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劳动教育的思想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的思想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⑵、能否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德育的步骤和方法,制订出本班一学期的教育计划。

⑶、能否把培养班集体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能否培养班级自我教育的核心力量;能否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⑷、能否每天坚持到班级做认真组织检查,积极开展多项课外活动,非常重视班级卫生保健工作。

⑸、能否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教育,影响学生。

⑹、能否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从思想、学习、纪律、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作出准确的操作评定;能否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客观民—主地评选出班中各类优秀学生。

⑺、能否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言行对学生有良好影响,在学生中有较好威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⑻、能否坚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等;能否组织与设计思想性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第2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渗透式德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38-03

在多元文化交织、思想观念猛烈碰撞和学生身心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渗透式德育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已逐渐获得了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认可和关注,借助渗透式德育来突破德育低效的藩篱已然成为共识。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开展渗透式德育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开展渗透式德育的意义

渗透式德育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以教学、管理和校内外活动为载体,通过潜藏、暗含和间接等方式去感染、陶冶教育对象,从而使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德育形式。渗透式德育植根于以人为本的德育土壤,有着无可比拟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又因其独特的隐蔽性、间接性和渐进性优势而傲立于德育之林。而高职院校渗透式德育蓬勃的生命力既源自其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和寓教于无形的属性,更因其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一)渗透式德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改变了传统德育枯燥的理论灌输与空洞的伦理说教。高职院校的“两课”(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但“两课”教学多以枯燥的理论灌输与伦理说教为主,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不喜欢“两课”的教学方式。而渗透式德育是一种开放而形式多样的教育,有内容而无形式,有教学而无定法,有手段而不拘泥于教具。上课不一定非要在教室,在教室不一定非要上课。其实渗透式德育的课堂就是社会大舞台,这种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目不暇接的影视、广告可赋予公益意义,琳琅满目的商品可宣传公德,耳濡目染的宗教、信仰亦显民主、文明与和谐。渗透式德育如山川一样包罗万象,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二)渗透式德育的渐进性和广泛性有利于纠正学生的厌学情绪。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已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根据研究者杨小青对广西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9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校非常不满,36%的学生对专业不满,学生厌学问题非常严重。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又有经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长期积储由量变到质变的问题。要转变学风,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针锋相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能“立竿见影”的。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更是毅力和耐力的考验。渗透式德育则可以其春风化雨般的细致入微和滴水穿石一样的锲而不舍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来有效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渗透式德育的隐蔽性最适合舒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处于特殊的身心突变期的高职院校学生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舒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忌讳的就是传统德育那种机械空洞的说理、毫无解释的“命令式”要求以及用“必须”、““务必”、“一定”等“植入式”灌输法强加给学生的道理、想法、观念、意见、理想。渗透式德育却不是采取强硬、公开和直接的方式去说理、布置和要求,而是把政治意识、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教育内容,通过文化传播、载体传送、环境感染、榜样引导、舆论监督等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影响,并自觉地内化为个人品德、转化为行动。

(四)渗透式德育的间接性能有效应对学生的恋爱心理。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内心充满矛盾的青春期,半数以上欲爱未爱、似懂非懂,少数是试恋、暗恋和网恋等,真正的爱情和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极少,这是高职院校德育忌讳如深和难以跨越的“暗礁”。学院虽然采取过说服教育、榜样引导、集体辩论等多种方法,但往往难以奏效。而渗透式德育则可以通过在线答疑、角色扮演、案例探究以及视频录像等形式尽量避免尴尬情景并保护学生隐私,利用环境、活动、文化、媒体、人际交往等多种传播中介,依托特定微观背景进行有效启迪,间接地将各种教育信息有效地弥漫于学生周围,让学生在饱食知识、品味思想、陶冶人格的过程中感悟、明理和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二、高职院校渗透式德育的主要内容

传统德育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主,缺乏时代性、职业性和人本精神。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以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养为主旨,逐步形成艰苦创业、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渗透式德育作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补充、完善和创新,应当融会贯通于培育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与知识体系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从源泉上看,可以源于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伟人风采、英雄事迹、发展成就、光辉前景,以及日常的典型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等;从表现形式上看,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视频的、榜样的、警示的、自然景色的,等等;从性质上看,可以是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集体主义教育目标的、纪律教育目标的、社会公德教育目标的,等等。选择渗透式德育内容必须依据德育目标,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的可能性,注意教育的条件、时机、情景、氛围,等等。概括起来,主要应包括社会、职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的思想道德品质:一是社会、民主与法制教育。主要内容有国家观念教育、民族意识与情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教育、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国际主义教育、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等等。二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内容有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等。三是个性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个性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三、高职院校渗透式德育的开展

(一)专业学科教学渗透是主渠道。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渗透式德育的主渠道。教学具有教育性,而专业学科知识富含的德育元素则是其充分发挥之不竭源泉,渗透式德育正是教学教育性的真正代表者和实践者。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渗透式德育研究和实践。

首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两课”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社科部教师则通过建立个人网页、博客、QQ群、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渗透,使原本陈旧、呆板、枯燥的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在内容组织上符合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注重启发式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两课”教学散发出浓厚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和趣味性。

其次,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挖掘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内在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德育。专业学科教材都蕴涵有丰富的德育元素,应注重挖掘和贯通并把它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学与德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取得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如文化基础课中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职业理想、生活体验、文化意识、习俗观念等,专业核心课中的学科知识、理论思维、专业态度、学习策略等,实习实训课中的实验要求、方案设计、操作规程、手脑结合等,都是人类历史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想共鸣、心灵感悟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求知欲望、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个性品质。

最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教师通过教学环节和自身的个性魅力来进行渗透式德育。比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复习考试、参观、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都要针对学生特点提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学生在贯彻老师的要求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能力,而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显露出来的教学艺术、榜样力量也能达到“娱目、动情、激思、励志”的目的,从而使教师威信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并渗透出德育的功能。

(二)课外活动渗透是突破口。课外活动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在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形成学生关键核心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德育渗透的突破口。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挖掘课外活动的德育价值,开展渗透式德育。

首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通过政治性课外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革命节日纪念活动、拜会革命老前辈、聆听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以及其他慰问军、烈属等社会公益活动,努力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和继承革命传统的积极性,养成关心国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

其次,各系部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以促进德育渗透。教育与艺术设计系的艺术创作成果展,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科技小发明,石油与化学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以及机械工程系的科技活动周,经济与管理系的导游、推销、职业礼仪技能大赛等,在渗透学生科学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刻苦钻研精神以及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最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学院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绘画、音乐、雕刻、书法文艺创作以及球类、、体操、舞蹈、武术等文体活动来开展渗透式德育,培养学生文明、谦虚、善良、勇敢、顽强、守纪、团结、互助等优良品德。

(三)日常管理渗透是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这本身就渗透着德育为先、素质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协调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诸方面并使之融为一体。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方面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实施渗透式德育。

一是学生德育目标制度化,重视发挥隐形德育的功能。学院把学生德育目标分解到学院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形成制度文件,使学生的学习管理、宿舍管理、卫生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化,制定了《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住宿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学生安全稳定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操行评定管理办法》《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一日常规》《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让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制度管人、舆论管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合作意识等德育目标渗透于内。学院还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制定了《企业员工手册》《校外实习实训操作规程》《企业员工规章制度》等制度章程,明确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校内实训操作规程,并通过校外拓展训练和企业封闭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行为能力,巩固和拓展渗透式德育成果。

(四)校园环境渗透是有力保障。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师生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渗透式德育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精神的鼓舞、心情的愉悦、思想的启迪和人格的感化。

首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物质环境的怡情功能来实施渗透式德育。校园内苍松翠柏成行、藤蔓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显山露水、假山喷泉动静相伴,加上文化驿站、校训碑林、草坪石山、荷塘走廊等建筑,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的悦目怡情、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

其次,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精神环境的感化功能来实施渗透式德育。学院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雷锋精神,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新教师”征文、演讲、“三字一画”等比赛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广西高校“践行雷锋精神,唱响师德赞歌”歌咏比赛,举办了“北京现代杯”师生职业技能对抗赛和“华隆杯”师生足球赛,通过师生互动和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进行渗透式德育。

最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积极进行渗秀式德育,大力宣传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克己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杨小青.广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之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2]杨彦冰.高职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0)

[3]B 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第3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体育与健康课程除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换而言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条件。其它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而体育与健康学科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多采用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言行、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多时候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言行,因势利导,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事半功倍效果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融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使之融为一体,才能起相得益彰之效。要把德育的具体内容点点滴滴地渗透到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具体细节中去得到情真意切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建立严格的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过程。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要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关心集体的良好习惯。

2.关心课前准备以及体育器械的领取、使用和退还。课前布置场地、领取器材、使用器材和课后回收退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或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起,就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针对有些不良现象,如上课铃响后,教师吹哨集合,有些同学整队集合不迅速,表现得懒懒散散,漫不经心;有些同学说笑打闹;有些同学不穿运动鞋等。教师如不及时教育纠正,势必会影响以后的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应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入手,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考勤制度,渗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为体育课正常顺利地进行作好思想准备。

3.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德育教育。基本部分的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中心部分,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所要达到的德育目的都要在这一部分体现。所以,教师要根据基本教材,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例如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内容,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内容,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体操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保护,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等;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竞争性的特点,侧重于培养团队意识、应变能力,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获得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对方的犯规,裁判的误判、漏判等。

4.结束部分的德育教育。在课的结束阶段进行整理运动时,教师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培养学生的敬学、敬业精神。并通过课堂总结、成绩肯定、结合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三、教师言行举止中的德育教育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住时机,恰当地运用生动的教育性语言、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美好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传授给学生。

1.通过教师的仪表和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教师学习的程度。教师语言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通过教师的良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

2.通过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配合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3.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学生的灵魂塑造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更多的锻炼机会。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教师的关心和严格要求对学生来说虽然是外部因素,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第4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转贴于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第5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最近几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职工和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的探索,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的智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努力加强德育、体育、劳动教育以及艺术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实施“和谐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适当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四是积极开展科技、文体等活动,有效的落实课程要求,实施划片招生,而且对特长生、三好生保送制度等等,这些都有效的促进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改善。但是从改革发展的整体来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小学还是扎扎实实的搞“应试教育”,而创造性的素质教育很少;有些小学语文高唱素质教育,而认真思考探索素质教育的比较少等等,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改善。

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过程的表面性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教学方法陈旧,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

2、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盲目性

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只注重优秀学生的能力培养,很少重视中差生的能力培养,使得这样的学生缺乏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了,不利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改善,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由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教师自身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对新教育理念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有所了解,但是很多情况下都留于表面和皮毛。他们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层次和深度不够,而一些年轻的有才华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华而不实的效果;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习惯了多年来的教学方法,因而很难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要求比较低,他们不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仅仅依靠老本来教学。而在当今知识化时代的前提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教师不重视继续学习,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严重薄弱的环节。

三、改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在具体化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语文素质教育。

1、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改善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改善素质教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我要学”的主动模式,从而改变原有的“要我学”被动模式,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习语文新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词、句、段等向老师提问,然后大家一起解决同学之间提出的疑问。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通过讨论,将问题解决。当学生也解决不了时,老师给以一定的帮助,从而形成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有思维的空间,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实现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其次,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讨论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每个同学都有长处,彼此相互学习,可以从他人的观点和学习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再次,多种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适当的写作练习,是学生认识世界、自我认识,进行创造性表示的过程。教师在选取题材方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2、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异步教学方法,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方面要指导他们超前学习,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对于中下生,首先要让他们听懂课堂内容,然后针对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提问,要积极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充分发展了优秀的学生潜能,还使中等的学生逐渐提高,最终完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潜能的到了很大的发挥,然后照顾中差生,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让每个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很大的进步,从而提高整个班的语文素质。几次的实践证明,我们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要高于其它班级。

3、提高教师的素质,发挥好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都不算特别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素质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教师的素质:第一,要大量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将教师的师德教育渗透其中,以行为规范的形式来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标准。第二,鼓励教师自我充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三,学校要组织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学习,学习的教师不能仅仅为了取得合格的学历,而是要真正的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去学习。第四,要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要不断的培样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年龄和特长培养其他的素质。

第6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地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老师的形象中体察到老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老师学习的程度。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塑造学生的灵魂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2.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教师应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取胜要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2.中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

第7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文

关键词:旅游;音乐教育;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36-02

旅游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在这一活动的进行中,达到身心愉悦,这就是旅游的目的,所以旅游也是一种艺术行为。而音乐是一种艺术文化形式,融合到视觉上的审美对象上时,会让人们得到更好的艺术享受。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而且重要的是,从旅游功能看,它既有自然资源的因素,又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可对旅游者产生其它文化形态难以取代的吸引力。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介入视觉的审美感知中,可以全面性开阔视野,得到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感知,使游客在鉴赏景色活动的同时欣赏美妙的音乐,起到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形成互补, 获得更加强烈的愉悦感。所以在旅游职业类学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一、音乐与旅游结合的新趋势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想突出重围,各行业都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对旅游业这个敏感度很高但适应力很强的行业来说,随着各国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的实行,旅游业一定会成为率先走出困境的行业之一。我国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关于“绿色复苏”的一番讲话,与会者尤其是旅游界人士中引起广泛反响。他们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崛起,正是时候。

绿色复苏首先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人们要借助金融危机来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旅游的绿色复苏,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和发展呢?相对于传统的单纯去欣赏景色,从而得到视觉上的享受的旅游模式来说,如果能把音乐融合到旅游业上去,从而造成更强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艺术享受。随着“视觉+听觉” 旅游模式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必定会推进绿色旅游的复苏。

二、音乐教育对旅游学校的重要性

旅游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对旅游的发展趋势具有比较高的敏感度,既然音乐旅游即将成为趋势,为了顺应和适应这个趋势,就必须加强旅游职业技术类学校的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音乐和旅游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对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撇开旅游业不讲,音乐本身就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这和旅游的作用也是相似的。在学校加强音乐的教育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使学生能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更多主观和客观的感知和认知。在音乐教育中,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对美的联想,以达到服务旅游这一宗旨。

从世界范围内来考察不难发现,中国不仅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而且在旅游文化的发展态势上,更具东方特色。因此,在这一文化派生出的诸多现代旅游活动,便被深深地打上了华夏文明的印记。如果能把音乐和旅游景观结合起来,更容易引起了文化人士和外国友人的兴趣,为旅游业的崛起也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也是旅游绿色复苏的其中的一种也会成为重要的一种旅游形式。

比如说举办音乐节的旅游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我认为音乐节的重点应该放在少数民族的音乐上。首先,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新奇,符合人们喜欢追求新鲜的心理特点;其次,少数民族的音乐具有更突出的人文景观特点,对都市人的心灵有更好的慰藉作用;再次,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开发民族音乐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操作,而且让少数民族的音乐得以流传下来,无论是对音乐本身乃至对全民族都是意义深远的。

所以,对于旅游职业类的学生,对各民族、各地域的音乐文化知识要有相应了解,甚至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因为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是表达思想、沟通感情的最好形式。中国的各个民族虽然有着丰富多彩而又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娱乐活动,但各民族的民歌都可拉近人与不同地域、文化、人群的距离,愉悦旅游者的情感,传递文化信息,融洽旅游氛围。

中国有着大量各具特色、优美动听的音乐,如二胡协奏曲《望夫云》(白族);钢琴与民族交响乐队《哀牢山狂想》(彝族、哈尼族);民族交响诗《山鬼》(哈尼族);马头琴协奏曲《嘎达梅林随想》(蒙古族);民族管弦乐《傣寨印象》(傣族);芦笙与乐队《拉山号子》(苗族)等等。这些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着重突出表现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既保持了原汁原味,又透着强烈的时代感与新鲜感。如更好的利用于人文景观之中,在很多时候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传统文化用新的形式得以保存以及流传下来,从而对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复兴有深刻的影响。

三、旅游学校如何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

既然音乐对旅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对培养旅游人才的旅游学校应该怎样去加强音乐教育呢?目前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1)培养方向不够明确;(2)教学改革力度不够;(3)音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4)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调。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对旅游学生的音乐教育。

(一)注重教材的选用

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注重音乐教材的思想性。教材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念渗透在浓烈的音乐美感之中。其次,要注重音乐教材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极为丰富的民间音乐,因地区不同,音乐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也迥然不同,这都是我国音乐殿堂中的瑰宝。再次,要注重音乐教材的艺术性。一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那些精彩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会不断地唤起学生潜在的音乐审美意识,使其产生对美的渴望。最后,要注重音乐教材的时代性。但凡人类文化艺术精品,特别是经过时代筛选的音乐艺术经典名作,代表着当时的进步思想和主流文化。

(二)课程设置的构想

公选课的课程设置,在师资条件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范围要广、科目应多,让学生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内容以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知识为主。讲解应注意多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切忌从理论到理论,而且必须淡化教学活动中以往单纯的知识灌输过程,代之“以人为本”、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的同时,进行识谱、歌唱、欣赏、节奏、乐理的学习。

(三)“以人为本”,促进旅游职业技术类学校音乐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