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

第1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特殊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给理论性较强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现阶段,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指向性不足

在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考试中,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考查为主,在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方面考查较少[3],因此,在授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偏向于按照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来组织。这种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学科内在的逻辑序列。但对于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的特殊专业学生来说,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与掌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特殊专业学生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以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二)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动性发挥不足

由于公共教育学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该课程[4],因此,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强、表现力强、实践能力强、想象力较丰富、思维活跃的特殊专业学生而言,让其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分析是一件难事。为此,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了由教师讲授为主的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点,但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评价以学生知识记忆为主,其他能力的考查较少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记忆,评价方式局限于卷面考试,形成了“一考定终生、以知识掌握结果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既无法满足当今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无法契合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知识识记与理解能力评价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二、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策略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应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一)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相促进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教育学学科知识薄弱、专业知识扎实的特点,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严格按教育学学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的惯例,实施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5],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相应的主题,以明确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与主题如下。①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概念、教育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教育研究方法等;②历史发展,包括学科发展、思想发展、改革趋势等;③专题探讨,包括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职业素养等。其次,依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贴近特殊专业学生专业背景的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如在“教育概念”主题中,设置相应专业与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实践相联系。最后,在相关主题的案例分析中,选择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在专题探讨中,鼓励学生搜集与相关专业相同的案例进行讨论与学习。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考查内容从知识转向能力的现状,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应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为教学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模拟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51个教学课时中,可适当安排2~4个课时进行教学实践演练———模拟教学。模拟教学采取自愿报名,以选用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片断教学(10分钟)的方式进行。其过程为教师指定教学内容范围、学生自愿报名、收集资源并撰写教案、教师对学生教案进行指导、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同步指导与评课,同时增设学生评委,培养学生的评课能力。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上课能力与水平,也使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实现了全员动员、全员参与。2.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可根据相应的专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直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相关案例,问题最好能紧贴当今时事热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即兴讨论为辅,使团队合作与个人发挥相结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的流程与步骤如下。第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确定好讲授的专题后,开课前两周,布置学生分组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搜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与其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开课前一周,对学生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案例进行整理与反馈,归纳问题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供课前思考、分析。发放案例与问题提纲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及时跟踪与了解学生在课前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第二,课堂实施阶段。此阶段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阶段。首先,教师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资料、视频等方式配合个人(教师或学生)叙述引入案例。案例引入完毕,教师请学生发言,简短分析资料里所映射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背景资料体现的共同问题。其次,在呈现的案例中,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应简明扼要,并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再次,请学生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并鼓励其进行交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观点和课堂表现,并补充疏漏的基本理论。第三,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对案例的质量及案例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整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阶段中相关的案例资料,进而整合总结形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3.情境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表现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情境教学法为抓手,以小组为依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如增设“教育万花筒”“教育对对碰”“专家面对面”等栏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课后布置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撰写心得体会,此举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公共教育学基本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其对教育基本原理认知的全过程,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应改变传统的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知识掌握与记忆能力评价、轻知识应用能力评价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建立多种评价形式(笔试、技能操作、口试、材料撰写)、多种评价内容(知识掌握、知识应用)、多种评价方法(百分制、五分制)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成应分为两部分,第一,形成性评价(占60%),包括技能操作(占20%)、课堂表现(占40%)、案例教学(占30%)和材料撰写(占10%);第二,总结性评价(占40%)。

第2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一、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准

做一名优秀的名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这方面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

二、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做到多反思,多实践,多总结

1、 平时要谦虚好学,多实践,多多钻研课件制作的方法,努力掌握一种制作课件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掌握和熟悉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直观、生动,突破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大胆创新与尝试,提高阅读时政材料和综合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3、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地习惯;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4、认真听好课和评好课,争取开发较多优秀课例,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和总结。

三、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炼教师教学风格

通过培训和跟岗学习,加强对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将理论、知识、技术融入自身教学实践,提高从事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炼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示教学研究成果,形成示范辐射作用。

四、提高教育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

1、 坚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等。力争多阅读学校教务科教研室推荐的阅读书目,特别加强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因为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学习和运用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及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正

第3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一、善于学习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习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身学习”便成为人们走向未来的一张通行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丛书《社会生存》中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正在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班主任,显然更应该热爱学习、认真读书、不断充电,以更新理念,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和能力。

1.善于向书本学习

通过书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技术,也可从前人的经验总结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获取方法和技巧,不断探索研究班主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经验。除了阅读专业书籍、教育和管理书籍外,还应选读一些有品味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类书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善于向同行学习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习、请教,一定会受益匪浅。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教育博客的出现和发展,也为广大班主任提供了交流平台。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走遍中国教育世界的东西南北,就可以与窦桂梅、朱永新、李镇西、张万祥等名师大家对话、交流,获取宝贵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发到网上,与同行交流、对话。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得博。”

3.善于向学生学习

班主任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经验和学生经验对话、交流和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经验施加影响,就必须进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和话语系统,以学生的经验和话语为基础,而要进入学生的经验和话语系统,教师就必须善于向学生学习。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经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人生感悟,不断提高素质与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增多,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和年轻学生在思维方式、操作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师未必贤于弟子”,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向学生学习,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4.善于进行教育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教育反思,是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综合、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教育反思,可以改变班主任的工作方式,锤炼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丰富班主任的教育经验,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班主任在学习中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反思学习到的理论,在创新中反思前人的经验,在失误中反思陈旧的教育行为,在反思中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在反思中真正成长。

二、善于实践积累

和学生在一起,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教育故事。一位有观察力的老师,会把每一个教育故事、每一个教育问题、每一个教育灵感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教育经验就会不断丰富,教育素质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兵法》的作者万玮老师,仅仅有7年的教龄,且有过一段失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但是,他没有在失败的阴影下沉沦,而是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咀嚼、总结、感悟、反思、钻研、积累,积极地思考,勤奋地写作,终于完成了20余万字的《班主任兵法》。

三、善于总结提高

第4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我们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也频繁发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应对灾难。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精选2020.欢迎阅读!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活动取得了一下成绩:

1.防灾减灾活动氛围浓厚。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12日之前,在校内悬挂了横幅,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2.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国旗下讲话。

(2)以班级为单位观看了防灾减灾教育宣传片。

(3)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为主题,刊出一期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抄报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4)开展了一次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长室、总务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室、运动场地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通过强化责任,严密组织,可以说本次防灾减灾活动取得了实效。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2

一、活动主题

20_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的主题为“将预防付诸行动,让安全融于生活”。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我校将于5月7日–13日期间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和应急知识进一步得到普及。为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此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二、组织机构

古河中心小学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和全体成员

三、活动时间

20_年5月7日––5月13日

四、活动主要内容

1.各班积极开展“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

2.对全体学生进行《防震减灾法》的教育宣传,发放宣传材料, 组织知识讲座;

3.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应急演练。

五、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建立活动组织工作机构,把此项活动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2.精心准备,周密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质量和效果;

3.动员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参与,使防灾减灾的意识深入人心。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3

5月,我办与各办事处和相关学校进行了协商,就系列活动期间,组织疏散演练等活动进行了协商。各示范学校,均表示支持活动开展。5月8日,我办向73个已建成民防工作站的社区下发了活动通知,明确了系列活动期间,各社区要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并在5月9日上午鸣放防空警报时段,统一组织疏散演练。

1、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5月3日下午,我办派出人员到下洪社区为居民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先后讲解了防空警报的识别、地震逃生、禽流感预防等知识,还在现场向居民发放了人防知识宣传手册,受到了居民的欢迎,日报记者到场进行了采访。

5月9日,津陇和圆梦社区联合组织了疏散演练,日报记者到场进行了采访。

5月12日,区人防办与区相关部门和办事处一起在民富园广场进行了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时间共发放传单2000张、《市民防灾减灾手册》1000本,并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与防空防灾相关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电视台当晚进行了报导。

5月10日上午,解放路小学组织了全校师生进行了以防震为背景的疏散演练,演练过程中组织有序,动作确实。同学们表示,通过演练,学会了逃生知识,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讲给家长和自己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区防办副主任带人到现场进行了指导。

5月19日上午,73个社区进行了疏散演练。各社区均组织正规,行动有序,演练达到了预定目的。市办黄书记到绿地南社区进行了指导。

2、保障工作扎实可靠

为搞好此次活动,区防办进行了认真的分工,社区活动和学校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指导。为解决社区缺乏活动经费的问题,各社区活动用横幅由区人防办统一制作,并一一送到各社区。

3、做好媒体宣传工作

系列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做好媒体宣传工作。5月8日《鼓城晚报》A05板和A11板对下洪社区和阳光美地幼儿园的疏散活动进行了报导。5月12日晚电视台《夜新闻》、5月13日《日报》头版和A02版对我区民富园广场的宣传活动进行了报道。5月20日《都市晨报》对钟鼓楼社区的演练活动进行了报道。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4

为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我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学校预防控制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为了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组织实施,学校领导班子讨论与研究宣传周活动的内容、要求、目标,制定《学校“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具体组织宣传周的各项活动。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5月7日学校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了以《如何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三、各班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四、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各班开展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学校收集整理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要求每个班级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认真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防震、防火、防雷电、雷雨天气、泥石流等安全教育,让学生将安全牢记在心中。

五、学校张贴安全宣传标语,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标语: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并利用校园广播对全校师生积极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六、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将安全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围绕“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并于5月13日前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等,开展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进行了及时的整改,使学校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七、开展了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

我校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宣传动员。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最大程度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继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5

为了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学校根据学校制订的“防灾减灾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经验和能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在5月10日开始我们在校门口悬挂开展“牢记汶川、玉树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减灾从社区做起,教育从学校开始”“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等防灾减灾的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师例会学习等途径进行“防灾减灾日”教育大动员。各校区还围绕“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主题,出好了一期主题宣传橱窗,各班出好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三、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学校开展有效地开展了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5月10日,利用周一例会时间,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和学校制定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布置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各项工作,共同学习安全演练方案。

(2)5月12日,通过家校路路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灾减灾”教育日和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重要意义。

(3)5月12日下午第一堂课,各班组织学习《应急避灾手册》。

(4)5月13日中午,通过小百花电视收看安全教育动画片《蟾童》。

(5)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安全演练活动:5月12日下午14:28,全市鸣放警报时间,开展师生紧急疏散演练,随后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反应力量,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师生到达指定地点后,德育处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

(6)5月10日至14日,各班组织开展了一次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7)5月14日晨会,组织全体学生参加防灾减灾知识竞赛。一年级口答,二——六年级笔答。

四、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10日下,由校长室带领,相关人员对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整改。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总之,通过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今后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多方面多渠道继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防灾减灾意识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第5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50-01

近年来,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在渐入知识经济时长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口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必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一)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的理念要创新

“一切变革无疑是思想创新的产物”。我们追求课程改革,培养创新精神也无疑是对陈旧理念的一次洗礼,而这一次革新的践行者应是教师,那么教师的理念革新便迫在眉睫。简而言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回顾以往教育模式的弊病: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求缺乏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致使一般平庸者生搬硬套、循规蹈矩,还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部分“撞钟和尚”和“南郭先生”,装腔作势、蒙混度日误人之弟,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强调“言必称师”、“以六经为准绳”、“师道尊严”,做学生的只有像奴才一样顺从,如此种种毒瘤束缚着教师的大脑,怎么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

根除弊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确定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种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的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生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第6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第四版

【教材分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琳老师主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材以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主线,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中职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课内容出自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数、量、形、空间方位的教学,幼儿对数、量、空间方位的理解离不开形的支持,它们之间既有机联系又紧密配合。因此本课内容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中具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我现在任教的是中职高二年级幼师班,学生活泼、好动,在学习过程中对操作游戏活动具有较高的兴趣;不善独立思考,自信心不足,缺乏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何根据认知特点、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 我们的学生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教材处理】

该章节内容知识点多、理论性强,为此,我在教材的处理上贯彻了“ 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整合、保留教材原有教学内容与深度,依据学情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联系行业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将幼儿园的认知特点、教学方法与幼儿园几何形体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教学方法。

2.能力目标:设计幼儿园几何形体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几何形体教学方法。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几何形体教育活动。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教师以完成一个总的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的分项任务中,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情境中“做”与“感知”的 行动。亲身尝试在仿真的实践性情境中展现职业能力,能帮助学生总结出经验,转化为重要的学习成果。

三、学法设计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在本课中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小组内发言的机会讨论分析法。2.通过比较找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归纳整理形成层次分明的知识结构比较、归纳整理知识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四个板块,即情景导入、确定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延伸等,在教学课件辅助下,通过激趣、质疑、活动和巩固等方式,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活动。

【进入情境】

课前对专业操作教室精心布置,用具的巧妙摆放、教师模仿幼儿园早上开园接待小朋友的场景演示,都为后期教学埋下伏笔。

【激趣导入】

开课伊始,我首先组织一个小游戏;利用一张纸,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将这张纸变成一个自己喜欢的 图形形状。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

【确定任务】

紧接着确定本课的总任务,设计幼儿园中班几何形体教育活动“认识圆形。”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将总任务分解成4个分任务。

【完成任务】

幼儿几何形体的教学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首先,我引导学生完成。

任务1:寻特点。通过观看各年龄班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活动录像片段,讨论、分析幼儿在互动中的具体表现,透过现象探本质。归纳整理出各年龄阶段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并填写在《教育活动设计要点》知识表格上,学生先是以直观、感性的方式获取知识,而轻松愉快的活动渗透着缜密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知识的金字塔。

任务2:找联系。本课教材涵盖了各年龄阶段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是方式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完成《教育活动设计要点》知识表格中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两栏的填写。该环节注重对学生比较、归纳整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上述两个任务中,教学方法简洁、有效,为设计教几何形体的教育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石。

任务3:谈方法。通过两个步骤完成。步骤一:角色模拟。学生模拟幼儿找一找“圆形”,结合课前小游戏的体验,尝试说出如果你是幼儿,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寻找圆形呢?并将方法写在小卡片上。步骤二:比一比。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内容是幼儿园中班几何形体教育活动《认识梯形》。引导学生依据知识要点讨论、分析教学视频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与小卡片上的方法对比,归类,粘贴在黑板上,总结得出幼儿园几何形体的教学方法。师生融合的交流互动令课堂气氛持续升温,教学重点得以解决,为下一活动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4.喜尝试。作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注重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步骤是:学生领取任务(设计幼儿园中班几何形体教育活动“认识梯形”)——分组讨论、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讲解——师生小结。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通读,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分析,加深了对几何形体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解和掌握,持笔完成教学活动提纲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进行展示交流。相互评价设计活动是本课极为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借助《教育活动设计要点》评价表来解析、判断、评议同伴作品,充分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完成知识的吸收消化。最终选出两个优秀活动设计,作为下次见习活动的试用方案。

通过完成设计活动这样一个教学任务,学生们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总结方法、在实践中创新运用,在评价中巩固深化,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内化。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归纳总结】

课的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要点,巩固所学。这也是本课板书设计的依据。

【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设计的方案作为范例,引发她们思考:如何修正今天的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使之更完美?如果是其它几何形体教育活动,又该如何设计呢?并留下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1.选择一份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修正完善意见或建议。2.设计幼儿园大班几何形体教育活动《认识球体》。将学习延展至课后。

第7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育数学课堂教学

1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完善学科教育体系所必需。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场所。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最终要求是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必须既重视知识教育,又重视能力的培养。回顾过去,我们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这一角度讲,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学基础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所离不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这“三基”是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源泉,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工具。只有把这些知识透彻理解,熟练掌握,才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扎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中。否则素质教育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米之炊。

3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素质教育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当前,数学课的学时少,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是我们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整节课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在下面听,实行满堂灌。而数学中的很多内容很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所以很多时候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喉干舌燥,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这样既没有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培养。要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五个环节。

3.1学生预习

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预习,同学们事先了解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师复习

教师复习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评讲学生上次的作业。学生课后做作业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学生的作业,笔者每次都是全批全改,指出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对于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上课前做一评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对错误的评讲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能力。其二是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教师在复习时,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可以是三言两语,关键是要从复习前面内容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顺利过渡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要注意知识的衔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教师的课堂讲授

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意识,具体讲授时应抓住重点,采取启发式、主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意识。

首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力求自然、贴切,要把重点放在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而把计算能力、计算技巧的训练放在次要位置。教师讲授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归纳、抽象客观事件的过程。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讲授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而启发式教学,是由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加深了记忆;同时,也使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4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应当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3.4.1发现式教学

由教师提供一些预备知识,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引申、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去积极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进而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发现式教学。发现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大有裨益。不妨引导学生在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印象深,且计算中出错率较低。

3.4.2发散式教学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时适时地采用这种发散式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去标新立异。

3.4.3分析式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未知”出发,逐层深入地分析找出“需知”,逐渐靠拢到“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5学生课堂复习

教师每次课都应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让他们归纳、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开始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提示,经过多次训练后,使同学们养成习惯,然后慢慢地过渡到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8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教育的真谛是要发展人的个性,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其智慧之处就在于要找到教育的支点,去撬起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的成长,进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每一个孩子潜在的灵性都闪耀出迷人的光芒”。这是我们一行教育人追求的教育理想,也试图通过最理想的方式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反思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在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一度出现了每课必有小组合作交流,必是声、光、影、像、色的最佳结合,也不管这种形式有无必要,致使课堂多了浮华的热闹,少了宁静地思考。但在教育改革行进的途中,确实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使得我们的一线教师寻找到了促使自己专业成长的营养,并使我们在探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过程中,实现了“三个最佳结合”,即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佳结合、教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的教育实践,从而通过理想的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的理想。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师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这就点醒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在课堂中寻求改变,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我要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课堂有效教学实现理想化。

“有效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禁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质,是实现理想教育的瓶颈,在平时的教学与教研实践中,我认为努力地做到以下几点才算触碰到了课堂有效教学的扉门,踏上理想教育的始程。

一是放权于学生,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一贯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方式,努力实现课堂回归,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努力地给他们创造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摆脱以前教师“一刀切”的思想束缚,放开去想、做、说,而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想与说。创设条件到位了,就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同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及时地点拨与总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观点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佳结合。

二是创新教法,努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从教学论上看,―个重要的原因是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偏重用“嚼着喂,抱着走”。教师习惯于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课型单一、教法死板,从而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致窒息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克服注入式,坚持在启发式上下功夫,创设“质疑教学法、悬念教学法、思维训练法、自学讨论法”等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多种教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自始自终地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高效地获取知识,并促进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

第9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范文

以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完满完成教学任务。

工作目标

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文科综合考试中严保地理这一关,高考成绩力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满意。

工作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学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地理教学新模式,做教研的带头人。

2、复习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一课一练一结”。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在省级教育刊物上争取1——2篇。

3、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做教育改革的先锋。

4、努力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和教学档案建设,精选、精编教学资料,建立高三学习、高考课题研究的教学档案,使教学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5、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定期自查。

6、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拔升能力,如区域地理讲授顺序:①弄清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区位关系;②本区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特点、交通等;③相似区域的比较。

7、练: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8、评:针对性的评讲,“打蛇要在七寸,用钢要在刀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成因特点比较分析,进行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区域差异比较训练。

9、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多年来的备考经验,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合理安排训练量,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

10、结:没有总结,就不会有能力的提升,仅仅只是知识的再现,遇到新材料,新情景的题就会不知所措,因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很重要。

能力培养总要求:

一、先预习:

1、先认真按提纲提前预习教材,完成提纲所留内容。

2、完成提纲后的基础训练。

3、总结:哪些地方还不懂,记录下来。

二、再听课:

1、带着预习的问题认真听课,作好笔记。

2、如没听懂,应举手询问或课后询问。

3、同老师一道完成课堂总结,理清知识脉络,掌握基础。

三、课后巩固:

1、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