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

第1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奋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学的成功与否,不是靠平时对学生的强制性,而是设法将枯燥乏味数学思想激活,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趣”就是采用多种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始终怀着浓郁的感情、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自主地学习研究.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下面就笔者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谈点粗浅体会.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缺乏热情,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调控好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手段,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把教材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亲自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广泛性和应用价值,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在祖国国防科学、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引发他们参与探索问题和发现规律的欲望.另一方面,我更注意师生的感情沟通,做到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尊师信道,大胆与教师共同研讨问题.例如在教学余弦定理时,我充分利用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本地资源―――武当山引入课题:

武当山是本地的旅游胜地,我们在山脚下看到最高山顶上的建筑是孔庙,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到那里许下自己的心愿.你知道孔庙所在的山有多高吗?若感兴趣的话试设计一个测量方案,用你的聪明才智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展示出来同学们就一片哗然,是啊,武当山多高,经常去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积极探究.

二、重视操作,调动参与

由于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的名词术语、定义法则、定理公式推导等,显得单调枯燥,抽象繁杂,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还因个别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数学基础差,很难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久而久之,对数学丧失信心,甚至厌学.

动手操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观察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把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它有效的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中十分重视运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调动学生参与.

如我在“无理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纸片剪裁出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然后要求他们将这两个正方形用剪、拼的方法组成一个大正方形,并提出问题:拼出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又是多少呢?接着剪裁出两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继续要求同学们思考:这次剪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积、边长又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计算,发现这类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我们没有学过的一种数来表示,教师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再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同学们用纸片剪裁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将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到同一点处,此时同学们会惊喜地发现三个内角的和形成了一条直线,为精确起见,让同学们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证明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

三、优化课堂,促进参与

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即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新课改的要求.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悉心挖掘教材,巧妙运用我校推广的“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

“三段”指围绕课堂中心,为落实“先学后教”,强调三个阶段,即课前师生的精心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六环”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环节,即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导生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突出疑难;达标检测,反馈小结;布置作业,拓展提高.

第2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1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环境

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相对细致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为他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愿望,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来的“逼迫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这提高了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多个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探究能力。

2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

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其着力点和关注点要在“合理”二字上,要遵循初中生物教材规律,在教学大钢明确的教学目标内进行生物教学。要考虑降低教学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拚弃生物用教教材的教学观念,而注重用教材教生物理念,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通过生物教学而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要细读初中生物教材标准,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材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生物教学。调动初中生物教材内容和顺序是为了更好地将学习内容与本地的动植物生长环境和气候合拍,增加教学内容的适时性,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学习的结果,教学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但调动教材内容与前后顺序要合理,要对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内容有帮助,不能随意和随性。另外,还要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拓展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让初中生物获得有效延伸。

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生物教学不能机械单一,而应生动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兴趣。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生物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生物知识习得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尽量只起引领作用。初中生物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进行生物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多对身边的生物进行调查和观察,发现规律,总结学习心得,让学生在丰富的大自然中获得生物知识。初中生物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比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课、常规的实验课、探究课等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室,用生物课的课时带学生到图书室看书,查找相关生物的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了解图书室的功能,学会利用图书室的藏书查找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同时要多开展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为生物课堂教学服务。

4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加以灵活、有效运用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升华和归宿;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是基础、记忆是桥梁、思维是核心,智力技能是学习能力的灵魂。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5运用信息教学增强生动性

第3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教学 策略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想,使学生既扎扎实实打好物理知识基础又“学会”,而且“会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根据我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浅谈一下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三、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1.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

2.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

第4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一、顺水推舟的策略

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教学预设可能不一致,教师不要抑制学生的兴趣,可以将计就计,适时推助波澜、顺势而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张齐华老师执教《因数和倍数》的片段如下:

师:请同学们把你找到的36的因数写在横线上,要是能把你的方法或算式都写下来就更好了。

师:(出示一个同学的答案:1、2、3、4、6、9、36、12)这个同学把36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了吗?

生:少了18

师:这位同学把18忘了,这仅仅是粗心吗?请看第二个同学是怎么找出36的因数?(36的因数是1、36、2、18、3、12、4、9、6)看了这个答案,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生:两个数乘起来都是36。

师:换句话说,这个同学是一对一对找的。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快些?

生:一对一对的找更快些。

师:这位同学除了一对一对找以外,还有一个诀窍你发现了吗?

生:他是有规律的,按照一定顺序去试的,先用1试,试过之后试2,接着再试3……

师:我们把这个同学找的方法表露出来,看看他是怎样想的。(先从小往大写。比如:1×36、2×18、3×12、4×9、6×6)

师:这个同学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出了36的因数,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可以用36除以1至9的自然数,能整除就是36的因数。

师:你用了哪几道除法算式,能不能有序地给大家报一报?

生:36÷1=36、36÷2=18、36÷3=12、36÷4=9、36÷6=6

师:找一个数的因数用乘、除法都行,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

上述教学不仅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顺势引导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要做到一对一对的找以外,还要按顺序找,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二、组织讨论的策略

当学生碰到难题或疑惑时,老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唤起,课堂会撞击智慧的火花,成为一个缤纷的世界。

如教学“某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多1/4,女生有多少人?”学生独立思考后,出现了不同的做法:

生1:20-20×1/4=15(人)。因为我想男生比女生多1/4,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1/4,所以,只要用男生人数减去男生人数的1/4,就等于女生人数。

生2:20÷(1+1/4)=16(人)

生3:设女生有x人,列式:x+1/4x=20,解得x=16

师:对于该班女生的人数,现在有两个答案:15人和16人,你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资源。面对生1的解答,教师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讨论,从而明白错误的原因,获得正确的答案。

三、踢回问题的策略

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进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理智纳入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流溢着鲜活的动感。如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作答,也不立刻否定,而把问题踢回给学生,让其他学生解决,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之后,一学生提出:“如果一段公路全长不一样,两人合作还是12天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非常有价值。大家想一想:公路全长可能是多少千米?请各人自己假设一个具体的数量,算一算,两人合修要多少天完成?(生汇报)

生1:把一段公路看作1200千米,甲乙合做的时间为:1200÷(1200÷20+1200÷30)=12(天)

生2:把一段公路看作2400千米,甲乙合做时间为:2400÷(2400÷20+2400÷30)=12(天)

生3:把一段公路看作3600千米,甲乙合做的时间为:3600÷(3600÷20+3600÷30)=12(天)

……

师:刚才几个同学假设具体的工作总量不一样,甲乙做的效率就不一样,但合做的工作时间不变,都是12天,这是为什么?

通过再一次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悟出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工作总量可以看成“单位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合做的工作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不是老师越俎代庖,而是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课堂因此而精彩。

四、有的放矢的策略

如教学“把5∶12的前项加上15,后项必须加上多少?”片段如下:

生:后项必须加上36。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前项加上15,前项变为20,即前项乘以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同时乘以4,后项为48,即后项必须加上48-12=36才行。

生2:我与他们方法不一样,是一个简便方法:前项加15,即前项增大了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同时增加3倍,即增大12×3=36。

师:两种解题思路不同,方法上也可能有简有繁,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多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第5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高效地获得新知识,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有效呢?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对某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学生们愿意学习的最有力的推手。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寻求能够碰触到学生兴趣的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们在课前导入教学时,就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只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求知欲望才会增强。

二、培养能力,延伸学生发散性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的能力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是指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多样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发散思维包括很多种:逆向思维、联系思维、直觉思考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课堂练习、组织活动等形式,通过把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受到启示,找到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构思,提出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充分建立其良好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未来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合作联系,拓宽知识的获取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已经被现代教学模式所摒弃。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要注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分组相互合作学习就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分组合作教学是指把学生以不同的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同一小组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进行思考讨论。这样的分组合作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相互促进,使得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例如,教师板书一道数学题,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商议,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充分的参与,并且对研究的果进行初步的统一,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无处不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我们教师可以使所学问题及内容更加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通过教学案例把数学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例如:学校要建造一个容积是8立方米,深度是2米的长方形水池,如果池子的侧壁和底部所使用的原材料不同,价格不一样,分别是120元每立方米和80元每立方米,那么修建这个水池需少要花费多少资金?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这需要学生通过构建数学公式来加以解决,计算出价格最低的最优方案,再比如如何计算出租车里程收费,如何计算住房面积等等。通过这样身边的例子,让学生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存在,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能够体会到应用数学的快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大家的周围,通过试验和演算以及在实际活动中去应用,进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应该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对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精心的设计,有效的讲课,科学地指导,能够把课堂教学与有效讲课结合起来,让我们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学生与教师充分互动起来,真正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一、运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制作教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具,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参加课堂的交际活动。

自制挂图,激发兴趣。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制作挂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如在学习学科时,教师制作一张课程表,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教材内容,除制作挂图外还自制了一些其他教具。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五BUnit 2 A telephone call E部分时,doctor说:“Open your mouth and say ‘Ah’。Patient听了之后说:“Ahhh。”教师做了一个小电筒,听筒和帽子,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学生争着带帽子,挂听筒和拿电筒,争着做医生,个个抢着表演对话,这样一节难度较大的对话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掌握了。

利用实物,充实教学。其实教师、学生及教室内的一切陈设都是资源,课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

如:在牛津小学英语五B中,在教到Unit1 A new term,Unit3 Hobbies时,就可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在教到Hobbies时,学生自己的业余爱好就是很好的谈话题材;在五B中,当教到Hobbies 时,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关于业余爱好的一些照片,特意把自己的照片放大贴到黑板上进行教学,这就很真实,很生活化,效果相当不错。

二、发挥简笔画的功效,让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

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且达意传神。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教学代价(一枝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直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但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绘画技能。如表示形状的square, circle, diamond, rectangle, triangle和star用简笔画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证明,简笔画教学既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又使课堂活而不乱,变而有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段。

三、运用肢体语言,避免文本中空洞的说教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但学生大多初次接触,因此教起来却不太容易。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在单词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在教到car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双手作开车握方向盘状,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教run时可做跑的动作;教headche时,可做用双手抱头的动作;教monkey时,可学猴子玩耍的动作等等。

在巩固生词教学时,利用肢体语言,同样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如巩固music、sports、computer game、singing等单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做拉小提琴的动作,其余学生答music;一个学生做运动,其余学生答sports;一个学生做打字动作,其余学生答computer game。还可倒过来,让一个学生说单词,如singing,其余的学生做唱歌的动作;一个学生说Sports,其余的学生做运动状等。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说唱歌谣时,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如在教Let’s chant时,教师边教边做动作,学生边说边做,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如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1B中的Let’s chant: Father and mother,help each other!Sister and brother, play together!

可这样编动作,效果不错:双拳紧握(左大拇指代表father,右大拇指代表mother,左小指代表sister,右小指代表brother),吟唱fatherand m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拇指;吟唱help each other时,做出两拇指合并状;吟唱sister and br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小指;吟唱play together时,两小指相互弯曲互动做玩耍状。学生边听录音,边念歌谣,边做动作,易学便唱,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教字母、单词、句子,还是歌谣、儿歌,我们都可利用形体动作来优化教学。另外,在使用课堂用语或进行对话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

第7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导入 英语课堂 策略

“导入”(lead in)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亦是英语课堂最基本的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它亦是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它所占的时间不多,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学习,完成“任务”。

一、“导入”的定义

“导入”(Lead in)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环节,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通过课堂最初5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呈现即将学习的内容,为进入课堂的下一个环节作好铺垫的教学活动。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所占的时间不多,比重不大,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它对一堂课能否顺利进行,学生能否清楚了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些教师常常会忽视这个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像桥梁一样,它会将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和注意力连到一起,并且让学生预备好开始学习,并做好心理准备;它能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将已学知识和将学内容联系起来,温故且知新;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它能使得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并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三、基于教材的任务型导入策略

(一)兴趣式导入

兴趣式导入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属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的导入。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例9A Unit2 Period l导入任务: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了解本单元的主题――颜色。在上课预备铃声响过之后,英语教师通过电脑投影播放了一段有关颜色的flash影片:“Red,Blue,Yellow,and Green stand.Red,Yellow,Blue,and Green Tum around……”播放完毕后,一道彩虹随即出现屏幕上,教师让学生来说出有七种颜色的彩虹,并把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约3分钟),这样的导入立刻可以看到效果,动感十足的flash让学生心情愉悦,而教师问的问题让学生也乐于回答;相反,如果上课铃响后,师生简单的英语问候之后,教师直接问学生:“Boys and girls,have you ever seen rainbow in the sky?Can you tell the seven colors in order,Please?”(约2分钟)这样的效果恐怕就是不理想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随后跟进的课程学生也不能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环节。可见兴趣是每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课堂初始时对学生情绪的调动非常重要,初始情绪起来了,整堂课也就活了。

(二)主体性导入

主体性导入是让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例:Period 3,导入任务,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回忆、巩固上节课的阅读课内容。邀请5位穿着不同颜色服装的同学到讲台旁,让下面的同学提问他们why are you wearing red/blue/white/green/orange上面的同学依次回答,回答完毕后,上面的同学依次提问下面的同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台上台下的互动提问来复习上一节课的阅读内容(约4分钟)。此种方式导入一开始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气氛瞬时活跃了起来。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活跃课堂的唯一手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导入方是首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生活化导入

生活化导入是教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故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学生也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可以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其实也就是牢牢把握住了课堂节奏。学生的注意会自然促使他们学得更快,有效率的英语教学要贴近生活。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犹如乐曲中的“引子”,可以起到集中注意、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等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实中求活,要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英语课堂精心设计的导入,它既能抓住学生的心弦,又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罗建芳.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6.

[2]郑红苹.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06.1.

第8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78-01

随着初中体育教学深化改革以及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体育技能,而且是让学生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兴趣,对某项运动形成一定的特长。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在体育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

一、鼓励学生示范,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示范。具体内容如下:

1. 学生示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示范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以某项动作正确的标准动作作为范例,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中,只需要跟随模仿,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掌握该项体育动作要点。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体育动作的示范都是由体育教师完成,学生跟随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某一项动作要领的学练,从而牢固掌握体育技能。学生通过自身的示范教学,能够对体育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学生示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进行某项动作要领示范时,必须保证自身的动作是完全符合技术标准的,才能在同学面前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为此,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自主进行技术动作学练,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体育学习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保障其他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在具有一定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掌握自学、自练、创新的体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自学

自学指的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术动作要领。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为其体育基础知识学习以及技术动作的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学生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再传授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技术动作示范,促使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能够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立定跳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自练

自练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培养学生的自练能力主要是通过模仿练习、适应练习、反馈练习以及强化练习等。模仿练习,就需要学生按照教师的技术动作演示进行模仿,教师通过正面示范、侧面示范以及背面示范等方法,使学生有效理解、掌握技术动作;适应练习,主要是教师反复演示技术动作,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反馈练习,主要是学生在自主练习技术动作一段时间之后,对自身的技术动作加以检查,从而不断改进与提高;强化练习,是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要领时,通过反复练习,从而巩固体育技能以及技巧。经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首先进行技术动作的演示,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初步掌握动作要领。为使学生有效掌握细节要领,教师可以反复演示。一旦学生掌握要领之后,则可以反复自我练习,巩固体育技能的掌握。

3. 创新

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应用,提高实践能力。如此一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在体育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便可以进行体育动作的创新,从而创造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体育动作。

例如,教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传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技术动作。学生可以对技术动作结构、要素以及特征加以创新,从而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学以致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爱东.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1(5):30-31.

第9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 一) 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的提出历史悠久,自17 世纪中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就阐述了班级授课制。这种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知识范围,开始从原来的贵族教育逐渐平民化。很明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教师在一个教室同时教授几十个学生,按年龄编排班级,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学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着相同的学科,然后又以相同的测试接受统一评价,从而区分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这种方式有其利,也必有其弊。班级授课的优点是看到了学生的共性,缺点是顾不了学生的个性。到了19 世纪末期,有专家学者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此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但是到了20 世纪40 年代时,这种教学形式遭到各种非议: 不够民主、容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随着苏联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各国意识到科技落后产生的危险,加速进行尖端人才的培养,使得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

( 二) 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 究其原因则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的结果。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 《二程遗书卷十九》) 。这项教学原则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各类《教育学》论著中在论述教学原则时都一致将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非常重要教学原则,成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涵义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当前,初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缺乏应有的耐性,如果教师仍然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将难以有效推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而形成不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优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能够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能够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实施分层教学也能够促进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一些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三、实施分层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 一) 分层教学的差异性原则

探索分层教学,首先就要确定学生的差异。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我们通常把学生的差异划分为可变性差异和不变性差异。可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不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方面、学科特长方面、兴趣爱好等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相对于可变性差异来说,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这些差异就成为学生的优势性差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特性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尽可能的做到学有所长。

( 二) 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原则

对分层教学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是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分层教学,要正确处理学生、教师及家长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解释和说明使他们意识到: 实施分层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划分层次。

( 三) 分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要有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谐关系,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填鸭式、一刀切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尽可能的使全体学生融入到整个的学习活动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 四) 分层教学的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激励是从学生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的动机和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更多的成功; 评价激励则是正确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进步和成功,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有适当的宽容。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编排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别进行不同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分层要灵活机动,随时调整( 可以半年一次或是两个月一次)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二) 采用相同的课标与教材实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同一个班级教学时,采用相同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把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记忆不得提升。

( 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