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

第1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民能够通过民俗文化来丰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体现出世代相传的文化习惯。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着民俗戏曲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音乐文化以及民俗歌舞文化等。而幼儿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就应该从小班开始了解我国的节日民俗文化传统,从而能够在将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我国的节日民俗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方式,从而对我国节日民俗文化的传承起到更多的积极作用。

一、挖掘民俗内涵,还原民俗特色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我内心世界的和谐。虽然每个民俗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但是节日中承载的文化底蕴与传承的理念和意蕴都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春节要吃团圆饭,主要是体现出合家团圆的理念;给长辈拜年与发压岁钱,能够体现出互敬互爱的美德;而在清明时给先人扫墓和祭祀,都能够体现出对于生命的颂歌等。在进行幼儿的节日民俗教育时,只有抓住了民俗内涵,才能够更加深入的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意义,从而达到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在今后起到传承与保护节日民俗文化的作用。

首先,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应该先突出以人为主体的节日,充分的了解到不同节日的民俗文化内涵,才能够找出更多可以开展教学活动的素材,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形式来帮助幼儿更加深刻的理解节日的内容与习俗。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选择春节拜年作为教学内容,先让幼儿模拟日常拜年的方法,再创设一个情景教会幼儿怎样拜年才是正确的,教会幼儿多种表达祝福的方式,比如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给长辈打电话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

其次,由于现在的节日民俗都是经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每个节日中间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幼儿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就不能够脱离这些节日民俗本来的文化内涵,应该把传统节日的文化还原出来,体现出节日中原有的民族特色。例如,在元宵节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制作灯笼、猜灯谜等活动,在中秋节让家长带着幼儿一同赏月,能够在幼儿学会了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节日的民俗乐趣。

二、丰富民俗形式,体验民俗趣味

由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民俗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很多节日当中都包括着特定的活动与饮食,例如,在元宵节应该吃汤圆猜灯谜、在冬至时吃饺子、在端午节划龙舟等,通过带领幼儿领会到这些具有趣味的民俗活动,不仅能够在民俗节日中增添更多的色彩,也能够让幼儿真正的体会到节日民俗中的乐趣,促进节日民俗文化更好的传承。

首先,由于幼儿的天性比较爱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把节日民俗改变成为适合幼儿参与的趣味游戏,吸引幼儿积极的参加游戏。例如,幼儿教师在讲解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时,可以先给幼儿讲述划龙舟的具体操作规则,然后把游戏改编成为用长木板绑住五个幼儿的腿,通过五人两足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精神。

其次,在为幼儿讲解节日民俗习惯时,最直接、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幼儿真正地参与到情境体验当中,从而获得更加真实与全面的认识。但是因为真实的情境一般都比较随机化与生活化,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创设更加适合体验民俗活动的情境,使幼儿更加真实的体会到节日民俗的特点与乐趣。例如,在讲解元宵节时,教师就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猜灯谜的情境,虽然幼儿的知识还不够全面,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而在讲解春节时,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与春节相关的情境,比如教会幼儿贴春联、挂鞭炮等,真实的还原出过年喜庆的氛围。通过营造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体会到更加丰富的节日民俗内涵,提高对节日民俗的喜爱度,从而从更深的层面理解节日民俗的文化内涵。

三、寻找民俗传统,传承民俗魅力

我国传统的节日民俗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仪式,具有传统性、多样性与群体性相结合的特点,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外来文化与时尚流行文化的冲击,加之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很多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都已经淡化。例如,传统春节中晚辈需要当面给长辈拜年,现在都逐渐被短信、电话或者外出旅游所替代;原来在春节需要放烟花炮竹,出于对环境保护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考虑,也逐渐的被禁止;而在传统的清明节中,出了扫墓还有放风筝、踏春等活动,都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化。这些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消失,也会造成后人对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理解,从而逐渐的丧失对于节日民俗文化的尊重和敬爱之情。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者是询问当地的老人、专家,对当地的节日民俗习惯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这些节日当中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便于场景模拟操作的节日民俗活动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真正的感受到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意义。例如,幼儿教师在清明节可以组织幼儿去烈士林园扫墓,并且组织踏春和放风筝的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感受到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内涵,传承淡出的民俗文化。

结束语

第2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一、在传统节日中挖掘德育元素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亲情、重和睦、重和谐;端午节重国家、重社会;重阳节敬长辈;清明节缅怀先人先烈、感恩思源……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小学生较为熟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元素,能为开展以体验为主的传统教育活动,探索小学德育新模式提供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节日文化元素

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互动,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如语文学科结合端午节,让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图画、手抄报,开展“端午诗歌欣赏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设计端午的装束,吟诵端午的古诗,演绎端午的由来;音乐学科不仅教唱具有广东年味的粤语歌曲,把它们渗透到亲子活动中加以诵唱,还鼓励学生把贺年的粤语歌曲应用到春节拜年中,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学科引导学生把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广州与传统的老广州结合起来,融入节日的元素,画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通草水彩画,鼓励学生把心目中的传统节日用“广彩”和“通草水彩画”这两种广州传统工艺美术样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和民族文化的浸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开展了以“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风情习俗。如,在春节的时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贴春联、走亲戚拜年,引导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氛围和文化习俗的精粹。元宵节时,请学生尝试自制元宵,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做灯笼、猜灯谜等更让学生体验到传统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到人们对“团圆”这种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重阳节,各种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在重阳 雏鹰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展现了广中路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等……丰富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认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无穷魅力,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在心中深植民俗文化之根,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姿、神采飞扬,那种本能的归属感、传承性,把我们聚集在一起。

第3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种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很长一段时间,传统节日是农业色彩浓,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特点,主要是更具的季节使转换的基础上。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取决于天气的护理,农作物生长以及人们的生活对天气气候依赖非常大。我们的先民在与自然地长期交往中,理解和掌握的自然顺序的规则复杂,不断总结了四个,24节气,形成主要是油门,围绕农业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二、中西方节日庆贺方式的差异

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中所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节日,在很多地方都留有封建社会的痕迹,如等级制、家族式,节日大都以家庭、家族为中心,多以内部活动为主。西方传统节日则不同,多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体现的是人们的互动性、群体性和狂欢性。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反映出人们互相间渴望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等特点。以春节与新年为例,中西方在庆祝时有着很大差异。在中国,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源于秦朝,定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人们就以各种庆祝方式,一直出正月。在12月31日晚,当地人民走上街头,在盛大的狂欢节,在半夜接近于零,人聚集虔诚地祷告,新年倒计时。十二点整的时候,美丽的音乐,舞蹈,人们会庆祝坐起来。可见,春节充满了丰富的传统风味和独特魅力,反映了呼吸和时代的潮流在新的一年里,更贴近现代生活。

三、在节日中中西方在服装的区别差异

第4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传统 节日文化 承载 发扬 内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97

中国的传统节日休假目前已实现行政化,但节日的原始味道却不浓。而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我们年青人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网络、都被各种各样的洋节日信息充斥着。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中大班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庆祝圣诞节,让幼儿与制作感恩卡,新年树(圣诞树),准备母亲节礼物、包饺子、做月饼等学习内容比比皆是,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和目标的维度看,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背后承载的文化,让幼儿感受中西文明的不同风格,既长见识,又获得动手能力的机会。但让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是西方节日。对好多孩子来说,哪些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节?却一无所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动手能力的操练,更需要精神与人格的塑立。利用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资源,将使孩子们在幼儿教育这一阶段埋下树立民族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种子。为此笔者从自我的教育实践出发,谈谈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思考,及所做所想过程中一些建议。

一、 “传统节日活动”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例:中班第七周主题活动《爷爷奶奶你们好吗》中有节语言课《重阳节》。当老师问中班的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积极发言的孩子有好几个举起了小手。“请你说。”“九月九日是中秋节。”一个孩子回答着。“老师再请个小朋友来说回答。”“宝贝,请你说。”一个自信的孩子站来起来,大声说:“老师,九月九是儿童节.”老师用摇头的方式表示不对,坐着的孩子们就不敢再举手来回答了,安静一片。不光是几个孩子不知道九月九是重阳节,全班孩子没有一个能说上来的。下一个问题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孩子回答也是像猜谜语一样,答案五花八门。

幼儿教学教材中,虽然涉及到部分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但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至少发现以下三大问题:

(一)传统节日时间与幼儿课堂教学内容不符

在教学“传统节日活动”这学习内容时,与国家法定的节日或迟或早不相遇。如2013年的中秋节是9月19日,放假是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而幼儿园中班的课程中《中秋月儿圆》安排是9月23日至9月27日,相差一周的时间。小朋友是先过中秋节,先有体验和感触,然后再进行这个节日活动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讲,是有利的,因为亲身体验,所以更加深刻有印象。但中秋节日的背景主题元素是团聚、圆满,对于孩子来说过中秋应有一种期待,原本该有的赏月、识月等活动都只是轻描淡写。

总之,许多节日的教学,时间颠簸跨度很大,使教学索然无味。

(二)节日时间相符时,幼儿园内无节日气氛

既为节日,就需要有节日的气氛,气氛是有环境的创设而产生的,不同的节日就应该有不同的气氛,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农村幼儿园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节日到,创主题;节日过,一边放。”在一周主题前几天对主题墙进行装饰,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再是参与到各个课程中,如儿歌朗诵,故事,或是绘画来表现传统节日及风俗。但整个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传统节日的氛围,大中小班中课程节日也不是统一安排,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三)除了吃穿、放假,无其他文化寻根气息

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艺术、社会几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特点与风俗,但事实上,孩子们只了解了节日我们吃了什么或是节日到了我们要放假几天等概念。而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每个节日不仅仅有着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着深层的教育意义。我们的教育停留在节日的表面,重在让孩子们“玩”来感知节日的文化,忽视了文化内涵和教育的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几千年地沉浸在节日中,孩子是社会人,他们的生活也同样沉浸。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每一个节日内在的文化,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精髓,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中华民族,继承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品质与文化。

二、传统节日对幼儿文化寻根教育的意义

(一)生活化常识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风俗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孩子们生活化常识有所提升,了解各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如正月初一是春节。同时也了解各个节日中的习惯于风俗,如张灯结彩元宵节,吃汤圆。节日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存在着,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儿园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中,我们邀请了糕点师傅,让孩子们参与了做月饼的过程。一个个圆圆的小月饼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的,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三)乡土气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一放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认真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花圈,鼓励幼儿在家长陪同下祭祀扫墓、踏青郊游等。

三、自我尝试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们喜爱、了解、感受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幼儿园中,大家都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选择有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感知、体验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发芽、生长,结果,激发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成适合幼儿园特点的课程,传统文化是教育重要的材料。我们实践的“过端午“这一活动为例,谈谈传统节日的教育策略。

(一)事先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积极元素,提炼出适合幼儿感受的人文印象

如端午节前人文背景的铺设,我们先带领孩子们跨越历史时代,聆听《屈原》的故事,观察屈原这个热爱国家的大诗人,被人怀疑和陷害的画面,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尽,以及江上的渔夫和百姓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拿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江中的鱼虾们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画面。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知了屈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怀念他。所以把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每个节日都一定的背景,积极的,不积极的,但不是每一点都适合幼儿去体会。所以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感受途径和策略,即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确人格品质。

(二)、设计易于准备和动手的实践体验活动,聚家园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泡好的糯米、煮软的棕叶、馅料、棉绳。孩子们在家长的知道帮助下有摸有样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让孩子们一起看粽子,认识形状的同时,还让孩子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念着儿歌,品着粽子,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过端午的这个活动。这样的过程靠教师一人之力,完成起来必定有诸多不便。但发挥家长对教育的协助作用,意义和效果上会大大提升。

(三)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反思促使自我的成长

在这次半日活动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亲手尝试“包粽子”,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过程。一方面唤起了家长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认可,增强了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孩子、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分享粽子中还让孩子们感受了集体的温暖,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小时侯就开始扎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提炼节日文化活动中组织与引领的艺术,不仅需要前测前瞻活动开展的意义性,也要反思活动后留下的内化因素。

传统节日本身就带有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珍惜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乡土气息和人文背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从小就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峰峰,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参观活动. [J]. 学前教育.2011.01

[2]马杰,借鉴活教育思想实施责任教育. [J]. 学前教育.2012.12

[3]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南中的幼儿科学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 [J]. 幼儿教育.2013.06

第5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小学生普及教育

还记得2006年中国与韩国的那场“端午之争”吗?韩国要将“端午祭”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中国可谓举国震惊,甚至喊出了“保卫端午”的口号。这场纷争令许多有识之士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状况忧心忡忡。

孩子是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后备军,然而,许多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却知之甚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在小学生却颇有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教育刻不容缓。从2008年开始,我在我班小学生中开展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并对这一活动作了思考。

一、“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带领学生初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我班学生大部分是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中国面向世界、包容各种外来文化的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都使得21世纪的小学生带有与以往孩子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他们活泼、开朗,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他们的眼界开阔,祖国、世界都在他们的胸中。但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负面问题的影响,浮躁,缺乏耐心,知之甚少却又常常盲目自大。总之,他们还远未成年,刚离开家长的护翼,他们渴望独立,可走路依然踉跄、蹒跚。

1.开展一次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调查:中华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

2008年2月,我在班里开展了首次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知多少的调查。全班57名学生全部参与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能说出中华传统节日至少5个的学生只占全班人数的21%,能详细说出至少2个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的学生也仅占全班人数的19%。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知之甚少。看来,给学生补上这一课是十分必要的。

2.组织学生观看中国申奥宣传片和多部介绍传统节日文化的纪录片,使学生初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巨大魅力。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先后多次组织学生观看展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纪录片,火红的中国结、喜庆的人群、宏大的节日庆祝场景、独特的民族风情,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令他们神往的全新世界。

二、“越深入,越精彩”――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1.迎接先后到来的节日,触摸我们身边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生活处处有学问,它们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一年中,先后到来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是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熏陶的天然资源。

在节日之前,我都早早地让学生做好迎接节日的准备,向家长询问过节的习俗、礼仪在节日当天,我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么过节的”等话题,督促学生认真过好节日。在节日之后,我组织学生谈谈节日中的收获与遗憾,为下一个到来的节日做好准备。

2.多渠道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网络、影视、书籍等都是学习的途径。

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仅仅限于向身边人讨教还远远不够。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习俗、礼仪等,家长和教师也未必很清楚,因此,我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不同媒体广泛讨术,深刻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三、“我为节日添光彩”――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1.传统节日里我要过出“中国味儿”。

我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原汁原味地过好中华传统节日,在欢乐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春节,我组织学生写春联、贴春联;清明,我组织学生扫墓、踏青;端午,我和学生一起包粽子、吃绿豆糕;中秋,我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赏月、吃月饼;重阳,我带学生一起登高、孝敬老人……

2.让更多的人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员,他们可以影响并带动身边的人热爱传统节日文化。

第6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一、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研究的目的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以传统节日为纽带,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情怀,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传承本国文明的重要载体。但遗憾的是,人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很有全民皆乐的味道。特别是圣诞节里那位满脸慈祥,背着一口袋礼物的圣诞老人,更为孩子带来了希望和梦想。而我们的节日更多注重大人的感受,亲朋好友趁着节假日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撮一顿,对现在吃穿不缺的孩子来说,缺乏吸引力。所以节日中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价值需要我们的关注。因此,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开展传统节日教育采取的途径

(一)通过环境的创设,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既为节日,则需要气氛,气氛是由环境的设置而产生的,什么节日,什么气氛,就需什么的环境设置。如在进行春节的教育中,要有传统民俗食品,民俗饰物,就需我们师生利用废旧材料或原材料动手创作。师生共同动手创设了节日的环境,环境又反过来为活动过程服务。起到了烘托节日气氛,愉悦幼儿感官、情绪的作用。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节日的是农历新年。走进学校,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情。学校的操场、走廊上挂满红红的福袋,孩子们踮起脚尖,伸长胳膊,摘下装满甜蜜糖果和温馨祝福的福袋,让幸福顷刻间在脸上绽放。教室的墙面上,孩子们动手贴春联、贴窗花,挂上红灯笼、中国结。主题活动区里,孩子们用十二生肖卡排序、接龙;用彩色纸、丝带等材料制作鞭炮、唐装,学编中国结;耳边听着家乡戏,用手绢、扇子进行自娱自乐的表演……每个孩子都陶醉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璀璨夺目,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紧跟春节的是元宵节,我们开展了最佳亲子花灯展览活动。于是造型各异、别具特色的灯笼,集中展现在大家面前:有可爱活泼的兔子灯,有清新雅致的莲花灯,有雍荣华贵的宫灯,有流光溢彩的流苏灯,有红包制作的特色灯(后面有介绍)……虽不精致,却体现了家长和孩子的智慧。灯笼上挂着一幅幅对联,好多都是亲子共同创作的作品“欢欢喜喜闹元宵,小朋友们好运到”、“正月里来是新春,元宵节里闹花灯”、“今年元宵看花灯,明年元宵舞龙灯”……还有许多灯谜:“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五谷是什么”,“八仙是谁”……动感的情景化环境,使孩子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二)通过幼儿自主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看一看,捕捉节日的特色

每到传统节日来临前夕,教师们依然会将各种特色鲜明的饰物、图片等布置在活动室或校园的各处,如:春节时的鞭炮、春联、红包、春卷……端午节时的菖蒲、艾草、香袋、龙舟、粽子……等。教师不再主动介绍各种物品的来历用途,而是请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教室中细微的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这些东西叫什么?为什么要摆放这些东西,它们有什么用?这些是我们留给孩子的问题。我们以这些“为什么”,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对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各个节日不同的特点。

2、查一查,了解节日的内涵

有了兴趣,幼儿主动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抓住这一时机,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去解释这些“为什么”,大胆地去问一问、查一查,了解更多节日文化的内涵。幼儿通过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他们小时候怎么样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了很多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的历史。幼儿还在成人的帮助下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等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来历、传奇故事、习俗等,主动了解了许多传统节日的初步认识。

3、说一说,丰富节日的知识

了解了那么多的节日知识,自然要与同伴分享,于是“说一说”这一活动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其实,这也是节日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全班幼儿围坐在一起,介绍自己查问到的相关知识,了解到了的传奇故事和典故,一些原本不太积极的幼儿也会热情倍增。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和欣赏班级中的各种实物,及时进行补充和小结;还可以展示孩子们收集到的其它各种节日物品,并装饰在班级中,从而使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

浓郁的节日环境不再是静态的摆设,而成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节日环境的有效运用,教师指导策略的及时改变,不仅丰富了每个幼儿对的节日认知,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班级节日活动的主人,学习的环境氛围也会更加快乐。

(三)通过家园社区互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园有效互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提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当前家园合作共育不仅是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更是教育现实的需要。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要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点,为幼儿社会性等诸方面发展提供了“实践场”,统整社会、家庭资源优势,调动家长合作共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家园教育在目标、价值和追求上的协同,才能使节日教育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对元宵节具有特别的元宵情结。每到元宵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闹花灯、舞龙灯、踩高跷、城隍庙巡演等活动异彩纷呈,节日氛围非常浓厚。每家每户都要包元宵、吃元宵。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主题活动。有的班级邀请家长到园与孩子共同制作花灯;有的班级的家长是街道舞龙队的成员,就邀请他们到园进行舞龙表演;有的班级干脆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在班上包元宵、吃元宵。到了元宵节晚上,孩子提着各色花灯与家长、老师组成了一队特殊的踩街队伍,成了元宵节庆祝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通过这次家园合作的亲身经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构建主题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为了使幼儿能全方位地了解传统节日中优美的传说故事、精巧的民间工艺、儒雅的文明礼节,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关系,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把传统节日设计成一个个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涉及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全方面发展的需要。

如在开学的第一周,我们开展了“红红火火迎新年”活动,让全校学生一起共同延续和感受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小班组开展了“说说我的新衣服”、“鞭炮响,新春到”、“烟花真美丽”,通过撕纸放烟花、放鞭炮等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节日情绪。中大班组开展了“红包到,祝福来”、“敲锣打鼓贺新年”、“欢欢喜喜拜年去”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红包,摘下祝福,敲锣打鼓,分别给老师、阿姨和小朋友拜年。他们还进行了“十二生肖来排队”、“唐装秀”、“美丽的窗花”、“观灯猜谜亲子会”等等。在老师们精心策划的庆祝活动中,孩子们自信地展现自我,和同伴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

三、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获得的成效

(一)幼儿能初步了解我国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感受丰富多彩的节日氛围。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节日活动,孩子体验社会情感,获得社会化技能,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主题游戏以它独特的兴趣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心,通过主题游戏,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初步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具体日期,和节日的风俗习惯。最让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对我国传统的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关心和尊敬别人。

通过重阳节的亲子游戏活动,充分激发了中班幼儿主动关心、爱护长辈的意识,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与长辈的充分互动,而且通过一种年龄差距上的合作,中班孩子在这种过程中自信也得到了提高。发展了孩子的德育水平。

(三)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与同伴、教师及家长共同合作参与游戏。

第7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节日文化;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形势下,我们发现人们对传统节日日益淡漠,幼儿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更是了解甚少。从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体现了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对幼儿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节日文化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许多世界性节日也日益增多,因此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关注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现代文化节日,充分挖掘节日的教育内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皮亚杰曾经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幼儿的情感培养也要从与他们的直接生活经验有关的具体环境出发。而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生生相连。节日的环境、氛围、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可让其直接体验、感受、耳濡目染,节日活动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因此,节日文化对幼儿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许多世界性的节日也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良好契机。

二、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运用

(一)合理选择,优化节日文化活动内容

1.遵循科学性、互动性的原则

选择节日以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主,世界性节日为辅。对已选取的节日,还要对节日的文化内涵相应取舍,选其孩子易接受、易掌握的文化内涵。同时重视节日活动的展开以一定的社会认知为基础,保证内容的准确、真实、科学。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在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考虑节日教育的层次性。

2.结合教学主题确立多样化的活动内容

我们结合幼儿园原有课程,将节日划分为“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世界主题日”、“世界节日”四个主要方面,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育因素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幼儿在一定的情景和文化背景中交流、沟通、感受、体验,不断积累和提升相关经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在以上四类节日中,小、中、大班在主题设计与安排上结合本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安排设计各不相同的活动方案。在主题性的节日教育活动中,节日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幼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相对集中的围绕同一个内容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又能生成一些新的活动,让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合理运用,充分挖掘日文化活动资源

(1)合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协助幼儿完成调查表、节日资料的收集、物品的准备,丰富幼儿对节日的认识,给幼儿创设感受与学习的机会等。

(2)根据节日主题需要,邀请家长助教活动,如在中秋节做月饼的活动中,我们请来了家长演示做月饼的方法,并教幼儿制作月饼。

(3)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增进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中的组织与参与进行各类教育活动。如在残疾人日,请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进行光荣事迹演讲;重阳节到社区观看老年人等,送上一句祝福语,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老人。

(三)创设环境,营造节日文化教育氛围

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创设情景化的节日环境,为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奠定有效的基础。在每个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和孩子、家长共同布置节日的环境成为孩子们乐此不彼的大事。我们在确定主题内容的前提下由教师重点做好环境的各项准备,如材料的收集、形式设计等,以及哪些可以在活动前准备,哪些可以由幼儿在活动中参与进行等,以达到帮助幼儿在参与创设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例如:国庆节是举国同庆的日子,我们首先把重点放在渲染节日大环境上。幼儿园门口悬挂大红的灯笼,各色彩旗迎风招展,园内摆放造型各异的盆花,“美丽的祖国”、“我是骄傲的中国人”图片展板等。然后,通过开展“为祖国妈妈过生日”、“升旗仪式”、“送给妈妈的礼物”、“美丽的祖国”、“我是小导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全面了解祖国的伟大强盛,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节日文化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利用节日文化活动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和愉悦的情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复强调:“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等。可见,幼儿园要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来,享受快乐和成功。这也正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节日活动的终极目标。如:在节日活动中的环境布置,将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幼儿表现才能的天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可借助音响效果,场地布置,动员家庭成员、社区及其他社会力量协助积极参与活动,营造热闹、愉快的节日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欲望,通过轻松的游戏、自我的操作和自如的表现等,使活动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让所有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快乐。节日是社会共享的,幼儿园的节日活动也因此为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关注。现今,众星捧月的家庭结构使幼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降低了他们对快乐的感受。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提高孩子的情绪感受能力,使他们心中有他人,培养他们分享、关心、帮助等亲社会的行为,从而体验合作、帮助、关心中所带来得快乐。在人人参与节日活动的同时,可让幼儿自由结伴合作、或以大带小,通过互相配合,完成活动,共同分享成功,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利用节日文化活动培养幼儿感恩之心

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培养幼儿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良好教育契机,我们开展了感恩意识培养系列活动。例如:三八妇女节之际“猜猜我有多爱你”主题的活动,以“爱妈妈”为主线来表达孩子们感恩的心。围绕“我的妈妈长的怎样?妈妈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妈妈做什么?”的话题进行谈话“我的妈妈”,亲子阅读活动“我爱妈妈”,美工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等。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父母爱孩子也需要孩子的爱,当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亲情卡片送给妈妈,在妈妈耳边说“妈妈我爱惜您”时,孩子的感情在由“被爱”向“施爱”慢慢转化。

(三)利用节日文化活动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节日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感恩父母、长辈、教师扩展到感恩同伴、他人。五一劳动节,我们开展了“感谢我身边的人”活动,结合幼儿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形象的画面,感受我们身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初步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我们带幼儿去帮厨房的阿姨择菜,体会劳动的艰辛。圣诞节我们和孩子一起做拉花、挂彩旗布置活动室,制作贺卡互相赠送,邀请家长参加亲子联欢会,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与同伴相互合作的快乐,感受了彼此祝福的幸福,同时也学习到了自律和尊重他人的重要品质。

(四)利用节日文化活动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教育幼儿以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学习,立志长大报效祖国。这也是我们的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国庆节我们开展了“祖国,祖国,我爱您”、“我爱美丽的家乡”、“我爱我的幼儿园”、“唱响祖国的歌”等主题活动。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表达了对美丽富强的祖国深深的爱意。“小眼睛大世界”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出对为祖国妈妈的无限热爱。

(五)利用节日文化活动激发幼儿环保意识

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教育”主题系列活动,让环保意识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活动初期,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环保知识,鼓励幼汉图页ひ黄鹚鸭旧挂历纸、广告纸、硬板纸等废旧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设计制作了各种样式的环保购物袋、环保标志牌、垃圾分类箱、环保宣传画……同时,幼儿园设立了环保宣传窗,布置了环境教育专栏,成立了环保宣传队,孩子们各个争当“环保小卫士”。教师们带领幼儿走入社区,孩子们热情大方地向社区居民宣传绿色环保的意义,向他们倡导日常生活中应有的环保行为,同时还发放了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单,赠送环保购物袋、悬挂、张贴各种环保标志牌。社区的居民为孩子们的行为赞不绝口。环保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幼儿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并愿意带动家庭、社会一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环保,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园开展节日文化的研究以来,不仅使孩子了解了我国一些传统节日文化、社会性节日文化和世界性节日文化,而且我们的教师、家长对节日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深刻感受到节日之多,文化内涵之广博。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节日同样具有发展性,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节日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邵芝楠.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J].学前教育2003,1:59.

[3]周巍.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4]郑淑敏.中国节日[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

第8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月圆人圆中秋节,千里万里共婵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期间广大师生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我院分团委于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在校园新生军训方队举行了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为一体的活动。

本次活动由管理学院分团委同学到场维护现场秩序,准备活动相关用品,活动开始由16级会计(3+2)班的孟专业诵读两首关于中秋的作品,随后进行猜谜活动,对多次猜谜正确者颁发获奖证书。同时,我院分团委学生也积极组织学生通过各大社交软件宣传自己对家人及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伴随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本次中秋活动圆满结束。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本次活动表现出我院在传播文明、弘扬新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新风采,新面貌。在今后的学习与活动中,我们更应该注意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多参与活动,锻炼自我提升自我。

本次活动着重酝酿家的氛围和格调,诠释中秋的内涵和底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触动同学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共鸣,并使其能以最快和最自然的方式融入其中,深刻感受校园大家庭的温暖与亲情。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9篇: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范文

洋节日风生水起 贬褒不一

近些年来,借助网络之力,西方洋节日日渐风靡,大有盖过传统节日之势。本不属于我国的洋节日,为何能大行其道呢?

“平时工作压力大,趁着过节给自己减减压,其实过洋节也就是图个乐。”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网络编辑崔书伟在网上团购了KTV的欢唱套餐,召集一帮同事狂欢了一夜。其实,不光是崔书伟,许多年轻白领之所以选择过洋节都是为了放松身心。

除了放松身心,借助网络之力,洋节日可以拉近朋友间的距离,增添亲人间的感情。 “上学的时候大家就喜欢在圣诞节、万圣节组织些活动。毕业后,当年的同学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还出国了。现在,不论什么节日,大家会在人人网上互送虚拟礼物,相互问候。有的同学还会上传曾经一起读书时圣诞节、万圣节照片,而大家也会跟帖留言,共同回忆那些有趣美好的片段。”说起过节,2010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黄满脸轻松。

实际上,这是很多年轻人过洋节的心态。日前腾讯网发起的有关洋节日话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节日中包含的浪漫情节”、“商业营销”、“从众心理”等是大部分网民逐渐接受洋节日的理由。

不过,有些民众却对洋节日十分排斥,甚至认为洋节日的侵入是一种文化侵略。网民“逍遥人”在论坛里发出质问:“还有多少年轻人知道,‘万圣节’之前四天,是咱们传统节日里除了清明节外一个很重要的祭祀日――‘送寒衣’呢?”

“其实,文化有了交流才会有更好的传播和保存。至于是不是已经到了洋节日取代我们传统节日的程度,想来恐怕也没有那么严重,据我观察,更多的年轻人还是觉得好玩罢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郭强说。

崔书伟也补充说道:“传统节日,那是咱自己的,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忘。”

网络节日千奇百怪 乐趣横生

新桃换旧符的春节、千里共婵娟的中秋、雨纷纷的清明……过惯了这些传统节日,不安分的网民们开始以各种新鲜奇怪的名目巧立网络节日。“微博上三天两头就冒出来个非主流节日,让我们感觉天天都有节日过!”“微博控”彭小姐说。

如果说11月11日的光棍节已经脱离了小圈子,由年轻人之间的“游戏”变成了一个现实中的节日,那么,网络上还有一堆“出身”类似于光棍节的“数字节”等待被挖掘。

2011年10月份,刚刚过完国庆长假后,网络上就突然冒出了两个节日――10月10日卖萌节、10月11日萝莉节。

您可能要问,为什么10月10日是“卖萌节”呢?网友们的讲解充满着说文解字的味道:“萌拆开就是‘十月十日’四个字。草字头拆开就是两个‘十’,下面的‘明’字分开就是‘日’和‘月’,之后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读出来。”

当天,各大网站、论坛、微博都是满满的“卖萌”照片。“萌主”评选显然是卖萌节里最热闹的环节。在微博上,“最红萌宠猫叔俊介”,“经典卡通形象小新、小丸子”、“网络神兽”,成为了“萌主”最有力的竞争者。

卖萌节余波未定,网络论坛“猫扑”中又推出“萝莉节”。萝莉节的由来依然由网友们说文解字,只不过这回解说出来的是英文和数字,网友“天下剩人”说:“萝莉的英文是‘loli’,10月11日拆开来看,就是1011,看看是不是形似loli!”

“网络节日是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质体现了网民活动的共同认知。这种节日不仅出现在中国,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存在,只不过根据地域文化的差异,这种节日会有所区别,共同的文化是网络节日出现的前提。”著名互联网观察家洪波认为,网络节日的发展很自由,只要有适合它的土壤,就会出现,能否成为流行的元素还要看它是否被广大的网民理解接受。

当网络生活像现实生活一样过得平淡如水的时候,就需要来点劲儿,于是,那些被共同认知的、推陈出新的节日自然会受到追捧。尽管非主流的网络节日只会在年轻网友间火一阵子,赚得是新鲜感,很难像传统节日一样受重视,但它们无疑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乐趣。

中国节海纳百川 欣欣向荣

如今,洋节日、网络节日在我国大兴,那么,它们究竟算不算中国节?如今的中国节,其内涵又有哪些?

中国节日贵在传承。

“中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家,传统节日根植于催生它的民族土壤,烙有鲜明的民族印记。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年轻人对传统产生误解,缺乏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转变疏离了现代人与传统节日的情感。因此,我们不但要阐明节日的文化内涵,还要说明它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与意义,在原有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文化意义。”网友“闲云野鹤”的一段话似乎道明了些许。

除夕阖家团圆、辞旧迎新,清明扫墓祭祖、寄托哀思,端午龙舟竞渡、悼念屈原,中秋合家欢聚、共享天伦,重阳登高敬老……这些民间习俗直至今日仍散发着爱家、爱国的浓重气息,人们在其乐融融的喜庆氛围中能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醇厚和美好。

中国节日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中兼具包容性。

身处互联网时代之中,我们需要利用网络这个新兴的传播方式,对古老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加工和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添新的时代元素,倡导新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从观念到形式重构传统节日文化,最终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