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我国网络银行 PEST模型 发展战略
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成立成为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1997年我国招商银行正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于1998年通过“一网通”完成了国内第一笔网上银行支付,标志着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始。网络银行分为两种:纯网络银行、传统银行推出的网银业务,目前我国的网络银行主要指传统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本文将结合PEST模型对我国网银进行宏观环境分析,从而研究其发展战略。
一、我国网络银行的PEST模型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分析
2004年我国颁布了《电子签名法》,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管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5年为规范电子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维护银行及其客户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同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与颁布为进一步规范和管理我国的网上银行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政府针对网络银行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还存在着不足,相关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缺乏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
2.经济环境(Economic)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迅速,连续数年GDP增长速度保持在9%以上。虽然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开始走向复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利好消息。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是我国经济主体对银行业务的旺盛需求。网络银行有3A银行之称,即客户可以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开展银行业务,不必到实体银行去排队办理,而且能够做到即时到帐,交易时间的减少为企业、个人节约了时间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网上交易,相对个人客户来讲,企业客户的交易频繁、数额巨大,大大促进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3.社会文化环境(Social)分析
从互联网用户数量看,200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而2011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更达到5.13亿人,目前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从网络银行交易金额看,我国2012年第一季度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218.58万亿元,环比增长4.1%,同比增长37.3%。可见我国网民数量巨大,网上交易也十分频繁,但是我国网民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获取新闻资讯、沟通交流和娱乐,使用网络银行办理银行业务的人群很少,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高收入人群和高学历人群中。
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分析
网络银行依托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与通信技术,利用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因特网,突破了银行统计业务操作模式,摒弃了银行由店堂前台接柜开始的传统服务流程,把银行的业务直接在因特网上推出。电子商务(EC)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网络银行本质上就是电子商务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因此电子商务技术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2005年以来,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2007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突破17000亿元。但仍存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缓慢、各种先进电子支付手段和软硬件依赖进口等技术层面的问题。
二、基于PEST模型的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1.加强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目前关于网络银行的金融法规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而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强我国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制定更加全面、完整、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网上交易过程的合法性、网银用户的合法权益,才能使我国网络银行市场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目前央行正在研究制订《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和《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希望我国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2.采取市场开发战略,挖掘潜在客户
我国拥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网民人数,这些用户都将成为我国网络银行的未来赢利点。但是我国网络银行的个人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人、高学历及高收入人群,还有更多的网民没有使用网络银行业务,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在整个银行业务交易金额中的比例仅为5%-7%,显然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为此,可以采取市场开发战略,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发这些没有使用网银业务的新顾客群,从而提高网银盈利水平的战略。
3.提高网络安全技术,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网上交易主要存在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表现为信息泄露、信息丢失和篡改等,信息安全问题直接导致网络银行用户的资金被盗、资金交易过程出错等财产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缘于网络安全技术的不完善。因此,为保护我国网络银行用户的合法权益,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软件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时代;网络金融;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这一个新的金融时代的到来。网络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支付和操作手段,由于网络金融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精确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有技术层面、培训层面的滞后,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1.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技术需要规范化、标准化
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行业在自身发展中的一个创新阶段,目前大量的金融业务都需要通过网上操作来完成,特别是网上银行、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网上金融交易等业务,在最近的十年发展迅猛。但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互联网的快速应用,不少配套措施跟不上,暴露了很多安全隐患。特别在技术层面,安全技术的应用缺乏必要的标准。金融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过程缺乏充足的测试时间,系统经常匆忙上线,常会留下漏洞和后门,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技术上需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定网络金融安全标准。
2.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必须跟上
由于互联网内的金融业务不断扩展,经营项目由人工服务不断向电子服务的转型,需要更多的技术操作人员对客户进行指导,特别是一些复杂的计算机操作,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结构来说,全面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作水平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网络金融安全教育亟需加强
最近的金融机构泄露客户信息事件,表明网络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加强自律,严格遵受法律,坚持职业操守,严守客户的个人信息。由于网络环境是连接全球的,大量的信息在网络通道中可被迅速扩散,一旦信息泄漏将难以挽救,由此导致整个网上金融操作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网络金融安全教育,指导网络金融使用者树立风险观念和安全意识、了解各种保密安全工具和手段。
4.网络金融的监管制度需要改革
当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之后,金融业务的各项操作和管理也面临着全面升级,对它的监管体系都需要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无缝对接。要想很好地实现监管目标,需要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监管机构需要引进更多的既懂网络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强监管能力。对于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5.金融监管法制的革新
网络金融的变革日新月异,而且金融通过网络进一步被虚拟化。价值创造的形态完全不同与传统金融,虚拟货币、虚拟信用和虚拟资产的价值创造速度前所未见。由于立法的不完善,监管机构会难以分清什么是金融创新,什么是金融诈骗。最近的非法传销机构利用网络进行金融诈骗的大案频出,原因还在于有关部门的执法能力不足,导致此类违法犯罪难以在早期发现。往往一发案,就是大案。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前瞻
1.网上业务将不断完善,竞争更趋激烈
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已经开展了多项网上业务,其中操作比较成熟的有网银支付、网上金融交易等等,特别是网银服务,给更多工作繁忙的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网上金融交易也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由于其能够很好的解决地域问题,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为人们及时把握商机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上金融市场的成熟,互联网金融也将进入更为复杂的局面,多种平台共存,多个市场并存,金融竞争也更趋激烈。
2.网络金融的价值进一步扩张
网络金融在实质上是给金融业创造出了第二个市场,因此其价值创造能力可想而知。网络的虚拟性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创造速度,必然导致价值的扩张。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价值毁灭。因此对它的价值扩张,要始终保持必要的谨慎。
3.立法工作更为复杂反复
网络金融的立法难度将远远超过传统的金融立法,立法者多数不了解互联网技术,或者说只懂得基本的应用操作,而并不清楚其内在机制及其优缺点。这导致立法过程纷繁复杂,极其艰难。再加上问题本身的反复性,像实名制和信息泄露问题的冲突,可能就是一个两难问题。体现在立法上可能难以形成共识,因此网络金融立法的曲折在所难免。
三、结论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速度非常惊人,其本身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速的。我国金融业与互联网领域的不断融合,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这一发展方向,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并把握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苑青.如何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J].财经界,2010(14).
[2]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2(03).
[3]李君.网络银行的中外比较、发展趋势及策略选择[J].金融论坛,2002(06) .
[4]高建平.上网取胜:新兴商业银行发展之路[J].发展研究,2000(07).
【关键词】金融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网上银行贷款 优势
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服务方式成为银行界关注的焦点,并加速向传统金融产业渗透,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家银行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步完善相应的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中小企业网上银行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快速推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加上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则达到60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总额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60%、57%和60%;其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总数的85%;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
二、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会议指出,将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以支持创新型、劳动密集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2年银监会监管工作会上指出,将持续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
不难看出,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对于银行来说,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留住优质客户,将决定着银行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三、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现状
(一)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等因素是限制发展中小企业信贷的瓶颈
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但贷款总量所占占比为20%。银行贷款业务主要依靠人海战术和实地调研形式,通过抵押和担保方式对企业进行放贷。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规范,银行不同规模的贷款评估审查成本上升,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倾向于大企业放贷。尽管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境,银行虽然努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但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等因素是限制发展中小企业信贷的瓶颈。
(二)新兴的中小企业网上银行贷款
随着中国首家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浙商e银行在正式上线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中小企业网上银行专门提供服务;如:中国民生银行的中小企业E管家、杭州银行的小企业网上银行贷款、浦发银行的中小企业自助贷、华夏银行的小企业网上银行等。通过开发新的贷款技术,依托数据化运营,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渠道,降低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经营成本,已成为银行和客户的迫切需求。
四、开展中小企业网上银行贷款的必要性
(一)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市场细分,创新电子服务渠道,满足中小企业及小商户银行业务需求
针对中小企业公私不分,财务制度不健全、业务相对简单、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在中小企业网上银行中实现公私一体化账户集中管理、公私一体化业务服务、简化业务授权方式,提升客户体验。
(二)中小企业网上银行实现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功能的融合和优化,提高贷款发放效率
目前企业网银针对财务制度健全大型企业建设,在操作上较繁琐,业务功能多,不能完全适合中小企业要求。为中小企业客户量身定做,在安全的前提下方便业务操作,将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的资金划拨、工资、账户管理、转账汇款、企业理财、银企对账、电子商务、网上自助贷(贷前、贷中)业务都在网上银行上办理。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贷款发放效率。
五、发挥中小企业网上银行贷款的优势
(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足不出户完成在线申请,增加贷款客户资源
大企业一直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往往都派驻专门的客户经理,可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初次与银行打交道的小企业,往往面临着“不知道找谁”的难题。网上银行贷款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无需与客户经理面对面,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了解各类贷款的申请条件,进行贷款资料的提交,一次性获批贷款额度,以网银的方式进行贷款的发放和偿还,同时,也可以为一些潜在客户提供网上申请贷款渠道,增加贷款客户资源。
(二)网上银行贷款流程简单,节约运营成本,提升渠道利用率
对于银行来说,网上银行贷款可以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对于小企业来说,便捷是最大的裨益。通过网上银行贷款渠道,小企业可以预先提交贷款申请基础资料;银行收到资料后,在限定工作日内派出客户经理直接与客户进行接洽,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情况,缩短贷款周期。
(三)健全网上银行贷款资料,真实再现企业资金状况
网上银行贷款申请资料除了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外,还可增加客户明细报表录入,根据贷款不同可选择提供主要明细报表:存货明细、长期投资明细、固定资产明细、应收/付账款及账龄、借款明细等贷前调查需要提供的材料。
(四)量化风险指标进行批量化、专业化放贷
银行将中小企业共性特点和风险总结出来,制定合理、标准的量化风险指标,在网上银行给每个申请贷款中小企业评估打分后进行批量化、专业化放贷,既防范风险又降低成本。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一)用户的快速增长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中小型的投资散户,但是中小型散户对于资金要求高的金融产品是难以办得到。另一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的衍生,银行为了减小其带来的风险,只有对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完善的方向做努力,促进客户的增加。
(二)品种不断完善
许多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自己的强项,占领并且稳固了电子商务市场,而银行业通过建立的大型商务平台则对于拓展银行自身业务和了解客户需求和信息有着重要意义。而通过这一块全方位的建设和积累,在市场上迅速的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同时那些中小型银行也一样在开发这一方面的业务,为了抗衡大型金融平台,只有更加用心的去开发和完善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交易成本降低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产品,更多的是交易成本的降低。网上交易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时智能化的交易模式下,会节约出大量的人力成本,需要更少的人工服务,而用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去替代,不仅提高了服务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交易成本。
(四)利基市场优势
科特勒定义利基市场为“虽然很小但是却没有被经营和服务的很好的市场”,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并不会因为客户的大小去忽略客户的需求,更不会因为应帕累托所言的80/20法则所限制。从而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口碑,可以吃掉那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并且拥有百分之八十的金融需求量和较高的信誉度。互联网金融不仅如前文提到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给庞大的客户群体以更好的体验感,而庞大的客户群体更支撑了许多衍生出来的业务和项目所需要的特点,即大型企业和平台难以拥有的灵活性。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
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金融行业掀起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全新模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互联网金融系统体现出高效、便捷、精确等等特点,整个金融系统都处于比较快的运行状态,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技术层面的落后,监管层监管力度不够,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技术规范化、标准化
目前大部分的金融业务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操作的,包括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以及网上金融交易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在整个社会普及的同时,技术层面所暴露出来的关于泄露客户隐私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持续上升,并且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在安全技术的应用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金融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太过仓促,缺乏足够的测试时间,系统的不完善经常产生客户隐私泄露的安全问题。因此在技术上需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定网络金融统一的安全标准。
(二)网络金融技术人才的缺失
21世纪,人才依然是不可缺的宝贵劳动力,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发展,众多业务已经处于从人工服务快速向电子服务转型的阶段,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员对客户进行指导,在网络金融业务中,就更需要同时具备金融与互联网知识的人才。一些网络系统方面的问题,不仅涉及到金融领域,对互联网操作这一块更是有高要求。
对于目前我国传统的金融界的工作人员来说,全面提高互联网操作水平是势在必行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进一步落实金融机构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互联网时展的、具备高素质的互联网金融团队是势在必行的,除此之外,对于科研力度的加大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多引进科技型复合人才;其次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传播。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知识依然是根本生产力,因此金融机构应根据金融网络化的发展需要建立知识储备库,并且不断进行更新,以此来跟上整个金融界的迅猛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需要解决
金融机构泄露信息事件的不断重演,很大程度上表明这不再是一个能够忽视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各方面都重视起来的问题。当互联网金融机构拥有足够多的网路用户,或者机构整个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级别,一旦出现问题,即使是市场出清也不能去解决这样大规模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还处于快速发展膨胀阶段,各种网络金融工具良莠不齐,市场监管体制还未成熟,监管力度也跟不上,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然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形势之中,在这种局面下,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金融监管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就是互联网金融系统。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加强自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持职业操守,严守客户的个人信息,其次,互联网金融系统也要不定期进行维护和排查,及时发现安全漏洞,确保在技术层面不出现问题,加强客户隐私的安全保护。当然,政府方面也应采取适当措施,向普通群众科普关于网络安全方面包括保密安全等各种知识,帮助互联网金融全体使用者树立风险观念和安全意识。
(四)互?网金融业务竞争平台增多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网上业务被研发,其中技术比较成熟的有网上银行支付、网上融资业务等等。比如网银服务,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银行柜面的压力,由于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域局限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网上交易。再比如说余额宝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吸引了不少客户,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互联网金融的局面也将变得更为扑朔迷离。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各机构,各平台都在不断研发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此争取在这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模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互联网金融的目标客户群日益壮大,目前互联网金融形成了多平台,多市场的多足鼎立的局面。
一、我国网上银行营销环境分析
(一)我国网上银行营销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
网络经济异军突起,对传统金融业产生强大冲击。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等在此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网络金融同时应运而生。开放性的网络经济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与费用,给网上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使得银行具有的传统信息优势发生了改变,客户、竞争对手等都能够通过网络更为方便的获取市场信息,这就对网上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政策环境
从政策层面上看,过去5年之内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受到了有关业务范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但他们在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十分迅猛,其服务的便利性、功能的多样性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优质客户。特别是现在面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几乎己经全部取消,他们的发展已对国内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网上银行的发展始终持积极的态度,考虑到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01年7月9日就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的业务发展,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经营风险。
3、人文环境
网络时代给企业和消费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价值判断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个性化、便捷化服务。当然,也包括网上银行可以提供的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4、技术环境
在网上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上,为了解决CA(CertificationAuthority)认证问题,2000年6月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FinancialCertificationAuthority,CFCA),并开始正式对外提供发证服务。CFCA作为一个权威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专门负责为金融业的各种认证需求提供证书服务,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安全基础,建立彼此信任的机制。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与国外CA的交叉认证。
在网络建设上,由于目前还存在着上网收费过高、宽带带宽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一部分用户上网,特别是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网上银行服务对象不能较快的增长,基于大量企业参与的BtoB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也无法迅速普及。
(二)我国网上银行营销的微观环境
1、上银行内部条件分析
在观念上,从是否真正树立起市场营销观念、风险观念、效率观念和服务观念上看,网上银行还未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还未真正将营销的观念运用到网上银行的发展经营中,由此导致在产品创新上缺乏活力、在业务整合上缺乏整体思路,以及在客户基础上仅满足于原有客户等现象的发生。
在制度上,从是否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上看,要想各部门能够协调运作,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人才培养上,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上看,网上银行还存在着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除了从外部吸收网络人才和复合型金融人才外,更要注意内部人员的培养,定期对员工进行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竞赛,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技能。
2、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对网上银行来说,它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还包括一些提供网上支付服务参与竞争的非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且将网上银行作为其目前在中国发展的重点;一些信息产业类的软件公司也开始介入支付服务领域。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网上银行要尽最大努力去了解对手的营销策略,所占市场份额、未来发展前景等诸多信息。
3、网上银行客户分析
网上银行营销活动的核心是通过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需求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因此,及时、准确的把握网上银行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的变化,对网上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我国网上银行营销活动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内外环境分析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我国网上银行进行SWOT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网上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我国网上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遇、避开威胁、发挥优势、转化劣势。
1、外部环境
外部威胁。一是外资银行将以网上银行为阵地与国内银行展开激烈竞争,借网上银行的优势为国内优质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造成国内优质客户的流失。二是外资银行有相对较多的“全能银行”的动作经验。三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使得银行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也将积极参与竞争。四是我国关于网上银行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外部机会。一是外资银行的的进入为国内银行提供了参照体系和竟争对象,可以起到交流、示范和激励的作用,将促进国内银行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步伐。二是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在我国的政策法规的限制己经基本解除,但要向全国铺开还需要一段时间,国内银行因此获得了一定的缓冲期。三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面上市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四是全新的金融运作模式、开放的电子商务模式将为我国的网上银行提供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其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内部环境
内部劣势。一是在经营理念以及体制上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观念,很难充分发挥网上银行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二是网上银行业务在服务品种、服务质量等方面难以让人满意,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度不够。三是员工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人员缺乏。
内部优势。一是网上银行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二是国内传统银行具有良好的本土化优势,拥有一定数量的客户群,这种优势可以延伸到网上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三是营销观念在逐步渗入网上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逐步增强。
二、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战略选择
(一)网上银行客户群体的细分
我国网上银行应该做好市场细分工作,以业务品种为载体,对客户进行个性化营销。因为银行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存在许多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类型和档次上,还体现在对利率、费率和销售方式的不同需求上。没有哪一家银行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每家银行都需要在市场上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以便和其它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只有把资源集中于最擅长的领域,找一块赖以生存的市场并设法在该市场上获得成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因此,我国网上银行应将市场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或客户群体,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做到营销定位准确,从而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我国网上银行客户群可以细分为:
1、个人客户群
根据调查,最愿意接受网上银行服务的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普遍缺乏经济基础,也不能给网上银行带来更多的盈利。因此,我国网上银行的客户应该是年龄在25至35岁的白领阶层,职业主要是金融业、高科技企业、外企、政府机构中高层职员等,地域上主要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商业发达城市。
2、公司客户群
经过统计,上网的企业一般是跨国公司、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对网上银行来说,公司客户群的选择应该是根据网上银行的经营战略以及自身的实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存在。大企业选择网上银行服务时,更看重的是业务品种的多元化和服务的整体支持能力;而中小企业看重的是具体业务品种的数量、种类以及可以给予的服务优惠。
(二)网上银行的目标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定位实际上就是网上银行结合自身的内外条件,判断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后,再决定向哪一类客户提供怎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组合的过程。网上银行在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后,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对于网上银行来说,无论是面对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都要将其细分为若干需要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子市场。因为没有哪一家网上银行能够很好地满足所有客户群的不同需要。网上银行为了提高经营效益,必须有所选择,在本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客户更好的了解相互竞争的各银行之间的差异,便于客户挑选最适合自己的网上银行。
(三)网上银行的营销战略选择
对网上银行来说,市场定位只是解决了他们决定向哪一部分人提品和服务的问题,但究竟用怎样的策略来满足客户需要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在具体进行营销战略选择时,还要考虑银行的近期或远期发展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网上银行发展的实践经验,网上银行可以实现的目标主要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树立网上银行的新形象;改善客户服务手段;加快金融创新速度;吸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国外的许多网上银行都把盈利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但对于我国的网上银行来说,面对还不成熟、完善的经营环境,若完全以盈利作为自己的目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另外,我国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以及网点数量众多,它们在扩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网上银行要想完全取代它们的位置,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我国网上银行来说,其营销战略目标可以是维持现有市场份额,提高现有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或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具有价值的网上银行品牌,以吸引大量的优质客户。
战略本身无所谓优劣,关键要看网上银行更适合操作哪一种战略。拥有不同资源、不同背景、不同实力和不同管理水平的网上银行会确定不同的营销战略目标。例如,一些实力较强的网上银行在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后,可以将吸引更多的新客户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一些实力较弱的网上银行最好专注于更好地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不急于争夺新的市场。
三、我国网上银行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ctr市场研究2007年11月完成的《中国城市居民银行渠道使用研究报告》显示,网上银行在中国尚存在诸多问题,远未到成熟阶段。
ctr调查数据显示,网上银行认知比例高达72.4%,但2007年下半年使用过网上银行的用户仅为24.7%,网民中使用网上银行的比例也不过32%。
从年龄上看,使用者以年轻人为主体,高达77%的网上银行用户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从收入来看,现有网上银行用户中,高收入群体比例达到72%,网上银行的主体使用者局限于高收入的年轻人。
从用户使用网上银行的情况看,网上银行尚未成为一个稳定的渠道,用户对网上银行的使用呈两极分化:使用者中一部分人(24%)每周至少使用2-3次网上银行,同时有高达30%的用户则只是偶尔使用一次(30%);也就是说,网上银行的实际稳定用户只占现有用户群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用户没有形成使用习惯。这也进一步说明,用户一旦适应网上银行的业务流程,就极易产生路径依赖,彻底改变传统金融消费习惯,但若用户只是尝试性使用网上银行,则不会对其产生过多影响。
此外,与其他渠道相比,用户使用网上银行办理的业务种类较少。尽管网上银行可办理多种业务,但用户实际仅使用该渠道办理个别业务,调查数据显示,购买理财产品(17%)、转账/汇款(14%)和账户查询(13%)是用户使用网银办理的主要业务,使用比例均未超过两成,而外汇业务、缴费、个人贷款等其他业务的使用比例则更低,不足一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对安全性的担忧是网上银行推广中的主要障碍。调查显示,用户选择银行渠道的考虑因素中,安全性排在首位,比例达到91%。而网上银行正是在这一点上失去了用户的信任。77%的被访者表示对安全问题的担忧是他们不使用网上银行的主要原因,对其他原因的提及则均未超过25%。即使在网上银行的用户中,仍有59%的人对网银安全性表示担忧。另一方面,对网上银行了解不足则是另一大障碍,尽管有超过七成的消费者知道网上银行,但这种认知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上,仅了解这一名词。对于如何开通网上银行,如何使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以及网上银行可办理哪些业务,多数人并不知晓。
四、有效开展网上银行产品营销的策略
(一)锁定目标市场与目标客户
在进行网上银行市场推广时,银行首先应确定目标客户群。由于网上银行具有基于互联网技术这一基本特征,因此在选择目标客户群时,必须要参照我国上网用户的分布。根据相关数据,我国上网用户的特征十分显著:年龄集中在18~35岁之间(比例达63%);学历多在大学专科以上(达57%)。由此可见,我国上网用户以高学历的青年群体为主,所以网上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另外着眼于我们——市的实际,我们的客户群体多是从事——,以及——企业。
(二)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
我行的网银行业务的影响力不够是个不争的事实,举个例子来说,一次业务考试问及我行的在Internet上的域名,很多同志不知道。我们自己尚不知道我们的网银业务,客户的了解程度可想而知。针对这种现状必须舍得在宣传上下功夫。首先要在我们自己的网点上制做关于网银宣传栏,内容要细,外观上要稳重美观,并且要长期做下去,不能应付了事;第二,每个网点都要有一名或多名熟悉网银业务人员来解答客户的咨询;第三,在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制做宣传广告(例如:我市的——小区等等),但广告的制作要有创意,即所说的不想看要得看,看后还要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第四,在较大的营业网点配备上网微机,让客户亲自体验网银所带来的方便快捷。
(三)加强安全使用网上银行的教育,引导客户使用网上银行
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拥有网络技术人员的优势,定期对现有用户及社会公众进行网络常识、网络安全教育及我行的网银知识教育。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妨象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直销那样,定期向社会公众及开户单位发出邀请,义务讲授。一方面扩大了我们网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打销客户对网银不放心的心里,而且对现有客户而言,也算是一种网络学习的机会,心里会感觉得到了馈赠。
(四)创新促销方式,吸引客户开立网上银行
今年下半年,家用刷卡族又添新成员,海科融通开发的“支付通”刷卡器低调亮相。除了延续刷卡家族便利的优良传统之外,支付通在安全和实惠方面有创新亮点。为进一步了解支付通给居民带来的益处和行业发展前景,本刊采访了海通融通的总经理孟立新。
安全更优惠
移动终端有很多家公司在做,海科融通的支付通有哪些亮点?
孟立新:2011年统计报告显示,第三方支付是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预计今年年底,o2o市场有800多亿元潜在的交易规模,2015年初步判断有2200亿元的交易规模,每个商家都会在此做创新开拓。
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大部分业务雷同,但都有自己的特色。快钱更多是专注于网上支付,它最大的支付群体是网银用户。海科融通的支付通与它最大的区别是针对未开通网银的人群,只要持有银联标识卡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用户。虽然与拉卡拉在某些服务类似,但在公司定位上有区别。
具体来讲,便利方面支付通延续了行业特色,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家自助完成跨行还款、水电交费、手机充值、网购付款等业务,不再受时间、地理限制,只需备有电话线、网线便可在家庭或办公室等环境中自助开通使用。
安全性能是我们的一个亮点,加了PASM的加密芯片,通过VPN通道安全传输。市场上的刷卡器基本没有这个芯片,这个芯片可能要加10元左右的成本,这就意味着百分之十几的利润要消失。我们一般不看重这里的利润,消费者并不知道技术上安全不安全,他们看的仅仅是企业的牌子和诚信,往往是真正懂技术的商家在钻空子。海科融通不会冒这个风险,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做产品。
返利是支付通的又一特色,能够给用户带来真实的优惠。不同于传统返利模式,支付通的步骤是搜索商品、特惠商城下单、付款成功即刻返现,把真实的现金直接返到账户里。在2012年年底与30家网站合作,春节以后,这些网站就可以在刷卡页面进行刷卡支付,折扣直接存在用户的账户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直接消费甚至可以提现。
定位于网银的必要补充
刷卡消费未来会不会取代网银?
孟立新:取代不了,我们的定位是网银的补充。目前刷卡器运用的比例比网银小得多,网银的优势是没有机器的门槛,但是门槛以内的很多业务做不了,就像IC卡相关的便民支付业务。刷卡方式在第三方支付方式中有着一定的地位,我们这款机器里面的插卡槽,读卡之后才能去应用,比如每个家庭都需要用的电卡,网银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的产品从刚性需求的角度出发,生活中大家必然会用得到。
手机刷卡器仍需完善
手机刷卡器产品还未推出,将来有何规划?
孟立新:在手机上刷卡的方式有两点不成熟,一是安全性不够,二是硬件的匹配性不够,比如传输的速率方面。今年年底,海科融通推出的产品要在这两个方面提升,把软加密变成硬加密,提高安全级别和刷卡成功率,不会像现在的产品刷几次都出不来。支付模式没有良好的口碑是不行的,前面有一些公司产品的教训和经验,我们会认真总结。
另外,我们会推出针对PBOC2.0手机读卡器,直接在非接的支付方式下通过手机同时进行转账、交费、个人增值服务,为的是迎接“十二五”期间大量IC卡推广的局面,并为其在手机端应用创造环境。PBOC2.0手机互联网终端的规范是我们受银联委托起草的,这方面我们有大量的技术上和开发上的经验,我相信将来的产品性能和安全性都有保证。
培养用户习惯是重头戏
现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孟立新:用户习惯。我们希望更多地通过市场推广和市场教育让大家知道刷卡的方便程度。一方面让用户意识到使用这个东西确实便利,另一方面是产品的改进,让用户觉得比网银更安全、方便、快捷。就像现在很多银行推快捷支付一样,无卡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我们希望在便捷程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安全度更高。
国外无卡支付十分常见,很少用现金,买东西输入卡号和3位授权码就可以付费了,它基于一个非常好的信用体系。然而美国Square从2010年到现在新增200万个用户,速度非常快,说明即使在国外无卡支付已经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大家还习惯去用刷卡。中国持卡数量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因此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一、前言
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全球化的高度结合, 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电子银行已初具规模,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使金融服务领域得到延伸和扩展,还使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在与传统柜面服务相比,对客户和银行双方来说,均大大节约了时空成本,达到双赢效果。但是,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那么,如何加快我国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电子银行也称虚拟银行、网络银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美国第一家网络安全银行(SFNB)成立之后,美国的电子银行业务迅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客户规模、交易量等均远远地超过传统银行业务。截至 2010 年,美国有近 80%的家庭采用网络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根据艾瑞咨询近期的《2012-2013 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 年网上银行直接支付在中国网民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使用和最常使用的用户比例分别为 78.1%和 41.3%;在艾瑞咨询于今年 4 月 8 日的中国《2012-2013 年电子银行用户调研报告简版》中显示,76.9%的用户使用过网银,其中,25-35岁的网银及手机银行用户占比已超过 50%。可见,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颇为乐观。
国内各大银行则从 1996 年开始投入网络银行的开发,目前,我国各种性质的银行均开通了相应的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证券时报网2013年2月7日报道,2012 年我国网银用户达到 4.89 亿,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突破 900 万亿。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还大大地节约了服务成本。从快速增长的交易额和客户数量来看,电子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将会很大。因而,研究当前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随着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到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水平以及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也要实行蓝海战略,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其次,电子银行业务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作为买卖双方完成交易的“中介”,电子银行主要负责货币资金的支付和清算工作。如果没有电子银行业务,一切电子商务活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网上淘宝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电子银行业务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电子银行业务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电子银行业务中的电子货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的形式存在,它也是信用消费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电子货币还减少了现金流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还便于网上支付和消费,降低支付成本。
最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银行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客户详细数据,利用相关数据抓取工具,来进行实时分析客户对电子银行的使用偏好等等,及时作出相应战略调整,这将有利于建构适合客户需求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国内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银行机构设置不甚合理,人员配备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次,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电子银行业务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并不高,客户满意度较低。同时,各电子银行的产品品种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且缺乏特色产品,核心竞争力比较欠缺,创新能力不强。 再次,银行内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近些年媒体报道的各类与银行有关的金融案件来看,银行内部金融透明度低、监督制度不健全才使暗箱操作、违规违法操作有机可乘。最后,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内各银行竞争激烈,加之外资银行的强劲挺入,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等,资金实力雄厚,跨国经营经验丰富,对国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电子银行来说,挑战巨大。
(二)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网络经济市场需求不足,交易规模小、效益差。目前,由于大部分客户在网络上进行交易的习惯尚未形成,电子银行客户难以形成规模,客户体验满意度不高。 另外,在流程设计上还是以银行为主,电子银行产品缺乏人性化和体系化,客户难以理解掌握,使用起来不方便,导致客户流失,业务拓展难。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电子银行产品种类不丰富,以电子银行为主要营销渠道的创新型产品较少。在如今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果没有创新型、品牌化的产品作为电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即便是开发再多的营销渠道也无法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3.电子银行的营销手段和渠道比较单一,目前,电子银行的营销大多是传统柜面业务的复制,尚未有效发挥电子银行快捷支付、理财方便等的作用。尤其是对各种理财产品的分层营销做得不够,在对银行的中高端客户和对公客户的业务营销方面上需要进一步提升。
4.电子银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各种产品的流程开发设计、业务管理与网络的新特点不相一致,也没有量身定制的适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电子银行的流程设计还是以银行传统柜面业务为主,缺乏根据电子渠道特点进行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1.开发以电子银行为主要营销渠道的产品及服务。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未来,电子银行将作为最大的营销渠道,因此加大力度开发设计适合电子银行管理应用系统。同时,还要根据互联网特性,以电子银行为首选平台展开创新,研发适合的金融服务或产品且只在电子银行渠道进行相关部署,从而将电子渠道作为重要的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渠道。
2.建立健全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在进行相关电子银行产品及服务的开发设计过程中,也要加强银行内部监督管理,从相关经济案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关键风险点加强风险管理。通过风险检查、营运稽核、操作风险自评估、积分管理及违规失职行为管理等,降低内部操作风险,从而保障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3.实行电子银行产品品牌化,拓宽客户发展渠道,加快营销方式转变 如今,是品牌化的时代,电子银行的发展也不例外。打造个性鲜明的差异化的品牌产品,使电子银行跳出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红海”的新思路。同时,加大网络营销的宣传力度,将中青年网民这一潜在客户群变为电子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为银行开辟获取客户的新途径。另外,还要通过加强与交互性网站的合作,利用时下流行的微博等交互性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由专人进行实时交流沟通,以此增加与客户间的粘合度。
4.建构科学的电子银行发展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电子银行也要“登高望远”,首先要有与之发展相符的新的制度保障,否则一切皆为纸上谈兵。管理层要更多地看到长远发展,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工作发展方向,建立与新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除此以外,加快建设电子银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电子银行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地保障。
5.建立健全与电子银行业务相匹配的考评机制。目前,国内银行对电子银行产品的考核不太科学,由于电子银行的营销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全行的综合营销中,使得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性、营销积极性不高。在考核指标设置上,重视对数量指标的考核,而忽略了对使用率等质量指标的考核。因此建立一套与电子银行业务相匹配的考核机制势在必行,当然这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论证,且不能盲目地人云亦云。
参考文献:
1.蔡光文著.电子银行如何加快渠道业务分流[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5).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将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同日,公安部披露,世界杯期间,犯罪分子频繁借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网络。至此,长期处于潜伏状态的第三方支付慢慢浮出水面。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基于互联网,提供线上(互联网)和线下(电话及手机)支付渠道,完成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系列过程的一种支付交易方式。“购买者并非使用者,使用者并非最大的受益者,真正的受益者并非决策者”是第三方买单的逻辑。
“政策真空”下野蛮成长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诞生是为了衔接各大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系统与电子商务,从而实现电子货币的流通,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3月开始运行的“首信易支付”。从某种意义来说,第三方支付是基于互联网参与金融服务业务的一个创新行业,因此,初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多以技术见长。
正因为此,除了2005年6月央行公布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方支付行业几乎处于政策监管的真空状态。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09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中也承认,由于政策法规滞后和社会信用缺失等原因,第三方网络支付行业较长时间处于网络运营和金融业务交叉监管的“灰色地带”。
然而,这并不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蓬勃发展。如今,第三方支付不仅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且早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缴纳水电费、缴纳考试报名费等等。艾瑞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到2010年1季度,网民对网络支付服务的访问已稳定在每个季度8亿次。在交易规模上,更是迅猛膨胀。易观国际2010年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5808.4亿元;2010年1季度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2081.6亿元。而第三方支付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网上支付,更是发展形势喜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1季度中国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121亿元,环比上涨17.8%,同比上涨93.5%。
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扩大迅速催生了如PayPal(易趣公司产品)、支付宝(阿里巴巴旗下)、财付通(腾讯公司,腾讯拍拍)、易宝支付(Yeepay)、快钱(99bill)、百付宝(百度C2C)、网易宝(网易旗下)、环迅支付、汇付天下等多种第三方支付产品。截至2009年7月,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支付宝用户已超过2亿,单日交易额达12亿元。
相关机构初步估计,预计到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元。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方支付已经逐渐渗入各项生产生活,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元素。
行业高度集中与差异化优势将并存
由于之前一直处于“政策真空”状态,迅猛发展的第三方支付无章可循,滋生了诸多行业弊端,如洗钱、套现、赌博、欺诈等非法活动以及大量沉淀资金带来的风险等。2010年6月,因为赌博网站提供支付服务从中获利,快钱被公安部通报。由此,《办法》的出台不仅将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尤其是为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名,而且将使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畴、监管等有章可循。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称:“现在管理办法出台,有了牌照之后我们的业务开展就更加名正言顺,有一个合法身份可以跟国家队平起平坐展开竞争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同时也奠定了第三方支付未来 “高行业集中度与差异化优势并存” 的行业格局。与其他新兴行业不同,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是一个以网上支付为主打业务的高度集中行业。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依托淘宝和拍拍,在市场中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其中支付宝占据行业头把交椅,市场份额达到47.1%,财付通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20.4%,二者市场份额之和超过60%。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也表明,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数量达到320家,排名前8位的企业占据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其他企业仅占7.8%。
此外,《办法》中提及,“注册资本最低3000万”、“第三方支付企业申请人的主要出资人必须连续盈利2年以上”、“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这些相关规定将支撑第三方支付“行业高度集中”这一特性。
首先,市场份额少于0.1%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要么被兼并,要么因无法申请到《支付业务许可证》这一“准生证”而不得不退出第三方支付行业。并且,《办法》还规定,从2010年9月1日起,已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有一年时间申请许可证,这相当于给了企业一个过渡期,如一年后还无法达标,就只能退出。目前全国有3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其中向央行报备的企业共约130多家。这也意味着,《办法》出台以后,至少将有1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被清洗出局。相反,处于行业中第一梯队的支付宝与财付通则斩获最丰,不仅可以正名获得更大发展,而且可以抓住整合机会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由此形成“优胜劣汰、强者更强”的行业生态。
与此同时,位列第二梯队的ChinaPay、快钱、环迅支付、易宝、首信易和网银在线等均在细分市场上颇有积淀与建树,如在电话支付领域领先的汇付天下。电话支付是目前最方便的离线电子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上支付单一或是消费者必须去营业网点现场刷卡的不足。另一方面,使用电话支付时,电话中心坐席不参与付款过程的信息录入,所有支付环节是用户根据提示音通过电话键盘自行操作,所有个人信息在交易中均是加密传输,信息传递也仅限于专用网络,支付链各方的交易安全得到了可靠保证。所以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使用电话付款方式能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付款信息。作为电话支付领域的领先者,汇付天下已成功应用于国航、南航、东航、上航、山航等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办法》的实施能让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方支付企业原有的差异化优势更加明显,并以此为契机将其主打产品推广到更多行业。2010年7月,汇付天下与联想签约,进军计算机行业。
既有盈利模式面临变革
由无序竞争到有章可循,带来的不仅仅是行业的整合,更为重要的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竞争引向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12月正式启动的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更是加剧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竞争,使得第三方支付行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于2011年建成的第二代支付系统将实现网上银行跨行支付清算、支持新兴支付服务组织接入、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诸多功能。用户将可以通过任意一家接入二代系统的商业银行网银,将资金在各银行之间自由快捷地转入转出,真正实现资金自由流通。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将可实现各商业银行网银系统的互联互通,为网上签约、跨行网银支付、跨行账户查询等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显然,第二代支付系统将规范以及优化国内支付基础设施与环境,给国内在线支付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面对这一发展机会,各大银行纷纷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都已经在网上电子支付大规模投入。除此之外,央行核准的15家外资银行已经被批准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与此同时,中国银联旗下银联电子支付也开始发力第三方支付。
82载相伴展业中国
华侨银行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25年。新加坡华人同祖国割舍不下的同根同源之情,以及两地经济的往来,成立于1912年的华侨银行1925年就在厦门设立了分行。之后的82年时间里,即使在战争和“”期间也未中断业务,一如既往地伴随在中国公众和企业身边、提供服务。
华侨银行于2006年开始实施“新地平线二”发展战略,主要致力于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核心市场之外的其他地区扩展。长期相伴的深厚情谊,以及正处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当仁不让地成为华侨银行在“新地平线二”发展战略中希望进一步开拓的海外三大战略发展市场之一。陈永明先生十分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为中国公众和企业度身定做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业银行与财富管理等产品和服务”,是华侨银行(中国)在今后将致力从事的一个目标。
目前,华侨银行(中国)在上海、成都、天津、厦门设有分支行。为了能为更多的中国客户服务,“华侨银行(中国)已于近期在成都开设一家新支行,并将于明年在广州开设分行,北京代表处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提出申请升级为分行。”陈永明先生透露,“在监管机构允许的情况下,华侨银行(中国)今后计划在中国每年新开两家分行,目标区域主要锁定在上海周边、珠江三角洲以及四川地区。”有选择地稳步发展,是华侨银行(中国)布局中国的策略。
积极服务中国客户
谈到华侨银行(中国)未来业务的发展,陈永明先生表示:“我们计划继续增长现有的公司和机构业务,并希望通过为中国的个人和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来扩大市场份额。”
个人银行注重质量个性
中高端客户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的目标客户,华侨银行(中国)也不例外,它锁定了存款或投资额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群。陈永明先生说:“中国高端个人客户正越来越了解他们自身的银行服务需求。我们相信华侨银行(中国)高质量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产品将构成这一客户群最尊贵的价值主张。一旦我们获得银监会批准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华侨银行中国将适时推出针对个人客户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在适当时机,华侨银行(中国)还将推出人民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财富管理以及投资产品等。”
先进业务模式引入中国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一大批中小企业经历了从创建到发展的高速成长,“为满足这些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华侨银行(中国)将为中国国内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包括贷款、存款、贸易融资、资金和资本市场在内的各项人民币产品。与此同时,华侨银行(中国)也计划向公司和中小企业客户推出屡获殊荣的网络银行平台业务,即Velocity@O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