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第1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 市场现状 组织体系 完善

引言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主要包括广义范畴改革与狭义范畴改革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对农村资金的流动进行引导,后者主要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1]。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进行分析,以了解农村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呈现出单一不完善性。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保险体系以及农村合作银行等,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主要局限于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机构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单一属性。

第二,村镇银行筹资困难性显著。村镇银行大多设立于县城地区,虽然是农民的银行,但基本上也属于穷人的银行,受地区开放程度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村镇银行在筹资方面存在显著的困境。加之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与国有商业银行等相比,居民对其认可度较低。另外其银行网点较少,不能有效吸引农民存储,导致其发展困境的出现。

第三,农村金融环境相对较差。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其功能趋于弱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与商业银行金融支农力度均呈现出减弱的发展趋势,另外农村金融历史包袱较为沉重,经济效益不佳[2],难以有效推动农村 市场的深入发展。

二、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应重视双重四元金融机构的有效构建,一方面强调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与民间金融机构的组成,同时还需要重视证券、银行、保险与信托租赁四种金融业务组织的作用。

第一,按照股份制原则,改革现阶段中国农村信用社,使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农村信用社是现阶段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首先改革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根据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股份制改革是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方向,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模式。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区别对待与分析,在坚持股份制改革的前提下,要充分符合地区发展特点。比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并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在原来县联社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核算,并进行重新登记,设置股权、法人治理结构与基本管理形式[3]。再比如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以按照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对原有信用社进行规范,国家需要采取有力的支持对策,以有效推动其深入发展。

第二,加强县级以下农业银行的建设,提高农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推动力。国家要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突出强调国家银行的重要作用,农业银行作为国家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充分发挥其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通过其资金、网点与技术等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国有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银行的优势特点可以发现,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农村,农业银行通过占领大部分的农村市场而有效的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应强调农业银行的这一农业属性,加强农业银行县级以下机构建设,结合农村乡镇实际进行必要的改组与合并,加强机构内部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三农提供更多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内容。

第三,将农村邮政储蓄并入农业银行,以不断规范金融市场。中国的邮政储蓄事业发展对金融市场的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深入改革,邮政储蓄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较高的资金价格、不合理的计价方式、只存不贷的服务内容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因此从规范农村金融市场与金融秩序的角度分析,应当逐步撤销邮政储蓄银行,将其并入农业银行,同时县级以上的邮政储蓄机构也可以并入其他的国有商业银行,以充分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近些年以来,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开始日益展现出来,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三农的发展需要农业保险、财产保险,同时也需要人寿与医疗保险,因此应充分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建立健全农村保险机构,扩大农村保险内容与服务种类。这要求相关部门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单位,办理农业与养殖业保险,在保险办理过程中还需要强调强制保险与资源保险的有效结合。

第五,有效引导村镇银行的发展,推动村镇银行合作组织的形成。中国村镇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完善对农金融服务的竞争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在政策上要给与一定程度的倾斜,帮助其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进而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融资的基本要求,这里需要充分强调政策性支持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性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方式与途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即货币化程度的加深、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以及储蓄中介功能的减退等。农村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与金融体系的科学发展,构建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化经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32(4):103-114.

第2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定位偏差;对策

1.村镇银行设立时的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的分布出现了不合理的局面,虽然拥有较多的金融机构,但是运营效率却相对低下,运营效率与资产负债规模出现反比例增长的趋势。因此,在区域定位上,村镇银行的定位主要为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在客户定位上,由于农民和小型企业的经济较弱,创收能力不强,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它们却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村镇银行的定位主要以农民和小型企业为主。在产品开发上,村镇银行的定位主要以小额信贷为主。①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一般为2—10万元的小额贷款,其中2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担保,只需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且贷款的期限较灵活,利率也可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略作上浮自行商议决定。

2.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的表现

2.1 区域定位的偏离

由于其商业性质的盈利性,为了最求利润最大化和规模经济的发展,这也往往使得村镇银行偏离其原有的区域定位,将经营的中心偏向农村以外的县域地区。

2.2 客户定位的偏离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为了减少自身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资本风险,村镇银行将客户定位于县域的一些中型企业和具有优质资产的龙头型企业,对于真正需要资金运作的小型企业和贫困的农户却忽视,甚至对于无法提供担保的农户不予贷款,这就造成了村镇银行客户定位的偏离。

2.3 产品开发的偏离

村镇银行在金融产品开发上以中高端客户群为重点,对于无担保能力的客户群,往往忽视,这也脱离了原有设定的以农村小额信贷为主要产品开发的方向。

3.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产生偏差的原因

3.1 村镇银行的商业性与政策性存在冲突

小型企业和贫困农户往往具有风险大、资金担保不足的特点,村镇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必然会把大部分资金投向风险性更小、抵押担保更安全的中型企业和较为富裕的农户群体。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及注重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下,村镇银行会忽视农村当地贫困户的资金需求,偏离了原本服务“三农”的初衷和政策。

3.2 村镇银行的风险可控制性弱

现阶段主要能约束村镇银行经营行为的法律和规章主要是《商业银行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前者侧重于监管方对整个银行业的宏观把握,后者主要体现在村镇银行的发起、具体经营管理、公司治理等操作层面,后者对村镇银行的退出机制都没有很明确的规定,仅有的几点也是体现在风险监管指标上,重点关注点在资产质量上,而对具体的支农却没有详细的规定。针对农村中小型企业和贫困农户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情况,目前没有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这造成了村镇银行风险可控制性弱的主要原因。

3.3 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

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相较一般的商业银行来说很小,在社会的知名度不高,因此造成了人们对于村镇银行的认识度不够,多数农户质疑将钱存在村镇银行是否安全。据浙江龙湾农业合作银行的调查,82%的居民认为村镇银行是“杂牌军”,钱存进去会打了水漂;45%希望将钱存人势力较强的信用社;37%希望将钱存如国有银行;仅10%愿意将钱存入村镇银行,目的是支持其发展;另有10%将钱存人村镇银行,目的是希望得到优惠贷款。

3.4 国家的优惠政策扶持缺位

尽管基于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加之农村经济收益低和风险高的特点,应该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在财税和金融政策上的照顾。但是,村镇银行发展初期的办公开销和房屋购置等费用并未享受国家的补贴,补贴额度过低等原因也造成了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的缺位。

4.矫正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的对策

4.1 制定精准的市场定位

只有立足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农村地区的优势,凭借本地化从业人员在当地的社会人际关系,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这不但能够避开和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竞争,还能够巩固自己在农村地区的地位。

4.2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村镇银行要凭借在农村地区的外部优势,因地制宜,努力创新符合当地情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经营方式,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错位竞争,针对不同的市场、客户来制定不同的市场战略。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不偏离原有的市场定位。

4.3 拓展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在国家原有的资金支持上,要努力降低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成本,减少经营和管理中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让更多的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了解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和意义,让其了解村镇银行所开展的业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要设立更多的银行分支机构,拓宽自身的业务和服务渠道,及时了解当地农村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快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就能更好的拓展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央银行应给予其再贷款的支持,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利率管制上要适当的放松。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这样才能使村镇银行的资金得到安全的保障。相关政府和部门要对村镇银行的建设给予鼓励,并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金融监管部门要出台相关的监管措施来指导和防范村镇银行的业务和信用风险,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来加强对当地村镇银行的有效监管。(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笑尘.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分析:中国,《西部金融》2009年第6 期

[2]邱峰.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离及其矫正策略研究:中国,《吉林金融研究》2012年第4 期

[3]程昆.吴倩.储昭东.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中国,《经济问题》 2009年第2 期

[4]郭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中国,《武汉金融》2008年第4期

[5]刘虹.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问题分析:中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第21卷第12 期

[6]孟磊.我国村镇银行偏离“三农”的必然性分析:中国,《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7]阮勇.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善建议——从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入手:中国,《农村经济》 2009年第1期

[8]吴治成.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师》2010年第2期

[9]张宏斌.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探析:中国,《金融时报》2012年11月15日第012 版

[10]张纪安.谭春兰.浅析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策略:中国,《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第6期

[11]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3 期

[12]邹力宏.姚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中国,《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4期

第3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金融探索的又一项重大创新。自2007年国家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来,村镇银行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拓展农村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研究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繁荣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村镇银行的属性及经营模式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服务都是中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薄弱的环节,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农村对金融的需求又得不到满足,主要融资方式是非正规甚至非法的民间高利贷。发展村镇银行是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

1、村镇银行的属性

我国的村镇银行是在借鉴西方国家社区银行的模式,以及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理论上村镇银行具有社区银行的属性。按照国际通常定义,“村镇银行”是指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自主设计、独立经营,主要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其具体属性为:设立地区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为“三农”和当地乡镇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门槛低,最低只要求100―300万人民币;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的存款,且限定资金主要投向本地客户,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资金自主支配权大,决策灵活。村镇银行的这些属性使其成为当地农民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选择。

2、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

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管理部式。采用此种模式的主要是城商银行和外资银行,例如包商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农村金融部和村镇银行业务部。以汇丰村镇银行为例,其设立的村镇银行业务部对其所有的村镇银行负有管理职责,相当于是村镇银行的总部。第二,村镇银行控股(集团)公司式。我国较多大中型银行都有意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集团化管理,例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第三,股东共同管理式。这种模式被部分村镇银行采取,有利于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这种模式下,村镇银行股权比较分散,发起行在管理上起主导作用。第四,分支机构管理式。为承担社会责任和跨区域发展的需要,部分银行以独资的方式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域设立村镇银行。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村镇银行设立的准入条件、设立方式、监管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并选择四川、湖北、青海等6省进行试点。2007年3月1日,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建设拉开帷幕,特别是2007年10月银监会将试点地区向全国推广后,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近成立的一家是2014年1月15日,宁波鄞州农合行新疆村镇银行管理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截至2013年10月,全国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000家之多,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国31个省份村镇银行的全覆盖,全国1880个县市的覆盖面超过50%,中西部地区组建620家,占比62%,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和服务充分性明显提升。截至2013年8月末,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达520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228亿元,小企业贷款1598亿元,两者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9%;累计向111.9万农户发放贷款3097.5亿元,累计向28.9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329.5亿元,支农支小的特色显著。

由图1中的资料分析可知,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始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2006年末,我国银监会通过相关法律放宽了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所有社会资本均可以到我国农村地区建设村镇银行机构,这一年成立了19家村镇银行,迈开了第一步;二是发展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历了一年的试点探索之后,2008年、2009年两年新增村镇银行分别为72家和57家,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三是提速阶段(2010年1月至今),这四年新增银行数量惊人,分别达到了201家、187家、265家、199家(截至2013年10月的数据),投资建设村镇银行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建设村镇银行的队伍当中。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银行的建设步伐还会不断加快。

当然,虽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受制于现实的种种情况,阻碍我国村镇银行进一步壮大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三、当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筹集困难,运营成本较高

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储蓄存款的增加。另外,村镇银行是一个新生金融机构,由于对其缺乏了解,农民更愿意把闲置资金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降低资金风险。而且,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机构,网点少,办公设施落后,不能开展对公业务,进一步降低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由于村镇银行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只能向当地的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导致贷款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相关数据显示,部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已经严重超过了75%的监管红线,个别甚至超过了100%,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贷款需求旺盛与存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

2、经营风险偏高

首先,农业属于弱势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风险要大很多,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使得农户小额信贷容易形成呆账坏账;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信息落后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高市场风险。其次,农户自身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财产较少,加上农户缺乏通畅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投资获利能力不高,信用意识淡薄,一旦农户出现违约的情况,村镇银行强制执行没有保障,存在着极大的信用成本风险。

3、市场定位偏离办行宗旨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当地的“三农”和乡镇中小企业以及县域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然而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企业的首先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严重不完善的情况下,部分村镇银行在利润的诱惑下会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从当前村镇银行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村镇银行将资金投放在贷款金额较大的企业或是能盈利的优质项目上,面向大客户和高端客户,这种行为背离了既定的服务“三农”的办行理念。

4、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现代金融业务是一项日益复杂的工种,对工作人员的金融、税收、数学、会计、审计、计算机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由于村镇银行属于民营经济创办的“私人银行”,并且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稳定的工作性质难以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目前成立的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员工只有大专学历,与国有商业银行本科以上员工占50%以上相去甚远,更不能与股份制银行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70%以上相比,并且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金融领域专业培训,业务的不熟练增加了经营成本,也降低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持续发展。

5、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村镇银行虽然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办行宗旨,但是当前政府在支持其发展的企业奖励、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不够,尤其随着村镇银行的逐渐成长,政府对其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都有所降低。另外,村镇银行的结算系统孤立,大型银联公司对村镇银行这类小型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支持上与其他银行相去甚远,导致其不能办理信用卡、银联卡等业务,降低了其竞争力,阻碍了其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进一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充满了竞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为了实现村镇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一方面,可以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金,较高的资本金可以帮助村镇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尤其在当前吸储困难的情况下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加强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可以和他们签订协议,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他们充裕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再者可争取早日进入全国银行拆借市场和在政策的允许下发行债券、票据等融通资金。

2、引导村镇银行建立严密风险防控机制

一方面,监管机构加强监督,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完善的银行组织系统,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对信贷风险的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因信贷人员的素质或者主管评估失误造成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借鉴创新模式,如借鉴我国农业银行的“三户联保”模式,即三户农民相互监督和督促,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较高的还贷率,而且可以增强风险防控水平。

3、立足县域、面向三农,服务乡镇中小企业

村镇银行的建行宗旨和自身特色就是“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也是其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应始终坚持立足县域,吸收城镇闲散资金,重点支持农户、乡镇中小企业,严格限制村镇银行资金的投向,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提供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4、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人才是任何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在村镇银行建立初期,高素质的人才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两条方针。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步伐,积极引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出众的高级工作人员,发挥他们帮、传、带的作用,帮助其他员工快速提升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强化员工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相关农业特长、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才队伍。自身培养的人才队伍成本相对引进低,知识更专业,归属感更强,更适合村镇银行的发展。

5、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在企业奖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向村镇银行倾斜。政府对银行的奖励对象不能仅仅限于当前新成立3年之内的村镇银行,对成立满3年的银行也应每年进行一定奖励,以表彰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将村镇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时限,激发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也应该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

另外,村镇银行应加强宣传,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公信力,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到村镇银行建立的目的、意义以及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乡镇企业来办理存贷款等相关业务,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2] 孙爱琳、彭玉镏: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 李晓春、崔淑卿: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3).

[4] 王修华、贺小金、何婧: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0(8).

[5] 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

[6] 彭浩、邢欣: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4).

[7]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

[8]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9] 苗绘、张慧玲、李海申:提高农村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

[10] 周才云、张毓卿: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及解决思路[J].征信,2014(1).

[11] 戴玉刚: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

第4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吴 杰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农村微型金融组织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5条完善贵州农村微型金融组织、促进其服务于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贵州 农村微型金融组织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设

一、贵州农村微型金融组织现状

按照组织理论和制度理论,结合贵州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实际业务开展情况,贵州农村微型金融组织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村镇银行。二是准正式金融组织。包括:小额信贷公司,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捐赠或援助项目资金建立的村基金或协会。三是其他非正式农村民间微型金融组织,如和会等。

(一)贵州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从2006年12月,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2008年9月,贵州首家村镇银行——毕节发展村镇银行建立并开业后,到2012年12月,贵州已有20家村镇银行(见表1)。同时,2012年,贵阳白云德信村镇银行、贵阳南明富民村镇银行、贵阳云岩富民村镇银行、清镇信邦村镇银行、金阳富民村镇银行、镇宁汇商村镇银行、从江月明村镇银行、遵义县汇隆村镇银行等8家村镇银行已经获得了银监会的开业或筹建批复许可。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贵州村镇银行法人机构12个,机构个数15个,从业人员366人,资产总额为22亿元。

表1 贵州省2008—2012年村镇银行发展情况

时间 名称 机构数(家)

2008年 毕节发展村镇银行、龙里国丰村镇银行 2

2009年 贵阳花溪建设村镇银行 1

2010年 平坝鼎立村镇银行、织金惠民村镇银行 2

2011年 铜仁丰源村镇银行、息烽包商黔隆村镇银行、仁怀蒙银村镇银行、都匀融通村镇银行、黔西花都村镇、水城蒙银村镇银行、兴义万丰村镇银行 7

2012年 黄平振兴村镇银行、绥阳县黔北村镇银行、盘县万和村镇银行、六盘水钟山凉都村镇银行、施秉金鼎村镇银行、毕节金沙富民村镇银行、毕节大方富民村镇银行、毕节纳雍富民村镇银行 8

合计 20

(二)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情况

从2006年8月,贵州第一家小额信贷公司——江口华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江口县挂牌成立后,贵州小额信贷公司迅速发展,到2012年9月,贵州小额信贷公司187家,从业人员1882人,实收资本54.59亿元,贷款50.67余额亿元(见表2)。

表2 贵州省小额信贷公司统计情况

时间 机构数量

(家) 从业人员数量(人) 实收资本

(亿元) 贷款余额

(亿元)

2010年12月31日 79 839 18.46 16.05

2011年12月31日 131 1330 39.22 37.56

2012年9月31日 187 1882 54.59 50.67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分地区统计情况表(2010-2012),/publish/ /

(三)贫困村互助资金发展情况

2006年以来,贵州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数量不断增加,到2011年底,全省41个县(市、区、特区)共有297个贫困村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资金总规模7752.61万元,全省共组建了2653个互助小组,累计入社农户4.27万户,其中贫困户2.26万户,累计借款1.71万户次,其中贫困户1.07万户次;累计发放借款9047.6万元,其中贫困户3969.48万元;累计还款额6440.78万元,借款归还率71.18%。2012年,贵州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安排了66个贫困村省级互助金试点,试点村总数达到363个。

(四)捐村基金(协会)在贵州建立与发展情况

1995年,国际渐进组织、国际鹤类基金会、贵州环保局出资与合作,在威宁草海保护区村寨发展项目中,设立了渐进项目和村寨发展信用基金。1997年,兴仁县政府成立了UNDP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办公室,同时还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贵州省乡村发展协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机构——兴仁县农村发展协会,实施小额信贷工作。1998年,亚洲开发银行与中国政府合作在贵州纳雍开展的社区扶贫示范项目,建立了社区发展基金。2005年,香港社区伙伴资助,贵州省农科院现代农村发展研究所与望谟县政府实施的望谟参与式扶贫项目,将社区发展基金作为其中的一个子项目。2008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本家族计划国家协力财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贵州雷山等县实施的全民参与综合扶贫试点项目,将村滚动资金作为一个重要的子项目活动。

二、贵州农村微型金融组织面临问题

(一)村镇银行面临“四大”问题降低其“支农”功能

一是地区分布不均衡,分支机构少,覆盖面低。全省20家村镇银行在各市州分布为:贵阳市2家,安顺市1家,遵义市2家,六盘水市3家,毕节市6家,铜仁市1家,黔南州2家,黔西南州1家,黔东南州2家。2012年获得筹建或开业的村镇银行中,贵阳市有5家,安顺市1家,黔东南州1家,遵义市1家。贵阳、毕节、六盘水村镇银行发展比较多,基本上能达到1个县(市、区)1家,其他市州都相对较少。同时,在已成立的20家村镇银行中,仅有毕节发展村镇银行建立一个支行,花溪建设村镇银行目前设立了两个分支行,平坝鼎立村镇银行设立一个支行,其他村镇银行基本只有一个网点。二是“城市化”问题突出。贵州20家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中,除了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在花溪区青岩镇设立了一个分支网点外,其他村镇银行的服务点实际都在县(市、区)城里,作为出资仅有1亿元左右的微型金融机构,其服务的范围本身就比较窄,把服务点设置城里,难以满足服务农业、农村,特别是为农户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功能。三是商业化现象突出。实际操作情况下,贵州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最大股东绝大多数是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入村镇银行。例如,2011年5月成立的兴义万丰村镇银行,截止2012年3月,累计发放贷款85笔,总额12880万元,其中累计投放涉农贷款9665万元,占累计发放贷款的75%,但在涉及农户贷款上仅有100多户,即使每户平均贷款1万元,所占贷款的比例也很小。四是服务产品单一,涉农产品更少。例如,花溪建设村镇银行 的五个贷款产品中,只有“金稻田”涉及农户;水城蒙银村镇银行的保易贷、抵易贷、商易贷、车易贷实际都不是针对农户设计的;兴义万丰村镇银行的质押贷款、房屋抵押贷款、个人信用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基本都不针对农户贷款。

(二)小额信贷公司的性质、管理、后继资金不足、贷款对象倾向等问题不断突现

一是“只贷不存”的安排决定了其性质。按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这就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并非金融机构。二是监督管理比较松散。多部门、多层次管理监督体系使得公司成立后,难以得到持续有效的监管,造成监督管理上的松散。三是后继资金不足。虽然《指导意见》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人资金,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缺乏信用资质,占公司资产主要部分的小额贷款不能用于担保,很难满足银行的融资条件。四是小额信贷公司贷款额度越来越大,贷款对象越来越倾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2006年,江口华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公司对贷款的额度进行了限制,规定单笔贷款规模不得超过全部资本金总额的2%,并规定“三农”贷款比例不得低于30%。而根据龙华平(2011)的调查,在贷款对象上,华地主要以个体经营者和农户作为目标主体,农村个体经营户占贷款对象的72.2%,其余主要为农户贷款。贷款主要以3个月期和6个月期的短期贷款为主,短期贷款占77.67%,其余贷款为1年期(含1年)以上贷款。平均贷款金额在1.1万元左右,高于2万元以上的贷款业务相对较少。而根据黔商市西小额信贷公司在其网站公布的情况,其贷款业务范围基本上都是针对个体工商户或中小企业,并且贷款成功的金额都在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到100万元。

(三)贫困村互助资金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互助资金的注册管理问题。目前,贫困村互助资金监管主要由扶贫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和指导,由于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组织类型尚未确定,而应该到什么部门注册登记管理也没有明确,如果将其归类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应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从贵州实际来看,2006年至2011年的中央和省级297个试点中,尚有134个试点由于各种原因未登记注册,有5个试点在乡镇注册,156个试点在当地民政局进行了注册,2个试点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二是没有发挥监事会的功能和作用。贵州贫困村互助资金在运作过程,监事会的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例如研究调查某村互助资金时,访谈一位监事会成员,发现他对该村互助资金借贷和还款情况一点也不知道,甚至连村里农户谁获得了贷款都不知道。三是变相多贷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互助资金存在一个农户找了10个农户签名,直接贷款几万元的情况,一个农户就借用很大的比例,既使别的贫困农户无法获得借款,也大大增加了资金还款的风险。四是相关事务的公开问题。贫困村互助资金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事务不公开,操作不透明的现象。例如按照操作指南要求,理事会应公告农户借款情况和每月还款情况,但在案例村的调查发现,农户借款和还款情况并没有采用任何形式向社员和村民公开,应该访谈的村民没有一个了解谁获得了借款,也不知道借款农户的还款情况。

(四)捐村基金(协会)数量少、覆盖面窄

尽管援村基金的运作效果较好,在农户受益的同时,实现了保值和增值。但毕竟援村基金(协会)的数量很少,能受益的农户也很少。

(五)“合会(转转会)”等非正式金融组织风险巨大

除正式和准正式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外,贵州农村还存在其他非正式微型金融组织,如地下钱庄、“合会(转转会)”等。尽管这些非正式微型金融组织在农民急用钱时解决了一些问题,如“合会(转转会)”由关系好的村民把钱集中起来,最需用钱的先用,然后按规则每个村民用完为一轮,解决了村民在建房、红白喜事等急需问题。但是也存在着相关机制不完善,会首会员权利义务不明确,成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监管,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还可能出现由普通“合会”向“以集资放贷”为目的的非法集资式“合会”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贵州农村微型金融组织的“支农”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对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的“支农”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完成考核的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从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励,增加他们“支农”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各类农村微型金融组织的监管力度

特别是对小额信贷公司,应该明确具体部门对其经营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对民间“合会”,只要会员人数、金额、会首及会员资格及其他有关条件达到法律规定标准,应让其转型注册登记.依法设立,防止其向“以集资放贷”为目的的非法集资式“合会”转变。

(三)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

2012年5月,贵州省有5家获得支农再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4家;支农再贷款发放余额6557万元,较年初增加5407万元,同比增加6207万元。应该更进一步扩大范围到小额信贷公司,并增加支农再贷款金额,改善他们“支农”后继资金不足问题,引导和支持我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三农”信贷投放。

(四)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监管力度

定期跟踪和检查贫困村理事会、监事会职能发挥情况,增加操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强调决策、管理、监督过程中的贫困农民参与,培养贫困农民的能力。借鉴捐村基金(协会)的成功经验,在已有捐村基金(协会)的村开展村互助资金,可以将财政扶贫资金注入捐村基金(协会),并严格按照《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指南》,使其改革和转变。

(五)对运作良好的贫困村互助资金和捐村基金,应放宽政策,促使其向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转变

贫困村互助资金和捐村基金今后应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政府和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问题,对于出现问题的,应该及时整改,要求其规范操作。对运作良好的贫困村互助资金和捐村基金,应放宽政策,促使其向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转变。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扶贫办信贷扶贫处.全省2012年首期贫困村互助资金管理人员培训班在习水县成功举办[OL].贵州扶贫开发信息网,2012(08).

[2]龙华平.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N].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3]管毓和,等.草海村寨发展项目的进展,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草海的战略和实践(续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4]刘瑶.欠发达地区合会法律规制研究——基于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合会的分析[OL].豆丁网,2007.

第5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第6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三农”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53

1村镇银行兴起的背景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加大了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提出了完善的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有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内容。为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无法提高,农民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文件)、《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文件)等相关文件,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11河南省濮阳县经济金融发展情况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华北平原南端,黄河下游北岸,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油气蕴藏面积300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4亿吨,天然气储量330亿立方米。生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全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改革开放以来老城区个体工商户长期繁荣发展,现在有8537家,是濮阳经济的支柱和金融业发展的丰沃土壤。

濮阳县具备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空间。近几年来,濮阳县的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快速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24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3元,增长1064%。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金融服务供给增加相对缓慢,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银监部门的调查,2015年濮阳县各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势明显,达79亿元之多,增幅2605%,而贷款却相对增长迟缓,增加311亿元,增长1253%。由此可见,在濮阳县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濮阳县的金融业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快速发展和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金融网点覆盖面窄,农村地区的储户存取款不方便,金融服务效率较低。贷款条件过高,获取服务不便限制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12濮阳鹤银村镇银行简介

濮阳鹤银村镇银行以发起方式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鹤壁银行出资2550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51%,企业持股不超过规定的10%,单个自然人持股不超过规定的5%。截至2013年3月,濮阳鹤银村镇银行共发放涉农贷款7495万元。

2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

21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资金来源匮乏。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信贷业务,满足“三农”对资金的需求,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农户的储蓄存款。然而由于受到自身发展情况及外界条件的限制,其存款规模较小,因此村镇银行往往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以鹤银村镇银行为例,其目前成立时间较短,从农户中获得的资金来源较少,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

(2)信誉度和社会知名度低。村镇银行在近几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发展历程相对四大国有银行及大型商业银行比较短。由于属于新兴的金融机构,人们对村镇银行并不是很相信,对其信誉情况也持怀疑态度。因此,村镇银行面临着信誉度和社会知名度低的困境。出于这些担忧,农民不愿把钱存入村镇银行,这也造成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有限的问题。除了主发起股东外,村镇银行绝大多数股东都是民营企业,也造成了客户的不信任,以鹤银村镇银行来说,除鹤壁银行外,其他股东都为濮阳本地私人企业或自然人。

(3)村镇银行难逃网点扩张之嫌。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都在施行跨区域经营,而银监会对此要求较为严格,设立村镇银行似乎可成为其变相扩张之捷径。以鹤银村镇银行来说,发起单位鹤壁银行就是总部在濮阳市邻市的鹤壁市。借助村镇银行政策,鹤壁银行成功将网点建立在了濮阳。邻市银行因为地域关系而不熟悉本地业务,也是鹤银村镇银行初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4)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制约其盈利性。一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收入费用率通常为15%左右,农村信用合作社通常为22%~30%,而村镇银行则高达40%以上。在贷款管理方面,农户贷款通常为小额贷款,客户管理方面单位成本较高,加之村镇银行信贷人员多为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问题必然造成贷款管理成本的增加。

22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

多种风险并存风险管控能力亟待加强。村镇银行由于在设立时便严格限制其经营地域,仅在乡镇经营,许多村镇银行将其经营集中于当地个别行业,一旦出现地区性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村镇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与规避能力便会造成其整体风险的巨大损失。而在人员配置方面,大多村镇银行除董事长、行长等少数几人由出资参股银行金融机构选派,其他均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尤其两三人组成的部门难免会使经营治理制度流于形式,增加操作风险。比如鹤银村镇银行,于2015年公开招聘2名副行长,并且基层员工流动性也大,经常性招聘柜台人员。

3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31服务“三农”,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由于村镇银行主要的经营区域和服务对象都是农村地区,而农村金融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它们的金融需求也表现出多层次性。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产品服务,因地制宜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题,濮阳鹤银村镇银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墨,量体裁衣,根据濮阳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积极推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工作。

32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在业务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由员工素质决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机构的社会知名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此外,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社会认知度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鹤银村镇银行以“龙都贴心人的银行”为宣传口号进行品牌建设,就是有目的的建立品牌核心竞争力。

33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对于村镇银行面临的资金来源匮乏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求缓解该问题。一方面,针对村镇银行,政府应建立专项的基金对其进行扶植帮助。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大力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在税收及与其相关的各项费用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李学春乡村银行运作模式及借鉴[J].东岳论丛,2009(4)

第7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经营现状 对策建议

一、山东省村镇银行机构人员情况

(一)机构设立情况

2008年11月,山东省首家村镇银行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2012年末,山东省辖内的村镇银行达到5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人民币32507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额625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额在10000万元以上(含10000万元)的村镇银行11家,注册资本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8家,注册资本额最低的2000万元。截至2012年末,山东省17个市除聊城外,各市都已设立村镇银行,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分支机构,服务范围有限。

(二)从业人员情况

山东省2011年度34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022人,平均每家村镇银行30人。从业人员数量最少的村镇银行只有20名员工,充分体现了村镇银行属于小银行的典型特点。本文对6家样本村镇银行195名员工的年龄、学历和从业来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员工年龄结构分析,在20—25岁的104人、占比53.33%,26—30岁的59人。从员工来源结构分析,大学毕业生91人、占比46.67%,企业财务人员等46人、占比23.59%,银行机构人员58人、占比29.74%。从员工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学历154人,专科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9人,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

二、山东省村镇银行业务情况分析

(一)存款组织情况

2011年,山东省32家村镇银行各类存款余额人民币704019万元,较2010年增加438123万元,平均每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2亿元。2011年,菏泽市的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款规模6215万元,德州1家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5755.6万元,远低于平均存款规模,其中既有吸收存款能力弱也与当地金融资源不足有关。济南章丘齐鲁村镇银行开业时间较短,存款余额2619万元。总的来看,山东省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少数经济水平较低地市的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贷款发放情况

山东省村镇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逐年加大,2011年贷款余额533593.35万元,较2010年增加351061.15万元。2011年度山东省平均每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16674.79万元。

2011年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为75.79%,已经达到了贷款投放规模的最高上限。山东各地市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不均衡,存贷比最高的103.31%,最低的只有19.98%。青岛、烟台、潍坊以及日照4个市村镇银行严重超存贷比,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在50%以下的主要集中在山东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贷比最低的淄博沂源博商村镇银行19.98%,除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外,主要原因是当年开业时间较短。

(三)业务种类分析

目前,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品种相对单一,只有简单的存款、贷款等基本业务品种,服务功能不完善,吸引客户能力有限。信贷业务则主要是农户个人贷款、个体工商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等,缺乏适合农村金融需求和村镇银行特点的贷款业务品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开展银行卡业务,更未设立便捷的 ATM 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到村镇银行办理业务的便利程度。

三、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受限制,存款稳定性差

当前,村镇银行在当地广大群众中的信誉度不高,同时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众多,导致客户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及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存在严重障碍。截至2011年末,山东省辖内34家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0.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6.01亿元,占比仅22.74%。反映出,村镇银行存款结构不合理,吸收储蓄存款的难度较大。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主要为企业流动资金、个人活期存款资金,流动性存款占比较高,存款稳定性差,少数地市的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仅占各项存款5%左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结算手段不畅,业务创新不足

一是村镇银行的结算手段落后于其他银行机构,支付结算渠道狭窄,无法实现异地支取,不能满足客户即时支付结算的服务需求;二是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差别化贷款业务;三是中间业务等新业务开展缓慢,业务品种和业务创新存在不足。

(三)员工从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分析情况看,村镇银行员工总体素质不错,但大多数员工从事银行业时间较短,欠缺从业经验和实际业务操作知识。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和后备人才体系,特别是重要岗位缺乏人员,过度依赖发起行的少数业务骨干,员工整体从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公信度

村镇银行要通过建立精品网点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等措施,逐步获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一是营造整洁的营业场所环境,提升村镇银行的正规银行形象;二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三是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实现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的目的。

(二)创新业务品种,扩展业务市场

一是实现产品多样化,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创新适合当地情况的贷款模式,科学划分客户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设计适合当地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办并拓展中间业务,丰富服务产品种类,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营业收入结构,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强化员工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二是引进优秀人才,从社会上招聘具有金融机构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逐步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三是留住人才,通过培养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员工树立视事业如家园的信念,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员工享受到实实在在在的物质优惠。

参考文献

第8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一、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河北省在2008年6月建立第一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截至2012年9月30日,河北省辖区内村镇银行达23家,其中,2008年设立1家,2010年设立5家,2011年设立15家,2012年上半年设立2家。其分布范围涉及张家口、承德、廊坊、石家庄、保定、唐山、邢台、沧州和邯郸。

河北省的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支农效果初显。河北省村镇银行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三农”和各地小微企业的特点,分别推出不同种类的贷款,如沧县吉银村镇银行的“农商三宝”组合贷款、种植养殖专项贷款等;任丘泰寿村镇银行的“农户联户联保”、“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乡村2+1”等产品。截至2012年9月30日,23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总额为11.8亿元,从业人员630名;资产总额58.91亿元,负债总额47.03亿元,各项存款42.70亿元,各项贷款21.35亿元,贷款户2742家。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98亿元,发放农户贷款9.47亿元, 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10%。[1] 2012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379.4万元。

二、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信誉度低,吸收资金不足。河北省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74%的村镇银行营业时间在1年左右, 当地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较低。 尽管村镇银行也进行了广泛宣传,但不少人仍然对村镇银行缺乏了解, 不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愿意把钱存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再加上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一个营业网点,覆盖范围小,没有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结算功能不健全,也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存能力。 河北省23家村镇银行只有蔚县银泰村镇银行一家有分支机构,只有文安县惠民村镇银行一家加入了人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再者,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也造成村镇银行筹资困难。此外,在存款总额中,一些村镇银行对公存款份额较大,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占比较小,这反映了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还很不稳固。

2. 金融服务品种少,金融功能缺失,竞争力低下。从河北省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看, 一些村镇银行只能提供存款、贷款、国内结算、票据承兑和贴现等业务,汇兑、同业拆借等一些基础业务都没有,更不要说发行、电话银行、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其他新型金融业务了。再加上大多数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与人民银行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征信系统的对接,导致村镇银行不能充分为客户服务,造成竞争力低下。此外,从贷款对象和期限结构来看,虽然各村镇银行都提供短、中、长期贷款,但是大部分村镇银行提供的贷款期限都较短,而且受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的制约(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最低的1000万元,最多的1亿元),能够提供的贷款额度也较小,导致一些有较好发展潜力的项目其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支持,也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 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低。村镇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农业、农民和小微企业,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我国当前针对农村地区自然灾害的风险补偿机制还很不健全, 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客户的信用意识较差,村镇银行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再者,村镇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因此,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大。目前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还普遍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贷款投放较少,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到期贷款增多,信贷风险问题将日渐突出。

三、促进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 提高吸存能力,扩大资金来源。首先,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大向公众宣传的力度,加深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提高村镇银行的影响力。其次,适时开设分支机构,增设储蓄网点, 这既可以满足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还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再次,加大营销力度,增加储蓄存款的来源,解决负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村镇银行应争取早日加入到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完善自己的金融服务功能。

2. 开发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强竞争能力。从当前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 受规模、资本、机构、人员等方面的限制,村镇银行短期内还很难实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村镇银行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只有结合自身“决策迅速、灵活便捷”的机制优势,对接“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开发出更多针对性强、适合当地市场特点和符合当地农村需求的新的金融产品,才能树立起村镇银行在客户中的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农户和小微企业在需要金融服务时才会首先想到村镇银行。

第9篇: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罗俊成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文章摘要】 

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建立多种形式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金融需求,补充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且指出其理论认识的局限性。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

我国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民人均收入极低,资金上严重“贫血”是农村发展落后的关键问题。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整个农业的进步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2006 年底银监会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千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将农村金融原有体系改革深入到增量改革阶段。近些年来村镇银行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一枝独秀”,其具有门槛低、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治理结构灵活多样等特点。 

1 国外研究现状

农村金融作为整体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影响。

1.1 现代金融理论发展

在西方现代经济学中,爱德华.S 肖最早专门阐述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首次尝试着建立一个多种金融资产、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完整金融政策为基本内容的货币金融理论。

在爱德华.S 肖理论体系中,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是外生给定的。90 年代以来的金融发展理论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和监督成本等,从规范意义上解释了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形成机制。继爱德华.S 肖之后,加尔比斯主要从投资质量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政策。认为利率上升将使资金从低效率行业流向高效率行业,提高社会投资的总体质量。

1.2 国外农村金融理论发展

近年来,亚隆等考察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提出较为具体的评价。从农村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可持续性两方面,就农村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提出了对于生产的贡献和促进经济公平发展两种判断标准。事实上,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普遍较低,往往不能对其业绩进行恰当的衡量,因此亚隆提出,应从服务范围和自我维持程度来判断农村金融的成功程度。

金融服务范围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的广度取决于其服务的客户类型和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农村贷款额大小和农村储蓄账户的多少,农村银行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数目,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的年增长率等。

在自我维持能力方面,如果一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收入等于或高于其支出,则这家金融机构就被认为是能够自我维持。一般来说,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主要包括: 市场利率与付给优惠性借贷资金的利率之差,以外币计值的贷款损失,低于市价的利率吸收的强制性储蓄,某些或全部营运费用的直接拨付,以及免受法定储备金要求和强制投资的约束等。

2 国内研究现状

具体而言,根据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

吴治民、韩扬(2007) 认为,发展村镇银行将促进多层次农村金融主体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加强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而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的完善和优化,何树红、张俊杰(2008) 认为,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助于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缓解农村金融“贫血症”。王曙光(2009) 认为,“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使农村民间金融阳光化的重要举措。慕丽杰、王兆钢(2011) 指出, 村镇银行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原有改革思路,由“存量”改革转变为“增量”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史上的创新之举。

2.2 村镇银行的定位问题

杨建光(2008) 基于市场定位理论中差异性策略,提出“村镇银行应通过产品差别化、服务差别化和形象差别化,”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差异性优势。部力宏、姚澄(2008) 运用SWOT 分析法,分别从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威胁角度, 阐述村镇银行如何扬长避短,进行市场定位。张笑尘(2009) 则根据农村地区经济情况的不同,将农户分为穷困农户、中等农户、富裕农户三类,指出“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应当明确的将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于农村地区的中等农户群体。”赵方、王建中、杨海芬(2011) 以生态位理论为切入点, 指出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新生力量, 必须在价值创新的基础上错位竞争和互惠合作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2.3 村镇银行的制约因素

王小燕(2009) 认为,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置、政策支持、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存款来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同时指出“对于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提法不是很合乎情理,因为当前发展村镇银行的最重要保障机制就是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参与,只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可能考虑到其退出机制,这是制度保障所必需坚持的”。朱乾宇、张忠永(2009) 提到湖北省八家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配套措施缺失的问题是影响村镇银行良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提出国家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诸如再贷款业务、银行卡准入、营业税优惠等措施也是其他村镇银行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王大威、丁觀(2009) 认为,多重风险并存,村镇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亟待加强。

2.4 村镇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

李建华(2008) 认为,应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逐步放宽村镇银行市场准入的限制。王利军、赵博(2009) 认为,对村镇银行而言,担保制度不仅能保证资金的安全, 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还款率,而且对贷款的农户还是一种激励,因为违约的农户不会得到任何好处,相反会遭受损失,所以对农户是一种激励。卓武扬、黄小宁(2009) 提出要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只有高度重视才能保障村镇银行特殊金融服务功能的实现。作者将村镇银行的法律保障上升到了制定专门法律的高度,是关于村镇银行立法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史二彪(2011) 从权利视角对村镇银行的合理性分析,提出“金融发展权必须作为农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来看待,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必须从赋权的高度认识农民的信贷和金融服务问题。

2.5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任长青(2011) 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村镇银行能够在不依赖外界补贴的情况下实现财务上的盈利,即收入能够覆盖成本并且有盈利”。村镇银行应通过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来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发放少数大额贷款实现短期盈利。高晓燕、孙晓靓(2011) 指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实行差别化监管,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贷款缺口的问题国外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比较系统、深入。

3 评价

国外类似于中国村镇银行的小型正规金融机构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关于这类机构的信贷业务的研究很多,特别是在小额信贷方面,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经验。在过去10 年中,相对于大银行而言, 社区银行整体保持着自身良好的盈利能力,虽然他们的盈利水平在最近3 年也有一些下滑趋势。除极少数机构外,社区银行依然独立运作、盈利良好、增长迅速,并且吸引大量的新进入者。

面对村镇银行的改革实践,近年来, 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目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和诸多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完善我国村镇银行体制、探讨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村镇银行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当然,由于村镇银行是个新生事物,学者们对其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因而现有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以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鸿建. 村镇银行: 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构一一基于对全国三家村镇银行的调查[J]. 农村金融,2010,3:59-61. 

[2] 李升军. 村镇银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选择[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高晓光,马莉. 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N]. 吉林日报, 2012-12-30. 

[4] 李军.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 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 200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