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餐饮行业人才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状;高职院校;餐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138-02
对于海南餐饮业来说,缺乏的不是酒店硬件环境设施,而是人才的匮乏和服务质量水平的低下。在海南省餐饮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大师名厨,他们为海南餐饮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国际旅游岛的深入建设,对餐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餐饮人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行业的需要。用工荒、餐饮人才不足、优秀人才的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摆在面前,因此对于如何培养餐饮人才,需要所有的同行来共同探讨。
一、海南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从业人员情况
1.基层人员。由于餐饮业的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年节不能休假等一系列问题,都让许多年青人不愿选择或离开这一行业,导致“用工荒”的出现。目前海南餐饮基层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 000元~1500元/月,在物价飞速上涨的时期,基层人员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保障,因此纷纷离开了餐饮业。现在海南的酒店数量越来越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增长跟不上市场需求,于是每年到了旺季几乎每个酒店都会面临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由于餐饮从业人员的紧缺,许多企业在招人时都降低了标准,从而导致了餐饮从业人员质量的参差不齐,而许多企业又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员工觉得从事餐饮业没有前途,就会离开企业或者混日子。
2.中层人员。相对于基层和高层人员的缺乏,中层人员的数量还是比较稳定的。中层人员在这里泛指可以在胜任某一岗位管理工作,具有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但不能独立思考创新的人才。由于中层人员基本上都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工资待遇较高,行业门路也较多,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之下很少离开餐饮业。但中层人员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拥有良好的操作技术却不能独当一面,只能纯粹的靠手艺生存,因此有一部分人员会选择自己开小店谋生。
3.高层人员。不同于基层人员的缺乏,高层人员的数量更少、备用力量更少。高层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企业运转的核心群体。他们一般不会离开餐饮业,但近几年海南餐饮业发展神速,原有的高层人员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一般的中基层人员又没有及时的成长起来,因此造成海南餐饮业人才链出现断层。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餐饮人才的发展趋势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一章第二节餐饮业中提到:深度开发、挖掘海南特色饮食文化,推进餐饮业连锁经营,大力培育海南餐饮品牌。保护、弘扬海南传统特色餐饮美食。引进国内外著名餐饮企业和餐饮品牌。在旅游城市和大型度假区建设美食街、酒吧茶艺风情街、不夜城等餐饮服务集聚区,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餐厅、主题酒吧、咖啡厅和茶艺馆。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海南餐饮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店、高档次度假酒店、 休闲会馆、主题餐厅、农家乐等多种餐饮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旅游度假和来琼买房、工作的人正在日益增多,不同的消费群体使得餐饮业需要各种类型的餐饮人才。
1.高级人才将成为海南餐饮市场的香馍馍。海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吸引了很多国内外高端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海南会展业的发展也会拉动高端市场的需求。海南短时间不能解决高级餐饮人才缺乏问题,而高星级酒店和高档酒楼、会所的数量又不断增多。海南岛享有“长寿岛”的美誉,未来海南餐饮市场一定会融合合理营养、药膳养生等健康元素;海南餐饮市场日渐规范化等原因使得高级人才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2.市场对海南本土餐饮人才的需求量增大。挖掘海南特色饮食文化,弘扬海南传统特色餐饮美食,培育海南餐饮品牌等等都离不开海南本土人才的努力。一方面,由于餐饮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海南餐饮企业的待遇又比不上发达省份,许多省外人才都不愿意来海南发展或是作为过渡性跳板。另一方面,省外人才对海南餐饮市场、文化特点及原料的了解不深。以上原因使海南餐饮人才将在未来的餐饮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高等职业院校餐饮人才培养中的优劣对比分析
作为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的的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在海南国际旅游岛餐饮业的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一的进行技能培训,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实践操作基本功,因此院校学生在餐饮企业经常会受到企业重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院校学生同样存在着一些劣势,如经验不足、没有耐心等都阻碍了院校学生成长的脚步。优势和劣势是并存的,只有处理好双方矛盾的根源,院校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有些海南餐饮业界人士认为院校生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有一定的基本功,文化素养高,管理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接受新事物快,发展空间大。但实操经验不足,心态不稳,喜欢跳槽。因此企业更倾向于向社会上招募有经验的熟练工。
相对于其他人才,院校生拥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还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更强,因此许多餐饮企业都会将优秀的院校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是很多刚毕业院校生都没有太大的耐心,不愿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有一项调查表明:100个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毕业生,五年之后只有不到20个人仍在从事餐饮行业或相关的工作。另外,对于毕业多年有丰富经验的院校生,企业由于薪金福利、发展空间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长时间留住他们,大多数有实力的院校生都会选择跳槽,以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未来海南餐饮业的中坚力量,院校生在学院的前期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企业的后期培养同样非常重要,只有学院和企业、行业共同努力,院校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餐饮人才,才能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餐饮业的发展作出真正的贡献。
三、海南餐饮人才培养的对策
海南餐饮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培养目的,建立不同岗位人才的培养制度,留住优秀人才,使海南餐饮业适应国际旅游岛的发展。
1.高等职业院校餐饮人才的培养。目前海南省设有烹饪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少,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于2010年开始设立烹饪专业,是海南省第一个设有烹饪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级餐饮人才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除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开设烹饪饮食文化、食品营养卫生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了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形势,还应对学生进行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并在毕业时考取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而精一”,在经过第一年统一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学习后,第二年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如:中式热菜、凉菜、面点专业方向;西式热菜、西点方向;食品安全营养与卫生方向;烹饪饮食文化方向等相关的餐饮专业方向内容,学校再以学生第一年的成绩为依据,为专业方向选择合适的人选。在学校期间,鼓励学生多到行业里锻炼,巩固专业知识。第三年为实习阶段,建议学校建立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第一阶段,学生可先到高档次的酒店和酒楼实习,增加专业知识的认知度;第二阶段,安排学生到大众餐饮场所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时,组织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
除了培养学生以外,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合作,开设外语培训班、理论知识提高班、高级餐饮人员研讨班等,促进海南餐饮业快速发展。
政府主导,构建支持政策体系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国家人社部在《2010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点》中提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前,中国建成100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政策,江西省对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评价是:开创一行业,带动以产业,说明政府意识到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餐饮行业也意识到做好“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是做好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的有力保障,做好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也是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和饮食文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餐饮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活动。
资金扶持,企业承办
做好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工作,仅有政策的支持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其运转。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同时,国家还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这在财力上配合政策给予了更强大的支持,各省市也在财力上给予了支持,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央财政对每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培训设施设备购置及技能交流推广等费用。项目单位所在省或大型企业,要安排相应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工作。技能大师工作室所依托单位也要对项目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带徒津贴、培训场地、实训设备等补助;福建省在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个管理周期内,由省级给予5万元资金,用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启动经费带徒补助;四川省政府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可适当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支持工作室设备设施的更新完善,论文、著作的出版,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等;江苏省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享受政府开办、运转经费补助。政府补助经费划拨到申报单位账户,主要用于工作室设备设施的更新完善,论文、著作的出版,开展培训和技术革新,并对技能大师工作室所在单位对其开展项目研发、技术革新、成果转化、传艺带徒等工作给予指导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作为承办“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管部门和企业,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结合省市的补助资金,来创办、运转“技能大师工作室”,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转也是如此,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资金的保障,再好的政策也很难做到成果创新、技术创新,可以说,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在运转过程中,资金是基础,餐饮企业不能光顾眼前利益,在资金上要给予充分保障,更不能把上级拨款的资金挪作他用。
宣传表彰,物质奖励
在对餐饮行业有突出贡献和身怀绝活绝技的技能大师,不仅要成立相对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还要对其在运作过程中所创新的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给予评价和奖励,对其事迹要进行大力旗鼓的宣传,对其所做的贡献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宣传,也是对企业的宣传,是树立企业形象最好的表现形式,对个人不仅要精神和物质奖励,国家政策在职称晋级、政府津贴、技术能手、劳动奖章等方面给予优先,这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是对技能大师工作的肯定,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工作过程中心情舒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善管理,提高效益餐饮企业不仅要做好“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工作,还要做好各种各种具体措施的落实工作,对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条件、申报名称、项目负责人、企业提供的场地、设备、参与人员、资金来源、可行性报告以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要进行分析和研究,甚至对项目负责人要进行必要的答辩,政府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和审批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制度化管理,规范性发展的原则,既要按照政策的导向,又要按照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实行规范管理,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各省市也要出台相应的管理规程,企业也要有具体的管理细则。政府把“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考核各地、各单位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工作室,纳入政府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评选表彰范围。因此,只有完善管理,才能提高效益,但在管理过程中,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使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使其具有充分的活力,这样才能促进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健康发展。
企业扶持,构建条件保障体系
企业扶持是“技能大师工作室”保障的重要前提条件,在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运行过程中,企业起主导作用。企业应从时间、场地、设备、人员配备、信息资源以及资金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特别是政府批准成立的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要在时间上充分保证,尽可能地不要参与企业的经营事务中,要按餐饮行业的要求,给予一定的场地,形成模拟厨房实训室,配置必要及先进的设备,以利于大师的产品研究;在人员上,由大师精选技术人员辅助并进行高技能培养;在资金上,要跟上级政策配套支持;在信息资源上,企业要支持技能大师走出去、请进来,多于全国各地的大师们交流,增强见识;在待遇上,不仅要给予政治待遇,在经济上还要给予一定的技术补贴;这些保障措施的实施,能有力地调动大师们的积极性,保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正常运行。企业自行设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更要在这些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没有这些硬件设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则无从谈起。因此,企业扶持,构建条件保障体系,对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及时改善这些条件以适应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
功能定位,构建工作指导体系
从国家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要求来看,主要有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而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还有它的特殊之处,就是要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挖掘古代饮食文化的精髓,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给予改革和创新,要以传统的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其绝活绝技,要针对性地培养名师、大师,要以点带面,培养技术全面的人才,弘扬企业文化,使中国饮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根据这种功能定位,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和学术业务团体,要在政策和业务上给予指导,如计划的制定、研究的方向、成果的转化和展示、经验和技术交流、信息的传递、参观学习等。在具体指导上,要以企业发展为导向,以大师的技能优势为主体,弘扬企业文化,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部门协调,构建协调发展体系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协作,需要上下级的和社会专业协会、学术团体等部门的协调。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是如此,在企业内部,既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有和其他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采购部、前厅、财务、营销等,作为社会的一个行业,既与政府相应的主管部门有着密切的上下级关系,又与烹饪协会、餐饮业协会等有着不可分割的业务指导关系。企业是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体,构建协调发展体系,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政府主管部门来看,企业要协调人社局对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审批,协调其对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监督、审查权利,要协调政府财政部门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要协调有关科技部门对成果转化和专利的报批等;从学术部门来看,要协调烹饪协会、餐饮协会及相关培训鉴定机构等社会团体的业务指导及组织的各种学术业务活动、技术大赛、经验交流、大师名师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从同行业来看,要协调同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经验交流、推广创新成果,共同提高企业效益;从企业内部来看,要协调与同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部门协调,构建协调发展体系,能有效的推动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
餐饮业是重庆市重要支柱行业,作为中国美食之都,重庆火锅、重庆江湖菜享誉全国,重庆知名餐饮企业正是看到连锁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规模化经营优势,纷纷采取连锁经营模式来进行快速扩张,重庆餐饮企业借助连锁经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2008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榜单中,重庆共有15家餐饮企业入围,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位居榜首,仅仅在前三十强中,重庆就有11家企业,占三分之一强。
一、连锁餐饮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重庆餐饮企业可以说是借助连锁优势“做大”了,但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只是重视分店数量的扩张,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开分店和吸引更多加盟商上面,在快速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却忽视了人力资源建设工作。随着连锁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连锁餐饮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其中,矛盾最突出的是连锁门店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门店管理人员奇缺,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餐饮行业管理人员紧缺,尤其是门店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领班等岗位奇缺是重庆餐饮行业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近几年重庆餐饮企业发展过快,扩张过猛造成行业人才紧缺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数餐饮企业都缺乏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各个企业都大量开分店,门店管理人员只能从竞争对手处挖来,相互挖角的后果就是,管理人员跳槽越来越频繁,企业用人成本也越来越高。
(二)门店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据笔者到我市多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的调研发现,我市连锁餐饮企业门店的一线岗位员工80―90%来自于农村,80%左右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肄业文化程度。
门店管理人员情况稍好,70%以上是高中毕业,但大专以上仅占10―20%。
餐饮行业门店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餐馆门店的一线岗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待遇相对较低、作息时间和其他行业正好相反,加上中国人传统观念认为在餐馆当服务员是“伺候人”的工作,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餐馆工作,这一点在城市家庭表现得特别明显。
(三)门店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
据统计,重庆一个普通火锅店,月均人员流失率在5―10%,平均每半年就有2/3的人员更替,居高不下的人员流失率导致企业不敢在员工培训上进行投入,同时,行业的高流失率也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
一线员工整体素质低加上高流动性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很难从一线员工中培养出门店管理人员,导致门店管理人员奇缺,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二、连锁餐饮企业走出人力资源困境的建议
笔者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在与企业高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沟通后认为,重庆本土连锁餐饮企业要走出目前的人力资源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兼职员工制度,吸引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
世界餐饮巨头麦当劳公司非常善于使用业余打工人员,据调查,日本麦当劳公司员工中临时工作者占的比例在95%以上,在中国麦当劳餐厅兼职员工也占全部员工的80%,兼职员工的大部分都是大中专院校的在校学生。麦当劳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除了世界知名品牌的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麦当劳为兼职者提供了系统规范的培训、较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大量的提升空间,很多麦当劳中高层管理人员就是从大学在校期间开始在麦当劳门店勤工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
重庆本土连锁餐饮企业也应借鉴这一做法,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兼职员工管理制度,为勤工俭学大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培训、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晋升空间,只要符合公司最低的累积兼职工作时间并经考核合格,大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初级管理岗位。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职业规划体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重庆连锁经营餐饮企业人力资源困境,各大连锁餐饮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应立足于自我培养,只有有了大批高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队伍,才可能向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中高层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形成企业人才的自我造血机制。高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队伍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首选高职毕业生。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强调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更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同时,高职学生自我定位比本科学生低,更容易适应餐饮行业工作环境。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体系。中国父母都望子成龙,大学生一向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如果大学毕业到餐厅做服务员,不但家长不能接受,学生们自己也会觉得没有出息,但如果公司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体系,让大学生知道,做几个月服务员只是向上提升的一个必经的过程,是让自己了解一线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要点,是为将来走上管理岗位打基础,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学生才会打消对做服务员的恐惧,选择餐饮行业。
(三)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
由于历史和行业特点等原因,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一大通病就是高度集权和任人唯亲,这是阻碍职业经理人进入家族企业的最大障碍,也是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经理人很难进入企业高级管理层深层的原因是老板宁可信任技能一般的家族成员也不信任能力很强的外来人员。引入职业经理人需要老板不断开阔胸襟,走出狭隘封闭的思维老套,把自己企业用人机制的建设纳入现代企业人才竞争机制建设中去考虑,建立健全用人方面的监督约束机制,广纳天下贤士,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引入职业经理人实际上是一种授权和放权,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要辅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往往会使员工发挥出最大潜能,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烹饪教学 更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79-01
怎样才能提高烹饪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烹饪专业技术人才呢?笔者认为,专业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餐饮行业的新格局。其次,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观、时空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发展观”。
1 职业教育观与烹饪教学质量
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可以激发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就烹饪专业教师来说,首先应意识到烹饪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开设最普遍、招生难度较小、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之一,办好这个专业顺应了学生的学业需求;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战略方针的调整,餐饮服务业前景非常广阔。加强烹饪专业建设,顺应并推动了烹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第三,烹饪专业教师应摆脱传统职业教育观的束缚,要立足于现代经济发展特点,从“职业群”的角度来认识职业教育,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社会责任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备烹饪大行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烹饪专业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既立足于校内的学习指导,又立足于校外的实践训练,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立体化教育模式。
2 时空观与烹饪教学质量
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时空观,是提高烹饪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导思想。
首先,传统的职业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实验、实习条件相对滞后,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对当前社会的巨变,还用过去的教育标准去看待烹饪职业教育工作,当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面对烹饪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
其次,应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新时期餐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烹饪专业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行业式”教学模式渗透到烹饪专业教学中来,鼓励教师走进企业,置身社会,在实践中研究餐饮行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人才需求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政策的变化对餐饮行业的影响,要用动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研究餐饮市场。唯其如此,烹饪专业的学生才能有敏锐的洞察力,将来才能不断获得生存、发展机遇。
由此可见,烹饪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全新的时空观,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市场,这样才能提高烹饪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 正确的人才观与烹饪教学质量
正确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别的,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别的人才。这一点对于烹饪职业教育来讲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从培养烹饪技术人才角度看,当前中等烹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至少应有三个培养方向:一是学历培养,即通过中等烹饪技术教育使一部分学生能有机会升入高等烹饪职业院校继续深造,成为高一级烹饪职业技术人才;二是为烹饪行业、企业输送一批多层次、高规格的人才;三是为餐饮行业造就一批自立、自强的“小业主”。为此,在教学中,对第一类的学生就要围绕对口单招的考试大纲,既加强专业教学,又强化文化课的学习;对第二类的学生重点进行技能训练和行业纪律、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其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对第三类学生在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4 学生观与烹饪教学质量
新时期职业教育必须改变旧有的“学生观”,重新看待和认识当前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树立人本思想,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生物人。对待学生,应尊重他们的人格,看到他们的差异,努力去发现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
其次,树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观点。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基础水平一般较差,但是,到了职业学校以后,在技能训练方面没有先天的劣势。这正是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实现自主发展的契机。就烹饪专业来说,教师应列举成功案例,激励、感化学生,使其树立信心。
再次,要树立学生是主、客体的统一观。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内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决定因素。教师是促进其发展的指导者和带路人。比如,在刀工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示范讲解,然后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教师要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矫正。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有可能沿用错误的刀法,形成痼疾。但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解的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
5 教学观与烹饪教学质量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学观,必须认清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及教学过程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与教学要求”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当前餐饮市场正逐步形成地方菜、外系菜、流行菜、西菜、西式快餐、中式快餐、面食、小吃等多形式、多风味并存的多元格局。因此,在专业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努力抓住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这一主要矛盾,探索“基础+模块”的教学模式,既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又开拓学生视野,使其适应餐饮市场多元格局的发展需要。
6 发展观与烹饪教学质量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并促进教育的发展,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确立经济发展观、教育发展观和人才发展观;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拓展教学内容,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相关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和职业行政能力。再次,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西安旅游集团旗下的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餐饮业企业。在国内外共开设联营企业18家,资产总额达到9亿多元。有著名的老孙家饭庄、西安饭庄、西安烤鸭店、五一饭店、德发长饺子馆、同盛祥饭庄、东亚饭店、清雅斋饭庄、联合食品分公司、永宁宫大酒店、桃李村饭店、解放路饺子馆等饭店、酒店等15家分公司,10家子公司,近40家经营网点,且均处于西安市的黄金繁华地段。由于店面形象、宣传都已“中华老字号”为特色,以逐渐成为旅游古都城市先最具代表性的对外接待窗口。
二、经营环境SWOT分析
(一)优势
品牌号召力强。西安旅游作为西安市最大的餐饮业企业,品牌号召力极强。西安饮食在品牌宣传中,连续6年位居“全国餐饮百强企业”前列,并荣登中国餐饮十强榜。2007年8月公司在品牌中国总评榜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品牌中国金谱奖中国餐饮行业年度十佳品牌”称号。使西安饮食在全国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老字号”的坚固观念。
产品特色鲜明。西安饮食主要以餐饮业为主,带动食品加工业的共同发展。在餐饮部分,包括中华老字号12家,特色店3家。主营产品为牛、羊肉泡馍、擀面皮、面食类产品等一系列具有独特陕西特色的食品,并且老字号几乎都在西安饮食旗下,是整个西部地区唯一的餐饮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陕西风味的饮食,独具宣传力的品牌形象,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
经营地段繁华。西安饮食的餐饮经营店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各大旅游景点,繁华街区。作为西安市交通枢纽的钟楼,是西安市最为繁华的路段。钟鼓楼的历史遗迹,百盛等大型购物中心,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消费者,而西安饮食旗下的众多餐饮企业聚集于此,知名度极高。以大雁塔为旅游景区的雁塔路,也聚集着众多西安饮食旗下的企业。以老字号著称的西安饮食,占据着西安繁华街区的主要店面,东西南北四条最繁华的大街,布满了旗下的餐饮品牌企业。
(二)劣势
硬件设施落后。作为老字号企业,由于企业经营时间较长,硬件设施已经无法跟上社会需求。设备落后、陈旧老化现象严重。并且多数老字号经营网点集中在老城区、繁华地段,致使企业必须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升级,因此,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发展资金的紧张。
经营利润低。由于西安市政府的城市规划导致部分老字号网店拆迁改造,西安饮食需要寻求新的经营网店,然而与市场高额的房租相比,低利润率的餐饮业很难获得更好地经营利润,并且随着房租的不断上涨,餐饮业竞争的持续加剧,两者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市场竞争激烈。西安餐饮主要以小吃出名,作为低利润率的饮食业,小吃的利润率更低;并且由于餐饮行业的低门槛,西安餐饮制作低的技术含量,使得众多餐饮企业、个体商户进入此行业。加剧了西安市餐饮市场的竞争。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餐饮经营者更多的选择降价,通过更低的市场价格吸引游客。在监管方面,西安市在旅游餐饮业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使得市场竞争激烈化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破坏了整个餐饮市场。
(三)机会
西安市规划发展。作为历朝古都的西安,拥有世界奇迹的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一直是中外旅游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这必然为旅游饮食业带来大量的消费者。而作为标志性西安美食的老孙家饭庄、西安饭庄等,都强烈吸引着游客。从而为西安饮食带来商机。
消费趋同化。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市场的全面开放。大量饮食企业逐渐将目光关注在异地市场。消费者无需远离生活的社区便可享用到异地的饮食。消费口味的变化逐渐发生,纯粹的当地饮食已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各种口味的饮食。饮食文化的趋同性造成了全国餐饮市场的广泛开放,特色产品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为西安饮食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消费市场,有利于企业的异地扩张策略的实施。
(四)威胁
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兴起,未来将成为带动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的动力产业,得到各省市地区的大力发展,其中作为旅游产业中的餐饮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商机的出现必然带来大量的市场竞争。品牌意识逐渐清晰地今天,大量餐饮企业通过品牌宣传树立形象,使消费者耳熟能详。因此,如何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第一品牌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西安餐饮业产品特色产品居多,餐饮企业也逐渐扩大,作为旅游强省,异地餐饮的加入,必然带来大量的市场竞争。
由于烹饪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且中餐与西餐的制作工艺有较大差别,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民众,因此可借鉴的国外经验较少。加之教育资源有限,仍未时时跟进餐饮业发展的现状,可利用资源较少,学生可接触的仍多为传统烹饪技术的学习,同时在烹饪领域有所造诣的教师少之又少,有些教师甚至自身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且也缺乏烹饪实际从业经验,这些诸多因素都成为烹饪专业发展的瓶颈。人才就业路径对接问题选择烹饪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生多希望通过专业训练课的学习,掌握一门手艺,为日后进入餐饮行业并有所发展做准备。虽然当前餐饮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也较大,但和学校、和课堂、和学生接触却较少,学生更像是在“闭关修炼”,真正与日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对接不足,毕业后就业就会遇到诸多不顺,就业后也有可能难以适应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产生心理落差,恐怕也难以成为人才培养目标中定位的优秀厨师。
二、基于烹饪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教学完善
针对当前我国烹饪专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专业技能训练课中暴露的不足,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进一步完善:
(一)打造一体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形成一个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的教育教学体系,即一体化教学。基于烹饪专业的特点,我认为应突破以往传统,从教师为主变为学生做主导,学生由“被动模仿式”学习向“大胆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式转变。教学场所也可以不拘泥于固定教室,而可以向专业教室、实习场所转移,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展示课的方式来提高课堂趣味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理论的学习可以适当缩短,更多的时间应该用于实际动手操作,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工具和食材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练习揣摩,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二)强化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点是针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升有关的。我们在要求学生的能力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自身的能力训练。通过对烹饪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究和自我总结归纳,在学习与教授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养料,帮助他们更快进步,使教育教学水平突破传统、有所提升,也是促进我国烹饪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三)加强校企合作,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烹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对口的行业就是餐饮业,如果能进行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相关实习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前期实践培训,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热情和潜能,为他们步入社会搭建桥梁,也为他们巩固和完善在专业技能训练课上学习到的一系列技能提供平台,更能为企业招聘提供一个更为安全、快捷准确的渠道。
(四)建立完善综合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满足于专业化,而是向综合化、复合型的方向进发。因此,从某一项专业技能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建立完善一套综合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可以从课堂表现、实习实践、理论掌握、证书考取等多维度进行考察,也可以从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反馈三方面综合评价,努力使人才评价机制更客观准确,帮助学生自我了解,也帮助企业更好地抉择。
三、结语
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专业人才,但是要想保证学生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并更快地适应工作,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缩短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本文主要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四个方面来论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即教学内容、组织展开方式、评价和企业的责任。
1、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
1.1学生应该具备的三大基本技能。这三大基本技能主要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造力和沟通、社交能力。这三个内容是学生在工作时必须具备的,所以在设置实践内容时必须要予以考虑,必须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这几种能力学生能够真正融于社会。
1.2学生应该具备的六大核心专业技能。这六大核心专业技能主要内容是:能够进行前台接待服务、能够进行中、西餐的服务、能够进行客房服务、会操作酒店的应用软件、可以进行茶艺表演和调酒表演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基本技能的培养,建立模拟实验室,保证学生在正式工作前就可以真正掌握这些技能。
1.3学生应该具备的七大职业意识。这七大职业意识主要内容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整体管理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公关意识及自我提升的意识。这七大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有将学生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才能养成这些意识。
2、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2.1实践教学的课堂模拟真实的酒店环境。实训基地是完全按高星级酒店建造的既能满足学生实训又能接待客人的酒店。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就在实训酒店各岗位轮岗,让学生在熟悉各岗位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能够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协调和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2.2加强与酒店餐饮行业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学校应该先建立开放的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培训基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各种技能。此外,学习还应该加强与各个酒店餐饮行业的合作,共同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的锻炼,也可以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并且通过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2.3以产学研结合促进实践教学。通过承接企业的项目,让部分师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项目的进行,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4建立企业冠名班,充分发挥校方及企业教学优势。目前,很多学校已经突破了单一的为企业提供实习生的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建立冠名班等方式,充分发挥校方与企业的教学优势。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教学优势,实现双方利益的互赢。
2.5实行"订单式"培养,打造专属人才。和国内外一些著名酒店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酒店的用人要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通过引进知名品牌酒店管理模式和培训方式,可以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6定期开展"酒店高层人员座谈会",使学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定期邀请酒店一些高层人员来学校与学生进行座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酒店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具体用人和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的就业需要和发展要求。
2.7和企业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目前,从社会人才需要出发,拟建成礼仪、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导游、酒店管理、茶艺、调酒六个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该聘请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并利用企业的一些资源提供教学和实习基地。这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成,势必引起学生对相关职业资格证的重视,并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培训和教学保障。
3、建立校方、学生、企业三级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1打破学年制及班级制的限制,学生可自主选择顶岗、实训时间。将实训课分成几个模块,每一学期学生可以通过选课的方式选择本学期要训练的技能,然后有专门的实训指导老师(也可以聘请行业人士)负责其实训指导及考核工作。校内集中实训环节的考核主要是围绕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行业操作标准。通过技能考核的同学可以相应获得该模块的学分。同样,对于学生的教学实习环节,规定每位在校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前,必须有3个月的顶岗实习时间,学生入校学习后即可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教学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在大二或者大三学年完成。
3.2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由教师、企业和学生三方来完成。对于如何评价学生已经达到了实习要求,完成了实习教学目标,可以获得该实习模块的学分,如我们可以规定带队教师对该学生的实习表现占30%,企业占50%,学生自己对实习的总价和评价占20%。因此学生的实习成绩就由这三部分来组成。
4、明确企业在学生实习中应承担的职责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一线的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合理的、鲜明、开发的职业教育模式,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就业岗位群,分析就业岗位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丰富改进酒店管理人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就业岗位和能力分析
(1)就业岗位分析。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第三产业酒店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行业的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得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行业的需求。但是,专业设置过多,人才质量不高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障碍。这就需要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岗位模块。在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来说,酒店和社会餐饮目前最为缺乏的是初中级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按照餐饮和酒店管理岗位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提高学生的实践和专业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高端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行业背景来看,地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与地方经济,必须根据当地的社会发展北京进行专业的开设和课程的设置,以就业为基础,体现专业的特色。
(2)岗位能力分析
①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对于酒店管理和餐饮行业,岗位较多,包括一线的服务人员、一线管理人员、前厅管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销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总体以服务为核心,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技能等专业和个人素质,经过一段锻炼以后能够从事更高的岗位需求,能够胜任中高层次的领导基层管理方面的工作。②专业岗位能力。依据酒店和餐饮实际工作需求,结合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对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餐厅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对客户的服务与管理,应具备较强的基本服务技能,包括餐厅、酒水、和茶艺服务技能,同事必须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客户管理者主要负责客房清扫和服务,同事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客房服务技能;前厅管理和接待主要负责接待服务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的偏离。
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修订的侧重点的偏差往往是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偏离。如:出现了过分的强调酒店管理的专业技术技能,形成实训环节较多,实训强大较大,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学生自己思维、思考能力较弱,未具备技术性的学习思考能力,即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只能死板的操作;也出现一些职业院校过分的强调教学理论计划,为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安排极少,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动手能力较差,无法灵活的应用所学的知识。故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实现真正的“工学交替”。
(2)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现在,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始是根据国家专业目录进行定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导致课程与现实中的岗位设置出现脱节,根据学生工作后的反馈结果,反应比较明显的就是所学知识与企业目前的岗位不是很合适,出现学校所学知识落后的局面。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来及时的调整课程,建立与企业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
(3)学生职业定位模糊。
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的忠诚度的企业员工,这个忠诚度往往需要学生在一线岗位上踏实的工作,从基层慢慢发展直至高层管理人员。而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小阶段未能树立比较明确的就业观,普遍抱着以后毕业直接进入管理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在毕业以后,大多数学生从事一线服务工作,具有时间长、工作量大等特点,导致学生产生较大的心里落差,存在就业时间不长就辞职的现象,造成企业一线员工流动性较大的局面,使得企业对一线员工的忠诚度有了更多的要求。同时,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岗位上发展后劲不足,也是造成学生流动性较大的主要原因。
(4)校企之间缺乏深度合作。
为了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目前,职业院校与酒店采取的合作模式一般是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模式。按照校企合作的初衷,学生在酒店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个人素质。另一方面,也帮助酒店培养新鲜血液,支持酒店发展。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将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为酒店节约成本,节省人力,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后期发展没有明确的指导,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学校监督有关,学校将实习学生的管理权利完全交给酒店,不能有效的与酒店进行沟通,指出和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故未能达到培养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的能力。
4、结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途径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not only to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le enha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otel management students,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te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hotel management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novative ways.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基于酒店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为此,本文从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开始由“重文凭”转向了“重能力”,若高职院校一味地注重理论教学,势必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产生分歧。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适应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酒店人力资源需求所需
在酒店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不仅关系着酒店的日常运营状况,同时还关系着酒店今后的发展,因而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教学,能够使毕业生在应聘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能力,更好地融入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增强酒店综合实力的同时,也为酒店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拥有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扎实的操作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渗入。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它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同时综合周围的环境以及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好铺垫。
4.促进餐饮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来的管理人员,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亲身实践中的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及时投入到酒店管理工作中,针对酒店日常发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在提高酒店的整体管理效率同时,将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
二、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多数高职院校将酒店管理中的实践教学放在第四与第五学期,而前面的三个学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前三个学期主要以集中学习系统、宽泛的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锻炼。而学生在第四、第五两个学期中的实践锻炼,能力上可能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其心理状况、职业道德以及创新能力等都将成为招聘单位对应聘者关注的重点。而这些不能靠单纯的理论,需要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需要长时间的指导与培养。由此可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比较明显,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2.重技能培养,轻综合能力养成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中,视野狭窄。重视单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及意识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的“技能机器人”,缺乏后续发展潜力。酒店业的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决定了酒店业人才必须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更是培养的重点。因此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服务层面的操作技能,限制了培养人才的出口口径。
3.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与管理不够
校外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升学、毕业论文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很难协调学生、学院和酒店的利益。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提供轮岗的机会;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学校也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很难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如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等,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4.专业师资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对该专业的教师要求较高,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酒店实践经验。但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很多专业课教师虽然具有硕士学位,但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根本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缺乏。
5.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践考核手段单一,考核标准缺乏具体指标,考核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学校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依据酒店方和实习指导老师反馈的信息,如是否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实习评语、实习日志和实结以及是否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等来评定实习成绩。通过这些依据实际上只考核了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而对实习是否达到了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往往缺乏量化的考核依据。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首先,在学生入校期间,学校应将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整个酒店管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班动员、组班、校企签约、酒店见习等四项工作来培养学生酒店管理的意识。其次,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酒店管理以及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初步了解。再次,学校可以在每个学期的节假日,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最后,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中,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
2.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加强综合能力养成教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营造酒店文化氛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养成,如在校园内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等;也可将相应的酒店兴趣社团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加强校外实习的指导与管理
对学生校外实践任务重、实习基地分散、实习岗位多样等诸多管理难题,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作为保障机制。由专人负责,明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责任,选派或聘请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教学和管理业务水平高的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深入酒店实习现场。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保证信息畅通。定期对在岗实习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随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队伍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使教育改革获得成功。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加快培养专职“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或短期集中去酒店等相关企业进行实践训练或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双师”队伍,可常年聘请有较高职位和多年酒店管理经验的行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校授课,以解决“双师”不足的问题。
5.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酒店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巡回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生的自我评价;除此以外,还应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的考核。这项任务的考核主要由酒店完成或者依靠社会考核来进行。只有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作保证,才能够使实习生达到专业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齐炜,谌莲莲.酒店管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2]陈修岭.关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