大导演的亲身经历:“母乳变血”的事实,似雷轰顶,也让我真正理解了母亲“伟大”的含义所在;“久病床前有孝子”王希海,侍候由于脑溢血变成植物人的父亲,26年不离不弃,他的美德传遍大江南北;“一个母亲,两个儿子,37双磨破的鞋,跨越1000多个城市,517天走过3.7万里路”。
四、解读传统节日,践行孝道孝德
每到传统节日学校都组织教育活动。4月5日清明节,邀请教师家长、学生家长参加,祭奠、缅怀逝去的英灵,同时孝养生者;庆祝教师节,学校为教师的父母赠送“孝亲鞋”,以示父母对儿女的培养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谆谆教诲,儿女们就没有这份安稳的工作,何谈为国家、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经典润泽人生,社团放飞梦想
学校组织各种社团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如,诵读经典和道德名言,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古诗文中那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对师生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追求真善美,塑造好品格
在这个集体中,我们永远都被一种力量鼓舞着、感动着。这种力量源于学校有比较完善的考核机制、评先晋优的办法,让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人尽其才,精彩连连。和谐年组竞选,组长的演讲一次次掌声雷动,让听众热泪盈眶。
在睡之前,我总喜欢先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一番。让学习了一天的身心,放松一下,同时吮吸一点课外知识。睡前翻开那本《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定是夹着叶脉书签的那一页,讲述了中华人民五千年以来的荣辱兴衰。我看到了,那是汉武帝,是他的雄才伟略,是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那时的我们称霸于世。是他北伐匈奴,西通西域,使中华民族一度走向强盛。我有看到了,那是慈禧,是她引领清政府走向腐败,走向灭亡。是她的胆小怕事,不肯变法,令康熙、乾隆创下的强盛国力付之一炬。是她迫使清政府不断的签订不平等条约,让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饱受欺凌。读书,你让我与书同欢,与书同悲,在你身上体会着无限的乐趣。
在闲暇之余,我总喜欢去看那本令我倍加珍惜的《名人名言》,他让我和高尚的人尽情畅谈。是他让我有了人生理想:“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更甚于物质。”是他让我乐观面对生活:“当上帝给了我们一个酸柠檬是,我们要设法把它变成甜的。”是他让我有了不怕失败的心灵:“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书,我们不仅要从你身上读出哲理,还要从了身上读出乐趣。
在周末空闲时,我总爱去看那本使我有了高尚品德,情操的书——《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自古名言,教以我不能骄傲,要从别人的身上吸取优点以取长补短,改掉自己的缺点。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千古名言告诫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论语》不愧为儒家的经典之作,陶冶了我的品德和情操。
读书,在你的身上散发着一到独特的清香,就是这种清香,让我的灵魂也被你操控。但愿这种清香溢满生活的每一角落,让每一个人都去体味其中的无限乐趣。
周末,我和朋友去公园散步.嫩茵茵的草坪上,带着几许露珠.我坐在草地上,贪婪地 吮吸着大自然的气息.看着这和谐的大自然,心里充满了温馨.
突然,一个看上去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啪””的一声,摔倒在地.一向以帮助别人为己任的我,连忙站起来,准备去扶起那个小孩.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大概是小孩的母亲吧,却拦住了我.我感到十分惊讶,疑惑地问;"您为什么不让我扶起她呢?””女子莞尔一笑,说;"让她自己爬起来吧.””
听了这句话后,我感触良多.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果然,最后那个小孩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尽管她摔得鼻青脸肿,但是她胜利了.她灿烂地笑了.
或许只有经历了磨难与痛苦,在一次次地失败中,得到经验.最后才能成功.
历经了挫折,战胜了困苦,才能体会到成功的甜
花儿只有经历了暴风骤雨的洗礼,才能开出如此芬芳的花.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经典的名言,蕴涵着无数的哲理.让人们明白生命的意义
生命中如果失去了挫折与痛苦,生命之花也会黯然失色,早早地凋谢.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教师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柳宗元说:“文以明道。”周敦颐说: “文经载道。”郝经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由此可看出“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体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而所谓“文道统一”,就是指语文教学中智育和德育是相统一的,而“教文育人”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道德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那么,应该怎样做到“文道统一,教文育人”呢?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抓好每日一讲
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我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契机。从一开始,我就坚持每天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开始时,不规定内容,书中哲理,生活感想,所见所闻,褒贬都可,但要求所讲的话要有一个中心,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辨别美丑和是非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由原来的“自由说”到“规定说”,规定讲成语典故“背水一战”“按图索骥”“绳枢瓮牖”……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而且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我还不满足于此,当学生讲完后,及时点拨,根据成语故事的内容,提出殷切希望,或强调一下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涤荡,思想受到启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训练了“说”的能力,思想也受到了教育。对于演讲时流露出消极情绪的学生,在讲评时应暗示其要乐观向上;流露出自满情绪的,应提醒他们戒骄戒躁;心存迷茫和困惑的,应及时帮助指导。
二、抓好每日一句
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警句,古今中外的,为人、为师、为学、处事……深刻精炼,富含哲理。这些格言警句使许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不凡的成就。
于是,我专门在黑板的右边设置了一个名言角,让学生每天轮流抄一句经典名言,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阐述这句名言蕴涵的哲理,然后我进行补充、点拨,并对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日积月累,学生抄多了,心中的那盏“灯”也越来越亮了,平时的交谈中、作文里、课堂上,常常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很多学生都懂得用格言警句来鼓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例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倾诉自己期中考试考差了,他在日记的最后写了这么一段话:“李白曾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没有考好,可能就是因为我的长风还没有来到!而我总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一定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看后很是欣慰,我想,这应该是“积累名言警句”的功劳吧。
一句名言警句,朗朗上口,寓意深刻,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对学生进行德育,何乐而不为?
三、抓好每日一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教师应借助读物中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开展德育活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塑造健康的心理。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态度,将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长途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语文是德育的最好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文道统一”,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高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真心希望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学习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谈及不上创新。积累就好比一个个标点符号,没有他们,何来鸿篇巨制。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吟诵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一切都说明,坚持长期学习思考,养成随时随地捕捉记录和收集积累的习惯,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功效。
我的书桌最显眼的地方,堆放着几本大小不一的笔记本,他记载了我近三年来的所有摘录。由于经常翻看,封面褪色了,有几页脱落了,明显有些旧了。坐在书桌前,望着我的“老朋友”,又拿起一本,“叙叙旧”。看着本子上熟悉的段落,脑海里浮现一个个画面,不禁感叹……
记得三年级,在老师的引导下,班里开始风靡“口袋本”,随身携带笔和本,随时捕捉生活亮点,写作素材。我经常记录身边人的语言,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时,逢人就问,“记了吗?”对方总会响亮地回答:“当然!”很怀念那时这种良好的风气。因为捕捉生活,在三年级的我看来生活是透明的,美好的。
光阴似箭,到了四、五年级,一切都变了,但唯独不变的是,摘抄还在继续。每天200字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但老师和我们不满足于积累,我们学会了点评,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者要表达东西,使摘录更有意义。
积累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毅力。我们还在坚持。
首先要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读好书,讲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妙法,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的渴求阅读的心理,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悦读”。
我们可以借鉴《天方夜潭》中山鲁佐德的方法来介绍教育部圈定的某些名著的故事情节,譬如讲到最生动处就故意戛然停止,以诱导学生去寻读;又可用英语朗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名言警句和四大悲剧的精彩台词,朗读海明威“冰山风格”小说的精彩片断,利用名著的艺术魅力和英汉语杂交的新颖教法,引发学生尽早阅读原著;为了引导学生多吟诵诗词,还可抓住诗中的“景趣”,请学生把唐诗中写“月”的诗句集纳背诵;请学生把写“梅”的古今诗词聚集起来诵读比较;有时,则抓住“理趣”,与政治教师联袂教学,启发学生分析唐宋诗的哲理,然后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竞赛,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多阅读。
其次要注意课外读物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阅读可以得到相应的书本知识和道理,但往往现实与书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书本上的一些知识产生怀疑和困惑,这时就要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理清头绪。
最后,教师对学生如何选择阅读读物的指导很重要。读物选择是否正确往往决定学生身心是否受到影响,这直接决定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否有效形成。
认识明确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就应考虑探究如下四个方面。
1.课外阅读应着眼于什么目标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为什么读这些书,我认为要把握三点:一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文化素质的养成。从当代文化传统来说,中西二元文化构筑了我们生存的文化环境。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然之路。课外阅读要注意中西方文学作品相结合,体现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并重这一点。二是注意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语文教育除了教人识字,它还应该提供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东西。三是注意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健全人的心灵,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因为人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人类基本价值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得以开放、健康发展的保障。
2.要把握好中学生这一年龄该读什么书
由于阅读的对象是中学生,向中学生推荐书目,必须考虑中学生阅读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在18岁之前,阅读的影响是很大的。(18岁以后,人格和价值观逐渐定型,阅读的影响力减弱。)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到理解力的限制,他们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较弱。从这两点来说,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推荐的书目应该选取健康、积极向上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绝对不宜推荐宣扬人类黑暗面的作品。
3.要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一些休闲读物
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喜欢读一些比较休闲的书籍,如科幻武侠小说、笑话幽默、《读者》、《中学生天地》等休闲轻松类读物。休闲读物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能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剧烈、内心压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加大,休闲读物为现代人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休闲阅读具有积极的功能,但不能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推荐的书目要区别于休闲读物,推荐阅读并不是随意浏览,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阅读的内容相对严肃,不像休闲类阅读那么时髦、轻松、有趣。
4.要多一些经典的阅读
1.要善用修辞
学好语法有助于把话说对,而学好修辞则有助于把话说好,善于在作文中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让作文语言更加富有文采,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1〕大家都熟悉的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物理学家霍金等,无一不遭遇了各种不同的困境,无一不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也无一不固守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往直前!(中考佳作《勇往直前》)
〔例2〕田地里的片片金黄,都是农民的喜悦。看,那一个个笑弯了腰的谷穗,上面还挂着农民辛勤的汗珠呢!秋天的田野,到处充满着喜悦,到处充满着笑脸……(中考佳作《我感兴趣的一个季节》)
例1中排比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感觉到了一种气势,一种整齐的美;例2运用拟人和借代等修辞手法,准确描绘出了秋的丰硕和喜庆。
2.要巧用动词
《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几个经典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排”字表现了他的穷阔气,“摸”字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罩”字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可笑。可见作文时巧用动词,可收一字传神之效,为作文语言增色。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3〕孤独的我正躲在昏暗的角落里:“自信老兄,你好吗?”(中考佳作《自信,你好吗?》)
〔例4〕耳畔传来“噔噔”的声响,高跟鞋!老师的高跟鞋!于是个个正襟危坐,装模作样,有读“学而不思”的,有背“地球绕太阳”的,有画抛物线的,有比画左手定则的……你别说,同学们的反应还是蛮灵敏的。(中考佳作《初三之乐趣》)
在例3中,“躲”这个动词用得很巧妙,它把“我”(自卑老弟)的个性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在例4中,动词“读”“背”“画”“比画”等也用得非常准确、巧妙,生动地表现了学生们的活泼、调皮和可爱,视觉冲击力很强。
3.可活用经典句式
在阅读课文或者其他经典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些经典句式,在作文时试着活用这些句式,既可以使语言更加规范,还能给人有“大家风范”之感。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5〕且不说隆重热烈的国庆日,也不说怀揣“入学通知书”美滋滋到学校报到的诸学子,只需到田间看看去——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中考佳作《我感兴趣的一个季节》)
〔例6〕偶然的机会,我读了《野鸭的故事》,受到了很大启迪。(中考佳作《读有感》)
例5活用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经典句式,这种大胆借鉴名家名篇的做法肯定会得到阅卷人的认可;例6活用了经典读后感的开头方式,这样开头,往往给人以切题、爽快之感。
4.可借用时尚语言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时尚语言,作文时恰当地使用,既能给人以新意,也能增添文采。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7〕奶奶从“豆腐西施”手里夺过书包,忿忿地摔在柜台上:“谁是你婆婆?哪位是你小哥?这书包我们不买了!”见我仍然木然地站在那里,奶奶斥责道:“木头啊!走!”(中考佳作《都是婆婆惹的祸》)
〔例8〕如果领导问“每天上几节课”,要“统一口径”为“七节”;如果领导问“学校收了多少钱”,要“统一口径”为“都记在‘收费册’上了”;如果领导问“考试之后排名次吗”,要“统一口径”为“学校只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试之后从来不排名次”;……(优秀习作《有感于“统一口径”》)
在上面的例句中,“婆婆”“小哥”“木头”等是港台影视剧中对某些人的称呼,这些词语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气息,也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统一口径”是另一种时尚语言,表现了学校应付领导检查的形式主义,和学生被“统一口径”的无可奈何,讽刺意味强烈。
5.学会提炼警句
名言警句并非只能出自伟人、名人之口,只要善于提炼、认真提炼,我等凡夫俗子皆可口出名言、警句。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9〕黄河原本并不黄,因为选择了容纳百川才变成了这般模样;妈妈原来很漂亮,因为选择了养育儿女才历经沧桑。(优秀习作《西行漫记》)
〔例10〕坐着不动,你将一事无成。(中考佳作《关键是要做》)
显然,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式的语言,既表现了作者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学会多方引用
引用是一种智慧,是借别人优美精练的语言为自己的作文添彩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11〕自从有了这段经历之后,我不再感伤,不再自卑,对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无奈,我决不会“断肠自悱恻”;对于“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欣喜,我决不会乐昏了头脑;对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惆怅,我决不会落泪;甚至对于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我也决不会让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算生活是一杯苦酒,我也决不会把悲伤留给明天。(中考佳作《我自信,我成功》)
在例11中,考生通过对诗句的引用,既准确地表现了“眼前景”,又恰当地抒发了“心中情”。多方引用,既可以给人以“阅读面广”“知识积累厚实”“文学素养高”等感觉,还会使文章有文采和意蕴。
7.玩一点文字游戏
有的时候,为了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还可以玩一点文字游戏。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12〕在常态下,“够意思”应该算是义举。当他人、集体遇到困难、遭受不幸时,予以关注、关心,从精神上、物质上、人力上予以帮助,体现的是情谊,常被称为“够意思”。这,显然是高尚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而在某种情况下,“够意思”则是恶行。甲违法乱纪,乙知情不报,甲说乙“够意思”;丙为丁所从事的非法活动提供了方便,丁事后以礼金相送,丙丁互说对方“够意思”。很显然,这些行为是损公肥私,甚至违法犯罪。如果说这是“够意思”的话,那么这个“意思”是属于个人主义的。(优秀习作《小议“够意思”》)
在例12中,作者对“够意思”的内涵及表现的阐述似乎有些拖沓、有些“绕”,对甲乙丙丁等人行为的叙述也有些繁杂,然而这正是作者的刻意安排:通过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形式把自己对“够意思”的理解表达出来,让读者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8.搞一点幽默
幽默犹如剂,在作文中适当地搞一点幽默,既可以博得读者的欢心,又可以使文章语言具有表现力。请看下面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