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长期股票投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期股票投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期股票投资方法

第1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关键词】长期投资决策 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长期投资是指企业将现在持有的资金进行运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与风险成正比的收益。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司是否能够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风险小、收益高、回收快的项目上去或者以扩大自己的财富投资到证上还有其他方面。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长期投资决策是对企业影响很大的决策,一旦做了这样的决策,由于长期投资的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投资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长期投资的回收期长

长期投资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三类:项目投资、证投资、其他投资。比如说固定资产投资,它使企业固定资产增加,而固定资产增加对企业的影响时间是很长的;比如投资修建厂房,这样建设期都会很长;而且长期投资的金额也很大,所以长期投资的回收期是很长的。

2.长期投资的风险大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而高的风险会带来高的收益。 长期投资就是风险比较大的一种投资方式,由于能带来高的收益,有的时候企业不得不选择长期投资。在选择长期投资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无风险报酬率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导致长期投资风险很大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投资的时间很长,在长时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我们都是无法预计的。所以它是高风险的投资。

3.长期投资具有不可逆转性

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在于每一次周转可以产生营业收入及创造利润,企业是离不开流动资金的,所以我们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长期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量很大的,长期投资的资金一旦投入,在想收回是很难的。所以他有一种不可逆转性。比如,购进大型的机器设备,不管是将它再出售、退货还是闲置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果是修建的厂房,你不可能将它从一个地方搬离到其他地方。所以长期投资一旦投入了资金,想要撤回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4.长期投资需要的资金量大

长期投资需要很大的资金量,这也是企业选择长期投资所面对的问题。它不像短期投资那样在短时间内可以变现,而是需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才能回收回来。

长期投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决策问题,根据长期投资的四个特点,我们能够明白对于长期投资,如果成功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但是一旦失败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针对长期投资企业要慎重选择,仔细分析。我认为企业在决定进行长期投资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企业内部的因素

(一)企业的战略。

在决策是否长期投资时,应该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企业的战略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一个整体的规划。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不能脱离企业的总体目标,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总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战略,从这三个方面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如果企业总战略选择发展战略,那企业对于长期投资就可以考虑长期股票投资进行外部发展,掌控其他企业的股权从而获取利益。如果企业在竞争层面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企业在考虑长期投资时,就应该考虑扩大生产线。像购入先进的设备、修建厂房等等。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

(二)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长期投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可以使我们明白企业可以将投资放在哪一个具体的项目上。我们可以对自己企业进行业务组合分析。像我们对企业进行BCG矩阵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白应该投资到明星业务和现金牛业务上,对于问题业务应该慎重考虑。这样减少很多的投资风险,投资到明星业务和现金牛业务上可以使投资回收期减少,让企业更快获利。

(三)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之所以会长期投资,其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当企业决定进行长期投资,那企业应该如何筹措资金。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应看企业的资本结构。在风险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债务资本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综合的资本成本率、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增加公司的价值。

二、企业外部的因素

(一)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提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政治和法律因素,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方面,企业应该投资国家支持或法律保护的项目上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第二,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第三,社会和文化因素,很多企业投资引进国外的产品、生产线、管理理念,而这些是否被国人所接受,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投资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生活习惯,是否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是否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前所要具体考虑的问题。

(二)企业(产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里的生命周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产业的生命周期,另一个是被投资企业的生命周期。不管是哪一种,企业都不应该将资金投资到衰退期。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应该分析被投资企业或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那个阶段。

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的长期投资都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是一个经济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尤其是长期风险更大,所以需要谨慎。企业在分析长期投资应考虑的问题时,除了上述两个方面还要根据不同的投资进行分析。下面以长期投资的项目投资和长期股票投资来探讨除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

三、项目投资

企业的投资项目,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资到固定资产上。特别是大型的投资项目,不但建设期长,而且需要的资金量也很大,一旦开工,就需要足够的资金量来供应,不然就会出现“半截子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项目投资除了注意企业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之外,还要考虑该项目是一次投入还是分次投入以及一些相关的指标。考虑一次投入还是分次投入就是考虑投资建设期长短的问题。一些相关的指标是:原始投资回收率、ROI、ARR、PP等静态指标。除了这些企业还需要结合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动态投资回收期、NPV、NPVR、PI、IRR等动态指标。企业要运用这些指标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具备财务可行性。

在计算这些指标时,企业还应该考虑相关成本、机会成本、部门间的影响。此外还要考虑税负和折旧对投资的影响,对于项目投资这里的税主要是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 我们在计算这些指标和考虑税负和折旧的时候都一直假设是不存在风险的。但是宏观环境、市场状况等因素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有必要认真考虑风险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的问题。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企业在项目投资上从理论上讲才有可能获利。

四、长期股票投资

长期股票投资是指企业购入并长期持有的其他企业发行的股票。与短期股票投资不同,企业作为长期股票投资而购入的股票并不是打算在短期内出售,它不是作为获取股票买卖差价来取得投资收益,而是为了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股利收益或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使被投资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来为实现本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服务。

所以企业进行长期股票投资应考虑被投资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如果企业投资是为了在较长时期内取得股利收入。那就应该主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如果企业投资是为了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从企业战略方面来讲就是企业的扩张――兼并。那么企业应考虑兼并了其他企业会给自己企业所带来的益处。兼并后是否实现企业一体化,或者被投资企业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好处。这些都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因充分考虑长期投资应注意的因素,结合指标科学合理的分析,使决策达到最优化。

第2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关键词:重要性;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三个方面。

1.重要性原则在会计账户设置中的运用

(1)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账户设置。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种。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对主营业务的反映就是重要的会计事项,正是基于此,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反映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反映因为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情况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主营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被分项反映。然而,对于其他业务,由于其相对次要,所以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只设置了一个“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其他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等费用全部都在这一个账户中记录,没有进行分项反映。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设置。当企业购买比较紧俏或者生产周期长、投资比较大的商品时,对方一般会要求企业预付一部分货款,俗称定金。在会计账户的使用上,对于企业预付的货款应该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多,使得预付货款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那么,预付货款业务就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对于预付货款就必须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但是,如果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少,只是偶尔发生,则对于预付货款就不需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应该将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反映,以简化账户的设置。预收货款的处理同预付货款一样,如果预收货款比较重要,也是要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反映,否则就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进行核算。

(3)“累计折旧”账户的设置。在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专门设置了“累计折旧”账户来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对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等的价值损耗并没有专设账户,而是将其损耗价值直接在账面上注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里,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

(4)“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账户和“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准备)”账户的分设。这两个账户是在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损益时要使用的,权益法中,对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方应该按照享有的部分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引起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由于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者发生亏损以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所以,对于这些主要原因引起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方在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时是专门通过“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账户来进行的,而对于除此以外的任何其他原因引起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方全都是通过“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准备)”账户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

(5)“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都是在“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该账户的贷方记录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借方记录对外投资发生的损失,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收益,借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损失。投资收益和损失为什么没有分设账户进行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对于除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而言,对外投资活动是企业在开展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以外所从事的一项活动,是比较次要的,所以投资收益和损失就没有分项核算。

2.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上的运用

(1)个别计价法的选择。个别计价法是存货发出计价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是以发出存货的实际进货单价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保持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的一致性,是一种最真实、合理和准确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操作中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所以,对于数量比较多、单价比较低的存货不适宜采用个别计价法,而对于那些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和名画等贵重物品才值得使用个别计价法,也只有对这些数量不多的贵重物品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应该选择个别计价法,力求成本计算的合理和准确。

(2)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摊销。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等方法摊销。在这几种方法中,一次摊销法最简单,但是,由于该方法将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一次性地全部计入领用当期的损益,使得各期损益反映得不均衡,针对上述缺陷,一般只在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数量不多、金额不大时采用该方法,否则应采用其他方法。

(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有按单项投资、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三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在选择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这两种方法时,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则对此项短期投资应先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剩余的短期投资再作为类别或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4)长期债券投资中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长期债券投资时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在计提利息时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是,如果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记账,但是,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也可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6)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可以采用预提和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两种方法,其中,预提利息费用的方法符合权责发生制以及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但是处理起来相对复杂一些,所以,一般是在借款利息按季支付或者到期一次支付且数额较大时采用该法,如果数额不大应在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重要性原则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运用

第3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 保值增值 投资方式

在2008年A股市场大幅下跌,一向稳健运营的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大型机构投资也无法幸免。据透露,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由于权益投资亏损约390亿元,出现了成立8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社保基金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如何能使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不出现支付危机,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

社保基金是人民的“保命钱”,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必须全面考虑其安全性、增值性和流动性,三者不能偏废,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安全性。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将控制投资风险,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改进对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减少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这体现了社保基金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为准则,安全至上、控制风险的投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通常只依靠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获得利息收入进行保值增值。除此之外,社保基金也可以用于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以股票投资为例,《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下,绝对不能超过40%,又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余年的时间,市场成熟和制度完善程度都还不高,因此系统性风险大于西方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社保基金的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一直不够理想,收益率仅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远低于国外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率。

基于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为了避免在未来发生支付危机,社保基金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已经迫在眉睫。

社保基金投资新方式

(一)拓宽海外投资渠道

社保基金在海外的投资机构的选择在初期最优方式是,在国际市场上甄选出富有国际投资经验和业绩稳健的国际专业投资公司来管理和运作社保基金。可以采取招标竞争的方法,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吸引国际上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竞标。但需强调的是,社保基金作为风险厌恶型的机构投资者,出于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它在海外投资的品种和比例上初期应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二)参与助学贷款

有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是优质的金融资产,因为国家对助学贷款进行贴息和担保之后,能将放贷银行的损失控制在平均坏账率之下,使其收益率得到保证且高于国债收益率。而社保基金机构拥有学生就业、薪酬、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信息,拥有与用人单位之间密切的业务联系网,拥有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监控、跟踪学生状况及回收贷款。社保基金参与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既可以大幅降低还款违约率,又能使社保基金安全地保值增值,实现双赢。 转贴于

(三)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

根据投资学的基本原理,收益与风险正相关,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但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组合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少、保值增值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可供投资的产品太少,难以构造出优质的投资组合,既控制风险又能最大化收益。因此社保基金可以参与开发资本市场具有潜力投资品种和金融衍生工具,如信托产品、优质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越多,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便越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也就越强。

(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众所周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一定比例投入到盈利前景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稳定、风险低的特点,也能充分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因此,在保证充足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前提下,社保基金可以作为一个投资主体介入一些盈利前景良好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获得长期较稳定的回报率。

另外,长期股权投资也是我国社保基金可以涉足的领域,自2008年以来,全国社保基金在此方面的投资取得突破,一方面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还争取到全国社保基金权益10%可用于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的政策。这些投资方式的探索,为我国社保基金在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保值增值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第4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规定该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两大类分别予以相应的规定。一是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在购买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二是企业合并以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该准则所包括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被划分为四类,但与权益性投资有关的只有两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按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量。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二、权益性投资初始确认计量方法的选择

(一)权益性投资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通过权益性投资,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可能会形成四种关系:(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即对子公司投资;(2)投资企业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方施加重大影响,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其他权益性投资。

如果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形成了第1种关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应当将被投资企业(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由此可知,投资企业的该项权益性投资属于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即该项权益性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应当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但为了确定初始计量时的投资成本,还需进一步判断企业合并前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

(二)企业合并前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1]2006年6月30日,A公司向同一集团内B公司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3元),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并于当日起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合并后B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地位。参与合并企业在2006年6月30日未考虑该项企业合并时,B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

A能够对B实施控制,该项权益性投资属于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由于A与B是同一集团内的两家公司,该项权益性投资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故A应当在合并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2000万元(2000万元×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0000

贷:股本

10000000

资本公积

10000000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当在购买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2]2006年6月30日,A公司取得了c公司70%的股权。合并中,A公司向c公司支付一项专利技术,账面价值280万元,公允价值420万元,另支付银行存款800万元。此外,A公司为核实c公司的资产价值,聘请有关机构对该项合并进行咨询,支付咨询费用lO万元,假定合并前两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A能够对c实施控制,该项权益性投资属于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由于A与c是没有任何关联方关系的两家公司,该项权益性投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故A应在购买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1230万元(420+800+1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300000

贷:无形资产

2800000

银行存款

8100000

营业外收入

1400000

(三)投资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的具体方式如果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形成了第2或第3种关系,该项权益,性投资属于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时也应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但是,同样为了确定初始计量时的投资成本,需进一步判断投资企业进行该权益性投资的具体方式。

(1)支付现金方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例3]2006年6月30日,A公司从公开市场上买人D公司30%的股份,并于当日起能对D公司实施重大影响。A公司支付购买价款800万元,另支付手续费用10万元。

通过权益性投资,A能够对D实施重大影响;该项权益性投资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形成,故投资者(A公司)应当在购买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810万元(800+10)。会计分录略。

(2)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例4]2006年6月30日,A公司通过增发3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3元)自身的股份取得E公司30%的股份,并于当日起能对E公司实施重大影响。A公司另支付20万元的手续费。

通过权益性投资,A能够对E实施重大影响;该项权益性投资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方式形成,故投资者(A公司)应在购买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900万元(300万元×3)。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00000

贷:股本

3000000

资本公积

580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四)权益性投资的市场活跃程度和公允价值情况如果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形成了第4种关系,则需进一步判断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场活跃程度和公允价值情况,以将其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某类金融资产。如果该项权益性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应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直接比照前述(三),分析判断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具体方式,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会计处理方法也同前述(三)。如果该项权益性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不再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而需进一步判断投资者的投资目的,以确定其是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如果投资者进行该项投资或取得该项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在初始确认时,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量。

[例5]2006年6月30B,A公司买人F公司股票300万股,准备近期内出售,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笔股票投资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0万元。

通过权益性投资,A对F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项权益性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该项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短期内出售、交易,故投资者(A公司)应在购买日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150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5000000

投资收益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5100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能计量的股票,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照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例6]2006年6月30日,A公司从公开市场上买入G公司股票300万股,每股市价5元,初始确认时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0万元。

第5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方法; 转换

引 言

所谓长期股权投资,即通过投资而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份额,进而根据所占股份份额分享公司经营收益和承担公司亏损责任的一种投资方式。区别于其他金融资产,持有长期股权投资份额的目的并非通过短期买卖交易获益,而是在于长期持有,除股票投资外,其他长期股权投资是不能参与买卖交易的。因此,相对其他金融资产而言,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也相对较大,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会计核算也会有所区别,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动态地进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此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推动相关会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和运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确定

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顾名思义,权益法则指按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净资产量进行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能够在实质上控制被投资单位;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较小,不存在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并且这种投资报价也并非公共获得的,如没有市场报价,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公允价值等。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来说,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不是以持股比例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而是应该考虑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因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果持股比例介于20%至50%之间,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除此之外的情形则采用成本法核算,会计核算方式的确定,其中很明确的规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确定也是如此。除了将持股比例作为判断指标外,如果投资单位对被投资者实施控制或无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否则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然而,会计核算方法确定以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持股比例发生变动,会计核算方法也会由权益法向成本法变动;反之亦是如此。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更的原因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由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确定,是由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所确定的。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的身份变化、持股比例的增减变化,实质上相互影响的变化,如从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随着股份增持的变化而对被投资企业产生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因减持股份而从控制变为具有重大影响等,这些都会引起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需求,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动态的调整,以适应会计实务的需要。

三、成本法转向权益法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主要源自于两种情况,分别是由追加投资和减少投资引起的,虽然都会导致由成本法核算向权益法核算方法的转变,但从整个会计分录的处理过程来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本文将对此做详细的讨论。

(一)追加投资引起成本法向权益法转变

原持有的长期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日常交易的市场中不存在公共报价,其公允价值也不能通过方便快捷的手段进行确定时,采取成本法计价的会计核算方法。投资者如果追加投资比例,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将发生变化,进而能对被投资者施以重大的影响和控制,会计核算方法需要变更为权益法,会计核算上对于原来持股的部分和新增加的部分也需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

1.对于原持有股份的账面余额部分,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按持股比例进行计算的金额,两者的计算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额。对此,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无需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直接按投资者所耗费投资成本的价值计算;反之,则需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同时调增留存收益。对于差额部分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对于新增加的股权投资部分,需要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新增比例计算投资单位新增的投资份额,并与取得这部分新增投资耗费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即所耗费的成本大于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份额,对此不需要做会计核算调整,超出的投资作价部分体现为商誉,其会计核算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体现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原则,使不同时期的会计核算能够更好地进行纵向比较,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商誉和留存收益部分的计量和核算也应保持前后一致,对于原持股比例对应的商誉与新增股权投资对应的商誉部分,应加以综合考虑,留存收益的核算与处理也应如此,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与整体投资相关联的商誉及留存收益,并随着交易的不断进行而动态地调整和整合。

3.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原来持股的部分,由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可辨认公允价值是动态变化的,原持股的部分对应的份额的会计核算处理也需要进行调整。

(1)在对应的会计核算区间,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了净损益,则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属于初始投资到新增投资区间的净损益部分,则需按持股比例对应的净损益部分调整留存收益,其会计核算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若股份投资者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部分,产生于新增加投资部分的投资期初至新增投资日之间,则应将对应损益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3)除上述两种原因之外导致股权投资所占份额对应公允价值变动的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二)减少投资引起成本法向权益法转变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转变,除了追加投资外,处置股权投资也会导致核算方式的转变,当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由控制转变为共同控制或者具有重大影响时,按《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部分条例的规定,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针对减少投资引起的核算方法的转变,在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上的会计处理也是不同的,本文以个别报表为主要研究对象,简单介绍相关的会计处理过程。

处置部分股权后,剩余股权仍然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以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则需将核算方法调整为权益法,同时计算剩余比例股权份额对应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与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不同的会计核算。

1.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作为核算的参考基准,如果原取得的剩余投资成本大于按所占股权比例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则无需进行会计调整处理。反之,则需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其会计核算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原取得投资后到权益法核算这段时间,被投资单位取得的净损益份额部分,对原来取得的股权投资后,到处置股权份额这段期间,被投资单位取得的净损益(扣除现金股利和利润)对应股权份额应享有的份额,对留存收益进行调整,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因处置股权投资,投资者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中的份额,若该份额产生于处置当期期初至处置日之间,其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3.除上述原因外,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对被投资单位所享份额对应的所有权益变动,其会计核算处理应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四、权益法向成本法转换

同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转换相似,由权益法向成本法核算方法的变更也是基于两种情况,分别是增加股权投资和减少股权投资。为了同上文的讨论相一致,本文研究和讨论的对象也是个别财务报表,对于因企业合并引起的合并财务报表的讨论不是本章的讨论重点。

(一)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

因追加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由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变更为控制时,其会计核算需由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应按如下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1.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由两部分组成:购买日前持有的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增加的投资成本。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在购买日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算,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处理。这三种情况分别是达到合并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和合并前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股权部分,如果涉及到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置的,也需要在处置的时候将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转到当期投资收益里,初始投资成本则是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新增投资成本之和计算。

(二)因收回部分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

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进行股权投资后,能对其施以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该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活跃的市场报价或者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则该长期股权投资采取权益法核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单位处置股权投资,导致上述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条件不再成立时,则需要调整为成本法进行核算。

五、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更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会计核算方法变更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即会计追溯调整不合理和会计处理不具有可比性原则。首先,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不符合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则,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对同样的会计业务采纳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变更需要符合以下两个原则,即符合法律的需要,同时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会计政策的变更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投资单位因追加或减少投资,而导致控制权的变更,进而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不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同时权益法的核算,视同一直以来就采纳的会计处理政策,进行追溯调整也不符合权益法的核算原则。伴随持股比例的增减变化,会计核算方法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不断变化,采纳的是不同的核算思想和核算方法,在同一周期的前后逻辑也不一致,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采纳是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和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进行追溯调整,会计核算不具有纵向的可比性。在此笔者的建议是,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追加(出售)投资前采用成本法,追加(出售)投资后采用权益法,无需进行追溯调整,简单便于操作,也符合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当然,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需在以后进行不断的完善。

结 语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一直以来都在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理论的发展推动相关会计实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会计实务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的新问题进一步推进了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一直以来都是相关会计知识理论学习的难点,本文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确定、变更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即在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时,追加(出售)投资前采用成本法,追加(出售)投资后采用权益法。通过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旨在推进相关理论知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实践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谷小倩.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J]. 财会通讯,2010(4).

[2] 曹文芳.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的优化[J].财会月刊,2011(4).

[3] 陈祖清.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J].会计之友,2010(5).

[4] 陶淑贞.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会计处理浅析[J].财会通讯,2010(9).

第6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1、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销。次年,如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全部对外出售,该分录怎么做准则中未说明。

2、投资企业的子公司和投资企业的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是否应予抵销。如抵销,是在投资企业还是在投资企业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中抵销或者是在合并报表中抵销?抵销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谢谢!(河北省姚书勤)

在线专家:

1.因为内部未实现的损益已经实现,所以原来调整减少的现在可以调整增加,原来调整增加的可以调整减少。这种情况下不影响分录的处理,因为只停留在对被投资方净利润的调整上,影响的是确认投资收益的金额,也就是影响下面分录中的金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净利润需要调整,上年度调整的反方向调整)

贷:投资收益

2.投资企业的子公司和投资企业的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在投资企业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销。抵销时,与投资企业的子公司个别报表无关。

抵销时应考虑的因素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如果是存货交易,则需要在投资方做抵销分录。在投资方合并报表中做如下分录:

借:营业收入(子公司)

贷:营业成本(子公司)

投资收益(因其影响了子公司的净利润,所以影响到了投资方的投资收益,也要一并调整)

如果是其他交易,道理相同。

酒店筹建期间的处理

酒店无营业执照之前的损益怎样入账?还有收入怎样入账?(陕西省孟智贤)

在线专家:

一般来讲,未取得营业执照之前发生的费用应属于筹建期间的,应计入开办费,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支出。

具体列支范围如下:

(一)开办费的具体内容

1.筹建人员开支的费用

(1)筹建人员的劳务费用:具体包括筹办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工资性支出,以及应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险。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如医疗费等福利性费用,如果筹建期较短可据实列支,筹建期较长的,可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予以解决。

(2)差旅费:包括市内交通费和外埠差旅费。

(3)董事会费和联合委员会费

2.企业登记、公证的费用:主要包括登记费、验资费、税务登记费、公证费等。

3.筹措资本的费用:主要是指筹资支付的手续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

4.人员培训费:主要有以下二种情况

(1)引进设备和技术需要消化吸收,选派一些职工在筹建期间外出进修学习的费用。

(2)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劳务费及相关费用。

5.企业资产的摊销、报废和毁损

6.其他费用

(1)筹建期间发生的办公费、广告费、交际应酬费

(2)印花税

(3)经投资人确认由企业负担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所发生的费用

(4)其他与筹建有关的费用,例如资讯调查费、诉讼费、文件印刷费、通讯费以及庆典礼品费等支出

(二)不列入开办费范围的支出

1.取得各项资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时支付的运输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购建时发生的相关人工费用。

2.规定应由投资各方负担的费用。如投资各方为筹建企业进行了调查、洽谈发生的差旅费、咨询费、招待费等支出。我国政府还规定,中外合资进行谈判时,要求外商洽谈业务所发生的招待费用不得列作企业开办费,由提出邀请的企业负担。

3.为培训职工而购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出不得列作开办费。

4.投资方因投入资本自行筹措款项所支付的利息,不得计入开办费,应由出资方自行负担。

5.以外币现金存入银行而支付的手续费,该费用应由投资者负担。

会计上将开办费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自产产品发放职工福利或赠送的处理

如果企业将自产的产品发给职工或者赠送,处理一样吗?怎么区分?(河南省王哲明)

在线专家:

处理是有区别的。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个人福利:

借:相关成本费用类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如果将自产产品用于对外捐赠: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基建投资中待摊投资的归集

请问基建投资中待摊投资在归集时应如何处理?与待摊投资的分配有何区别?

我看到有的将待摊投资的分配处理为:

借:基建投资-待摊投资―利息

―勘察设计费

―办公费

―差旅费

―监理费

贷:长期借款

银行存款

那上述费用发生时如何处理的呢?(北京市胡可润)

在线专家:

上述处理应是发生时的分录处理,即发生时:

借:基建投资―待摊投资(利息)

―勘察设计费

―办公费

―差旅费

―监理费

贷:长期借款

银行存款

摊销时应是:

借:交付资产

贷:基建投资―待摊投资(利息)

―勘察设计费

―办公费

―差旅费

―监理费

材料暂估入库

材料暂估入账后,货款已付800元,发票也收到了价税合计800元,比如:

(1)若当时暂估入账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圆钢10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库1000

这时应该怎么做账?

(2)若当时暂估入账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圆钢6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库600

这时应该怎么做凭证?(吉林省王斐)

在线专家:

您的这个问题在这类企业是比较典型的,请参考下面的思路来处理:

(1)若当时暂估入账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圆钢10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库1000

先做暂估冲回凭证:

借:原材料―圆钢-10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库-1000

正常做账(假设这里不考虑增值税):

借:原材料800

贷:应付账款―供应商800

(2)若当时暂估入账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圆钢6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库600

先做暂估冲回凭证:

借:原材料―圆钢-600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库-600

正常做账(假设这里不考虑增值税):

借:原材料800

贷:应付账款―供应商800

农村合作社购入鱼苗的处理

关于农村合作社购入鱼苗应计入什么科目?如果它长大了是不是计入产成品?然后再计入库存商品?合作社的收入都通过经营收入科目核算吗?(河北省梁梅红)

在线专家:

农村合作社购入鱼苗应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长大后通过牲畜(禽)资产类科目核算。

借:牲畜(禽)资产

贷:原材料或产品物资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经营收入

借:经营支出

贷:牲畜(禽)资产

农村合作社的收入都通过经营收入科目核算。

安装合同如何给对方开发票?如何纳税?

我公司是一家安装企业,签订了一份安装合同500万元,设备400万元由我公司自己购买,安装费100万元,我公司如何给对方开发票?如何纳税?(广东省詹骏)

在线专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所以,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贵公司自己提供的设备如果是外购的就包含在营业额中,如果是自己生产的设备就不计入营业额中。

所以,应一并开具建筑安装企业统一发票,交营业税。

汶川地区政府置换土地及房产涉税问题

我公司地处汶川县,是一矿山企业,原在汶川县城有一块工业用地,上面建有我公司的办公楼,5.12地震以后,县政府向我公司征用该土地用于安置灾民,政府后提出用矿山附近的一块国有地与我公司进行置换,在置换前对我公司原有征用的土地及房产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我公司原有土地价值340万元,房产为600万元,现在政府置给我公司的土地评估价为260万元。请问我公司是否需要交纳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契税?请分别指导。如不需要,请问依据是什么?(四川省马芳)

在线专家:

营业税:由于政策性搬迁是政府收回企业或个人土地使用权(包括地上建筑物等不动产)的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就规定“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和个人土地被国家征用取得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969号)规定,“对国家因公共利益或城市规划需要而收回单位和个人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标准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包括不动产)的补偿费,不征收营业税”。为了实际征管中准确界定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又出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规定,“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土地增值税宣传提纲》的相关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因城市市政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由纳税人自行转让原房地产而取得的收入,免征土地增值税。因此,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符合上述免税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须向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但是此类情况下的免征应以原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的批文为准。如果尚未收到批文,则应视同房地产出售或转让,计算土地增值税。

契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一)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是否免征或者减征契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国外公司收取商标使用费如何扣缴税款?

国外公司A是一家著名的游艺园经营商。现公司A授权国内公司B在B经营的河北某游乐场的某些项目中使用A在海外注册的商标,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请问:该使用费需要包含哪些税目,如何计算?

比如是否包含5%的营业税,具体按照营业税的哪个项目征收?

是否包含10%的所得税?该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收取的使用费的10%,还是使用费中扣除营业税后的10%,请提示法规依据。(天津市李丽)

在线专家:

境外企业从境内取得的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符合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征税范围的规定,应按照转让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

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劳务是指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且根据财税[2009]111号《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款规定中的“对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娱乐业,服务业中的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中的沐浴、理发、洗染、裱画、誊写、镌刻、复印、打包劳务,不征收营业税。”

所得税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所以,要按10%的税率,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全额扣缴企业所得税。

股权转让的涉税问题

我公司8年前购得100亩地,取得时该土地价值500万元,两年前公司按评估的公允价值3000万元,以资产入股的形式,与另一公司合资成立了一个物流公司,另一个公司入股3000万现金,两个公司各持50%的股份。现由于经营上的原因,我公司准备把持有的该公司股份全部转移给另一个公司,作价为3500万元,请问我公司如何交纳企业所得税,是否需要交纳土地增值税、营业税?(福建省平小平)

在线专家:

企业所得税: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营业税: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用于对外投资,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投资后转让股权的,也不征收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如果双方均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时,不交土地增值税,转让股权时,投资方也不涉及土地增值税。

城建税的计税依据问题

请问出口免抵退税企业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税基数是包含免抵税额还是实际应退税额,财税[2005]25号究竟该如何理解,我对此始终不清楚,望解答。(上海市孙颍)

在线专家:

上述文件规定,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也就是说计算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的基数是当期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当期免抵税额。

发票名称不符问题

市场普遍现象:企业收到预付款,按付款人名称挂账(有私人、有单位),等到按付款人要就时间发货时,收货人往往又与付款人名称不符,开出发票的名称是收货人名称,与付款人名称不一致,很多时候为了促销,只要收到预付款就发货,根本就没有签订合同,财务如果根据税法规定不开具发票,那么企业根本就没法运行,客户也极不满意。由于这种情况特别多,市场竞争极其惨烈,若我们不做,其他企业仍然会做,但我们又不愿违背税收政策,请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安徽省赵泰)

在线专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为: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7.纳税人发生本《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三)项至第(八)项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所以,您上面举例的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应发出货物的当天产生纳税义务,应开具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也就是说在纳税义务发生时应开具发票。与是否签订合同没有直接关系。

开出的发票最好与付款人相同,如果不同应让对方说明,或者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工作,事先准确知道对方的单位全称。

补交印花税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单位以前年度未缴纳购销合同印花税,现在我是否应该补交?还有没有其它的问题?(江苏省朱星)

在线专家:

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或者已粘贴在应税凭证上的印花税票未注销或者未划销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应该及时补交,不然,按正常规定,滞纳金的金额会越累越多,而且涉及到处罚问题。

国债的投资策略

投资国债是不是没有什么投资策略或者技巧可言?如果有,还请专家指点一二。(湖南省刘小平)

专家:

国债投资并不是没有策略和技巧的。从总体上看,国债投资策略可以分为消极型投资策略和积极型投资策略两种,每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资金来源和用途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具体地,在决定投资策略时,投资者应该考虑自身整体资产与负债的状况以及未来现金流的状况,期以达到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的最佳结合。一般而言,投资者应在投资前认清自己,明白自己是积极型投资者还是消极型投资者。积极型投资者一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管理他们的投资,通常他们的投资收益率较高;而消极型投资者一般只愿花费很少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他们的投资,通常他们的投资收益率也相应地较低。有一点必须明确,决定投资者类型的关键并不是投资金额的大小,而是他们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管理自己的投资。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操作方法。

一、积极型投资策略

(一)利率预测法

积极型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通过主动预测市场利率的变化,采用抛售一种国债并购买另一种国债的方式来获得差价收益的投资方法。这种投资策略着眼于债券市场价格变化所带来的资本损益,其关键在于能够准确预测市场利率的变化方向及幅度,从而能准确预测出债券价格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并充分利用市场价格变化来取得差价收益。因此,这种积极型投资策略一般也被称作利率预测法。这种方法要求投资者具有丰富的国债投资知识及市场操作经验,并且要支付相对比较多的交易成本。

利率预测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这样的:投资者通过对利率的研究获得有关未来一段时期内利率变化的预期,然后利用这种预期来调整其持有的债券,期以在利率按其预期变动时能够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因此,正确预测利率变化的方向及幅度是利率预测投资法的前提,而有效地调整所持有的债券就成为利率预测投资法的主要手段。

利率预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利率除了受到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之外,还受到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汇率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市场利率会上升;从紧的货币政策,如减少货币供应量,加强信贷控制等都将使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变得紧张,从而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本国货币汇率上升会引起国外资金的流入和对本币的需求上升,短期内会引起本国利率的上升。

在考虑影响国债价格的利率时,应注重分析官方利率和国债回购、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官方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不同期限或不同类别的存、贷款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都有较大的影响。而国债回购、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在每个交易日都在变动,且变动幅度比较小,因而对于债券价格的影响的持续时间不长,程度也不大。投资者在对社会经济运行态势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抉择作了综合分析后,可尝试对未来市场利率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做出较为理性的预测,并据此做出自己的国债投资决策。

在预测了市场利率变化的方向和幅度之后,投资者可以据此对其持有的债券进行重新组合。在判断市场利率将下跌时,应尽量持有能使价格上升幅度最大的债券,即期限比较长、票面利率比较低的债券。也就是说,在预测市场利率将下跌时,应尽量把手中的短期、高票面利率国债转换成期限较长的、低利率的债券。反之,若预测市场利率将上升,则应尽量减少低利率、长期限的债券,转而投资高利率、短期限的债券。

(二)等级投资计划法

等级投资计划法,是公式投资计划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它由股票投资技巧而得来,方法是投资者事先按照一个固定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计算出买入和卖出国债的价位,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操作。其操作要领是“低进高出”,即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只要国债价格处于不断波动中,投资者就必须严格按照事先拟订好的计划来进行国债买卖,而是否买卖国债则取决于国债市场的价格水平。具体地,当投资者选定一种国债作为投资对象后,就要确定国债变动的一定幅度作为等级,这个幅度可以是一个确定的百分比,也可以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每当国债价格下降一个等级时,就买入一定数量的国债;每当国债价格上升一个等级时,就卖出一定数量的国债。

(三)逐次等额买进摊平法

如果投资者对某种国债投资时,该国债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并且无法准确地预期其波动的各个转折点,投资者可以运用逐次等额买进摊平操作法。逐次等额买进摊平法就是在确定投资于某种国债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投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中定量定期地购买国债,不论这一时期该国债价格如何波动都持续地进行购买,这样可以使投资者的每百元平均成本低于平均价格。运用这种操作法,每次投资时,要严格控制所投入资金的数量,保证投资计划逐次等额进行。

(四)金字塔式操作法

金字塔式操作法实际是一种倍数买进摊平法。当投资者第一次买进国债后,发现价格下跌时可加倍买进,以后在国债价格下跌过程中,每一次购买数量比前一次增加一定比例,这样就成倍地加大了低价购入的国债占购入国债总数的比重,降低了平均总成本。由于这种买入方法呈正三角形趋势,形如金字塔形。

二、消极型投资策略

(一)购买持有法

购买持有是最简单的国债投资策略,其步骤是:在对债券市场上所有的债券进行分析之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买进能够满足自己要求的债券,并一直持有到到期兑付之日。在持有期间,并不进行任何买卖活动。

购买持有法比较适用于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比较差的国债,并且更适用于不熟悉市场或者不善于使用各种投资技巧的投资者。投资者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根据投资者资金的使用状况来选择适当期限的债券。一般情况下,期限越长的债券,其收益率也往往越高。但是期限越长,对投资资金锁定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最好是根据投资者的可投资资金的年限来选择债券,使国债的到期日与投资者需要资金的日期相近。其次,投资者投资债券的金额也必须由可投资资金的数量来决定。一般在购买持有策略下,投资者不应该利用借入资金来购买债券,也不应该保留剩余资金,而是最好将所有准备投资的资金投资于债券,这样就能保证获得最大数额的固定收益。

购买持有这种投资策略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投资策略。在投资者购进债券后,他可以毫不关心市场行情的变化,可以漠视市场上出现的投资机会,因而往往会丧失提高收益率的机会。其次,虽然投资者可以获得固定的收益率,但是,这种被锁定的收益率只是名义上的,如果发生通货膨胀,那么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这种投资策略的价值大大下降。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时候,这种投资策略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损失。最后,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由于市场利率的上升,使得购买持有这种投资策略的收益率相对较低。由于不能及时卖出低收益率的债券,转而购买高收益率的债券,因此,在市场利率上升时,这种策略会带来损失。

(二)梯形投资法

梯形投资法,又称等期投资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在国债发行市场认购一批相同期限的债券,每一段时间都如此,接连不断,这样,投资者在以后的每段时间都可以稳定地获得一笔本息收入。

梯形投资法的优点在于,采用此种投资方法的投资者能够在每年中得到本金和利息,因而不至于产生很大的流动性问题,不至于急着卖出尚未到期的债券,从而不能保证收到约定的收益。同时,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梯形投资法下的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国债组合的投资收益率也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这种投资方法每年只进行一次交易,因而交易成本比较低。

(三)三角投资法

三角投资法,就是利用国债投资期限不同所获本息和也就不同的原理,使得在连续时段内进行的投资具有相同的到期时间,从而保证在到期时收到预定的本息和。这个本息和可能已被投资者计划用于某种特定的消费。三角投资法和梯形投资法的区别在于,虽然投资者都是在连续时期(年份)内进行投资,但是,这些在不同时期投资的债券的到期期限是相同的,而不是债券的期限相同。

这种投资方法的特点是,在不同时期进行的国债投资的期限是递减的,因此被称作三角投资法。它的优点是能获得较固定的收益,又能保证到期得到预期的资金以用于特定的目的。

散户应如何识别短线机会

天天盯着盘面在看,但不知道如何抓住机会,请问该如何识别短线机会?(河南省廖明)

专家:

一个交易日,同样是四个小时,高手看盘收获颇多,而水平一般的散户只会东张西望,随机乱看一气。没有章法的看盘可能就是在浪费时间,每每错失良机。一般来讲,看盘方法有很多,看技术指标,看基本面,看盘口买卖力度,看资金流向等,但这些方法没有定式,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要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和能力范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看盘套路。看盘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忘了看盘的目的,就是要为买卖决策服务。

下面就介绍几种看盘视角:

第一,看板块和热点轮动。这个可以判断行情大小和强弱。比如开盘的涨停家数就是一个人气指标;如果热点板块天天有不少,而且都能持续一段时间,并轮番上攻,有龙头牛股,这就可能说明行情短期内不会停止。

第二,训练盘感和捕捉市场机会的嗅觉。比如一根大阳线后缩量小调,这是蓄势走势;比如急跌大跌不要轻易抛股票,可以等技术反抽;这些都是需要在看盘中不断训练的。当然,这种盘感的训练既需要有识别基本面的功底,也要对技术分析有一定积累。新手可以先打好基础后再在实战中锻炼。

第三,看强势龙头。看盘一个重要工作是要关注涨幅榜中靠前的股票。这些股票是引领市场走势的龙头。因为市场法则永远是遵循“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当一波大行情起来的时候,看盘高手第一时间能嗅到龙头板块和龙头股的味道,而且越早发现越好。同样,在弱市中可重点关注逆势飘红的股票。这些股票至少说明控盘度很高,或者做多意愿很强。而且一旦大盘企稳,这些逆势股很有可能就一骑绝尘。

第7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4-0025-07

可用于养老保险资金投资的工具分两大类,一类是金融工具,一类是实体资产。金融工具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及衍生品等,实体资产包括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生产性企业等。养老保险资金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必须综合比较各种资产收益情况,分析影响收益率的宏观经济因素和行业产业特点。

一、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分析

养老保险基金可投资的金融工具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及衍生品。这些金融产品的收益水平最终要靠实体经济来支撑,各自的收益率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中国金融市场同样遵守“高风险,高回报”的规律。股票市场的回报率最高,但风险也最大;社保基金由于采用组合投资的策略,所以其回报率较股票低,但风险相对分散。银行存款和国债,扣除通胀因素外,真实收益水平很低。很多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突出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矛盾,远非有效市场,故“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有限。而无论市场有效与否,资本市场最终将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故考察各类金融资产的收益情况,须从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入手,也就是说从考察经济周期开始。

(一)资产收益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1. 资产收益率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分析。经济周期由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决定,本身不可避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试图消灭经济周期,无论是政府干预理论,还是自由市场理论,最终结果均告失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很多,但针对中国的实际,本文通过考察产业利益分配转移来解释经济波动。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生产单元。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在利润或利润率增长时会扩大生产,宏观经济就表现为增长和扩张;在利润或利润率降低时会减少生产,宏观经济就表现为衰退和萎缩。因此,企业利润或利润率的增减很大程度上能反映经济波动状况。

按产业链划分,中国产业可分为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上游产业主要是基础性生产行业,多数企业居于垄断地位,生产中间产品;下游产业主要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商品制造企业和服务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总的生产利润会在上下游产业之间进行分配,而不同的分配结果会导致经济周期的出现,进而对各种资产收益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经济复苏阶段,社会生产水平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之下,此时国家一般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而且经过危机洗礼之后,生产要素大量闲置。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导致商品价格回升,下游企业有利可图,就开始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会引起上游企业大幅度提高中间产品的价格,于是更多的企业加入生产,宏观经济趋向繁荣,社会产出水平逐步提高,最终会跨越潜在产出水平的临界点,达到繁荣阶段。在此期间,生产性企业数量的增多、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周转速度的加快,都会带动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上升,这也意味着股票和企业债券投资回报率的上升。

在经济繁荣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超出其潜在的供给,生产要素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且上游企业会利用垄断地位使中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由市场决定的水平,通胀压力开始显现。由于下游产业竞争比较充分,相关企业上调产品价格的空间不大,因此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开始被压缩,总利润的分配重心开始向上游产业转移。此时,为防止经济过热,政府会减少财政支出,紧缩货币供给,社会总需求下降,宏观经济开始走向衰退。在此期间,处于下游产业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会受到削弱,其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会降低;而处于上游产业的上市公司则由于大幅度向下游产业转嫁生产成本而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盈利水平,其股票投资收益率比较高。又由于中国上市公司中处于上游产业的国有企业居多,因此整体上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率较高,这一点有违于一般的理论解释。企业债券由于政府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伴随着利率的上升,很多资金将从债券市场撤离,导致企业债券收益率下降。

在经济衰退阶段,指的是社会总产出水平下降至潜在产出水平的这段时间。由于实际产出水平仍高于潜在产出水平,生产要素价格仍高居不下,面对日益萎缩的总需求,下游企业被迫下调产品售价,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相应对上游产品的需求将减少,从而影响上游企业的盈利水平。此时,由于通胀压力继续存在,政府仍将执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实际产出水平继续下降,直至低于潜在产出水平,此时宏观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在此阶段,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会下降,导致投资者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降低,加上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不足,市场上会大量卖出股票,股价下挫;而且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制度性和结构性的缺陷,市场投机的成分较大,这会进一步加剧股票价格的跌落。尽管通胀继续存在,但投资者对通胀的预期开始减弱,于是存款和债券投资开始变得有吸引力,其收益率高于股票投资。

在经济萧条阶段,不少企业关闭破产,大量工人失业,社会总需求进一步下降,经济跌入谷底。此时,各种生产要素开始相对过剩,上游产品的价格开始下降,通货膨胀渐渐退去,通货紧缩显现。政府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人们普遍预期宏观经济将转好,企业逐渐有利可图,宏观经济接下来重新进入复苏阶段。在此阶段,在经济向好的预期刺激下,股票重新被投资者所青睐,估值水平回升,收益率上升;而债券由于通货紧缩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和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真实收益率处于较好的水平,也是投资者理想的投资工具。

2. 中国经济周期与资产收益率关系的经验描述。以上是对中国经济周期与资产收益率关系的理论描述,下面通过数据分析来观察这种关系的实际表现。(1)现实经济周期描述。中国上一轮经济周期于1998年结束。从表2和图2中可以看到仅在1998 ― 2002年,除2000年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增长指数为正外,其余时间,零售商品与原材料及工业品价格增长指数均为负,且差距不大,这段时间经济处于复苏期,企业有利可图,于是扩大生产。2002年之后,原材料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指数开始大幅上升,而零售商品只有很小的涨幅,尤其是2004年、2005年,原材料的价格增长指数分别为11.4%和8.3%,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指数分别为6.07和4.93,远远高于零售商品价格增长指数2.81%和0.78%。为了遏制物价上涨的势头,从2003年、2004年开始,连续4年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了下游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这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于下游产业的众多企业而言,获利微薄甚至几乎无利可图,于是被迫缩减生产规模、减少新的投资或关闭歇业,大量资金闲置,从而为今后的流动性过剩埋下隐患;对于上游产业的企业来说(大多数为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财务报表显示出高额的投资收益,又由于很多这类企业是上市公司,从而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而下游企业的闲置资金在资本市场高回报的刺激下纷纷入市,进一步将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推高。而根据行业特点分析,上游产业为资本密集型,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率较高,上游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下游产业很多是劳动密集型,这类产业的萧条会造成大量显性和隐性的失业,理论上讲,消费需求不足就应该有所体现。然而,我们在2006年、2007年似乎没有看到这样的结果,这是因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惯性原因,出口得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这使得靠发展对外贸易的外向型企业(主要是沿海企业)得以有喘息的机会。据统计,2006―2007年,中国外贸出口保持了27%、25.2%的增长速度,外贸顺差分别达到1 774.8亿美元、2 622亿美元;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2006年、2007年分别为109 998.2亿元和137 323.9亿元,环比增长为23.9%和24.8%①。这导致2006年、2007年工业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增长率虽然开始跌落,但仍可维持比较高的价格。在此过程中,投资品与消费品价格都有所增长,但从表2中可看出,投资品价格上涨的速度快于消费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下游企业的生存压力并没有因此而有较大的改善。而且固定资产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预示着将来投资品的生产会更加相对过剩,这也为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于是当2008年出口急剧下降之后,下游企业纷纷倒闭,CPI和PPI双重下落,经济开始萧条。(2)经济周期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从上面对中国1998―2008年的经济周期分析得知,1998―2002年处于经济复苏期。在此期间,一年期存款的真实收益率为正,大致呈下降趋势,这是央行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2001―2002年,中国股市持续走低,上证指数收益增长率均为负值,而同期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向好,名义GDP增长率分别为8.3%和9.1%,股市这张“晴雨表”并未反映宏观经济的趋势,反而表现出中国资本市场的体制性缺陷,如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市场容量小,市场投机盛行,“政策市”,股权分置及对未来国有股解禁流通的不确定性等。资本市场中的上述缺陷,导致整体价值投资功能不强,理性的长线投资少,非理性的短线投机资金多,稍有些风吹草动,市场就会大起大落。如中国股票市场的换手率远远高于其它国家的水平,高换手率使市场经常处于超买状态,推高市盈率,加大了市场风险。

经济进入繁荣期之后,虽然在2004年之后,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如原材料、动力、能源价格增长率和零售商品价格增长率双双下降,但外贸出口的繁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增加,带动了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主的资本市场继续上升,于是上证综指收益率经过2003―2004年的波动之后,于2005年开始大幅上涨,于2007年达到顶峰。2006年和2007年,股票收益率远远高于其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表明宏观经济进入过度繁荣期。然而,美国次贷危机暴发后,欧美许多国家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外贸出口迅速回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矛盾凸显,商品生产过剩,沿海许多企业倒闭或破产,经济衰退的态势迅速向上游产业传递,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普遍持悲观预期,于是资本市场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衰退,很短时间内收益率迅速衰减为负值,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的收益率均高于股票收益率,这也意味着宏观经济进入衰退期。(3)根据经济周期采取的投资组合策略。在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很多企业价值被市场低估,股票价格和企业债券价格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此时政府普遍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社会投资增加,银行利息下降,股票、债券和证券基金的预期回报率上升,因此应该增加这些金融产品的投资比例,减少银行存款的比例。在经济复苏的后期,银行利率已经下降到比较低的水平,下调的空间不大,因此要减少债券和债券类基金的投资比例,适当增加股票和股票类基金的投资比例。

在经济进入繁荣阶段的初期和中期,由于中国特殊的上市公司结构,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反应比一般的资本市场要慢一些,处于上游产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依然向好,此时宏观经济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因此,可多增持这类股票,持有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当经济进入繁荣的后期时,面临从紧货币政策的约束,持有国债或企业债的比例要减少。此时,经济即将出现拐点,要执行审慎投资的策略,持有股票的比例要大幅度减少,同时增加银行存款的比例,以规避即将到来的巨大投资风险。

在经济进入衰退阶段之后,伴随着央行持续加息和通货膨胀的消退,要进一步减持股票和股票类基金投资的比例,增加银行存款的比例。

在经济进入萧条之后,伴随着央行降息的来临和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可适度增持股票、债券和证券类基金的比例,减少银行存款的比例。

(二)行业选择与资产收益率

从前面的分析得知,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结构和比例要作相应的调整,以使基金在经济周期内的整体收益率达到最大,这是一种中短期的战术配置方法。在完成战术配置之后,具体到金融产品的选择,无论是股票、债券、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或是指数基金,都涉及到对这些金融产品所处行业的分析,我们将必须重视行业选择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从世界范围内看,21世纪以来,能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的行业,并不是信息、媒体、软件服务等新兴产业,而是像能源、房地产、金融、原材料、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见表3),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像石油、煤炭、原材料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储量越来越少,而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却越来越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这些行业能够获得稳定而可靠的收益,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的功能。就中国而言,2000―2008年,对一次能源平均消费增速多数都超过GDP的增速(见图3),如此大的市场空间,投资价值显而易见。第二,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私人物品的生产极大丰富,客观上要求大量生产公共物品,如更多的铁路、公路、水电设施等,而市场经济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天生有缺陷,从而使各个国家或早或晚地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期。由于公共产品提供的数量相对不足,而且又具有垄断性质,因此这些行业也能获取稳定且较好的收益。第三,房地产业,尽管这个行业本身的定位还不明确,但土地的稀缺性决定和对房子需求的刚性,决定该行业也可以获取高额的利润②。而我们发现,以上所述各个行业都具有垄断的性质,由国家提供或控制,而像零售、制造、信息、媒体和现代服务业,由于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只能获取平均利润,且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收益并不稳定。

就中国情况而言,行业回报的特点与世界范围内的情况相似。以工业为例,能够获取高额而且稳定回报的行业集中在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采矿(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医药、电力等③(见表4),这些行业由国家垄断或控股经营,所提供的产品需求弹性小,因此能够获取超出市场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与工业相类似,建筑、金融、农业中有许多产业也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养老保险资金在投资金融产品时,应更多地投资于这些行业的股票、企业债券、基金或指数基金(主要是公用事业指数基金),一方面使这些行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勘探、生产和产业链的延伸,扩大产品供给数量,提高产品副加值,另一方面,在物质财富实实在在增加的同时分享发展成果。

二、实业投资收益分析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进入市场的资金有相当的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这就违背了权证融资的初衷,资金的实际利用率很低。规模庞大的养老保险资金不应该加入资本市场“博傻”的游戏,而是应该通过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来获得稳定且丰厚的收益。因此,实业投资应该是相当长时期内养老保险资金重点选择的投资领域。就各自作用而言,国债和银行存款立足于保值,权证投资和实业投资则致力于增值。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政策有所突破,扩大实业投资的范围和资金量,只要选择合理,实业投资是能够获得稳定且丰厚的收益的。

在实业投资领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到2008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投资了4家股权投资基金,中比基金、渤海产业基金、弘毅投资基金和鼎晖投资基金。另外,社保基金还投资交通银行100亿元、中国银行100亿元、工商银行100亿元,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100亿元④。这些投资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尤其在2008年,当社保基金整体收益率为-6.79%,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仍达到11.26%的高水平(见表5)。

从现实分析,实业投资也大有可为。前文分析过,金融资产配置时要重点考虑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包括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医药等,在实业投资方面,这些行业同样是投资的重点,而且部分行业还涉及国家产业安全,是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投资意义重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成长性、创新性好的企业,尽管存在投资风险,养老保险资金还是应当适度介入。

本文认为,养老保险资金除追求保值增值的目标外,还应禀承以下四个投资原则,即: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相应地,其所投资的产业可分为战略型产业、公用事业型产业和成长创新型产业。而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投资上述产业,养老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目标与投资原则是一致的。

(一)战略型产业投资

战略型产业包括能源、矿产、粮食、原材料等,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

如石油,被喻为“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其保值增值的潜能大于黄金。而中国又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接近60%(见图4)。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现在中石油等国内石油企业开始积极开拓海外油气市场,掌控更多的资源以提高中国在油气方面的议价能力⑤。养老保险资金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参与海外石油的开采和购买。

又如粮食产业,除关系国民吃饭问题外,还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回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20世纪70年代说过,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投入农业的外资总量增长迅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成为去年跨国收购的主力军。近年来,国外资本看中中国粮食产业的巨大潜力,开始大举进军中国粮食产业的流通环节和生产加工领域⑥,如高盛通过收购双汇、雨润两家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开始打入了中国市场,而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口福、胡姬花等小包装食用油品种,已经占据了近四成的市场份额,70%的食用油都进了跨国公司益海嘉里的仓库。国际四大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85%的大豆加工总量。由于缺乏资本的支持,中国粮食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无法有效整合,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国际粮商展开竞争。而要完成兼并、重组、技术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步骤,养老保险资金可以主动参与并能大有作为。

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性产业,不仅可以获得稳定丰厚的回报,而且可以参与相关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

(二)公用事业型产业投资

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公共交通、邮政、电讯、城市供水排水、热力、供电、供气等。这些行业一般由国家垄断经营,收益稳定。部分项目收益率非常高。在公路行业投资方面,如昆玉高速,10年累计收费18.75亿元,投资收益率达81.53%,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即使在2008―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公路行业净利润率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见表6)。

又如,火电行业,从1994 ― 2007年,年净利率都在10%以上(见图5)。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净利率暂时为负值。但很容易看到,随着经济危机退去,宏观经济向好,对电力的需求恢复,其收益率又会回复到高位状态。

对于公用事业项目,养老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贷款、入股、购买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

(三)成长创新型产业投资

由于中国目前正在推行国家创新战略,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最具创新活力的是广大中小企业,现在很多巨型企业都成长于中小企业,像微软、朗迅等。在中国,广大中小企业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很难获得银行及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因此,养老保险资金可以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或信托投资的方式来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进行投资,待其发展壮大后再退出从而获得高额的回报。选择退出的方式要有三种:一是所投资企业在创业板或主板上市;二是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出让股权;三是企业发展壮大后从产业基金手中回购股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完全符合养老保险资金中长期投资的要求。

注释:

①数据援引自:杨文进:《微观视角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代财经》,2009年第7期。

②但本文不主张社保基金进入商品房市场逐利,以加剧地产泡沫的膨胀,况且这是以加重民生负担为代价的。可行的选择是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如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既能获取长期而稳定的收益,又能改善民生。

③这些行业受经济形态变化的影响并不大,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推行之后,行业的生产成本肯定会增加,但由于其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很容易向下游转嫁生产成本,所以其利润并不会受太多的影响。

④资料来源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的数据。

⑤中国石油股份拟在2015年将现有的海外油气产量从8.7%(约1392万吨)提高到25%。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⑥钟庆君:《外资进入我国粮食领域:一个不能漠视的问题》,《红旗文稿》,2009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杨文进.微观视角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当代财经,2009,(7).

[2]王欧,刘彬.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EB/OL].,2009-10-08.

Benefit Analysis of Different Assets Investment of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

Zhang Xing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e, Beijing 100029, China)

第8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

一、使利润增加的“新会计准则”

1.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

(1)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应付债务金额为400万元,豁免120万元,用现金归还280万元,则债务人将取得债务重组利得120万元,增加当期利润120万元。

(2)与此规定相类似,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当债务转为资本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可见,执行新债务重组准则后,基本回到了我国1998年时的情形,即不再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使企业利润增加。

2.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为“非货币易”)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在新准则中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是判断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个规定改变了以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价值的做法,一般情况下,将使利润增加。例如,用白用的账面价值为700万元的房产换入一块土地,如果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则将公允价值1000万元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700万元的差额3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使利润增加。

3.“所得税”准则规定:

(1)企业在取得资产或发生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所得税的核算,在执行老制度时,绝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新准则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由于实际工作中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这将使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本期所得税费用减少,从而使本期利润增加。例如,本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发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200万元,假设所得税率为33%,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将使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66万元、本期所得税费用减少66万元,从而使本期利润增加66万元。

(2)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按照原制度,对于由于亏损产生的所得税利益,不得确认为资产;新准则规定,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将使本期资产增加,利润增加。例如,本期发生亏损10万元,假设未来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以抵扣,则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3万元(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从而使利润增加3.3万元。

4.“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在原制度下,房地产应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并计提折旧或摊销;执行新准则后,满足一定条件按公允价值计价时,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将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此外,将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将使利润增加;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将使利润增加。

5.“借款费用”新准则第二章第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①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②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比如有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大型产品(成套设备、船舶、建筑产品等),这使得部分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以保证使存货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资本化的借款既包括专门借款,也包括一般借款。由于新借款费用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导致了企业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减少,进而增加了当期的利润。

二、使利润减少的“新会计准则”

1.“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使当期利润减少;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2.“股份支付”准则规定: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股份、股份期权、其他

权益性工具,或承担以其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或其他方提供类似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和其他方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或其他方类似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以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以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负债。

由此可见,无论是以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都应在授予后将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的成本或费用,从而使利润减少。

三、可能使利润增加。也可能使利润减少的“新会计准则”

1.“存货”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如果物价上涨,取消后进先出法后,将使发出存货的成本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偏高,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均相应增加;如果物价下降,不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使发出存货的成本偏高,期末存货价值偏低,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均相应减少。因此,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存货成本,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市场价格的走向。

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交易所市价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做法改变了原制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做法。如果交易性股票投资的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应确认投资收益,将使利润增加;如果股票价格下降,则应确认投资损失,将使利润减少。由于股票价格升降的不可确定性,故执行新准则后,利润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但对于公司持有的法人股,新会计准则一般不把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该类资产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时按照成本计量,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3.“套期保值”准则规定: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做法改变了原制度只在表外披露的规定,将损益由表外披露移到表内反映。由于期末是损失还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故执行新准则后利润的走向也具有不确定性。

4.“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对子公司的投资由原准则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如果子公司盈利,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资产减少、利润减少;如果子公司亏损,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

四、减少利润波动的“新会计准则”

1.“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由于资产减值准则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商誉,这些资产计提减值之后,当以后资产价值回升时不得转回,这就改变了原准则可以转回的做法,堵住了有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做法,减少了利润的波动。

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母公司应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这就改变了原制度中许多例外的情形,使企业无法调节合并范围,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利润的波动。

此外,执行新会计准则除产生上述影响外,还有一些其他影响。例如:

执行“无形资产”新准则后,初始计量中对企业内部开发费用允许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增加企业资产价值,增加开发期企业的收益;取消原准则“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这条规定,企业就可以按照投资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入账价值,增加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增加有关不确定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此类无形资产不再采用摊销的办法,而是采用减值测试,这可能改变企业的资产和损益状况。

执行“职工薪酬”准则后,取消了原会计制度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的要求,职工福利费的列支由企业掌握,超过税法规定允许列支的部分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提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而新准则要求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做预计负债处理,这也将影响各期损益。

“股份支付”准则的实施对于现在没有股份支付业务的部分企业可能影响比较小;对于现在和将来都存在股份支付业务的企业则可能存在很大的影响。现行规定在行权前费用一般不纳入表内反映,在实际行权时,才全额计入行权当期的损益;采用新准则,则要求企业在行权前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负债或权益,并将费用计入当期或等待期的损益。这会影响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新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计算期权成本费用,对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的业绩影响偏负面,尤其对那些主要依赖企业家才能或人力资源的新兴行业将引起利润的大幅下降。

新“收入”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短期内推迟了部分企业确认收入的时间,特别是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企业,由于收款期较长(比如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对收入必须采用现值进行计量,从而减少了当期损益和权益。但是从长期看不影响企业的损益和权益状况,但改变企业的收入结构,减少了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增加了利息收入。

“政府补助”准则规范企业接受政府补助的核算内容和方法后,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清晰客观,特别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最终转入收益,而这一部分金额往往是企业过去统统记在资本公积项目的,由此会增加企业利润,改变权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