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粉刷匠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求知欲的发挥和发展需要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理安全”,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二是“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探寻。音乐课不同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它不需要太多的循序渐进,因此适合学生们在任何未知的领域展开无知识准备的探索。它贴近学生的人文生活,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所以对学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亲和力,使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产生兴趣和动力。
作为教师要十分了解我们的学生兴趣所在,熟悉他们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思维、去理解、去表现、去学习、去创造。以陈萍老师音乐综合实践课《粉刷匠》为例:陈老师首先请学生聆听四段富有变化的音乐《粉刷匠》,孩子们七嘴八舌,奇思妙想,当听到宁静,安详的音乐时,一个学生画下兰色的房子,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细心的粉刷匠。当音乐突然变得紧张、急促,学生马上小跑上去画了一个红色的房子,并在旁边画了一个打翻的油漆桶,并解释说这是一个急性子的粉刷匠,把刷好房子弄脏了…….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在游戏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于是歌曲的学唱便水到渠成。并且在自主讨论中积累歌词,通过歌曲结束处感叹词(嘻嘻、哈哈、也)的创造使孩子们与生俱来表现欲望得以体现,从而掀起了学唱歌曲的。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一旦被激发,便可能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拿起画笔,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图形,色彩表现出来,又为后面的环节创造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见,在音乐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枯燥技术练习(读谱、识谱、错了反复吟唱某乐句等),单纯理性讲解(拍号、速度、哪里要轻、哪里要重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的怕,这是与新课程宗旨背到而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增强教学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民主性、科学性、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故事、律动、游戏、歌表演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并用自身的教学特长如深情并茂地演唱;生动、形象、直观、自然、大方、优美的神态、动态演示;集艺术、生动、幽默、甜美为一体的课堂语言与精湛的教学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乐于尝试,乐于合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于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将一些枯燥的乐理教学由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多样感官参与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机、兴趣。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产生了极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过程体验能力
体验,心理学上有明确的界定:是少年儿童在实际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它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表现为唱歌、器乐演奏、游戏、律动等。例如:新课程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了“好朋友”的单元主题,即体现了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也符合学生身心体验的需要。在“游戏”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单元活动以游戏为载体,创设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他人共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
心理体验的另一层面即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发生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的理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一点,在新课程音乐欣赏教学中尤为突出。在欣赏二胡名曲“赛马”时,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二胡演奏,按乐曲高低起伏节奏变化做指挥动作,还可以尽情的表演蒙古族的舞蹈、摔跤的,还可以就此音乐发挥想象,编成故事、绘成图画等等。这时的学生是十分兴奋的,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升华为内心里对草原的想往,每一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而真正认真地聆听,体会了乐曲的意境与情感,领悟、享受音乐。
其实,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一个张力场。在实际情境中,学生通过悟解、想象、神思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反复交融、碰撞、互汇实现对凝固和静态知识的体验,在个体心灵之中激活、催化起来,赋予新的意义,产生出更强烈,更深刻的生命活力。是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向心灵内部展开和演化的过程,就是对音乐活动中内心体验的理解、领悟、欣赏,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超越具体的对象与事实,生成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
三、 有利于激励学习的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营造学生成功的信心呢?新课程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共鸣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心理体验,并相互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的能力持信任态度。对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教师不要在学生面前以艺术权威自居,即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表现有些幼稚可笑,教师也不能表露出一丝轻藐之意,而应该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巧妙地给学生以指导,即不要让学生认为你在挑剔或讥笑他,相反应该让他们感到教师与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是多么相似,对自己的艺术创造性和想象力是多么地欣赏和感到惊讶。总之,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艺术活动的时候,不要让他们感到有一双冰冷的眼睛在顶盯着他们,而应该让他们欣喜地发现老师也正在和自己分享艺术的愉悦。此时教师所持必须是一种寻求优点并加以赞美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新课程所要求的“一种没有猜疑、小心翼翼,没有敌意和担心的,自主的课堂围氛。”也只有这样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给与学生充分的心理暗示,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地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例如,教师要仔细观察,一些歌唱的好或竖笛吹得好但又从不敢主动举手的学生,对于这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发现他的优点长处,并且及时地、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要经常地使用“你能行”、“你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求知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一些集体性的音乐活动,尤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音乐中来,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能体会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摆脱曾经的自卑,从而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四、 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掘学生的审美内涵
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潜能发掘地过程,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学生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心理体验时,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从而使音乐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贯穿在音乐教学内容、方法、以及音乐教学环境之中。例如,在音乐心理的横行思维结构中,歌唱不仅要通过注意、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且有理解创造等情感介入。同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聆听和欣赏音乐不仅要依靠听觉、视觉等知觉心理,而且还要有注意、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感受体验到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发掘自身审美潜能,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两个班,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属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学生绝大都数活泼好动,室外反应非常灵敏,但在教室学习文化知识与能力时就不理想了,但好在有好奇心,明事理,都有愿意把学习搞上去的想法。针对学生室外反应灵敏,室内也有好奇心的特点,我认为学习《俗世奇人》这篇课文并不难。
首先,这篇讲的是普通人的事,但普通人的“奇”会吸引他们。平时,学生生活在普通人中间,对普通人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他们独特的地方也许缺乏思考,若教师引导得法,课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为学好本课奠定了基础。
其次,学生崇拜英雄,对普通人往往忽视,学生学好这一课后,会更深的理解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本人所授这两个班学生,从目前情况来看,将来绝大部分可能是普通劳动者,学了这一课后,对激励他们在做好普通工作上很有作用,也许有的会做出不平凡事情出来。本人不敢妄断这篇课文的最大功效,但对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与启发作用,那编者教者和学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三、本文语言通俗、简练、幽默,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理解,是一片极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基本上能理解文章的的脉络,揣摩精彩的词句。
第四、学生对作者采用的写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经教师点拨,定会理解的。
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可采用点拨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讨,并以适当的板书形式慨括课文,一定会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和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及曲折有致的安排情节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联系文化背景理解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民间技艺、热爱我国民间文化、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俗世奇人的“奇”。
难点:品味本文朴素、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刷子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文是当代作家冯骥才(1942年生)写的人物传记《俗世奇人》中的两个片断。“俗世”就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这就限制了取材港围;“奇人”指那些身怀绝枝的民间艺人或工匠。本文指“刷子李”、“泥人张”。题目含有评价和称颂之意。
二、学生快速阅读《刷子李》。
三、借助工具书、注释解决生词。
四、总体感悟。
“刷子李”“奇”在什么地方?可分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明确:“奇”在行事奇、做派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旧时天津码头上的各种手艺人的生活状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简介“刷子李”及其名声。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至14自然段)通过曹小三来介绍“刷子李”的绝活名不虚传。
五、问题讨论。
1、介绍旧时天津码头上的手艺人的活法,意在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意在说明奇人出现的社会背景,有引出主人翁的作用。
2、第二第3段介绍“刷子李”,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采用的是概括介绍的方法,主要起提示说明的作用。
3、课文第三部分,写曹小三介绍“刷子李”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耳听为虚、眼见为突,通过曹小三的耳闻目睹,说明“刷子李”名不虚传。
4、写“刷子李”的“奇”,在突出他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突出他粉刷手艺的精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泥人张》
教学过程:
一、由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课。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三、借助工具书、注释解决生词。
四、总体感悟。
本文写“泥人张”,主要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通过“泥人张”用泥捏海张五贱卖的过程,表现了“泥人张”的精湛技艺。
五、问题讨论。
1、第1第2自然段介绍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概括介绍“泥人张”的名声。
2、第3自然段第12自然段写什么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写“泥人张”与“海张五”斗智斗艺的传奇。
3、“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奇”在沉稳干练、技艺精湛、以牙还牙。
六、总结。
七、附板书:
俗世奇人
冯骥才 人物传记
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
泥人张:沉稳干练、技艺精湛、以牙还牙
情节曲折有致 语言朴素传神
关键词: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声乐基础;教学技巧
声乐基础、演唱技巧、演绎技巧是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素养,但是目前在学前专业教学中,教师多忽视了音乐基础的奠定,只是从如何开展高效音乐教学入手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演绎能力较差,不利于学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学前专业声乐教学水平进行了研究。
1 协调呼吸,夯实基础
协调的呼吸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对歌唱的方法、音质音色的好坏、音域的拓宽以及音量大小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呼吸协调的重要作用,并且灵活使用多种训练方法,为今后的歌唱、幼儿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呼吸训练必须依托于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特别安排了打“嘟噜”、“惊讶”式、“S”音吹气练习、“嗨”式等多种训练方法。例如在打“嘟噜”的训练中,笔者先让班上每个学生站直身体,保持肩部与胸部的放松,使其在最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深呼吸,让身体得到舒展与扩张。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呼吸的气流,使自己的双唇连续发出“嘟噜”的声音,在数次强化练习之下,学生充分认识且实际体会到了横膈膜τ谧陨砥息的支持作用;另外,笔者还会举行吹蜡烛比赛,在指导学生使用小腹进行正确深呼吸,掌握吹气技巧的基础上,看看谁能够不将蜡烛吹灭,同时也能够保持烛花的不晃动。除此以外,笔者还让学生在课下自己进行平躺式呼吸练习等多种练习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休息时简单地复习呼吸训练的方法,并且感受到上腹部气息流动的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还通过《花非花》等歌曲的实际演唱,检查学生呼吸训练的成果,从中找到气浅、音调把握不准、换气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逐一的纠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声音的掌控能力。
2 因材施教,引导创新
切忌焦躁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针对教学,发挥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对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情、性格与声乐学习的条件。另外,在任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都需要树立理解、尊重学生的心态。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因材施教”的意识,笔者在教学中将音乐作品分为了不同的层次,通过由易到难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掌握水平。笔者在初期声乐教学中,在简单的艺术歌曲中穿插学唱《笔者爱笔者的幼儿园》《粉刷匠》《小鸭小鸡》等作品。有的学生认为这些歌曲的学唱较为简单,因此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这时笔者则安排了幼儿园小班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分析当面对音乐技能差的幼儿园’小班学生时,应该选择哪些歌曲,采取哪些教学方式。这种专门性的情境设置端正了学生的学唱意识,认识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价值。随后,在教学的中期,笔者又安排学生学唱《每当笔者走过老师的窗前》《笔者爱好妈妈》《礼貌歌》等难度有所提高的音乐作品;在教学的后期布置了《采蘑菇的小姑娘》《同一首歌》《感恩的心》等难度更大的歌曲,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声乐素养,实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性。
3 丰富形式,集体协作
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个别练习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虽然个别练习能够明确教学的具体对象,从而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但是由于受课时安排的影响这种个别练习不能经常采纳实施。反之,通过小组合作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配合,即通过合唱、重唱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声乐表演的理解。
例如,在指导学生练习演唱《踏浪》这一曲目的过程中,由于这首歌较为精短,因此我组织学生以8人到10人为一个小组,先让小组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在讨论的前提下,学生认为《踏浪》是一首抒情清新的歌曲,因此在演唱时应该把握具体的情境,使用较为柔和甜美的声音,自然愉悦地演唱这首歌曲。在剖析之后,我让不同的小组预先练习,采取个唱、合唱、重唱等方式进行区别性的演绎。随后,我再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互相评价,分析采用哪种唱法更加自然生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阐述这次活动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在合作的过程中,他发挥了歌曲演唱的乐趣;有的学生认为《踏浪》的合作,让他发现自身在演唱技巧上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通过这种丰富的活动形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能力、自我分析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充分认识到合作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让他们在参与的同时掌握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
4 组织实践,超越自我
一直以来,“重技轻艺”的情况在学前专业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演绎能力、情感的培养,这造成学生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肢体语言,过于在意歌唱技巧,但却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情况对今后学生生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无益于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笔者在声乐教学中就经常会组织学生参与以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观看音乐作品录像。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缺乏对作品的感性认识,这不利于学生保持纯净的音乐灵感,还会造成学习氛围的紧张。因此,笔者经常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会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借鉴成功歌唱家的演唱经验,逐步消除学生在歌曲演绎上的恐惧之感;歌剧排演活动。笔者指导学生一起演绎儿童音乐剧作品《中国生肖》,让学生自己结合原作,自己去设计动作、对音乐进行改编。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好出场、伴奏、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准备,了解必要的舞台表演技巧与常识。而在中期演绎的过程中,不同角色的扮演、剧组的合作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绎能力、舞台驾驭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实际表演,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笔者又进行了渐进式的指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规范的表情与动作,实现歌唱、形体、伴奏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总而言之,学前专业声乐教学课程的开展不仅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绎能力、音乐演唱的技巧,同时也对学生今后幼教工作的有序产生了直接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参与丰富的演绎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声乐教学的深入理解,激发他们对声乐作品的教学热情,以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佳.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J].才智,2010(5):141-142.
[2] 沈颖.探讨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3(3):76.
[3] 李淑芬.高师学前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07(10):50.
幼儿园外出听课工作总结范文一
接到学习通知,非常的激动,因为学习可以使人进步,外出听课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机会,更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捷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随着一曲《春天的芭蕾》舞曲,山东省201_年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淄博拉开了序幕.首先是两位主任的讲话,接着各位老师在“同课异构”的课堂上各自都展现了他们的最佳风采.第一个课题是小班的《颜色对对碰》各位老师都围绕着颜色真正的下了功夫,他们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各有千秋,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构思方面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用心和认真.临沂的的张老师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扮演“小粉刷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感知了颜色的奇妙变化,同时孩子也享受了玩颜色的乐趣,最终达成了预设的目标.随后的几位老师也都围绕着颜色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一个聪明、又调皮的小男孩突然跟老师说:“老师我给你表演个节目吧.”老师告诉他,过一会儿吧.谁知过了不一会,那个小男孩突然转身走到前面朝大家鞠了个躬,开始很陶醉的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明明是关于颜色的主题,他却突然唱起了歌,看到孩子天真、可爱一面的同时,也替授课老师捏一把汗.只见老师不慌不忙,耐心等孩子表演完节目,并给孩子肯定的表扬,然后,很自然地把孩子又引导回活动中去.随后孩子意外增添的几个“小插曲”也让老师很从容地度过,这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机智.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主要形式,而老师们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法丰富,从表面上看着不像游戏,而实质上却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同时把情感渗透到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和同伴怎样友好相处,使情感得到了提升.
另一个活动课题是大班的《神奇的中草药》,正如专家的点评:”听了老师们的授课,仿佛让我们吃了一顿丰富的大餐,把我们带入了梦的意境.这个活动通过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还让孩子亲自尝一尝,激起了孩子对中草药的兴趣.在环节设计上凭借着物体、孩子已有的经验,设计的让孩子能够接受,并且非常有趣味性.在手段运用上借助了多媒体和实物,让孩子们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学中快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岛的安老师,他是一名男幼儿教师,他以他独特的思维、特有的自信,不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活动课,也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上了一节教育课.活动开始安老师让大家看故事录像,并先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任务”看故事,孩子们看得非常认真.猜想回答中,对回答正确的幼儿,安老师会给一个肯定的表扬,如果不确定,老师会谦虚地说“有这个可能,等我回去查一下”,回答过程中孩子的语言难免不够规范,因为有关中草药的问题对孩子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话题,他都会及时的纠正,如果孩子回答的不够完整,安老师也会不失时机加以引导,语言简洁却把握到位,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的教学风格也非常让我们叹服.活动结束时,从孩子们口中传出“真好玩”的话语中,也足以让人看出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次听课,我们每位老师都是满载而归,并且收获是丰厚的.听得每一节课真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各位老师设计的活动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他们的教育机智,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很多方面都非常值的我们学习,通过这次听课,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同课异构”,同时也带给我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总之,我会把所学的新知识充分利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
幼儿园外出听课工作总结范文二
11月25日上午,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前往木渎五小附属幼儿园听课,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新教师,很荣幸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观摩领略优秀年轻教师的风采.一共听了三堂课,分别针对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三位出色的老师各有特色,各显神通.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这名新教师去学习.在本次的教育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吴老师的一堂泥工花瓶课,很好地把一堂生动活泼、充满自主性的活动展现在了我面前,思路清晰,构思巧妙,最重要的是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花瓶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吴老师则巧妙地通过搓泥绕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玩橡皮泥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用橡皮泥制作出花瓶又同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幼儿回忆花瓶的外型特点并且加以总结花瓶的构造,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最另全场惊叹的是吴老师出示的几个泥工花瓶,造型美观大方.当出示“长鼻子”花瓶时幼儿兴奋的拍手大笑,吴老师并没制止,而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带过一下子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吴老师示范制作方法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吴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将花瓶的制作要求和方法介绍给了幼儿.
在幼儿进行操作的时候,吴老师细心的指导,并且还配上了轻松优美的音乐,使幼儿在轻松舒适的环境当中制作属于自己的花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许多精美的作品,赢得了我们场下老师的好评.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思想,吴老师这个“领路人“做的非常出色.通过这次观摩的活动,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谈的几点感受.
感受一:我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新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认真学习《纲要》中先进的理念思想.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感受二:活动中我应尊重每一幼儿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感受三:在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切还只是个开端,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将是充满挑战性和意义性的,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我想只要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对幼儿事业的热爱,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幼儿园外出听课工作总结范文三
幼儿园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从不同的课型角度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基本功素质经得起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考验及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
一次听观摩课是我园周晓老师上的《有趣的按摩》,经验丰富的周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她的体态语言很生动,虽然有点夸张,但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深受感染.活动中,所有在坐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小手一次次举起,小口一次次打开,有时为了抢答问题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的,她们特别喜欢且兴趣浓厚.她甜美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融入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一起表演,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环节听起来更觉亲切,更有收获.
周老师的课使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在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评价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是一般教师常范的弊端,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创新教学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我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我园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教学设计有创意.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什么地方该说什么?该提问那些问题,这些每一位老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