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经营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通信公司网站现有的商务模式和经营现状分析
本部分应该包括:主要分析企业的商务模式,包括收入来源,成本构成和盈利能力。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利润目标。阐述网站现在的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通信公司网站的需求分析
结合网站经营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了解网站用户的性质、网站的用途特征、网站业务的认知及使用情况等,对网站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三、××通信公司网站的市场竞争分析
结合网站经营的实际情况,对网站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营销目标、经营策略以及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四、××通信公司网站的经营策略
明确提出网站在未来的经营策略。此部分不能写成现有经营策略的介绍,应该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来对现有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
五、小结
选题说明:
选此题的学生应在网站工作,并应对网站的商务模式有深入理解。
论文说明及要求:
1、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财产保险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一直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垄断,这种垄断局面直到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成立之后才打破。保险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陆续成立许多保险公司,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中国太保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随着保险公司的逐渐增多,保险市场的格局也逐渐从完全垄断型模式转向寡头垄断性模式,因此,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压力大
我国的保险市场在初期形成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以人保为首的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拥有异常明显的优势,太保和平安也同样如此,这三家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其他财产保险公司。通过相关的调查,衡量比较下来,大型保险公司虽然在竞争优势上朝着逐渐下降的趋势发展,但是其拥有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这种明显的竞争优势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现状是由于大型保险公司起步较早,发展历史比较久,长期的发展也逐渐提高了其知名度,对社会各界的影响都比较大,加上他们所拥有的产品在种类上十分齐全,同时,不管是销售人员还是服务人员数量都非常之多,并且网点布局十分广泛,接近客户的住所,为客户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另外,大型的保险公司所包含的业务领域更为广泛,能够为客户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险业务,客户可以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各种不同需求的保险产品,不需要再跑到其他家保险公司进行咨询。加上大型保险公司这些优势所花费的成本也比较低廉,是刚进入保险市场的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难以模仿复制的。因此,对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不仅难以开拓市场,而且需要承受较高的营运成本,导致他们面临较大市场竞争压力。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策略
(一)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财产保险业务
从本质上来说,财产保险业务不仅是一项保险业务,而且更是一项投资理财业务。大部分的客户在购买财产保险时,主要是想利用闲置的金钱去获得更多额外的投资收益。归根究底,保险公司开展财产保险业务其实就是从客户手中筹集一部分资金,用来投资到相关国家项目中,等到项目结束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时,支付给客户更高的投资收益,相当于一项成本较高的负债。保险公司通过这种途径能够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公司的实力。然而,保险公司的投资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成熟情况息息相关,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时刻关注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抓住好机遇进行投资,提高自身的投资收益。
(二)合理选择市场发展策略,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根据经济不同的发达程度选择不同的保险发展模式,对于财产保险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选取好适合的发展策略,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的不同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比如,在经济相对来说发达的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比较高,人们拥有的闲置金钱也随着增多,因此,这些地区的居民对财产投资的需求也较强,所以,保险公司在该地区应该积极加大对理财型产品销售的力度。另外,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保险公司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居民经济能力接受范围内的保险产品,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根据公司的战略,选择合适的财产保险产品
在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上,财产型保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固定利率型,二是浮动利率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也存在不同的差别。固定利率型产品是指同时兼具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经济的好坏直接挂钩,当处于良好的资本市场时,在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取超额的利润;一旦资本市场较差,而利息承诺是固定的,导致保险公司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而浮动利率型产品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收取管理费,客户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收益,保险公司仅是收取稳定的管理费用,对于市场的变动所带来的随机风险是不需要保险公司来承担的。
关键词:寿险公司;阶段性战略;创业生存期;品牌经营期;创新发展期
寿险公司的成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业生存期、品牌经营期和创新发展期,公司高层正确地把握每一个阶段的形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是寿险公司能够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一、创建期战略:以生存目标为决策核心
“创业生存期”是每一个寿险公司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确认清创业生存期的管理内涵和经营关键,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创业生存期的经营重点和经营节奏,是关系公司能否立足的大事。
(一)建立行业视野,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决策的第一步是要认清形式,明晰自己的起点,要反复理清自己现在究竟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样分步骤并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及目标?只有从认识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工作中才会不浮躁,才能够抵挡住外界的短期诱惑,才会在一个更高的、更坚实的平台上稳步发展。同时,要注意到这个阶段的主要使命是为“未来”作铺垫。因此,发展伊始,一定要树立高远的标准,要建立“行业视野”,以行业高标准来布局谋篇,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准则来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发展蓝图,从大处和长远发展着眼,从小处着手。
(二)明确发展业务是创业生存期的首要任务。没有一定的业务量,公司就谈不上以后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做大业务量这个核心,充分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高效的运营体系。由于是经营初期,各个方面都处于创建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培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畏艰难的创业思想,树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理念,并以此逐步发展成为公司的文化。
(三)依据发展业务这个主题,从“队伍、架构、制度”三大基本要素出发来构建体系化的管理平台。队伍建设要从公司的“生存、成长、发展”整个过程来考虑。明确什么样的事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完成?如何实现人才匹配?怎样合理解决当前和未来队伍建设标准的冲突问题?怎样实现“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对接?未来的人才梯队如何在变革中转轨及搭建?
搭建公司的组织架构要坚持“简便、直接、高效”的原则,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应具有“上马为将,下马为兵”的能力,减少中间环节的效率损失和过程效率损失,中高层管理者要直接进行具体的工作操作,实现管理工作的一步到位。
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制度,确立以制度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做到按规章办事,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件事情,避免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断,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规范的管理格局。
(四)强化队伍塑造。由于寿险业务的特殊性,业务量的稳定增长有赖于一支稳定而有效率的队伍。因此,要努力塑造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同事之间的“和谐性”。
所谓忠诚度就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员工热爱公司、同舟共济、克服浮躁情绪、发展事业的定力。例如可以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目标的趋同化过程,稳定一批核心骨干,并通过核心骨干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员形成健康向上的事业团队。
良好的职业习惯包括职业精神、团结精神、学习精神、主人翁精神,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懂行规能力,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做正确。
和谐性就是员工要学会合作、协调、包容,要有宽广的胸怀,具备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简单和谐工作的能力。
(五)管理好基本经营单位。创业生存期,一切都处在不稳定状态,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很多,管理流程和管理秩序尚处在不断试验和建立期。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下抓两级,直接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经营单元,直接管理。从管理手段看,这一做法似乎违背了层级管理的原则,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如此,才能克服“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的散漫状态。可以说,这是创业生存期特殊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业生存期,环境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经营“造势”。这一工作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发展的空间大小。外部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当地社会事务之中,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与当地政府及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协调与同业的关系,倡导行业“共生共荣”的理念,与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同业的支持与理解,“化敌为友”。
(七)树立公司的品牌。通过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培养忠诚客户;通过“客户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树立公司良好口碑;通过便捷优质的理赔服务,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通过让客户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建立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共同利益机制,为公司发展赢得长久的客户。
二、品牌经营期决策:战略转变
经过初期的业务大量发展之后,公司有一定原始积累,经营过程进入了品牌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不同于“创业生存期”,有了新的特点,公司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实行经营决策上的战略转变,重点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经营格局的规划。经营格局即经营的未来版图。管理者在公司实现业务快速发展、做实公司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洞察和判断,确定公司在业务发展、财务经营、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机构建设、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经营格局,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二)打造公司的独特文化。这一时期应将管理制度升华成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正确行为习惯升华为全员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标准,用文化来经营公司。文化塑造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在制度文化方面,应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特征,用扬弃的态度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变革和创新,制定适合新的发展阶段的规章制度。
在行为文化方面,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态度、职责、流程等方面进行约束和引导,形成衔接有序、运行高效的运营秩序和管理流程。
在精神文化方面,倡导“岗位责任文化”,建立公正、公平、向上的职业生涯氛围,让每位员工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
在物质文化方面,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提供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通过公司实力建立品牌形象,以“百年老店”为己任。物质文化的核心在提高对员工和客户对公司的依存度,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突出主业。突出主业就是要解决寿险公司长期经营发展靠什么以及永续经营及综合竞争力的问题。重点发展个人业务是寿险公司经营的主题。在重点发展个人业务的同时,还要高效发展团体业务和银行业务。个人业务的发展要抵挡住市场的诱惑,做好基础管理和基础训练工作,将组织发展与业务品质作为个人业务发展的两个轮子一起抓。
(四)系统运作。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行动、体系化联动、系统化推动”的管理行为上。公司一定要提高“执政能力”,中心支公司一定要提高“执行能力”。公司必须建立市场开拓能力、统筹规划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文化经营能力、综合管控能力、系统运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品牌提升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机构管理能力。
(五)抓好人才升级。主要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人才的标准化问题。实现永续经营必须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要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作为员工和部门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变革创新,不断用最成果武装员工和干部的头脑。
在人才标准化问题上,要着重明确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才必须具备哪些标准和条件。要系统进行工作岗位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岗位人才的基本标准和提升标准。建立公司员工在职培训的长远规划,对全体员工分课题、分主题、分阶段、分层级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全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升级。
(六)管理范式的变革。管理范式主要体现在“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管理评估”三个层面。在运营流程方面围绕“分工协作、扁平化运作、垂直化管控”的原则,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执行能力作为主要指标;在组织架构方面,遵循“层级管理、责任上收”的原则,设定不同层级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明确组织系统的管理程序,对组织流转的顺序、效率、时限、职责进行横向、纵向界定;在管理评估方面,以价值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指标,以效率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
三、创新发展期决策:能力的提升
当公司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就要不断用市场标准来对行业进行思想的引领、品牌的引领,创新行业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司要重点实现以下能力的提升。
(一)哲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要把哲学思维能力融人到市场环境中,看透事物的本质,善于不断将危机变为机遇。客观辩证的分析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内外部环境,用“实事求是”的哲学工具,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制定公司在引领行业期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
(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公司团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主要管理层的学习意识,特别是核心管理层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能否不断超越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团队的集体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的每位成员是否都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成果,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管理心智的变革。
(三)组织变革能力的提升。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必须随着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变革能力直接体现了组织的应变能力、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在变革中创新发展机遇。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组织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变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创造机会能力的提升。在引领区域行业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守住机遇。抢先市场一步,实质是创造机会。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封闭坐等,必须善于识别机会,善于抓住企业发展的每一次历史机遇。作为寿险公司,一定要紧紧抓住区域市场的发展机遇,主动创造发展机会,抢先一步,加快发展。
(五)需求挖掘能力的提升。需求挖掘能力是体现以客户为导向的专业能力。要细分客户,做好客户的深度开发和挖掘工作,不断深化客户关系,不断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对客户的增值服务不断深化和延长公司的增值链。
关键词:洪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和电力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我国的传统电力企业受到了市场化的不断冲击,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洪洞电力公司立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契机,不断地优化公司的供电市场营销,培养良好的服务人员,实现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实惠性,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我国电力的人本化发展。
一、洪洞电力供电公司营销中的问题
1.在成立早期存在着营销意识淡薄
洪洞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电力市场的营销意识主体比较的淡薄,洪洞的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在管理上依靠着上级的指示来办事,对于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需求没有进行切实的把握,所以不能准确地对市场需求进行主动地出击和把握,使得人们对我供电公司的信誉以及质量产生怀疑,导致公司的生产和发展受到制约。
2.电力企业供电手段落后以及服务观念淡薄
在我国电力企业由于长时间受到政府的管理,导致了电力企业不像是服务部门更像是管理部门,在针对消费者的时候,往往是等着人们自行的来要电,而不是主动地进行服务,没有建立适合的服务意识。并且在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上也极为落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手段不断地进行拓展,不断地放低自己的姿态,将服务人民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但是对于目前很多供电企业而言,还是存在着很多将营销工作自我化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于电力企业的观念和企业的发展。
3.营销质量较差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地区的电力设施和电网建设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对于我供电企业而言,在建设电网以及电力产品的质量上都不过硬,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山区等地,电网建设的不安全,常常出现一些漏电甚至出现人触电死亡的情况。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用电量越来越大,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供电企业提供的产品的电压或者是频率不稳,很容易使这些家电的使用效率受损,甚至损坏。另外使得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很大的冲击,并且随着城市工业用电的大量增加,供电的质量差,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的情况。所以提高供电质量迫在眉睫。
4.我国电力企业价格制定惹人怨
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可以说很大范围内还是处于垄断市场,在技术开采和电力的应用,如:水能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等等方面不能进行深入的开发,单靠火力发电,导致发电的成本逐日的增加,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很多家庭由于不想承担这么多的电费价格,从而减少对于电器的使用,从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洪洞供电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
1.企业的沟通互动策略
企业的营销需要积极的加强对于上级和下级各层的沟通,熟悉国家对于电力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市场的需求。同时通过加强对于企业发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不断的提高机器的发电能力和维护电力的质量,从而保证企业电网的输出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赢得调度部门的信任,从而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积极地实现与电网、分管电量计划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尽可能拿到更大的计划指标,从而促进营销发展和电力质量。
2.供电企业的成本压缩策略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成本越低它的市场竞争力相对的就会越强,有足够的优势和成本去发展和开拓其他的市场和电力产品。针对降低供电企业的成本需要对电力企业的发电运行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节省电力运行的耗损,并且针对发电的机组进行改良,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电量。同时还可以强化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和营销意识,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积极的开发新能源,实现发电、用电的安全性,使得电力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强化管理,效益优先的策略
作为电力资源,很大的一个缺陷就是不能够进行储存,并且在不同的季节,人们对电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发电企业应该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制定出负荷与成本相符合的策略,在相同的电量情况下,能够取得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保证发电量的供应,满足人们的电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的双赢。
4.以人为本,用户至上,奉献创新的策略
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营销经验,并且随着我国电力的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化,要求供电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步伐进行不断地提速,从而适应市场的发展脚步。强化企业对于自身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我公司建立老、中、青营销阶梯人才库,并多次到上级部门培训学习,从而促进我公司营销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华.浅谈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科技博,2011.38
关键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125-02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证券公司只有科学分析其面临的营销环境,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定位,对经纪业务的营销模式、客户管理等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够在激烈的价格战争中开辟蓝海,不断扩大自身市场份额。
1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内涵
证券经纪业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证券经纪业务是指证券经营机构通过收取一定比例佣金的形式,接受客户委托,在二级市场上代其购买股票、基金、债券等证券品种,并负责相关结算工作的过程;在广义上,证券经纪交易是指通过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促成买卖双方交易成功的证券中介业务,它包含了在证券交易所发生的所有中介行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是指证券商以证券类产品为核心所开展的金融服务营销活动,具体包含客户开发、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环节,涉及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价格设计、营销渠道选择等内容。由于在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占证券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因此通常意义上的证券公司营销所指的就是证券经纪业务的营销。
2 7 Ps营销组合理论
7 Ps营销理论是对4 Ps营销组合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该理论认为成功的营销策略应该包含七方面因素:
①产品(Product)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功能。
②价格(Price)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品牌和不同的不表市场定位,对于实现不同功能最大利润而制定的价格策略。
③渠道(Place)是指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来帮助目标群体买到需要的产品。
④促销(Promotion)是指企业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手段来刺激消费者购买。
⑤人员(People)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者。
⑥过程(Process)是指服务的创造和传递过程。
⑦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是指企业如何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包装,并让消费者在一定环境下亲身感受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体验。
3 当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潜在客户有效细分
市场细分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区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有助于目标市场的选择。从证券公司当前的营销策略来看,对客户分级通常是按照潜在目标群体的资产情况以及其对公司的贡献率,并没有对这些等级客户的消费目的、心理、交易规模、风险偏好程度等进行详细分析,尤其是未对高贡献率客户的风险偏好情况进行细致分析。
3.2 目标客户结构单一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的证券公司普遍将股票交易客户作为目标客户群,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目标客户相同,因此各证券公司只能通过不断调整佣金率来吸引潜在客户。对于证券公司而言,良好的客户结构不仅意味着稳定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经营风险。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非常不稳定,往往遇到了股票牛市,证券公司的收入就能够显著上升;而一旦遇到熊市,收入就锐减。
3.3 营销团队建设有待提升
证券营销工作除了自然增长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营销人员的营销努力,因此营销团队的建设非常重要。目前国内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新招聘的客户经理都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但由于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在营销推广以及客户维系方面的经验略显不足;资源投入方面,证券公司并未充分重视营销人员的重要性。
3.4 营销渠道较为单一
营销渠道主要是银行网点销售以及营业部网点销售,基本是行业内通用的渠道,非常单一,基本没有开展有特色的促销活动,这也造成各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3.5 无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
产品同质化是目前证券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证券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券商在交易软件以及交易路线设计上都已经非常成熟,这就导致客户在享受证券经纪服务过程中体验不到明显的差异性。与一般的零售商品不同,金融产品的销售与服务是密不可分的,当前各大券商纷纷全面进攻投资顾问业务,如果无法在交易通道上进行创新,就必然需要依靠差异化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现阶段大部分证券公司显然不具备上述水平。
4 基于7 Ps组合理论的营销策略设计
证券企业大多提供的是一种大众化、同质化的“通道类”营销,降低佣金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证券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则倒逼证券公司业务转型,单纯的依靠通道业务收入来维持公司发展的策略已经行不通。在消费者旺盛的理财需求下,谁能够把握客户的需求,并为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谁就能够抢占市场先机,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借鉴服务营销的“7 Ps”营销组合理论,能够深入分析客户需求与期望,据此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在满足客户差异化投资需求同时帮助客户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4.1 产品策略
①确保通道服务产品的差异化。为确保客户能够及时、便捷地享受各种通道类服务的同时,证券公司应定期对自己的交易设备和通讯设备进行升级,加强系统备份,不断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现场、网上、电话等多种证券投资交易方式的可行性,以便满足客户最基本的通道类服务需求。
②对于投资理财产品,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理财分析团队,能够向客户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操作技巧;结合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投资理财产品,以此来区别竞争对手产品。
4.2 价格策略
市场营销学中关于产品定价的方法有成本导向、竞争导向和价值导向三种,对于证券交易服务产品而言,价值导向的定价方式更适合在证券商进行激烈时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价值导向又可以具体细分为随行就市、非价格补充以及稳定发展三种,证券公司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与实力选择合适的定价方法。增值理财服务和经纪业务分离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未来类似于证券交易服务的收费将会不断降低直至取消,证券公司未来收入的重心在于提供资讯类服务和信息服务。因此,证券公司应该对客户价值进行区分,对于资产价值高或者交易量较为活跃的客户免费,而对于那些资产总值较小或者不活跃的客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弥补营业部的成本损失。
4.3 渠道策略
4.2.1 要重视客户经理渠道的开发,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
培训的重点可分为专业分析培训,营销技巧以及礼仪培训三个方面;规划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如在行政晋升通道之外再设立一条业务晋升通道,将客户经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设计为助理客户经理――见习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优秀客户经理,在每个阶段再设计不同的等级,根据每年对客户经理的抽样调查和实际业绩来决定客户经理的晋升等级,同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辅之以物质激励,随着客户经理能力的提升赋予其更大的权利和责任,以此来鼓励其努力工作。
4.2.2 要加强银行渠道的维护
开展定期交流以及定期拜访,维系与银行之间的良好关系。
4.4 促销策略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促销主要是指各营业部以合适的方式将服务向投资者进行宣传、展示,引起目标客户的兴趣,并促使其成为营业部客户的过程。证券公司所开展的促销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将证券产品和服务向目标客户进行传递的过程。在人员推销方面,要深入分析目标客户的投资需求以及风险偏好程度,加强对服务过程的创新;在广告促销方面,证券公司通过各种广告媒体可以宣传自身的业务优势以及新推出的产品服务,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达到扩大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在公关促销方面,可开展小区活动,加强与周边社区居委会的合作,开展公关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一些讲座和培训来向公众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宣传证券投资风险等相关知识,向公众传递证券公司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5 人员管理策略
这里的人员是指证券公司中提供证券经济服务并因此影响客户消费感觉的人员。由于证券经纪服务的特殊性,服务人员的个体因素不仅在其与客户进行互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营业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者,服务人员的着装、服务态度、专业性等都对客户感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客户对营业部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对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工作进行周密分析和部署。
4.6 有形展示策略
具体包括环境展示和利益展示两部分内容,其中环境主要包括装修风格、物品摆放、设施舒适程度、环境整洁程度等方面,虽然都是很小的细节,但却可能影响到目标客户的消费体验;在利益展示方面,可通过向客户展示证券公司能够为其带来的利益来增进客户对公司的好感。总而言之,能够展示证券公司及其产品独特性的途径有很多,如专业性、客户基础、总部优势、服务质量等,营销人员可以结合客户需求的特点将其所需要的那一面充分展示给他们。
4.7 服务过程策略
服务过程是服务提供的流程或者载体,它是能够亲身体验到,并应于判断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要达到三个要求: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服务细节的人性化和服务咨询的个性化。目前大部分证券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大致可分为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两种,其中前台服务主要是指客户经理直接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服务过程要求标准、精炼;后台服务则主要涉及柜台、理财服务、技术支持、日常管理等服务部门,虽然这些部门不直接与客户接触,但却是营业部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得以最集中体现的地方,因此管理者必须对这些过程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商银行 县域机构 金融生态环境 社会责任 草根金融 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13-02
一、引言
为了实现建设全球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的银行的发展愿景,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和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挑战,工商银行制定了“2005―2014年十年发展战略纲要”,决定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施经营模式与经营结构的战略转型,即对工商银行的发展方式、增长模式和经营结构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包括实行资产结构、收益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网络布局与营销渠道、员工知识与技能结构等的战略转型。通过实行经营方式和增长模式的战略转型,逐步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质量效益为主,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兼顾社会、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经营方式和经营结构集约化、综合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把工商银行建设成为一家治理优良、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富有价值与影响力的、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
二、县域金融市场服务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推进,但由于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使得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着机构单一、基础薄弱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一方面,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的消费性金融需求几乎不可能再从正规金融体系中获得满足,农业生产性金融需求也有了十分苛刻的贷款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性金融需求也缺乏来自于大银行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为辅助的农村金融体系,实际运行上缺少层次性,矛盾冲突多,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不能满足农村日益提高的金融需求。尽管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一半以上用于县域以下农业贷款,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用规模比国有商业银行小得多,而且从其目前的实力及其农贷安排的比重来看,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仍然十分有限。没有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只依靠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这样就制约了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此外,农村金融工具主要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结算手段落后,也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向“三农”开放,发展“城市草根金融”的建议
工商银行作为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探寻新的效益增长点的突破口在哪里?这里作一个形象的比喻:突破“工”字,向“土”拓展。也就是说,工商银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吃螃蟹”、“涉深水”,在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改革进程中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1.以银行卡业务的全“覆盖”为抓手。工商银行“2005―2014年十年发展战略纲要”中关于“实行网络布局与营销渠道的战略转型”的内涵就包括: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四大渠道的发展,增强其对物理网点的替代效应。电子银行作为一种以现代信息网络银行为依托的银行运营模式,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服务领域,而且是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良好平台。从国内外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看,均远远超过了银行柜面传统结算、收付业务量的增长速度。当前,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发展潜力巨大,服务创新无穷。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本土拥有数量庞大的客户群,需要满足那么多的金融需求。我国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电子银行的普及带来了可能,如网上银行通过因特网,电话银行通过公共电话网络,手机银行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均可以实现除现金以外的资金收付,也就是说,电子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除现金以外的全方位的离柜金融服务。而这些营销渠道的业务拓展,都是以银行卡为介质、以电子银行(网络)为媒介的。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位居国内同业首位,为全球第四大发卡银行。为此,以工商银行目前成熟、领先的银行卡和电子银行业务领域技术,更应积极服务于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使广大的农村居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接触现代金融服务,使用先进金融产品,享受“身边的银行”“随身的银行”便利,提高生活品质。
2.融资“输血”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工商银行进军农村市场,要定位于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潜力市场和中高端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金融产品创新一定要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找到适合银行本身而又惠农的金融服务模式。
(1)探索“金融协管村”模式,试行农户小额贷款的协管。任何时候,客户最关心的是如何能在最快时间、以最简便的手续、最少的成本拿到贷款。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分散、小额的特点,农户信息不易采集,信贷评估难以量化、贷后管理任务繁重等是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事实。实际操作上,可探索与当地村委签订协管“承诺书”,使其成为协管村的模式。就是说,协管村负责向银行集中推荐贷款农户,并协助银行进行贷后管理、催收等工作。变“钓鱼”为“网鱼”的集群式融资模式,对工行来说,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了贷款风险;对农户来说,也满足了他们短、频、快、急的资金需求。
(2)大力支持涉农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在人们的传统惯性思维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农村小微企业防风险能力弱、管理不规范、可抵押物少,而这又绝对是融资的瓶颈。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为弥补渠道缺陷,工商银行可探索设立村镇金融服务网的模式,尝试寻求同业联盟进行“柜面通”合作,创立新型机制,为新农村的批发和中高端市场提供服务,积极履行金融主体的职能作用,支持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予以全力支持。由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致富对国家整体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在涉农企业资金需求上,工行参与的服务网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扶持农村种养植大户的发展壮大,强力支持涉农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让工行先进金融进村入户。要注重抓好涉农企业调查,掌握工作信息,尤其是对规模以上涉农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因为这类企业安置了当地的主要剩余农村劳动力,对当地的主要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支持这类企业辐射作用大,是党和政府及农民群众热切盼望的事。二是发挥优势,及时服务。要把解决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作为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确保对小微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放。要发挥工行先进金融服务优势、网络优势、品牌优势、金融产品优势,热情为当地农村客户服务;坚持送知识、金融服务下乡镇、进农户,热心服务农村客户。
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必须严控风险
在积极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商银行除响应国家号召担当社会责任外,还应着重把握好降低资本消耗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把防范风险作为经营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创新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在服务定位上严把客户和项目筛选关口。对农村市场的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拓展。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当然不能缩手缩脚,但在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领域里“全面开花”也是不现实的,而应当将市场拓展定位于集中力量争取新农村的潜力市场与中高端个人客户上,并以此开展对可能风险的防控。二是从规范经营入手,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创新客户的筛选方法,制定客户准入标准,从客户选择源头上降低风险;要扩大风险控制力量,整合外部资源,协力解决客户经营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以风险可控为前提,把握好业务发展节奏,形成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局面。三是加强金融法制宣传,营造有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广泛利用新农村建设宣传的有利时机,大幅度、大范围开展金融法制意识、社会诚信意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农村地区居民和企业会用、善用、用好金融产品,切实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和守信水平。同时,要利用村民自治,提高金融惠农的有效性;利用熟人网络,打破信息不对称;利用道德和制度约束,降低信贷风险。
五、期待工商银行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获得大发展
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工商银行金融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市场和资源。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展望未来,工行将紧紧扭住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体制机制的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努力开创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企业的新局面。”目前,工商银行拥有遍布全国绝大部分县域的基层机构和营业网点,又具有国内其他金融机构无与伦比的资金、产品、结算、服务等优势,近年来在全球最大银行的利润率、核心资本等排序上均名列榜首。为此,更应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在,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需求大,农村市场前景广阔,更有大市场。所以要继续完善以人为本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认真研究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大力推广银行卡、电子银行、网络融资等低碳环保的绿色金融服务方式,努力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聂伟柱.农村地区银行卡渗透率不足10%.第一财经日报,2012.2.17
2.叶松.探密“金融协管村”.金融时报,2012.1.19
3.中国工商银行.2005-2014年10年发展战略纲要
【关键词】经济形势;保险公司;应对策略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个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与这个企业的产品实力、声誉、市场占有率等息息相关,当然也离不开宏观大背景。所谓的宏观大背景指的是经济的发展走向。如果一个行业的发展走向与经济大背景相悖,是实现不了长远的发展的。理性的厂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先对经济发展的大致形式做一个深入细致的理解,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形式,然后根据这样的形式再去制定相应阶段的发展战略,谋求长远发展。在今天,经济的发展形势更是复杂,竞争明显增大,特别是对于处于行业上升期的保险业来说,更要认清楚形式,这样才不至于被淘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具体分析经济发展的大形势,对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推动保险业的良好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吸收以前的经验教训,深化对保险方式研究的认识,在经济形式如此严峻的,经济发展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推动保险发展方式的转型。
二、经济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势,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生产要素的流动已经跨越国界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一个大市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的保险业是比较发达的,行业发展比我们成熟不少,市场机制也比较完善,我们可以借助经济全球化的机会,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西方保险业的种种优点。
(二)要素投入驱动力不够
以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就是要素的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分别为投资、消费和出口,但这几年,据调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并不能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了,这是因为我们的产能已经过剩了,刺激需求端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大了,我们要想办法在供给端进行改革,就是政府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在大力去库存,调节产能过剩,改变以往过去只是单纯加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刺激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
(三)经济呈现相互带动、阶梯发展的姿态
在2007年至今,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在增大,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进入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不论是在国际贸易工还是在国际投资体系中的地位都实现了一个新的突破,正在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位置一点点靠近,在最近的一次统计中,在世界经济总量的占比中,发展中国家的占比大约为百分之二十左右,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确是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四)市场波动进一步增大
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已经启动了,帷幕的拉开之后,后续的表演还在进行,预计后来还会有不断的加息动作,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的中央y行也在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政策的变动也将引发不论是在国际债券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还是在股市都会引起波动,都带来持续不断的调整,从而自然而然地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一个市场的发展与其稳定是基本的前提,如果连基本的稳定都实现不了,这个市场的发展着实会令人担忧。金融市场的频发波动和不稳定无疑要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拖后腿。
(五)市场竞争增大
新经济下,各个企业的竞争已是已不仅单单只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还是资源和技术等众多方面综合比拼的时代。特别实在各种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市场的竞争不得不加剧。新经济下,闭门造车的企业终究要被淘汰,各个企业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的事情,更要注重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等,这样才能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三、保险公司现在的发展状态
(一)创新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保险公司已经逐步意识到单靠过去的积累,不继续走向前进已经无法生存,将会被市场所抛弃,所以保险公司一直在积极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最突出的应该就是保险产品方面的改革了吧。但是据反馈,保险产品的创新云龙混杂,可以这样说,创新的速度不能说慢,但过于追求速度的时候,保险产品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因为产品的质量不能保证,顾客收不到良好的消费体验,产品的销量达不到预期,所以保险公司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和利润,再去进行创新的热情度就会大大下降,就会进入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子中。时间久了,自然保险公司的创新就会大大减少。
(二)管理混乱
保险业相对于证券、基金和信托等,可能起步比较晚,所以管理相对来说是毕竟落后的,保险公司内部的管理措施有很多地方不到位,没有一套系统和完整的管理条例。就拿一直被人们吐槽不断的保险销售误导事件来说,保险公司到目前还是没有可靠的管理和处罚条例,对于保险销售员的佣金机制的设计,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很多保险公司的很多保险销售员,产生侥幸心理,过度重视短期利益,会做出一些有损保险公司形象的事情。
(三)开放程度不够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出去,如果一个企业不走出去,不懂得进行开放性的合作,这样的企业无疑会被市场所淘汰。在一个国家或者在一个地区中,潜在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或者是对保险中介的业务限制的程度都是保险市场开放度的反应。谈起保险市场的开放,我们一般会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个是保险市场开放的深度,深度一般是从纵向进行考虑的,它一般主要取决于保险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对保险市场干预的多少;另一个就是保险市场开放的广度,广度一般是横面层次上的意义,主要是指保险市场的地域扩展范围。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在一个近似封闭的状态里,开放程度几乎为零。
四、保险公司的应对策略
(一)顺应发展趋势,合理调整公司战略
保险公司首先要对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做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和了解,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把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作为基本的大方面,从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并适当对自己的核心业务做一个调整,对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也要不断地治理和完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国际经济处于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区域的发展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保险公司市场的目标不能只是死死地盯住北上广深这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适当地进行农村业务的扩张,谋求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发展结构进行调整,不断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注重业务的多样化的发展的灵活性,挖掘自身的隐藏价值。
(二)进行内部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
保险公司在面临多变的经济形势的时候,最根本的是,要从自身出发,不论是在产品的创意上,还是在后续的售后服务上都要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力。对保险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服务,也是对投保人保护最大的服务应该就是保险理赔的进行,保险公司一定要在理赔环节多多下功夫,注重理赔的高效、迅速、合法和合规。不断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各个方面的调整,抓住市场需求,降低主营业务的不必要的成本,不仅要让公司的规模上一个台阶,更要让业务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处于不错的地位之中,加快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业务类型,不断推出个性化的产品,保持公司的特色,并不断优化自己公司的特色,抓住有利机会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吸引顾客的眼球,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保险公司也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其实经济形势的变化时会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产品的基本质量绝对保证,就会处于不败之地。保险公司要积极增加防范风险的能力,实现保险公司综合服务水平的上升,打造品牌效应。
(三)脚踏实地,稳步D型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与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高度共享。保险公司在这场经济信息化的潮流中,也积极谋求发展之道,很多家保险公司通过重组等方式,跻身于国际市场的怀抱之中,在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标准,争取与国际市场实现接轨。这样,即便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在我们的预想之内,也具有足够的风险防范能力去抵御风险,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增加自己的业务内容,创造综合性的服务,不断地发展交叉产品,例如保险和金融的交叉内容,可以不断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等对电子平台的优势,对产品进行宣传,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面要实现综合应用,打造合理的业务流程,要实现对综合知识、业务能力还有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的应用,实现综合化的经营模式。
四、总结
本文在前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对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最后从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保险公司的应对策略。
鉴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本文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航宇.金融自由化下中国国有保险公司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学生学校中的学习与企业中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工作做到专业技能的掌握,保证学生工学相长,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工学结合”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人的进行思想政治影响的一种过程。在高校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言问题,并且与人才培养方式相结合,使其发挥作用。“工学结合”这种新的模式影响着高职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学生对实习的工作情况过于理想化,觉得自己经过高等教育,技术水平在一般人之上,应用能力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实际的工作问题和艰苦的条件,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而带来失落感,降低学生工作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实习单位与其专业并不对应,在学校中所学的内容不能得到应用,会使实习的意义减低;也有学生对工作的内容不满意,岗位的层次较低,重复性的劳动工作使其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导致在实习的过程中主动性差,缺乏责任心以及上进心。
(二)管理大于教育的困境。学生在校时间参加实习,会使学生身兼学生与员工等多重身份,受到企业、学校双重管理。学校与企业的工作性质并不相同,很多情况下不能采取共同的管理模式,同时协调性差,很容易出现无人管理、无人教育或者多人管理、多人教育的矛盾情况。与此同时,学生不能都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分散工作后,师资力量有限,对学生的集中管理很难做到。企业中保障制度没有做到位,认为实习生的工作就是给企业增加了负担,通常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分配任务,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能够落实。
(三)实习队伍与师资队伍过于分散。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被分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而不同的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地点产生矛盾,不同企业的文化背景也会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变化,学生的思想程度不统一导致学校集体教学的困难。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不能将所有的同学都照顾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漏洞,过程流于形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错位。根据劳动行政法律规定和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约,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劳动保护,并且可以领取劳动补贴,这些报酬可以解决学生一部分的生活学习资金问题。学生很可能会受到利益的驱使,产生追求利益的冲动,学会用利益去衡量事物,一些不健全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也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使一些学生本来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动摇。这时就对学校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应策略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产生的矛盾就是对人们的素质要求和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柱,其思想政治素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及未来,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下,结合现阶段的矛盾及困境,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
(一)通过扩大德育教育理念,对教育资源整合。“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工程,这种教育影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社会是教育的课堂,学校在教育中只占有一部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才能使德育教育的成果显现出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身边的人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扩大德育教育理念,动员全员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使学生自觉参与。思想教育的变化规律内在因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部因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通过内部因素的作用导致了外部因素,使学生行为的变化影响到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就应该使学生将自我修养放到主置,不断的完善自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被外界影响,还能保持思想价值与自我价值不变。
(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平台搭建。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要结合科技手段,例如网站、微博、微信等,拓宽教育的沟通渠道,搭建网络平台,保持学生教师良好的沟通性,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收集,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教育过程中的吸引能力和针对性。
(四)完善运行机制与考核指标。实习的过程是一项社会工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能够保证这一模式的顺利运行,政府也应该重视起来,与学校、企业一起,保障模式运行的畅通。政府起到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制定细则,对能够招收学校实习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企业在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上应该明确,不要把实习生作为企业的负担对待,也不能将其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学校在中间起到组织作用,完善企业与学生的融合。各方都应该注重考核评价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这样考核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三、结语
总的来说,“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给学校的教育来带了冲击。我们要不断完善改进方法,认真探索对策,顺应时代要求,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陶绍兴,郑伟.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2]刘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3]王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
事实上,多年来众多的,不同行业和特点的世界性跨国公司积累了大量在国际化经营策略方面的实践经验,基本可以归结为四大主要国际化经营策略或模式。这些策略较少以单一的形式出现,企业很可能会同时采用一种以上的策略,每种策略均具有其不同的“内部成功要求” (Internal Success Requirements, ISR),因此,不同策略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所经营的行业重点所影响。
国际著名跨国经营策略专家Fayerweather和Kapoor经过长年对众多跨国公司的跟踪研究发现,大多数跨国经营的公司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因素和企业自身资源的情况下,都较重点地采用以下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国际经营策略。
一、高新技术导向策略(Dynamic High-Technology Strategy)。
在某些行业,企业能够通过技术的创新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市场领导者。由于对国际高新技术的引进需要,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非常欢迎和支持这类企业在当地投资,甚至不惜提供诸多优惠待遇。微软、IBM、西门子等就是全球化高科技企业的典型例子。
二、低端或稳定的技术策略(Low or Stable Technology Strategy)。
这类策略模式以松下、伊莱克斯、Caterpillar等众多全球化经营,以耐用品为主的企业居多。采用这类策略的企业必须具备这些优势,如企业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品牌、专有生产技术、较大的经营规模、以及全球化生产的能力等等。由于行业不同,进入的障碍大小各异,所以在全球范围松下和三菱空调是竞争对手,但是在不同的地区性市场都有不同的竞争品牌,如中国的海尔、科龙等。
三、先进管理技术策略(Advanced Management Skill Strategy)。
不少地区性和全球性的企业都会采用这种策略。典型的有宝洁、联合利华等全球消费品企业。通常,在企业战略规划、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过人的管理技术优势,加上其通过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向其他国家输出它们这些管理优势的能力,形成了这类企业策略在全球范围内的独特竞争优势。
四、全球化生产策略(Production-Market Rationalization Strategy)。
应用全球性化生产策略的企业必须满足以下四个关键因素:
(1)产品的价值/重量(体积)比相对较高,因此可以抵消了从产地运到消费地增加的运输成本。
(2)产品的部分生产过程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而且可以安排在低劳动成本的国家进行。
(3)生产流程的控制非常关键,以确保各种生产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和统一检验标准以保障产成品的质量水平。
(4)企业需要紧密地协调国际营销和相关物流配送机构以确保产品及时送达世界各地市场。
只有清晰地明确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与之相符的经营策略,企业的营运才能有限地进行资源配置,重点创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反之,则“面面俱到”浪费资源,或“策略一年一大变”,造成企业大起大落。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策略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经营策略模式,例如80年代沿海地区的“三来一补”,直至近年来大家熟悉的所谓“贴牌生产”,OEM则一直是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