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会计统计学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统计学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统计学基础

第1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STYLE3 {font-size: 12px} 【编辑寄语】以下是

2015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各学科考试大纲汇总

2015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2015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 2015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2015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英语学科考试大纲 2015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物理学科考试大纲 2015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 2015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 2015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2015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 2015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第2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一)考试时间

2019年6福建龙岩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6月17日,请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通知学校按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做好报名组织与考点考务安排工作。

2019年6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时间安排表

(二)考试内容

学业基础会考语文、数学、英语等3门学科考试依据详见《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闽教考〔2017〕18号),数学、英语2门学科考试时长为90分钟,语文学科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物理、信息技术等8门学科考试依据详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8门学科考试说明》(闽教考〔2018〕38号),考试时长为70分钟。

第3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 时空观 宇宙论 天人合一

一、中国传统绘画时空观的特征

中国绘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步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时空观。在比较中国绘画史与西方绘画史以后,就会发现中西绘画中画面所表现的时空观有很大的差别。不同于西方绘画善于表现现实中某一短暂时刻瞬间的时空观,中国绘画更擅长表现连续、持久的时空观。宗白华曾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时空观给出这样的描述“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从这里我们体验到了时空的转换与移动,诗与画的结合及展现出音乐般的画面,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最显著的特征。

1. 宏观透视,以大观小

中国传统绘画采取的是宏观透视方法,这种动点透视是东方艺术魅力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其视线是流动的,它不受西方采取一个固定点进行几何式透视法观察模式的驾驭,而是有自由的多角度空间。画家也不是从一个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上下四方,一目千里,在空间的延展中表现时间的流动,使空间和时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同时得到表达。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的“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取景法,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空间意识的理论表述。宏观透视,以大观小,对世间万物从不孤立地看待,而是从整个宇宙着手作宏观把握。在处理画面纵深感的问题时,凭借着直观经验,采用近大远小,远景短缩的方法,显示出审美主体不是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点上去观照对象,而是顾盼留瞥,全景扫描。

2.时空表现的意象化

意象是指主客体高度融合后所形成的超越客观具体形象,充满感彩的艺术形象,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实象与虚象的矛盾统一是意境营造的一种手段。潘天寿在分析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给出这样的说法“中国画的布置有虚有实,极为注意,西画不大谈这个问题,往往布置满幅,都是实的。虚者空也,就是画幅上的空白,空白搞不好,实处也搞不好,空白搞的好实处就能好,所以中国画对虚实问题十分重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用明暗、色彩来表现时空概念,并填满画面不留空白,具有客观的物理化特点。而中国传统绘画时空观的表现特点是以虚实因素来处理画面空间,注重画面空白,以有限的笔墨来表现无限境界。这样,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艺术家特别注意留有空白,即“留白”,以达到以虚代实、虚实相间的空间表现目的。另外,虚实的相互依存关系还体现在“计白当黑”的法则,它是中国传统绘画处理画面空间和整体关系的重要因素。“计白当黑”是老子“知白守黑”在艺术表现中的运用,它强调在画面空间中空白处与形象处是同样重要的,并且使它们相互形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这样,艺术家运用“留白”“计白当黑”等原则,使画面上既有实境,又有虚境,达到了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使画面中的形象与境界融合,高度统一,并且使观者通过这种意境的体现而联想的更宽广。

二、中国传统绘画时空观形成的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时空表现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文化因素、技法工具因素等等,在这些因素中,人们对自然、人类自身以及人和宇宙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方式的不同是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这种哲学上的思考方式确定了中国传统绘画时空观的典型特征。探究形成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时空表现的哲学因素,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更好的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传统宇宙论的影响

中国古人在与自然朝夕相处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古人常常用“宇宙”一词来表示时空。《释文》引《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人的宇宙意识中,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他们认为“宇”和“宙”是一个统一体,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的,它们是二位一体的客观实在,只有构成一个完整的时空整体才有意义。同时,宗白华认为,“中国人的宇宙概念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宙’是由‘宇’中出入的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的世界。他们从屋宇得到空间观念。”[3]这样,空间、时间合成宇宙并且安顿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如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趋向于以时间统帅空间,形成了用时间来体会空间的特点,从万物的生长变化中感受到空间的生命形式,把时间和空间相结合,使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正如宗白华所讲的“时间的节奏(一岁,十二个月,二十四节)率领着空间方位(东南西北等),以构成我们的宇宙。所以我们的空间感觉随着我们的时间感觉而节奏化了、音乐化了!”[4]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宇宙论的影响,在中国绘画时空观的表现中也就自然表现出了空间时间化和空间节奏化的特点,并要以生命意识来对待宇宙空间。

2.“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所谓“天人合一”也就是把人与天即自然看成一体,主客体高度融合,与自然相近相融。中国文化植根于农耕文化,这就形成了中国人心中人与自然母子亲和的关系,所以中国古人是以温和的态度对待自然的。尽管“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国儒家和道教两大流派中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对待天、地的自然关系上却体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王道的基础上,强调一种个体人格和封建伦常的统一,《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并提出人要通过积极进取,来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一种自然形态的意义之上,他强调人的个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庄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天”的概念,并认为人与天同源于道,强调人的个体性,崇尚人的个体自由和生命的自在价值。在道家思想中他们把那种自然而然、不受人为作用的天然状态看成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实现这一境界的是“无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遵循自然、顺应天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道两家在对待天、地的自然关系上体现出的一致性,即都崇尚“天人合一”,主张自然万物一体。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在时空表现中超越了对客观物象外在形态和现实空间的描摹,善于抓住大自然的物态特征,借物寓意,把无情之物变成有情之物,表现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主客相融的审美境界。

因此,中国传统绘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思想体系中产生的,古人对于宇宙、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中国传统绘画时空表现特点形成的内在原因,对于这些哲学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时空表现形式,更有助于我们合理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185

第4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数字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其种类有模拟传统绘画的数字手绘、动漫、插画、广告设计等,应用领域广泛,数字绘画的研究最多三十年的历史,而运用到我国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也就近几年的事情,从2002年出版的人美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可以看出电脑绘画已经成为小学生必学的绘画方法,但囿于硬件(计算机、手绘板等)和软件(专职美术教师)上的不足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这套教材逐步被没有电脑绘画课的浙美版教材所取代,但无论如何这种新媒介已经进入了美术教育领域,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数字绘画”教学是未来美术教学的发展方向。数字绘画通过虚拟技术实现对绘画艺术品效果的模拟,能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更便捷的方式。数字绘画在语言技法和形式上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作为艺术表现的新兴媒体,数字绘画作为新的艺术形式,不但能为传统的美术课堂解难,同时,其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它能给传统的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二、“数字绘画”课堂的教学实验分析及策略建议

(一)一次“数字水粉画课堂”技法的适应性分析和实验。有幸的是2010年9月我校配备了完善的硬件设施Wacom手绘板CTF-430,绘图软件ArtRage2.5,笔者以本校区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性教学研究,实践归纳行之有效的数字绘画教学方法,最终目标是在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的前提下探究适合小学生数字绘画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几点“数字绘画”课堂教学的策略建议:1.教学理念的确立是方向――由“数字鼠绘”转变成“数字手绘”。2.教学师资的转变是保证――专业教师指导教学,提升数字绘画作品的审美。3.教学内容的制定是基础――重新安排教材,进行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4.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课堂教学可行性方法探究策略。

三、对“数字绘画”课堂教学模式的讨论与思考

(一)作业评估与课程反馈

衡量“实验性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掌握了数字技术应用于绘画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的造型、色调、创意有明显提高。学生通过探索数字技术在绘画领域的应用,掌握了数字绘画这一艺术创作的新方法,提高了运用数字技术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他们的绘画水平在平时的造型课上也有了很大进步。

(二)学生的适应性调查数据――检验“数字绘画”课堂教学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从调查表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字绘画美术教学的认同度更高,被调查者都对这种教学方式较喜欢,只有极少数选择“没意见”。这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层次决定了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比较认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在案例和调查中可以看出,数字艺术有更生动逼真的画面展示效果,使教学内容、品质更为提高,数字绘画模拟美术绘画,作为新课程资源来辅助美术教学,确实是极为可行的教学模式。

(三)“创意”为先,“特效”为辅――把握正确的评价原则是“数字绘画”教学的灵魂。“数字绘画”创作要注意保持学生个性,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风格,不轻易否定学生各种尝试。作品强调情感表现和绘画性,避免技术化、程式化、无情感的作品。可结合其他技法制作综合绘画,教师提供相关协助。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调技术为艺术所用,强调数字绘画的绘画性,强调绘画语言的探索,注重作品情感的表现。避免把作品画成装饰画或特效摄影。

四、“数字绘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普及的价值及成效

(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数字模拟美术绘画的功能颇具应用价值,可以增强教师美术专业能力,同时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性能力,他们在不断尝试中寻找方法和规律,寻找不同工具的特点,寻找工具之间重新组合所创造的模拟传统绘画工具的手绘效果。它和传统教学方式各自发挥其长处,数字技术的功能如此强大,就应以丰富、逼真与生动的特点,扮演好辅助美术教学的角色。将数字处理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改革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从多角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研究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数字绘画教学方式。通过网上数字展厅展出学生的绘画作品,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激励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字绘画的教学和学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可以使每个学生学有所乐,画有所乐。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不管是数字绘画还是传统的绘画,在教学目标上是没有冲突的,也不是一定要分出优劣来。

五、结语

数字绘画基于“现代化媒体艺术”的思想理念,是传统艺术适应数字时代的方式之一。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数字绘画的教学,此课题研究也得到了某区“某首席教师工作室”的支持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众所周知,美术课程是美术人才培养的基石,作为全新数字高速发展的新世纪的教师只有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和运用先进的现代的教育技术,才能完成培养综合型美术实用人才的任务。

第5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高热;降温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98-01

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病之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老年多发,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HIH 80%~90%有发热,由于高温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继发性损害,因此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控制高热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老年HIH高热患者多病情重,预后差,目前针对老年HIH高热患者研究尚不多见,现将我们于2008年6月 ―2010年6月对67例老年HIH高热患者采用电子冰帽、化学冰袋、温热酒精擦浴三种不同方法降温比较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按HIH诊断标准[2]确诊病人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60-76岁,平均69±1.67岁。CT或MRI示:脑实质出血,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20-40ml,平均31±2.45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 NDS)为30~40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y Daily living ADL)为60-70分,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免疫缺陷者,发病4~5天,体温38~40oC。

1.2降温方法

三组病人在性别、年龄、NDS、ADL、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子冰帽组24例,将病人头部置于电子冰帽头盔内密闭,头盔内温度控制在0oC±2oC,体温较高者(≥39.5oC),头盔内温度可控制在-2oC~-3oC,但不能低于-5oC,以防冻伤,当病人体温≤37.5oC以下且无反复高热为终止治疗时间。化学冰袋组21例,将化学冰袋置于病人全身大血管处,如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定时更换部位,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冰袋内冰块融化后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效果。冰袋终止放置时间同电子冰帽组。酒精擦浴组22例,对>38.5oC并持续高热者采用温热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时酒精的浓度为30%~50%,温度为32℃~35℃。物理降温无效并持续高热者(>39.5oC)采用药物降温。三组药物降温方法相同。

1.3观察指标及分析

以三组HIH病人30min内体温恢复率(≤37.5oC)、3天内体温恢复率、体温反复率、NDS、ADL、病死率为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为配对比较t检验及x2检验。

2结果

2.1降温效果和预后

三组比较,30min内体温恢复率以酒精擦浴为佳(P

2.2病死率

本组死亡31例,病死率为46.27%,其中电子冰帽组死亡7例,病死率为29.17%,冰袋组死亡10例,病死率为47.62%,酒精组死亡14例,病死率为54.55%,三组以电子冰帽组病死率最低(x2=8.23,P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是高血压最严重并发症之一,HIH的最常见部位壳核和丘脑出血,此类患者的发热属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持续高热和过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会引起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改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3]。另外高血压性脑出血时血肿、水肿压迫周围脑神经,使周围脑神经缺血、缺氧,而高热由于中枢氧代谢率增加,原本缺血、缺氧的周围脑神经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长时间缺血、缺氧可使脑细胞溶解、坏死,6小时以上不可逆转[4]。老年HIH患者基础病多,高热增加基础代谢率,明显增加了组织的能量及氧的消耗,加重了脏器的功能负荷,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护理工作量。因此选择恰当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和治疗是很重要的。

表1显示,酒精擦浴30min内降温效果肯定,但体温反复率高、3天以内恢复率低。电子冰帽组反复率和3天以内恢复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HIH病人头部处在0oC±2oC的恒温状态下,脑细胞处于“半冬眠”或“冬眠”状态,脑细胞代谢降低,耗氧量降低,减少脑细胞自溶坏死,达到保护脑细胞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同时在降温过程中病人不易发生冻疮和肢体受凉,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注意使用前用薄毛巾垫于冰帽内层,以防颈部、耳廓等部位皮肤冻伤,两耳用脱脂棉花塞住防止水流入耳内[4]。冰袋由于周围空气对流,温度不可能控制在0oC左右,且也不能使整个头部降温,且冰袋低温维持时间短,降温效果差,需频繁更换,所以对保护脑细胞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酒精擦浴只能起即时降温作用,不可能使因为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坏死的神经恢复功能。故生存者治疗前后NDS、ADL分数减少,电子冰帽组显著高于冰袋组和酒精组。

本组数据显示总病死率为46.27%,其中酒精擦浴组病死率最高。分析由于酒精擦浴时,病人体温极易反复,高热持续时间长增加HIH病人应激反应,使病人血压进一步升高,脑血管紧张度增加,脆性增加,容易引起再出血;且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引起病人病情反复〔5〕,从而导致病死率较高。一般认为体温下降1℃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电子冰帽降低了脑部温度和体温,使破裂的血管内血液的凝固加速,以达到快速止血或减少出血的目的,减少了病人因高热出现的病情反复,所以病死率较低。但由于电子冰帽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的应用。

综上所述,老年HIH高热的病人应尽可能采用以电子冰帽降温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和护理,且推荐高热6小时内即开始应用头部低温治疗[6],不仅降温效果好,而且还可以降低脑组织细胞代谢,减少脑耗氧量,改善脑细胞的通透性,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避免病人躁动,同时对原发病密切观察,早期予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程度,使病人平稳度过危险期,使其达到早日康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Geffroy A, bronchard R, Merekx P, et al. Severe traumatic head injury in adults: which patients are at risk of early hyperthermia[J]. Intensive Care Med,2004,30(5):785-790

[2]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的诊断及评分标 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朱大军。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3-211。

[4]潘玉芹,孙昕,尤莉.化学冰袋用于发热肿瘤患者的观察[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8): 7。

第6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 通腑祛痰活血法 急性脑出血 CRP IL-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146

资料与方法

收治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8~79岁,平均57±719岁;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9~78岁,平均56±418岁。所有患者均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血管疾病分类和诊断要点为标准[1]。同时排除肿瘤、急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11例为脑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同上),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45~78岁,平均68±9岁。两组性别、年龄、危险因子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等)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纤颤;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障碍者;用过抗血小板、抗凝及降纤溶栓药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基础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每6~12小时给药1次,持续3~5天;稳定血压,血压>200/110mmHg时,给口服卡托普利25mg,3次/日;预防或控制感染,选用青霉素360~480万U,静滴,2次/日;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液体量维持在1500~2000ml。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于入院第1天开始口服中药“星蒌承气汤”加减方(组方:全瓜蒌10g,胆南星12g,石菖蒲15g,芒硝6~10g,全虫吞服10g,丹参15g,郁金10g,枳实10g,水蛭10g吞服,牛膝10g,大黄3~6g)1天1剂,两次煎汁400ml,分2次服,可根据兼症(兼头晕者加钩藤、、珍珠母;如舌质转红而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阴液内耗,可加鲜生地、沙参、麦冬;兼气虚者可加入黄芪、党参、太子参;风邪重者加天麻、钩藤、牛膝)适当加减,并使大便控制在每日1~2次,便质软而不溏。同样治疗15天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标本采集: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l,标本室温放置,凝固后2000转/分离心10分钟,留取上清液,冻存于-20℃冰箱待测。24小时内、3天后、7天后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为CRP、IL-6。

检测方法:IL-6和CRP浓度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公司,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其他指标测定:测定全部患者的血清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DL-CHO)、空腹血糖(FBG)。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采用SPSS 12.10,统计软件包,组间数据显著性差异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结 果

第7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会计;统计;医院财务管理;结合

一、引言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属于医院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会计与统计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大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工作和统计工作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本文从会计与统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关系出发,然后进一步说明了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上结合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二、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互应用

1.统计方法在医院财务领域中的运用

统计学作为一种数量计算与分析的方法现已广泛的运用于医院的会计核算的各种环节中。首先,从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整理会计资料的过程来看,就需要运用统计学的数量管理方法。比如,医院财务会计中存货计量的平均移动法的原理就是统计学的平均数原理。其次,从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分析财务信息的方法来看也需要用到很多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比如,以统计指数为基础的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再次,随着各医院单位经营管理的日益精细,需要从会计分析提供对市场的预测和企业行为的决策,从而建立了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管理会计”,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医院提供生产经营上的决策。比如,采用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预测模型进行销售预测与成本预测等。

2.会计方法在医院统计领域中的应用

会计学反映的是微观计量行为,主要对医院的资金运转、流动情况进行反映,采用的是复式记账的方式,从各方面反映和记录医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统计工作中,也有许多指标要从会计工作中获得。比如,医院统计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负债核算,流动资金核算都采用了大量会计符号与会计平衡式,在这里统计核算的方法也都是采用了会计的复式记账的原理。另外,我国很多医院在部门统计中,也有很多指标需要从会计核算中获取。

3.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结合的作用

(1)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今后医院医药分离的核算基础

根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对药品进行统计分类时,必须把药品的收入与其相应的支出情况单独列出,而相应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应根据这些要求把药品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分别从医疗收入和支出中进行分列。

(2)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的保障

根据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有关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要对各类医保病人的门急诊、病房医疗收入的报表统计并单独列出,从而进一步分析各类医保病人的治疗质量与产生的医疗费用情况。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上,也要把各类型医保病人在就医过程产生各类费用进行单独核算。

(3)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医院有效开展日常财务工作的保证

医院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包括病人门急诊次数核算、医生工作量核算、医院各项成本开支,药品收入,病人各项医疗费的核算都需要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而这种统计的核算要采用会计复式记账的方式进行,医院采用的核算计量原则,是统计与会计核算都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三、会计与统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上结合的措施

1.改变医院部门设置,调整统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

医院财务管理上要有效的结合会计与统计工作,首先要对部门设置上进行改变,应把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归入财务部门,这样使其在工作中自然的与后面的会计工作结合起来,另外管理人员也要把对统计工作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使统计工作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都承担一部分会计核算或统计工作。

2.进一步提高医院会计与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会计与统计的有效结合,要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工作人员和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需要,对于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要增强其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掌握运用会计记账的方法,对于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提高其统计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完善医院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统计与会计有机结合的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分析系统,对于医院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分析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进一步结合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统计与会计工作,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此系统对医院内外部各种信息进行统计与会计核算处理,从而加强医院的事务预测、财务分析和控制功能。

五、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的结合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与统计的结合也将日趋紧密。笔者深信,通过政府、医院以及相关财务管理部门的努力,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工作也将开辟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6-19.

第8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我国现有本科以上财经院校110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和自治区都设有在内涵上隶属于财经院校的地方商科院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财政部共批准了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752个,湖南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07年获批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几年的建设,我们深切的体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好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结合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调查的结果,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后,得到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包括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可以用下面的人才能力体系图图1来表示。

一、从毕业生知识类别看课程设置(见表1)

二、从毕业生就业能力看课程设置

具体而言,毕业生就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从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看,内容如表2。

表2

能力类别 能力要素 课程设置 考核标准

通用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 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能力和商务英语对话能力。 大学英语、口语、听力

商务英语、外贸英语 四六级

计算机应用能力 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能够运用电脑网络处理单据及各类文件 计算机基础、数据库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就业创业能力 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学分的获得

专业基础技能 营销调研技能 国际市场调研、预测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推销的能力 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员资格证

会计统计技能 帐篷登记、报表编制及费用核算能力;利润核算、效应分析能力、统计分析能力 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财务管理 会计师

数据分析技能 对经济、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及应用

专业综合能力 国际商务能力 进出口业务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交易磋商,订立外贸合同的能力;熟练填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网上交易、利用EDI通关的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通关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 单证员

跟单员

电子商务师

国际结算能力 熟练运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工具的能力;开立、审核信用证的能力、防范收汇风险的能力 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组织货物运输能力 为进出口货物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为进出口货物合理投保的能力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概论、国际物流原理及实务 货代员证、报检员证

处理外贸函电能力 对外贸易洽谈能力;处理日常业务函电及其他业务的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 商务谈判师

第9篇:会计统计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 财务会计报表; 统计财务报表; 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统计与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二者在研究对象和基础理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又在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统计的服务对象则侧重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在使用方法上,会计主要用于价值形态的管理,反映的是价值形态,而统计既反映价值形态,也反映实物形态;在特点上,统计及时、全面、灵活,会计则实际、准确、严谨。虽然统计和会计存在差异,但财务统计核算离不开会计核算,财务统计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结合统计核算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统计与会计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一、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相同点

(一)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资产负债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分配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其他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会计账户核算资料。

(二)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三)部分审核关系相同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有些审核关系和会计公式是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二、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一)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不同,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而会计报表的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2.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不同: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报报告期别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

(二)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根据会计账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这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累计折旧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如企业填101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103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各单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在单位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净额)”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

(三)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净额)+存货。类似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2.利润及分配部分

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一步推算下来的,前面已说过到“营业利润”指标,统计和会计核算关系都是一致的,但是“利润总额”指标,统计与会计在报表设计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会计报表利润总额是根据“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得出的。而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上的利润总额不含营业外收支,所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之间不存在审核关系。

三、对于做好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统计业务的一个难点。因此把握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正确统计财务情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现在各行业规模以上的单位都有上报统计年定报表的义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上报统计财务报表。要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对统计财务报表上报要求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没有遇见过的问题很多,而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定会影响到统计财务报表。因此应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对统计指标与会计科目的不同,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解释。

(二)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由于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建议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基层统计人员把实际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有利于上级统计部门随时了解报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1.兼顾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需要,设立各行业的问题反馈专栏,使各行业能将问题分门别类的及时提交上报,同时能了解到上报统计数据的问题和情况公告。2.保证反馈的具体信息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处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将各行业问题分类总结后,上级统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上予以解答,也将减少政府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重复解答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一段时间后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汇编成册,下发到各下级单位。这样可以利用网络提高统计报表填报的正确率和办公效率,较好地满足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需求。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以进一步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统计信息体系。

(三)开展财务统计分析

如何使用和分析财务会计指标,开展财务统计研究,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为统计工作服务,是统计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解决此问题首先要解决统计教材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在统计学历教育和职称培训中都有会计和统计课程,但课程都过于专业化:会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在统计工作中如何使用会计报表的内容;统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如何使用统计理论和大量的核算资源对会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内容。建议编写会计统计兼顾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且教材不能照搬统计和会计类课程教材,它应既包括统计和会计的基础知识,又兼顾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还应有统计人员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统计财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而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会打开一片统计分析的新天地。

(四)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财务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区别,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强对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让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理解:统计和会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应当有跳出会计的观念才能进一步了解统计、学习统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统计报表的要求,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