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一、环保科研工作

(一)珠江水系广西流域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课题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主要研究内容:(1)系统的研究了珠江水系广西流域水质污染特点,指出水质污染主要表现为:以有机污染为主、季节性污染明显、结构性污染严重、跨行政区边界水质污染矛盾突出,水质超标因子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为主。

(2)根据cod和钾的含量可根据广西糖蜜酒精废液归纳为三种类型。广西大多数糖蜜酒精废液属于第二种类型,第一种和第三种为少数企业。采用固液分离办法,可以回收糖蜜酒精废液中非溶解物(蛋白质),回收率为91.5%。浓缩比为4.39倍,分离得到的非溶解物蛋白质含量达4.4%,达到饲料gb13078-91标准要求。

(3)自主研制的多级卷式膜分离设备,可以分离糖蜜酒精废液中90%的色素,回收的色素为焦糖色素,主要技术指标达到gb8817-要求。

(4)在金光糖厂、昌菱糖厂及蒲庙酒精厂进行中试,废液经离心分离与组合膜工艺处理后净化废液回用率一般可达80%。

(二)四江流域重点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本项目为广西科技厅项目。采用机械离心分离糖蜜酒精废液含蛋白质固形物回收率为82.4%(主要指标达gb8817-标准要求);实验室试验一次膜分离胶体色素回收率达77.6%(主要指标达gb8817-标准要求);实验室试验废液回用于糖蜜发酵产酒替代清水率达60%。

在淀粉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研究及应用试验中,采用hcr-bco(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处理淀粉废水,系统稳定运行时,出水可达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三)由制糖、酒精、淀粉生产引起的重点污染源废水治理及示范研究

本项目为广西科技厅项目。已开发出一套回收废液色素的膜分离设备,此系统生产性试验运行稳定,色素回收率大于90%,产品主要指标达gb8817-标准要求);经化学脱钾处理后,净化废液回用于糖蜜发酵生产酒精替代清水率达80%。

固态发酵产品的营养和卫生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粗蛋白含量大于18%;进行了生长猪、育肥猪的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证明可替代麸皮在饲料中应用。

在淀粉废水处理研究中,新的高效好氧反应器负荷达30kgcod/m3d,进入cod浓度为10000mg/l以上,一次去除率达70%;系统去除cod达90%。回收菌体蛋白符合qb/t1940-94标准。

(四)桂林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项目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863攻关项目。主要负责项目下的两个子课题:

1、纳污支流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污水主要来源于矮山塘分散的稻田排污口和泡花碱厂等污水约~3000m3,污水水质cod含量约50~80mg/l;nh3-n约12~20mg/l;ss约为40;ph值约为6~9。根据污水特点在详细的单体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河道接触氧化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艺通过专家认可,已在乌金河工程中应用,出水达到预定指标,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整个工艺由调配水系统和净化系统组成,调配系统为保证进入净化系统的流量为3000m3/d,多余的水体通过超越管道引至净化系统下游,同时在丰水期保证洪水排道的畅通。

净水系统由沉淀池和五段河道净化系统和人工湿地单元组成。每个河道净化单元划分接触氧化段和水生生物净化段两个组成部分。

2、桃花江上游流域村落和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本设计根据鲁家村村委会提供的资料和近期对鲁家村现状的进一步调查以及针对小区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研究的初步成果,选用预处理+土地生态渗滤工艺方案。工程场址选择在桃花江西岸,鲁家村桃花阁餐馆西南的菜地上;设计规模为80m3/d,主要污染物cod的浓度为250mg/l,出水浓度控制在30mg/l左右。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至2012年。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整个工艺由预处理系统和净化系统组成。预处理系统包括各家各户原有的一级化粪池和拟新建的沉砂池、油水分离器,主要去除来水中的无机悬浮物、大块的杂物和动植物油,以提高净化段的处理效率和使用寿命。净化系统包括集水、配水池、土地生态深度处理系统和清水回用池。

(五)改性沸石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复合材料

此项目由广西科学技术厅资助。以浙江缙云斜发沸石、广西车田红辉沸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酸、碱、盐等改性、改型方法,以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cod、氨氮、cr6+、fe3+、p5+为目的,基本确定了制备各类改性沸石的工艺。运用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差热分析、bet比表面测试等手段,对原矿及改性沸石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改性后的沸石对氨氮、铬离子、cod、铁离子和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较原矿均有较大提高,可分别达到:94%、99.9%、76%、99.9%、99.7%,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利用改性沸石产品对桂林冲口垃圾渗滤液高浓度氨氮废水治理,取得较好削减作用。

(六)复合改性膨润土净化剂研制

在膨润土原矿中蒙脱石含量约为60%条件下,经物理和化学提纯后,石英等杂质将明显减弱或消失,蒙脱石的含量提高到85%以上。利用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差热分析、bet比表面测试等方法,对原矿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用各种改性剂进行插层,形成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在对污水的铬离子、cod、和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较原矿均有较大提高,可分别达到:90%、50%、50%,开发的产品主要用于饮用水和水产养殖业,项目研究达到预定目标。

二、环保工程设计

(一)临桂大酒店污水处理工程

日处理污水280m3,工艺流程图如下:(略)

针对酒店餐厅、厕所废水的特点,先通过隔油沉砂池去除废水中油类及悬浮物,再经接触氧化池处理,排水符合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工程运行已有四年,出水稳定,深受用户好评。

(二)长城酒店污水处理工程

日处理污水280m3,排水符合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工艺流程图如下:(略)

酒店原已有格栅沉砂井及化粪池各一座,一直正常运行,但由于酒店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普通化粪池不能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根据这一情况,在原有的化粪池中投加高效填料,大大增加池中有活性微生物的数量,为活性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更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cod、bod等的降解。同时也可截留住大部分的悬浮物。工程已运行近三年,运行正常,出水稳定。

(三)冲口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水治理工程

日处理污水300m3,工艺流程:(略)

渗滤液经浮船提升泵进入abr厌氧池,在池中可去除部分污染物并提高废水的生化性能后自流进入mbr主反应池,mbr池分为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处理器三部分,缺氧区主要去除膜处理器回流液中的硝态氮,好氧区去除有机物和氨氮,大分子物质被截留在膜处理器外回流回缺氧区,清液在臭氧接触罐消毒脱色后外排。

设计说明:

调节池和浮筒提升泵:调节池起到了调节水量,均衡水质、沉淀重金属和悬浮物的作用,为后续工艺奠定了基础。设计采用浮筒安装潜水泵,不设提升泵房。

厌氧反应池:采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并在上向流部份设置厌氧填料,同时具有厌氧污泥床和厌氧过滤床的优点,使得池中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的停留时间(srt)较好分离。其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cod平均去除率可达75%以上,减轻后续好氧的负荷。

好氧膜分离反应器:厌氧池出水直接进入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该系统共分为三部分:即兼氧部分(a段)、好氧部分(o段)、膜分离部分(m段)。

臭氧系统:系统由臭氧发生器与脱色罐共同组成。

污泥处理系统设计:好氧膜分离系统和厌氧池的污泥由分别设置的两台污泥回流泵定期抽送到填埋场,与进场垃圾一起填埋。

本工程工艺技术先进,所用abr反应器是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mbr反应器也是国内外污水处理应用的前沿技术。工程处理效果好,达到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工程采用的仪器设备均为进口设备,质量可靠。整个工程自动化程度高,采用远程自动控制和现场控制相结合,管理操作简便。相对国内渗滤液处理工程,本工程更节能。工程运行已近两年,受到用户好评。

(四)桂柳高速公路鹿寨、宜州段污水处理工程

日处理污水500m3,工艺流程:(略)

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办公楼、生活楼、厕所污水自流进入污水化粪池,然后经化粪池汇入集水井,由提升泵将污水均匀分配到各个生态模块单元。经深度处理后的污水自流入清水池,可用回用泵提升回用或直接排放。

设计说明:

前处理:污水前处理包括原有的化粪池改造和新增的隔油池。

化粪池改造:一是进行格栅沉砂井的改造。二是在现有的化粪池中投加高效填料。

新增隔油池:采用除油器,使部分小于100μm的油滴聚附成大油滴而被去除,因而油去除效果好,并且不耗电、不耗药,运行成本低。

生态深度处理法:主体工艺部分为生态滤池,生态滤池分成覆土层、散水层、厌氧滤层、好氧滤床、集水层,主反应区是厌氧滤层和好氧滤床。

滤床具有特殊的结构;组合物料层由土壤、生物、微生物菌种和改良剂组成。

整个工程仅用三台水泵提升,无其他能耗设备;工程维护管理方便,只需每两日切换一次阀门;工程构筑物均为地下式,表面可绿化,环境美观;无臭味及剩余污泥等二次污染产生;尾水可回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运行良好,受到用户肯定。

(五)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针对桂林市各城区的地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具体指标,编制了污水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为:《桂林市城北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桂林市城西区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兴安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三、“十一五”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院应抓住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时机,在加强环保新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具体规划如下:

(一)加快现有环保科研进展及推广

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在研的各项科研项目,已完成成果加大实际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二)积极参与环保工程运营

积极加入到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如bot、ppp、pot等特殊经营方式。

第2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Sanjiang govern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scientific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njiang River embankment engineering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fte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Sanjiang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river levee engineering, and design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anjiang River levee project in the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 and "provincial and county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ode. It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project establishment mechanism,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project design and contractors,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fter project acceptance.

关键词:河道堤防;管理模式;机制研究

Key words: river dike;maintenance management;mechanis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50-03

0 引言

2014年开始,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全面治理黑龙江省三江工程,这对保障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件大事,但同时也要清楚看到,治理以后的三江河道堤防工程将会面临新的问题,如,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河道堤防的影响会加剧,堤防的脆弱性在上升;这些均要求不仅是加高加固堤防工程,还需要加强对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管理,因此研究三江工程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并构建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目前学者们对于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研究较多,一些学者对河道堤防工程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在阐明现有管理不当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堤防工程维修与管理措施[1-5]。还有一些学者对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李曦等(2006)在分析了现行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河道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6];张凯(2012)则对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提出进行“管养分离”的改革措施[7];顾洪铭(2015)针对现有基层河道管理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包括:改革管理方式,实行“管养分离”的改革措施[8]。现有文献均是从现有管理或者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不系统,比较零散。本文在对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对黑龙江省三江工程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管理机制进行设计。

1 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河道堤防管理实践表明,影响河道管理水平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河道堤防管理组织方式,即不同管理层面管理机构间的结合方式,如通过行政隶属关系结合,或通过合同关系结合,或通过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结合,或通过较为松散的指导(咨询)与被指导的关系结合;二是河道堤防养护费用(防汛费、岁修费、专项维修等)来源与使用方式,即在河道堤防工程中养护费用的支付和使用由谁负责的问题。因此,将河道堤防运行管理模式定义为河道堤防管理组织方式与河道堤防养护费用承担与使用方式的有机组合。

1.1 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组织方式

根据全国各地大江大河管理实践,可将河道运行管理分为省级、县(市)级和乡镇三个层次,与此相对应的出现3种管理组织方式即:“垂直”管理方式、“完全分级”管理方式以及“省县分级”管理方式,各类河道管理方式特点详见表1。

1.2 河道堤防养护费用来源与使用方式

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全国各地大江大河管理实践,河道堤防养护费用来源与使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省级政府全面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由省级河道管理机构负责经费使用;②省级政府财政全面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下拨县(市)级政府财政,由其负责经费使用;③省级政府全面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由省级河道管理机构、县级河道管理机构共同负责经费使用;④县级政府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负责经费使用管理;⑤省级和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下拨县(市)级政府,由其负责经费使用管理;⑥省级和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堤防养护费用,并由省级河道管理机构、县级河道管理机构共同负责经费使用。

使用“垂直”与“省县分级”管理相组合,以及省级政府财政与市县级财政共同承接堤防维修养护费用、地方具体负责堤防维修养护工作的运行管理模式。这种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省级河道管理机构可选择三江河道防洪重点进行“垂直”管理,以确保重点河段的防洪安全,充分发挥堤防建设资金和维修养护费用的效益。对于防洪的一般河段,并不是省级不管,而是以地方为主,省级进行指导、监督;在堤防维修养护经费上,省级和地方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经济属性,按比例出资,并由地方具体负责堤防的维修养护,省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监督。

2 三江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设计

各种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各有特点,而且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也不尽相同。这主要在于不同运行管理模式,相关主体的利益和责任是不同的。根据三江河道堤防工程特点、组织及其设计理论,并借鉴其他大江大河河道堤防管理组织经验,推荐三江河道堤防工程使用“垂直”与“省县分级”管理相组合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因此相对应的有必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管理模式,分别研究黑龙江省三江工程河道堤防工程在两种运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机制。

2.1 基于“垂直”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设计

“垂直”管理模式,即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由省级统一组织,维修养护经费也由省级财政统一支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堤防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是省级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机构,可采用“管养分离”、项目管理方式对堤防的维修养护实施管理。

2.1.1 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设立、项目设计和项目承包方的选择

①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设立,即项目立项过程,主要包括: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申报书编制;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申报书审查;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审批。由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进行立项批复。

②项目设计。依据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河道堤防管理分局组织项目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项目初步设计通过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的审查后,作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依据。

③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养护”方)的选择。根据国家采购/招标相关法律、法规,一般采用招标竞争方式选择养护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招标由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统一组织,并委托各分局与养护方签订项目合同,并由各分局组织项目实施,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对实施进行监管。

2.1.2 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控制与验收

①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控制。由各分局组织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并在现场构建以河道管理所为核心的现场管理机构,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质量、进度进行控制;各分局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阶段验收负责,并对项目支付认定,然后报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审核后统一支付。

②堤防维修养护项目验收。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联合各分局,根据项目合同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各项目进行验收。

2.1.3 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责任主体和承包方的考核与激励

①堤防维修养护项目责任主体(分局)的考核与激励。堤防维修养护管理是省三江河道堤防管理局下属各分局管理的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应将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的考核列入对分局考核的重要方面,有必要实行一票否决制,特别当堤防维修养护项目实施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腐败问题时,分局年度考核即为不合格;问题严重时还要启动追责机制。对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取得成绩的分局应进行表扬,给予立功奖励。

②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的考核与激励。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考核与激励,属市场交易范畴内的考核激励。要充分利用交易合同这一工具,明确考核激励的办法。通常可采取下列合同措施:1)在合同中设置保留金的基础上,增设项目质量措施保证金,以此来保证堤防维修养护项目的施质量。2)对项目实施过程实现合同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按不同程度分等或分级,对获优良等级的承包人实行奖励,对评为不合格的承包人进行惩罚。3)构建堤防维修养护诚信评价体系。对承包商建立诚信档案,并实行“黑名单”制度。

2.1.4 基于“垂直”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费用

据初步分析,能纳入基于“垂直”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并不多,因这类堤防或是保护对象十分重要,或属跨行政区划(设区市)的2级以上堤防;并根据广东省等的实践经验,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建议这类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费用由省级政府统一承担。

2.2 基于“省县分级”管理模式的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机制设计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河段对应堤防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县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市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省级河道管理机构指导和监督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工作。河道堤防刚才维修费用也是需要省级和县级财政共同分担。

2.2.1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责任主体与项目设立

①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责任主体。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其管理责任主体为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因而,此时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责任主体应是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市级(设区)城区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相关问题参考县级的做法,下同。

②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立项机制。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应由省和县级财政投资,项目立项机制如下:1)由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报省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2)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根据报省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书的意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最后由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批。

2.2.2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设计和承包方的选择

①项目设计。依据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组织项目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项目初步设计通过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的审查后,作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依据。

②承包方的选择。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的选择与“垂直”管理模式下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承包方的选择机制类似。

2.2.3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监管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过程监管分三个层面:一是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对承包人履行合同过程的监管;二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对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监管职责,包括对项目审计,对项目法人、承包人的监督和管理;三是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对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稽察、审计等。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激励等措施可参考“垂直”管理模式下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做法。

2.2.4 实行“省县分级”管理的河段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验收和后评价

①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验收。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由项目法人(县级河道堤防管理机构)、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承包人参与的项目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盗垦槭铡⑾钅恐柿垦槭蘸拖钅渴凳┕程廉政验收。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及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规定/要求将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

②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后评价。堤防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验收后1~2年,省河道堤防管理局组织项目后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项目立项的科学和合理性、项目投资的到位程度、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项目质量水平、项目对堤防防洪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项目后评价结果将作为后续项目立项、省县级资金配套比例安排的依据之一。

3 结论

为了应对三江治理工程新出现的问题,有必要构建省级“垂直”管理与“省县分级”管理相组合的三江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体制。而三江流域仅存在以市县为主的三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体系,省级没有专设直属机构对三江河道堤防工程进行管理。全国各省的实践表明,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提升三江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水平。在“垂直管理”和“省县分级”两类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河道堤防项目责任主体、项目设计、实施过程监督、项目验收以及后评价的运行管理机制。但该运行管理机制对三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情况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梁壁衡.浅谈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48-48.

[2]杨雪峰.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修[J].农民致富之友,2015(6):285-285.

[3]叶松.刍议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和维护[J].河南科技,2015(22).

[4]赵柏玲.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191-191.

[5]郭德良.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与养护[J].农业与技术,2016,36(16):88-88.

[6]李曦,刘国亮,柳乐文.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2):48-51.

第3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保;湿地;赵王河流域

1 赵王河区域概况

赵王河是徒骇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金堤以北,聊城地区中南部,呈南北向,控制阳谷县东部和聊城市南部地区。小运河改入赵王河后,流域面积增至692.5平方公里,其中赵王河382.5平方公里,小运河310平方公里。赵王河是阳谷县中部和东昌府区境南部的主要排水河道,起源于阳谷县的赵升白村,于孟屯东穿过京杭运河,在朱老庄乡四甲李村东入境,北流至四河头入徒骇河,全长51公里,流域面积692.5平方公里,其中东昌府区内长13.6公里,流域面积373.8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阳谷、聊城的18个乡镇,571个自然村,耕地69.27万亩。赵王河流域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以西6公里处,赵王河东岸为规划厂址,目前主要为丘陵、废弃砖窑,有少量鱼塘,便于从赵王河取水,处理水排入取水点下游约1公里处。

2 凤凰工业园区废水排放情况

根据《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工业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园区内已经形成机械加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到2006年共有注册企业118家,以机械加工为主,园区内现有重污染企业少。主要废水排放企业为山东中奥毯业集团公司、鑫鹏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和三叶食品有限公司,废水量为1500-2000m3/d。其他企业生产用水多为冷却水,废水成分简单,浓度较低,可循环利用,外排量少。

区内现状生活污水主要由村民生活、学校及企业生活污水组成,企业人口15300余人,19个自然村人口数8500余人,总人口23800余人。到2020年,人口将增加到3.2万人,按用水量130升/人.天、产物系数0.8计,2020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5100 m3/d。

3 凤凰工业园污水排放规划

根据《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凤凰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聊城市东昌府区凤凰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内建设分流制排水系统,沿区内主要交通道路修建污水干管;建设规模为10000m3/d的一级强化污水处理厂,出水通过压力管道排至赵王河边的赵王河流域污水生态湿地综合治理工程与河水混合后经生态湿地处理,出水排至赵王河。

4 建设生态湿地的作用

在赵王河建设生态湿地具有重要的作用:

1)湿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湿地蓄水能力强,能拦蓄洪水,有防洪抗灾作用。如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可储水2×109m3。鄱阳湖枯水期的湖泊面积为500km2,而丰水期湖泊面积可达1600km2。

2)湿地还可提供水源和补充地下水,也可以是河源的一部分。如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是沼泽地。此外,湿地对调节气候,过滤污物净化水质,防止水土侵蚀,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 建议

从徒骇河流域及凤凰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山东生态省建设、对流域及城区环境的影响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考虑,现着手进行徒骇河支流赵王河流域污水生态湿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目前,赵王河流域水量统计资料及水质监测资料都很缺乏,为保证下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有关部门对主要河道的水文、水质、水量进行长期监测。

第4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长江干流 江苏 治江成就 简述 展望

1.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江苏全境,总长432.5km,是两千多年来长江河口逐渐向海域延伸而形成的,河道平面形态总体上呈江心洲发育、宽窄相间的分汊型河段。江岸由表层河漫相和中深层河床相沉积组成,土层抗冲能力弱。自上而下分为南京河段、镇扬河段、扬中河段、澄通河段、河口段五个河段,均为《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确定的重点治理河段。

两岸在获得长江赐予宝贵资源和丰厚利益的同时,崩岸导致的灾害也十分严重。上世纪50年代至今,有记录的崩岸次数达267次,其中1951~1960年14次,1961~1970年3次,1971~1980年18次,1981~1990年58次,1991~2000年116次,2001~2015年58次。崩岸险工60多段(处),累计坍失土地350km2,坍失集镇51个。

长期以来,防洪、挡潮、崩岸治理一直是全省保障沿江地区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命脉的重要任务。

2.河势控制规划及治理历程

根据长江流域历次河势控制规划,长江干流江苏段河道治理工程经历了局部保坍、重点部位控制、初步治理三大阶段,累计护岸长度约400km,完成块石量3510万m3,柴排面积247万m2,铰链排36.8万m2,四面六边体28.2万架。

第一阶段(局部保坍):上世纪50至60年代,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规划要点报告》,开展了以应急防洪保坍为主的治理,主要实施了下关、浦口、青龙港沉排护岸,海门、启东的丁坝群护岸及常熟、太仓海塘工程(据史籍记载,海塘始建于元代,经过明、清两代,逐渐完成)等。

第二阶段(重点部位控制):上世纪70年代,依据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河势规划,开展了下关、浦口、六圩、老海坝、嘶马、龙门口、和畅洲等段重点部位的丁坝(六圩弯道、嘶马弯道、福姜沙右汊、老海坝、启东沿江)、沉排(下关、浦口)、平顺抛石护岸工程。

第三阶段(初步治理):上世纪80年代开展南京河段、镇扬河段初步系统整治的第一期工程(集资整治工程);90年代实施节点控制应急工程,分别在南京河段的七坝上(林山圩),镇扬河段的和畅洲东北角、孟家港,扬中河段的嘶马弯道、小决港、录安洲,澄通河段的安宁港、老海坝(九龙港至十一圩)、如皋中汊(长青沙)、徐六泾等节点岸段实施了护岸加固工程;接着又在江堤达标建设的同时,实施南京河段下关浦口沉排护岸加固、南京河段二期整治、镇扬河段二期整治、澄通河段近期整治、扬中河段近期整治、河口段近期整治、太仓边滩整治和节点防护等工程。本世纪以来,主要实施南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新村沙水域综合整治工程、防汛抢险应急工程等。

3.崩岸险工成因分析

长江干流江苏段河道岸坡由二元结构组成,上层粘性土在水流作用下一般难以被冲动,而下层细砂则比较容易达到起动状态,并随水流发生输移,岸坡逐渐变陡,最后导致河岸失去稳定而发生崩岸。因此,崩岸发生的区域主要位于河床演变相对剧烈的河道束窄段或水流顶冲段。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水流顶冲;②滩槽高差大、岸坡陡;③河床抗冲能力弱;④陆域岸坡荷载大,河岸附近打桩振动等。

崩岸险情大致分为六种情况:①由于河势变化所引发的崩岸险情;②局部水域河道窄深,河道断面过流能力不足,遭遇大洪水,发生崩岸险情;③因丁坝坝身短、间距大,绕流而引发的局部崩岸;④河口地区遭遇强风暴潮而引发的崩岸;⑤由于地质条件较差,或遭遇水位骤降,或非法采砂等原因而引发的局部崩岸;⑥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河床刷深导致局部已建护岸工程失稳引发的局部崩岸。

4.河道治理建设成果

江苏治江60年,彻底改变了历史上河势大幅度摆动的局面,中等洪水年份保持了大部分河段的基本稳定,成就巨大,基本满足沿线经济布局和港口码头、引排水口等基础设施及航运的正常运行。同时,河道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也均得到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河道观测技术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河道观测定位仪器由经纬仪、水准仪逐步升级为全站仪、GPS定位系统,水深测量由铅垂法升级为回声测深仪,地形图也从人工绘制升级为通过GPS配套软件以及专业测绘软件实现电脑成图。并由单一的水下地形观测逐步拓展到采用ADCP结合GPS罗经的流量和分流分沙y验、水环境监测、水生态监测,初步实现在线监测,在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护岸工程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

长江委历来非常重视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上世纪70~90年代曾经召开过5届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总结沿江各省市护岸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实践经验和观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92年《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要求》(试行稿),《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也于2011年正式,实现了护岸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规范化。

(3)护岸工程材料不断出新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护岸材料主要以土工织物砂枕、梢料 (柴枕、柴排、柴帘、沉梢坝、沉树)、抛石为主。

上世纪90年代后,护岸材料出现了模袋砼、尼龙绳铰链排、钢筋砼铰链排、系混泥土块软体排、砂肋软体排、正四面体混凝土土块等。

进入本世纪以来,生态护岸工程材料逐步出现,如格宾、雷诺护垫、快速植生垫、四面六棱透水框架、主动式钩连体、赛克格宾等。

(4)护岸工程施工工艺不断提高

护岸工程施工要求材料均匀、平整地覆盖河床。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省已实现从人工散抛、平板驳配合浮吊船抛投,逐步升级为沉箱式水下网兜抛投、管道式投送抛投等施工工艺,将护岸材料直接抛投到河床表面,循环作业后在河床形成连续抗冲体,克服了水上抛投受水深、流速影响的弱点,更好地满足护岸工程施工“抛准、抛匀”的要求。

5.展望

长江干流江苏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良好,是很多重要水生和陆生生物的生存场所。江心洲周围滩涂、湿地、水域受长江淡水径流和海洋咸水潮汐的交互作用,形成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环境,为各种水生、陆生生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场所。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河道整治工程设计中,应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融合现代水利学、环境学、生物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在保证护岸工程具有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将护岸结构由过去的硬质结构逐步改造成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结构,满足水体和土体、水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应生命栖息和繁殖,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水生和陆生生物提供必要、安全的自然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周东泉,等.江苏长江险工岸段治理调查研究.江苏省水利工程规划办公室.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6月.

[2]周东泉,等,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6月.

第5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水土保持;长治工程;建设成效

Abstract: through 20 older "changzhi"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make my coun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oil erosion is serious, the problem got preliminary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constantly through 20 years practice,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for the patch of south mountain region soil and water loss. Through the mountains, water, forest, field, road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i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have improved, economic income,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 order to speed up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hangzhi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自1989年,我县被国列为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县以来, 通过“长治”工程第一、三、五期、生态修复及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的实施,我县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控制,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0年曾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联合表彰并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长治工程的实施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通过2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水土保持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 工程进展情况

1.1 项目布局情况

自1989年我县被列为国家“长治” 工程重点治理县以来,我县按照水土流失程度由重到轻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布局,优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形成了由北向南、由长江沿岸向内陆腹地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布局。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通过“长治”工程第一、三、五期、生态修复及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的实施,已初步治理16条小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443.86km2,完成投资5264.8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44.33万元(财政预算内投资857.33万元,农发资金287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53.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3967.34万元。

1.2 防治任务完成情况

二十年来,我县长治工程计划完成治理16条小流域,我县实际完成治理16条小流域,治理面积443.86 km2,占下达任务的96.67%;实际完成投资5264.87万元, 占下达任务的95.24%。其中完成坡改梯3716.00hm2,营造 水土保持林10185.8hm2,经果林5157.87hm2,实行封禁治理18563.48hm2,种草480.0hm2,保土耕作9602.0hm2,其它措施266.67 hm2,合理布设实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新建蓄水池546口,整治维修蓄水塘堰319座,建排洪沟768.32公里,打沉沙凼50310个。各项措施累计完成工程总方量 464.54万方,总投工1139.21万个。

1.3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3.1成立领导机构,支持“长治”工程建设

自1989年石柱县水土保持委员会成立以来,该机构就充分发挥其在全县领导和协调各部门的作用,在我县编制全县水土保持规划时积极协调各部门,成立专门工作组,抽调强有力的技术人员配合水土保持工作。

1.3.2做好规划,为项目实施打牢基础

合理的规划是长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功的有力保障。长治工程20年来我县先后编制了长治工程一、三、五期、生态修复工程、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等长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还编制石《石柱县水土保持规划》、《石柱县革命老区规划》、《石柱县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石柱县水系森林规划》等多个大型规划,为我长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1.3.3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全面的规划支撑水保事业有序发展

我县由于有完善的水土保持机构,充实而精干的技术力量,我县水保一班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编制了一系列完备的水土保持规划,使县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有遵循了规划先行的原则,这保证了我县20年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地开展。

2 工程建设成效

经过20年的治理,其成绩人们有目共睹。治理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理区呈现出“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喜人景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长治”工程达标情况

我县20年“长治”工程规划治理16条小流,16条小流域验收时全部达标,其中,龙沙河小流域2000年10月通过长委组织的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小流域验收。同年,我县被水利总、财政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2.2“长治”工程生态效益

经过历年治理后,我县新增林地面积15371.7 hm2,新增草地面积667.0 hm2,使我县林草地覆盖度提高了5.22%,水源涵养能力大为提高,各项水保工程年总拦蓄径流量5804.87万m3,年拦蓄泥沙量146.27万t;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孔隙率状况都得到改善,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同时减少泥沙淤积河库;治理后,流域内的气温、湿度、风力等发生了变化,缩小了气温日较差,减轻了霜冻和干热风危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3“长治”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水土保持各项措施配套合理,治理区人民的各项收入明显增加,各项经济指标显著提高。以五期流域效益调查为例:五期长治工程治理小流域7条,总幅员面积268.35k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 km2,项目区内总人口40418人,其中农业人口40085人,经过五期治理后,人均基本农田从治理前的1.32亩提高到1.59亩,农业人均经果林从治理前的0.21亩提高到0.7亩,粮食亩产从治理前的151.8kg提高到408kg,人均粮食产量从治理前的540.8kg提高到1008.6kg,农业人均产值从治理前的2300余元提高到7000余元,农业人均纯收入从治理前的2357元提高到4000多元。贫困人口从治理前的2.9万人减少到1.8万人,贫困人口减少了37.9%。

2.4“长治”工程的实施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20年来的综合治理,治理区沟、路、池、涵、林等各项措施布设合理,功能齐全,管护良好,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农村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生产率得到明显提高,治理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人口环境容量大大增加;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了4000多元,小康户、富裕户数量不断上升;治理区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成特有的水土保持产业带。

3 主要做法与经验

3.1 项目组织领导方面的主要经验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领导是关键。1989年我县被列为国家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县,县上成立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并充实了人员。由县府分管县长任主任,水务局局长任副主任,农办林业、农业、极委、财政等15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水保工作日常事务。水土保持委员会定期召开水土保持工作会,研究实施方案,总结治理成果,把“长治”工程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扶贫攻坚的根本措施来抓,治理区范围内的乡(镇)建立了以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指挥部,以规划方案为依据,作出长计划,短安排,合理调配,组织劳力具体实施。并做到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层层抓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推行“定职责、定任务、定劳力、定工期、定奖惩”的“六定”责任制,把水保治理质量与乡村干部工资、补助挂钩,作为政绩优劣评比考核标准,层层签订责任书,促使水土保持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并建立了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

3.2 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3.2.1加强项目管理

在“长治”工程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中,我办尝试和探索项目工程措实行的招投标制、合同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采用专业施工队伍和群众投劳治理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点面结合,提高治理质量。封禁治理,措施要求当地政府落实专人负责,同时与县上林业部门合作,做好封域内设立封禁标志,制定管护制度,落实专人管护。

3.2.2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在资金和物质管理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用好国家补助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坚持专款专用,设立专职会计,建立专帐,严格财经纪律,遵循领导“一支笔”审签。工程中发生的物质、材料、工具确立专人保管、专室存放,建立领、发制度,杜绝物质走漏,防止财物流失,充分发挥财与物在水土保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费省效宏的目的。同时,按时上报规划、计划、统计、财务报表、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宣传总结等,对加强项目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3.2.3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经验

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创新,推广科学技术,发展小流域经济,在第五期“长治”工程中治理的每条小流域均组织专业设计队伍开展技术施工设计,绘制施工详图,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提高治理科技含量。科技推广项目包括:示范果园、大棚育苗、大棚蔬菜、地膜蔬菜、节水灌溉、稻田养鱼、肉鸭规模养殖、优质葡萄园、良种试验示范等。在规模实施过程中,注重同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流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竣工小流域各具特色,成为全县具有典型示范的绿色产品基地、良种基地、经果林基地、产粮基地等,极大地提高了治理区粮食总产和人均纯收入。

3.2.4加强监督证法和水土保持宣传,确保水土保持事业有序开展。

我县自1993年即成立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站”以来,一直注重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开展,但由于我办人员不足,既要做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又要做预防监督工作,加之水土保持法处罚力度低,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水土保持两费征收难度大。

我局2006年将水保、水资和河道等涉水事务整合在一起,成立了石柱县水行政执法监察大队,落实专人,加强执法力度。2006年,我县就完成了水保两费征收60余万元,2007年到2008年,我县水土保持两费每年上一个新台阶,2008年,我县水土保持两费征收突破100万元;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低的问题,我局与计委、环保、规划等部门协调,采取从审批立项环接把好水保方案编报工作,把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作为项目立项和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没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不予审批。通过两年多来的执法,使我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大大提高。

4、结论及建议

4.1“长治”工程20年来,通过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措施,使治理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农村产为结构的合理调整,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使农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4.2“长治”工程的实施为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总结了良好的经验,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柱县“长治”第一期工程资料汇编》

2、《石柱县“长治”第三期工程资料汇编》

3、《石柱县“长治”第三期工程资料汇编》

4、《石柱县“长治”生态修复工程资料汇编》

5、《重庆市石柱县隆沙项目区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石柱县2009年统计年鉴》

7、《重庆市石柱县长治工程第七期龙沙河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6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一、下基层察民情,定规划谋发展

沉到基层、摸清实情

县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自2012年3月份到村任职以来,工作组全体成员及时调整心态,沉下身子,入村到户摸实情。积极开展了“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惠民生”集中走访活动,了解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增进了与村民的感情。通过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会议、入户走访、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村情民意,摸清了王家庄子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河道治理、建桥修路、页岩石招商开发、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逐一作了详细记录,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科学民主、制定规划

经过实地考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充分酝酿和村“两委”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全体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一致表决通过,制定了依汶镇王家庄子村发展规划。规划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计划,有依有据,切合实际,便于实施,得到了广大村民及各级领导的认可。

规范提升,完善制度

根据县里“学规范、用规范”活动统一要求,结合该村实际,“第一书记”工作组会同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党员干部学习、会议、村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考勤、例会制度;对“两委”成员实行了轮流值班制度,既方便了群众又加强了与“第一书记”的联系;同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坚持用民主程序决策村级事务,让村级工作有章可循。通过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规章制度,王家庄子村“两委”班子更加团结和谐,工作开展更加协调规范,“第一书记”工作组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趟路子阔视野,壮经济增收入

组织种植专业户外出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帮助农民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强化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蔬菜种植技术和生产能力,“第一书记”工作组及时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黄瓜种植能手到辛集、苏村参观了“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2012年年会暨新品种展示会”现场,实地参观了高效温室黄瓜种植大棚,学习了先进的黄瓜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领略了高端温室大棚种植和管理技术,开阔了视野,参观人员纷纷表示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好实践,为全村的黄瓜种植生产和品质的提高选出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子。

组织村民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为进一步帮助农民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第一书记”工作组邀请了县蔬菜局的技术人员到村为蔬菜种植户进行了集中授课和培训,讲解黄瓜栽培、嫁接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并为黄瓜种植户送去了科技致富资料和致富信息。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学习培训,解决了困扰俺们多年的生产技术难题,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表示一定要将学到的技术用于实践,更加坚定了蔬菜规模种植的信心。同时,为使村民更加便利地学习到新的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第一书记”工作组还为村里购置了新的远程教育设备,加大了播放频率,激发了村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

积极争取回龙河流域治理

回龙河作为村里蔬菜大棚浇灌的主要水源,是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河床较浅,长期失修,目前积淤严重,影响了防洪和灌溉储水,百姓生产安全也受到威胁,群众要求治理的愿望很强烈。“第一书记”工作组及时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现场实地查看,分析论证,研究提出了《沂南县依汶镇回龙河小流域王家庄子村段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了治理申请报告,并多次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跟踪落实,争取早日立项治理。

进行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

要想增强村级班子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必须以坚实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作保障。王家庄子村南部页岩石储量非常丰富,多年来村里一直有招商开发的愿望,苦于没有路子,找不到合适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第一书记”工作组充分发挥面广路宽优势,经过多方面多渠道进行宣传推介,“梧桐树”终于引来了“金凤凰”,投资6000万元的页岩石招商开发项目近日落地。目前,开发需用的110亩土地流转任务已完成,2013年初将投产运行,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7至10万元。

争取上级资金改善民生

作为任职村的“第一书记”,看到村集体无收入且有外债,老百姓急需解决的水路桥问题得不到解决,心有愧意。特别遇到大旱和大涝年景,村民只能靠天吃饭,有时农作物绝产,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难题,“第一书记”工作组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惠民资金,2012年上半年,为村里争取上级抗旱资金2万元、中央特大防汛补助资金5万元,兴修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

三、察灾情保平安,帮灾民复生产

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

7月9日夜间,我县普降大到暴雨,大雨给王家庄子村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冲毁桥梁3座,毁坏大棚10个,部分农田被淹,农作物受灾。“第一书记”工作组在第一时间进村入户看灾情、查危房,了解受灾情况,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采取多项措施尽快恢复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加强灾后生产指导服务

洪灾过后,“第一书记”工作组成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搞好农资产品的供应,和村“两委”一起积极发动群众,抢抓时机,及时再生产,抢种夏秋菜及玉米等粮食作物,力保受灾过后最大限度减少村民损失。

帮助重建桥梁修复塘坝

第7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按照国家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我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特通知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据统计,我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189平方公里,占全县辖区总面积的45%,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存在着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少数生产建设项目和矿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导致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水源枯竭,土地退化,农业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泥沙淤积河道、水库、塘坝、渠道,占压农田、耕地。事实警示我们,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搞好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国务院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关心和支持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开发建设、经济增长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系,决不能以破坏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眼前利益,要做到开发建设与保护水土资源同步。要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教育、文化、新闻、宣传、司法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和水土保持工作的紧迫性,坚持长期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案件查处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政府组织与舆论引导相结合,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责任感。

二、把搞好水土保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避免耕地质量下降,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政府要在调查评价水土资源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并将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乡镇重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山区、矿区、经济开发区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要做到预防为主,切实抓好水土保持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江河泥沙含量,减少旱涝灾害。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编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查处水土流失案件,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未完成水土保持防治任务以及无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有关领导和当事人,依法追究责任。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

水土保持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在我县行政辖区内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采矿、挖煤、办厂、房地产和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凡征、占地面积在一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其他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必须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改、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规划、公安、工商、建设、公路、财政、物价、农业、林业和招商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凡是涉及水土保持的开发建设项目,没有编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环保部门不予审批环评报告书,国土资源部门不办理用地手续、不颁发采矿许可证,发改部门不予审查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由简化法定程序。对拒不申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而造成水土流失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四、强化对水土保持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各乡(镇)根据本辖区内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分情况,强化水土保持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把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同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强化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工作,继续规范和加强水土保持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大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建设生产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的加剧,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编报审批管理,凡在建项目未及时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建设单位(业主)必须及时补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并经水土保持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坚持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即水土保持设施与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促进“三同时”制度贯彻落实;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对水土保持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已投产使用的,项目建设单位(业主)限期完成水土保持设施并办理验收手续,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发挥效益。

五、多渠道加大水土保持资金投入,防治水土流失

认真落实现行的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政策,不断增加对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一)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土流失的防治。

(二)坚持“谁使用土地谁负责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有防治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安排专项经费按照水土保持有关规范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验收。

(三)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联户等采取股份制、租赁或承包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开发治理“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四)积极探索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利用价格手段、筹集水土保持建设资金,不断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

六、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坚持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是实施监督执法的基础,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过硬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切实履行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全面推进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对不按法律法规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不按方案实施、不依法缴纳规费、不按要求验收水土保持设施等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典型,要重点坚决予以查处,做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类;查处一批,震慑一片,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经常化、规范化。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发改、环保、国土资源、交通、司法、法院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从源头上协调解决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实施及验收中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效果。

第8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诸多挑战面前,普定县正倾力推进人才培养和转型发展。其中的精髓,集中于“创新”二字。

建园区

构筑人才工作主战场

6月18日,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率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来到普定,与普定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普定成为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后首家与省内最高学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县区。

按照协议,普定县将为贵州大学的科研教学实践创造良好环境,提供研发基地、教育培训实践基地、产业开发基地和资源基地,实现“借智、借脑、借力”的目的。贵州大学也将为普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和输送各类相关人才,共同搭建人才选聘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交流平台;开展社会经济研究与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文化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等的全面合作。

“校县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必将为我县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普定县委书记方东的言语中充满了期待。

近年来,普定县紧紧依托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人才创业首选地,不断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新跨越。

“我们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强化平台建设、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通过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调整和升级。”方东告诉记者。

从资源禀赋上看,普定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贵安新区西端节点,地处黄桶、普定、化处三个火车站之间,7小时之内可到达贵、昆、渝、沪、京等10多个重要城市;园区内收储土地1332亩,有两座110kv变电站,安顺火电厂装机120万千瓦,即将建设2台66万千瓦机组。北面夜郎湖储水量4.2亿立方米,贵州最大的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每天可供用水24万立方米。园区凭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吸引人才、资金、技术聚集。目前,园区引进企业42家,在建企业12家;引进高端人才12人,中级人才660人,吸收2560人就业,2013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

被列入省级“5个100工程”的现代高效农业循环示范园区,按照“有优势、可持续、可循环、能增收”的思路,坚持生产资料和“农户、基地、冷链物流、市场”四者之间良性发展的有效循环。围绕“三农”发展思路,做起了“循环农业”大文章,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普定县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姻,创建专家实验基地,使高校的产学研与园区科技创新相结合,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目前,普定县已投入6000余万元资金用于修通公路,治理河道,搭建钢架大棚,整治机耕道、土地。引进企业36家,其中养殖业19家,加工业13家,其它企业4家;引进高端人才5人,中级人才15人,专业技术人才50人,回乡创业人员40人。截至目前,园区已实现总产值1.6亿元,预计2013年实现总产值5亿元。

造基地

聚集高端人才促发展

普定已建立起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两个国字号科研机构。如何将这一“金字招牌”作为支点,用科技和人才的杠杆撬动发展,普定的决策者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充分利用这两个国家级科研站打造‘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基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研究基地’,并通过‘两个基地’的建设,大力吸引聚集高端人才,为普定实施人才创新、科技创新推动跨越夯实基础。”方东说道。

据了解,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自2009年底建成以来,积极加强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植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争取项目与技术支持。

中科院院士刘丛强说,普定站对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以地球化学和地质、地理、生态学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以交叉综合研究为优势的研究平台。对推动喀斯特生态和环境科学、喀斯特地质水文和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013年3月,普定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林业局批复,项目计划总投资1766.47万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研究站建成后,可以长期定位观测石漠化发生、发展动态规律,对生态环境要素和演变动态进行跟踪分析,推进石漠化防治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开展石漠化生态治理试验示范,定量石漠化生态治理效益评估,为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为石漠化地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开放性石漠化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台。

据统计,每年都有数十位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到这两个研究站工作,还有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大批权威专家到此考察研究,进行学术交流。这为高端人才在普定聚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我们将为来这两个科研基地工作的专家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在生活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依托其着力打造聚集高端人才的省级人才基地。”普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办主任邱继松介绍到。

创新机制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

陈珊和晏升禄是普定县今年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分别取得了国内知名学府的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植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在问及为何落户普定时,晏升禄笑着反问记者,“有平台、有地位、有发展,为什么不过来呢?” 他说,县里对人才高度重视,而且所学专业也能和循环农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

陈珊和晏升禄仅仅是近年来普定引进高学历人才的代表。“十二五”以来,普定县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多方搭建人才引进平台。

记者在翻阅《普定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加强全县人才管理工作的意见》、《普定县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关于开通“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简化程序的意见》后发现,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是其中的共同特点。据了解,从2010年至今,普定县累计引进各类人才684人,仅事业单位引才中的本科生占有率就从2010年的47%增加到2012年的63%,引才质量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普定县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举办讲座,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新论语》总撰稿人严介和、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等都是普定的常客。同时,普定还通过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高校进修和发达地区挂职交流等方式,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业务知识和应用能力。针对各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累计达113期(班),培训人员8700余人次,涉及资金148万余元,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操作技能,为“三农”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此外,还深入开展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三名工程”创建,不断夯实人才基础。

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上,2011年至今,全县仅科技投入就达1586万元。据以县为单位开展小康创建活动“每万人人才资源数”统计,普定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452名,人才资源总量达17004名,其中党政人才192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90名,专业技术人才5758名,技能人才331名,农村实用人才8367名。

第9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泸沽湖“两违”整治成效显著。美艳卓绝的泸沽湖,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居住在湖畔的摩梭人保留的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风情,被誉为创世纪神话般的“当今世界唯一的母系王国”和“东方女儿国”。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与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组成了“情、水、山”交相辉映的精品旅游胜景。2013年2月28日,县政府和市泸沽湖管委会召开了泸沽湖“两违”整治和项目推进现场会,决定从3月至10月分8个阶段对景区“两违”建筑进行专项整治,由常务副县长任整治工作组组长,于3月初启动。7月17日县委第32次常委会后,鉴于“两违”整治的复杂性、艰巨性,县委、政府要求组长脱岗进驻泸沽湖全力开展“两违”整治工作。工作组制定方案、完善管理制度、调整充实机构人员、细致安排、周密部署,做到既依法依规、又实事求是。组长率领成员单位人员坚守岗位、敢于担当、克服困难、无私无畏,顶住了百般辱骂、咒语诅咒、人身攻击、高额条件等压力,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耐心做自行拆除思想动员工作,建立工作人员奖惩机制。实现了稳妥安全和谐拆除和群众损失最小化、整治成效最大化。共出动执法人员873人(次)、大型车辆58台(次),依法拆除在建基础5户,拆除和恢复违法填湖原貌4户,没收施工工具及建筑材料4户,扣留搅拌机、钢筋切割机、人力车等工具45台(辆),拆除违法建筑物12户,其中8户为自行拆除,3户由整治组协助自行拆除,1户依法拆除。2013年,景区接待游客216.8万人次,同比增长61.74%;门票收入4880.4万元,同比增长60.3%;旅游综合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65.6%: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泸沽湖机场建设协调工作扎实推进。2012年11月22日,省委、省政府在红桥乡石佛山举行泸沽湖机场建设开工典礼,成为十召开后云南省首个开工的重点项目。2013年2月20日,民航西南管理局和云南省发改委批复了泸沽湖机场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土石工程挖方1400万方、填方1700万方。项目总投资13亿元,是宁蒗的重点项目;机场建设征地涉及红桥乡石佛山村委会永生、石佛山2个村民小组221户796人,需征地2516亩。机场建设于4月5日开工以来,机场办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协调配合、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完成征用机场跑道南端土地林地1726亩和兑现征用土地林地补偿资金,林木采伐及专项销售运输,机场跑道北端山包林地征用和处理纠纷,施工、监理及服务单位的临时用地征占用,林地使用报告审批、勘测地界审查、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永生村公路、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等项目落实及推进。其它相关机场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由于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组织人员积极做好上访群众接待,认真办理事项,协调服务工作扎实细致。做到了零,为机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傈僳湾和拉子水库工程协调推进。傈僳湾水库位于宁利乡傈僳湾村。是宁蒗的烟草水源工程,属小(一)型水库;2012年9月12日通过国家烟草公司评审,列入全国烟草水源工程2012年度第一批烟草水源工程补助项目,总投资7384万元,其中国家烟草水源工程援建补贴4774万元,市、县自筹2609.5万元;库容101.5万立方米,坝高45.9米,坝顶高程2434.9米,渠道8.7公里,解决灌溉面积3120亩、控制灌溉面积6000亩、人饮1870人、大牲畜饮水1800头;建设工期24个月。县政府于2012年12月10日组建了项目法人,下发了《关于成立傈僳湾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的通知》,明确了管理局的职责任务;2013年1月30日,县政府组建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成立傈僳湾水库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明确职责;2013年4月15、17日,县政府召开水库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会及征地拆迁专题会,为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水库建设任务奠定了基础。协调领导小组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征地拆迁陷入僵局时,想办法协调安排2013年70户农村安居工程名额,补偿给水库建设项目涉及征地拆迁的农户,确保征地拆迁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的补偿和兑现。四通一平(供电、供水、运输、通讯和场地平整),主体工程于2013年10月19日开工,完成投资2500万元。拉子水库位于拉伯乡托甸村委会,是西南五省和云南省重点骨干水源规划工程。2011年11月28日,获丽江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库容241.8万立方米,投资14919.7万元。为加快建设步伐,2013年4月15日。拉伯乡党委、政府公告,禁止在水库规划区内乱搭滥建和违章建筑。5月,县政府组建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成立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启动水、电、路、通信、场地平整工程,投资260万元。10月15日,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落实了10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目前,已完成四通一平工程,正开展导流洞和水库管理房工程招标设计和招标方案审批。此外,协调解决了35KV线路改线,协调推进土地依法供给手续办理等工作,促使宁蒗大酒店工程于2013年10月6日开工。

电站移民搬迁安置顺利推进。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站建设,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云南培育电力支柱产业的骨干工程,8个水电站的库区移民,涉及宁蒗的有金安桥和阿海2个。2013年,完成因朝阳大沟失修,导致生产生活困难的拉伯树枝村随迁户9户56人、待观区5户26人,拉卡西组待观区1户3人,新建组待观区3户16人的搬迁安置:金安桥库岸失稳区3户14人移民搬迁个人财产补偿及长效补偿发放;金安桥电站前进组后靠移民安置点供水、供电等工程,投资400万元;金安桥电站洪门口至龙通段23.9公里库周交通恢复工程,投资3000万元;硬化县移民局挂钩联系点拖支村委会拉丁古村民小组村道1.5公里,投资40万元:永宁乡八七组移民道路硬化工程,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投资40万元;金安桥水电站挖开移民安置点公共设施完工,投资120万元。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农村移民后扶人口核定管理规定,采取直补到人方式,把移民后扶资金落实到人。强化移民后扶人口动态管理。每月核实后扶人口、每季衔接后扶资金,做到新增和核减后扶人口核实到人、登记到户、不重登、不漏登、应登尽登和及时上报核定。前3季度共发放后扶资金104万元,其中金安桥后扶人口667人,阿海后抉人口1941人,水库后扶直补人口866人。成立工作组,开展“美丽家园、小康库区”创建活动调研。完成《宁蒗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修编。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招录移民身份大中专生12人,加大智力扶持。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环境宣传:以“地球日、水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七彩云南·我的家园”宣传活动;结合环境日主题,通过县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世界环境日主题、环境保护一岗双责、中高考期间禁噪公告、环保常识等;环保局和教育局联合,创建绿色学校和生态乡镇。加强生态建设: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规划》于2009年完成,2010年1月进行县级听证,同年4月进行市级初审,2012年7月报环保厅审查通过,2013年5月14日,县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时限分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2个阶段,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提出重点项目44项,投资29.4亿元。保护农村环境:完成《大兴镇拉都河、黄板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10月17日在昆明召开评审会,通过专家评审。加强环境管理:执行《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确立环保一票否决权地位,全年受理申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132个,其中报告表11个,登记表121个,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100%;与项目法人签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和竣工环保验收承诺书》;下发“三同时”验收限期督办通知120份,验收“三同时”工程41项。征收排污费:根据宁蒗工业化程度低、企业效益不佳等实际,本着宁可少收、不能漏收的原则,对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征收排污费20万元,征收率80%。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对工业企业和医疗机构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成战河格桑冶炼厂、战河洗煤厂、培德铜选厂的排污申报登记,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加强污染防治:开展禁白专项行动,检查经营户256户,处罚2户,收缴塑料袋3万多个;深入泸沽湖景区跟踪检查,没收含磷洗衣粉80多袋。落实减排工作:监理监察竹地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检查格桑铁合金厂环保设备;关闭宁金水泥厂,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执法监管:出动执法人员260多人次,监察煤矿52家,遏制了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开展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检查,查处违法事件1起。健全滇、川两省协作机制,检查排污单位54家,泸沽湖水继续保持I类水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