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部2000年1月14日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讲到“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试遵照教育部上述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过去的工作体会,谈点粗浅认识。
一、高职医学教育的现状
由于受长期接受“学术型”教育、长期从事“学术型”、“研究型”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经验与思维定势的影响,使相当多的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仍难以脱离“学术型”、“研究型”教育的窠臼。因此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成为面临的迫切任务。
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今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紧紧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9.6%的患者本应住院而不住院。2006年2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
目前的疾病超过70%由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引起,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把工作重心转向为社区居民提供新的管理和服务,即三级预防,重要的是一级预防甚至更早期的0期预防——未分化期预本文由收集整理防。
教育部鼓劢和要求高职院校的医学教育,重点培养医学相关专业的人才,而不是临床医学专业,为适应学生学习临床专业的愿望,为适应社区医疗对人才的需求,设想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从课程建设入手,进行必要的改造。
教育思想更新,转变教育理念,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迫切课题。要提高职教育的质量,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高职教育理念,端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确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建设,培养符合国情的、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当今中国家庭能用得起的家庭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
二、淡化专业
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是劳动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是成才教育,是就业教育,是个性教育的观念,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架中走出来。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特性是职业性,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大的现实是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制也只有三年,针对这种现状,要求高职学生系统地掌握学术知识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基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已迈入老龄化的总体需求,健康长寿、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成果是老年人与慢性病人的追求目标之一。
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设想四个融合:
一是医疗技能和护理技术融合;
二是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融合;
三是中医学知识与西医学知识融合;
四次是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融合。
总的指导思想是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建设,以教材改革为切入点,探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探讨基础理论的“必须”与“够用”的尺度。
从课程模式入手,摸索可行的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方向,构建全新的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从“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问导向模式”向“以实践过程为中心的实践导向模式”转变。前者是以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以掌握理论知识,发展理解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为目标。后者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从而体现“以实践为向导”而不是“以学问为向导”,在实践中,探索“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与教材改革。逐步淡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的内容”,逐渐走向并强化病房床边教学,逐渐走向以病房为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步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课程模式”。
三、强化课程建设
建设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为《正常人体学》。
《正常人体学》涵盖和整合传统的《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的相关的“必须”的、“够用”的知识内容。
整合《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相关的“必须”的、“够用”的知识内容充实到《内科学》。新编的《内科学》根据具体病种的发病过程,有偏重地涵盖、整合《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每一种病,以病为核心,逆向病理、生化过程辐射,顺向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中西医治疗、康复治疗、饮食处方、运动处方、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辐射。
在课程设置上,治疗与护理结合,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结合,中医学与西医学结合。
构建若干课程体系板块,增加选修课。
第一板块为进教学行改革后使用的计划,第二板块为现在正在使用的计划。
第一板块主干课:
《正常人体学》、《诊断学》、《内科学》。
第二板块主主干课: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和免疫学》。
第一板块必修课:
《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护理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学》。
第二板块必修课:
《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预防医学》、《护理技术》、《中医学》。
四、教材改革与建设
根椐教学改革初步设想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规化,试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以课程改革为龙头,从教材改革入手,组织编写符合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正常人体学》和《内科学》。
组建医学院教材改革小组,小组的成员以青年教师为主力。这些青年教师年轻有朝气,有工作热情。他们没有思想负担,没有旧框框。
《正常人体学》整合原来的《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相关的“必须”、“够用”的知识。
新编的《内科学》,根据具体病种的发病过程,有偏重地整合《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内容。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全社会所关注。课程体系设置与创新应以就业为导向,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重视实践,突出特色,统筹规划,优化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务件。
1造成此不利局面的相关因素
1.1传统教学模式思想的制约
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
(1)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为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片面强调和追求考试升学率、考证合格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2)“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它所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为了考试考证而学,是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的。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在现今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非但没有被先进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反而延缓了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
1:2教学权威部门管理不严
当前教学权威部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如今教学权威部门似乎在管理上出现了偏差,困难多、压力大、机构繁、管理杂,从某些方面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弱化了学校办学的特色。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例,当前职业证书市场存在4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1)缺乏规范,证出多门。各部门、机构推出的认证种类繁多,认证交叉重复,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仅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目前就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10余类数十种认证,考试培训费用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2)报考资格随意降低。一些机构为收取更多的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随意降低报考条件。
(3)认证内容不科学。一些机构所设置的认证考试与现实应用脱节。
(4)认证考试过程缺乏监督。许多认证培训机构用各种方法提高考生的“通过率”,甚至打出“包拿证”的广告,出现了种种“走过场”的认证考试,实质上是花钱买证。其根源在于职业资格管理权分散,各部门自行设立职业资格,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资格制度体系。
13工学结合成效差,校企合作力度小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表明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进人了更深层次、更为关键和核心的领域。在此探索中,一部分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收到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学校固步徘徊,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模式单一。部分学校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观念,不主动与企业合作,与市场接轨。在认识上不到位,只是单一被动地与企业接触,结果往往是成效极差或是不了了之。
(2)顾此失彼,急功近利。这种状况在当前较为突出,相关报道也屡见不鲜。学校为争取高就业率,索性与任何企业快速合作,抹杀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机会,压缩了本该牢固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时间。同时企业为得到廉价劳动力:也希望学校尽快提供相关资源支持。这样就促成了拔苗助长,导致了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的缺失,进而限制了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和自身的竞争力。
(3)瞻前顾后,态度平淡。这种情形也广泛存在。因为合作就必须有风险,而国家也无相关法律条文规范,双方都有后顾之优。企业的不积极、学校的无奈正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在企业实习顶岗期间是否能达到学校的要求.企业在学生到来期间利润的赢亏,在实质上都是不可能得到保障的。
1.4课程设置分配的不合理
各学校都在积极尝试、不断探索,以寻求课程的改革方法,但要真正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却十分困难。
(1)培养目标不明确。过去办学的培养目标不甚明了,基本上是把高职教育作为比本科低一层次的理论学术型人才来培养的,在教学中偏理论、轻实际。虽然现在有所改变,但事实上理论课程仍唱主角。培养目标大都还停留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
(2)前瞻把握不深刻。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未做充分调查,对市场产业结构变化认识不清,有些则是闭门造车,决策盲目,对未来的预测性把握不足,甚至出现了人才培养的偏离。
(3)专业特色不突出。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科交叉综合趋势比较突出,一项生产技术问题并不是某个单一技术就能解决的。但现今的课程设置大多是按原有学科体系来安排的,专业特色不突出,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的用不上,能够用的知识又学不到或学不透。最后导致的局面是:经济和社会急需大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却只知理论而不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数量上看高职毕业生是多了,但适合企业生产一线的人才却没有增加。
1.5教学质最存在明显不足
(1)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内心平衡与环境和谐3个方面。教学任务重,工作超负荷,考核压力大,是造成教师精神压力大的重要原因。现在不少学校仍然以“合格率”、“就业率”、“考核达标率”为主要指挥棒,教师在此高压之下,很容易出现强迫症以及焦虑症。一旦教师在人际沟通、心理疏导、自我调节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机制,就会导致教师身心疲惫、负荷沉重、教学质量低的恶性循环。
(2)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流高等职业院校首先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但近年来的扩招使高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给师资队伍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优秀教师数量严重缺乏、工作任务过重;②新进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一些学校为了弥补师资的不足,大量吸收应届毕业大学生,并不断加重教师工作量。由此产生的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学质量。
(3)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我国高职学生的主体,是高考成绩居于中间段的学生,他们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但同时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稳定性差,缺乏创新精神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弱点。当然这与我国教育模式单一,过于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而忽略其它智能开发有很大的关系,致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上明显不足。
2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新探索
2.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打破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每一个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工作者都无一例外地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历史意义,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1)变传统教育为开放教育。当前形式下,在改革公立教育传统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立教育,改善资源环境,促进国际交流。提供相应政策扶持,鼓励优秀企业家投资办学,缓解国家教育成本压力。积极加强义务教育投人,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杜绝“教育产业化”。扩大国际教育交流,坚持自由开放教育,刺激教育制度创新。 (2)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最终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教育,主要是教书育人,在培养学生专业、智能、体能的同时,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目前社会存在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倾向愈发严重。当然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求考试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针对性,不能简单地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
(3)变淘汰教育为合格教育。合格教育,是一种成功式教育,在现今教育却被异化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东方早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王楠子,8年前,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这一事件说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差生,只有特定环境里的差生,同时也深刻揭示出国的部分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方向。
(4)变单一教育为多元教育。“因材施教”本是个常识性的教育方式,但早已在单一化、格式化教育面前土崩瓦解。今日普遍已无“因材施教”,只有“万材一教”。教育不能在单一的模式下长期运行,学校教育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社会认知环境、市场结构变化,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持续发展。
2.2加大管理,规范制度
要彻底改变中国教育管理的模式,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教育权威部门的各项制度标准和法律规范。标准和规范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只有树立“以标为导”、“以法为准”的观念,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保障中国教育的良性、持续、有序发展。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对教育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教育督导的任务和职责,要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督导的地位。另一方面教育权威部门要抓紧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参加督导活动,深人调研,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协调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系统内外有关部门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
2.3灵活机动,重视实践
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项实践活动,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是实践智慧的凝结。虽然众多高职院校已着手改进,但如何真正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仍需要寻求进一步的探索。
(1)要正确处理“工”和“学”的关系。正确区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的概念。要明确“工”是“学”的延伸,是“读”的深化,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实践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技能的深化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素质、实践教育贯穿到教学和实训的环节中去,通过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项目实训、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z>要正确处理“校”和“企”的关系。要妥善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其次学校要积极和企业协商,不断完善学生实习补贴发放制度,保证学生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学校要和企业共同制定有关学生生产安全处理方面的协议。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学校要与企业积极合作、共谋发展、寻求双赢。学校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培养输送人才,企业的目的是吸纳优秀人才获取经济效益、不断发展。在与学校教学计划发生冲突时,双方应灵活机动,相互协调。
(3)要正确处理“供”和“求”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必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为依据。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大学生择业仅限于自己所学和所喜爱的专业,而对于其它专业则是不闻不问,宁愿无所事事也不去干别的。大学毕业,表明你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能适应一定的工作岗位。
2.4突出特色,合理调配
职业教育要持续快速稳固地发展,就必须积极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合理调配、强化质量应做为其基木办学方向。学校不是一定要规模大,而在于特色和优势,学科不在乎有多全,而在乎实力和内涵。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学,它所拥有的一流学科也是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并不是所有学科都居世界一流水平,也不是一味追求学科的“大而全”。此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不同类型和类属的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也是多层次、多类型和多规格的,各个民族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也不应是一个模式,而应是各具特色、多样化、因校而异的发展模式。鉴于此,中国职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应当选择具有自身特色与学科优势、规模适度与内涵发展的道路。也只有办出特色,高校办学才有前途。否则,没有特色的大学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2.5统筹规划,优化资源
各高校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应充分认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列人重要议程。
(1)大力加强政策扶持。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十一五”期间,围绕实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人力度,确保预算内高等教育经常性事业经费拨款逐步增长,同时着力提高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坚持和完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继续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办高等教育。
(2)学校自身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招生、教育培养、就业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促使大学生更深人地走向社会,到工厂、农村和社会各个领域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围绕就业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意识 实践教学
当前,职校学生职业意识欠缺这一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职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小事抓起,贯穿在每个教学的环节中,使学生自觉接受,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进入高职院校后,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很多的不适应。高职学生中相当部分学习底子较差,很难承受繁重的专业课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学习氛围较差。为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坚强的职业意识,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而良好的职业意识反过来可以促进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的提高,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从而形成爱职校爱专业、懂就业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1.了解新生近况,开展成才教育和职业教育
实践性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之中。学校应抓住新生入学的良好时机,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一系列教育。首先应组织学生参观美丽的校园,开放所有实习车间、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和阅览室等,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展示学校的软硬件方面的办学实力;向学生介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国家的扶植政策和学校的发展状况,通过校园的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宣传形式向学生形象地介绍学校的教学及实习成果;介绍历年毕业个人成功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邀请发展前前景好的实习单位领导来校做报告,提出相关的职业要求,进行成才方面的教育,分专业组织参观企业生产线和工作现场,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
2.严格遵守实习厂的安全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针对热能生产的行业特点,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在实训电厂安全第一,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追求效益才有意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这些是保证学生获得良好实践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条件。为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首先要组织好学生对实习工场进行安规的学习,通过制度的学习,明确实习期间所必须遵守的各项责任。其次,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的专业技能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要教育学生应懂得相互取长补短,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3.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的成长和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意识
在专业实践中,职校学生的智能类型与水平、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的个体差异体现得特别明显,可能会出现实习任务不能同时完成,或者即使同时完成但实践任务完成的质量也相差很大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因人施教。对于任务完成快的同学,教师应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和技能水平,也可以引导他们完成一些知识拓展内容,增强知识的创新性。而对能力差的同学,则应对他们已完成的技能环节好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尽力缩小与他人的差距。给每个学生不同方式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体会到成功的,真正地全面参与,对日后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充分的自信,从而在实习中信心十足,更加努力。
4.强化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帮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毕业实习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或对参加实习的意义不明确,在实习时就产生了不愿受累、没有好工作就不想做的想法。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类消极思想,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给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职业指导、人生观、法规条例、职业素质,以及面试应做哪些心理准备等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旅游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
一、太仓旅游业发展的前景
中国的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开放,之后高速成长,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2003年,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养成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中国正一步一步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入镜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增长,三大市场快速发展。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的大背景下,太仓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目共睹。据太仓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5年,太仓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8.48万人次,同比增长5%;其中景点接待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客房出租率达64.2%;星级饭店营业收入9833万元,增长10.8%;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32110人次,增长16%;全年实现旅游收入9.22亿元,增长18%。2006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7.77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其中景点接待24.66万人次,同比增长35%;星级饭店经营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0%;客房年平均出租率达60%;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38812人次,同比增长2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2.26亿元,同比增长20%。2007年太仓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78.04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1.53亿元,同比增长14%。2008年全年旅游总收入26.17亿元,同比增长16.6%,旅游外汇收入955.12万美元;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207.4万人,同比增长18.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0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1%,接待境外游客1.32万人次,同比增长38.1%;客房平均入住率为50.9%,星级饭店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26.9%。2009年,全市完成旅游项目建设投入共计8.19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232.8万人次,增长15.3%,实现旅游总收入28.7亿元,增长10.8%。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太仓的旅游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旅游业既充满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从旅游人才资源方面来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都将成为制约太仓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太仓旅游业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1.结构供需失衡,旅游人才缺口大。旅游业中虽然各个细分行业由于经营模式的不同,在人力资源战略上有所差异,但整体来说产业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率高,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
在旅行社领域中,导游类人才应当算是知识性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门面和核心人员,如此重要的位置从需求和供给上来看,却非常尴尬。从目前需求看,太仓急需的导游人才是出国领队、专业素质过硬的中初级导游员,而目前的供给状况是,旅游本科院校越是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到旅行社做导游工作的可能性越小。每年获得导游证的人不少,但质量和人才结构不能满足旅行社的需求。
在酒店服务业中,到2009年底,太仓的星级饭店已达13家,其中5星级宾馆2家(花园酒店,锦江国际大酒店,),另外,即将开业的宝龙喜来登大酒店也准备上5星,4星级3家(陆渡宾馆、世代大酒店、娄东宾馆),3星级6家(太阳城、青草湖、桃园度假村等),2星级2家,床位数达到近三千张,按照星级酒店床位员工比约为1:1.5,员工编制总数约为四千五百人,领班、主管级的基层管理人员约为员工总数的11%,编制数约为500人。
由于总量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星级酒店普遍存在人员短缺和员工流失率过高的情况。2009年太仓全市星级酒店约有35%的基层岗位空缺,员工流失率高达28%。省内虽然有十几所开设旅游专业的大学,但不愿意在旅游系统就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而愿意来太仓酒店工作的毕业生就更少,就是有来的,也往往由于培养定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酒店实际要求脱节较大,亦或由于毕业生不愿从基层做起,没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他们往往难以长效就业,有效发展,很快从本专业流失,不能形成有效的人才供给。
2.行业人力资源水平偏低。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对全国导游人员、旅行社经理人员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我国导游人员、旅行社经理人员学历普遍低。总体上,在导游队伍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有48.3%;旅行社经理队伍中,大专以下学历者超过73.1%,本科以上只占26.9%。从导游等级结构来看,低等级导游(具备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太仓也不例外。
据调查,很多酒店、旅行社和企业,对高职校学生非常欢迎,他们认为高职校学生理论知识虽然没有本科生扎实,但动手能力普遍较强,自我定位比本科生低,而且,高职校学生往往已被灌输了许多关于这个行业的现状的东西,有了较充分的准备,很容易在实习和工作中进入角色,属于比较务实的一类,可以弥补酒店、旅行社和企业基层需要高素质员工的缺口。目前,太仓有13家星级酒店,但是,大部分酒店的服务员主要以旅游中专生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高中生为主,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全面,外语水平较差,酒店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因此加大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其定位是符合太仓及周边地区社会需求的。
三、如何构建我院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所谓人才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因此,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模式的构建,就是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建设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理论界的研究表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依靠四种人才: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体系呈“金字塔”型。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在研究生院、本科院校培养。因此,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旅游业的技术应用型、复合管理型人才上,以培养导游业、酒店业等企业的中层、及中层以上的管理人才为主。因此,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当前很多的旅行社、宾馆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熟悉旅游行业有关方针、政策、具备较好的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2.专业设置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旅游英语专业的设置必须紧密结合市场,贴近市场。因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是否适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专业方向及其课程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拥有当前旅行社、旅游饭店所需的知识结构。太仓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跨国公司来太投资日益增多,世界排名前500位的跨国公司已有多家来太落户。此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考察人数持续增长。因此,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熟悉旅游知识及导游业务的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3.课程设置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力求做到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
为适应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从事旅游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应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和现场管理、导游等技能,就业后能很快上岗并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一是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发展个性。课程模式的目标去向是“人格本位”,即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素质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二是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旧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技能形成为根本,将整个教学内容模块化。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可分为四大模块:即英语课程模块、旅游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三是专业课程要强化从业能力,大力倡导以工作过程分析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酒店方向开设前厅管理与服务、客房管理与服务、餐厅管理与服务等三门核心能力课程,以培养酒店基层管理者的应接、培训、物料管理、质检、前厅服务、餐厅服务等7项能力课程体系;导游方向开设导游实务、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三门核心能力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导游、旅行社管理与服务等6项能力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逐渐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途径要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产学结合。因此除了加强实训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外,还应根据社会岗位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既抓英语教学又抓专业实践。旅游英语专业的特色应是“英语+专业+职业技能+个性特长”。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要加强英语教学,特别是注重口语教学和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旅游英语教学实践中,要建立“导游模拟翻译活动现场”,在教师的指导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和导游专业训练。专业教学要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导游厅等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用性专业技能训练。(2)开展“订单培养”。所谓“订单培养”就是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专业实践课主要由旅游企业派出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授课,学校负责把经过专业学习、培养的合格人才按照企业的要求,按时送到企业。(3)尝试“工学交替”。“工学交替”就是学生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从第二学年起就到相关的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第三年又返回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后再去就业。工学结合体现了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4)加强就业服务指导。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很多是抱着对旅游的热爱,抱着旅游就是享受生活的概念选择这个专业的,如果没有进行就业上岗的心理承受教育,往往会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觉得自己应该是旅游企业未来的高级白领,是未来的高级管理人才。而实际上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自己从事的是一种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要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而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人才供应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有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整体学历水平上升的将来,即使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也会相应有更高的学历要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让学生懂得“服务也是一种职业”。
5.逐步构建“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选择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旅游专业的教师任教,二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任教。由于旅游英语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复合教学能力,是培养合格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根本保证。“双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两个途径:一是把现有的英语教师送到相关的职业院校或相关的企业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证书;或安排理论型的旅游专业教师,定期参加口语培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并有计划地选派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并使教师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和实用性。二是从社会或旅游企业招聘专业技能型人才,充实实训教师队伍,同时,还可请企业业务部门的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这些兼职教师可以把行业中的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技能教育培训。
四、结语
随着太仓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酒店、旅行社、社会餐饮等行业的经营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太仓唯一的高职院,我们要准确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模式做到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切实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适应太仓市场需求的旅游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小安.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03,(6):91-96.
[2]邹照兰.试论高职经贸英语人才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2003,(6):156-157.
[3]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3,(7).