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数学教学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摒弃过时的数学教学思路和方法,采取创新性教学策略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其中一个核心策略就是要教师必须振作开动脑筋,不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务实性,将全新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把握初中生的需求与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法。那些传统的以“授课与讲述”为代表的干巴巴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起初中生的兴趣了,对于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也是“有百弊无一利”的,必须果断摒弃。其次,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就是教师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的创新,要把学生们的诉求与数学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起来。如,教师要广泛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课堂活动、数学实践游戏等为载体,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如我们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学,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创新思路,积极诱导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积极性和兴趣的诱导、调动,其路线、方法都掌握在我们数学教师手中,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可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根据学生们的状况、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操作,要把教学创新作为核心要素来抓,不断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诱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身体力行,践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原则和路线,通过示范与互动来感染学生们,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课的魅力、趣味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运用多种策略塑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是“主要阵地”,更是决定教学走向的关键。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灵活设置课堂教学模块,将课堂变成学生们自由徜徉的“七彩乐园”,而不是禁锢学生们思维与行动的乏味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大讨论、集体学习中来,不断提升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
比如,在关于相似比的概念的教学,应向学生讲清: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第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和第二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二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这里,必须注意的是顺序问题和对应问题。例如:ABC∽DEF,那么是ABC与DEF的相似比,而是指DEF与ABC的相似比,而这两相似比互为倒数。由此可说明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等于l时约特殊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的气氛,要引导学生们进入到学习气氛中来。
三、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以师生关系培育学生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无疑学生是核心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应被忽视。这是因为,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培养师生的关系,教学的发展才有希望。通常来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促进和推动因素,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必须要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落脚点。简言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带动初中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课,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广泛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要成为教学的重要策略。
比如,在平时课堂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们。一方面,这部分时间可以供学生们自主思考、做题或讨论;另一方面,这部分的宝贵时间可以交由学生们灵活处理,或向老师提问,或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在部分时间内的师生沟通和互动,可以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老师,同时逐步培育其他的数学兴趣。在课外、在生活中,我们教师更应该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和情感状况,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因此,当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日益频繁和有效的时候,师生关系可以得到很好的培育,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可以“水涨船高”。
参考文献:
[1]吕秀明.初中数学“激情・自主・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2]马素平.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3]杨莲花.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04(04)
[4]冯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4(1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机智 作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思想的鲜活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有疑问,有错误,有教师意料之外的举动,因此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活动,教学中会有很多教师始料未及的现象,这些令教师始料未及的现象究竟应该如何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顾名思义,教学机智就是教学中教师面临自己意料之外的复杂的教学情况所表现出的智慧、判断和决策。这个名词包含三方面的要点:教学过程中、教师、机智。也就是说,教学机智仅仅是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中心是机智,是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来做出的正确而迅速的判断和决策。
一、数学教学机智的特点
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思维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机智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特定性。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随时会接受到各种信息反馈,教师就应当根据不同的信息运用教学机智随机作出处理。但是对数学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选择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尽可能地用数学的理念来随机处理信息,使教学机智在内容上表现为“数学化”。
2.开放性。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形式上的特点。如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要对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进行“数学化”的处理。因为数学理念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运用数学理念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机智也相应地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风格形式。
3.及时性。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时间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反馈信息更多地表现在多向性思维方面,而较少的表现在知识领域方面。在知识领域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时间处理,可以即刻处理,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时机再进行处理。但思维方面的信息则需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断层和阻塞。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机智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教学机智就是解决课堂问题十分必要的手段
1.化解课堂问题。前文中已提及,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学生的不可控性,而导致教学活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可能会出现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课堂问题,有的可能很小,微不足道,却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损教师的威信,也有可能会造成僵局,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令教学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因此,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机智,并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以此化解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树立教师的威信,维持课堂秩序,保障课堂顺利、有效、高效地运行。
2.促进课堂生成。课堂不仅是瞬息万变的,还是动态生成的。仅凭教师一人的智慧,课程是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的,一成不变的,虽然不会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却是固化的、死板的。然而如果我们学会运用教学机智,在合适的时机,将原本教师单方面讲解的枯燥、单一、固化的内容多元化、灵活化,使课堂不再一成不变,促进课堂的生成,那么教学将是高效的,学生的学习也将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三、正确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建议
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只是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
1.爱心是前提――虚心、宽容地对待学生是教师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教育是用爱构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就的奥秘所在,而且这种爱,不单单指老师对学生所赋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种爱,从而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真正地去爱学生,关心、体谅学生,在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机智时,才能从偶发事件中探求出学生的潜在动机、思想奥秘,并能抓住偶发事件这一契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的爱心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虚心、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虚心、宽容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许多教育实践证明,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才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2.适度的原则――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教师情感的流露,处理的宽严以及批评语言的措词等方面都需要老师精心加以把握,切忌情绪激动、急不择言。而且在采用惩罚的措施时,也一定要掌握分寸,慎而又慎,其基调的高低,也要与过错相适应。一般地,对那些故意行为,性质比较恶劣的应予以重罚,而对那些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较轻的则予以轻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也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教学目标;教材;统计思想;教学设计;转化思想;引导学生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课程,都务必让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组成结构。”所谓的组成基本结构就是指“统一的、基本的观点,或者说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模式就是指所学习的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起来的。”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本文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方法教学、数学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懂得数学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被理解。在心理学上讲到“在认知结构中原来所拥有的有关观点在概括和包摄基础上高于从新学习的知识,然而从新所学的新的知识和以前所学的旧的知识所构成的一种类属关系可以被称为下位关系,像这种学习模式称被我们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在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去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这就是下位学习。通过下位学习得到的知识“这种方法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学到的知识能够非常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拥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2、有利于记忆。布鲁纳曾说过:“除非你把每一件事情都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面,不然很快你就会忘记。”“学习数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保证你记忆的流失不是全部流失,然而遗留的事物将会使我们在有所需要的时候把那些事情重新联系起来。我们知道相对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来理解一些基本现象的有效工具,而且它也是在将来用来回忆那个现象的有效工具。”从中我们可以预见,数学的思想方法将会作为数学科目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有人认为,对于现在中学生来说,不管将来他们会从事何种工作,只有深深地铭记在头脑中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数学的精神,却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发生相应作用,这就让他们受益匪浅。”
3、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像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说过:“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概括水平、抽象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没有弊端的,”“只有巩固的、概括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必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一定的原理,形成类比方法,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去。”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的迁移,特别是态度和原理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4、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通常来讲,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函数、方程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意。但是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时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对应、集合等。因此,数学方法、思想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深层知识,另一个称为表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公式、法则、公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是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领悟和学习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它统帅和支撑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的理解上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因而让数学在教学上超脱所谓的“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创造性和朝气。
那种只看中讲授表层知识,而不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不完整的,它本身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和理解是不利的,让学生的知识水平一直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学习知识难以提高;相反,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忽略了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得教学流于形式,成无本之木,也会成为无源之水,让学生很难领会到深层次的知识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相关的深层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会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分析和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对数学的认识上是非常理性的。由于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和中学生认知能力,只有将一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然而对有的数学思想不用过高的要求。我们一致认为,在中学课程教学中三个重要思想要重视,包括化归思想、集合思想和对应思想这三个思想。理由是:(1)中学生容易掌握的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2)要想在以后的高等数学学习中打好基础就一定要掌握这种思想;(3)这三种思想几乎包含了全部中学数学所拥有的内容;(4)在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运用这三个思想去处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比较多;(5)出此之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课程中予以渗透。数学教学课程中所用到的方法有处理法、分析法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这些策略和人们所拥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都是密不可分的。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1、多次孕育,反复应用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要经过发展、领悟和感受三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多次孕育、应用发展、初步形成三个阶段。
如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步骤为:一是确立分类讨论的对象:二是进行合理的分类讨论;三是逐类逐级分类讨论;四是综合归纳结论。从整体上看,中学数学分代数、几何两大类,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就是分类思想的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看,比如对初一“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分为三类研究。
2、掌握时机,把握好度
中学数学的教科书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重要责任,但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有送把握:在不同的阶段课程中要用相应的方式讲到恰当的程度,我们用“渗透”,“介绍”和“突出”来进行表述。
(1)“渗透”就是把一些非常抽象数学思想方法融进实在的、具体的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定初步的了解。例如集合思想:初中是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表示集合的: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数轴或者不等式来进行表示。在高中阶段则是应用描述法、列举法、文氏图三者并举。
(2)“介绍”就是把一些数学思想在适当的时候引进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对这些思想有一定的理解,这是理性认识的开始。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在教学中构建了一个非常直观数学模型一个圆面与一条直尺设圆O的半径为r,圆心O的直线l的距离为d,从直线与圆O相离时慢慢的移动,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变化关系,通过数与形的对比,学生会很快的掌握圆与直线位置变换关系,并可以应用这种数量关系去分析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课堂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你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将学生带到那里去?你这样做能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吗?也就是说,教材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要对目标、过程和评价作出的构想与设计安排。落实到具体环节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备课活动中要备学生、备目标、备任务、备过程和备评测。新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教材系统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因而,对中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教师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好与差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课程改革的成败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是说,中学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要实现这一提高,首先应从学习开始,从学习教学设计,特别是从学习设计理念着手。
教学设计受教师的设计理念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进行的。这就要求从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及教学设计的服务功能、服务地位的根本转变,要求教师更新理念,实现角色转变,使课堂教学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接受式为主走向以引导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让教师从“知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中走出来,走近学生,关注过程,设计以促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或者说,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二、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要做好教学设计,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明确你想将学生带到哪里去。按布鲁姆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纲要》提出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较,“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的结果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目标更加人文化,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特别关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着力研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设计实现以下这些过程性目标: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活背景与学生实际
实际上,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与认知能力各不相同。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出发点。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认知特点,为不同学生的学习留足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发挥想像的空间;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减少同样的结论,完成相同的任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个性发展与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营造相关知识学习的学习环境。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应从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出发,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氛围中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除了新课程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上述三点主要的新要求外,新课程对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还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寻求数学教学设计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M].浙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有效课堂教学;实际应用能力;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但由于数学教学的特殊性,出现了一些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数学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这不仅会阻碍农村数学教学的进行,更会阻碍新课改在农村初级中学的深入。
一、现阶段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效果
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实践。但在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仅简单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首先给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剩下的时间就是所谓的自由讨论。由于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讨论学习情况的整体把握,一些学生也就把闲聊当成教学讨论,滥竽充数,还有一些喜好发言的学生把整个过程“一家独揽”。这种看似热闹的讨论学习其实只是一种假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讨论教学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
2.完全化的数字教学
新课改要求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而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自然就成为教学方式的新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确能增加学生对数学抽象理论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但由于观念的偏差,一些数学教师则把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变成“教师+电脑”的模式,忽视了教学肢体语言的运用。如果能同时兼顾教学肢体语言(如板书)的发挥,则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师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一些数学教师普遍存在这种心理,认为数学教材都是由一线的数学专家编撰的,教材的内容也是极具权威性的,因此无需联系实际,照教材进行教授就可以。实际上,数学教材仅是数学教学的依据,如果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受益,数学教师必须会用数学教材并且善于运用数学教材把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选取例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严格遵守数学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课堂时间、课堂精力取得最大的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数学教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制订出符合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要求的数学教学目标。其次要求数学教师保证数学教学环节的整体性,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好数学教学方法,活跃数学教学课堂气氛,做好数学课堂教学小结及其他后续工作。
三、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
1.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倡导建立数学教学的民主原则。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并不是强调单方的认知,而是强调认知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对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是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的教师。例如,我校于2014年11月举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这次活动使全校数学教师了解到,在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持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给予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任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信任更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信任教师,整个教学活动就无法展开。基于以上认识,数学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掌握数学教学特点,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认知状况。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产生误差,往往多次重复相同的知识点,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这就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开始厌烦老师,厌烦课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认为,任何学生都是有一种交往需要的,他们渴望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老师交流。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给予启发,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理解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形成班级的良性竞争机制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大部分都在班级中进行,他们的学习效果则会受到班级集体的影响。勤奋、刻苦、团结、互助的学习风气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竞争也存于学生数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恶性竞争机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数学老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学习策略,制订不同的发展目标,避免不同学生之间的盲目竞争攀比。良性的班级竞争机制,不仅能活跃班级整体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做出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价值评判标准,激发自己潜力,克服自己的人格障碍,明白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能融入集体学习环境。合作与竞争更是统一的,随着学生竞争利益趋于一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主动形成合作局面,这种合作不仅可以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依然落后,如何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量不仅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困扰着农村数学教师。新课改实施以来,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数学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由于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以后的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也是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宋回.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用。
一、合理的教学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对教学工作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的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和调整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订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2.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空,积极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生成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把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发挥教学机智,等等。
3.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施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进行反馈矫正的能力,包括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收集教学实施的有关资料,分析整理相关资料,运用分析结果反馈矫正,等等。其中,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而教学反思能力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有效的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则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而学习失败,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酷爱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教法,要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去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种劳动,学习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更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通过不懈地努力学习,变“苦”为“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自己通过不懈努力也会获得成功。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尝试,敢说、想说,共同讨论解答疑难。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想 方法 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的教学,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
1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目前尚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通常认为,数学思想就是“人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就中学数学知识体系而言,中学数学思想往往是数学思想中最常见、最基本、比较浅显的内容,例如: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等。所谓数学方法,是指人们从事数学活动的程序、途径,是实施数学思想的技术手段,也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反映。所以说,数学思想是内隐的,而数学方法是外显的,数学思想比数学方法更深刻,更抽象地反映了数学对象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数学是逐层抽象的,数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具有过程性和层次性特点,层次越低操作性越强。总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区别也有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的指导思想是把问题化归为能解决的问题,而为实现化归,常用如一般化、特殊化、类比、归纳、恒等变形等方法,这时又常称用化归方法。
2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足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于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共识。这不仅是加强数学素养培养的一项举措,也是数学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与要求。这是因为数学的现代化教学,是要把数学基础教育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并使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和语言。因此,探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数学现代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心理发展规律看,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以形式思维为主向辨证思维过渡。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形式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而且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就是主体把新的数学学习内容纳入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把新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与原教学学习认知结构相适应。所谓顺应,是指主体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不能有效地同化新的学习材料时,主体调整成改造原来的数学内部结构去适应新的学习材料.在同化中,数学基础知识不具备思维特点和能动性,不能指导“加工”过程的进行。而心理成份只给主体提供愿望和动机,提供主体认知特点,仅凭它也不能实现“加工”过程。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提供思维策略(设计思想),而且还提供实施目标的具体手段(解题方法)。积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完善。
3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我觉得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以下不同的教学模式:
3.1 发现法教学模式。发现法教学模式也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按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针对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提出的教学理论而创立的教学模式。发现法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运用结论。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收集、处理有关信息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法教学模式适用于知识引用阶段,通过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探究发现,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2 “比较——归纳”的教学模式。我们主张学生参与实践获取知识,但学生不可能事事都直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是很好的途径。运用类比、对比帮助学生找出相关数学概念、相关数学命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确切地去理解数学概念系统,澄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模式适合于新课、复习课。在教学中强调:结构思想、优化思想、比较与分析、归纳与类比等方法。例如:当讲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后,教师可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比较。首先应指出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将两者的判定定理进行一一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定理的认识。
3.3 “问题观察——联想旧知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化归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学习新知识时,联想有关旧知识,是培养化归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既有思维上的迁移性又有思维上的创造性。多数的表现为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类比联想,如分式性质联想到分数性质、二次函数联想到一次函数、形联想到数、数联想到形。
[关键词]中学数学 生活实际 数学模型 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无处不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把数学课堂打造成“生活课堂”,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藏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架设好课堂――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不仅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需要。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数学,不再“害怕”数学呢?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在数学教学中“享受”数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讲诉一些有关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对于数学的广泛应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精彩地叙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可见,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因为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视数学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做题的技巧等,往往忽视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最终实现数学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例如:在学习数学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未来职业前景相联系,告诉学生一个知识适用于一个行业,告诉学生一个从事保险业的精算师,年薪可达百万,而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与大量的统计调查密不可分的。这样就要求学生不要做书呆子,要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实际。
2加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应该走进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实际生活的火热同数学知识的冷峻相融合。现以用水用电问题为例,看看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构建数学模型,最终通过数学方式将问题解决。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把生活、生产中的具体的案例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强大。
3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例如: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的内容与上一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远远复杂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准备好两个圆,一个半径8厘米,一个半径15厘米,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圆固定,将另外一个圆由远及近按照两个圆的圆心所在直线的同一个方向移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类比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讨论,归纳并确定两圆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并对各种位置关系进行分类,从而归纳出两圆位置关系的本质特征;最后得出两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在“外离”、“内含”、“外切”、“内切”这几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结合图形进行比较,逐步完善其本质特征,从而使概念的理解落到实处,达到了“寓知识于活动,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的效果,使数学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20xx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工作xx年,一直执教专业数学,同时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数学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能够较好的把握课堂。
二、专业发展目标
理论素养方面:通过自培和校培的结合,实现个人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教学水平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数学学科的教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素质好、师德水平高、专业知识宽厚、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高度的专业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科研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深入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认识教科研的意义,引领全组数学教师用很高的热情投入到教研的工作中来。
三、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上)的五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四、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