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保险登记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

第1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你市《关于北京市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及并轨方案的请示》(京劳险文〔1999〕24号)收悉。经审核,原则同意你市方案。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市确定的原行业统筹企业1999年执行费率(见附表),并同意将你市企业现行费率19%做为行业费率调整的控制目标,请按此制定行业费率调整的过渡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

二、同意你市关于原行业统筹企业职工个人缴费并入个人帐户时间按原行业实际规定时间执行的意见,请认真做好职工个人帐户过渡管理工作。

三、请将你市方案中“在外省市企业的劳动鉴定工作,可由北京市劳动行政部门委托当地县、市级以上劳动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修改为“企业所在地在外省市的,其劳动鉴定工作,可由北京市劳动行政部门委托当地地、市级以上劳动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请你们按上述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特此批复。

附件:

北京市原行业统筹企业1999年执行费率表

单位:%

--------------------------------------

|        行业名称              |序号|移交前执行费率|1999年执行费率|

|---------------|--|-------|---------|

|          |    施    工      |1  |14.2      |16              |

|          |---------|--|-------|---------|

|  铁  道  |    运    输      |2  |19          |19              |

|          |---------|--|-------|---------|

|          |    中铁建        |3  |11          |13              |

|---------------|--|-------|---------|

|        邮    电              |4  |19.1      |19              |

|---------------|--|-------|---------|

|        水    利              |5  |18          |19              |

|---------------|--|-------|---------|

|          |    生    产      |6  |17          |18              |

|          |---------|--|-------|---------|

|          |    火电施工      |7  |12.5      |14.5          |

|          |---------|--|-------|---------|

|  电  力  |    水电施工      |8  |10.5      |13              |

|          |---------|--|-------|---------|

|          |                  |    |15          |16.5          |

|          |    事业单位      |9  |-------|---------|

|          |                  |    |17          |18              |

|---------------|--|-------|---------|

|        交    通              |10|              |                  |

|---------------|--|-------|---------|

|    公路咨询监理公司          |    |10          |13              |

|---------------|--|-------|---------|

|      中外理总公司            |    |10          |13              |

--------------------------------------

--------------------------------------

|        行业名称              |序号|移交前执行费率|1999年执行费率|

|---------------|--|-------|---------|

|华建交通经济开发中心          |    |10          |13              |

|---------------|--|-------|---------|

|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        |    |10          |13              |

|---------------|--|-------|---------|

|中国海洋工程公司              |    |10          |13              |

|---------------|--|-------|---------|

|集团(机关)              |    |10          |13              |

|---------------|--|-------|---------|

|招商局集团                    |    |10          |13              |

|---------------|--|-------|---------|

|中交水运工程设计咨询中心      |    |14          |15.5          |

|---------------|--|-------|---------|

|水运规划设计院                |    |14          |15.5          |

|---------------|--|-------|---------|

|公路规划设计院                |    |14          |15.5          |

|---------------|--|-------|---------|

|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    |14.9      |15.5          |

|---------------|--|-------|---------|

|路桥集团                      |    |16          |17              |

|---------------|--|-------|---------|

|北京中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    |18          |18.5          |

|---------------|--|-------|---------|

|交通印务公司                  |    |18          |18.5          |

|---------------|--|-------|---------|

第2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高速进展,复杂信息系统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流,由于信息系统的复杂化,传统的软件需求分析不能很好地对复杂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需求工程的概念应运而生。需求工程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需求工程与定义在整个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软件的成功与否。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需求的概念、内容,需求工程的概念、需求开发、需求管理以及需求工程各阶段的具体实现,而且还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为例,详细说明了网站开发项目的需求实现过程。

关键词:

信息系统;需求工程;需求管理

用户定义的“需求”对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产品概念,而开发人员所说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又像是详细设计。对于软件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观点来看: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观点指明从系统外部能够发现系统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从开发人员角度出发的观点指明必须实现何种目的的规格说明。他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综合用户和开发人员双方的观点

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2、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3、一种反映上述所描述的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它强调了不但需求中包含目标而且还要包含实现用户目标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或能力,同时必须以规范文档的形式表述。需求工程的概念:需求工程包括创建和维护系统需求文档所必需的一切活动的过程,包括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大工作。一个小的项目要做到需求过程的完全规范化,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更,其工作量已经相当惊人。实例——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管理的实现。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百姓的切实利益,而且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因此,在实施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可靠、高效、稳妥,最好一步到位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业务需求

通过与客户的反复沟通,以与客户开座谈会、与用户进行访谈,与客户的领导进行沟通,得到本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基本业务有:1、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2、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审核、结算;3、参保人员的自然状况,健康状况的动态记录、修改及管理;4、参保人员30年有关医疗保险信息的保存与管理;5、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卡制作、发行与管理;6、经常大规模的信息查询与统计;7、特别情况的管理及处理。

二、功能需求

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技术人员通过与客户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反复沟通,首先确定了一些技术要点和优先要实现的目标。也就是确定了本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1、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客户医保工作从基金收缴、支付到账务往来管理、统计分析基本实现计算机化;2、将各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集中在控制中心,开展业务工作,行使管理职能;3、建立参保人口的医疗保险个人信息数据库,并将涵盖其它险种所需的基本信息;4、在医疗机构与医保中心之间通过数据接口实现计算机费用结算工作;5、在银行与医保中心之间通过数据接口实现计算机自动转账;6、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等相关部门建立网络连接,实现门诊处方的计算机系统事前审核(PCS),改善医疗保险监控手段,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供支持,进而保障医疗保险基金高效运行;7、通过业务数据,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达到决策科学化,进而保障医疗保险基金长期运行;8、并通过本次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客户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险合一)的建设作好准备。

三、涉及部门

为了适应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医保业务的变化,还有医疗保险险种的扩充(如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在数据结构的设计中采用了冗余化和分段处理的思想,使得系统数据不仅满足医疗保险,同时满足社会保险各险种的需要。分段处理的设计,可以使不同的险种业务构件处理对应区段的医保业务。为了保证这些要求的实现,主要涉及到了一下部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医保中心、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参保单位、参保职工、财政部门、经办银行等单位。1、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医疗保险登记管理、基金征缴管理、基金监督检查等政策细则;会同卫生部门、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全面的监督管理等。2、医保中心:负责医疗保险登记管理、变更登记管理、注销登记管理;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申报核定工作;负责管理统筹基金收支;负责完成参保职工的特殊医疗费用的报销;负责定期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结算;负责监督检查医保政策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执行情况。3、定点医院:向参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按医保政策与参保患者进行结算;向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提供详细的医疗数据;按政策与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结算医疗费用。4、参保单位:管理本单位参保职工的基本资料;向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办理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按时进行医疗保险费的缴费申报;代扣代缴本单位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按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定期代表单位职工到医保中心办理报销业务。5、参保职工:按月缴纳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持医疗保险IC卡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购药。6、银行:负责医保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账户的建立;给医疗机构、药店拨付资金;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委托,强制收缴缴费单位的医疗保险费等。

四、结论

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求变更贯穿了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软件的项目立项,研发,维护,用户的经验在增加,对使用软件的感受有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新动态,都为软件带来不断完善功能、优化性能、提高用户友好性的要求。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经常面对用户的需求变更。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些需求变更,项目计划会一再调整,软件交付日期一再拖延,项目研发人员的士气将越来越低落,将直接导致项目成本增加、质量下降及项目交付日期推后。这决定了项目组必须拥有需求管理策略。在开发实践中,首先应该不断地探索需求,分析需求,实现需求,响应需求的变更。在需求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从本质开始,边捕获、边分析、边实现,通过不断的迭代交付来响应需求变化,以需求基线来保证开发的节奏,通过对变更的管理来更好地响应变化。总而言之,需求管理是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重中之重。在将来的发展中,需求管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立元,罗燕京,李刚.基于企事业模型的软件需求工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7).

[2]别春丽.对开发与管理软件需求的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01(10).

[3]苗炬.基于RUP的软件需求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03(3).

第3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为保障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和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民政厅、财政厅、地税厅《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劳社工伤[2006]90号)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市境内所有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依照或者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除外,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均应参加工伤保险,为其全部在职职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费用在社会保障费中列支。

在乐清市的中央部属、省属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本市的工伤保险;其他符合参保条件的中央部属、省属用人单位和外省市驻乐清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地的工伤保险。但已参加养老或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参加养老或医疗保险所在地的工伤保险。

二、工伤认定以工伤保险参保登记为原则,由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参保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原则上以登记注册为依据,按属地管辖,由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用人单位登记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管辖地的,按照我市企业单位有关工伤认定的规定精神办理。

在乐清市的中央部属、省属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工伤认定,统一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

三、用人单位应于本通知实施之日起1个月内,凭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和人员名册等相关材料,到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登记、申报。新设立的用人单位,按照《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动保障部第1号令)的规定办理登记、申报。

四、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基准费率为0.2%,即目前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2%缴纳工伤保险费。根据《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9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可定期调整。

根据同一统筹地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率要保持一致的要求,对本通知施行之日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其工伤保险费率即行调整为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2%缴纳工伤保险费。

五、工伤保险费征收按照《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乐清市地方税务局另行制定。工伤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

六、本通知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对劳社部发〔2005〕36号文件施行之日2005年12月29日起至本通知施行之日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申请时限、认定程序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认定,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第4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1、继续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引才思路,改进引才方式,开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引进国内各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组团随省和台州市赴国内人才密集城市参加大型综合人才招聘活动。继续开展在外*籍人才联谊会、博士联谊会和留学人员联谊会活动。

2、大力开展校企人才合作。建立人事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和推动的工作机制,完善院校人才输送平台、企业人才接收平台、人才信息沟通平台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计划举办2009年*市第三届校企人才合作恳谈会,组织四川、重庆、湖北、江西等地与我市联系较为密切的院校与我市重点或规模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事宜进行沟通洽谈。

3、加快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认真做好省“151”人才工程和台州市“211”人才工程人员选拔、推荐、培养和考核工作。在入选人员培养期内,按规定分别资助每人培养费和科研经费。组织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到国内知名高校参加高级研修班和外出休养。全面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换证工作,建立我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信息管理系统。

4、努力完善人事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完善人才市场导向机制。完善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与台州市、全省乃至长三角各大城市人才市场的信息网络互连和信息资源共享。调整完善*市人才网,开通人才服务热线。二是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制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举办第三届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周活动,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三是继续做好人事工作。增加数量,扩大内容,强化功能。

二、实施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促进人事管理法制化

1、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认真实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及时制定我市贯彻实施办法。严格按政策做好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上报及人员登记工作。认真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等法规,加强公务员年度考核和奖惩管理。按照台州市统一部署,对全市公务员进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等三门课程的培训。

2、坚持实行“凡进必考”考录制度。精心组织2009年度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工作。认真组织2009年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一年制度,提高我市新录用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审批工作,做好教育、卫生等系统工资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规范津补贴发放工作。

4、全面完成干部安置任务。坚持实行营以下及专业技术干部采取笔试、面试、考核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妥善安置好干部,继续实行干部家属安置新办法。进一步做好企业退休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

三、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搞好事业单位分类和人员聘用

1、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一是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意见》,指导各主管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确保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全面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认真执行《*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加快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合同签订等工作,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三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对生产经营类和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改制转企。四是坚持实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省人事厅《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出台《*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坚持公开公正选人,择优用人,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2、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是深入开展机构编制的法规宣传。增强机构编制法规意识,营造机构编制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坚持“撤一建一”原则,实行机构编制总量管理。三是积极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完善财政预算和进人的约束机制。

3、继续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一是继续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开展登记管理工作执法检查,检查各事业单位贯彻执行《条例》、开展业务活动和《法人证书》使用等情况。二是按照省和台州市的要求,开始实施登记档案电子化,最终实现网上登记。

4、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一是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市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数量。二是实行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用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人员。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继续采取人才(或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

四、坚持城乡统筹,重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l、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出台新一轮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力争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加大扶持创业工作力度,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结合起来,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发挥其带动就业的作用。

2、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一线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开展首席技师和首席技工评选活动和各类技能大比武活动。充分利用市技工学校等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3、统筹促进城乡各类群体的就业。建立劳动预备制度和青年见习制度,促进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就业。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妇女、复退军人和残疾人等各类群体就业服务工作。落实扶持优惠政策,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在全市全面推广石桥头镇创业富民促进就业的试点经验。

4、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引导和服务。做好失业登记工作,有效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继续抓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清理整顿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继续为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择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网络化水平。

五、完善制度,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1、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面实行“五费合征”征缴机制,提高社会保险的征缴率和覆盖面。调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办法,努力完成台州市下达的各类保险指标任务。探索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方法,提高生育保险参保率。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高风险行业企业职工整体参加工伤保险,确保实现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

2、建立适合更多人群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政策,实施被征地人员“即征即保”新办法。探索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办法。探索建立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确保政策惠及所有参保人员。

3、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稽核和监管工作。建立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委员会,统筹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控预警机制,真正发挥其预控预警作用。加强与地税部门的配合,加大对企业申报工资总额的稽核力度,防止少报瞒报工资总额现象的发生。实施《*市举报社会保险待遇冒领行为奖励暂行办法》,加强对养老金认领资格的认证,减少和杜绝冒领养老金的行为。

4、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社区工作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六、实施《劳动合同法》,全面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1、着力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民营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大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工作,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研究解决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完善市、镇(街道)两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明确职能定位,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发挥作用。

2、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实行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增长和岗位、职位工资水平。认真做好台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坚决查处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不法行为,探索创新欠薪预警机制,完善预防拖欠和保障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

3、深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围绕“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做好案件审理工作。要认真审理好劳动合同争议案件,通过案件审理督促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坚持“调裁结合、以调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劳动争议调解功能。抓好仲裁委派出庭建设,继续做好基层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认真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强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举报投诉调查、重点监控和专项检查。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查处程序和办案制度。继续将维护农民工权益列为工作重点,切实有效地维护其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工伤赔偿等合法权益。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实现劳动保障管理向社区、村居和企业延伸。大力推行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加强企业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

第5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1、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费征收税式管理是社保费筹资制度发展的必然这既是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有效控制参保单位和职工在参保和缴费问题上的逆向选择、防止参保缴费上的道德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两点。

(1)税式征管是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各主体之间法律责任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环节中的核定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是:申报主体、核定主体和征缴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现象,还有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包括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代办机构)将归集的社保费不按期如实向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申报解缴,而是占压(有的跨月份短期占压,有的跨年度长期占压),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有的把社保费作为收入当工资发放等现象。检查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企业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归集的社保费。面对参保人利益受到损害和社保费隐性流失等情况,检查机关无处罚的法律依据,只好不了了之。执法部门在划分上述三者之间的法律责任时,感到有些无奈,即缴费人本应承担的如实申报的责任转嫁给了核定机关和征收机关,核定机关没有足额核定,应核定尽核;征收机关没有足额征收,应收尽收。如果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也不妥,因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缴费数是经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盖章认可的,这种认可具有法律效率。如要缴费人承担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则法律依据不足,因为征收机关以核定机关的核定数为征收依据,企业申报不实,核定机关有责任。实行税式征管后,建立参保单位和缴费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征收机关将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数作为征收依据。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主体的法律责任。所以,实行税式征管,建立自行申报制度,自核自缴,既有利于明确社会保险费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又能提高全社会参保缴费的法律责任和意识,还能强化府保险费足额征收,使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2)税式征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的需要。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制度安排导致企业申报核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实际工资总额不相符。以湖北省省直统筹为例,社会保险费申报不足核定不足情况普遍存在。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征尽征,30%费源流失(见表1)。国家政策规定了申报缴费的下限和上限,即参保人申报缴费工资基数按参保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进行保底和封项。社保费实施地税全责征收后,通过实行“双基数”申报,能解决社保费旧征缴办法中基数核定欠规范的问题,并能按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和实际工资水平确定企业应缴社保费数额,确保所产生的原始应征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有效抑制目前社保费申报和征缴中出现的费源流失问题。

2、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的可行性

(1)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已具备“准税收”的属性。国家是社会保险费的唯一管理主体,有比较完备而且具备一定立法层次的政策制度体系,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征收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固定性和规范性。从养老保险制度改为统账分离,统筹账户要向个人账户划拨的问题得到破解。社保费实行税式管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工资总额据实征收,有效调节平衡参保人员利益分配,发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保险费税式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税务机关征收的实践为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实行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务机关充分利用税收征收管理资源、优势和经验,对社会保险费实行费式管理,建立费源台账,实行源泉控制;建立了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征缴稽查,清收各类欠费;开发了征缴软件,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税务征收省市较之以前普遍征缴率和收入总量都大幅提高,即社保基金征缴率相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的省份,其征缴率要高出10%以上,每年征缴率均高达95%以上。税务机关是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征收组织,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科技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征管信息网络。税务机关可以借用税收征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构遍布全国,拥有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征管手段,便于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降低税费征收成本。

(3)国内一些省份率先推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的实践为全面推行税式征管提出了可能性。如广东省于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地税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劳动社保部门将不再负责社保费的申报、核定、追缴工作,建立起了地税部门负责社保费申报、核定、征收、追欠、查处、统计和化解,社保部门负责社保费登记、计账、待遇审批和基金发放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社保费“收支两条线”。广东省还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纳,地税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明确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和要求自行计算、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缴费人自觉申报缴费意识,明确征缴双方法律责任,理顺征缴双方关系。

(4)国际经验也证明了社保费税式征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2个国家和地区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税或费。许多国家社保基金筹资形式的主要部分是“费”而非“税”,但征管体制则归属于税务部门。如英国上议院决定于1999年4月1日将原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缴款征收机构及其征收职能并入税务署,国家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缴款政策由税务署制定。俄罗斯也实行了社会保险“费改税”的改革。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新《税法典》,将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付费部分改为统一的社会税,养老保险费由改革前的缴费形式变为以统一社会税形式缴纳,其征收机关由原来的社会保障部门改为税务部门。国外的经验为我国改革社保费筹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二、推行社会保险费税式征管的建议

1、理顺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

首先,要从国家决策层上统一认识,尽快改变目前在征管上的“双轨制”,在全国明确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主体地位。其次,赋予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的职能。按照谋其事、负其责、授其权的原则,实行事、责、权的高度统一,明确授予税务部门社会保险费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和计费工资基数核定以及检查、处罚等征收管理各个环节完整的管辖权,以利于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征收管理优势,强化社保费的征收管理。

2、在缴费工资基数上,实行“双基数”申报制度

分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其中,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应按本单位全部职工申报缴费工资之和,实行保底不封顶进行申报核定,即取消按社会平均工资或按职工平均工资为核定依据的做法,改为以企业全部工资(包括各种津补贴、奖金、加班工资,年薪等货币化收入)作为申报的依据,据实申报征收。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原政策规定,实行按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一300%保底和封顶进行申报核定。既避免高收入者逃缴个人所得税,也避免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带入再分配领域。

3、实行社会保险费与税收一体化管理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必须办理参保登记;税务部门每年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一并审查企业是否已纳入参保范围,加大强制参保的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一并对社保费的计费工资基数加强管理,确保计费工资基数的真实、准确,确保如实计算。三是强化稽查管理,把社保费一并纳入税务稽查范围,查税必查费。

4、建立简洁、便民等多元化缴费方式

参保企业直接到税务缴费大厅申报缴费;对灵活就业人员应按照便民原则,由税务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让参保者就地选档划卡缴费。即凡属参保范围的缴费人在社区区点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后,自行确定一张用于缴费的有效银行卡,实行划卡缴费,这样既可以方便缴费人交款,又可以节约征缴成本,提高征缴效率。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用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

不仅养老保险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也应当实行省级统筹,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费的税式征管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必要选择、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

6、加快社保费征收的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要借用税收网络平台,尽快建立参保人员数据库和费源管理基础信息体系,积极推进与社保、财政、银行、国库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为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税务征管)社保费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还要在税务机关内部完善管理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完善征管统计软件,加强社保费申报开票、征、管、查之间的协调配合,各个环节和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衔接。

第6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成立以来,注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目前,全市336个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登记范围的60个,已登记238个,登记率为87%,比上年同期增加1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奠定工作基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依法登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同时,配备2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干部专职负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事业单位公务印章的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年初出台了《**市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阿政办发〔2005〕17本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号),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办事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对外公开上墙、对内责任到人,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力促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登记氛围,提高登记管理工作的知名度,我局开通了**市机构编制网,并利用网站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年检工作进行网上公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基本知识、登记须知也在网站上进行了,这种宣传形式,具有时效长、范围大、效果好的特点。另外,每年运用报刊、专刊、政务中心窗口等宣传舆论工具,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强化培训,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质管理,自2003年以来,我局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讲课)、下到乡镇站所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任前培训时,均将上述内容作为必读篇目,通过培训,各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领导干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法人意识,强化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创造性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一)克服点多面广的困难,全力做好登记工作。我市事业单位多分布在基层乡镇,点多面广,给登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深入全市八乡三镇所有的基层事业单位,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了事业单位档案库,积累了基础资料。对报审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发证公告,确保了法人登记工作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部门横向联合,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在工作中,加强与各行政主管部门间的协作,明确职责,建立行政主管负责制,将各事业单位行政主管局领导列为第一责任人,把事业单位完成登记情况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积极主动办理相关手续的单位,追究部门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国资、土地、房产、档案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申请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办理相关证件,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减少事业单位申报的往来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各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做好证书使用互访工作,全力推行“凭证办事”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我局与相关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共同营造使用证书的“硬”环境,使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通行证”。我局于2002年9月开始,定期组织全市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部门开展证书使用互访活动。及时了解各单位到有关部门购买汽车、房屋产权登记、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情况,部门间交流了经验、发现了不足、形成了共识,探索出了部门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好办法,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个别事业单位未办理法人登记,但在银行开户、办理了组织代码证,或是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同时又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造成“双重法人”等问题,我局主动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金融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今年5月,结合我市五保合一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启动,与市社保局联系,系统录入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输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已办证的事业单位,必须出具当年年检过的法人证书,通过“凭证办事”制度的强力推进,极大的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证书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强化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档案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为了使登记管理工作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我局先后筹集1.5万元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完善了档案设施,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分类方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区分全宗、分类、组卷的要求,整理卷内文件、编写案卷封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对于在材料校勘检查过程中,印章不清晰的补盖印章;缺年少月的经核实,准确地写明年月日;残损不清,字迹模糊或签发手续不完备的加以弥补和查注清楚。截至目前,已归档组卷211卷、备案197卷。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潜心钻研,结合实际编写了《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创新》的论文,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为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严把审核关,确保顺利完成年检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建立了受理人初审、审核人复审、负责人终审的“三审制度”,重点把好“五关”。一是材料关。严格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要齐全,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并做到“三看”:一看数量,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应提交的文件要求,审查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俱全;二看质量,对申请登记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审核,不走过场,确保登记执法的严肃性;三看时限,对已领取登记资料的单位,严格时限要求,确保登记工作在法定时间内有效进行。二是审核关。在审核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着重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工作等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改;对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发证关。对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印发证书,统一编号,由领证人签字,有关资料由事业单位和我市事登局各留一份存档。四是公告关。将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有关登记事项通过《**报》和《**市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示,加强监督。五是收费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统一的收费标准。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46个事业单位办理了设立登记,目前,我市登记率已达87%。对43个事业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变更登记。对192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检验,年检合格率达100%。

四、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常性的组织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法规,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结合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坚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几年来,**市事业单位管理登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贯彻落实《条例》精神、领导重视、主管部门强化指导和各事业单位规范运作的结果。**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01年7月、2004年8月分别两次被评为自治区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支部”。

今后,**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工作,力争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夯实基础求实创新

谱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篇章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成立以来,注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目前,全市336个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登记范围的60个,已登记238个,登记率为87%,比上年同期增加1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奠定工作基础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依法登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同时,配备2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干部专职负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事业单位公务印章的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年初出台了《**市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阿政办发〔2005〕17号),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守则、办事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对外公开上墙、对内责任到人,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力促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一)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登记氛围,提高登记管理工作的知名度,我局开通了**市机构编制网,并利用网站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年检工作进行网上公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基本知识、登记须知也在网站上进行了,这种宣传形式,具有时效长、范围大、效果好的特点。另外,每年运用报刊、专刊、政务中心窗口等宣传舆论工具,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强化培训,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质管理,自2003年以来,我局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讲课)、下到乡镇站所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任前培训时,均将上述内容作为必读篇目,通过培训,各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领导干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强了法人意识,强化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创造性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一)克服点多面广的困难,全力做好登记工作。我市事业单位多分布在基层乡镇,点多面广,给登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深入全市八乡三镇所有的基层事业单位,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了事业单位档案库,积累了基础资料。对报审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及时发证公告,确保了法人登记工作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部门横向联合,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在工作中,加强与各行政主管部门间的协作,明确职责,建立行政主管负责制,将各事业单位行政主管局领导列为第一责任人,把事业单位完成登记情况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积极主动办理相关手续的单位,追究部门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国资、土地、房产、档案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申请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办理相关证件,提供相关文件材料,减少事业单位申报的往来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各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做好证书使用互访工作,全力推行“凭证办事”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我局与相关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共同营造使用证书的“硬”环境,使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通行证”。我局于2002年9月开始,定期组织全市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部门开展证书使用互访活动。及时了解各单位到有关部门购买汽车、房屋产权登记、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情况,部门间交流了经验、发现了不足、形成了共识,探索出了部门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好办法,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个别事业单位未办理法人登记,但在银行开户、办理了组织代码证,或是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同时又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造成“双重法人”等问题,我局主动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金融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今年5月,结合我市五保合一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启动,与市社保局联系,系统录入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输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已办证的事业单位,必须出具当年年检过的法人证书,通过“凭证办事”制度的强力推进,极大的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证书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强化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档案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为了使登记管理工作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我局先后筹集1.5万元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完善了档案设施,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分类方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区分全宗、分类、组卷的要求,整理卷内文件、编写案卷封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对于在材料校勘检查过程中,印章不清晰的补盖印章;缺年少月的经核实,准确地写明年月日;残损不清,字迹模糊或签发手续不完备的加以弥补和查注清楚。截至目前,已归档组卷211卷、备案197卷。此外,为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潜心钻研,结合实际编写了《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创新》的论文,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为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严把审核关,确保顺利完成年检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建立了受理人初审、审核人复审、负责人终审的“三审制度”,重点把好“五关”。一是材料关。严格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要齐全,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并做到“三看”:一看数量,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应提交的文件要求,审查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俱全;二看质量,对申请登记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审核,不走过场,确保登记执法的严肃性;三看时限,对已领取登记资料的单位,严格时限要求,确保登记工作在法定时间内有效进行。二是审核关。在审核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着重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工作等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改;对弄虚作假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发证关。对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印发证书,统一编号,由领证人签字,有关资料由事业单位和我市事登局各留一份存档。四是公告关。将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有关登记事项通过《**报》和《**市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示,加强监督。五是收费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统一的收费标准。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46个事业单位办理了设立登记,目前,我市登记率已达87%。对43个事业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及经费来源进行了变更登记。对192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检验,年检合格率达100%。

四、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常性的组织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法规,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结合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坚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第7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一、失业登记范围

本市城镇户籍的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且本人自愿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一)年满16周岁,未继续升学的各类学校毕(肄)业生;

(二)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含解聘工作关系)的人员;

(三)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并失去承包土地的人员;

(四)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军人;

(五)刑满释放或假释、劳动教养期满或提前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六)其他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

二、办理机构

各区县的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登记工作。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具体办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登记工作。

各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所(中心),可受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失业登记,并提供相应服务。

三、失业登记的凭证和程序

失业登记时应当出具《劳动手册》。未办理过《劳动手册》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劳动手册》,并可与失业登记手续一并办理。

受理失业登记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在《劳动手册》上做好失业登记日期的记载,并纳入地区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范围。

四、失业登记的期限

一次失业登记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在有效期满后仍然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当重新办理失业登记。

五、失业登记人员的权力与义务

(一)失业登记人员可享受以下权利:

1、接受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

2、参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并按规定减免培训费用;

3、按规定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

4、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的,按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和其他的失业保险待遇。

(二)失业登记人员需履行以下义务:

1、如实向失业登记机构反映积极求职情况;

2、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并接受职业指导;

3、积极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免费职业培训和各类就业促进项目;

4、接受和配合地区就业援助员关于失业登记人员求职活动,求职意愿,参加培训等情况的调查;

5、失业登记有效期满仍未就业的,应及时办理续登手续。

六、退出失业登记

失业登记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退出失业登记:

(一)已办理过就业登记的;

(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关从业证照的;

(三)已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经本人确认从事有收入的劳动的;

(五)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

(六)入学、应征服兵役的;

(七)移居境外、市外的;

(八)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九)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十)经本人确认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况,暂不要求就业的;

(十一)超过法定劳动年龄、失踪、死亡的;

(十二)失业登记期满,未重新办理失业登记的;

(十三)其他已不再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员。

七、管理与服务

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失业登记人员的日常管理,提供相应服务:

(一)按规定免费受理失业登记、续登手续;

(二)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推荐职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

(三)指导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的人员办理有关申领手续;

(四)组织社区就业援助员,按季调查失业登记人员的动态变化状况,及时了解辖区内失业登记人员的有关情况,并在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做好相应记载;

(五)免费保管失业登记人员的档案;

第8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一、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都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以上用人单位的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各地要在今年7月底前将上述用人单位及其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原人事部门已经开展失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地区,要保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工作的连续性,并积极做好向当地劳动部门清理移交等有关工作。各地要督促事业单位及时缴纳失业保险费,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落实所需资金。

二、规范失业保险费征缴程序

失业保险费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执行。缴费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缴费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1%,由单位代扣代缴。缴费工资基数无法核定的,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各级劳动部门要及时告知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按规定办理失业保险登记,按月申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要从统一征缴的社会保险费中,按照失业保险费应缴额的份额,及时划入失业保险基金专户。对于企业过去欠缴的失业保险费,要制定追缴计划,加大清欠力度,今年力争收回欠费总额的50%以上。

三、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

失业保险基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行市级统筹管理。市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地区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所属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失业保险基金的报帐单位。截止今年7月31日,县(市、区)失业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情况,由市负责清理,并将基金累积结余数额作为县(市、区)的失业保险周转金;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全部解交统筹地区,并向统筹地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周转金支出;县(市、区)留用的失业保险周转金,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开支项目和标准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省级调剂金按照统筹地区当年依法应当征缴的失业保险费的2%为计算基数,由统筹地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季向省上缴;省级调剂金的支出项目按照《条例》规定执行;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在参保率和征缴率均达到90%的情况下,可申请省级调剂金,省级调剂金的最高调剂数额不超过统筹地区上缴数额的200%。省级调剂后仍不敷使用的,由统筹地区财政补贴。

四、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

失业保险基金首先要保证失业人员有关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同时,管好用好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免费享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其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支出,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按照省物价、财政、劳动部门一起核定的收费标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按规定支付给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历年结余的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管理使用,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各地要严格执行《条例》规定,不得再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

五、严格执行失业保险待遇的计发标准

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从次月起逐月发给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的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按其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累计缴费时间分段计算,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每满1年领取3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每满1年增领1个半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每满1年增领1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按规定享受医疗补助金待遇。即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和国家、省规定的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含个人应缴部分)。其医疗保险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向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比照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和领取失业保险金标准的50%计算,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再发给失业人员证明,不享受再就业服务优惠政策。

六、认真做好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和再就业服务

第9篇: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范文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解决体制转轨中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积极推动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和考评体系。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指标。将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和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作为主要责任目标,列入考评体系,各乡镇及有关单位要继续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四)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1、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注重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

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进一步制定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推动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等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

3、鼓励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政策保障。

4、坚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开展有特色品牌的劳务输出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一)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规定限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年底前核准减免税费但未到期的人员,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以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银行要按不低于担保基金3倍的规模及时发放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享受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和《退役军人证》的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全额贴息;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给予*0%贴息。

(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年底前核准减免税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同时,对上述企业中的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对200*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三)实施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

1、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0”人员和年龄未到“40*0”但就业确有特殊困难的人员(市级以上劳模、企业干部、单亲家庭、夫妻双下岗人员,现役军人配偶、烈士直系亲属、工伤致残人员、以及需就业家庭中“3*4*”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就业困难对象,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公益性岗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岗位补贴为300元/月,对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超过3年的,原则上不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200*年底前核准未到期的,按此政策执行。

2、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0”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按其实际缴纳额的2∕3计算,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三、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改进就业服务,强化职业培训

1、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城镇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工作,认真落实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就业的有关政策。

2、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按照“金保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实现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建设统一的数据库,保证就业服务信息与失业保险信息的相互衔接。

3、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一般采取个人报销补贴方式。培训人员合格后可向当地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申领*0%培训补贴,另一半培训补贴待培训者在半年内实现就业后,凭本人提供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再行申领。要积极主动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将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对象通过初次技能鉴定的,给予一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把实现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把减少长期失业人数和城市贫困人数作为考核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失业保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办法,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申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要将本人是否积极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努力求职寻找工作作为重要条件。探索建立鼓励上述人员积极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扶持其稳定就业。引导和帮助困难人员转变观念,消除单纯依赖救济的思想,通过就业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五、各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促进就业的责任制

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同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费、职业技能鉴定费、高中级技师评审费、技师职业资格工本费、公共就业培训费、职业介绍费。

工商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附本)、个体工商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工本费、家电行业管理费。

税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并在规定范围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卫生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民办医疗机构管理费、卫生监督防疫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预防性接种劳务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机动车驾驶员卫生救护训练费。

民政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社区服务单位证书费。

技术监督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代码证书费、产品质量鉴定费、计量器具维修服务费。

交通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公路运输单证工本费。

公安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特种行业许可证工本费。流动人口管理费,户口转移手续费按*0%收取。

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部门落实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政府部门和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不落实政策和违反法律、法规及行政纪律的行为要依法查处。

城建部门要妥善安排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地,并免收经营场地费,搭棚摊点场地费。

国土资源和房管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自有房屋土地出让金、租赁房屋土地使用金、土地登记管理费、房屋产权证书费。

环保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饮食业排污费。

烟草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烟草专卖许可证费(含临时许可证)。

商务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饮食服务技术等级考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